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游子吟》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子吟》

执教:重庆市彭水县第一小学王娇娥教材:(选自西师版二年级上)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母亲对儿子的慈爱以及儿子对母亲的真挚感情。

二、教材分析与处理:

1、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情感。

2、教学创新点:低声吟诵《游子吟》,想像一位慈母在孩子外出前,借着油灯的微光为孩子缝制衣服的情景,借助故事讲述创设意境,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一、歌曲引入,创设情境

1、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2、学生交流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妈妈是怎样照顾自己的?

3、教师小结: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天起,妈妈扶我学走路,教我学说话,妈妈无时无刻不在为我们操劳。

唐朝大诗人孟郊,他曾写下了一首歌颂母爱的诗《游子吟》。[出示课件:游子吟]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把课题写在黑板上,(指导书写“游”,)“游子”指的就是长期离家外出的人,比如你们的爸爸妈妈长期在外地打工没有回家,那他们就是你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游子。而这首诗中的游子指的就是“孟郊”。“吟”是诗歌的一种形式,写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把右边的“今”写成

了“令”,请大家齐读课题:游子吟。

一、初读古诗,学习生字词。

1、孩子们现在就请你们打开书第155页,借助拼音自由地读读古

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刚才孩子们读得可认真了,课文里有些戴小红帽的生字娃娃你

发现了吗?赶快拿出笔圈住他们,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3、看看和老师找的一样吗?(出示生字课件),反复拼读这些小红

帽的生字娃娃,记住它的名字。

4、通过刚才的拼读你觉得哪些字容易读错,谁来给大家提个醒。

谁的发音最准确,最响亮,老师就请他当小老师教大家读三次。(学生教读,相机纠正)

谢谢我们的小老师,孩子们请用你们的火眼睛睛牢牢地记住它,亲亲热热地打打招呼,一起读----

5、瞧,生字娃娃可调皮了,它把拼音小帽摘掉了,你还认识它吗?

(指读:男、女生各一个,相机纠正读音)

6、咦,生字娃娃和好朋友一起手拉手,出来啦,你还能叫出它们

的名字吗?

7、刚才小伙伴们读得可认真了,现在我们一起把生字宝宝送回田

字格家,(出示生字课件并齐读:寸、归、迟、临、密、游),

注意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你觉得哪一个字最不

好写,老师来帮帮你。[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8、学生练习写字,老师相机指导,并展台点评。[学生静息20秒

钟]

二、读文讲解,品悟诗意

通过刚才的生字学习,孩子们再来读一次古诗。[点击课件,出示古诗] 相信你会读得更好,不信,你就试试。

1、大家读得非常投入,谁想读给大家听,老师请一个勇敢的孩子来读一读吧!(相机请孩子纠正)字音读得真准确

2、[点击:播放音乐] 诗人孟郊,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为了考取功名一展抱负,不得不拜别慈母,漂泊他乡,直到50岁那年,他才当上了溧阳县的一个小官,温饱才得以解决,做官后,他马上把母亲接到溧阳县,以回报母亲恩情。这首诗就是写在母亲来溧阳之前。孩子们,在这首诗里面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老师讲给你们听,好吗?在一千多年的唐朝啊,有一个特别有名的诗人叫孟郊,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已经死了,他和他的母亲相依为命。妈妈辛辛苦苦地抚养他长大,所以孟郊特别爱他的妈妈,他的妈妈也非常爱他。有一次,孟郊要出远门了,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裳,夜已经很深了,母亲还在那微弱的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啊缝啊!他想:孩子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我得把他的衣服缝得密些,再密些,千万别让他在外面冻着了。

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的杨柳树下,妈妈用那满是皱纹像干树枝一样的手,紧紧地拥抱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孟郊听了不住地点点头。当他抬头看见妈妈,妈妈的头上又添了好多的白发,心里一阵酸楚,想到白发苍苍的母亲需要自己在身边

照顾,可自己却不得不远行,想到这,泪水湿润了他的眼眶。。。。。。师:感人吗?想着刚才老师讲的故事,再来读读这首古诗,看看你从诗中又读到了怎样的画面?(妈妈正在给孟郊缝衣服的画面)

你们是从哪一行诗看出妈妈在缝衣服的?(学生回答)是这样的画面吗?[点击课件,出示缝衣图]

大家看看,现在是什么时候?妈妈还在那干什么呢?谁来说说?(学生交流)

大家再仔细看看这幅画,这屋子里的光线怎么样呀?

妈妈的头发呢?妈妈的头发花白,行动也十分不便,眼睛也看得不是那么清楚了,可他还是在哪儿缝着、缝着,你们是从哪几行诗看出妈妈还在哪里不定地缝啊缝啊?(指定学生读)

此时,夜深人静,月色如勾,屋外寒风呼啸,屋内寒气逼心,在微弱的灯光下,年老的妈妈此时是多么的艰难,为何不等到明天再缝呀?(学生交流)

噢,好厉害,你从哪里知道的?(直接出示三四句)

那么,这位老母亲是怎样缝的?诗中有一个词非常形象,谁能把它找出来?(密密缝)

为什么要密密缝呢?(学生交流)师:哪你能用读诗的方式,读出妈妈心中的那份担心吗?

谁再来读读?读出妈妈的那份牵挂。

谁还可以读出妈妈对儿子的不舍?

师:人们常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是呀,想到儿子就要远离家园,

妈妈有太多太多的话要对儿子说……她会说些什么呢?

千叮咛万嘱咐,可这位母亲什么也没说。她只是默默地缝,密密地缝,此时,她缝进的仅仅是一根长长的丝线吗?(学生交流)

现在让我们一起帮着妈妈把衣服缝得再密些,让我们把妈妈的担心、牵挂、不舍和爱,一起缝进衣服里吧--读![生齐读。。。] 看着妈妈,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为自己缝着衣服,针尖戳破了手指,孟郊会想些什么呢?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游子的内心世界……让我们一起接着刚才的故事讲下去……

孟郊走了,他这一走啊,真的就是好长时间都没有回来,有一次孟郊来到郊外,他看见暖烘烘的太阳出来了,看呀,路边的小草显得更加的生机勃勃,孟郊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心里想,母亲的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淋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也抱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母亲的恩情我将永远铭记在心。一想到这儿,他就写下了[出示课件:5、6句] 流传千古的名句,请读——

四、升华主题

孟郊的这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广为流传.今天人们还常常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心声,当我们吃着妈妈亲手做好的饭菜时:我们会想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当我们在风雨中看到妈妈遮挡在我们头上的雨伞时,我们会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当我们在生病时,看到妈妈为自己操劳时,我们会说——“谁言寸草心,抱得三春晖”。当我们走上成功的领奖台时,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