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理论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摘要】护士自我效能感对其工作表现和职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分析影响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
在工作环境因素方面,包括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等因素对护士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个人因素包括自信心、专业能力等方面。
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本文提出了提升工作环境、加强专业培训、激发团队合作等对策建议。
在提升护士自我效能感的方法中,包括定期评估自己的工作表现、保持积极心态等方法。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为提升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和职业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护士、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工作环境、个人因素、对策建议、提升方法、重要性、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总结、展望、结论建议1. 引言1.1 护士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性护士自我效能感是指护士对自己能够有效完成工作任务的信心和信念。
在护士的工作中,自我效能感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特征,它直接影响着护士的工作表现和职业发展。
护士如果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他们会更加自信、勇敢地从事各项护理工作,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工作情境和挑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反,如果护士的自我效能感较低,他们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焦虑、自我怀疑等问题,甚至影响患者的安全和治疗质量。
护士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通过提升护士的自我效能感,可以增强其职业价值感和幸福感,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促进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
护士的自我效能感还对团队合作和患者关系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有助于提升整个护理团队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
深入研究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对于提升护理质量和促进全面护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背景护士自我效能感是指护士对自己能够有效履行护理职责和应对挑战的信心和信念。
在医疗护理领域,护士的自我效能感对其工作表现、职业满意度以及患者满意度都有着重要影响。
随着医疗环境的变化和护士工作压力的增加,护士的自我效能感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护生专业自我概念相关因素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摘要:本文综述了护生专业自我概念的相关因素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具体从护生的压力源、应对方式、心理因于护生各个方面的发展,需教育者的找出科学可行的方法,促进护生形成积极的专业自我概念。
关键词:护生专业自我概念研究素以及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其他因素等角度了解,认为护生的积极的专业自我概念有利现状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国民整体健康观念的提高,护理人员地位也不断在上升,护士个人能力与整体素质也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目前护理事业面临的阻碍、困难与挑战,关键不在于物质层面的原因,也不在于社会组织结构和管理层面方面的原因,而在于护理人员的心理态度、观念模式、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原因。
据调查显示,自我效能感较低的护生的构成比达到44.05%,而经过高考调配才就读护理学的学生,护理专业并不是作为她们的第一选择,她们觉得自己读这个专业是逼于无奈[1]。
还有45.17%护生认为护理职业是一门纯服务性的行业,没发展前途[2]。
这些数据都表明,护生的专业自我概念不够积极;专业自我概念是一个人整体自我概念的一部分,通过个体对专业知识价值和技能等的自我评价而构建[3],是一个人专业选择与专业发展的核心,是自我概念在专业选择与专业发展中的反映,它来源于个人对自身及对专业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个人对专业的态度、责任感、理想、道德及价值观等,Cowin [4]认为,护士的“专业自我概念”,是护士在特定职业领域对自身能力的感知和看法,与护理实践有密切的关系,有利于维系护士的身心健康、引导其良好职业行为。
因此,对提高护生的专业自我概念,维持其良好的身心状态,和护理队伍的稳定有重要作用[5]。
影响专业自我概念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就护理专业自我概念的相关因素的研究进行综述如下。
1压力源压力又称紧张或应激,是某种事物影响人的生理或者对心理造成一系列紧张反应的状态。
机体对于压力的反应体现在压力的强弱,轻度的压力使机体处于紧张状态,而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下,会使机体平衡失调,从而导致身心疾病。
自我效能理论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自我效能理论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由美国学者提出的,兴起于新的世纪,将其应用到护理教育工作中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
本文对自我效能理论的概念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针对其作用的实现途径、影响因素以及其在教育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一定的分析,进而指出自我效能理论作用于护理教育中的成果,进一步得到其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标签:自我效能理论;护理教育;研究
