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计算书
- 格式:doc
- 大小:603.50 KB
- 文档页数:18
[学⼠]某六层框架办公楼结构设计计算书届本科⽣毕业论⽂第⼀章设计任务及基本要求1.1 设计原始资料1.1.1 ⼯程概况该⼯程为六层办公楼,主体为现浇钢筋混凝⼟框架结构,占地⾯积为1310㎡,建筑⾯积5240㎡,建筑物共6层,底层层⾼5.1m,标准层层⾼3.6m,顶层层⾼4.5m,总⾼度25.5m,室内外⾼差0.450m,基础顶⾯距离室外地⾯1.05m,基础采⽤柱下独⽴基础。
该办公楼主要以层为单元出租,每层为⼀个独⽴的单元,拥有接待室、会议室、档案室、普通办公室、专⽤办公室等。
楼内设有两个电梯三个楼梯,主、次楼梯开间均为3m,进深均为6.6m,楼梯的布置均符合消防、抗震的要求。
1.1.2 设计条件⼀、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防,抗震设计分组为第⼀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g;⼆、基本风压: 0.55KN/m2,B类粗糙度;三、雪荷载标准值:0.2KN/m2;四、结构体系:现浇钢筋混凝⼟框架结构。
五、⼯程地质条件:拟建场地地形平坦,⼟质分布具体情况见表,II类场地⼟。
地下稳定⽔位距地表-9m,表中给定⼟层深度由⾃然地坪算起。
建筑地点冰冻深度-0.5m。
表1-1 建筑地层⼀览表序号岩⼟深度⼟层深度(m)厚度范围(m)地基⼟承载⼒(kPa)压缩模量(mPa)1 杂填⼟0.0—1.2 1.2 --- ---2 粉⼟ 1.2—2.0 0.8 200 5.03 中粗砂 2.0—4.8 2.8 300 9.54 砾砂 4.8—15.0 10.2 350 21.01.2 建筑设计任务及要求⼀、基本要求:满⾜建筑功能要求,根据已有的设计规范,遵循建筑设计适⽤、经济合理、技术先进、造型美观的原则,对建筑⽅案分析其合理性,绘制建筑施⼯图。
⼆、规定绘制的建筑施⼯图为:1、底层、标准层及顶层平⾯图:⽐例 1:150(图1-1)2、主要⽴⾯图:⽐例 1:150(图1-2,图1-3)3、屋⾯排⽔布置图:⽐例 1:1504、剖⾯图:⽐例 1:1505、墙⾝⼤样及节点详图:⽐例 1:100及1:10图1-1 标准层平⾯图2图1-3 ○E-○A轴⽴⾯图31.3结构设计任务及要求⼀、基本要求:在建筑⽅案设计的基础上,正确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结构体系和结构布置,掌握⾼层建筑结构的计算⽅法和基本构造要求,绘制施⼯详图。
剪力墙结构毕业设计计算书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具体名称高层住宅楼,位于具体地点。
地上X层,地下X 层,建筑高度为X米,总建筑面积为X平方米。
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X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X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X组,建筑场地类别为X类,场地特征周期为X秒。
二、设计依据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 年版)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 年版)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5、相关的建筑、结构设计图集三、荷载取值1、恒载屋面恒载:具体数值kN/m²楼面恒载:具体数值kN/m²墙体自重:具体数值kN/m²2、活载屋面活载:具体数值kN/m²楼面活载:具体数值kN/m²楼梯活载:具体数值kN/m²3、风荷载基本风压:具体数值kN/m²地面粗糙度类别:具体类别4、地震作用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具体数值竖向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具体数值四、结构布置1、剪力墙布置根据建筑功能和受力要求,在建筑物的纵、横两个方向均匀布置剪力墙。
剪力墙的厚度根据楼层高度和受力情况进行变化,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墙厚度为Xmm,上部楼层的剪力墙厚度为Xmm。
2、梁布置在楼盖中布置主次梁,以承受楼面荷载并将其传递给剪力墙。
梁的截面尺寸根据跨度和受力情况进行计算确定。
3、板布置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板厚根据跨度和受力情况进行取值,一般为Xmm 至Xmm。
五、结构计算模型1、计算软件采用具体软件名称进行结构分析计算。
2、计算参数设置考虑楼板的弹性变形,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考虑扭转耦联效应。
3、计算模型的建立根据结构布置,输入剪力墙、梁、板等构件的几何尺寸和材料属性。
定义边界条件和荷载工况。
六、地震作用分析1、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构的自振周期和振型。
南昌市安义县凤凰小区2#楼第1节工程概况与设计条件1.1建筑工程概况与结构选型南昌市某小高层住宅,设有一层地下室,地面以上为12层住宅,其中11、12层为复式住宅,地下室标高为-3.000m,一层平面标高为±0.000 m,其余标准层曾高均为2.9m;第12层的电梯机房与12层跃层平齐,层高也是2.900m,首层室内外高差为0.6,建筑物的总高度为39.950m,建筑沿纵向的宽度为39.8m,沿建筑的横向宽度为17.050m。
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房屋的高度与层数、场地条件,结构材料以及施工技术等因素,综合考虑抗侧力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所有楼层的墙体厚度均为200mm,门洞高度一般取2.10m,其具体宽度详见建施图门窗表,基本窗台的高度为0.9m,窗洞高度具体详见门窗表,剪力墙的平面布置具体详见平面图,除图中注名外,墙体定位均为轴线居中楼盖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楼板厚度分别为100mm,120mm,150mm和180mm四种,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其板厚为180mm,基础现浇钢筋混凝土筏型基础。
