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安防系统基本技术要求(上海地方标准)
- 格式:pdf
- 大小:923.06 KB
- 文档页数:65
最新上海市小区技防验收标准LT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住宅小区〔以下简称小区〕平安技术防范系统的要求,是小区平安技术防范系统设计、施工和验收的根本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的小区、单幢(多幢)独立住宅楼、公共租赁房的平安技术防范系统。
已建小区、住宅楼平安技术防范系统的改建、扩建应参照本标准执行。
2 标准性引用文件以下文件中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但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但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12663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 20815-2006 视频安防监控数字录像设备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标准GB 50198-1994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标准GB 50303 建设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 50343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标准GB 50348-2004 平安防范工程技术标准GB 50394 入侵报系统工程设计标准GB 50395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标准GB 50396-2007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标准GB/T 21741 住宅小区平安防范系统通用技术要求GA/T 72 楼寓对讲系统及电控防盗门通用技术条件GA/T 75 平安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 644 电子巡查系统技术要求GA/T 669.1 城市监控报警系统技术标准第1局部:通用技术要求GA/T 678 联网型可视对讲系统技术要求3 术语与定义GB/T 21741中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 平安技术防范系统根本组成小区平安技术防范系统应由周界报警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室内报警系统、电子巡查系统、实体防护装置以及小区监控中心组成。
其中出入口控制系统由楼寓〔可视〕对讲系统和识读式门禁控制系统组成。
5 系统技术要求5.1 根本要求5.1.1 平安技术防范系统应与小区的建设综合设计、同步施工、独立验收,同时交付使用。
上海市地方标准DB31/294-2010住宅小区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修订稿)2010-12-06发布 2011-03-15实施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前言本标准是DB31/294-2003《住宅小区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的修订。
本标准与DB31/294-2003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改变如下:——“适用范围”增加了适用于新建的小区、单幢(多幢)独立住宅楼的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要求,以及已建小区、住宅楼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改建、扩建应参照标准执行要求。
——“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了GB 20815-2006《视频安防监控数字录像设备》、GB 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95《视频安防监控系统设计规范》、GB 50396-2007《出入口控制系统设计规范》、GB/T 21741《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通用技术要求》、GA/T 669.1《城市监控报警系统技术标准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GA/T 678-2007《联网型可视对讲系统技术要求》重要标准。
——“术语与定义”修改为采用GB/T 21741的术语和定义。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基本组成”增加了有楼寓(可视)对讲系统和识读式门禁控制系统组成的出入口控制系统。
——“系统技术要求”中增加了以下要求:——“基本要求”中增加了安全防范系统的设计原则;系统中使用的设备和产品的要求;监控报警联网协调要求;系统信息的存储应≥30d的要求等。
——“住宅小区各类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基本配置”表各系统组成增加了配置要求。
——“周界报警系统要求”中增加了入侵探测器选用、安装及河道周界系统联动的要求。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要求”中增加了彩色摄像机调试和安装要求;系统记录应配置数字录像设备及图像记录保存、回放方式的要求。
——“出入口控制系统要求”中增加了“楼寓(可视)对讲系统”、“识读式门禁控制系统”二种模式,规定了住宅楼单元门不应以数字按键密码方式开启电控防盗门的要求;每台管理主机管控的住户数不应>500户的要求;电控防盗门开启时间超时提示功能的要求;准入级别进行控制与管理的要求;安装防冲撞道匝的要求。
上海市《住宅小区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上海市住宅小区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是上海市住建委发布的一
部技术规范,旨在规范和提高上海市住宅小区的安全防范能力。
该规范于2024年发布,下面将对该规范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该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建筑方面的要求、电子防范设
备的要求和管理要求。
首先是建筑方面的要求。
根据《上海市建筑设计标准》和《上海市居
民小区设计规范》,住宅小区的建筑要求符合当地的设计标准和规范。
为
了保证住宅小区的安全防范能力,规范要求住宅小区的围墙、排水系统、
照明系统等应符合相应的规范,并且需要安装门禁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
此外,还要求住宅小区的公共区域如道路、停车场、绿化带等布局要合理,便于管理和监控。
总的来说,《上海市住宅小区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为上海市住宅
小区的安全防范工作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和要求。
