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未来智慧园区白皮书-上-华为
- 格式:pdf
- 大小:10.30 MB
- 文档页数:40
2019 中国智慧园区标准化白皮书2019 年 12 月前言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 等为代表的技术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智慧园区”建设已成为全球园区发展的新趋势。
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更加注重智慧园区的建设与发展,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推动智慧园区的建设,智慧产业园区、智慧社区等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
智慧园区作为建设数字世界的落脚点,是当今发展数字经济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通过融合新技术具备迅捷信息采集、高速信息传输、高度集中计算和智能事务处理能力,实现智慧园区建设和运维全过程的海量异构数据的融合、存储、挖掘和分析,实现园区运营信息化、数字智能化、服务平台化、园区移动化的发展新格局。
当前,各地由于对智慧园区理念理解的不同、城市发展环境的不同、以及综合技术实力的不同,智慧园区建设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缺乏统一的思想和行动上的指导规范,因此,有必要制定一套智慧园区标准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为促进我国智慧园区标准体系规划、关键标准制定以及标准应用实施,白皮书系统的阐述了智慧园区的发展概况、政策及市场环境、标准化现状、技术支撑体系,形成了智慧园区标准化工作路径,提出了智慧园区标准体系框架和下一步编制的标准,并对智慧园区标准化工作提出了建议。
白皮书的发布,旨在与业界分享我们在智慧园区领域的思考和经验, 标准化工作是基础性工程,希望致力于智慧园区建设的合作伙伴们共同关注我国智慧园区标准体系建设,切实促进我国智慧园区标准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国智慧园区标准化白皮书目录第一章:智慧园区发展概况 (1)1.1发展概况 (2)1.2概念内涵 (7)1.3建设目标 (8)第二章智慧园区政策及市场环境 (10)2.1政策环境持续优化 (10)2.2市场快速发展 (11)2.3园区生态及衍生市场展望 (13)第三章:智慧园区标准化现状 (16)3.1国外现状 (16)3.2国内现状 (19)第四章:智慧园区技术支撑体系分析 (26)4.1智慧园区体系架构 (26)4.2基础设施层 (27)4.3网络传输层 (30)4.4园区数字平台层 (36)4.5智慧应用层 (43)4.6系统安全体系 (47)4.7系统运维体系 (48)4.8系统运营体系 (50)第五章:智慧园区标准体系建设 (52)5.1标准体系建设工作路径 (52)5.2标准体系框架 (53)5.3智慧园区标准清单表 (56)5.4下一阶段编制的标准 (60)5.5我国智慧园区标准化工作展望 (63)附录:智慧园区建设案例 (65)图目录图1 未来10 年数字经济是全球最大的趋势和机遇 (1)图2 智慧园区是数字经济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1)图3 安全、智慧、绿色的数字化园区正在全球兴起 (2)图4 2011-2018 国家级开发区数量变化 (4)图 5 国家级开发区分布格局 (5)图6 典型智慧园区建设具备多业态的特性 (7)图7 智慧园区的概念内涵 (8)图8 2016-2019 年中国园区信息化市场规模(亿元) (12)图9 智慧园区体系架构 (26)图10 基础设施层子系统 (27)图11 新网络技术联接物理园区和数字园区 (30)图12 移动通信标准的发展过程 (31)图13 国际标准化组织3GPP 定义的5G 三大场景 (32)图14 多网融合的园区网 (34)图15 智慧园区数字平台 (36)图16 智慧园区公有云参考部署架构 (37)图17 智慧园区私有云多园区场景参考部署架构 (38)图18 数据使能概念图 (40)图19 业务使能概念图 (41)图20 集成使能概念图 (42)图21 开发使能概念图 (42)图22 园区综合安防应用场景发展趋势 (43)图23 园区便捷通行应用场景发展趋势 (43)图24 园区设施管理应用场景发展趋势 (44)图25 园区资产管理应用场景发展趋势 (45)图26 园区能耗管理应用场景发展趋势 (45)图27 园区环境空间应用场景发展趋势 (46)中国智慧园区标准化白皮书图28 园区智能运营中心 (46)图29 智慧园区系统安全体系架构 (47)图30 智慧园区系统运维体系架构 (49)图31 智慧园区系统运营体系架构 (50)图32 智慧园区标准化工作路径 (52)图33 智慧园区标准体系 (55)表目录表1 智慧园区建设目标中的不同视角 (9)表2 2012-2019 年智慧园区相关政策 (10)表3 ISO/TC205 已制定和正在制定的智慧园区相关国际标准项目 (16)表4 ISO/TC268 已制定和正在制定的智慧园区相关国际标准项目 (18)表5 SAC/TC426 已制定和正在制定的智慧园区相关国家标准项目 (20)表6 SAC/TC28 已制定和正在制定的智慧园区相关国家标准项目 (21)表7 SAC TC83 已制定的智慧园区相关国家标准项目 (21)表8 SAC TC100 已制定的智慧园区相关国家标准项目 (22)表9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已制定和正在制定的智慧园区相关团体标准项目 (23)表10 中国建筑学会正在制定的团体标准项目 (23)表11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正在制定的团体标准项目 (24)表12 地方政府已制定的智慧园区相关地方标准项目 (24)表13 智慧园区标准清单-总体标准 (56)表14 智慧园区标准清单-基础标准 (56)表15 智慧园区标准清单-管理与服务标准 (58)表16 智慧园区标准清单-建设与宜业标准 (59)表17 智慧园区标准清单-安全与运维标准 (60)表18 下一阶段编制的智慧园区标准 (61)中国智慧园区标准化白皮书第一章智慧园区发展概况通过对全球79 个国家和地区过去15 年的历史数据以及对未来的经济预测的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增速是全球GDP 增速的 2.5 倍,数字化技术的长期投资回报是非数字化技术的 6.7 倍。
打造数字生命体数智园区技术白皮书导语:数智园区是数字社会的产物,它基于数字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渗入产业园区的所有业务活动——生产运行、园区管理与运营、职场各类人员的服务等,通过产城融合改变了城市、产业、市场、社会以及家庭的运行理念和方式,成为智慧社会架构的基层组成部分和智慧目标的基础设施,可谓新基建的抓手。
数智园区健康发展取决于我们是否具备科学的理念与方法,能否厘清园区相关关系和确保数智平台的可持续。
一、园区行业发展趋势1.1 “新环境”——产业结构红利演进,数智空间异军突起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演变成为了全球性流行疾病。
疫情不仅将世界整体带入了一个“新环境”,也将不同规模的经济单元赋予了新的发展使命。
1.世界经济缓慢复苏,数字经济繁荣发展“新冠”疫情再度增加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地缘政治关系的复杂性。
在各国对全球化市场高度依赖的今天,疫情严重的冲击了供给端和需求端,IMF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9%。
在疫情被完全控制之前,各国都需要积极探索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抗击疫情共存。
在这个过程中,全球经济秩序和格局也正在进行重构。
积极的一面是疫情促进了全球数字经济的繁荣。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数字经济2019》报告,数字经济增加值约占全球GDP的15.5%;疫情爆发后,满足无接触服务的电子商务、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线上娱乐以及在线办公等新兴业态迅速繁荣。
世界贸易组织(WTO)表示,疫情期间数字经济的发展将从长期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2.中国创新发展格局,数智空间呼之欲出面对全球经济的衰退和日趋复杂的地缘政治局势,中国提出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应对疫情后的“新环境”指明方向。
国内大循环的核心是引领国内消费市场扩容提质,同时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
通过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让消费为经济增长做出更大贡献。
有效投资的重要方向是“两新一重”,即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中国智慧园区标准化白皮书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26)华为技术有限公司2019年12月2019致谢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委员会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国内近30家“产、学、研、用”单位于2019年开展了《中国智慧园区标准化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的编制工作。
本白皮书编制过程中得到了智慧园区相关行业内领导和专家的悉心指导,并给予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
限于时间和能力,内容疏忽在所难免,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感谢苏州大学、广东电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为白皮书提供智慧园区建设案例。
主编单位: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26)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指导单位:(排名不分先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排名不分先后)全联房地产商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智能设计分会、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智慧建筑专业委员会、中海企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云建信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山东山青物业管理研究院、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青岛亿联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关村乐家智慧居住区产业技术联盟。
