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的基本规律48852
- 格式:doc
- 大小:802.51 KB
- 文档页数:8
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第一大基本规律: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之一,他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研究,总结出了遗传学的第一大基本规律,即“一对性状的遗传是相互独立的”。
这一规律表明,每个个体的性状遗传是由父母亲所携带的基因决定的,而且每一对基因在配子中的分离和随机结合。
这种随机性使得基因在后代中的组合呈现出多样性,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二大基本规律:染色体遗传规律染色体遗传规律是遗传学的第二大基本规律,它揭示了基因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行为。
在有丝分裂中,染色体会发生复制、缩短、分离和迁移等过程,从而保证每个子细胞都能得到完整的染色体组。
而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交换和随机分离则使得基因在子代中的组合更加多样。
染色体的行为规律不仅让我们了解到基因在细胞遗传中的作用,也为基因工程和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三大基本规律:基因突变规律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发生突变或变异的现象。
基因突变规律是遗传学的第三大基本规律,它揭示了基因突变的发生与遗传变异的关系。
基因突变可以是点突变、插入突变、删除突变等,它们的发生会导致基因序列的改变,从而引起遗传特征的变异。
基因突变规律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遗传病的发生机制,也为遗传改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遗传学的三大基本规律为我们认识和理解生物界的遗传变异和遗传规律提供了基础。
通过对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染色体遗传规律和基因突变规律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的进化和遗传性疾病的发生机制。
同时,这些规律也为基因工程和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基础,为人类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提供了可能。
遗传学的发展将继续为人类解开生命奥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人类的健康和幸福作出更大的贡献。
高考生物必备知识点:遗传的基本规律
遗传的基本规律是指基因是世代相传的,认为个体的遗传性状是由基因传给它父母和
后代的;等位基因的分布定律是指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可能变成两个不同的型:隐性型和
显性型;异源染色体的单一特性是指单个染色体可能带有前先融合异源染色体的特征。
首先,遗传的基本规律是指基因是世代相传的。
认为个体的遗传性状是由基因传给它
们父母和后代的。
为了表明这一点,当一个好的基因和一个坏的基因结合在一起时,它们
都可以传给下一代,并且它们在下一个世代将各占半份,而不会影响另一个生物物种的基
因结构。
第二,等位基因的分布定律,指的是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可能变成两个不同的型:隐
性型和显性型。
隐性型指的是一种不能体现在有形标志上的基因变体。
而显性型指的是一
种基因变体,可以以形式体现出来,可以被人类观察到或测定。
它们之间的平衡可以用二
位型杂合子的术语来描述。
第三,异源染色体的单一特性,是指单个染色体可能带有前先融合异源染色体的特征,即后代细胞只有其中一个父母染色体的遗传特征。
这种特性可以在细胞分裂中观察到,也
可以在后代群体表现为显性状态。
这是建立在基因的单一特性和性别传递机制之上的,这
解释了个体及其后代承担某一种状态的原因。
高一生物遗传规律知识点遗传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生物性状的遗传规律及其传递方式。
在高一生物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遗传规律知识点,下面将从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遗传变异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孟德尔的遗传规则和硬连锁规律。
孟德尔的遗传规则主要包括两大定律:一是同质性排除定律,即同一性状的两个亲本中的代表因子只能选其一传给子代;二是自由组合定律,即不同性状的代表因子在子代的组合是独立的。
硬连锁规律则指的是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相对固定,难以发生交换。
二、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遗传物质指的是操控生物性状遗传的基因。
遗传物质的结构主要由DNA和RNA组成。
DNA是一种双链结构的螺旋形分子,由四种碱基(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和胞嘧啶)构成,通过碱基之间的氢键相互连接。
RNA则在DNA的模板作用下合成,主要分为mRNA、tRNA和rRNA三个种类。
DNA和RNA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参与生物基因信息的传递和蛋白质合成。
三、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是指在遗传过程中产生的基因和表型的多样性。
遗传变异主要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基因多态性。
基因突变是遗传物质中基因序列的突然改变,包括染色体突变和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是指在染色体交叉互换过程中,携带不同基因的染色体之间进行交换,从而改变了基因的组合方式。
基因多态性是指一种性状由多个基因决定,而不同基因型产生不同表型的现象。
了解了以上的遗传规律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生物性状的遗传。
同时,遗传规律的掌握也对科学育种和人类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遗传规律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实验和例题来深入理解。
例如,可以通过巴斯德的豌豆杂交实验来阐述孟德尔的遗传规律,通过染色体交叉互换实验来说明基因重组等。
此外,也可以引入一些生物学上的发展和应用,如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等,使学生对遗传规律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应用。
