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群众文化娱乐生活现状的调查分析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17.11 KB
- 文档页数:10
农村妇女日常娱乐活动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农村妇女是我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和社会资源的不足,农村妇女的日常娱乐活动相对较少,导致她们的生活质量较低。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农村妇女日常娱乐活动的情况,为她们提供更好的娱乐资源和服务。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我们设计了一份针对农村妇女的问卷,包括娱乐活动偏好、参与频率、参与障碍等问题。
然后,我们在多个农村地区进行了实地访谈,与农村妇女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她们的真实情况。
三、调研结果1. 娱乐活动偏好调研结果显示,农村妇女对娱乐活动的偏好主要集中在健身锻炼、手工制作、音乐舞蹈和文学艺术等方面。
她们希望通过娱乐活动来释放压力、放松心情、增进社交。
2. 参与频率调研结果显示,农村妇女参与娱乐活动的频率并不高,大部分妇女表示每周只有1-2次参与娱乐活动。
这主要是由于家庭重担、劳作负担等原因导致的。
3. 参与障碍调研结果显示,农村妇女参与娱乐活动面临的主要障碍包括时间不足、场地不便、活动费用高等问题。
她们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来参与更多的娱乐活动。
四、调研分析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农村妇女日常娱乐活动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资源匮乏、时间紧张、社交空间不足等。
这些问题导致农村妇女的娱乐需求得不到满足,影响了她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五、建议和对策为了解决农村妇女日常娱乐活动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1. 加强政府支持。
政府应该增加对农村妇女娱乐活动的投入,提供更多的场地、设施和活动经费,鼓励和支持农村妇女参与各类娱乐活动。
2. 发挥社会力量。
社会各界应当积极参与农村妇女娱乐活动的组织和开展,组织各种有益的娱乐活动,为农村妇女提供更多的选择。
3. 提高农村妇女的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开展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提升农村妇女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娱乐能力,让她们更好地享受生活。
4. 发挥家庭作用。
农村群众娱乐文化生活调查报告第一篇:农村群众娱乐文化生活调查报告农村群众文化娱乐生活调查报告摘要经济发展需要社会发展的支撑,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系统,经济发展就不能带动社会的整体进步。
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农村优秀精神文化的塑造和培养。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们不仅在物质方面追求更高的的享受,而且也更注重精神方面的追求。
尤其在近几年,农村的经济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大幅度提高,文化生活也随之丰富多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在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指引下,农村的生活水平飞速提高,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相对滞后的农村文化,已逐渐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如何搞好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整体文化质量,支持农村的社会发展,是农村现代化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所以利用假期时间,我对家乡的文化娱乐现状作出了调查。
关键词:文化娱乐生活新农村建设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调查目的了解家乡群众文化娱乐生活现状,以及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人们的文化娱乐需求。
我的家乡孟津县位于河南省中西部丘陵山区,位居黄河中下游分界地段,东距省会郑州110公里,西距豫西名城三门峡90公里,南与古都洛阳毗邻,北临滔滔黄河,与济源市一桥相连。
全县辖10镇,228个行政村,总人口46万人。
调查内容我调查的内容有:文化娱乐种类、文化娱乐设施、人们的文化娱乐需求。
首先,我对家乡群众的文化娱乐种类进行了调查。
由于改革开放发展的逐渐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群众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
家乡人民对各种新鲜事物很感兴趣,并且能够很快接受,于是,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人们的广泛接受和普及,从而取代了看大戏,听说书,逛庙会等传统的娱乐方式。
当前农村文化娱乐生活的主体为30岁到45岁之间的成年人,不管在村里还是自己家里,他们是文化娱乐活动组织方式和进行内容的主导者,他们的文化娱乐活动方式有:50%在家看电视,23%打扑克,20%左右搓麻将,另外的7%做其它文化活动。