中国智慧园区标准化白皮书特别顾问:吕卫锋董小英王翠坤杨钦编写指导:(按姓氏笔画排序)王昌王琳洁王结红包顺强包晓兵任杰邬雪松刘宁刘勇高李学文周强岳连生林涛沈育祥张浩张永刚侯宇红郭红艳唐平谢文黎蔡增谊熊江参编人员:(按姓氏笔画排序)万军王真超牛博白明梅吕宏伟刘桓任希岩孙翔宇杜佳李剑李玉琳李学文李昕杨张婧张腾尚治宇周雪瑶孟赫钟宇夏青郭文军董南董莉谢华春潘瑶前言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为代表的技术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智慧园区”建设已成为全球园区发展的新趋势。
中国智慧园区标准化白皮书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26)华为技术有限公司2019年12月2019版权声明本白皮书著作权属于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26)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所有。
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本白皮书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的,应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著作权方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致谢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委员会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国内近30家“产、学、研、用”单位于2019年开展了《中国智慧园区标准化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的编制工作。
本白皮书编制过程中得到了智慧园区相关行业内领导和专家的悉心指导,并给予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
限于时间和能力,内容疏忽在所难免,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感谢苏州大学、广东电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为白皮书提供智慧园区建设案例。
主编单位: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26)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指导单位:(排名不分先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排名不分先后)全联房地产商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智能设计分会、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智慧建筑专业委员会、中海企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云建信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山东山青物业管理研究院、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青岛亿联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关村乐家智慧居住区产业技术联盟。
华为终端云服务(HMS )安全技术白皮书文档版本V1.0 发布日期 2020-05-19华为终端云服务(HMS),安全,值得信赖华为终端有限公司地址: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园区新城路2号网址:https:///cn/PSIRT邮箱:****************客户服务传真:*************目录1简介 (1)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是华为的最高纲领 (2)2基于芯片的硬件和操作系统安全 (4)麒麟处理器集成安全芯片 (4)敏感个人数据在安全加密区处理 (5)EMUI安全加固及安全强制管理 (6)3安全业务访问 (7)密码复杂度 (7)图形验证码 (7)帐号保护和多因子认证 (8)风险操作通知 (8)启发式安全认证 (8)儿童帐号 (8)帐号反欺诈 (8)保护帐号的隐私 (9)4加密和数据保护 (10)EMUI数据安全 (10)加密密钥管理和分发 (11)认证和数字签名 (12)可信身份认证和完整性保护 (13)信任环TCIS (13)5网络安全 (14)安全传输通道 (14)云网络边界防护 (14)安全细粒度VPN保护 (15)主机和虚拟化容器保护 (16)多层入侵防护 (16)零信任架构 (17)漏洞管理 (17)运营审计 (18)6业务安全 (19)云空间 (19)天际通 (20)查找我的手机 (21)浏览器 (21)钱包/支付 (22)业务反欺诈 (24)7应用市场和应用安全 (25)应用市场和应用安全概述 (25)开发者实名认证 (26)四重恶意应用检测系统 (26)下载安装保障 (27)运行防护机制 (28)应用分级 (29)快应用安全 (29)软件绿色联盟 (30)定期发布安全报告 (30)开放安全云测试 (30)8 HMS Core(开发者工具包) (32)HMS Core框架 (32)认证凭据 (33)业务容灾 (34)华为帐号服务(Account kit) (34)授权开发者登录 (34)反欺诈 (34)通知服务(Push Kit) (34)身份认证 (35)Push消息保护 (35)Push消息安全传输 (36)应用内支付服务(In-App Purchases) (36)商户和交易服务认证 (36)防截屏录屏 (36)防悬浮窗监听 (36)禁止口令密码输入控件提供拷出功能 (36)广告服务(Ads Kit) (37)高质量的广告选择 (37)反作弊系统 (37)数据安全 (37)云空间服务(Drive Kit) (38)认证授权 (38)数据完整性 (38)数据安全 (38)业务双活与数据容灾 (38)游戏服务(Game Kit) (39)数据保护 (39)用户授权 (39)用户身份服务(Identity Kit) (39)钱包服务(Wallet kit) (40)系统环境安全识别能力 (40)卡券数据安全(仅中国支持) (40)运动健康服务(Health Kit) (41)用户数据访问控制 (41)数据加密存储 (41)线上快速身份认证服务(FIDO) (41)本地认证(BioAuthn) (42)外部设备认证 (42)数字版权服务(DRM Kit) (43)硬件级安全运行环境 (43)安全视频路径 (43)安全时钟 (44)DRM证书认证 (44)安全传输 (44)机器学习服务(ML Kit) (44)ML算法包APK安全 (45)数据处理 (45)近距离通信服务(Nearby Service) (45)定位服务(Location Kit) (46)用户授权 (46)数据存储 (47)位置服务(Site Kit) (47)地图服务(Map Kit) (47)情景感知服务(Awareness Kit) (48)分析服务(Analytics Kit) (48)服务端防仿冒 (48)数据安全传输 (48)服务器数据隔离 (49)动态标签管理器服务(Dynamic Tag Manager) (49)防仿冒 (49)有限的API代码执行权限 (50)动态标签代码安全管理 (50)安全检测服务(Safety Detect) (50)系统完整性检测(SysIntegrity) (50)应用安全检测(AppsCheck) (51)恶意URL检测(URLCheck) (52)虚假用户检测(UserDetect) (52)9隐私控制 (53)本地化部署 (53)数据处理清晰透明 (54)最小化数据获取 (54)数据主体权利与隐私控制 (55)数据处理者义务 (56)数据隔离 (56)差分隐私 (56)联合学习 (57)保护未成年人个人信息 (57)10安全和隐私认证及合规 (58)ISO/IEC 27001/27018认证 (58)ISO/IEC 27701认证 (59)CSA STAR 认证 (59)CC认证 (59)PCI DSS认证 (60)华为帐号EuroPriSe认证 (60)11展望 (61)关注安全技术,保护用户并对用户赋能 (61)巩固防御机制,提升安全能力,共建安全生态 (62)做好准备,应对颠覆性技术带来的威胁 (62)A缩略语表 (64)注:由于不同型号或不同国家市场特性的差异,部分能力仅在部分市场可用,具体以产品说明为主,本文其他地方不再单独说明。
下一代数据中心白皮书01下一代数据中心白皮书前言前言人类社会正在加速迈向智能化,比如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智能制造、自动驾驶等正在重塑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作为智能世界和数字经济的坚实底座,数据中心迎来了蓬勃发展。
同时,碳中和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和使命,绿色低碳变成世界新的主题,也是数据中心建设、运营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面对ICT技术快速演进、建设需求激增以及绿色低碳要求,数据中心产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将进入新的时代。
什么是符合新时代需求的“下一代数据中心”?华为携手全球数据中心行业领袖和技术专家,举办了系列“松湖论道”下一代数据中心研讨会,深入探讨了行业和技术发展趋势,并就下一代数据中心定义达成重要共识。
未来已来,相信集业界专家智慧共同定义的下一代数据中心,将为产业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目录前言 01智能化与低碳化推动数据中心快速、高质量发展 031.1 数字经济促进数据中心快速增长 04 1.2 碳中和对数据中心可持续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04下一代数据中心052.1 低碳共生 062.1.1 全绿色:源头绿色化,与自然共生 062.1.2 全高效:PUE→xUE,评价体系从单指标到多指标 072.1.3 全回收:全生命周期,资源回收利用最大化 082.2 融合极简 092.2.1 架构极简,孕育建筑与机房新形态 092.2.2 供电极简,部件重定义,链路重塑 112.2.3 温控极简,冷热交换效率最大化 122.3 自动驾驶 132.3.1 运维自动,实现无人值守 142.3.2 能效自优,从制冷到“智”冷 142.3.3 运营自治,资源价值最大化 152.4 安全可靠 162.4.1 主动安全,事后到事前,故障快速闭环 172.4.2 架构安全,从器件到DC,全方位构筑安全防线 17总结语1804下一代数据中心白皮书智能化与低碳化推动数据中心快速、高质量发展当前,世界正在经历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变革,在加速创新的数字技术驱动下,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GDP增长的主引擎。
