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考研-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童美萍
- 格式:pdf
- 大小:122.22 KB
- 文档页数:4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研究生(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XX修订版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20XX年8月培养方案修订前言本研究生培养计划是在20XX年版环境学院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修订,具体工作分工如下:1.培养方案总论部分:杨志峰、刘静玲、沈珍瑶,刘静玲执笔2.各二级专业方向的培养方案:是各研究所长在充分征求全体教师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的修订与汇总。
夏星辉、曾维华、刘希涛(环境科学)裴元生(环境工程)白军红、孙涛和陈彬(环境生态学)毛显强、程红光(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王烜(水文学与水资源)孙涛(水力学与和河流动力学)3.培养方案的汇总:刘静玲、赵烨、余彦、任玉华在经过多次修改和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与汇总,并经过院务会和教学指导委员讨论与审议,同时,研究生院也进行了审定并提出了宝贵意见。
希望本培养方案能够有效规范研究生培养和管理工作,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
环境学院院长:杨志峰20XX年8月15日目录一、培养领导小组构成 (5)1.1 学位委员会环境分会 (5)1.2 环境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 (5)二、环境学院研究生培养与管理导则 (7)2.1 培养目标 (7)2.2 培养方式 (7)2.3 课程模块 (7)2.4管理与质量控制环节 (8)2.4.2 必修与选修课 (8)2.4.3 弹性课程模块 (9)2.4.4 自学课程 (9)2.4.5 补修课程 (9)2.4.6 跨专业课程 (9)2.4.7 实践环节 (9)2.4.8 学位论文 (10)2.4.9 发表学术论文要求 (11)2.4.10 国际研究生(含港澳台研究生)培养 (11)三、核心课程与教师(学院平台课程) (11)3.1博士研究生核心课程 (11)3.2 硕士研究生核心课程 (12)3.3教师队伍 (13)四、研究生(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 (14)4.1 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各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14)4.1.1 环境科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14)1 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 (14)2 专业研究方向 (15)3 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15)4 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18)5学位论文的基本标准 (19)6 环境科学专业硕士课程一览表 (20)4.1.2 环境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 (21)1 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 (21)2 专业研究方向 (22)3 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22)4 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24)5 学位论文的基本标准 (25)6 环境工程专业硕士课程一览表 (26)4.1.3 环境生态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27)1 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 (27)2 专业研究方向 (27)3 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28)4 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29)5 学位论文的基本标准 (31)6 环境生态学专业硕士课程一览表 (31)4.2 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各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33)4.2.1 水文学及水资源研究生培养方案 (33)1 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 (33)2 专业研究方向 (33)3 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33)4 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34)5 学位论文的基本标准 (34)4.2.2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35)1 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 (35)2 专业研究方向 (35)3 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35)4 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36)5学位论文的基本标准 (36)4.2.3 环境水文学与水资源/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专业硕士课程一览表 (37)4.3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38)1 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 (38)2 专业研究方向 (38)3 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39)4 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40)5 学位论文的基本标准 (41)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硕士课程一览表 (42)附录1: (44)附录2: (57)附录3: (61)附录4 (69)附录5 (73)附录六 (74)一、培养领导小组构成由学位委员会环境分会和环境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负责环境学院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爱考机构-人大考研-环境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曾凡刚1基本资料姓名:曾凡刚性别:男职称: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2教育背景1996,中国科学院,博士学位1998,北京大学,博士后学位3工作经历2001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从事环境科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4研究兴趣与研究领域大气、水、土壤、生物体中有机污染物。
