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生物综合防治鼠害防治
- 格式:ppt
- 大小:7.03 MB
- 文档页数:26
畜禽养殖场有害生物防制技术通用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畜禽养殖场有害生物的防制原则、防制规程、注意事项、记录和防制效果评价。
本文件适用于畜禽养殖场鼠类、蝇类、蚊虫、蜚蠊,以及蜱、螨、甲虫等主要有害生物的防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3795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GB/T 23796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蝇类GB/T 23797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虫GB/T 23798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鼠类GB/T 27770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鼠类GB/T 27771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蚊虫GB/T 27772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蝇类GB/T 27773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蜚蠊GB/T 27777 杀鼠剂安全使用准则抗凝血类GB/T 31714 病媒生物化学防治技术指南空间喷雾GB/T 31715 病媒生物化学防治技术指南滞留喷洒GB/T 31718 病媒生物综合管理技术规范化学防治蝇类GB/T 31719 病媒生物综合管理技术规范化学防治蜚蠊GB/T 31721 病媒生物控制术语与分类GB/T 36788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蜱类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畜禽养殖场 livestock and poultry farms将达到一定数量的家畜、家禽,以及合法捕获、人工饲养的其它动物集中到特定区域统一饲养、繁殖的场所。
3.2防蚊设施 mosquito-proof facilities预防蚊虫进入养殖场环境,防止蚊虫孳生繁殖,以及防止人畜被叮咬或骚扰的装置。
[GB/T 31721,根据4.4.1修改]3.3防鼠设施 rodent-proof facilities能够阻挡鼠类进入养殖场或相关场所的屏障、装置。
有害生物防治规划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有害生物是指对农作物、林木、园艺作物和园林绿化等生态系统构成危害的各类生物,包括昆虫、病原体、杂草和鼠害等。
有害生物的繁殖和侵害会给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有害生物防治成为当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建立健全的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减少有害生物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的危害,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生态环境质量。
2. 原则:科学防治、综合防治、生态防治、安全防治。
三、工作内容1. 调查评估:对所在地区的有害生物种类、数量、分布范围进行调查评估,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2. 防治技术研究:开展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手段,探索适合本地区的防治技术。
3. 制定防治方案:根据调查评估和技术研究结果,制定有害生物防治规划实施方案,明确防治目标、措施和时间表。
4. 组织实施:组织农民、农业技术人员和相关部门共同参与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落实防治方案。
5. 监测评估:建立有害生物监测体系,对防治效果进行监测评估,及时调整防治措施。
四、实施步骤1. 制定计划:根据当地有害生物的情况,制定年度防治计划,明确防治重点和重点时段。
2. 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对有害生物防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引导农民科学防治。
