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含量的测定演示教学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4
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含量的测定实验时间:报告人:武伟一、实验目的1.了解强酸弱碱盐在滴定过程中pH的变化。
2.掌握双指示剂法在测定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以及总碱量的方法二、实验原理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和混合碱中滴入盐酸时,会先发生如下反应:Na2CO3+HCl=NaHC O3+NaCl先使全部的碳酸钠转变成碳酸氢钠,然后再发生反应:NaHC O3+ HCl= Na Cl+ C O2↑+H2O如果在第一个反应发生过程中滴入酚酞溶液,以盐酸滴定到无色,此时溶液中的碳酸钠仅被的滴定成碳酸氢钠,根据用去盐酸的量就可以算出碳酸钠的量。
然后在向溶液中加入甲基橙,用盐酸滴定至溶液由绿色滴定到亮黄色,此时溶液中的碳酸氢钠全部反应,根据盐酸的量可以算出总碱量,结合上一步算出的碳酸钠的量就可以算出该混合碱的组成。
三、实验器材碱灰试样,酚酞指示剂,甲基橙,mol/L的盐酸,滴定管,锥形瓶(3个)四、实验内容i.实验步骤1.准确称量g的试样三份于锥形瓶中,加入50 mL蒸馏水,加入两滴酚酞指示剂,溶液显红色。
2.用盐酸标准液滴定至无色,到达第一终点,记下用去盐酸的体积。
在滴定过程中注意边滴变不断摇晃,以免局部酸浓度过大使碳酸钠直接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3.向溶液中加入两滴甲基橙,继续用盐酸滴定,直到溶液由黄色到橙色,记下第二次用去盐酸的体积。
4.重复操作三次。
ii.数据处理五、思考题1.本实验用酚酞做指示剂时,所消耗的盐酸较用甲基橙少,为什么因为用酚酞做指示剂时只是盐酸和碳酸钠反应,而用甲基橙做指示剂时,是上一步反应完的生成的碳酸氢根和溶液中本身存在的碳酸氢根的和来反应,反应的比例又相同,所以第二次总会多一点。
2.在总碱量的计算式中,V有几种求法如果只要求测定总碱量,实验应该怎样做V表示用去盐酸的总体积,可以直接读出来;如果只要求测定总碱量,只需要用甲基橙做指示剂,滴定至橙色。
3.在测定一批烧碱或碱灰样品时,若分别出现V1<V2,V1=V2,V1>V2,V1=0,V2=0的情况,说明样品的组成有什么差别4.待测液润洗因为滴定管的移液管要求里面的溶液的浓度一定要准确,所以要润洗,避免内壁的水珠对溶液的稀释;而烧杯或锥形瓶要求里面的总物质的量要准确,所以不可以润洗,避免液体挂在内壁上。
实验三 混合碱中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含量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盐酸滴定液的配制与标定。
2、巩固用递减称量法称量固体。
3、掌握用酸碱滴定法测定混合碱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浓盐酸因含有杂质而且易挥发,因而不能直接配置成标准溶液,其溶液的准确浓度需要先配制成近似浓度的溶液,然后用其它基准物质进行标定。
常用于标定酸溶液的基准物质有:碳酸钠(Na2CO3)或硼砂(Na2B4O7•10H2O); 用碳酸钠(Na2CO3)标定HCl 溶液反应方程式如下: Na 2CO 3+2HCl+=CO 2+2NaCl+H 2O混合碱系指NaOH 和Na 2CO 3或Na 2CO 3和NaHCO 3等类似的混合物,可采用双指示剂法进行分析,并测定各组分的含量。
三、实验内容一、HCL (0.1 mol/L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0.1mol/LHCL 溶液的配制用洁净的10mL 量筒量取浓盐酸 4.5 mL ,倒入事先已加入少量蒸馏水的500mL 洁净的试剂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500mL ,盖上玻璃塞,摇匀,贴好标签。
2.0.1mol/L HCL 溶液的标定准确称取无水Na 2CO 30.12~0.14克于锥形瓶中,加30mL 蒸馏水溶解。
再往锥形瓶中加入甲基红溶液1~2滴,用配制的HCl 溶液滴定至溶液刚刚由黄色变为橙色即为终点,记录所消耗HCl 溶液的体积。
平行测定三份,计算C NaOH 和和标定结果的相对偏差。
