八年级下册生物练习题 生物进化的原因
- 格式:pptx
- 大小:1.41 MB
- 文档页数:22
人教版八下7.3.3生物进化的原因(共16题)一、选择题(共12题)1.澳大利亚东部有一种外形奇特、美丽的琴鸟,它们大都在冬季繁殖,这样可以避免蛇类等前来偷食它们的卵和雏鸟,按照达尔文的理论这是A.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B.变异所造成的C.条件反射D.自然选择的结果2.生物进化论的创立者是A.达尔文B.林奈C.米勒D.法布尔3.桦树林中出现了一些云杉的幼苗。
云杉长大后,其高度超过桦树。
桦树因不耐阴而逐渐死亡,桦树林最终被云杉林取代。
这一变化过程表明A.种内斗争有利于物种延续B.适者生存是通过生存竞争来实现的C.云杉的进化水平比桦树的进化水平高D.云杉的结构比桦树的结构复杂4.在经常刮大风的克尔格伦岛上有许多无翅和残翅的昆虫,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长期不使用翅膀B.昆虫获得的食物太少C.大风使昆虫产生变异D.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5.生活在非洲大草原的雄性角马,往往用尖锐的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
按照达尔文的观点,现代角马的角发达的原因是A.角马代代使用的结果B.发生了定向变异的结果C.为在斗争中取得胜利而发生了有利变异D.角发达的雄角马有机会繁衍后代使该变异积累6.生活在沙漠里的骆驼刺,茎高25∼40cm,地下的根系长达20m,叶退化成刺状。
这些结构特点的形成是A.遗传的结果B.阳光照射的结果C.自然选择的结果D.人工选择的结果7.下列关于人类起源及生物进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B.自然选择保留的变异总是有利于生物的生存C.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D.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8.达尔文把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称为A.遗传变异B.生存斗争C.过度繁殖D.自然选择9.生活在沙漠里的仙人掌,叶变成刺状,根系发达,茎肥大,这些结构特点的形成是A.遗传的结果B.阳光照射的结果C.自然选择的结果D.人工选择的结果10.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科学家是A.英国科学家达尔文B.中国科学家屠呦呦C.法国科学家巴斯德D.瑞典科学家林奈11.养牛场饲养员用杀虫剂消灭苍蝇,第一次使用效果显著,随着使用次数增加,药效逐渐下降。
第四节生物进化的原因基础过关全练知识点1自然选择学说1.(2022海南华中师大附中月考改编)生物能向前进化的内因是 ()A.环境迫使生物产生变异B.环境对变异进行定向选择C.生物能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D.生物不断产生不定向的变异2.【新独家原创】动物界中总是会出现同种或异种生物个体为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而相互斗争的现象。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生物普遍喜欢斗争B.为了获取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C.生物普遍繁殖能力差D.为了产生更多更好的后代3.(2022广西兴安三中期中)就奔跑而言,猎豹和斑马相互促进对方的进化。
下列关于它们进化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A.猎豹与斑马都存在过度繁殖的现象B.猎豹与斑马产生的变异都是利于它们适应环境的C.猎豹与斑马在生存过程中都要进行激烈的生存斗争D.跑得快的猎豹与斑马更容易获得生存的机会4.(2019湖北宜昌中考)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长颈鹿的形成过程”:①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②它的后代有颈长和颈短的变异,③为吃到高处的树叶,它努力伸长脖子使颈部变得更长,④缺乏青草时,长颈成了有利于生存和繁殖的有利变异。
正确的是()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5.(2021江苏如皋外国语学校质检)某地区存在着两种尺蛾,该地区原为森林,后建设为工业区。
如表中为该地区不同时期两种尺蛾的数量比。
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工业煤烟将灰尺蛾慢慢熏成黑尺蛾B.灰尺蛾渐渐迁离,黑尺蛾渐渐迁入C.灰尺蛾为了适应环境不断发生变异D.环境条件对两种尺蛾定向选择知识点2人工选择6.【新独家原创】在不同的饲养条件下,原鸡产生了许多变异,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经过长时间的选择,最后选育出斗鸡、土鸡和长尾鸡等十来个品种。
根据达尔文的观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长尾鸡和土鸡的共同祖先是原鸡B.原鸡的进化只是人工选择的结果C.原鸡的部分变异被人为淘汰了D.选育出的鸡保留对人类有利的变异7.(2019内蒙古包头中考)人类为了观赏需要,把野生金鲫鱼及其后代进行多次杂交,经逐代选择,最终培育出了极具观赏价值的金鱼。
初二生物生物进化的原因试题1.导致生存斗争的原因是()A.生物之间相互排挤或残杀B.有利变异的个体和不利变异的个体互相竞争C.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有限D.生物不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答案】C【解析】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绝大多数生物都有过渡繁殖的倾向,也就是说,生物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而这些后代中能够生存下来的却是少数个体,这种大量繁殖,少量生存的原因是:在自然界中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都要为争夺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进行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同种个体和不同种个体之间的斗争,以及生物与自然条件,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同时将有利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自然选择学说。