外墙保温材料采用50厚聚苯复合保温板,建筑填充墙采用KM1非承重空心砖,内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外墙、分户隔墙厚度为200mm,户内隔墙厚度为100mm,楼面、屋面具体做法详见建筑设计说明。
1.2设计依据本工程建筑依据下列现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进行结构设计:(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3;(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3;(3)《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1;(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3;(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5;(6)《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5。
1.3设计的基本条件(1)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安全等级以及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本工程为普通小高层民用住宅楼,属于一般的建筑物,根据《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第1.0.5条,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按照《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第1.0.8条和7.0.3条,建筑结构的γ=1.0。
第册/ 共册本册共页计算书CALCULATION DOCUMENT工程名称:仁恒河滨花园二期工程编号:A-200241001-13项目名称:13号楼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专业:结构计算人:校对人: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EAST CHINA ARCHITECTURAL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注:结构高度指室外地坪至檐口或大屋面(斜屋面至屋面中间高)三. 设计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程(GB50011-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BJ08―9―92)及1996年局部修订增补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中国建筑西南勘察研究院提供的《仁恒河滨花园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及补充资料五.上部永久荷载标准值及构件计算(一)楼面荷载·首层:卧室、起居室、书房:150厚砼板 3.75kN/m2板面装修荷载 1.0kN/m2板底粉刷或吊顶 0.50kN/m2恒载合计 5.25kN/m2厨房、普通卫生间:150厚砼板 3.75kN/m2板面装修荷载 1.1kN/m2板底粉刷或吊顶 0.50kN/m2恒载合计 5.35kN/m2带采暖卫生间:150厚砼板 3.75kN/m2板面装修荷载 20x0.13=2.6kN/m2板底粉刷或吊顶 0.50kN/m2恒载合计 6.85kN/m2门厅、电梯间:150厚砼板 3.75kN/m2板面装修荷载 20x0.07=1.4kN/m2板底粉刷或吊顶 0.50kN/m2恒载合计 5.65kN/m2·标准层:卧室、起居室、书房:110厚砼板 2.75kN/m2板面装修荷载 1.0kN/m2板底粉刷或吊顶 0.50kN/m2恒载合计 4.25kN/m2对于120厚楼板:4.5kN/m2对于130厚楼板:4.75kN/m2对于140厚楼板:5.0kN/m2对于150厚楼板:5.25kN/m2对于200厚楼板:8.0kN/m2(包括大跨度楼板上轻质隔墙的折算荷载1.5kN/m2)厨房、普通卫生间:100厚砼板 2.5kN/m2板面装修荷载 1.1kN/m2板底粉刷或吊顶 0.50kN/m2恒载合计 4.10kN/m2带采暖卫生间:100厚砼板 2.5kN/m2板面装修荷载 20x0.13=2.6kN/m2板底粉刷或吊顶 0.50kN/m2恒载合计 5.60kN/m2楼电梯间:120厚砼板 3.0kN/m2板面装修荷载 20x0.07=1.4kN/m2板底粉刷或吊顶 0.50kN/m2恒载合计 4.90kN/m2(二)屋面荷载屋面板120厚:4cm细石混凝土面层 1.00kN/m2三元乙丙橡胶卷材防水层 0.3kN/m2聚苯乙烯板隔热层2%找坡(h min=40) 0.5kN/m2防水卷材 0.30kN/m22cm找平 0.40kN/m2120厚砼板 3.0kN/m22cm底粉刷 0.4kN/m2恒载合计 6.2kN/m2对于130厚楼板:6.5kN/m2对于140厚楼板:6.7kN/m2露台:水泥砂浆+10厚防滑地砖 0.7kN/m24cm细石混凝土面层 1.00kN/m2三元乙丙橡胶卷材防水层 0.3kN/m2聚苯乙烯板隔热层2%找坡(h min=40) 0.5kN/m2防水卷材 0.30kN/m22cm找平 0.40kN/m2110厚砼板 2.75kN/m2 2cm底粉刷 0.4kN/m2恒载合计 6.4kN/m2对于120厚楼板:6.7kN/m2对于130厚楼板:6.9kN/m2(三)墙体荷载(四) 阳台女儿墙、栏板:板厚:240mm1.