二、混合碱中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含量测定精密称取混合碱0.15-0.20 g ,置于250mL 锥形瓶中,加25mL 蒸馏水溶解,加2滴酚酞指示剂,用HCl 标准溶液滴至溶液略带粉色终点,记下用去HCl 溶液的体积V 1;再加入1滴甲基橙指示剂,用HCl 继续滴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用去的HCl溶液的体积为V2。
重复测定2~3次,其相对偏差应在0.5%以内。
三.实验记录与数据处理1、0.1mol·L- HCL溶液的标定2. 混合碱中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含量测定。
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含量的测定实验时间:报告人:武伟一、实验目的1.了解强酸弱碱盐在滴定过程中pH的变化。
2.掌握双指示剂法在测定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以及总碱量的方法二、实验原理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和混合碱中滴入盐酸时,会先发生如下反应:Na2CO3+HCl=NaHC O3+NaCl先使全部的碳酸钠转变成碳酸氢钠,然后再发生反应:NaHC O3+ HCl= Na Cl+ C O2↑+H2O如果在第一个反应发生过程中滴入酚酞溶液,以盐酸滴定到无色,此时溶液中的碳酸钠仅被的滴定成碳酸氢钠,根据用去盐酸的量就可以算出碳酸钠的量。
然后在向溶液中加入甲基橙,用盐酸滴定至溶液由绿色滴定到亮黄色,此时溶液中的碳酸氢钠全部反应,根据盐酸的量可以算出总碱量,结合上一步算出的碳酸钠的量就可以算出该混合碱的组成。
三、实验器材碱灰试样,酚酞指示剂,甲基橙,0.1330 mol/L的盐酸,滴定管,锥形瓶(3个)四、实验内容i.实验步骤1.准确称量0.15-0.2 g的试样三份于锥形瓶中,加入50 mL蒸馏水,加入两滴酚酞指示剂,溶液显红色。
2.用盐酸标准液滴定至无色,到达第一终点,记下用去盐酸的体积。
在滴定过程中注意边滴变不断摇晃,以免局部酸浓度过大使碳酸钠直接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3.向溶液中加入两滴甲基橙,继续用盐酸滴定,直到溶液由黄色到橙色,记下第二次用去盐酸的体积。
4.重复操作三次。
ii.数据处理五、思考题1.本实验用酚酞做指示剂时,所消耗的盐酸较用甲基橙少,为什么?因为用酚酞做指示剂时只是盐酸和碳酸钠反应,而用甲基橙做指示剂时,是上一步反应完的生成的碳酸氢根和溶液中本身存在的碳酸氢根的和来反应,反应的比例又相同,所以第二次总会多一点。
2.在总碱量的计算式中,V有几种求法?如果只要求测定总碱量,实验应该怎样做?V表示用去盐酸的总体积,可以直接读出来;如果只要求测定总碱量,只需要用甲基橙做指示剂,滴定至橙色。
实验5: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含量的测定 - 化学学院
一、实验原理
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含量的测定是一种用来测定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含量的实验,在该实验中采用的是碱量的化学方法。
碱量的化学方法的基础是氢氧化钾作为碱量试剂计量法衡量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抽出V/V %。
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含量测定中,碱量试剂溶液在标准横流釜中引入50克混合蒙汗钠,放置浓度为
0.1mol/L的碱量试剂,标准横流釜中横流时间为20min,提取液比表示用蒙汗钠溶液以及标准横流釜中提取到的溶液的碱度之比。
二、试剂
1.混合蒙汗钠:根据每100.0克中碳酸钠的质量,将
2.5克的蒙汗钠放入瓶中。
2.碱量试剂:采用0.1mol/L的氢氧化钾溶液,再加入X克的无水硫酸钠,再将碱量溶液稀释至1000ml。
三、实验步骤
1. 将混合蒙汗钠放入500ml的容量瓶中,中碱量母溶液。
2. 用标准横流釜中浓度为 0.1mol/L的氢氧化钾溶液建立测定标准曲线:将同容量瓶中的蒙汗钠溶液十次提取,提取完毕后,用标准横流釜中浓度为 0.1mol/L的碱量溶液引入提取液中,横流时间为20min,放置室温5分钟。
测定横流液的碱度,制作混合蒙汗钠标准曲线,表达式为:
V/V %=K1*A+K2*B
其中:K1为碳酸钠的标准碱量比值,K2为碳酸氢钠的标准碱量比值,A为提取液中碳酸钠的比值,B为提取液中碳酸氢钠的比值。
3.测定混合蒙汗钠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含量:将混合蒙汗钠放入50克容量瓶中,再加入标准横流釜中碱量溶液,横流时间为20min,提取液中碱度为A,根据混合蒙汗钠标准曲线可得出含量:
含量(碳酸钠)=K1*A
四、实验结果。
《混合碱中碳酸氢钠百分含量测定》说课稿一、使用教材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二、实验器材表1 实验器材表三、实验创新要点(一)教学模式创新以解决真实问题“混合碱中碳酸氢钠百分含量测定”为内容,采取项目化学习的模式。
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学生可以用所学的知识,发散思维,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强化知识体系的同时,思维得到锻炼,培养学科素养。
(二)实验研究方法创新1.探究Ca2+和HCO3-反应的时候,运用了pH传感器、温度传感器、CO2传感器进行综合表征,将微观过程可视化、形象化,帮助学生分析、理解Ca2+和HCO3-反应原理。
2.研究低浓度Ca2+和HCO3-反应时,借助浊度传感器,突破人眼观察的局限,浊度的变化体现出沉淀的不断生成,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Ca2+和HCO3-浓度较低相遇时,反应速率慢,沉淀量少,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肉眼方可观察到。
3.不仅从实验实践角度进行研究,又从理论进行计算,多方位多角度帮助学生理解,在原有认知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
四、实验设计思路及原理(一)实验教学模式设计课前:布置项目内容——项目实施课中:项目汇报,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课后:交流评价(二)探究实验设计原理1.用pH传感器测定混合溶液的酸碱性变化,体现HCO3-的电离过程;温度传感器测定混合溶液的温度变化,排除温度对反应的影响;CO2传感器测定混合溶液中CO2含量变化,体现H+与HCO3-的结合。
将微观过程可视化,帮学生体会HCO3-电离出CO32-,Ca2+和CO32-结合生成CaCO3沉淀,电离出的H+与HCO3-结合,生成CO2气体,所以观察到白色沉淀和气泡。
2.浊度传感器能测量溶液对光的阻碍程度,阻碍程度越大,说明溶液中的悬浮物越多。
虽然人眼观察不到明显的浑浊,但浊度值的变化,直观体现出反应的真实发生。
五、实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夯实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基础知识,强化知识体系,能够在头脑的知识网络中,按需所取。
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含量的测定
实验五、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含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原理;
2.理解混合碱中各组分的测定方法以及相关计算。
二、实验原理
混合碱试样溶液(含Na 2CO 3、NaHCO 3) ↓酚酞指示剂 红色
↓HCl 溶液滴定(V 1mL )
无色(反应:Na 2CO 3+HCl=NaHCO 3+NaCl ),(cV 1)HCl =n(Na 2CO 3)=n 1(NaHCO 3)
↓溴甲酚绿-二甲基黄指示剂(混合指示剂) 绿色
↓HCl 溶液滴定(V 2mL )
亮黄色(反应:NaHCO 3+HCl=NaCl+H 2O+CO 2),(cV 2)HCl =n 1(NaHCO 3)+n 2(NaHCO 3)
1000
01
.84))((%1000
0.106)(%123132⨯⨯-=
⨯⨯=
s s m V V HCl c NaHCO m V HCl c CO Na
又 Na 2O+CO 2=Na 2CO 3 n 1(Na 2O)=n(Na 2CO 3)=(cV 1)HC l Na 2O+2CO 2+H 2O=2NaHCO 3
n 2(Na 2O)=n(2NaHCO 3)=1/2n(NaHCO 3)=1/2c(V 2-V 1)HCl 所以 n(NaO)=n 1(Na 2O)+n 2(Na 2O)=1/2c(V 1+V 2)HCl
1000
))((21
%212⨯+=s m V V HCl c O Na
三、实验内容
1.混合碱试样溶液(由实验室提供)
配制流程:mL g 1000试样00.50定容
定量转溶解−−→−−−−→−−−
→−移 2.试样溶液的测定及数据处理[已知c(HCl)= mol·L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