点评: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2.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A.生存斗争B.人工选择C.自然选择D.遗传和变异【答案】D【解析】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变异,其中的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这些不断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生物在生存过程中,既要与自然环境进行斗争,又要与其他生物进行斗争。
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的生物适应于不断变化的环境。
因此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是生物进化的内因。
然后过度繁殖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动力,以生存斗争为手段,达到适者生存与不适者被淘汰的结果。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原因。
点评:自然界中生物进化的原因有两方面:内因是遗传变异,外因是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与不适者被淘汰三个过程。
3.保护色对生物的作用不是()A.引起敌害警觉而被吓跑B.不易被其它动物发现C.有利于躲避敌害D.有利于捕食猎物【答案】A【解析】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生物具有保护色可以不易被其它动物发现,有利于躲避敌害,有利于掩护自己捕食猎物,警戒色是指某些有恶臭和毒刺的动物和昆虫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这是动物或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可以使敌害易于识别,避免自身遭到攻击,如毒蛾的幼虫,多数都具有鲜艳的色彩和花纹,如果被鸟类吞食,其毒毛会刺伤鸟的口腔粘膜,这种毒蛾幼虫的色彩就成为鸟的警戒色,因此引起敌害警觉而被吓跑属于警戒色,不是保护色的特点。
一、单选题1. 生活在岩洞里的“盲鱼”,因长期处于黑暗环境中,其体色变浅,视觉退化,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A.人工选择的结果B.食物影响的结果C.自然选择的结果D.水质影响的结果2. 我国金鱼品种繁多,这些品种的形成主要是 ( )A.自然选择B.人工选择C.外国进口3. 运用调查、分类、比较等方法,揭示地球上所有生物都来源于原始的共同祖先,建立了“进化学说”的科学家是()A.沃森B.拉马克C.哈维D.达尔文4. 仙人掌适应沙漠的干旱环境,它的叶异化为刺,这是______的结果()A.过度繁殖B.生存斗争C.自然选择D.人工选择5.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下列关于黄粉蝶和油菜叙述,正确的是A.黄粉蝶保护色的形成是人工选择的结果B.油菜与黄粉蝶相比在结构层次上少了系统C.油菜种植过程中施用有机肥是为其生长提供有机物D.黄粉蝶的细胞与油菜的根毛细胞相比缺少了细胞壁和叶绿体6. 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观点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为了适应污染的环境,桦尺蛾的体色由浅色变成深色B.昆虫的保护色和食虫鸟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C.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去吃高处的树叶,因此颈变得很长D.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白色变异7. 进化论的建立者是()A.达尔文B.罗伯特虎克C.施旺D.施莱登8. 如果某种昆虫缺乏适应变化着的环境所需的变异,则它可能会()A.进化为另一新的物种B.逐渐因不适应环境而绝灭C.退化为更低等的种类D.随环境变化产生新变异9. 公鹿往往用鹿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
根据达尔文的观点,现代的公鹿鹿角发达的原因是A.自然选择的结果B.上帝造物的结果C.代代使用的结果D.繁衍后代的需要10. 如图是长颈鹿的进化示意图.用达尔文的进化论分析,这是()A.新陈代谢的结果B.过度繁殖的结果C.人工选择的结果D.自然选择的结果二、填空题11. 生物遵循从单细胞到多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规律,不断进化和发展。
7.3.3 生物进化的原因同步卷4一.选择题(共5小题)1.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进行的特征是()A.快速地进行,短期内会产新的物种B.进行得十分缓慢,经过许多亿年才进化成今天丰富的生物界C.使低等动物得以人淘汰,高等动物得以生存D.使水生生物逐渐淘汰,陆生生物得以生存2.用达尔文进化观点分析,动物的保护色是()A.环境变化的结果B.人工选择的结果C.自然选择的结果D.动物聪明的表现3.自然选择能正确解释的是()(1)生长发育(2)遗传变异(3)进化的原因(4)适应性(5)多样性.A.(3)(4)(5)B.(1)(3)(4)C.(1)(3)(5)D.(2)(3)(5)4.20世纪60年代用DDT来杀灭稻螟的效果较好,但是到了80年代DDT杀灭稻螟的效果越来越差.对此解释,合理的一项是()A.农药中的有效成分更改,导致效果不显著B.长期使用DDT导致稻螟体内产生抗DDT的抗体C.稻螟长期沾染DDT,体表形成抵抗DDT的保护膜D.选择作用使稻螟种群中抗DDT的比例增大5.长期使用同一种杀虫药会引起害虫的抗药性,这是因为()A.自然选择B.人工选择C.药力失效D.生存竞争二.填空题(共5小题)6.通过激烈的,适者,不适者被的过程,达尔文在他的进化理论中将它称为.7.自然选择是生物产生变异的原因..8.根据人类的需求和爱好,经过不断选择而形成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叫.9.自然选择总是倾向于使动物从所发生的行为中获得最大的收益..10.鹿和狼在长期生存斗争中相互进行选择,结果发展了自己的特征..三.解答题(共5小题)11.在加拉帕戈斯雀进化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12.开始使用某种杀虫剂时,效果较好,长期使用,害虫则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抗药性.实验证明,害虫种群中原来就存在着抗药性突变个体.