板高600mm:1)永久荷载=(25×0.24×0.6+0.68×0.6)×1.2=4.8 kN/m2) 栏板抗弯计算:水平设计荷载:P=0.5kN/m×1.4=0.7kN/m设计弯矩:M=0.7×0.6=0.42kN-m/m构造配筋:0.15%×h0×1000=338mm2/m2.板高1300mm:1) 永久荷载=(25×0.24×1.3+0.68×1.3)×1.2=10.5 kN/m2) 栏板抗弯计算:水平设计荷载:P=0.5kN/m×1.4=0.7kN/m设计弯矩:M=0.7×1.3=0.91kN-m/m构造配筋:0.15%×h0×1000=338mm2/m六、结构计算采用PM建模,TAT、SATWE设计软件计算。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某多用途高层酒店结构设计(方案六)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专业:建筑工程班级:建工102班学号: 1008070260学生姓名:李光灿指导教师:黄政华老师2014年 6 月8日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诚信责任书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完成。
毕业设计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
特此声明。
设计作者签名:日期: 2014. 6. 8目录摘要 (III)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 . (Ⅶ)1 工程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建筑设计 (1)2.1、总平面设计 (1)2.2立面和剖面设计 (1)2.3抗震设计说明 (1)3 结构方案的确定 (2)3.1初步确定梁柱截面尺寸及材料选用 (3)3.2 柱截面尺寸 (3)4 荷载计算 (3)4.1活荷载标准值计算 (4)4.2恒荷载标准值计算 (5)4.3 主要结构材料 (10)5楼梯计算 (11)5.1 板式楼梯计算 (11)5.1.1计算简图 (11)5.1.2梯段板设计 (11)5.2平台板设计 (11)5.2.1板厚确定、荷载计算、内力计算 (12)5.1.5配筋计算 (13)5.3平台梁设计 (14)5.3.1 尺寸确定 (14)5.3.2荷载计算 (14)5.3.3内力计算 (15)5.3.4配筋计算 (15)5.4梁式楼梯计算 (16)5.4.1几何参数 (16)5.4.2可变荷载计算 (16)5.4.3材料信息计算 (17)5.4.4内力计算 (18)5.4.5配筋计算 (20)5.4.5挠度计算 (21)5.4.5裂缝计算 (16)6 电算部分 (27)6.1结构设计信息 (27)6.2 周期、振型、地震力 (68)6.3 结构位移 (116)结束语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结构计算书一、工程概况建筑层数:地上7层建筑高度:22.65米结构类型:钢筋砼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2353.76平方米设计标高:0.000建筑类型为商住楼本设计图除标高及总图以米为单位外,尺寸以毫米为单位。
二、设计要求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二级结构的重要性系数:1.0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二类抗震设防烈度:六度防火类型:二类耐火等级:二级天面防水等级:二级;二道防水设防三、结构方案选择3.1.1 结构选型1.结构体系: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2.屋面结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屋盖3.楼面结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楼盖3.1.2 结构布置1.平面布置(1)柱网尺寸:根据建筑平面图选择柱网布置方案,确定横向和纵向框架梁的跨度。
框架梁的跨度应为柱子轴线之间的距离。
(2)建筑缝的设置:根据混凝土规范及其它要求进行设置。
(3)次梁的布置。
2.竖向布置框架的层高即为框架柱的长度。
首层层高应取基础顶面到首层梁顶的距离,其余各层层高应取梁顶至梁顶的距离。
3.1.3 主要构件截面尺寸的确定各构件的截面尺寸应满足承载力、刚度及延性要求,并考虑方便施工。
1.框架梁截面尺寸:框架梁的截面尺寸应该根据承受竖向荷载的大小、梁的跨度、框架的间距、是否考虑抗震设防要求以及选用的混凝土材料强度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一般情况下,框架梁的截面尺寸可参考受弯构件按下式估算:梁高h=(1/8~1/12)l ,其中l 为梁的跨度。
梁宽b=(1/2~1/3)h 。
在抗震结构中,梁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 ,梁截面的高宽比不宜大于4,梁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
2.框架柱截面尺寸:框架柱的截面形式通常大多为方形、矩形。
柱截面的宽与高一般取层高的1/15~1/20,同时满足25/0l h ≥、30/0l b ≥,l0为柱计算长度。
多层房屋中,框架柱截面的宽度和高度不宜小于300mm ;高层建筑中,框架柱截面的高度不宜小于400mm ,宽度不宜小于350mm 。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结构设计技术条件工程名称:广州江东花园住宅小区(第一期)设计号:01-015(1-2)兴建单位:广州江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1.工程概况本项目为广州江东花园住宅小区(第一期),位于广州天河区东圃镇北面,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西侧,东临东环高速公路,西至河道及广州氮肥厂中学,北达黄洲路,总用地面积为230000m2,区内为多栋6~18层住宅楼及会所,商场等多层附属设施,总建筑面积为179300m2,其中中心庭园内有一层地下室,为停车库及设备房,兼战时六级人防。