Security Level:服务的园区,智慧的园区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Agenda1华为对园区的理解 华为智慧园区云解决方案 案例分享国际园区成功实践雄厚的技术基础 • 扎实的基础设施 • 先进的网络架构 • 丰富的通信手段美国硅谷科技园积极的创新氛围 •鼓励企业创新 •创造优越办公环境 •灵活的政策园区互动 … 具特色的园区管理–成功要素充足的人才储备• • •印度班加罗尔软件园周边大学 技术人才 人才培训•人性化景观规划 •不断优化管理模式 •优惠的激励政策 •招商引资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法国安蒂波利斯科技城Copyright©20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Page 3园区管委会诉求园区政务公开丰富多种渠道 信息高效透明 数据集中共享园区综合管理提升运营效率园区综合管理丰富运营手段 优化运营业务园区政务公开园区企业服务多种通信服务 多种企业应用 产业发展指导园区管委 会诉求园区节能环保园区节能环保园区环境监控园区企业服务IT设备节能建设 环保主题规划Copyright©20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Page 4企业提升竞争力的诉求提升客户服务保持和增进与现有客户的关系 以成本可控的方式增加新的客户提高业务处理效率 高业务处理效率员工高效率业务处理及协作 员工外出时的远程和移动办公提升企业竞争力降低运作成本降低适宜的办公场地/生产系统运作成本 降低通信和IT系统的总体拥有成本Copyright©20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Page 5园区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园区企业信息化诉求统一通信 技术融合多媒体会议 即时消息 电话 办公集成网络接入需求设备资源需求应用需求企业邮件 企业网站 综合办公 CRM ERP服务需求业务咨询 系统规划 电子商务 运作营销管理和安全管理维护 信息安全 访问安全 接入安全计算资源(服务器) 宽带接入 存储资源(存储设备) 无线接入(移动接入) 办公外设 网络交换 路由园区云一体化解决方案Copyright©20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Page 6园区新理念 —— 以服务贯穿企业入驻全程连锁专卖、营销、分销、物 流配送、产业链配合产业集群生产 性服务公共平 台政府对中小企业服 务的平台按需付费的业务模 式“拎包即驻”的 ICT基础设施端到端的成熟业 务应用目标: 目标: 打造园区综合运营管理平台开放和集成更多与企业运营相关的业务和流程,以服务向入驻企业渗透,树立核心控制点:Copyright©20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Page 7园区云:建设智慧的园区,服务的园区园区企业安全监控 企业 邮箱 协同 通信 OA 云存储 企业 网站 CRM ERP 呼叫 中心 云灾备 云主机 基础 通信 宽带园区云平台引入园区云,入住企业可以 ① 按需租用IT设施,随业务发展动态调整 ② 快速上线多种企业SAAS应用(ERP,CRM) ③ 降低CAPEX和维护成本,实现轻资产运作, 和维护成本,实现轻资产运作, 聚焦核心业务 ④ 端云协同,随时随地管理业务Copyright©20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云电脑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部署,集中运维, 构建公共生产服务平台,打造智慧的服务园区园区管委会Page 8Agenda2华为对园区的理解 华为智慧园区云解决方案 案例分享华为云服务构建全国服务网络签约客户,可 就地资源租赁用户 用户 三级管理点 用户 一级管理点 用户 二级管理点 二级管理点 一级管理点 一级管理点 一级管理点全网资源调 度能力。
华为智慧园区解决⽅案
⽬录:
化⼯园区趋势和需求
智慧化⼯园区主要场景分析
华为智慧化⼯园区解决⽅案
分为安监、重⼤危险源监测、环保、⼤⽓环境质量监测、应急指挥、应急资源、危化品物流管理、综合安防、应急管理九⼤智慧化⼯园区主要场景分为安监、重⼤危险源监测、环保、⼤⽓环境质量监测、应急指挥、应急资源、危化品物流管理、综合安防、应急管理
板块进⾏分析。
华为智慧化⼯园区解决⽅案的总体架构图如下:
华为智慧化⼯解决⽅案采⽤“1+N+1+1”的模式,其中“N”智慧应⽤包含9个智慧应⽤,分别是:
智慧安监
智慧环保
智慧应急
智慧物流
智慧安防
资产管理
智慧办公
智慧能源
园区运营管理
⼀、智慧安监:⼀体化⾃动监测、预警及治理,全⽅位保障园区的⽣产安全
⼆、智慧环保:环境⾃动监测和预警,污染源⼤数据分析溯源
三、智慧应急:应急指挥ICP平台、应急通信、智慧消防等
应急指挥ICP平台
四、智慧物流:危化品车辆全流程的数字登记、智能查询、轨迹管理
四、智慧物流:危化品车辆全流程的数字登记、智能查询、轨迹管理
五、智慧安防:综合安防,集成多个⼦系统,实现园区⽴体安防
安防综合管理平台
六、资产管理
资产管理解决⽅案
七、智慧办公:帮助企业快速实现数字化转型
⼋、智慧能源
污⽔处理AI
九、园区运营管理
智能运营中⼼IOC解决⽅案PPT部分内容如下:。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既面临产业转型升级与重塑国际经济格局的机遇,也面对传统要素红利衰减、经济增速换挡、经济结构失衡的挑战。