农村群众性文化娱乐生活调查报告农村群众性文化娱乐生活调查报告一、研究背景农村是中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群众性文化娱乐生活对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农村群众性文化娱乐生活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问题。
本调查报告旨在了解和分析农村群众性文化娱乐生活的现状及问题,为制定相关政策和举措提供参考。
二、研究主题和目标本调查报告主要研究农村群众性文化娱乐生活的现状和问题,具体目标如下:1. 调查农村群众性文化娱乐生活的主要方式和内容;2. 分析农村群众性文化娱乐生活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趋势;3. 探讨农村群众性文化娱乐生活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4. 提出相应的政策和建议,促进农村群众性文化娱乐生活的发展。
三、研究方法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农村居民进行,涵盖社会经济状况、文化娱乐需求、时间利用状况等方面内容。
访谈对象主要是农村有关部门的官员和文化娱乐从业人员,通过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农村群众性文化娱乐生活的看法和建议。
四、调查结果分析1. 农村群众性文化娱乐生活的主要方式和内容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农村群众性文化娱乐生活的主要方式包括:集体活动(如乡村集市、庙会)、村民自发活动(如闹小年、夜市)和家庭娱乐(如看电视、聚餐)。
农村群众性文化娱乐生活的主要内容包括传统文化表演、体育娱乐比赛、电视剧、电影等。
2. 农村群众性文化娱乐生活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趋势经过调查发现,农村群众性文化娱乐生活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经济收入水平、文化娱乐活动的丰富程度、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宣传、社交网络的发展等。
农村群众性文化娱乐生活的变化趋势主要是多样化、个性化和数字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农村居民的文化娱乐需求也日益增长,希望通过多样化、个性化的娱乐方式满足自己的需求。
3. 农村群众性文化娱乐生活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群众性文化娱乐生活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娱乐设施不完善、文化娱乐资源匮乏、农民收入水平较低、传统文化的丧失和外来文化冲击等。
农村文娱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的生活发生了诸多变化。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给农民带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享受娱乐活动。
为了了解农村的文娱状况以及对文娱活动的需求,我们进行了一次农村文娱调研。
二、调研目的1. 了解农村居民的文娱习惯以及对娱乐活动的需求;2. 探究农村文娱市场的发展潜力;3. 分析文娱活动对农村社会的影响。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重点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 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一份针对农村居民的文娱调查问卷,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文娱活动的参与情况、对文娱活动的需求等方面。
2. 重点访谈:我们选择了数个典型的农村地区进行个别深入访谈,就当地的文娱状况、文娱市场的发展以及对文娱活动的需求进行了详细了解。
四、调研结果1. 农村居民的文娱习惯通过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农村居民在空闲时间喜欢进行休闲娱乐活动,如打牌、聚餐、唱歌跳舞等。
另外,农村居民也愿意参与一些集体活动,如村庄旅游、庙会聚会等。
他们普遍认为这样的活动既可以丰富生活,又有利于加强邻里间的交流和互动。
2. 对文娱活动的需求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居民对文娱活动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文化活动:农村居民希望能够参与一些传统文化活动,如民俗传承、戏曲表演等,以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
- 体育健身:农村居民普遍关注健康,希望能够开展一些体育健身活动,如羽毛球、太极拳等,以增强身体素质。
- 旅游休闲:农村居民希望了解其他地区的风土人情,通过旅游休闲来放松身心。
- 农耕体验:部分农村居民希望能够参与到农耕体验中,体验农业生产的快乐和辛苦。
3. 文娱市场的发展潜力通过询问多个地区的农村居民和相关从业人员,我们了解到农村文娱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对文娱活动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同时,年轻一代对文娱活动的参与格外积极,他们对新鲜事物和新的体验有着强烈的兴趣。
农村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第一篇:农村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关于农村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根据本专业的暑假学习要求和安排,这里以本人所在的五里村为调查对象,进行关于农村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通过对村民平时生活的观察和相关情况的询问,结合政府网站的信息,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文化现状首先,从整体上来看,文化生活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占一定的地位,在新农村建设的指引下,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宣传党的群众路线,宣讲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等等。