地下室露出建筑物轮廓线部分覆土深2米。
地下一层层高3.7m,A型住宅首层架空并设梁式转换,层高4.5m,其余住宅楼层标准层层高均为2.9m。
住宅楼层最高为A型,共18层,平面尺寸为16.85m×27.0m,高宽比为53.8/16.85=3.19,长宽比为27.0/16.85=1.60,其余均为较规则建筑。
2.设计主要依据和资料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993年及1996年局部修订)GBJ10-8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993年局部修订)GBJ11-8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3-9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年版广东省非承重砼小型砌块砌体工程技术规程DBJ/T15-18-99广东省建筑结构荷载规定DBJ15-2-90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91广东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15-22-98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广州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GJB02-98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94冷轧带肋钢筋砼结构技术规程JGJ95-95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114-97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997年局部修改)GB50045-9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修订本)GBJ16-87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由广东省地质建设工程勘察院提供3.结构体系、抗震等级及防火要求1)本工程住宅楼采用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公建及会所采用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
高层住宅设计计算书
本文档旨在为高层住宅的设计提供计算基础。
以下是设计前的
几个必要计算:
地基承载力计算
高层建筑的地基承载力计算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
土壤力学原理,计算地基承载力的公式为:Qa = Nc * Sc + γDf * Bq * Nq + 0.5γBp * Np ,其中Qa为地基承载力,Nc、Nq和Np为不同状态下土壤的稳定系数,Sc和Bq为土壤的形状系数,γ为单位重量,Df和Bp为土体存在的深度和宽度。
结构设计
在高层住宅设计中,结构设计是另一个关键因素。
每个设计应
至少包括结构类型、荷载计算、抗震设计和楼层跨度。
对于结构类型,常用的是混凝土框架和钢筋混凝土框架。
在荷
载计算方面,应考虑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地震活动和风载荷载的作用。
对于抗震设计,国家标准应满足本地抗震能力的要求。
最后,设计师应确定楼层跨度,以保持结构的稳定性。
空调系统计算
在设计中,制冷剂系统的计算是必不可少的。
空调系统的计算主要包括冷却负荷和制冷容量。
为了满足舒适度的要求,系统应能够在室内提供所需的温度、湿度和新风通量。
在设计时,应先计算出冷却负荷,然后确定冷却剂系统的制冷容量。
以上是高层住宅设计的必要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设计都应根据其特定条件进行调整。
设计前的所有计算都必须准确无误,否则可能会引起不安全的后果。
目录摘要 (VI)Abstract ........................................................................................................................................................ V II 前言 .. (1)第一部分建筑设计 (3)1建筑设计 (3)1.1设计题目 (3)1.2建筑设计原始资料 (3)1.2.1 建筑地点及基地平面 (3)1.2.2 建筑规模 (3)1.2.3 建筑技术条件 (3)1.3总体概论 (3)1.4平面设计 (4)1.4.1 大厅的设计 (4)1.4.2 办公室设计 (4)1.4.3 交通联系部分平面设计 (4)1.5立面设计 (4)1.6剖面设计 (5)1.6.1 各层建筑高度设计 (5)1.6.2 采光、通风设计 (5)1.6.3 排水设计 (5)1.6.4 楼梯设计 (5)1.7装饰工程 (5)1.8建筑设计体会 (6)第二部分结构设计 (7)1结构设计工程概况 (7)1.1结构设计条件 (7)1.1.1 气象条件 (7)1.1.2 抗震设防 (7)1.1.3 工程地质条件 (7)1.2工程设计概况 (7)1.3设计依据 (8)1.4可变荷载标准值选用 (8)1.5上部永久荷载标准值及构件计算 (9)1.5.1 楼面荷载 (9)1.5.2 屋面荷载 (9)1.5.3 墙体荷载 (9)1.5.4 女儿墙 (10)2建筑结构的总信息 (11)3横向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计算 (28)4周期、地震力与振型分析 (41)5内力组合 (70)6基础计算 (97)6.1计算参数信息 (97)6.2挖孔桩计算结果表 (97)6.3ZH-100/120桩 (97)6.4ZH-100/150桩 (98)7楼梯计算 (100)7.1示意图 (100)7.2基本资料 (100)7.3计算过程 (101)7.4计算结果(为每米宽板带的配筋) (102)第三部分预算 (103)工程预算书 (103)1编制说明 (104)1.1工程概况 (104)1.1.1 工程建设概况 (104)1.1.2 建筑设计概况 (104)1.1.3 结构设计概况 (104)1.1.4 编制依据 (104)2工程费用计算顺序表 (106)3工程量计算表 (109)4主材价格表 (110)5定额套价表 (111)第四部分施工组织设计 (122)1工程概况 (122)1.1建设概况 (122)1.2建筑设计概况 (122)1.3结构设计概况 (123)1.4施工条件 (123)1.4.1 内部条件 (123)1.4.2 外部条件 (123)2施工准备 (125)2.1全场性准备工作 (125)2.1.1 技术性的准备 (125)2.1.2 机具设备物资的准备 (125)2.2阶段性准备 (125)2.2.1 土石方阶段 (125)2.2.2 基础阶段 (126)2.2.3 主体阶段 (126)2.2.4 装修阶段 (127)2.2.5 水、暖、电、卫通阶段 (128)3施工方案 (129)3.1流向 (129)3.2施工程序 (129)3.3施工顺序 (129)3.4测量放线及沉降观测 (129)3.4.1 轴线控制 (129)3.4.2 高程控制 (130)3.4.3 沉降观测 (130)3.5土石方工程 (130)3.6基础工程 (131)3.7主体工程 (131)3.7.1 主体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缝的留设及处理 (131)3.7.2 主体工程的施工顺序 (131)3.8脚手架 (131)3.8.1 落地式双排钢管脚手架 (131)3.8.2 脚手架的搭设要点 (132)3.8.3 脚手架的使用和维护及保养 (133)3.8.4 脚手架的拆除 (134)3.9土石方工程 (135)3.9.1 施工要点 (135)3.9.2 质量安全措施 (136)3.10基础工程 (136)3.10.1 土方开挖施工方法 (136)3.10.2 基础模板工程 (136)3.10.3 基础梁钢筋工程 (138)3.10.4 土方回填的施工方法 (138)3.11主体工程 (138)3.11.1 钢筋工程 (139)3.11.2 成品保护 (142)3.11.3 保证钢筋工程质量措施及注意事项 (142)3.11.4 模板工程 (143)3.11.5 砼工程 (145)3.12装饰装修工程 (150)3.13水、暖、电、卫 (151)4进度计划 (152)4.1施工形象进度 (152)4.1.1 施工进度计划编制说明 (152)4.1.2 施工形象进度 (152)4.2施工进度横道计划 (152)4.2.1 施工进度横道计划编制的依据 (152)4.2.2 施工进度横道计划的编制方法 (153)4.2.3 施工进度横道计划 (153)5各项资源计划 (154)5.1劳动力计划 (154)5.1.1 劳动力准备及组织 (154)5.2材料计划 (155)5.3设备计划 (155)5.3.1 施工机具准备 (155)5.4周转材料计划 (157)5.5资金需要量计划 (158)6施工平面布置图 (159)6.1施工平面布置概述 (159)6.1.1 现场平面条件的处理 (159)6.1.2 混凝土(砂浆)供应及钢筋加工 (159)6.1.3 垂直水平运输 (159)6.1.4 材料堆场 (160)6.1.5 现场平面布置的具体位置 (160)6.2施工期间的施工污水排放 (160)6.2.1 基础施工期间 (160)6.2.2 主体施工期间 (160)6.3现场用水计算: (161)6.4施工现场用电计算: (161)6.4.1 拟投入施工现场(不含场外部分加工设备)的主要用电施工机械 (161)6.4.2 施工现场用电负荷计算 (162)6.4.3 主要供电线路位置: (162)7各项措施 (163)7.1质量措施 (163)7.1.1 建立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和质量责任制 (163)7.2安全措施 (166)7.2.1 技术措施 (166)7.2.2 组织措施 (168)7.3保障进度的措施 (169)7.3.1 技术措施 (169)7.3.2 组织措施 (169)7.4降低成本的措施 (169)7.4.1 组织措施 (169)7.4.2 技术措施 (170)7.4.3 成本控制的主要原则 (170)7.5文明施工措施 (171)8临时用水用电组织设计 (174)8.1变压器的选择 (174)8.1.1 拟投入施工现场(不含场外部分加工设备)的主要用电施工机械 (174)8.1.2 施工现场用电负荷计算 (174)8.2布置 (174)8.3施工、生活用水管的选择 (175)8.3.1 现场用水计算: (175)8.3.2 入水口管径的计算 (175)8.4水管的布置 (176)9班组的管理 (177)9.1乙方对劳务企业的管理 (177)9.2乙方和劳务企业对班组的管理 (177)9.3班组对工人的管理 (177)10技术经济指标 (178)10.1施工场地占地面积 (178)10.2质量目标 (178)10.3总工期目标 (178)10.4安全目标 (178)10.5文明施工目标 (178)结束语 (179)参考文献 (180)致谢 (181)附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12计算书项目编号: No.1项目名称: XXX项目计算人: XXX设计师专业负责人: XXX总工校核人: XXX设计师日期: 2015-XX-XX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目 录一. 设计依据 ................................................................................................................................................................................................................................. 3 二. 计算软件信息 ......................................................................................................................................................................................................................... 