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功和机械能
- 格式:ppt
- 大小:15.12 MB
- 文档页数:36
第十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1、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
2、功的计算:W=FS 1J=1Nm第2节功率1、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式:P=W/t 1w=1J/s 1w表示物体在1s内做的功为1J。
3、功率越大表示做功越快,但不表示做功越多。
做功多少由功率和做功时间两个因素决定。
4、P=W/t=Fs/t=Fv,应用:在功率P一定时,力F与速度v成反比。
所以当汽车上坡时,司机可采取换档的办法,减小速度,以获得较大的牵引力。
第3节机械能1、能量: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具有能量的物体不一定在做功,但做功的物体一定具有能量。
2、实质:物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的转移或转化的过程。
3、单位:焦耳J,与功的单位相同。
4、机械能=动能+势能5、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影响因素:物体运动的速度和物体的质量。
其中速度对动能的影响更大。
对机动车行驶速度进行限制的原因:因机动车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快,动能越大,刹车时制动距离越大,越容易出现交通事故。
对不同车型限速不同,因为不同车型的机动车质量不同,当速度相同时,质量大的动能大。
6、势能:(1)重力势能:在地球表面附近,物体由于受到重力并处在一定高度时所具有的能。
影响因素:物体的质量和物体所处的高度。
(2)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影响因素:同一物体的弹性形变。
7、一个物体可以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且在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但在转化时,机械能并不是总保持不变的。
机械能守恒是一种理想化情况。
8、机械能不守恒的情况(1)受阻力(摩擦力)作用(2)有重力(弹力)以外的力对物体做功。
(人或机器)9-1。
1.功的定义与计算:功(Work)是由力对物体作用造成的物体移动的能力。
它的计算公式为:功 = 力× 位移× cosθ,其中力的方向与移动方向一致时,θ =0°,cosθ = 1,因此可简化为:功 = 力× 位移。
2.功的单位与机械能的单位:功的单位为焦耳(J),1焦耳等于1牛顿×1米。
机械能的单位也是焦耳,因为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都可以用焦耳来表示。
3.功与能量的转化:功是能量的转化形式之一,当力对物体做功时,物体就会获得能量。
例如,把重物抬起,重力就对物体做正功,使物体获得重力势能。
4.功的性质:(1)功是标量,没有方向性。
因为功等于力与位移的乘积,力和位移都是矢量,而矢量的乘积是标量。
(2)功与路径无关。
只与初末位置和力的大小有关,与物体在做功的过程中所走的路径无关。
5.功率的定义与计算:功率(Power)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的大小,即功率 = 功 / 时间。
它的单位是瓦特(W),1瓦特等于1焦耳/秒。
6.机械能的定义与计算:机械能(Mechanical Energy)是指物体由于位置和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它包括动能和势能两部分。
机械能的计算公式为:机械能 = 动能 +势能。
7.动能的定义与计算:动能(Kinetic Energy)是由于物体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它的计算公式为:动能= ½ × 质量× 速度²。
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成正比,质量越大、速度越快,动能就越大。
8.势能的定义与计算:势能(Potential Energy)是由于物体位置相对于参考点的高低而具有的能量,它的计算公式为:势能 = 质量× 重力加速度× 高度。
物体位于地面上时的势能为零,从地面上抬起的物体将获得重力势能。
9.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即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但总能量的大小不变。
一、功1.功的定义:功是力对物体作用时所做的功。
2. 功的计算公式:功 = 力× 位移× cosθ3.功的单位:焦耳(J)或牛·米(N·m)4.功的特点:-功是标量,没有方向;-只有当力与位移方向相同时,才能得到正的功;-当力垂直于位移时,对物体不做功;-当物体不发生位移时,力对物体也不做功。
5.功与能的关系:功是能量的转化和传递的体现,可以使物体具有动能或势能。
二、机械能1.机械能的定义:机械能是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2.动能:-动能的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的计算公式:动能=1/2×质量×速度²。
-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动能正比于质量和速度的平方。
-动能的单位:焦耳(J)。
3.势能:-势能的定义: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重力势能=质量×重力加速度×高度。
-弹簧势能的计算公式:弹簧势能=1/2×弹簧的劲度系数×形变的平方。
-势能与高度、劲度系数及形变的关系:重力势能正比于质量、重力加速度和高度;弹簧势能正比于弹簧的劲度系数和形变的平方。
-势能的单位:焦耳(J)。
4.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其他能量转化的情况下,一个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5.机械能的转化:-势能转化为动能:从较高位置下落的物体,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动能转化为势能:减速下降的物体,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6.能量转化效率:能量转化所能得到的结果与能量的损失之比。
三、练习题1. 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被向右的力推了10m,推力的大小为20N。
求这个物体所获得的动能。
解:物体获得的动能=1/2×质量×速度²质量 = 2kg,速度 = 推行距离÷ 时间,手算1秒,速度为10m/s 物体获得的动能= 1/2 × 2kg × (10m/s)² = 100J2.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00N/m,它的形变为2cm。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知识点总结归纳物理是一门研究物体运动规律、能量转化以及相互作用的科学,通过学习物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现象。
本文将对教科版物理八年级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一、力、功与机械能1. 力及其分类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常用符号为F,国际单位为牛顿(N)。
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合成成一个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一个力分解成多个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分解。
利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可以更好地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3. 功与功率当力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能量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称为功。
功等于力乘以力的方向位移。
功率是功对时间的比值。