从村务显示的信息来看,文化活动涉及教育、道德思想、方针路线、生产等多个方面。
因此农村文化生活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景象。
但是从细节上来看,文化建设较为粗糙,文化工作者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并不突出。
第一,从村务反映的信息来看,关于文化方面的新闻活动所占的比例并不大,从时间上看每年的数量大概只有五篇左右,其对象往往是党员干部,与村民真正相关的活动数量有限,例如最近一篇关于文化活动的报道是村老年协会在老年活动室举办的“迎新春”书画创作及展示。
第二,有一定的文化团体,但是对于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并没有带来实际的变化,能参与其中的村民有限。
从政府网站了解到,村中有舞蹈团,合唱队,腰鼓队等等,对于普通村民来说并不知道这些团体的存在,也没有办法加入其中。
所以这些文化团体没有形成很好地带头作用,村民的文化生活状况也是参差不齐的。
第三,文化建设主要集中在娱乐、体育设施等方面,缺少像图书阅览室,农村书屋之类的场所,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村中有活动中心供村民健身,近期还新建了一个大型的羽毛球馆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创建了农村文化的新亮点。
结合本人多年在村中的生活经历,以及现在所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可以看出村民有一定的文化建设的意识,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相当高。
例如傍晚时分可以看到村中两个大型的小区门口分别有两批广场舞的队伍,几乎每天都准时在规定的场地尽情地舞蹈。
与此同时踏入村中的商业街可以看到很多村民自发的出门带着一定的器具找空旷的场地进行小团体的休闲娱乐活动。
农村文化生活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农村地区的文化生活状况,帮助制定相应的政府政策和社会发展计划。
当前农村地区的文化生活面临着各种挑战和问题,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促进农村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方式。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获得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实地走访可以观察和了解农村地区的文化生活现状。
三、调研结果1.农村文化设施的不足在调研中发现,农村地区普遍存在文化设施不足的问题。
例如,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较少,艺术表演和演出活动也比较有限。
这导致了农村地区居民的文化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文化生活的质量有待提高。
2.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布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城市地区而言较为匮乏。
调研发现,农村学校的教育设施较为简陋,缺乏科学实验室、图书馆等资源。
这影响了农村孩子的教育质量和学习机会,也限制了他们的个人发展。
3.文化传统的保护和传承尽管农村地区保留了许多传统文化和技艺,但由于现代化的冲击和城市化的影响,许多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消失。
调研发现,部分农村地区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已经减少,传统技艺也面临着流失的危险。
因此,应加强对农村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四、建议和措施1.加大对文化设施的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文化设施的投入,建设更多的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
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生活水平。
2.增加教育资源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
同时,鼓励培养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水平,提高农村孩子的教育质量。
3.加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组织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庆祝活动,鼓励农村地区举办传统技艺培训班和传统文化展览,提高农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可以看出,农村地区的文化生活存在诸多问题与挑战,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对农村文化生活的关注和支持。
农村群众文化娱乐生活调查报告摘要经济发展需要社会发展的支撑,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系统,经济发展就不能带动社会的整体进步。
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农村优秀精神文化的塑造和培养。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们不仅在物质方面追求更高的的享受,而且也更注重精神方面的追求。