只有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设计、安装和管理,才能有效提升住宅小区的安全防范能力,为居民提供更
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住宅小区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2010版)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住宅小区(以下简称小区)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要求,是小区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计、施工和验收的基本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的小区、单幢(多幢)独立住宅楼的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已建小区、住宅楼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改建、扩建应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12663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 20815-2006 视频安防监控数字录像设备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198-1994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303 建设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43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8-200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94 入侵报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5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6-2007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21741 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通用技术要求GA/T 72 楼寓对讲系统及电控防盗门通用技术条件GA/T 75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 644 电子巡查系统技术要求GA/T 669.1 城市监控报警系统技术标准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GA/T 678-2007 联网型可视对讲系统技术要求3 术语与定义GB/T 21741中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基本组成小区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应由周界报警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室内报警系统、电子巡查系统、实体防护装置以及小区监控中心组成。
其中出入口控制系统由楼寓(可视)对讲系统和识读式门禁控制系统组成。
5 系统技术要求5.1 基本要求5.1.1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应与小区的建设综合设计、同步施工、独立验收,同时交付使用。
智能家居安防设备的技术要求智能家居安防设备的技术要求智能家居安防设备是现代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集成高科技技术,提供便捷、安全的生活环境。
为了确保智能家居安防设备的功能和效果,需要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一、联网能力与互联互通智能家居安防设备应具备联网能力,通过网络连接,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和数据的共享。
设备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终端设备远程操作和管理,实现安全监控、报警、远程控制等功能。
二、多种安全监控功能智能家居安防设备应具备多种安全监控功能,如视频监控、红外传感器、烟雾传感器、门窗传感器等。
视频监控可以实时观察家庭中的情况,红外传感器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烟雾传感器可以监测到火灾风险,门窗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控家庭的出入情况。
三、智能化管理与控制智能家居安防设备应具备智能化管理与控制功能,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家庭安全进行智能化分析和处理。
智能家居安防设备可以根据家庭成员的日常习惯和行为模式,自动调整和优化安防系统的设置和策略,提高安全性和便捷性。
四、语音和图像识别技术智能家居安防设备应具备语音和图像识别技术,可以通过语音控制和人脸识别等功能实现家庭安全的管理和控制。
通过语音识别技术,可以通过语音指令控制灯光、窗帘、空调等家庭设备的开关和调节。
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实现家庭成员的身份识别和出入记录,提高家庭安全性。
五、数据保护和隐私保密智能家居安防设备应具备数据保护和隐私保密的功能,确保家庭成员的个人信息和隐私不被泄露和滥用。
设备应采用安全的网络传输协议和数据加密技术,防止数据被非法获取和篡改。
同时,设备应设有隐私保护功能,可以屏蔽和限制第三方应用对家庭成员的隐私信息的获取和使用。
六、智能联动与感知能力智能家居安防设备应具备智能联动与感知能力,可以与其他智能家居设备进行联动,实现更加智能、便捷的控制体验。
例如,当红外传感器检测到有人进入房间时,安防系统可以自动开启视频监控,在家庭成员离开家时,可以自动关闭电器设备,实现能源的节约。
关于印发《本市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基本技术要求》的通知各公安分(县)局技防办,各技防从业单位:随着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高清化也逐步走向成熟。
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与传统的模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相比,具有施工简单、扩展便捷、图像更清晰、系统功能更强大等优点。
同时,随着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应用需求的不断扩大, IP摄像机、SDI摄像机等前端产品的生产应用规模效应逐渐显现,应用成本不断下降、范围逐步扩大。