4. 机械能与能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两个部分,系统的机械能守恒意味着系统的动能和势能之和不变。
能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
二、光与影1. 光的直线传播与反射定律光以直线传播,直线传播的路径叫做光线。
光线在界面上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 物体的反射与成像光线经物体反射后会形成我们看到的影像,影像可以是实像或虚像,物体与影像的大小、位置关系可以通过光线追迹法来确定。
3. 光的折射与折射定律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折射定律给出了光线折射的定量关系。
4. 光的色散与其它现象光的色散是指光在传播中不同波长的光被分离开来,形成七彩的光谱。
此外,光还会出现干涉现象、衍射现象等。
三、电与磁1. 电流、电压与电阻电流是指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数量,电压是指电荷做单位电荷的功所需的能量,电阻是电流与电压的比值。
2. 电阻与电阻定律电阻是材料抵抗电流流动的程度,欧姆定律给出了电阻与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3. 平行电路与串联电路在电路中,电路元件可以是串联或并联连接。
串联电路中电流相等,电压相加;并联电路中电流相加,电压相等。
4. 磁、电磁与电磁感应电荷运动产生磁场,磁体静止产生磁场。
动能和势能机械能及其转化【学习目标】1、知道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及机械能的定义;2、知道影响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因素,及探究方法;3、能用实例说明物体动能、势能的互相转化。
【要点梳理】要点一、能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要点诠释:1、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即说明此物体具有能。
但是有能不一定正在做功。
物体能做多少功,就说它具有多少能。
2、功就是能转化多少的量度。
功代表了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一另种形式,因而功和能的单位也是相同的。
功的单位是焦耳(J),能的单位也是焦耳(J)。
要点二、动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即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做功的本领叫做动能。
要点诠释:1、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物体的质量,二是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
当物体的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其动能越大,物体的速度越小其动能越小。
具有相同运动速度的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质量越小动能越小。
2、动能是“由于运动”这个原因而产生的,一定不要把它理解成“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动能”。
例如在空中飞行的飞机,不但有动能而且还具有其它形式的能量。
要点三、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
要点诠释:1、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
物体的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则它的重力势能越大。
2、重力势能是“被举高”这个原因而产生的,一定不要把它理解成“被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例如在空中飞行的飞机,不但有重力势能而且还具有其它形式的能量。
3、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
要点四、机械能动能与势能之和统称为机械能。
要点五、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动能和势能、机械能及其转化》机械能及其转化)1、在一定的条件下,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如将一块小石块,从低处抛向高处,再从高下落的过程中,先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后,后来又是重力势转化为动能。
八年级功与机械能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教学中,功与机械能是十分重要的内容。
功是描述物体由于力的作用所做的功效,是一个描述物体改变能量状态的量。
机械能是指物体具有的由于位置和速度而引起的能量,是功和势能的总和。
以下是八年级功与机械能的主要知识点。
一、功
1. 功的定义:物体由于力的作用做功的大小为力在物体上的投影与物体移动距离的乘积。
2. 功的单位:焦耳(J),即牛的力在米的距离上所做的功。
3. 功的正负:物体向前移时,力从前往后推,做正功;物体向后移时,力从后往前拉,做负功。
4. 功的计算:工作图法、工式法或作功的力学公式。
二、机械能
1. 势能和动能: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动能是指物体的
运动能,势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的高低而具有的能量。
2.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力学孤立系统中,机械能是守恒的,即
物体机械能的总量在运动过程中不变。
3. 动能定理:物体动能的变化等于物体所受合外力沿着运动方
向所做的功。
4. 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条件:物体在高处具有的势能可以转化成
物体在低处具有的动能,只有物体的重力势能被完全转化成动能时,物体才能达到最高速度。
5. 机械能转化的应用:弹簧、弹性储能势能转化为动能;根据
摩擦微小,机械能成分不变的原理,可以进行机械能转化的应用。
以上就是八年级功与机械能的主要知识点。
在学习时,要注意掌握基本概念和公式,重视实验操作,在练习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实践训练。
只有通过反复实践和练习,才能在考试中轻松应对各种题型。
物理八年级下功与机械能知识点物理八年级下功与机械能知识点漫长的学习生涯中,不管我们学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识点,知识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知识,也就是大纲的分支。
哪些知识点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物理八年级下功与机械能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功一、力学中的功定义: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一定距离没有做功的情况:有力无距离②有距离无力③与力的方向垂直④惯性不做功二、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公式:W=FS功率定义: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叫做功率。
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比较做功的方法:①相同的时间比较功②相同的功比较时间汽车牵引力功率:P=Fv(匀速直线运动)动能与势能一、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控制变量法,动能主要与速度有关) 影响动能的因素:质量和速度(主要)二、势能1、重力势能定义:物体由于受到重力并处在一定高度时所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重力和物体被举高的高度(E =mgh)2、弹性势能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影响弹力势能的因素:弹性形变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是常见的两种势能。
机械能及其转化1、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机械能2、动能和势能可相互转化。