5科研项目[10]北京地区有机微污染物中多环芳烃、非烃研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负责人。
[9]江汉平原水系中有机污染物研究。
国家课题,课题负责人。
[8]饱和烃、多环芳烃的定性定量研究。
国家“九五”攻关课题,课题负责人。
[7]大气中含N、S、O杂环化合物研究。
国家科技部,课题负责人。
[6]北京市大气中多环芳烃化合物研究。
国家科技部,课题负责人。
[5]大气中致癌多环芳烃化合物研究。
国家科技部,课题负责人。
[4]机动车尾气中含N、S、O杂环化合物研究。
国家科技部,课题负责人。
[3]含N、S、O杂环致癌污染物定性定量研究。
国家科技部,课题参加者。
[2]湘西黑色页岩中形态硫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主要参加者。
[1]北京市食品中致癌物和环境激素追踪.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负责人。
6学术成果6.1论文(Articles)[11]Effectofhemicellulaseonthemolecularweightandstructureofchitosan.《PolymerDegradationandStability》.2003.1[10]北京市部分地区气溶胶中多环芳烃污染源探讨。
环境科学研究,2001,第三期[9]北京石景山地区大气中有机污染物特征与成因。
环境科学研究,2001,第二期[8]可吸入颗粒物(PM10)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的研究进展.环境与健康杂志,2001,第二期[7]化石燃料产生的有机污染物对北京大气的影响.地学前缘,2000.[6]ReferentialsignificanceofsulfurisotopesandseparationofspeciesinblackshalesofChina.《CHINESEScienceBulletin》.1999.[5]RedoxReactionsHydrocarbonsandMineralOxidants:AMechanismforSignificantPorosityEnhanc ementSandstones:Discussion.《AAPG》.1998.[4]广西三种褐煤芳烃的地球化学特征.北京大学学报,1998.[3]利用干酪根核磁共振研究古生界碳酸盐岩的热演化程度,地质地球化学,1998.[2]吐拉盆地侏罗系油砂和沥青的发现及其意义。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生老师情况介绍陈红污染环境生物修复、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副教授硕导陈宝梁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环境界面化学与生物有效性、环境友好吸附材料设计及应用教授博导陈新才环境微生物、环境污染模拟与控制、污染土壤修复与农产品安全副教授硕导陈雪明水与废水处理教授博导陈英旭环境污染模拟与控制、环境生物技术与生态工程、面源污染控制技术教授博导程丽华环境生物工程/膜分离副研究员硕导邓劲松副教授方萍1.植物营养生理及分子生物学 2.有机废弃物的微生物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教授博导冯英植物营养生理及分子生物学副教授硕导冯亚非高级工程师傅柳松环境生态学、环境影响评价副教授硕导顾敏助理实验师官宝红环境工程、污染控制技术副教授硕导何若环境微生物学、废物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副教授硕导何积秀农业资源利用助理实验师何艳土壤化学与环境、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污染环境控制与修复副教授硕导何云峰环境污染模拟与控制副教授硕导何振立土壤化学与环境、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教授博导胡宏生物学:厌氧生物工程、水生态处理工程高级工程师胡宝兰新型生物脱氮技术、土壤厌氧氨氧化及其土壤生物氮循环关键环节研究、天然水体生态系统中氮循环关键环节研究副教授硕导胡勤海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处理、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环境规划与评价副教授硕导黄敬峰环境资源遥感, 环境资源信息系统, 遥感与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员博导黄益丽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降解吸附作用、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群体感应和生物膜形成副研究员硕导纪伟昌环境科学与工程:污染控制工程、生态工程实验师金崇伟植物营养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植物营养环境生态学副教授硕导金一中环境工程、污染控制技术副教授硕导雷乐成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教授博导李伟环境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及环境生物技术教授博导李廷强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植物逆境营养生理副教授硕导梁建设研究员梁新强流域生源要素控制工程与水质安全副教授硕导廖敏土壤化学与环境副教授硕导林道辉环境化学,环境规划与管理教授博导林琦环境污染模拟与控制副教授硕导林咸永植物营养逆境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养分管理与生态环境安全、植物营养与食品质量安全、蔬菜营养生理与施肥教授博导刘际松环境科学副教授刘璟生态毒理与环境健康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副导师刘维屏主要从事环境污染控制化学,环境污染与健康方面的研究。
作者简介院童菊秀(1981—),女,博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研究方向: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水文水资源。
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1-2]。
因此,研究生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性科学研究能力的人才是其基本目标,它的重要使命是培养高层次创新性人才,是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
教育部在《面对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强调:“要瞄准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3],实际上,21世纪日趋激烈的国际间竞争的焦点就是具有创新素质的高水平人才和具有原创性的高水平科学技术。