3 三. 结构模型概况 ......................................................................................................................................................................................................................... 3 1. 系统总信息 ....................................................................................................................................................................................................................... 3 2. 楼层信息 ........................................................................................................................................................................................................................... 6 3. 层塔属性 ........................................................................................................................................................................................................................... 7 四. 工况和组合 .. (7)1. 工况设定 ........................................................................................................................................................................................................................... 7 2. 构件内力基本组合系数 ................................................................................................................................................................................................... 7 五. 质量信息 (7)1. 结构质量分布 ................................................................................................................................................................................................................... 7 六. 荷载信息 (8)1. 风荷载信息 ....................................................................................................................................................................................................................... 8 七. 立面规则性 (10)1. 楼层侧向剪切刚度及刚度比 ......................................................................................................................................................................................... 10 2. [楼层剪力/层间位移]刚度 .............................................................................................................................................................................................. 10 3. 楼层薄弱层调整系数 ..................................................................................................................................................................................................... 11 八. 抗震分析及调整 . (11)1. 结构周期及振型方向 ..................................................................................................................................................................................................... 11 2. 各地震方向参与振型的有效质量系数 ......................................................................................................................................................................... 12 3. 地震作用下结构剪重比及其调整 ................................................................................................................................................................................. 12 九. 结构体系指标及二道防线调整 . (14)1. 竖向构件倾覆力矩及百分比(抗规方式) ....................................................................................................................................................................... 14 2. 竖向构件地震剪力及百分比 ......................................................................................................................................................................................... 15 3. 单塔多塔通用的框架0.2V0(0.25V0)调整系数 ............................................................................................................................................................. 16 十. 变形验算 . (16)1. 结构位移指标统计(同时适用于普通结构和复杂空间结构) ....................................................................................................................................... 16 2. 大震下弹塑性层间位移角 ............................................................................................................................................................................................. 20 十一. 舒适度验算 .. (21)1. 结构顶点风振加速度 ..................................................................................................................................................................................................... 21 十二. 抗倾覆和稳定验算 .. (21)1. 抗倾覆验算 ..................................................................................................................................................................................................................... 21 2. 整体稳定刚重比验算 ..................................................................................................................................................................................................... 21 十三. 超筋超限信息 . (21)1. 超筋超限信息汇总 ......................................................................................................................................................................................................... 21 十四. 结构分析及设计结果简图 .. (21)1. 结构平面简图 .................................................................................................................................................................................2. 荷载简图 .........................................................................................................................................................................................3. 配筋简图 .........................................................................................................................................................................................4. 