3. 技术培训: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培训,提高农民防治技术水平。
4. 实施措施:根据防治计划和方案,采取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综合措施,加强对有害生物的防治。
5. 监测评估:建立有害生物监测点,对防治效果进行监测评估,及时总结经验,调整防治措施。
五、效果评估1. 经济效果:评估有害生物防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包括减产情况、农药使用量等。
2. 生态效果:评估有害生物防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对益虫益鸟的影响、土壤生态状况等。
3. 社会效果:评估有害生物防治对农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包括农民收入情况、生活环境改善等。
林地鼠害的治理对策森林鼠害是黑龙江省人工林的主要灾害之一。
被危害的树木轻者啃皮不能正常生长,重者树木死亡,使森林资源遭受严重损失。
特别对新植林地,如果不及时采取对策,造林成果将毁之一旦。
1主要害鼠生活的习性1.1红背平。
红背平是我省林区的主要鼠种之一,喜栖于低洼潮湿的地方,常在枯枝落叶层下或倒木旁筑造洞穴,经常昼夜活动,以夜间活动为主。
喜食植物的嫩枝、嫩叶,有亦食植物的花及果实,更食树木的种子。
红背平在4月开始繁殖,5月~7月为繁殖盛期,约10月结束。
每年产3胎~4胎,每胎4只~9只,平均5只~6只。
1.2棕背平。
棕背平栖息于林区地势高干燥的地方,在针阔叶疏林以及台地森林和坡地林缘中都有一定数量。
穴洞多筑在枯枝落叶层下及树根下或倒木旁。
有时利用腐朽树根的空洞作为洞穴。
冬季在雪下活动,雪面有洞口,雪下有纵横的洞道。
昼夜均活动,夜间活动更频繁,有时白天也外出觅食。
棕背平的食性随自然界植物成长阶段而有变化,在夏季喜食植物茎的韧皮部。
棕背平每年4月~5月份开始繁殖,5月~7月份为繁殖高峰期。
一年繁殖2胎,每胎4只~13只,平均6只~8只。
1.3沼泽田鼠。
沼泽田鼠喜栖于低洼潮湿多水环境中,有潜水的本领。
夏天在塔头甸子,苔草根丛活动,当洪水季节来临时,它会成群迁移到农田及渠堤上。
有春季迁移习性,夏季喜栖息于苔草甸子中,秋季迁至山坡越冬。
主要以植物的绿色部分为食,嗜食苔草和大叶章,也啃食杨、柳枝条嫩皮和人工林的枝干。
一年繁殖3胎4胎,每胎5只~13只。
1.4大林姬鼠。
大林姬鼠活动范围广,栖息于混交林、阔叶疏林中,以夜间活动为主,白天也出入洞穴。
4月开始繁殖,以5月~6月最盛,每胎产4只~9只。
喜食种子,也啃食树皮。
另外在调查中也发现莫氏田鼠和黑线姬鼠,它们也危害树木,但数量较少。
2原因分析在受到鼠害的林区鼠口密度达每亩(667平方米)2~3只,害鼠不仅存在于退耕还林地,在此外的荒山、草地、农田也大量分布。
耕种制度发生变化。
虫害、鼠害分析评估报告一、有害生物防止的必要性有害生物防治即从有害生物与环境以及社会条件的整体观念出发,根据标本兼治而着重治本以及有效、经济、简便和安全,包括对环境无害地原则,因地制宜地对有害虫种采用适当地环境治理、化学治理、生物防治或其他科学有效手段组成一套系统地防治措施,将其种群密度控制在不足为害地水平,并争取予以清除,以达到消除生产生活隐患的目的。
有害生物一般都携带大量细菌病毒,尤其病原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严重影响食品卫生与食品安全。
其中啮齿类动物(老鼠等)不仅携带病原微生物,还会对原材料造成浪费,对包材的破坏。
瑞宝公司作为食品相关行业,有必要且有义务加强对有害生物进行综合防治,来尽可能消除生产质量隐患,保证产品质量。
目前云南瑞宝公司存在的有害生物分为啮齿类(老鼠)和昆虫类(苍蝇等)。
昆虫类目前主要有苍蝇、蚊虫(水源性虫类)、园林害虫(甲壳类、蛾类、蜘蛛、植食性飞虫)及原料储藏物害虫共四类。
二、老鼠的防治1、老鼠的种类及生活习性对老鼠的种类及生活习性的了解,有利于从源头上掌握老鼠的生存栖息环境,通过人为干预,使其生存空间降低来减少鼠害。
云南本地老鼠,常见鼠类有:小家鼠、褐家鼠、黄胸鼠三种。
小家鼠体长60~90毫米,体重7~20克;褐家鼠体长150~250毫米,体重220~280克;黄胸鼠体长130~150mm,体重75~200g。
不难看出,小家鼠体型明显偏小,褐家鼠、黄胸鼠体型偏大。
生活习性上小家鼠需水性小,喜欢吃高蛋白和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善于攀登,栖息于干燥、较高处;褐家鼠、黄胸鼠需水性强且缺水无法生存,食性很广,可吃各种谷物、肉类、水果、拉圾、动物粪便,善于栖息在阴暗潮湿的地方,通常下水道、洞穴等处。
2、鼠密度调查鼠密度(阳性率%)=(阳性数/有效数)×100%。
正常情况下每年2、4、6、8、10月各常规调查一次,特殊情况另计,按标准满足阳性数不超过3%。