高等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尤其是高层次、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其效果严重影响着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效果。
目前,在硕士研究生研究成果创新要求方面,我国已有明确规定,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的根本标准。
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影响的不仅仅是高等学校知识创新的水平,更关系到国家未来的整体创新能力[4-6]。
有调查结果表明,在我国,研究生参加了约70%的重大科技研究项目,研究生教育已是国家创新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7]。
根据我国的教育实际情况,硕士研究生一般年龄多为23~28岁,该年龄段的研究生具有朝气蓬勃、求知欲强、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和勇于探索等特点,那么高校应该如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为此,本文通过指导硕士研究生开展科研实践,探讨在科研实践过程中培养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路径。
一、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措施(一)持续提高导师自身的科学研究及实践水平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前提是组建高水平的导师队伍。
通常,导师是硕士研究生个人研究生涯中的第一位学术引路人,深深影响着研究生的创新,是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和塑造其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碳足迹的概念和核算方法研究进展计军平 马晓明(北京大学 深圳研究生院 环境与能源学院 城市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 深圳 518055;北京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 100871)摘要:碳足迹提供了分析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新视角。
从概念和核算方法两个方面对有关碳足迹的研究进行了分析:(1)概念上,碳足迹目前无统一的定义。
在分析度量单位、温室气体种类及系统边界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碳足迹的建议定义。
(2)方法上,碳足迹目前无统一的核算方法。
投入产出分析、生命周期评价及混合生命周期评价是三种主要的核算方法。
文章对这三种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优缺点及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
最后,从方法、应用和不确定性三个方面对碳足迹研究作了展望。
关键词:碳足迹;投出产出分析;生命周期评价;混合生命周期评价文献引用:计军平,马晓明. 碳足迹的概念和核算方法研究进展[J]. 生态经济,2011(4):76~80.中图分类号:F224;F062.2 文献标识码:AReview of Carbon Footprint: De fi nitions and Accounting MethodsJI Junping, MA Xiaoming(Key Laboratory for Urban Habitat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hool of Environment and Energy, ShenzhenGraduate School, Peking University, Shenzhen Guangdong 518055, China;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Abstract: The concept of carbon footprint provides new perspective on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on climate change.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 the definitions and accounting methods of carbon footprint by reviewing related studies. A widely accepted definition of carbon footprint does not exist. After analyzing units, scope of emissions and system boundaries about carbon footprint in existing literatures, we propose a definition. A widely accepted method for accounting carbon footprint does not exist either. Instead, three methods are frequently used to calculate carbon footprint separately, that is input-output analysis, life cycle assessment, and hybrid LCA. We analyze theories, scopes of applicatio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applications of these three methods. Finally, we suggest some research areas of carbon footprint, which are related to methods, applications and uncertainty.Key words: carbon footprint; input-output analysis (IOA); 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 hybrid LCA基金项目: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基金资助项目(2009021)作者简介:计军平(1983~ ),男,江苏苏州人,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环境规划与管理;马晓明(1962~ ),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管理以及环境信息与环境数学模型。