传统的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数量型增长动力难以支撑新阶段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亟需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实现效率提升型的质量型增长。
新一代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正在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际竞争格局等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是推动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
一、全球产业智能化升级的主要表现与特征新一代人工智能与产业各领域、各环节深度融合,加速推动数据和知识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人机协同成为主流生产和服务方式,跨界融合成为重要发展模式,共创分享成为经济生态的基本特征,持续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加快推进产业智能化升级。
(一)全面提升经营效益新一代人工智能加速渗透融入设计、生产、管理、物流和营销等核心环节,重构产业组织结构和运营方式,助力产业降本增效,成为产业经营效益提升的新动力。
在降低成本方面,随着深度学习和自主智能系统对分析、控制、协调等人力工作的有效取代,员工创客化趋势加速凸显,组织架构由集中化、层级化模式向去中心化、扁平化模式转变,管理层级的精简极大缩减了管理费用,降低了产业运营成本。
在提升效率方面,通过人机协同重构产业链的价值创造方式,大幅提升劳动生产率,有效支撑产业实现基于智能化决策的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的最优运筹,促进产业核心竞争优势的重塑、巩固和提升,释放产业的效率红利。
(二)加速推动结构优化通过群体智能、混合智能以及人机交互等新一代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的链接协同,以及跨行业、跨地域、跨时空的资源快速汇聚,产业创新成本持续降低,成果转化更为迅捷,日益从资源禀赋驱动的规模式扩张向依靠知识积累、技术进步、素质提升的内涵式发展转变,渐次形成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新形态。
《基于城市信息模型(CIM)的智慧园区建设指南》白皮书在现代社会,城市信息模型(CIM)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和管理的重要工具。
而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智慧园区的建设也逐渐成为热门话题。
那么,如何基于城市信息模型来指导智慧园区的建设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一、什么是城市信息模型(CIM)?城市信息模型是一种把城市建筑、基础设施、地形地貌等信息进行集成的模型,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对城市进行模拟和管理。
它可以帮助城市规划者、建设者更好地了解城市的发展情况,从而更科学地规划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二、智慧园区的概念与特点智慧园区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园区内的各种设施和设备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从而实现资源共享、能耗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园区建设方式。
其特点包括智能化管理、资源可持续利用、环境友好等。
三、基于CIM的智慧园区建设指南1. CIM在智慧园区规划中的应用在规划智慧园区时,可以借助CIM对园区内的建筑、道路、绿化等进行数字化模拟,从而更好地进行布局设计和规划。
2. CIM在智慧园区建设中的应用在园区建设过程中,CIM可以帮助监测建筑施工进度、质量,实现对建设过程的数字化监管。
3. CIM在智慧园区管理中的应用CIM还可以帮助园区内的设施和设备进行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对园区内资源利用情况、能耗状况的实时监测和调控。
四、个人观点与理解基于城市信息模型的智慧园区建设指南,是城市智能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CIM技术,可以更科学地规划和建设智慧园区,实现对园区资源和环境的智能化管理,从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基于城市信息模型的智慧园区建设指南白皮书将有利于推动智慧园区建设和城市智能化发展,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充分重视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实践。
城市将因此变得更智能、更宜居,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将得到提升。
在今后的智慧园区建设和城市规划中,我们有理由相信,基于城市信息模型的智慧园区建设指南白皮书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城市的未来发展指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