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24课
- 格式:docx
- 大小:38.41 KB
- 文档页数:4
第24课《金色的脚印》课后习题含答案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
二、一锤定音(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不禁(jīn jìn)踱步(duódù)粗糙(zào cāo)柞树(zuòzhà)叼着(diāo dāo)嗥叫(háo ɡāo)冲着(chōnɡchònɡ)不禁(jīn jìn)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舔()徒()朦()延()添()陡()矇()廷()四、词语改错。
目不转晴()漫不精心()毛色暗淡()兴高彩烈()金色光茫()迫不急待()五、选择字义(填序号)。
徒劳():①步行②空着③白白的④只,仅仅挺直():①量词②伸直③笔直④支撑⑤非常栽倒():①移植②安上③跌倒④失败①秧苗可怜():①允许②能够③值得④适合⑤大约六、词语点将(据意写词)。
1.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2.远距离的翻山渡水。
()3.非常傲慢,走路时身子摇摇摆摆。
()4.不转眼珠的看。
()5.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七、对号入座(选词填空)。
看盯眺瞪睁瞅瞥望1.我准备和哥哥一起去()电影。
2.射击时,眼睛一定要()着靶心。
3.它圆()着两眼,看得很仔细。
4.登高远(),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5.看书,每隔一段时间两眼要向远处()一会儿。
6.他弯着腰,好像朝地上()着什么。
7.他气得把两只眼睛都()圆了。
8.我不经意地朝他那里()了一下。
八、句子工厂。
1.正太郎真想替小狐狸解开铁链子。
(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只大狐狸正冲着秋田狗大摇大摆地走过来。
缩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狐狸一直没有忘记救出小狐狸的事。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狐狸这个样子真可怜。
《少年闰土》说课稿一、说教材《少年闰土》是一篇重新收录在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的文章。
从这次重新收录中,我们可以看出,经典名篇所散发出来的魅力是叫读者不可抗拒的。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它在本单元中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文中优美的、含义深刻的语句多朗读、多体会,悟出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对学生本单元的习作——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提供指导。
文章用舒缓、深情的语言,采用倒叙的手法,一开始就把所要介绍的人物介绍出来,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特点,逐步回忆,依次叙述,一步一步刻画了一个经验丰富、聪明能干、机智勇敢、健康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形象。
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海边捡贝壳、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四件事。
表现了“我”和闰土儿时短暂而真诚的友谊,表达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本课在写作上有三个特点:采用倒叙手法;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较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通过人物的外貌及言行来反映人物特点。
二、说教学目标1.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一望无际、家景、郑重、供品、祭器”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一自然段。
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美好形象。
3.能结合词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世界。
4.能结合相关内容,说说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
5.能仿照第一自然段的描写手法,写一个照片中的场景。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学习,已经具备一些理解课文的能力。
但由于这篇课文写作的时间在上个世纪初,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甚远,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内容上有一定困难。
因此,我将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美好形象;能结合相关内容,说说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能结合词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世界作为教学的重点。
后两个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根据课标提倡人文、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并结合本单元的重点,确定如下的教学方法:1.运用知识脉络法和情境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导入新课。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4课金色的脚印课文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4课《金色的脚印》课文教学时,可以由老师准备一个动物与人和谐相处的故事导入,也可以由本课的课题为什么叫“金色的脚印”,给学生设下疑问,导入对课文的学习。
店铺在此整理了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4课《金色的脚印》课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4课《金色的脚印》课文原文两三天前,家里的佣(yōng)人从山里捉来一只小狐狸。
直到今天,不论喂什么,它都不吃。
光秃秃的柞(zuò)树林上边,露出冷清清的月亮。
小狐狸孤零零地坐在窝里,仰起脖子嗥(háo)叫着。
那是一种清脆的、悲伤的声音。
正太郎目不转睛地看着小狐狸。
他想,小狐狸也许在叫妈妈——妈妈——这小狐狸多可怜呀!这天半夜,秋田狗汪汪地叫着,正太郎被惊醒了。
爸爸、妈妈都睡得十分香甜。
正太郎悄悄地爬起来,睁大眼睛看着仓房那边。
只见一只大狐狸正冲着秋田狗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它嘴里叼着一只哆(duō)哆嗦(suō)嗦的鸡。
秋田狗猛地扑过去,老狐狸迅速转身逃跑了。
秋田狗向黑暗中追去。
不大工夫,狗叫声就远了。
这时,另一只老狐狸悄悄地出现了。
小狐狸一见老狐狸,就不停地哼叫着,用鼻子蹭着老狐狸的身子。
它想跟老狐狸走,但是,刚迈出两三步就被铁链拽住了。
这样反复了两次,老狐狸才发现了铁链。
它用牙齿拼命地咬,好长时间才明白过来这样做是徒劳的,就卧在地上给小狐狸喂奶。
不知什么时候,把狗引出去的狐狸爸爸又回来了。
它脖子挺得直直的,为它们放哨。
过了一会儿,狐狸爸爸发出了警惕的叫声。
狐狸妈妈只好从孩子身旁走开。
两只老狐狸又回头看了看,就消失在黑暗的树林里。
后来,老狐狸再没来过。
“大概是觉得救不出小狐狸,死心了吧。
不如早点给小狐狸解开铁链子,这个样子真可怜。
”正太郎想。
奇怪的是,小狐狸虽然仍旧不吃东西,却在一天天长大。
这天中午,正太郎漫不经心地走到小狐狸的窝旁,忽然听见喀(kā)嚓一声。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24课《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内容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二、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2、教学难点: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3、教学方法:体验式导学法
4、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收集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发生的真情故事。
5、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流程:
㈠创设情境,谈话导入(5分钟左右)
1、师:同学们,你最喜欢哪种动物?说说喜欢它的原因。
那么,在以往的文学作品以及你的生活经验中,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出示课件一一狐狸的图片,学生简单谈对狐狸的印象。
)
那么,通过昨天对24课的预习,狐狸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请用一两个词或一句话说一说。
2、是什么让同学们对狐狸的印象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金色的脚印》。
(板书课题)(生齐读)
㈡自我感受,初知课文(7分钟左右)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声自读课文及阅读提示,读准字音,读通语句,了解故事大意,并勾画出重要提示。
(2)出示自学提纲:
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①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
②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③正太郎为什么要帮助救狐狸?