尤其在近几年,农村的经济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大幅度提高,文化生活也随之丰富多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在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指引下,农村的生活水平飞速提高,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相对滞后的农村文化,已逐渐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如何搞好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整体文化质量,支持农村的社会发展,是农村现代化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所以利用假期时间,我对家乡的文化娱乐现状作出了调查。
关键词:文化娱乐生活新农村建设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调查目的了解家乡群众文化娱乐生活现状,以及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人们的文化娱乐需求。
我的家乡孟津县位于河南省中西部丘陵山区,位居黄河中下游分界地段,东距省会郑州110公里,西距豫西名城三门峡90公里,南与古都洛阳毗邻,北临滔滔黄河,与济源市一桥相连。
全县辖10镇,228个行政村,总人口46万人。
调查内容我调查的内容有:文化娱乐种类、文化娱乐设施、人们的文化娱乐需求。
首先,我对家乡群众的文化娱乐种类进行了调查。
由于改革开放发展的逐渐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群众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
家乡人民对各种新鲜事物很感兴趣,并且能够很快接受,于是,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人们的广泛接受和普及,从而取代了看大戏,听说书,逛庙会等传统的娱乐方式。
当前农村文化娱乐生活的主体为30岁到45岁之间的成年人,不管在村里还是自己家里,他们是文化娱乐活动组织方式和进行内容的主导者,他们的文化娱乐活动方式有:50%在家看电视,23%打扑克,20%左右搓麻将,另外的7%做其它文化活动。
•调查背景与目的•农民文化娱乐生活现状分析•农民文化娱乐生活影响因素分析•丰富农民文化娱乐生活建议与措施目•成功案例分析与启示•展望与总结录调查背景与目的传统娱乐活动为主农民文化娱乐生活主要以传统娱乐活动为主,如看电视、打牌、听广播等。
文化娱乐活动参与度低农民参与文化娱乐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参与度较低。
文化娱乐设施缺乏农村地区文化娱乐设施相对匮乏,农民文化生活相对单调。
农村地区文化娱乐现状1 2 3通过调查,了解农民对文化娱乐生活的需求和期望。
了解农民文化娱乐生活需求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改善农民文化娱乐生活的建议和措施。
提高农民文化娱乐生活质量通过调查,推动农村地区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农村文化的繁荣。
促进农村文化发展调查目的和意义01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农民对文化娱乐生活的需求和意见。
问卷调查02通过实地访谈,了解农民文化娱乐生活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实地访谈03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农村地区进行调查,确保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调查范围调查方法与范围分析文化娱乐设施建设情况设施数量农村地区文化娱乐设施数量相对较少,无法满足农民的需求。
设施类型现有设施类型单一,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不能吸引农民的积极参与。
设施质量部分设施存在老化、损坏等问题,影响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农民对文化娱乐活动的参与程度较低,积极性不高。
参与程度参与形式参与频率农民参与的文化娱乐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创新和吸引力。
农民参与文化娱乐活动的频率较低,缺乏持续性和规律性。
030201农民参与文化娱乐活动情况农民对文化娱乐生活的满意度普遍较低,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满意度水平不满意原因改进方向农民对文化娱乐设施、活动内容、参与形式等方面的不满意是导致满意度低的主要原因。
加强文化娱乐设施建设、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提高农民参与度是提升文化娱乐生活满意度的重要途径。
文化娱乐生活满意度评价因素分析03市场需求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农民对文化娱乐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农村群众文化娱乐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作者:日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学院:专业:xx 系xx 专业年级:2011级本科班级:姓名:学号:2013年8月15日农村群众文化娱乐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在党的惠农政策指引下,农民的收入不断增长。
然而由于巨大的城乡差距和农民的收入限制、政府投入有限等因素,文化娱乐生活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文化娱乐是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文化娱乐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出现了迅速发展和日渐繁荣的局面。