以下适用于环境室内外鼠害情况调查,也适用于一次灭鼠行动前后对灭鼠效果的评估。
·105·交 流 探 讨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6年第7期摘要:农业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是从农田生态系统整体出发,根据生物—有害生物—天敌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因素的调控作用,使有害生物种群保持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
避免或减轻农作物生物灾害,主要防治方法:农业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关键词:有害生物;适宜环境;生物种群;防治技术;综合防治1 有害生物人们为了从植物上获取食物,植物生长又会受到各种侵害,凡侵扰植物正常生长的病害、虫(螨)害、草害、鼠害等统称有害物。
2 有害植物的防治技术从有害生物防治的历史、认识水平来分析有害生物的防治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早期的朴素综合防治阶段,近代集约化化学防治阶段和现代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是依据有害生物的生物习性,发展动态与其环境间关系的一种管理,尽可能协调运用适当的技术与方法,使有害生物种群保持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而不是彻底消灭。
2.1 植物检疫是通过法律和技术手段防止危害性植物病、虫、杂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人为在地区或国家之间传播。
以确保农业生产的安全。
植物检疫是一项传统的植物保护措施,但又不同于其他的病虫防治措施。
其目的是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在地区或国家间传播蔓延,以确保农业生产,其任务:一是禁止危害性病虫杂草随着农作物及其产品国外输入或国内输出;二是将在国内局部地区已发生的危险性病虫杂草封锁在一定范围内,不让他们在传播到没有发生的地区;三是当危险性病虫杂草已被传入新区的,应采取紧急措施,就地彻底肃清。
植物检疫的主要内容,植物检疫依据进出口的性质,又分为国际货物流动实施外检和对国内地区间实施内检两者的偏重有所不同,但实施内容基本一致,主要包括危险性生物的风险评估与检疫对象的确定,疫区和非疫区的划分,转运植物及植物产品检验与检测、疫情处理和相关法律的制定与实施。
2.2 农业防治农业防治又称 栽培防治,是通过调整和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增强作物对病虫、草害的抵抗力、创造不利于有害生物生长发育和传播的条件,以控制避免或减轻病虫草的危害,主要措施有选用抗病虫品种,调整品种布局,选留健康种苗,轮作、深耕、灭茬、调节播种期,合理施肥,及时排灌,合理密植适度整枝打杈,搞好田园卫生等。
灭鼠毒饵施放指南目录1 灭鼠剂施用须知 (1)2 处置灭鼠剂中毒预案 (4)3 凝血灭鼠剂中毒救治 (5)目前我国大陆主流的鼠药基本为慢性抗凝血灭鼠剂,抗凝血剂灭鼠机理是破坏鼠类的凝血机制使得靶鼠发生内出血。
如果给予足够高的剂量,严重的内出血将导致鼠类死亡。
目前各种抗凝血灭鼠剂之间的区别是其毒力强弱不同,抗凝血灭鼠剂可分为两类,即第一代和第二代产品。
第一代抗凝血剂灭鼠毒饵包括杀鼠灵(warfarin),杀鼠迷(coumatetralyl),氯鼠酮(chlorophacinone)和敌鼠(diphacinone)。
第二代抗凝血剂灭鼠毒饵包括鼠得克(difenacoum),溴敌隆(bromadiolone),大隆(brodifacoum),氟鼠灵(flocoumafen)等。
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具有较强的急性毒力,并可以毒杀对一代抗凝血剂灭鼠毒饵产生抗性的鼠类。
尽管抗凝血灭鼠剂对人类相对安全,但是仍可能引起误食中毒事故,有害生物管理专业人员(PMP)使用抗凝血灭鼠剂前应做好培训,在得到最好的灭鼠效果同时将风险降到最小。
1 灭鼠剂施用须知1.1 在每次投放鼠药前,都必须通告甲方,对甲方(业主)进行培训。
告知灭鼠计划、注意事项、咨询电话、紧急求助方式。
1.2 室外应用灭鼠毒饵时,应尽量防止鸟类等非靶动物取食。
1.3 将毒饵投放在目标鼠类主要生活和取食的建筑物内,贴近鼠道的隐蔽处。
1.4 最好使用毒饵盒,设置警示装置,下水道等鼠类栖息通道采用防潮的蜡块。
1.5 在使用任何灭鼠剂前对侵害地点全面彻底的勘查是鼠类防治成功的关键。
1.6 作一个简单的计划,绘制平面图,标记鼠类活动和取食的地方、需要特别关注的地方。
1.7列出鼠害预防措施,包括清除垃圾、废弃物等鼠类隐蔽场所和鼠类食源。
