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公式第二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73.50 KB
- 文档页数:4
《5.3 诱导公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借助单位圆的对称性,利用定义推导出诱导公式(2π±α的正弦、余弦、正切);通过经历诱导公式的探究过程,积累应用类比、转化、数形结合等方法研究三角函数性质的经验,发展直观想象素养.2.初步应用诱导公式解决问题,积累解题经验,发展数学运算素养.教学重点:利用圆的对称性探究诱导公式,运用诱导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与恒等式的证明.教学难点:诱导公式的有效识记和应用.PPT 课件.资源引用:【知识点解析】诱导公式五和六的认识 【知识点解析】5.3 诱导公式知识导图(一)新知探究引导语:通过上一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了将圆的对称性代数化就得到了诱导公式,这些都是三角函数的对称性.本节课沿着上一节课的思路继续进行.问题1:通过圆关于原点、x 轴、y 轴对称,我们得到了诱导公式二、三、四,你还能找到一些特殊的直线对称,或者两次对称,类比前面的方法,写出相应的问题,并解决吗?试一试.预设的师生活动: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挑选如下内容进行展示.其他拓展内容视情况而定,可以展示,也可以由学生课下交流.预设答案:(1)提出问题:如图1,点P 1关于直线y =x 的对称点◆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教学重难点 ◆◆ 教学目标图2P 5,以OP 5为终边的角β与角α有什么关系?角β与角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有什么关系?解:如图1,以OP 5为终边的角β都是与角2π-α终边相同的角,即β=2k π+(2π-α)(k ∈Z ).因此,只要探求角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即可. 设P 5(x 5,y 5),由于P 5是点P 1关于直线y =x 的对称点,可以证明:x 5=y 1,y 5=x 1. 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得sin (2π-α)=y 5,cos (2π-α)=x 5. 从而得 公式五 (2)提出问题:如图2,点P 1关于直线y =x 的对称点P 5,再作P 5关于y 轴的对称点P 6,又能得到什么结论?以OP 6为终边的角β与角α有什么关系?角β与角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有什么关系?解:接上一题.如图2,以OP 6为终边的角β都是与角2π+α终边相同的角,即β=2k π+(2π+α)(k ∈Z ).因此,只要探求角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即可. 设P 6(x 6,y 6),由于P 6是点P 5关于y 轴的对称点,因此有:x 6=-x 5,y 6=y 5. 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得sin (2π+α)=y 6,cos (2π+α)=x 6. 从而得 公式六 (3)提出问题:如图3,点P 1关于x 轴的对称点是P 7,再作P 7关于直线y =x 的对称点P 6,又能得到什么结论?以OP 6为终边的角β与角α有什么关系?角β与角α的三角函sin (2π+α)=cos α, cos (2π+α)=-sin α. sin (2π-α)=cos α, cos (2π-α)=sin α.图4数值之间有什么关系?解:略.★资源名称:【知识点解析】诱导公式五和六的认识★使用说明:本资源展现“诱导公式五和六的认识”,辅助教师教学,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适合教师课堂进行展示.注:此图片为“知识卡片”缩略图,如需使用资源,请于资源库调用. 追问:除了上面的两次对称关系,角2π+α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还具有怎样的对称性?据此你将如何证明公式六?预设的师生活动:如果有学生提前想到了就延续前面的展示活动,如果学生没有想到,则由教师提出这个追问,促进学生思考.预设答案:角α的终边旋转2π角,就得到角2π+α的终边. 如图4,由两个三角形全等易得点P 8与P 1坐标间关系,进一步可得公式六.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问题1,一方面,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圆具有丰富的对称性,另一方面,让他们通过类比,不断地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提高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逻辑推理、几何直观等核心素养.问题2:回顾利用公式一~公式四,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并且建立了流程图的求解程序,那么公式五或公式六的作用是什么?可能在哪个环节用到这两组公式?预设的师生活动:在学生思考展示的基础上互相交流,并完善.预设答案:利用公式五或公式六,可以实现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的相互转化.如图5所示可以在变成锐角的过程中发生作用.公式一~六都叫做诱导公式(induction formula).设计意图:基于前述的求解程序,进行理性思考,完善求解程序,帮助学生提升运算素养.例3 证明:(1)sin ⎪⎭⎫ ⎝⎛-α2π3=-cos α;(2)cos ⎪⎭⎫⎝⎛+α2π3=sin α.