国家标准《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2011)已于2012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对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图像质量和技术指导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适应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规范本市数字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提高本市安全技术防范总体水平,经组织有关专家、国家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和20多家本市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和技防工程从业单位的多次研讨、修改,制定了《本市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基本技术要求》(以下简称《数字监控技术要求》,详见附件)。
自2013年1月1日起,本市新申报的安全技术防范系统方案视频监控系统均应采用数字系统,并应符合《数字监控技术要求》的要求。
特此通知。
上海市公安局技术防范办公室二○一二年十一月十五日本市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基本技术要求1 应用范围本要求规定了本市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技术规范,是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设计、建设、评审、检测、验收的依据之一。
本要求的技术内容适用于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前端图像采集由模拟摄像机加编码器组成的系统也适用于本标准。
2 定义2.1 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图像的前端采集、传输、控制及显示记录等采用数字设备组成的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传输构成模式可分为网络型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和非网络型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2.2 网络型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图像在前端采集后经压缩、封包、处理,具有符合TCP/IP特征,传输数字信号的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0《住宅小区智能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DB31/T 294-2018)规定了本市住宅小区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计和施工,评审、检验、验收和维护的要求,适用于本市住宅小区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已建住宅正确答案:否《600平方米(含)以上公共活动区域应实现人员密度分析及智能分析功能。
正确答案:否6安防中心控制室内主要工作区域照度应不低于100lx。
正确答案:否A 安防中心控制室应安装与区域报警中心联网的紧急报警装置,使用公共电话网络的,报警响应时间应不大于20s,且不应在通讯线路上挂接其他通信设施,使用IP网络方式的,报警响应时间应不大于6s正确答案:否A 安防中心控制室应配备保安专用防护器械和消防专用设备、器材、装备。
正确答案:是A 安防中心控制室应配置智能集成数据服务设备及智能安防集成应用系统。
正确答案:是A 按照单位(楼宇)智能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基本功能分类,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与视频安防监控系统之间为互补运行系统的关系。
正确答案:否A 本地智能应用系统联网接口、性能要求应符合街道(镇)网格化城市综合管理系统、各级公安大数据实战应用系统、重点单位内保信息化系统的联网要求。
正确答案:是B 别墅住宅应采用楼寓可视对讲系统,住户接收机应具备可视对讲功能。
正确答案:否B 车牌抓拍存储数字录像设备应能实现车牌抓拍图片及车牌抓拍图片获取时间、获取位置、地理信息、等数据的展示和存储的功能。
正确答案:是C 车牌抓拍智能分析设备应能记录通行车辆经过监测点时的全景图像和特征图像。
正确答案:是C 车牌抓拍智能分析系统应能识别包括摩托车号牌、低速车号牌、拖拉机号牌等GA 36所规定的号牌。
正确答案:否C 出入口采用二维码作为识别方式的,二维码应为被读设备,方便使用。
正确答案:否C出入口控制系统的出入口识读操作应与视频安防监控系统联动。
正确答案:否C出入口控制智能人脸识别系统的注册识别率应≤5%。
正确答案:否C 出入口控制智能人脸识别系统应支持自助访客人员脸部抓拍后的受访对象关联认证(含系统隐性电话确认认证)等功能。
本市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基本技术要求1应用范围本要求规定了本市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技术规范,是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设计、建设、评审、检测、验收的依据之一。
本要求的技术内容适用于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前端图像采集由模拟摄像机加编码器组成的系统也适用于本标准。
2定义2.1 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图像的前端采集、传输、控制及显示记录等采用数字设备组成的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传输构成模式可分为网络型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和非网络型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2.2 网络型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图像在前端采集后经压缩、封包、处理,具有符合TCP/IP 特征,传输数字信号的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如:由网络摄像机、模拟摄像机加编码器等相关设备组成的系统)。
2.3 非网络型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图像在前端采集后未经压缩、封包即传输数字信号的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如:由SDI 摄像机等相关设备组成的系统)。