1.8 在灭鼠毒饵投放前不要清理毒饵施放场所,因为会扰乱鼠种群,毒饵更难被取食。
1.9 尽可能消除像散落的食物这样的鼠类施源,尽可能除去鼠类所有的食源。
鼠害防治措施鼠害是农田和城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困扰。
为了有效地控制鼠害,科学家和农民们一直在努力寻找各种防治措施。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鼠害防治措施。
1. 卫生管理卫生管理是预防鼠害的首要步骤。
保持周围环境清洁整洁,远离杂物和垃圾堆积的地方,从而减少了鼠类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农田和城市中应经常清理垃圾,封堵洞穴和裂隙,切断鼠类的进入途径。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鼠害控制方法之一。
常用的化学药物包括杀鼠剂和露鼠剂。
杀鼠剂通常以毒饵的形式使用,通过鼠类摄入毒饵后中毒而死亡。
露鼠剂则直接喷洒在鼠类常出没的区域,能够迅速灭杀鼠害。
在使用化学药物时,需要注意正确使用方法和剂量,以免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3.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相对环保的鼠害控制方式。
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包括引入天敌、使用天敌沟和搭建智能陷阱。
引入天敌是指引进鼠类的天然敌害,如大蟒蛇、猫等,通过捕食能力来控制鼠害数量。
天敌沟是一种沿田埂挖掘的水沟,可以阻止鼠类进入田地。
智能陷阱则利用电子设备和传感器来判断鼠类的活动并进行捕捉。
4. 生态防治生态防治是一种综合利用生物环境进行鼠害控制的方法。
通过调整农田和城市的生态系统结构,使其对鼠害形成压制。
常见的生态防治方法包括合理使用农业机械、增加田园空地、采用轮作休耕等。
这些措施可以破坏鼠类的栖息地和繁殖环境,从而降低鼠害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鼠害防治需要采用多种综合手段,包括卫生管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生态防治等。
不同的措施可以在不同的场景中选择使用,形成有效的综合防治体系。
同时,鼠害的防治也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提高防治效果,促进农田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通过持续不懈的努力,才能有效地控制鼠害,保障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有机食品病、虫、草、鼠害防治规程
1.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从稻田整体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创造不利于病虫草等有害生物孳生和有利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稻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的多样性,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将农药残留降低到规定标准范围以内。
2 .农业防治
2.1 选用对当地主要病虫抗性较强的优良品种;
2.2 加强稻田管理,增强稻苗长势,提高水稻对病虫害的抗性;采用相应田间管理措施控制病虫害。
通过防水控制负泥虫等害虫危害;通过秋末稻田深耕,减少翌年在土壤中种群密度等。
3生物防治:利用天敌防治病害。
特别是注意保护和利用稻田中的青蛙、蜘蛛、鱼苗、寄生蜂、鸟巢等,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
4物理防治:利用各种物理因子(光、热等)人工或器具防治。
如人工捕杀、灯光诱杀等。
5 杂草控制:以人工除草为主也可用机械除草,禁止使用除草剂。
5.1播种前清除作物种子中夹杂的杂草种子,使用的有机肥必须充分腐熟;
5.2 作物种植前清除杂草;
5.3 利用太阳能除草;
5.4 应用覆盖物控制杂草、保护土壤;
5.5 适时进行机械与人工除草;
5.6 生物防治控制杂草,如利用鸭子或稻田养鱼可防治水稻杂草,40只一50只成年鸭子一天放养3h,连续放养3d可为100m3的水稻田除草。
6 鼠害控制:采用鼠夹、粘鼠板,放在老鼠经常出没的地方,及时清理死鼠,运出场外深埋,公司每周对防鼠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鼠害与卫生害虫防治方案一、鼠类1、环境灭鼠老鼠需要水、食物以及隐蔽的栖息条件,才能生存和繁殖。