边缘构件简图 .................................................................................................................................................................................5. 柱、墙轴压比简图.........................................................................................................................................................................一. 设计依据本工程按照如下规范、规程进行设计: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4.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5.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6.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7.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8. 《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GB50936-2014)9. 《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 28-2012)10. 《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 159:2004)11.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38-2001)12.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149-2006)二. 计算软件信息本工程计算软件为PMSAP V3.1版。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计算书
目录
一、结构方案评价 (1)
二、风荷载计算 (1)
三、竖向荷载内力计算 (2)
四、水平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 (9)
1. 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 (9)
2. 水平风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11)
五、三四层内力算至柱边缘处 (15)
六、竖向荷载作用下弯矩调幅后梁控制截面内力值。
(调幅系数取0.8) (15)
七、三四层内力组合如下表 (15)
八、截面配筋计算 (19)
1. 梁跨中截面配筋计算 (19)
2. 计算柱弯矩设计值 (21)
一、 结构方案评价
1. 该建筑为常见的一般建筑物,即属于A 级框架结构体系,查表2-2得: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最大适用高度为50m ,该设计方案建筑高度为(36.4-1)m=35.4m ﹤50m ,故满足要求。
2. 查表2-6得:最大高宽比为4,该设计方案高宽比为
H/B=
35.4 2.7413m
m
=<,故满足要求。
3. 查表2-10得长宽比限值为6.0,该设计方案长宽比为
36 2.77 6.013m
m
=<故满足要求。
4. 该方案设计的建筑物立面规则,均匀,从上到下外形不变,沿高度布置
连续均匀;建筑平面形状为矩形,规则,简单,对称;长宽比不大,有利于抗震。
综上所述:该结构方案合理。
二、 风荷载计算
取4号轴线处一榀横向框架为计算单元
H=35.4m ﹥30m ,且高宽比H/B=35.4/13=2.7﹥1.5 所以要考虑风振系数 βz =1+
z z ϕξνμ 基本振型Z 高度处振型系数z Z
H
ϕ= 基本风压值ω0=0.35kN/m 2
框架结构基本周期:T 1=0.25+0.53×10-3
223
0.250.53100.53s -=+⨯= 2222010.350.530.098./kN s m ωT =⨯=
城市郊区属于B 类粗糙度地区,查表3-3得,脉动增大系数ξ=1.228
H/B=35.4/36=0.983 查表3-4得脉动影响系数ν=0.4585 平面为矩形所以风载体型系数μs =0.8+0.5=1.3 μz 由表3-1查得 ωki =βzi μs μz ω0
三、 竖向荷载内力计算
梁柱线刚度计算
因为在设计时:当梁两边都有楼板时,I=2.0I r 当梁一边有楼板时, I=1.5I r 注:I r 为按矩形截面计算的惯性矩。
注:i b=
l
注:i c =
h
因为竖向荷载为对称荷载,取4号轴线的一榀框架为计算单元,结构对称,所以中柱的剪力和弯矩为零。
由每个杆件均为固端,所以转动刚度S=4i
分配系数μi =
i
S S
∑
传递系数C=0.5
在竖向恒载作用下
在竖向恒载作用下梁柱内力计算结果如下
其中梁端剪力由公式:V b l i ι=21
+2l r b i b i ql M M -
212r r l
b i b i b i V l ql M M =+-
柱剪力:V i h i =t b ci ci M M +
梁轴力为上下两柱剪力的代数和,
柱上端的轴力=其上所有柱自重+其上所有墙自重+其上所有梁端剪力 柱下端的轴力=该柱上端的轴力+本层柱的自重
柱的自重=0.65×0.65×25×3.6=38.03kN 外墙自重=6kN/m ×6m=36kN
2
注:弯矩、剪力以顺时针为正,逆时针为负。
轴力以压负,拉为正。
计算3,4层柱的轴力时用到的其他各层梁的剪力见下表
在竖向活载作用下梁柱内力统计如下表
其中梁端剪力由公式:V b l ·ι=21
+2l r b b ql M M -
212r r l
b b b V l ql M M =+-
柱剪力:V i h i =t b ci ci M M +
梁轴力为上下两柱剪力的代数和,
注:弯矩、剪力以顺时针为正,逆时针为负。
轴力以压负,拉为正。
计算3,4层柱的轴力时用到的其他各层的梁的剪力见下表
四、水平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
1.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