这证明:(1)害虫种群中个体抗药性的体现了生物变异一般是.(2)杀虫剂的使用对害虫起了作用,而这种作用是.(3)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通过害虫与杀虫剂之间的来实现的.13.为探究保护色的成因,某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组长将红、黄、蓝、绿四色纸片各100张均匀的撒在蓝色布上,小组同学背对蓝色布,每转身一次随机捡一张看到的纸片,2分钟后停止并统计四色小纸片的数目如下:小纸片的颜色红黄蓝绿幸存数目18248145(1)该探究中,蓝色布相当于生物的,四色纸片相当于,组长是监督者,小组同学是捕食者.(2)据实验数据可得出,具有与生活环境相似体色的动物不易被发现,这对它和是十分有力的.(3)该小组的结论为:.14.在非洲南部的一些地方,人们常会在乱石丛中看到一些灰黑色的“鹅卵石”.有时,这些“鹅卵石”上竟会开出美丽的鲜花.原来,这并不是鹅卵石,而是一种植物!这种植物生长在石头丛中,只有几片着地而生的肥厚叶子.它的叶子无论是颜色还是形状上都活象鹅卵石,人们就给它起了个名字叫生石花,意思是生长在石头上的花朵.(1)用达尔文的观点解释,生石花出现上述性状是的结果.(2)上述现象在生物学上叫做拟态,你能举出生物拟态的例子吗?15.恐龙曾经作为地球上的“霸主”达1亿多年,但是,它们却在距今6500万年前突然神秘的灭绝了.为什么同时期的其他一些动物能够存活并发展下来,而恐龙却灭绝了呢?多年来,科学家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很多研究,主要提出了“小行星撞击地球”、“彗星撞击地球”、“气候骤变”三种不同的假说.材料1:在6500万年前,由于地壳的运动,北冰洋与其他大洋开始相通.由于北冰洋海水温度很低,在海洋中形成了一层冷流,使大陆上空的空气变冷,并最终导致地球的气候骤然变得寒冷和干燥起来.材料2:美国科学家通过实验验证“某些种类的爬行动物的受精卵,在不同温度下发育的后代的性别比例”时,得出了如下图所示的结果.(1)倘若把材料一和材料二作为证据,你认为这些证据支持哪种假说?(2)运用材料一和材料二,请你对恐龙的灭绝作出符合逻辑的较合理的解释.7.3.3 生物进化的原因同步卷4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5小题)1.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进行的特征是()A.快速地进行,短期内会产新的物种B.进行得十分缓慢,经过许多亿年才进化成今天丰富的生物界C.使低等动物得以人淘汰,高等动物得以生存D.使水生生物逐渐淘汰,陆生生物得以生存【分析】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要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解答】解:达尔文的进化论揭示自然选择的规律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7.3.3 生物进化的原因同步卷3一.选择题(共5小题)1.按照达尔文的观点,奶牛产奶多是()A.适应环境的结果B.自然选择的结果C.生存竞争的结果D.人工选择的结果2.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A.生存斗争B.人工选择C.自然选择D.遗传和变异3.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A.环境的改变是物种起源的根本原因B.生物的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C.生物的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4.家禽、家畜新品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选择的结果B.上帝创造的结果C.人工选择的结果D.生存竞争的结果5.如果某一种昆虫,缺乏适应变化着的环境所需要的变异,它可能()A.进化为另一新种B.进化到高等形式C.退化到低等种类D.灭绝二.填空题(共5小题)6.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适应者生存,,这就是自然选择。
7.达尔文以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解释了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原因。
8.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论告诉我们,是自然选择的途径,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的定向选择作用决定的。
9.达尔文认为,人类也是进化的产物,多项科学研究证明,人类和有着共同的祖先﹣﹣。
10.自然选择的中心内容是: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斗争,适者,不适者被。
三.解答题(共5小题)11.1835年9月,达尔文乘“贝格尔”号航行到加拉帕戈斯群岛时,在岛上发现一些羽毛颜色暗淡的雀目鸟类,这些鸟对达尔文的研究产生了重要作用,后人把它们称为达尔文雀。
达尔文雀一共有14种,种间最明显的区别是喙部的形状和大小各异。
如尖嘴地雀的喙略尖,以浆果为食;而大地雀的喙较大,取食较大的种子,中、小地雀以此类推。
据考证,这14种达尔文雀是在过去的100万年﹣300万年间由同一祖先进化而来。
2001年,Sato等运用分子标记方法,对达尔文雀与30种雀类的细胞色素b基因进行了比对研究,他们发现暗色草雀与达尔文雀的亲缘关系最近,可能是达尔文雀的真实祖先。
生物进化的原因训练·达标检测【双基巩固】1.桦尺蛾因主要危害桦树而得名,在遗传学和进化生物学中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桦尺蛾体色的变化过程的事实说明( )A.鲜艳的颜色有利于动物的生存B.具有暗淡颜色的动物容易生存C.有漂亮肤色的动物容易生存D.具有保护色的动物容易生存2.(2013·临沂学业考)在“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活动中,取红、绿、蓝、黄四种颜色的小纸片各25张,放在一块黄布上,实验者先背对黄布,然后转身快速拿取,经过若干次后,最后剩下的小纸片数量最多的应该是( )A.红色的B.绿色的C.蓝色的D.黄色的3.(2013·怀化学业考)19世纪,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提出著名的自然选择学说的生物学家是( )A.达尔文B.孟德尔C.罗伯特·虎克D.巴斯德4.导致生存斗争的原因是( )A.生物之间相互排挤或残杀B.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互相斗争C.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有限D.