因此,创造一个不适宜其生存的环境,就能使一个地方的鼠量大大下降,并能使灭鼠成果容易得到巩固。
所以首先要搞好环境卫生、清除住宅周围的杂草、随意堆放的物品,经常清扫室内外卫生,各种用具杂物收拾整齐,衣箱、衣柜以及书籍、鞋帽等要经常检查,不使鼠类营巢。
最重要的是断绝老鼠的食物,鼠的食物不仅包括人的食物,还包括饲料、垃圾、食品行业的下脚料、粪便等,这些东西要存放在加盖的而且没有缝隙的容器内,使老鼠得不到食物而被动地去吃投放的毒饵,以达到消灭老鼠的目的。
2、物理学灭鼠又称器械灭鼠法,它不仅包括各种专用捕鼠器,如鼠夹、鼠笼,也包括压、卡、关、夹、翻、灌、挖、粘和枪击等。
物理学灭鼠也讲究科学技术,如安放鼠笼(夹)要放在鼠洞口,应与鼠洞有一定距离,有时用些伪装,可以提高捕杀率。
鼠笼上的诱饵要新鲜,应是鼠类爱吃的食物。
一般第一个晚上老鼠不易上笼因有“新物反应”,二、三天后上笼率会提高。
3、化学灭鼠又称药物灭鼠法,药物灭鼠可分为肠毒物灭鼠和熏蒸灭鼠。
作为灭鼠所用的肠道灭鼠药,主要是有机化合物,其次是无机化合物和野生植物及其提取物。
胃肠道灭鼠药要求对鼠有较好的适口性,不会拒食,毒力适当。
由它为主制成各种毒饵,效果好,用法简便,用量大。
其次是毒水、毒粉、毒胶、毒沫等。
熏蒸灭鼠,如磷化铝可用于仓库、轮船熏蒸灭鼠。
4、生物学灭鼠利用天敌灭鼠,鼠类的天敌很多,主要是食肉目的小兽如黄鼬、野猫、家猫、狐等,鸟类中的猛禽如鹰、猫头鹰等,还有蛇类。
因此保护这些鼠类天敌,对减少鼠害是有利的。
二、蚊蝇类1、物理机械防治运用蚊蝇拍、捕蚊蝇瓶、捕蚊蝇笼,粘蚊蝇纸等进行物理杀灭。
2、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灭杀蚊蝇类的重要手段,在通常情况下,对化学防治的时机,场合、药物种类,剂型,用量以及施药器械、方法的选择等,应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考虑,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有害生物防治方案有害生物,指的是那些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甚至生存造成危害的生物。
它们的存在可能会传播疾病、损害财物、破坏生态平衡。
为了有效控制和预防有害生物的危害,制定一套科学、全面、可行的有害生物防治方案至关重要。
一、有害生物的种类及危害(一)卫生害虫如蚊子、苍蝇、蟑螂、老鼠等。
蚊子不仅会叮咬人类,还可能传播疟疾、登革热等疾病;苍蝇能携带多种病菌,污染食物;蟑螂繁殖能力强,可传播细菌和病毒;老鼠则会啃咬电线、破坏粮食等。
(二)农业害虫包括蝗虫、蚜虫、螟虫等。
它们会侵害农作物,导致粮食减产,影响农业生产。
(三)仓储害虫如米象、谷蠹等,会损坏储存的粮食和食品。
(四)园林害虫像天牛、蚧壳虫等,会危害园林植物的生长,影响景观效果。
(五)其他有害生物如白蚁,会破坏建筑物结构;红火蚁,叮咬人后会引起剧痛和过敏反应。
二、有害生物防治的原则(一)综合防治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方法,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生态防治等,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二)预防为主通过改善环境、加强卫生管理等措施,预防有害生物的滋生和入侵。
(三)环境友好选择对环境影响小、低毒、低残留的防治方法和药剂,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四)持续监测定期对有害生物的发生情况进行监测,及时调整防治策略。
三、有害生物防治的具体措施(一)环境治理1、保持室内外环境清洁卫生,定期清理垃圾、积水,消除卫生死角。
2、封堵建筑物的孔洞和缝隙,防止有害生物进入。
3、合理存放食物和物品,避免为有害生物提供食源和栖息场所。
(二)物理防治1、安装纱窗、纱门、蚊帐等,阻止蚊虫进入室内。
2、使用粘鼠板、捕鼠笼等捕捉老鼠。
3、利用灯光诱捕器捕杀飞虫。
(三)化学防治1、选择合适的杀虫剂、灭鼠剂等化学药剂,并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方法使用。
2、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以防止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
3、施药时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药剂对人体造成伤害。
(四)生物防治1、引入有害生物的天敌,如捕食性昆虫、寄生蜂等。
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管理试题总分 100 分,80 分及格。
一、判断题(每题5分,共10题,计50分)1、可以采用任何物理、化学或生物制剂控制虫害。