3总体要求3.1 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应符合下列规范及标准:GB 50198-2011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311-2007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48-2004 安全防范技术工程规范GB/T 20271-2006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GB/T 21050-2007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交换机安全技术要求GB/T 25724-2010 安全防范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要求GB/T 28181-2011 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A/T 75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 367-2001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 669.5-2008 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第 5 部分: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Y/T 157-2000 演播室高清晰度电视数字视频信号接口GY/T 160-2000 数字分量演播室接口中的附属数据信号格式GY/T 164-2000 演播室串行数字光纤传输系统GY/T 165-2000 电视中心播控系统数字播出通路技术指标和测量方法YD/T 1171-2001 IP 网络技术要求 - 网络性能参数与指标 YD/T 1475-2006 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 EPONSMPTE 292M 串行数字接口高清电视系统ISO/IEC 14496-10 通用视听业务的先进视频编码(AVC)上海公安数字高清图像监控系统建设技术规范(V1.0)3.2 系统中所使用的技防产品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其他相关技术标准、本市技防管理部门制定的相关技术要求,并取得相应的型式检验合格报告、CCC认证证书、生产登记批准书。
上海市《住宅小区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楼主hjm999 发表于搜房网- 上海业主论坛- 物业专栏住宅小区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住宅小区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即住宅小区安全技术防范工程实施原则、系统设计应达到技术指标和系统施工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本市新建住宅小区安全技术防范工程设计、施工、验收以及系统配置。
本市已建住宅小区安全技术防范工程设计、施工和验收,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条款通过本标准引用而成为本标准条款。
凡是注日期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T 7401 彩色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GB 10408.1 入侵探测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GB 10408.4 入侵探测器第4部分: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GB 10408.5 入侵探测器第5部分:室内用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GB 10408.6 微波和被动红外复合入侵探测器GB 12663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 15209 磁开关入侵探测器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198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A/T 72 楼寓对讲电控防盗门通用技术条件GA/T 269 黑白可视对讲系统GA 308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T 368 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GB31/295 安全技术防范监控用硬盘录像机通用技术要求3. 术语与定义GB/T 7401、GB 10408.1、GB 10408.4、GB 10408.5、GB 10408.6、GB 12663、GB 15209、GB 50198、GA/T 72、GA/T 269、GA/T 368已确立以及下列定义与术语适用于本标准。
3.1 安全技术防范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和相关设备,预防和制止违法犯罪及治安事件,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活动,简称技防。
沪公技防5号关于《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基本技术要求》的补充说明(一)一、设备选型安全防范系统中的主要设备包括镜头、摄像机、数字录像设备(含专业型数字录像设备、综合型数字录像设备)、显示终端等,均应有符合上海地标(含“技术要求”、“技术规范”)的型式检验报告或生产登记批准书,且设备的技术参数应与系统设计的分级相适应。
二、前端布控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布控应根据所监视区域的点(纵深)、线(水平)、面(区域)进行分别设计,应充分考虑数字摄像机较模拟摄像机对监视环境适应性不同的优劣和特征。
同一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清晰度可根据所选用摄像机清晰度的不同而允许存在多种分级。
用于特征性场合摄像机(如:电梯等),带云台变焦镜头摄像机可采用模拟摄像机,系统组成方式,可沿用原有模拟摄像机+视频电缆(控制和电缆)+硬盘录像设备等方式独立搭建,系统指标应不低于270线;重要场合摄像机(大于2米出入口)的选型应保证系统清晰度指标不低于600线,且不宜采用POE供电方式。
电梯轿厢采用模拟摄像机的,应安装在电梯轿箱顶部、电梯控制面板的上方,应配置电梯楼层信号叠加显示器;采用数字摄像机的,应具有抗逆光功能,应安装在电梯轿箱顶部、电梯控制面板的对角处。
网络型摄像机应具有网络中断、设备故障、报警状态的本地视(音)频信息存储功能,存储图像的性能指标应符合《本市视频安防监控用彩色数字摄像机技术规范》4.4条的要求。
三、传输设计(一)本地传输对网络型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设计文本,应有满足“技术要求”的网络交换设备性能指标,以及网络交换设备设置位置、自身物理实体安全防护、供电方式及安全措施、各层网络交换设备接入线缆最长距离参数等描述。
网络传输系统接入端口设计应考虑适当的冗余,便于摄像机点位变化以及系统的扩容。
系统应尽量减少网络交换层,对于摄像机分布较为集中的系统,一级交换机设计以24口交换机为主(千兆以太网端口应不少于2个),对于摄像机分布较为分散的系统,一级交换机设计可适当选择8口、16口交换机产品(千兆以太网端口应不少于1个)。
智能化智能监控安防系统的技术要求智能化智能监控安防系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监控安防系统越来越智能化、高效化,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安全的需求。
本文将从技术要求的角度,详细探讨智能化智能监控安防系统的要求。
首先,智能监控安防系统需要具备良好的图像采集和处理能力。
系统应具备高清晰度的图像采集功能,能够对监控场景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实时图像采集。
同时,系统应具备高性能的图像处理能力,能够快速准确地对图像进行分析、识别和处理。
只有具备良好的图像采集和处理能力,才能够提供清晰、准确的图像信息,为后续的安防决策提供有效的支持。