④课文结尾及题目有什么含义?……
2、合作自学,质疑问难
(学生结合提示自学,教师巡视,深入到学习小组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
必
要时可以给予适当的点拨或提示。
)(适时板书:小狐狸、老狐狸、正太郎)㈢互动交流,感悟真情(15分钟左右)
1、集体讨论交流,深入体会情感
(1)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老狐狸夫妻俩设“调虎离山”之计营救小狐狸;老狐狸深入“虎穴”做窝喂养、营救小狐狸。
)
老狐狸营救小狐狸的过程中,哪些情景最让你感动?(通过交流,朗读,体会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歌颂爱的伟大。
)
预设:①“只见一只大狐狸正冲着秋田狗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它嘴里叼着一只哆哆嗦嗦的鸡。
”
②“它用牙齿拼命地咬,好长时间才明白过来这样做是徒劳的,就卧在地上给小狐狸喂奶。
(板书:咬木桩、喂奶)
③“正太郎发现两只老狐狸跟以前相比,毛色黯淡,可能是由于惦记小狐狸,明显得瘦了。
”
④“老狐狸觉察到无论如何也咬不断那铁链,就咬那根拴铁链的木桩。
(适时板书:老狐狸一聪明、善良;)
(2)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课文的这一部分中,哪些地方给你感受最深,有何感受?
预设:“他费力地睁开眼睛,朦胧中看见一只大狐狸正在不停地舔着他的脸
颊。
另一只狐狸蹲在他的胸脯上,温暖着他的身体。
”(板书:搭救)(3)正太郎为什么要帮助救狐狸?(板书:送食、要回,放)
预设:针对正太郎为什么要帮助救小狐狸这一问题,应探究如下内容:
(1)开始,正太郎见两只老狐狸救小狐狸没成功,觉得小狐狸可怜,出于同
情,正太郎想为小狐狸解开铁链。
(2)当正太郎发现两只老狐狸在自己家里做了窝并开始咬那根拴铁链的木桩时,正太郎打消了放小狐狸的念头。
相机引导:正太郎此刻会怎么想?(正太郎会被老狐狸那种不救出孩子不罢休的执著精神所感动,更会暗暗佩服老狐狸的聪明一一咬不断铁链就咬木桩。
于是决定不放小狐狸,看看老狐狸到底有多大本事。
)
(3)正太郎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让老狐狸施展自己的本事,又决定给老
狐狸投送食物。
渐渐地,老狐狸体会到正太郎的善良,和正太郎熟了,常有一些亲昵的举动。
正太郎越发感受到狐狸是有情有义的动物。
(4)当正太郎为寻回小狐狸而失足受伤时,是老狐狸给了正太郎温暖,使正
太郎得以苏醒,正太郎更加感动,为了报答救命之恩,正太郎最终把小狐狸要了回来,让他们一家团聚。
2、探讨总结延伸,激发习作欲望
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探讨。
“金色的脚印”表面意思是阳光照耀下,印在雪地上狐狸的脚印。
深层次看,“金色” 一般用来形容那些十分珍贵、有意义或值得纪念的东西,在这里指狐狸一家得到人们的关心而团聚,又开始了它们美好的生活;这脚印,不仅包含着狐狸一家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友善,也包含着人类对其他生命的珍重与爱护。
㈤拓展延伸,实践应用(13分钟左右)
1、小练笔:
投影出示:①你与小动物之间最能体现真情的一个片段;②课文情节生动,有不少的地方都给正太郎们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小练笔。
如:正太郎在去牧场的路上从悬崖上摔了下去,失去了知觉,他是怎样被救的呢?正太郎与小狐狸一家分别的情景一定十分感人,能把它写具体吗?(二选一)
2、学生各自完成小练笔,教师巡视。
(注:在细节处适当点拨)
3、互相交流,品味情感,再次感受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
(注: 如果时间不允许,此环节可机动地放在课下进行。
)
4、教师小结:三只狐狸,一个男孩儿,一颗爱心构成了一个感人的故事,是
啊,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充满了爱,但愿这颗爱心永驻人间。
(画爱心,板书:爱)
5、你能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人与动物的故事?请把搜集起来故事与伙伴们分
享。
(配乐,在悠扬的乐曲中发散思维。
)
6课后作业:
(1)继续搜集有关表现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故事,与伙伴们分享。
(2)还可以搜集、阅读一些有关珍稀动物的资料,呼吁全社会都来保护它们, 还可以把这些文章集中起来办手抄报或墙报。
板书设计:
金色的脚印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