对错(正确答案)2、生产车间及仓库应采取有效措施(如纱帘、纱网、防鼠板、防蝇灯、风幕等),防止鼠类昆虫等侵入。
若发现有侵入痕迹时,应追查来源,消除隐患。
对(正确答案)错3、生产部、储运部、人事部负责将部门负责范围内发现的虫鼠害踪迹包括虫鼠害设施的异常情况反馈给服务商;负责对品管部和服务商提出的改进项进行及时的整改并反馈结果。
对(正确答案)错4、全体员工应遵守任何对外的出入口最大限度的保持关闭状态。
当发现有虫鼠害活动迹象异常情况时,任何员工应及时向管理部门报告。
对(正确答案)错5、卫生清洁对于减少虫鼠害滋生繁殖有重要作用,应制定合理的清洁流程并有效实施,确保工厂内部清洁尤其是隐匿处的清洁。
对(正确答案)错6、工厂需对建筑进行定期检查,所有的孔洞和缝隙需封堵,在封堵前无需确认无残留虫鼠害。
对错(正确答案)7、工厂需对每月发现的虫鼠害问题制定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下次检查时进行有效验证,体现在记录中。
对(正确答案)错8、服务协议优先于虫害评估,每年的评估报告结果应及时修订入服务范围(协议内)。
对错(正确答案)9、工厂内按需求可以自行使用杀虫剂杀虫。
对错(正确答案)10、虫害服务人员每年进行健康体检及GMP培训,进入车间服务前无需提前和车间负责人联系。
对错(正确答案)二、单选题(每题5分,共5题,计25分)1、通往外部的门窗或者其他开口必须可以紧密关闭,或者安装纱网等方式防止虫鼠害进入,缝隙尺寸不得大于()毫米。
A、6(正确答案)B、8C、102、企业每()对综合虫害管理(IPM)程序进行一次评估,以确保该程序的有效性。
A、月B、季度C、年(正确答案)3、本公司虫害监控设施不包括()。
A、粘鼠板B、视窗捕鼠器C、电击式灭蝇灯(正确答案)D、信息素站4、生产车间及仓库应采取以下哪种措施(),可有效防止鼠类昆虫等侵入。
县林果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案我县分布的主要病虫害有:糖槭蚧、大球蚧、吐伦球坚蚧、堆粉蚧、春尺蠖、沙枣跳甲、鼠害等,寄主有:枣、桃、杏、酸梅、苹果、梨、沙枣、柳、杨、榆、槐、葡萄等林木及其苗木.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总体思路:1、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森保方针,严格执行《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实行“谁经营、谁受益、谁防治“的责任制度。
2、加强检疫,严防病虫害的人为传播是预防森林病虫害发生危害的前提,要广泛开展森林植物的检疫工作。
3、采取实际步骤,大力推进以营林为主的治本措施。
(1)、培育良种壮苗,加强对抗病优良树种的引进工作。
(2)、根据分类经营的原则,针对不同的林种制定相应的营造混交林的标准。
(3)、加强低产林改造,有计划的将病虫害严重的纯林改造成混交林。
(4)、加强林木的栽培管理,及时灌水、施肥,增强树势,合理修剪,保持树木通风透光,为林木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可提高树体抗病虫能力,以而减轻病虫危害.一、蚧类害虫防治技术方案(大球蚧、糖槭蚧、吐伦球坚蚧)(一)防治对策根据“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坚持以适地适树和选择抗性树种为主的原则,以生物制剂、仿生农药和植物性杀虫剂为主导,协调运用人工、物理、化学的防治措施,降低虫口密度,压缩发生面积,切实控制其蔓延危害。
(二)防治措施1、生物防治果树落叶(11月中旬)后,用清园剂(融杀蚧螨)100倍液或石硫合剂5波美度喷雾,这是压低蚧类害虫虫口基数的关键措施.2、人工防治(1)结合修剪,剪除虫口密度大的枝条,带出果园集中烧毁;(2)冬季农闲时期,组织农民用毛刷刷除枝条上的蚧类害虫;(3)刮除老树皮,用涂白剂进行树干涂白。
3、化学防治对防效差的果园,可采取春季补防和若虫期防治的办法。
(1)杏、桃、巴旦木等树在3月5日至3月20日前,红枣在4月5日至20日,核桃在3月25日至4月5日,葡萄、石榴在开墩时,用速扑杀、蚧虫毒、乐斯本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2)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初孵若虫期采用速扑杀、蚧虫毒、乐斯本1000-1500倍液喷雾。
有害生物防治制度1、目的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有害生物的发生与流行,防止虫类鼠类等有害生物对产品的污染,并使员工有一个清洁卫生的工作环境、保障工厂员工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病媒生物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工厂生产区域内及周边环境的防虫防鼠、灭虫灭鼠的管理,工厂有害生物的防控及相应保障措施、有害生物监测与报告、疫情处理及工厂卫生工作监督管理。