生物不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5.(2013·绵阳中考)下列说法中,不符合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A.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B.环境变化造成生物出现定向的变异C.生物为获取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进行生存斗争D.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6.决定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 )A.生存斗争B.适者生存C.遗传变异D.过度繁殖7.现代长颈鹿的颈很长,按照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的变异都是有利于生物生存的B.因为经常吃高处的树叶而形成的C.为吃到高处的树叶而形成的D.环境对不同个体的选择作用8.(2013·枣庄学业考)有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瑞典的南部栽培,这里气候比较寒冷。
最初三叶草茎叶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人们对这一事实作出以下几点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A.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B.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繁衍C.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三叶草在生活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环境9.(2013·天津学业考)在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许多无翅或残翅的昆虫,这样的昆虫不容易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多。
7.3.3 生物进化的原因同步卷2一.选择题(共10小题)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理论是()A.用进废退B.生存竞争,适者生存C.遗传变异D.生命起源2.家畜、家禽新品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选择B.人工选择C.上帝创造D.生存斗争3.用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分成,动物的保护色是()A.环境变化的结果B.自身努力的结果C.自然选择的结果D.人工选择的结果4.根据自然选择学说,实现自然选择的动力是()A.过度繁殖B.生存斗争C.变异D.遗传5.对以下各种现象的解释,符合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的一项是()A.长颈鹿的颈很长,是因为要取食树叶、反复不断伸长的结果B.奔跑速度慢的羚羊会被捕食,生存下来的都是奔跑速度快的C.长臂猿由于经常锻炼,因此双臂逐渐变得很长D.鱼类由于经常游泳,因而身体变成梭形6.加拉帕戈斯群岛的13种地雀的喙形和大小不同说明()A.它们都不适应当地的环境B.它们吃不到食物C.喙形和大小都与它所吃的食物相适应D.它们不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7.在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许多无翅或残翅的昆虫,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昆虫的无翅和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C.无翅或残翅这种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D.与正常翅相比,无翅或残翅都是不利的变异8.菊花栽培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其中“山村春色”、“黄鹤云飞”、“七宝楼台”“仙露蟠桃”、“古都瑞雪”等优良品种为群芳中的佼佼者。
由此,菊花品种多样性的形成是()的结果。
A.定向变异B.人工选择C.环境变化D.自然选择9.牧民怀特在自家羊群中发现了一只腿短且略弯曲的雄绵羊,经过他精心选育,一个新的绵羊品种﹣安康羊产生了。
下列情况中与安康羊的产生相似的是()A.工业革命之后数量增加的深灰色桦尺蠖B.生活在海拔高处血红蛋白浓度高的藏獒C.人工培养的头顶有瘤状物的金鱼D.能够黏住昆虫的捕蝇草10.枯叶蝶形似枯叶,这种拟态形成的原因是()A.人工选择的作用B.自然选择的作用C.繁殖方式不同D.取食方式不同二.解答题(共5小题)11.由长颈鹿的进化过程,按照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论对其进行分析:(1)长颈鹿中存在着不同体型的个体,随着环境的不断改变,一些颈和前肢长些的个体,能够吃到树上高处的叶子,在缺乏青草的时期,颈和前肢长的个体,在中获胜,得以生存、繁衍.可见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2)环境对长颈鹿起了作用,而这种作用是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3)上述进化过程表明,自然选择的动力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12.如图为长颈鹿进化示意图,据图回答:(1)图①说明古代长颈鹿祖先的全体之间颈长存在着.(2)图②说明地球环境变得干旱、缺乏青草时,颈长的个体容易获得食物而生存下来.属于有利变异的是(选填“长颈的”或“短颈的”).(3)图①﹣③说明: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适应者,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13.图是某校学生利用计算机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进行的虚拟实验.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在图中界面上随机分布有数量相同的四种不同颜色的猎物,模拟某种动物的体色具有四种不同的类型.(2)学生通过操作鼠标指针点击所发现的猎物,模拟该种动物的天敌进行.(3)当界面上的猎物被捕食到一定数量时,计算机自动统计各种颜色的猎物幸存的数量,并按1比3的比例增加猎物的数量,模拟猎物.(4)通过几代的繁殖与捕食后,幸存者数量最多的是具有与色彩相近的体色类型.(5)通过上述实验可知,动物的保护色是在动物环境过程中形成的.14.现在大部分马体格高大,奔跑如飞。
