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内部midas教程——第05章 荷载
- 格式:pdf
- 大小:713.98 KB
- 文档页数:18
15、MIDAS/Civil软件的使用方法—梁单元荷载的定义
15.1.1梁单元菜单
15.1.2我们把二期荷载作为梁单元来定义
15.1.3定义二期荷载
15.1.4定义二期荷载组
分别对集中荷载、均布荷载、梯形荷载进行施加。
15.1.5集中荷载
选中一个单元
相对值就是相对于单元始点处作用位置,到始点的距离占整个单元长度的多少,始点处相对值是零,终点处相对值是一。
绝对值是直接输入这个作用位置处的坐标就可以了。
本例:在单元始点处相对坐标0,作用力-1千牛;
在距始点0.5倍处相对坐标0.5米,作用力-5千牛;
在终点处相对坐标1倍处相对坐标1.0米,作用力0千牛;
15.1.6填入选中单元集中载荷数据
15.1.7显示集中载荷作用图
15.1.8均布荷载的施加选中一个或几个单元
15.1.9填入选中单元均布载荷数据
15.1.10显示均布载荷作用图
15.1.11梯形荷载的施加选中一个或几个单元
15.1.12填入选中单元梯形载荷数据
15.1.13显示梯形载荷作用图。
midas Civil 技术资料----移动荷载设置流程目录midas Civil 技术资料1 ----移动荷载设置流程1 一、定义车道线(车道面)2 二、定义车辆荷载5 三、定义移动荷载工况7 四、移动荷载分析控制9 五、运行并查看分析结果12 参考文献14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 桥梁部 2013/05/17本章主要结合中国规范JTG D60-2004[1]进行纵向(顺桥向)移动荷载分析介绍,移动荷载分析主要是计算移动荷载(车道、车辆或人群荷载)在指定路径上(车道线、车道面)移动时产生的各种效应(反力、内力、位移、应力)的包络结果,具体分析过程如下:(1)定义车道线/面;(2)定义车辆荷载--车道荷载、车辆荷载、人群荷载等活荷载;(3)定义移动荷载工况;(4)定义移动荷载分析控制;(5)运行分析并查看结果。
一、定义车道线(车道面)荷载>移动荷载>移动荷载规范-china,定义车道线或车道面,确定移动荷载路径,程序提供车道单元和横向联系梁两种方法,其中,车道单元法是将作用在车道中心线上的荷载换算到车道单元上(换算为集中力和扭矩),单梁模型中常用;而横向联系梁法是将移图1-1车道单元法及横向联系梁法示意图动荷载作用在横梁上,然后由横梁按比例传递到临近的纵梁单元上,梁格模型中常用,此时需要将横梁定义成为一个结构组,传力示意如图1-1所示。
随后即可进行车道线定义,首先是“斜交角”设置,对于斜桥梁格模型可以输入起点和终点的斜交角度,此设置需跟横向联系梁法配合使用,车道单元法不需要设置此项。
“车辆移动方向”,对于直桥,选择三者无差别;如果是斜桥,则车辆移动方向不同,分析结果也不同,故要选择“往返”。
图1-2车道单元法及横梁联系梁法定义图示 “偏心距离”的输入,蓝色虚线为车道中心线的位置,Start-End 为车道单元,以顺桥向为基准,当车道中心线在车道单元的左侧时,偏心距离a 为负值,右侧为正值。
《midas移动荷载定义》移动荷载定义分四个步骤:1. 定义车道(适用于梁单元)或车道面(适用于板单元);2. 定义车辆类型;3. 定义移动荷载工况;4. 定义移动荷载分析控制——选择移动荷载分析输出选项、冲击系数计算方法和计算参数。
(一)、车道及车道面定义移动荷载的施加方法,对于不同的结构形式有不同的定义方法。
对于梁单元,移动荷载定义采用的是车道加载;对于板单元,移动荷载定义采用的是车道面加载。
对梁单元这里又分为单梁结构和有横向联系梁的梁结构,对于单梁结构移动荷载定义采用的是车道单元加载的方式,对于有横向联系梁的结构移动荷载定义采用的是横向联系梁加载的方式。
对于单梁结构的移动荷载定义在PSC设计里边已经讲过了,这里介绍的是有横向联系梁结构的移动荷载定义以及板单元移动荷载定义。
横向联系梁加载车道定义:在定义车道之前首先要定义横向联系梁组,选择横向联系梁,将其定义为一个结构组。
车道定义中移动荷载布载方式选择横向联系梁布载(图1),然后选择车道分配单元、偏心距离、桥梁跨度后添加即可完成车道的定义。