其次,智能监控安防系统需要具备智能化的分析和识别能力。
系统应具备人脸识别、车牌识别、物体识别等多种分析和识别功能,能够实时准确地对监控场景中的人员、车辆和物体进行识别和分类。
通过智能化的分析和识别,系统可以自动发现和判断异常行为和事件,实现对安全隐患的及时预警和预防。
第三,智能监控安防系统需要具备高效的数据存储和管理能力。
系统应具备大容量、高效率的数据存储设备,能够对大量的监控数据进行实时录像和存储。
同时,系统应具备数据管理功能,可以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快速检索和回放,以便对事件进行分析和溯源。
第四,智能监控安防系统需要具备远程监控和控制能力。
系统应具备远程监控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实时查看监控画面和数据。
同时,系统还应具备远程控制功能,用户可以通过终端设备对监控场景中的设备进行远程操作,实现对安防系统的远程管理和控制。
第五,智能监控安防系统需要具备高可靠性和稳定性。
系统应具备冗余设计,即当一个组件或设备发生故障时,可以自动切换到备份设备上继续工作,确保系统的持续稳定运行。
同时,系统还应具备实时监测和报警功能,能够实时监测设备的工作状况和异常情况,并及时报警,以便及时处理故障和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智能化智能监控安防系统的技术要求包括良好的图像采集和处理能力、智能化的分析和识别能力、高效的数据存储和管理能力、远程监控和控制能力,以及高可靠性和稳定性。
90分以上的秘密,全部告诉你!1.智能集成数据服务包括一标六实数据采集、本地安防系统智能应用服务、智能安防集成应用数据服务、联网应用数据服务等服务功能。
正确答案:是2.基础安防产品的主要设备(或系统)宜与智能安防集成服务设备实现对接。
正确答案:否3.智能分析(金融)系统应以实际设备清单数量申请授权正确答案:是4.《住宅小区智能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DB31/T294-2018)应与《单位(楼宇)智能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DB31/T 1099-2018)并行执行。
正确答案:否5.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确认安全防范系统需要防范的风险的过程称为风险评估。
正确答案:是6.智能安防系统的一标六实数据的输入,应通过智能安防集成应用系统获取一标六实基础数据库并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录入。
正确答案:否7.《单位(楼宇)智能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内容覆盖了所有智能安防所能涉及的布控部位、智能产品及技术要求、应用要求。
正确答案:否8.智能安防产品主要设备(或系统)应能与智能安防集成应用平台实现对接。
正确答案:否AS拥有认可标识的所有权,并授权获准认可的机构在认可范围内长期按照规定使用认可标识10.智能安防系统技术指标由智能安防产品的技术指标提供保证,因此采用检测合格的智能安防产品系统能够符合智能安防系统建设的相关标准要求。
正确答案:否11.检测报告内受检单位和制造单位必须是同一家单位正确答案:否12.GB/T 37078—2018《出入口控制系统技术要求》于2018年12月28日发布,2019年7月1日实施。
正确答案:是13.GB/T 32581-2016《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技术要求》只能适用于兼有入侵报警和紧急报警的报警系统。
正确答案:否14.某项目中车行通道共计2条,采用3台电动栏杆设备组成防护,则应按3台电动栏杆设备进行申请授权。
正确答案:否15.ACS各部件只能集中供电。
正确答案:否16.等级4:高安全等级I&HAS系统通常用于风险很高、资产价值很高的防护对象。
上海智能安防系统基本技术要求
1.硬件系统:
(1)支持多种传感器,如红外感应器、声光报警器、烟雾报警器、门磁感应器等;(2)支持多种控制器,如报警控制器、门禁控制器、视频监控控制器等;
(3)支持多种输出设备,如报警输出设备、门禁输出设备、视频监控输出设备等;(4)支持多种通信技术,如有线通信、无线通信、蓝牙通信等;
(5)支持多种安全技术,如数据加密、身份认证、授权访问等。
2.软件系统:
(1)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Android等;
(2)支持多种数据库,如MySQL、Oracle、SQL Server等;
(3)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如C、C++、Java、Python等;
(4)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如TCP/IP、HTTP、FTP等;
(5)支持多种安全技术,如数据加密、身份认证、授权访问等。
3.系统安全:
(1)采用多种安全技术,如数据加密、身份认证、授权访问等;
(2)采用多种安全策略,如安全审计、安全日志、安全报警等;
(3)采用多种安全措施,如安全管理、安全检测、安全防护等;
(4)采用多种安全机制,如安全认证、安全授权、安全隔离等。
智能化安防工程技术标准技术要求总则智能化系统承包厂商应根据功能需求体现绿色环保、节能和以人为本的精神,至少按照以下设计原则和实施原则进行系统配置。
其工作范围包括:方案及二次深化设计、提供材料、设备供货、工程施工、现场调试、软件编程、竣工验收、人员培训以及在系统保修期内运行维护的工作。
1、系统配置原则1)智能化系统配置应遵循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设计应全面、周到、留有余量,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2)智能化系统配置应充分考虑建筑整体所涉及的各个子系统的信息共享,确保智能化系统总体结构的先进性、合理性、兼容性和可扩展性,可以集成不同厂商不同类型的先进产品,使整个智能化系统可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不断充实和提高。
且所选用产品必须符合现行国家相关验收规范要求。
3)智能化系统必须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容错性。
系统配置应充分考虑系统安全、人身安全以及信息传递的安全。
2、依据的标准与规范。
1)《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2)《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3)《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5)《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6)《民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7)《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2007系统组成:一、可视对讲彩色安防(多层)、黑白(高层)联网一卡通系统二、园区、地下停车场电视监控系统三、门禁、电梯、停车场一卡通联网系统四、家居安全防范系统五、周界防范报警系统一、可视对讲彩色安防(多层)、黑白(高层)联网一卡通系统技术(功能)要求:1、室内机1)显示屏:7寸彩色显示屏(多层)、 4寸黑白显示屏(高层)2)分辩率:彩色分辩率≥350TV线黑白分辩率:≥380TV线3)安防报警:4防区(多层)4)免提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