随着医患矛盾的日益加深,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患者不再信任和依赖专业的医生,反而去找寻偏方和并不具备行医资格的“大师”,导致很多患者延误最佳治疗时期,对其自身的健康具有十分不利的影响,而护理工作的质量是引发医患矛盾冲突的主要原因。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护理教育还是停留在传统形式的授课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比较落后的,据实践证明,将自我效能理论应用于护理教育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显著提高了护理教育的质量,对我国的护理专业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
1 自我效能理论的主要概念
要了解自我效能理论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首先我们应该了解自我效能理论的相关概念。
在1977年,美国学者杜拉在《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自我效能的概念,他认为人们对自己完成一件事情的信念和信心对人的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自我效能通俗的来说就是人们对自己实现某种目标的自我认知和判断,它并不代表人们的能力和技能,而是在心理因素上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和自信程度。
自我效能自提出以来,便广受教育界的关注,将其应用到教育领域在目前来看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尤其体现在国内外的护理教育工作中,为护理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1]
2 自我效能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Bandura在自我效能理论中提出人主体因素的核心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影响这人类行为和活动的方方面面。
在不同领域中人们所需从事的工作不同,那么所要求的能力和技能也就有所差别,下面主要介绍自我效能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2.1 心理健康领域
据调研来看,护理专业的学生相对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状况整体偏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的比例更高。
将自我效能应用到护理教育之中可以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由于自我效能本身具有积极的属性,因此,自我效能可以用作辅助的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
在加强专业理论技能课程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用
自我效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中使学生能够拥有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压力管理能力[2]。
2.2 自主学习能力方面
护理专业由于职业的特殊性,需要学生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大量的理论储备,这就要求学生在接受专业授课的同时,还应该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态度。
自我效能本身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据实践数据来看,自我效能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紧密的联系,二者相互促进。
护理专业教育将自我效能引入其中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有利于学生增加在课程和困难面前的自信,提高临床表现感知力[3]。
2.3 人际沟通领域
护理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面临很大的压力,因此,护理专业的学生相对于一般学生来说在人际沟通领域存在一定的问题。
据调查发现,自我效能与临床沟通能力成正相关,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越强,其在临床上的沟通能力也越强。
尤其在传统的中医护理专业方面,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在工作和社会时间时是否能够积极倾听患者的信息,有效应答患者的病情描述,热心真诚积极主动的关心患者。
3 自我效能理论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目前自我效能理论在国外的教育界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传播,尤其在护理专业教育的应用上效果显著。
然而,我国很多开设护理专业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在自我效能理论上的研究上还处在空白的状态,依然延续着传统的教育模式。
只有部分老牌高校和知名度比较高的学校才在近几天将自我效能理论应用到护理专业教育中,但是,学校和院方对其的重视还不足,就时间来看,部分引入自我效能理论的高校的毕业生素质相对于接受普通教育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提高,而且不仅仅体现在学业上更加积极,而且在生活和工作中的抗压能力也强大很多。
自我效能理论应用于教育体系中是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护理专业教育的一支强心剂,虽然我国的自我效能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但是越来越多高校的教授和研究人员开始重视自我效能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4 结语
我国的护理专业教育起步晚,发展快,在课程设置和专业技能传授上往往会存在一定的问题。
结合目前的社会情况,高校在护理专业教育是不仅需要重视专业技能和理论课程的传授,还应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够性,将自我效能引入专业教育中,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职业自豪感,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能力、临床技能、心理健康状况、人际沟通能力和适应能力以及职业发展上获得进一步的加强,从而能够为社会提供专业的技能服务。
参考文献
[1] 周艳,刘晓丹.自我效能感在护理技术教学中的作用及增强策略[J].护理管理杂志,2016,6(4):24-25.
[2] 陳丽娟,韩秋英,文梅. 自我效能感理论在实习护生操作技能中的应用[J]. 护理管理杂志,2015,10(4):303-304.
[3] 罗先武,姜小鹰.自我效能感理论在护理学基础技能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5,4(1):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