3、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是守恒的。
(一个最大,一个最小)如何学好初中物理上课专心听讲上初中物理课要认真听讲,不走神。
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
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习、巩固。
尽量与老师保持一致、同步,不同看法下课后再找老师讨论。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汇总第1节功1、功的初步概念: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功=力力的方向上的距离)。
4、功的计算公式:W=Fs用F表示力,单位是牛(N),用s表示距离,单位是米(m),功的符号是W,单位是牛?米,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焦耳,焦耳的符号是J,1 J=1 N?m。
5、在竖直提升物体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Gh;在克服摩擦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fs。
6、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6、当不考虑摩擦、机械自身重等因素时,人们利用机械所做的功(Fs)等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Gh),这是一种理想情况,也是最简单的情况。
第2节功率1、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3、计算公式:P=Fv其中W代表功,单位是焦(J);t代表时间,单位是秒(s);F 代表拉力,单位是牛(s);v代表速度,单位是m/s;P代表功率,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
4、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W)、千瓦(kW)1W=1J/s、1kW=103W。
第3节动能和势能一、能的概念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能量和功的单位都是焦耳。
具有能量的物体不一定正在做功,做功的物体一定具有能量。
二、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3、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静止的物体动能为零,匀速运动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上升、匀速下降,匀速前进、匀速后退,只要是匀速)动能不变。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十二章《功与机械,机械能》专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题是《功与机械,机械能》,涉及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十二章的内容。
具体章节内容如下:1. 第十一章《功与机械》:介绍了功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机械的使用和减少劳作的原理。
2. 第十二章《机械能》:讲解了动能、势能的概念,以及机械能的守恒和转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计算功的方法。
2. 使学生了解机械的使用原理,能够分析实际中的机械使用情况。
3. 帮助学生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掌握机械能的守恒和转换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机械能的转换和守恒的原理。
2.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机械的使用原理,动能和势能的定义和转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科书、练习册、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入功的概念,例如,描述一个人推一辆车,车在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人对车做了多少功。
2. 知识点讲解1. 讲解功的概念,介绍功的计算公式:$W = F \cdot s \cdot\cos \theta$。
2. 通过实例讲解机械的使用原理,如杠杆、滑轮等。
3. 引入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讲解它们的计算方法。
4. 讲解机械能的守恒和转换原理。
3. 例题讲解1. 讲解一道关于功的计算的例题,如:一个人用力推一辆车,推力为10N,车的质量为10kg,推力方向上移动了5m,求这个人对车做了多少功?2. 讲解一道关于机械使用的例题,如:一个货物需要通过杠杆提升,杠杆的长度为3m,力臂为1.5m,用力提起货物需要多大的力?3. 讲解一道关于机械能转换的例题,如:一个小球从高处落下,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求小球落地时的速度。
4. 随堂练习1. 根据PPT上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挑选几名学生上台板书解题过程,并讲解。
物理八下4.2~4.4机械功、机械能、功的原理-知识点1、机械功: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且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一段距离,称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了功。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①有力无距离,②有距离无力,③力和距离垂直。
3、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W =FS 。
功的单位:焦耳,简称为焦,1J= 1 N·m 。
★注意:距离s要保证力F始终作用在物体上这个公式才成立,靠惯性或其他力作用下通过的距离,都不能够计算力F做的功。
4、功率P = W/t,是指单位时间内物体做功的多少,功率的大小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单位:瓦特,简称瓦(W) ,常用单位:千瓦(kW),1KW = 1000 W。
功率的两个决定因素:①时间,②功。
5、变形公式:①W= Pt ,适用于求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功率;②P= Fv (推导:P= W/t = Fs/t = Fv ),反应的是速度为v时的瞬时功率。
6、做功多,不一定做功快;做功快,也不一定做功多。
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①相同时间比较做功的多少,做功多的功率大;②完成相同的功,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用时间短的功率大;③直接计算功率。
7、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能量是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能够做的功越多,所具有的能量就越大。
物体做功的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做功越多,转化的能量就越多,能的单位也是焦( J)。
8、动能: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
影响因素:①物体的质量,②物体的速度。
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不能简单地认为动能和质量及速度成正比,实际上,动能与速度的平方是成正比的。
19、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影响因素:①物体的质量,②物体被举高的高度。
物体被举得越高,质量越大,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高度是相对于所选的参照面而言的,参照面不同,高度也不同,一般情况下都是选择地面作为参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