爱考机构-人大考研-环境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昌敦虎1基本资料姓名:昌敦虎性别:男专业职称:讲师固定电话:(86-10)82502989电子邮件:nicostigerer@联系地址:中国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1008722教育背景2002-2005,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理学博士1999-2002,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工学硕士1995-1999,武汉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理学学士3工作经历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政策与环境规划所,环境规划专家北京三生环境与发展研究院,学术部副部长4研究兴趣与研究领域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环境规划与管理;水环境经济与管理5科研项目[14]2009-2011,再生水分质供水的价格机制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负责人[13]2008-2010,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战略与政策主题,水环境保护价格与税费政策示范研究课题,子课题“再生水开发利用政策设计与试点研究”负责人、课题联系人[12]2009-2010,北京市再生水开发利用的价格政策分析,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课题负责人[11]2009-2010,环保投资统计报表建立与核算、发布制度研究,国家环境保护部“国家环境保护公益项目”,课题专家[10]2009-2010,北京市COD减排核算方法研究,北京市环境保护局研究课题,课题负责人[9]2009-2010,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营质量评价标准,建设部“工程建设标准制定、修订”计划,课题专家[8]2009-2010,城镇污水处理厂效能增强及监管机制的研究,环境保护部水污染物总量减排和排污交易专题项目,课题专家[7]2009,北京市顺义区北务镇环境规划,北京市顺义区环境保护局课题,课题负责人[6]2009,山东省微山县可持续发展规划,山东省微山县课题,课题专家[5]2007-2008,三江平原湿地保护项目“湿地水质管理”子项目,亚洲开发银行课题,子项目专家[4]2007-2008,七星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水质管理研究——基于流域管理的视角,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课题负责人[3]2007-2008,大气污染损失的环境经济评估,北京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委托课题子项目,子项目负责人[2]2006-2007,七星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有效性研究,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课题负责人[1]2002-2005,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研究,交通部课题,课题负责人6学术成果6.1书籍(Books)[2]迈克尔·贝尔著.环境社会学的邀请[M].昌敦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戴安娜·黑尔斯著.健康的邀请[M].昌敦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6.2论文(Articles)6.2.1期刊论文[10]高宗祺,昌敦虎,叶文虎.港口城市发展战略初步研究——兼评“港兴城兴,港衰城衰”的发展思想[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2):127-131.[9]胡虎,李宏军,昌敦虎.关于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可接受度的调查分析[J].中国煤炭,2009,35(8):83-87.[8]黄心洁,马中,昌敦虎.从建筑中水到社区中水——以北京市为例[J].环境保护.2008,404(18):4-7.[7]陈禹桥,昌敦虎,金兰淑,宋倩,林国林.七星河湿地地表水污染因子分析[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8,(5)增刊:71-72.[6]昌敦虎,社会资本的视角考察企业环境责任[J].中国商品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2007.[5]昌敦虎、宁淼、古丽鲜·安尼瓦尔等,多年冻土地区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研究评述[J].地理科学进展,2005,24(4):65-74.[4]昌敦虎,退耕还林工程与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贵州省古胜村退耕还林工程的“本土化+制度化”[J].林业科学,2005,41(5):169-174.[3]昌敦虎、陈济丁、孔亚平,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建设生态环境影响关键因子[J].公路,2005(6):130-134.[2]昌敦虎、陈鹏、陈济丁,青藏高原与天山山地多年冻土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的比较分析[J].交通环保,2005,26(3):15-18.[1]昌敦虎、安海蓉、王鑫,环境问题的复杂性与公众参与行为扩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4):131-133.6.2.2会议论文[2]昌敦虎.城市大气环境保护规划预测的一般模式[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1]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环境经济与管理方向)环境规划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探讨[C],第二作者.大学环境类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6.3研究报告(Reports)[6]2008,三江项目七星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水质污染调研报告(2008.07)[R],提交亚洲开发银行;[5]2008,七星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水质管理研究报告[R],提交黑龙江省七星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4]2007,三江项目水质监测年度报告(2007)[R],提交亚洲开发银行;[3]2007,七星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有效性分析[R],提交黑龙江省七星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2]2006,黑龙江省宝清县七星河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水质监测报告(2006)[R].,提交黑龙江省林业厅;[1]2005,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研究报告[R],提交交通部.7奖励与荣誉称号[4]2009,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优秀论文[3]2008,北京市优秀辅导员[2]2007,中国人民大学校级工会积极分子[1]2007,中国商品学会年会优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