3、组织机构及职责工厂成立有害生物防治领导小组,由常务副总经理刘艮负责全面工作,综合办承担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布置安排监督,各车间主任负责具体实施,并接受上级机构的业务培训和指导。
综合办由专人负责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对工厂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有害生物疫情进行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
综合办定期进行各种形式的有害生物预防知识宣教和相关知识培训。
工厂按要求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有害生物疫情管理组织。
综合办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有害生物疫情报告人,如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有害生物疫情马上启动疫情应急预案4、程序内容4.1 综合办公室负责制订“鼠笼、灭虫灯使用位置图”,确定鼠笼、灭虫灯的位置并进行标识及编号,定期进行灭鼠、杀虫检查并作报告。
必要时,工厂根据实际情况,将消杀工作外包给有资质的单位,对工厂的虫害进行防治。
4.2防治措施4.2.1日常工作中如发现蜘蛛网要及时清除,各车间内部废弃物要每日清理,废弃物桶要每日清洁干净。
4.2.2设备组负责维护生产区内所有门窗的牢固,在安装设备或水管时,周围墙壁如果造成裂缝或空洞要及时修补。
通风口需有防虫设施。
4.2.3在工作区域内任何人不得随意打开门窗,装有纱窗的除外。
4.2.4生产车间做好防鼠工作,排水系统畅通,排水口安装网罩以防老鼠钻入。
4.2.5 生产区的员工使用的卫生间有冲水、洗手设备,卫生设施保持清洁,不孳生蟑螂及蚊蝇。
4.2.6废弃物远离车间,集中堆放,及时清理出厂,防止虫害滋生4.2.7车间门窗及其他进出料口有防蝇、防虫和防尘设施。
幼儿园鼠害防治制度为了保障幼儿园的食品安全和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预防和控制鼠害的发生和传播,特制定本制度。
一、基本要求1. 幼儿园应建立健全有害生物防治制度,明确责任人,定期进行有害生物监测和防治。
2. 幼儿园应选择安全、有效、环保的防治方法,优先采用物理防治方法,如粘鼠板、捕鼠笼等,尽量避免使用化学防治方法。
3. 幼儿园应定期对师生员工进行有害生物防治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4. 幼儿园应建立有害生物防治记录,包括防治时间、方法、效果等,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二、物理防治1. 幼儿园应保持环境整洁,及时清理垃圾和杂物,减少鼠害的栖息和繁殖场所。
2. 幼儿园应加强门窗的密封,防止老鼠进入室内。
3. 幼儿园应定期检查和维修管道和电线槽,堵塞可能的鼠害通道。
4. 幼儿园应设置捕鼠笼、粘鼠板等物理防治设施,定期检查和更换,确保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三、化学防治1. 幼儿园在必要时,可采用化学防治方法,如滞留喷洒等。
2. 幼儿园在采用化学防治方法时,应选择安全、有效、环保的药剂,并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使用。
3. 幼儿园在采用化学防治方法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对师生员工和环境造成危害。
4. 幼儿园在采用化学防治方法后,应进行有害生物防治效果的评估,及时调整防治策略。
四、监测和评估1. 幼儿园应定期进行有害生物监测,包括鼠害的种类、数量、分布等。
2. 幼儿园应根据监测结果,评估有害生物防治的效果,及时调整防治策略。
3. 幼儿园应建立有害生物防治档案,记录防治时间、方法、效果等,以便进行持续改进。
五、教育和培训1. 幼儿园应定期对师生员工进行有害生物防治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2. 幼儿园应向师生员工宣传有害生物防治的重要性,提高师生的参与度和配合度。
3. 幼儿园应定期组织有害生物防治演练,提高师生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六、责任人和监督1. 幼儿园应明确有害生物防治的责任人,负责有害生物防治的实施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