但在偏远农村群众文化娱乐生活仍然十分单调贫乏,至今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物质文明的需要。
一.调查过程及详情记录1. 调查主题:偏远地区农村群众文化娱乐生活的现状2. 调查时间:2013年8月1日——2013年8月15日3. 调查地点:甘肃省xx 县xx 村4. 选题背景:每次回家看到村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变化,感觉很开心,但是农村的文化娱乐生活仍然很匮乏,赌博之风依旧很猖狂,带来许多不好的影响,我就希望利用暑假好好调查一下现在农民的娱乐生活现状,提高自己观察社会、思索社会的能力。
5. 调查的目的:通过对曹沟村当前乡村文化娱乐生活的基本形式、内容的调查,进而了解我县以及偏远农村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方式,增强自己对国情、民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了解,能够学以致用,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观点来看待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培养自己认识和观察社会的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调查方式:走访村庄,通过询问亲戚和朋友以及和他们日常交流进行了解。
7. 调查方法:观察、走访、问卷调查。
8. 调查内容:观察村庄中心地带(一般都是小卖部周围)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娱乐方式,走访在田间干农活的农民,与各个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们(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小学生)交谈,填写问卷调查表。
(一)xx 村群众的基本生活状况简介本次调查的是我的家乡的一个小村落,她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的清水县红堡镇,是一个典型而传统的农业社会。
村里的人民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来自于农业和外出打工。
而仅仅依靠农业又难以维持生计,难以负担子女的抚养费用,上学费用。
而在本县甚至本省都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所以大部分中、青年人常年在外打工,农业加打工的生活模式基本解决了温饱。
留在村里的大部分是老年人和儿童,青年人较少。
远在一方的大都市的文化娱乐生活方式务工人员见过,但这里没有城市里的KTV ,没有游戏厅,没有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广场。
有的只是艰苦的劳动,清贫的生活,村子里的人没有过多的精力和金钱能够投入到文化娱乐生活中。
而政府也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没有向农村投入所需的资金。
文化娱乐设施只存在于市里、县里,不会存在于农村。
这就造成的农村与城市的极大差距。
城市里的人们可以在休闲时间去公园散步游玩,可以去图书馆看书,可以去体育馆运动,甚至去旅游。
而乡村的人没有这样的条件,他们只能看电视,打扑克牌,打麻将。
所以就造成了农村文化娱乐方式单调、不合理的局面。
二)调查结果:(注:总人数为50 人)表格里的内容只是群众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文化娱乐活动。
如果在特殊的节日,也会有一些特殊的活动。
在新年来临之时,群众会自发举办一场秦腔晚会,群众的积极性也是很高,效果很好;在每年一次的庙会日,村里也会请一个秦腔班子演三天戏,白天几乎没人去看,晚上一些老年人会坚持看三个晚上,孩子们以玩耍为主。
除此之外几乎就没有其他的文化娱乐活动了。
(三)xx 村群众文化娱乐生活的现状1.农民文化娱乐的时间大部分集中在以下几个时段:晚上睡觉前;农闲的时候;阴雨天不能进行田间劳作的时候;大型的民间传统节日时候;有亲朋好友来拜访的时候。
2. 文化娱乐活动开展的方式:(1)看电视。
看电视是农村最主要的娱乐方式之一,主要人群是老人、妇女和小孩子,妇女一般都是在睡觉前看一下,但在调查中发现,现在的小孩尤其是小学生除了看电视以外,没什么娱乐活动,像小时候我们做的游戏:过家家、捉迷藏、跳房子、抓鱼、放牛并漫山遍野采蘑菇抓兔子、爬树⋯⋯由于现在小孩子少了,父母又太疼孩子,不让孩子有一丁点儿磕磕碰碰的,所以都没孩子玩那些游戏了,孩子也只能在家看电视了,而且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一些小学生居然都带着眼镜,我想这个除了学习的原因外,肯定有部分是由于看电视太多而且又有不好的看电视习惯造成的。
(2)串门聊家常,这个主要集中在中老年妇女之间。
经调查得知,这种空闲时间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少了。
在帮一个田间劳作的姓高的妇女干活并和她聊天时,她就告诉我们,以前她的那些姐妹还常常来串门、聊天,吃饭时都坐在自家门口边吃边聊,不知道有多开心,可是现在她的那些姐妹大部分时间都在电视上,有时候都好多天也见不到⋯⋯串门聊家常这种最原始最淳朴的农村娱乐方式随着各式各样的其他更具有诱惑的娱乐方式的出现逐渐消退。
(3)打麻将和打牌。
在农村这是非常普遍的一种娱乐方式,现在乡村很多青年人都打麻将,多少带点赌博性质,这种娱乐方式给农村无论是经济方面还是精神方面都带来很不好的影响。
(4)其他的一些娱乐活动,如:下棋、看书读报、听广播、运动⋯⋯都不常进行。
二、偏远农村文化娱乐中存在的问题1. 电视普及率近100%,公共娱乐场所缺乏,尚未建设。
另外,也缺乏一些集体性质的体育活动、文艺活动,村干部对此认为可有可无。
因此,农村娱乐文化是一种早已存在但从未或很少对其投资的一项重大“事业” 。
群体性文化活动的缺失不利于村民集体意识的培养。
2. 原有娱乐方式的地位不可动摇农村中原有的娱乐方式无非就是看电视、聊天、打牌、打麻将等。
像看戏集中于老年人和少数中年人,而电视、打牌这种原有的娱乐方式却是整个村庄的人的娱乐方式。