冀教版初中生物重点知识精选生物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学科,了解万物的起源!冀教版初中生物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二、生物进化的原因》习题一、选择题1、现在长颈鹿的颈部都很长,这是由于()的结果。
A、常用颈部B、人工选择C、不断变异D、自然选择2、生物进化的内因是()A、遗传和变异B、生殖C、生长和发育D、环境的变化3、生物生存必然发生生存竞争的原因是()A、生物好斗的本性B、竞争是自然存在的C、生物生存所需要的食物、空间等有限D、为了产生更好的后代4、鸟的种类多种多样,家鸡有蛋鸡、肉鸡、观赏鸡等,这些现象是()A、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C、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结果D、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5、自然选择的选择者和结果是()A、人类满足人类的各种需要B、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C、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适应人类的各种需要D、树叶的多少短颈长颈鹿的死亡和长颈长颈鹿的存活二、资料分析1、下图是长颈鹿进化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情景,回答下列问题。
如上图,古代的长颈鹿,有颈长的和颈短的,颈的长短是可以的。
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如缺乏青草的时候,颈长的可以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并繁殖后代。
颈短的长颈鹿吃不到足够的树叶,活下来的可能性就很小,留下来的也更少,经过许多代以后,颈短的就被。
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长颈鹿都是的。
这种说法是按照学说来解释的。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A3、C4、D5、B二、资料分析1、遗传生存后代淘汰颈长自然选择相信自己,就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教师不光要传授知识,还要告诉学生学会生活。
数学思维可以让他们更理性地看待人生。
.精品文档 .八年级生物生物进化的原因检测试题及答案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趣味导读你见过中华枯叶蝶吗(图片或标本)?它是世界著名的拟态昆虫,它的翅酷似一片枯叶,翅上杂有黑点和灰斑,很象是叶片上的病斑,与寻常枯叶上所见到的菌斑没有什么两样,真是绝妙之至!当它双翅合拢停息于枝条上时,很难与将要凋谢的枯叶区别开,连鸟类也难于发现其所在。
这种自然界的奇迹是怎样出现的?学习了本节课,你将会有科学的认识。
智能点拨例题: 20 世纪 40 年代以,开始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一些细菌感染及炎症,颇见成效。
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效果逐渐下降。
于是人类又不断开发新的抗生素,但都是开始有效,以后越越差,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A.抗生素的生产质量越越差B.致病微生物会自然产生抵抗抗生素的变异.致病微生物产生并遗传下抵抗抗生素的变异D.抗生素选择了致病微生物中能抵抗该抗生素的变异解析:该题意在考查对达尔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和运用。
可抵抗抗生素的微生物自该物种的变异,正常情况下,它们只是少量存在。
但是在使用抗生素后,正常微生物被大量地杀灭,这些变异类型却被抗生素选择而保存下,经过大量繁殖并成为常见类型。
所以,并不是抗生素的质量越越差,也不是抗生素失效。
答案:D随堂反馈一、画龙点睛1.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种体色被称为,这样的动物不易被其他动物所发现,这对它敌害或者猎物都是十分有利的。
2.由于过度繁殖,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获取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
3.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活下,并将这些变异给下一代,而具有的个体则容易被。
4.自然界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
二、慧眼识珠1.导致生存斗争的原因是()A.生物之间相互排挤或残杀B.有利变异的个体和不利变异的个体互相竞争.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有限 D .生物不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2.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A.生存斗争 B .人工选择.自然选择 D .遗传和变异3.金鱼是由鲫鱼演变而的,其原因是()A.过度繁殖 B .人工选择.自然选择 D .生存斗争三、明辨是非1.自然选择留下的变异永远都是有利于生物生存的。
第3节生物进化的原因同步卷2一.选择题(共10小题)1.生物物种既能保持相对稳定,又能不断发展变化,这是因为()A.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B.生物具有变异的特性C.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D.生物具有多样性2.下列哪项不是生物进化的原因()A.新陈代谢B.生物的变异性C.自然选择D.人类有意识地进行选择3.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A.生存斗争B.人工选择C.自然选择D.遗传和变异4.生物进化中存在竞争的原因是()A.好斗是生物的本性B.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非常有限的C.生物的变异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D.为了产生更多更好的后代5.自然界中生物进化的外界原因是()A.