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258.50 KB
- 文档页数:47
第7章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一、选择题1.学习需在别人的帮助下,在真实和现实的情境中发生。
这种构建主义主张属于()。
A.个人建构主义B.认知建构主义C.心理建构主义D.社会建构主义【答案】D【解析】社会建构主义关注学习和知识建构背后的社会文化机制,其基本观点是:学习是一个文化参与过程,学习者通过借助一定的文化支持参与某个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活动来内化有关的知识,掌握有关的工具。
知识不仅是在个体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的,社会文化互动更加重要,知识的建构过程常常需要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
2.强调应该研究自然的社会情境中的人的行为的学习理论是()。
A.认知发现理论B.认知同化理论C.社会学习理论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答案】C【解析】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儿童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人物的行为而习得社会行为,强调研究人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的行为,属于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A.布鲁纳B.桑代克C.奥苏伯尔D.罗杰斯【答案】D【解析】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马斯洛和罗杰斯。
A项,认知主义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B项,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倡导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C项,认知主义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倡导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4.皮亚杰用来说明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概念是()。
A.图式、运算、同化、顺应B.图式、成熟、同化、平衡C.图式、同化、运算、成熟D.图式、同化、顺应、平衡【答案】D【解析】皮亚杰用图式这一概念来描述个体的心理结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机能包括同化和顺应,平衡则是图式与环境刺激之间的协调状态。
5.强调复杂情景和真实学习任务的学习理论派别是()。
A.联结理论B.认知理论C.建构主义理论D.人本主义理论【答案】C【解析】建构主义针对传统教学中的诸多弊端提出,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质疑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在学习观上,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外到内简单的传递和转移,而是学习者诸多赋予信息以意义,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
名词:1、建构主义: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之中完成的。
2、个体建构主义:建构主义的一种取向,强调学习是每个学习者基于原有知识经验进行的意义建构过程。
3、社会建构主义:建构主义的一种取向,强调学习是一个文化参与过程,学习者借助一定的文化支持来参与某种活动,在此过程中内化有关的知识。
4、生成性学习:学习者通过主动生成信息的意义而进行的学习,意义的生成是通过长时记忆中的知识与新信息之间的复杂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5、认知灵活性理论:斯皮罗提出的一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重点解释了如何通过理解的深化促进知识的灵活迁移应用。
他按照学习所达到的深度和水平把知识获得分为初级和高级阶段。
6、初级知识获得:对于某一知识主题的入门性学习阶段,基本任务是知道一些重要的、基本的概念和事实,形成基本的理解。
7、高级知识获得:对于某一知识主题的高级学习阶段,学习者需要把握概念的复杂性,形成深刻的、灵活性的知识理解,并灵活的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8、内化:把存在于社会的文化(如语言、概念体系、文化规范等)变成自己的一部分,作为心理工具来指引、掌握自己的各种心理活动。
9、自下而上的知识:指学习者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交流和游戏等活动中形成的直接经验,在人的学习中,这种知识从具体向概括发展。
10、自上而下的知识:指社会中的公共文化知识,在人的学习中,这种知识首先以语言符号的形式出现,由概括向具体发展。
11、分布式认知:指认知分布于个体内、个体间、媒介、环境、文化、社会和时间等之中。
12、分布式学习:是一种教学模式,它允许指导者、学习者和学习内容分布于不同的非中心的位置,使教与学可以独立于时空而发生。
13、活动理论:强调了活动在知识技能内化过程中的桥梁性作用。
活动构成了心理特别是人的意识的发生、发展的基础。
而人的活动具有对象性和社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