综上所述,高一生物遗传规律知识点的学习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遗传的基本规律综合训练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24×2分=48分)1.父本基因型为AABb,母本基因型为AaBb,其F1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A AABbB AabbC AaBbD aabb2.对一对夫妇所生的两个女儿(非双胞胎)甲和乙的X染色体进行DNA序列的分析,假定DNA序列不发生任何变异,则结果应当是A.甲的两条彼此相同、乙的两条彼此相同的概率为1B.甲来自母亲的一条与乙来自母亲的一条相同的概率为1C.甲来自父亲的一条与乙来自父亲的一条相同的概率为1D.甲的任何一条与乙的任何一条都不相同的概率为13.下图为某家系遗传病的遗传图解,该病不.可能是A.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细胞质遗传病4.下列有关纯合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由相同基因的雌雄配子受精发育而来B.连续自交性状能稳定遗传C.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体 D.不含等位基因5.让杂合体Aa连续自交三代,则第四代中杂合体所占比例为A.1/4 B.1/8 C.1/16 D.1/326.棕色鸟与棕色鸟杂交,子代有23只白色,26只褐色,53只棕色。
棕色鸟和白色鸟杂交,其后代中白色个体所占比例是A.100%B.75%C.50% D.25%7.血液正常凝固基因H对不易凝固基因h为显性,则右图中甲、乙的基因型分别为A.X H Y,X H X H B.X H Y,X H X hC.X h Y,X H X h D.X h Y,X H X H8.AaBbCc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
基因型为AaBbCc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生殖细胞,按基因组成可形成A.8种 B .4种 C.2种D .1种9.已知某小麦的基因型是AaBbCc,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利用其花药培养,获得N株小麦,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其幼苗,其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占A.N/4 B. N/8 C. N/16 D. 010.Aa的植株自交所结的种子中胚和胚乳基因型种类最多分别是A、4种、9种B、3种、4种C、2种、4种D、无法计算11.番茄果皮红色(R)对黄色(r)是显性,如果把纯合的红色果皮番茄的花粉授到黄色果皮番茄的柱头上,则黄色果皮番茄植株上结的番茄,其果皮颜色和基因型是A.黄色,基因型为rr B. 红色,基因型为RRC.红色,基因型为Rr D. 半红半黄,基因型为Rr12.在下列遗传系谱中,只能由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性状遗传是(图中阴影者表示隐性性状):13.下图所示为四个遗传系谱图,则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四图都可能表示白化病遗传的家系B、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病基因携带者C、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丙、丁D、家系丁中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几率是1/414.A和a为控制果蝇体色的一对等位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该等位基因分离的细胞是:A、初级精母细胞B、精原细胞C、初级卵母细胞D、卵原细胞15.右图为人类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Ⅱ4为患者。
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但致病基因不一定在常染色体上B.该病易受环境影响,Ⅱ3是携带者的概率为1/2,Ⅱ3与Ⅱ4属于直系血亲C.若I2携带致病基因,则I1、I2再生一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8D.若I2不携带致病基因,则I1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含2个致病基因16.小麦高秆(D)对矮秆(d)显性,抗病(T)对染病(t)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用纯种高秆抗病和矮秆染病两品种作亲本,在F2中选育矮秆抗病类型,在所选的植株中,最合乎理想的占:A.1/16B.1/8C.1/4D.1/317.香豌豆中,当C与R两个显性基因都存在时,花呈红色。
一株红花豌豆与基因型为ccRr 的植株杂交,子代中有3/8开红花;若让此红花香豌豆进行自交,后代红花香豌豆中纯合子占A.1/9B.1/4C.1/2D.3/418.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例近似于1:1,原因是A.雌配子:雄配子=1 :1 B.含X的配子:含Y的配子=1 :1 C.含X的精子:含Y的精子=1 :1 D.含X的卵细胞:含Y的精子=1 :119.一对夫妻中,男性色觉正常,女性色盲,婚后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色觉正常的儿子,产生这种染色体变异的细胞和时期分别是A.卵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卵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精子、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精子、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20.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分别从两个小桶内随机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模拟的是:A.F1产生的配子B.雌、雄亲本产生的配子C.雌、雄亲本配子的随机结合D.F1配子的随机结合21.下表为3个不同小麦杂交组合及其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分析下列推断错误的是组合序号杂交组合类型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抗病红种皮抗病白种皮易感病红种皮易感病白种皮一抗病红种皮×易感病红种皮416 138 410 135二抗病红种皮×易感病白种皮180 184 178 182三易感病红种皮×易感病白种皮140 136 420 414A.6个亲本都是杂合子B.抗病对易感病为显性C.红种皮对白种皮为显性D.这两对性状可以自由组合22.水稻中的非糯性(W)对糯性(w)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的淀粉遇碘呈蓝褐色,糯性品系所含的淀粉遇碘呈红褐色。