环境的改变B.其他生物的影响C.气温的变化D.人工选择的结果6.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生物产生了()A.有利变异B.可遗传的变异C.不利变异D.不遗传的变异7.就生物本身来讲,生物能发展进化的内部因素是()A.遗传变异B.过度繁殖C.生存斗争D.环境变化8.古生物的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的进化,其根本原因是()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的遗体或生活遗迹B.地壳岩石的形成具有一定的顺序C.化石可反映出古生物的某些形态结构D.各类生物的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具有一定的顺序9.有些现存的生物仍与它们的祖先在一百万以前的生存方式几乎相同,对这一现象下列哪种解释最合理()A.这些生物一直发生着变异B.这些生物的生活环境变化不大C.这些生物利用有性繁殖的方式繁殖D.这些生物又演化成简单的生物10.生物的物种既能保持基本稳定,又能不断进化发展是因为生物具有下列哪种特性()A.生殖和发育B.遗传和变异C.生长现象D.具有一定的结构二.解答题(共5小题)11.现代各品种金鱼是由其野生类型金鲫鱼人工培育而来,从下图中可以看出,图中金鱼与金鲫鱼的外形差异很大,你能说出金鱼身体颜色变化的原因吗?12.关于恐龙在地球上的灭绝,有的科学家认为恐龙在地球上是逐渐消亡的,灭绝的原因是不能适应当时的环境变化.下述材料中,哪些支持这种假设(填序号)?.①在恐龙数量减少的同时,气候变得干燥而寒冷,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②在墨西哥有一个在六千万年前由小行星撞击地球而造成的大坑.在撞击时会造成较长时间的尘埃飞扬,遮天蔽日,导致生物大量地死亡③恐龙的化石常常是集中出现,说明它们生存的时间是相对集中的④人们发现,在70个恐龙蛋的化石中只有一个胚胎,说明恐龙蛋的受精率很低⑤人们发现在小行星撞击地球以后,恐龙还生存了几十万年.13.完成下面的概念图。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知能演练提升一、能力提升1.有的动物体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似,这种体色叫保护色,如枯叶蝶颜色枯黄,竹节虫体表翠绿。
用达尔文的进化论分析,动物具有保护色的本质原因是() A.主动适应 B.被迫适应C.变异作用D.自然选择2.马达加斯加群岛与非洲大陆只相隔狭窄的海峡,但两地生物种类有许多不同。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人类选择的结果B.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C.变异的方向不同D.岛上的生物都不进化3.右图是一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变化曲线。
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A.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B.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C.农药使害虫产生变异D.从曲线变化可知,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4.下列关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界中各种生物都能产生后代B.为获取食物和空间,生物之间要进行生存斗争C.为适应环境,生物会主动产生有利变异D.适应环境的个体会保留下来5.如果某种昆虫缺乏适应变化的环境所需要的变异,可能会()A.进化为另一物种B.进化到更高等形式C.退化到低级种类D.灭绝6.节肢动物鳃的进化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鳃进化出的结构是不同的B.鳃的进化有利于适应生存环境C.鳃的进化与遗传、变异无关D.鳃的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7.下列关于生物的变异在进化上的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如果不能产生变异,就不能适应变化的环境B.生物产生的所有变异都有利于自身生存C.如果没有可遗传的变异,就不能产生新的生物类型D.变异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8.达尔文环球航行到达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某岛屿时,发现这里仙人掌非常丰富,地雀的喙也与其他岛屿地雀的喙不同,大多尖而长(如下图)。
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A.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繁殖能力强B.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更凶猛C.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更高等D.喙尖而长的地雀更适应在仙人掌丰富的岛屿生存9.以下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将被淘汰B.抗药性对细菌来说是有利变异C.自然选择保留的变异永远都有利于该生物的生存D.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农药对害虫不断选择的结果10.某海岛生活着一种昆虫,经调查得知其翅的长度和个体数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一、选择题(1.我国的金鱼、菊花等动植物都有许多品种,这些品种是人工选择的结果,其形成的内因和外因分别是()A.遗传和变异的特性,人B.巨大的繁殖力,人C.巨大的繁殖力,环境条件D.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环境条件2.关于生物进化的总趋势说法正确的是()A.从复杂到简单B.从种类多到种类少C.从水生到陆生D.从个体小到个体大3.长颈鹿具有长颈的原因按达尔文进化论解释是()A.自然选择的结果B.人工选择的结果C.长期伸长颈部吃高处树叶的结果D.只发生有利变异的结果4.生活在绿草上的蝗虫,体色多为绿色而不是褐色,而生活在草木稀疏地上的蝗虫,体色多为褐色而不是绿色。
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是()A.人工选择的结果B.过度繁殖的结果C.自然选择的结果D.蝗虫会飞的结果5.费尔南迪纳岛海岸风浪巨大,生活在这里的鸬鹚(又叫“鱼鹰”)翅膀退化,全身羽毛紧贴皮肤,具有发达的脚璞,主要以鳗鱼、章鱼和底栖鱼类为食。