3. 农村的老年人主要存在三大需求:即养老保障需求、医疗保障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
精神文化需求在农村老年人生活中处于生命需求的最高层次。
农村的大部分家庭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物质方面的需求基本满足,而精神方面的需求成为了更高层次的需求。
但农村中老年人的娱乐休闲生活明显没有受到高度重视——只针对xx 村等偏远农村来说。
而老年人、成年、青壮年则无法从他们的娱乐方式中获得很大的快乐,那些娱乐方式有的是出于无聊的选择。
4. 农村有些娱乐文化的内容趋于低俗(1)电视中低俗的节目比较吸引人。
在电视节目中,村民大多选择电视剧,而且穿插一点色情和暴力的收视率高,这会给青少年带来不良价值观的引导,从而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2)极少数青年用手机来听歌、发信息,是为了调剂劳动中的压抑制造愉快气氛、消除疲惫,但是很多家长在孩子在场的时候也不注意内容,其中的不良信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行为,从而影响他们的成长。
(3)赌博风气盛行。
“打牌”不仅是一种消磨时光的方式、更有营利的欲望在驱动,尽管一次赢钱只有几元、十几元,但中年人在赌博的时候,很多孩子在一旁观看,家长们不能以身作则,自然更加难以管束子女,其害可想而知。
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1. 经济原因。
由于我们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发展严重落后于其它地区,难以为人民群众提供充足且良好的就业环境。
所以家乡群众多以务农为主要生活来源。
而务农是一项极其辛劳但收入却十分低的工作。
辛劳与贫困的生存状况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群众的娱乐生活状况。
这就造成了群众既没有足够的精力也没有足够金钱能够用于文化娱乐活动。
所以他们很难对文化娱乐活动充满激情。
既然文化娱乐活动的主体都没有兴趣,文化娱乐活动自然难以获得发展的机会。
2. 观念因素。
群众对文化娱乐活动有不正常观念。
乡村里的大部分群众都会把各种合理的文化娱乐活动当做不务正业。
这就扼杀了一些农民的艺术创造激情,以及表演艺术的兴趣。
这就影响了农村的文化娱乐方式的创新性,创造性和延续性。
3. 政府投入过少甚至没有投入。
政府喜欢在城市投入巨资建立各种政绩工程、建立各种“地标” ,而对农村却很吝啬。
极少数公共设施则建在公路沿线的农村,很难在偏远农村见到什么公共的设施,而人民群众又没有能力建造一些进行文化娱乐活动所必须的基础设施。
例如进行身体锻炼的篮球场、老年人进行活动的体育器材,以及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图书馆、阅读室等等。
这样人民群众对文化娱乐的需求就难以得到满足。
而他们又没有能力强制政府履行政府应该履行的责任。
这样就难以实现群众文化娱乐活动的多样化。
4. 文化程度的影响。
农村的群众受到教育水平普遍偏低,造成思想的固化、传统。
所以他们难以接受一些新潮的文化娱乐方式。
也难以接受只有受过一定教育水平的人才能进行的文化娱乐方式,如阅读、写作等等。
除了以上四个主要原因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次要原因,例如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群众的积极性不高等等。
四、改善农村文化娱乐生活的建议1.从政府层面(1)部分政府官员往往为了所谓的政绩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
这些建筑往往位于城市内部,与农村的群众绝缘,只能优先满足市民的意愿。
但政府仍然为乡村文化的主体。
如果把休闲娱乐场所延伸到行政村、自然村一级,农民的业余生活就有了活动阵地。
同时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探索适应农村特点的能提供健康向上内容的娱悦快乐的活动方式和服务方式。
(2)中国的“长官制”依旧盛行,所以各级政府领导应高度重视农村文化设施和场所建设,统筹规划,加大投入,积极发展。
要抓住小城镇建设的契机带动农村文化市场的繁荣。
应在政府扶持下加快建立农村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如加强农村的农家书屋、图书阅览室、老年活动室建设等。
(3)鼓励和扶植各种所有制的民间职业和业余文艺团体,支持他们采取多种方式拓宽文化服务渠道,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鼓励各类民间艺人为农村文化多做工作,实现农村文化建设主体的多元化,促进和形成多种所有制文化事业共同发展的格局。
派遣文化工作者去农村进行文化宣传和讲座活动。
从而使农民对文化娱乐活动能够有正确的认识。
只要使他们能够重视这种活动,这就为活动的开展与良好发展做好了铺垫。
(4)大力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才艺展示、组织考核等程序,在当地农民中选拔一名有知识、有责任心的文化骨干上岗,让其负责全村文化事宜。
对村文化骨干可以由县、乡两级政府给予适当补助,组建村级文化骨干队伍。
目前全县大部分乡镇文化站不过是一个空壳机构,人员未专用,设施场地缺乏,开展活动无经费。
在巩固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的基础上,可以尝试在每个村委会设立一个文化骨干的岗位,经自愿报名、推荐,年终时进行考核,群众满意的续聘,对不合格者解聘。
(5)自古以来农业就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要改变农民的文化娱乐方式就必须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所以可借农机下乡政府补贴等三下乡的有利时机加大推广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力度,减轻农民的体力劳动强度和调整科学合理的农民生活习惯。
2.社会方面(1)社会广大专家学者、文娱工作者应深入农村,理论联系实际,利用自身的渊博知识为农村群众创造出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