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的观察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的一项是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褐色B.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褐色,一半呈红褐色C.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褐色,1/4呈红褐色D.F1测交后所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一半呈蓝褐色,一半呈红褐色23.一对正常夫妇生了—个既患色盲又患白化的孩子,则这对夫妇生一个正常孩子的几率是 A.3/4 B.3/16 C.6/16 D.9/1624.女娄菜的叶形有披针形和狭披针形之分,已知其披针叶雌株与狭披针叶雄株杂交,子一代全为披针叶,子一代中的披针叶植株之间杂交,所得子二代雌株全为披针叶,雄株有披针叶、狭披针叶。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狭披针叶性状属于显性性状B.亲本与F1中的披针叶植株的基因型不同C.子二代的基因型共有3种D.让子二代中的植株随机传粉,理论上讲产生狭披针叶雄株的概率为3/16二、多项选择题:(4×3分=12分)遗传病遗传方式夫妻基因型优生指导A 抗维生素D佝偻病X染色体显性遗传X a X a×X A Y 选择生男孩B 红绿色盲症X染色体隐性遗传X b X b×X B Y 选择生女孩C 白化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a×Aa 选择生女孩D 并指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Tt×tt 产前基因诊断26.果蝇中,正常翅(A)对短翅(a)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B)对白眼(b)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现有一只纯合红眼短翅的雌果蝇和一只纯合白眼正常翅雄果蝇杂交,你认为杂交结果正确的是A. F1代中无论雌雄都是红眼正常翅B. F2代雄果蝇的红眼基因来自F1代的父方C. F2代雄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相等D. F2代雌果蝇中正常翅个体与短翅个体的数目相等27.图甲、乙是两个家庭系谱图,乙家族患色盲(B—b)。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甲中的遗传病,其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是显性遗传B.若图甲中Ⅲ8与Ⅲ7为异卵双生个体(由不同的受精卵发育而来),则Ⅲ8的表现型一定不正常C.图乙中Ⅰ1,的基因型是X B X b,Ⅰ2的基因型是X B YD.若图甲中的Ⅲ8与图乙中的Ⅲ5结婚,则他们生下兼患两病男孩的概率是1/828.从某动物个体的睾丸中取出的两个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如下图所示。
如果不考虑染色体互换,关于这两个精细胞的来源,描述正确的是A.可能来自一个精原细胞B.可能来自一个初级精母细胞C.可能来自两个初级精母细胞D.可能来自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三、填空题:(共60分)29.(10分)下图是具有两种遗传病的家庭系谱图,设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
若II-7为纯合体,请据图回答:(1)甲病是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_性遗传病;乙病是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_性遗传病。
(2)II—5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III-8的基因型是________。
(3)III—10的纯合体的概率是________。
(4)假设III-10与III-9结婚,生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
30.(8分)甲图为人的性染色体简图。
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甲图中I片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甲图中的Ⅱ—1,Ⅱ—2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
请回答:(1)人类的血友病基因位于甲图中的片段。
(2)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x和Y染色体能通过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甲图中的片段。
(3)某种病的遗传系谱如乙图,则控制该病的基因很可能位于甲图中的片段。
(4)假设控制某个相对性状的基因A(a)位于甲图所示X和Y染色体的I片段,那么这对性状在后代男女个体中表现型的比例一定相同吗?试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25 26 27 2831.(8分)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隐性遗传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X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隐性遗传病。
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孩子,请回答以下问题:(1)该患者为男孩的几率是。
(2)若该夫妇再生育表现正常女儿的几率为。
(3)该夫妇生育的表现正常女儿,成年后与一位表现正常的男性苯丙酮尿症携带者结婚,后代中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几率是,只患一种遗传病的几率为。
32.(8分)果蝇第二对染色体上有一对等位基因B(灰身、显性)和b(黑身、隐性),第三对染色体上有一对等位基因D(直翅、显性)和d(卷翅、隐性)。
纯合体灰身直翅果蝇与黑身卷翅果蝇杂交,F1全部为灰身直翅。
F1分别与甲、乙、丙、丁四个品种果蝇交配,杂交组合后代表现型及数目灰身直翅灰身卷翅黑身直翅黑身卷翅F1×甲32 0 12 0F1×乙93 32 34 11F1×丙33 32 35 34F1×丁65 21 67 22(1)F1的基因型为。
(2)与F1交配的4个品种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甲乙丙丁(3)F1自交后代中与F1性状不同的个体占总数的,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