例4 化简:()()()()()⎪⎭⎫⎝⎛+----⎪⎭⎫⎝⎛-⎪⎭⎫ ⎝⎛++-αααααααα2π9sin πsin π3sin πcos 2π11cos 2πcos πcos π2sin . 追问:观察题目中的角,对比诱导公式,根据图4,应该怎样化简转化为公式的形式? 预设的师生活动:学生更具问题的引导,独立思考,并求解.学生展示时紧扣图4进行. 预设答案:例3 证明:(1)sin ⎪⎭⎫ ⎝⎛-α2π3=sin ⎥⎦⎤⎢⎣⎡⎪⎭⎫ ⎝⎛-+α2ππ=-sin ⎪⎭⎫⎝⎛-α2π=-cos α;(2)cos ⎪⎭⎫ ⎝⎛+α2π3=cos ⎥⎦⎤⎢⎣⎡⎪⎭⎫ ⎝⎛++α2ππ=-cos ⎪⎭⎫⎝⎛+α2π=sin α.例4 解:原式=()()()()()()[]⎥⎦⎤⎢⎣⎡⎪⎭⎫ ⎝⎛+++---⎥⎦⎤⎢⎣⎡⎪⎭⎫ ⎝⎛-+---αααααααα2ππ4sin πsin πsin cos 2ππ5cos sin cos sin图5=()()[]⎪⎭⎫⎝⎛+---⎥⎦⎤⎢⎣⎡⎪⎭⎫ ⎝⎛---ααααααα2πsin sin sin cos 2πcos cos sin 2=-sin αcos α=-tan α.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性思考,有序解题,完善求解程序,提升数学运算素养. 例5 已知sin (53°-α)=15,且-270°<α<-90°,求sin (37°+α)的值.追问:观察题目中的角,它们有怎样的关系?和哪个诱导公式接近?能不能通过换元,使得已知角与所求角之间关系更加明了?由此你确定的求解思路是怎样的?预设的师生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思考并回答. 预设答案:分析:注意到(53°-α)+(37°+α)=90°,如果设β=53°-α,γ= 37°+α,那么β+γ=90°,由此可利用诱导公式和已知条件解决问题.解:设β=53°-α,γ=37°+α,那么β+γ=90°,从而γ=90°-β.于是sin γ=sin (90°-β)=cos β.因为-270°<α<-90°,所以143°<β<323°. 由sin β=51>0,得143°<β<180°. 所以cos β=-1-sin 2θ=-2511⎪⎭⎫⎝⎛-=-562.所以sin (37°+α)=sin γ=-562.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进行理性思考,学会有序求解,提升数学运算素养. (二)归纳小结问题3: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并回答下面问题:(1)你学到了哪些基本知识,它们的作用是什么?能解决什么问题?求解的程序是什么?(2)我们已经知道诱导公式是三角函数的性质,是圆的对称性的代数化,据此,你觉得怎样记忆到目前为止学过的这6组诱导公式?此外,仅仅观察6组诱导公式的形式特征,你还能怎样记忆这些公式?(3)能不能画一个结构图来反映本节课的研究思路及内容?预设的师生活动:以学生的独立思考,展示交流,互相补充为主.教师予以及时的点拨.★资源名称:【知识点解析】5.3 诱导公式知识导图★使用说明:本资源给出了本节知识结构框图,针对本节内容进行知识点梳理,有助于理解和掌握本节的知识结构.适合教师课堂进行展示.注:此图片为“知识卡片”缩略图,如需使用资源,请于资源库调用.预设答案:(1)本单元学习了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诱导公式;这些诱导公式体现了三角函数的对称性,在求三角函数值时,它们还具有转化作用,另外,还可以实现正弦与余弦的相互转化;求解程序略.基本的思想是:负角变正角,大角变小角.(2)只要了解了诱导公式是通过哪个对称变化得到的,这种变化中点的坐标的关系是怎样的,就可以记住公式,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推广公式.(3)通过观察发现,如果是一个角加2π的奇数倍,那么变换后会改变三角函数的名字;如果是一个角加2π的偶数倍,那么变换后会不改变三角函数的名字.设计意图:梳理小结,一方面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求解的程序.另一方面,通过帮助学生梳理借助于单位圆记忆公式的过程,进一步认识诱导公式的本质.第三,通过观察形式,分析特点,总结记忆方法,从另一个角度认知诱导公式,进行抽象概括.(三)布置作业 教科书习题5.3. (四)目标检测设计 计算或化简: (1)cos665π; (2)sin ⎪⎭⎫ ⎝⎛-π431; (3)tan ⎪⎭⎫ ⎝⎛-π326; (4)cos ⎪⎭⎫ ⎝⎛-απ25; (5)sin ⎪⎭⎫⎝⎛-απ211=-cos α.预设答案:(1)-23;(2)22;(3)3;(4)sin α;(5)-cos α.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5.3.2诱导公式》(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在诱导公式二~四的基础上,掌握诱导公式五~六的推导过程.2.能够利用诱导公式解决简单的求值、化简与证明问题.二、预习案知识点一 公式五【思考1】 设α是任意角,其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 1(x ,y ),与角α的终边关于直线y =x 对称的角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 2,点P 2的坐标是什么? 1.角π2-α与角α的终边关于直线_____对称,如图所示.2.公式:sin(π2−α)=___ __,cos (π2−α)=___ _ . 知识点二 公式六思考 .能否利用已有公式得出π2+a 的正弦、余弦与角α的正弦、余弦之间的关系? 1.公式:sin (π2+α)=___ __,cos (π2+α)=___ __. 2.公式五与公式六中角的联系π2+α=π-(π2−α). 母题1:sin 135°等于变式1 已知sin α=13,则cos (π2-α)的值为( ) A.2√23B.-2√23 C.13D.-13变式2 s in (α+π2)·cos (α-3π2)·tan (π2-α)的结果是( )A.1B.sin 2αC.