下列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A.岛屿上翅膀退化的鸬鹚生存机会大B.羽毛紧贴皮肤和脚蹼发达利于游泳C.鸬鹚翅膀退化属于不利变异D.鸬鹚食性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6.竹林中的竹节虫,除了体色与周围环境色彩一致外,其体形很像竹节。
对其体形形成的正确解释是()A.变异的结果B.过度繁殖的结果C.人工选择的结果D.自然选择的结果7.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观点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昆虫的保护色和食虫鸟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B.为了适应污染的环境,桦尺蛾的体色由浅色变成深色C.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去吃高处的树叶,因此颈变得很长D.北极狐体色为白色,是定向变异的结果8.海蛇由大约在1500万年前进入海洋的陆生蛇演化而成。
陆生蛇的色觉十分有限,但海蛇的色觉很强,能够在深海中看见猎物和天敌。
研究人员发现控制海蛇视色素的基因发生改变,扩大了它们的色觉范围。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海蛇和陆生蛇具有共同祖先B.海蛇视色素的基因改变是定向的C.色觉范围扩大利于深海生存D.海蛇色觉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9.下列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观点不相符的是()A.雷鸟在不同季节出现不同体色,这对它躲避敌害十分有利B.草原上狼和兔子的奔跑速度都越来越快,这是相互选择的结果C.由于缺乏青草,长颈鹿需要经常伸长颈吃高处的树叶而形成了长颈D.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翅能飞的昆虫很少,无翅或残翅昆虫特别多10.鮟鱇是长期生活在漆黑深海里的肉食性鱼类,其第一背鳍的一部分特化成细长的钓线,末端膨大能发光,有利于吸引猎物。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7.3.3生物进化的原因同步练习题(解析版)7.3.3生物进化的原因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A.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B. 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C. 动物在生存竞争中,体型较大的个体一定获胜D. 生物都得为获得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竞争2.北大西洋东部的马德拉群岛上经常刮大风,在这个岛上有许多无翅或残翅的昆虫.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 海岛食物中缺乏翅生长的物质B. 大风的环境不适宜飞行,因此翅退化C. 在环境条件下仅产生适应该岛多风环境的变异,并通过遗传逐代积累D. 自然选择的结果3.有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瑞典的南部栽培,这里气候比较寒冷.最初三叶草茎叶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人们对这一事实做出以下几点解释,其中错误的是()A. 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B. 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繁衍C. 这是自然选择的过程D. 三叶草在生活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环境4.金鱼的品种很多,形成众多金鱼品种的原因是()A. 金鱼的适应能力很强B. 金鱼的形态特别C. 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 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5.某农场的农民用某种杀虫剂消灭菜青虫,开始使用时效果较好,但长期使用后效果越来越差,造成这种情况最可能的原因是()A. 该杀虫刑的药效不稳定B. 菜青虫经过长期努力,适应了有该杀虫剂的环境1 / 10C. 少数抗药性强的菜青虫存活下来并大量繁殖D. 杀虫剂使菜青虫的基因产生了抗药性变异6.根据达尔文创立的自然选择学说,下列有关长颈鹿进化过程的解释,正确的是()①长颈鹿的祖先有的长颈,有的短颈②在缺乏青草的环境中,长颈鹿的颈经常使用而生长③逐代选择,长颈鹿的变异逐代积累成长颈鹿④通过生存竞争,颈长的个体生存.A. ①一②一③一④B. ②一①一③一④C. ②一③一④D. ①一④一③7.加拉帕戈斯群岛的不同小岛上,生活着多种食性不同的野生地雀,它们喙的形状也有明显差异(如下图)。
初二生物生物进化的原因试题1.按照达尔文的观点,奶牛产奶多是()A.适应环境的结果B.自然选择的结果C.生存竞争的结果D.人工选择的结果【答案】D【解析】人工选择是指根据人类的需求和爱好,经过不断选择而形成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奶牛产奶多是人工选择的结果,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原因。
2.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蠖体色的变化的外在原因是A.人工选择B.环境的改变C.温度的改变D.天敌的影响【答案】B【解析】桦尺蛾在自然条件下产生变异类型,其后代有浅色桦尺蠖和深色桦尺蠖.1850年前桦尺蠖所处的环境颜色是浅色的,因而灰桦尺蠖的体色是与环境颜色一致的,是一种不易被敌害发现的保护色;工业污染后使环境颜色变深,这时,浅色桦尺蠖的体色就与环境颜色形成了反差,成了易被敌害发现的体色,而深色桦尺蠖的体色这时反而成了保护色,不易被敌害发现.达尔文认为,自然条件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选择者”,具体的自然条件不同,选择者就不同,选择的结果就不同,在这里,环境的颜色成为了“选择者”,凡是具有有利变异(体色与环境颜色一致)的就被保留下来,具有不利变异(体色与环境颜色不一致)的就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因此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即外界环境的颜色对桦尺蠖的体色作出了选择.故选:B【考点】此题考查了环境对生物的选择作用.3.自然选择学说认为:自然界普遍存在着和现象。