-cos 2αD.-1母题2:已知f (α)=sin(π-α)cos(-α)sin(π2+α)cos(π+α)sin(-α).(1)化简f (α);(2)若角A 是△ABC 的内角,且f (A )=35,求tan A -sin A 的值.变式1 已知sin(3π+α)=2sin (3π2+α),则sin(π-α)-4sin(π2+α)5sin(2π+α)+2cos(2π-α)=1. 已知sin(3π+α)=2sin (3π2+α),则sin(π-α)-4sin(π2+α)5sin(2π+α)+2cos(2π-α)= . 2.若sin (π2+θ)<0,且cos (π2-θ)>0,则角θ是( )A.第一象限角B.第二象限角C.第三角限角D.第四象限角3.已知cos(75°+α)=13,且-180°<α<-90°,则cos(15°-α)= . 4.已知sin φ=611,求cos (11π2+φ)+sin(3π-φ)的值.5.已知sin (π4-α)=a ,0<α<π2,求sin (5π4+α)的值.6.已知sin (π6+α)=√33,求cos (π3-α)的值.。
太谷县职业中学校学案纸(一)
课题
三角函数的
诱导公式2
课型新授备课时间3、28
授课班级时间班月日班月日班月日班月日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⑴理解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⑵培养学生化归、转化的能力.
能力目标
(1)能运用公式一、二、三的推导公式四、五.(2)掌握诱导公式并运用之进行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
以及简单三角恒等式的证明.
德育目标
通过公式四、五的探究,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科学性等思维品质以及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教
材分析
教学重点
公式四、五的推导,能观察分析公式的特点,明确公式用途,
熟练驾驭公式.
教学难点
运用诱导公式对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以及简单三角恒等
式的证明.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在初中接触三角函数少,所以对三角函数比较陌
生,讲课的时候要速度放慢点
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方法分析
由于本节课的内容与点的对称、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在各个象限的符号有关,因此,本节课教学过程中,要先复习,再推导的教学
方法教学,还要结合多媒体共同教学。
学习的时候,要动手操作,讨论,关键是付诸行动。
太谷县职业中学校学案纸(二)
板书设计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2 一、复习: 三、:例题
二、公式五、
α
απ
ααπ
s in 2
cos (
cos )2
s in(
)=--= 四、小结
公式六、
α
απ
α
απ
sin )2
cos(
cos 2
sin =++)=(
作业(实习实训)存在问题
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时候,公式不能灵活用运,公式的符号经常错,所以要多练。
教学反思
在讲授这节内容的时候,不是特别的顺利,尤其在遇到公式的符号的确定是,相对容易出错,在这方面的讲课中,需要增加一定的习题,让学生动手操作。
太谷县职业中学校学案纸(三)
教学
环节教学过程
目标
渗透
情境导入复习:1、诱导公式(一)
tan
)
360
tan(
cos
)
360
(
cos
sin
)
360
sin(α
α
α
α
α
α=
+
︒
=
+
︒
=
+
︒k
k
k
诱导公式(二)
tan
)
180
tan(
cos
)
180
cos(
sin
)
180
sin(α
α
α
α
α
α=
+︒
-=
+︒
-=
+︒
诱导公式(三)
tan
)
tan(
cos
)
cos(
sin
)
sin(α
α
α
α
α
α-
=
-
=
-
-
=
-
诱导公式(四)
tan
)
180
tan(
cos
)
180
cos(
sin
)
180
sin(α
α
α
α
α
α-
=
-
︒
-
=
-
︒
=
-
︒
感知计
算机与
数学的
关系
学习目标⑴理解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⑵培养学生化归、转化的能力.
了解学
习目标,
对本节
课内容
有大概
了解
引例2、sin(90°-60°)与cos60°,cos(90°-60°)与sin60°的值分
别
有什么关系?据此,你有什么猜想?
例题
讲解新课3、若α为一个任意给定的角,那么它与α
π
-
2
的终边有什么关系?
4、点P1(x,y)关于直线y=x对称的点P2的坐标如何?
5、设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P1(x,y),则α
π
-
2
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P2(y,x),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你能获得哪些结论?
6、sin(90°+60°)与cos60°,cos(90°+60°)与sin60°的值分别有什么有何关系?据此,你有什么猜想?
7、有什么内在联系?
8、根据相关诱导公式推导sin( ),cos(
分别等于什么?
习题讲练
α
π
+
2
α
π
-
2
α
π
+
2
α
π
+
2
)分别等于什么?
),
(
),
(
),
(
关诱
、
α
π
α
π
α
π
α
π
+
+
2
3
(
cos
2
3
sin
-
2
3
cos
-
2
3
sin
导公式推导,
根据相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