对同种生物而言,具有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具有的个体容易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和不断进化。
【答案】遗传变异有利变异不利变异遗传变异自然选择【解析】英国科学家达尔文认为,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原因;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4.当今的爬行动物不可能进化成鸟类和哺乳类。
初二生物生物进化的原因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有关说法不符合达尔交生物进化观点的是( )A.生存竞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易生存B.生物有过度繁殖的倾向C.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D.生物只具有遗传的特性【答案】D【解析】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其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A、变异是随机产生的,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A正确;B、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而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因此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B正确C、并不是所有变异都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C 正确;D、生物界普遍存在遗传和变异,变异是随机产生的,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D错误;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原因。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A.遗传变异B.自然环境C.繁殖能力D.食物多少【答案】B【解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环境的定向选择决定的即适者生存.故选:B【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3.自然选择通常是十分缓慢的。
( )【答案】√【解析】达尔文的进化论揭示自然选择的规律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自然选择是进化生物学中最核心的概念,同时也是导致生物进化的关键因素.达尔文指出,生物都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又由于生物生存的空间与食物是有限的,所以生物就会因争夺生存的空间与食物而进行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就叫自然选择.所以自然选择核心是指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好几代才能实现的。
专题生物的进化原因(测)学校:___________某某: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生物进化理论的创始人是A.拉马克 B.林奈 C.达尔文 D.哈维【答案】C考点: 生物学史。
2.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下来叙述错误的是()A.田鼠打洞和夜间活动的行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狼和鹿能迅速奔跑是两者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C.蛇的四肢由于长期不用而退化,因而获得匍匐的习性D.恐龙的灭绝是因为不能适应生存环境骤变的结果【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解:A、田鼠打洞和夜间活动的行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不符合题意.B、鹿和狼各自的特征是在长期的生存斗争过程中形成的,鹿跑的不快、转弯不灵活便容易被狼吃掉,狼跑的不快就不易捕获食物(鹿),在长期的生存斗争和相互选择中,鹿和狼发展了自己的特征,符合达尔文的进化论,故不符合题意;C、环境变化是物种变化的原因,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故蛇的四肢由于不用而退化,因而获得匍匐前进的习性,故符合题意.D、恐龙由于缺乏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在自然选择中被淘汰,导致恐龙的灭绝.因此恐龙的灭绝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考点: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3.引起生物界生存斗争的原因是()A.遗传和变异 B.过度繁殖 C.环境变化 D.种类繁多【答案】B故选B考点:生物进化的原因.4.近年来,抗生素的滥用致使很多致病细菌具有一定的耐药性.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分析,耐药细菌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是()A.细菌繁殖的后代很多,抗生素用量不够B.抗生素诱导细菌定向发生了耐药性变异C.抗生素选择了发生耐药变异的个体生存下来D.耐药细菌繁殖能力比不耐药细菌繁殖能力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解:A、在抗生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细菌,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并不是细菌繁殖的后代很多,抗生素用量不够,A错误;D、耐药细菌繁殖能力和不耐药细菌繁殖能力都很强,只是抗药性弱的细菌被抗生素杀死了,D错误.故选:C.考点:安全用药的常识5.如图是某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群体密度变化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