车道面定义(图2):对于板单元建立的模型进行移动荷载分析时,首先需要建立车道面。
输入车道宽度、车道偏心、桥梁跨度、车道面分配节点后添加即可完成车道面定义。
(二)、车辆类型选择无论是梁单元还是板单元在进行移动荷载分析时,定义了车道或车道面后,需要选择车辆类型,车辆类型包括标准车辆和用户自定义车辆两种定义方式(图3)。
(三)、移动荷载工况定义定义了车道和车辆荷载后,将车道与车辆荷载联系起来就是移动荷载定义。
在移动荷载子工况中选择车辆类型和相应的车道,对于多个移动荷载子工况在移动荷载工况定义中选择作用方式(组合或单独),对于横向车道折减系数程序会自动考虑(图4)。
(四)移动荷载分析控制在移动荷载分析控制选项中选择移动荷载加载位置、计算内容、桥梁等级、冲击系数计算方法及计算参数(图5)。
注意事项总结:1、车道面只能针对板单元定义,否则会提示“影响面数据错误”。
midas Civil 技术资料----移动荷载设置流程目录midas Civil 技术资料1 ----移动荷载设置流程1 一、定义车道线(车道面)2 二、定义车辆荷载5 三、定义移动荷载工况7 四、移动荷载分析控制9 五、运行并查看分析结果12 参考文献14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 桥梁部 2013/05/17本章主要结合中国规范JTG D60-2004[1]进行纵向(顺桥向)移动荷载分析介绍,移动荷载分析主要是计算移动荷载(车道、车辆或人群荷载)在指定路径上(车道线、车道面)移动时产生的各种效应(反力、内力、位移、应力)的包络结果,具体分析过程如下:(1)定义车道线/面;(2)定义车辆荷载--车道荷载、车辆荷载、人群荷载等活荷载;(3)定义移动荷载工况;(4)定义移动荷载分析控制;(5)运行分析并查看结果。
一、定义车道线(车道面)荷载>移动荷载>移动荷载规范-china,定义车道线或车道面,确定移动荷载路径,程序提供车道单元和横向联系梁两种方法,其中,车道单元法是将作用在车道中心线上的荷载换算到车道单元上(换算为集中力和扭矩),单梁模型中常用;而横向联系梁法是将移图1-1车道单元法及横向联系梁法示意图动荷载作用在横梁上,然后由横梁按比例传递到临近的纵梁单元上,梁格模型中常用,此时需要将横梁定义成为一个结构组,传力示意如图1-1所示。
随后即可进行车道线定义,首先是“斜交角”设置,对于斜桥梁格模型可以输入起点和终点的斜交角度,此设置需跟横向联系梁法配合使用,车道单元法不需要设置此项。
“车辆移动方向”,对于直桥,选择三者无差别;如果是斜桥,则车辆移动方向不同,分析结果也不同,故要选择“往返”。
图1-2车道单元法及横梁联系梁法定义图示 “偏心距离”的输入,蓝色虚线为车道中心线的位置,Start-End 为车道单元,以顺桥向为基准,当车道中心线在车道单元的左侧时,偏心距离a 为负值,右侧为正值。
基于MIDAS的桥梁荷载试验方案设计系统使用说明书1.软件功能本系统基于MIDAS/Civil软件(已测试6.71与2010版本)中桥梁控制截面影响线文件,自动进行荷载试验方案的设计并完成相关绘图工作,主要功能如下:(1)根据MIDAS/Civil(已测试6.71与2010版本)软件中生成的各荷载试验工况影响线文件,以及用户对加载效率的要求,根据试验车辆等输入数据,自动计算各工况满足加载效率时的车辆加载方案。
(2)计算所有车辆加载方案对所有工况的加载效率,防止某加载方案对其他工况加载效率过大,并当某加载方案对多个工况均满足加载效率时,即可实现试验工况的合并,减少现场试验工作量。
(3)对所有工况的车辆加载方案中任何车辆均可进行参数的修改、车辆删除或车辆增加,自动重新计算相应的加载效率。
(4)可在本系统中及Auto CAD(已测试2006及2008版)软件中,生成相关的荷载试验方案设计示意图。
2.使用要求装有Windows Xp/Vista/7等操作系统的计算机;计算机中装有AUTO CAD软件(已测试2006及2008版,用于车辆加载方案示意图的自动生成);部分杀毒软件有可能误报为木马,请添加信任后运行;3.使用说明以下通过一算例说明程序的使用方法:(1)在Midas中将各荷载试验工况对应截面效应的影响线导出到本软件运行目录的“影响线文件”文件夹内,分别以各工况名称命名,文件类型为txt,Midas中导出前的单位建议使用“kN,cm”(此处单位即为计算及绘图时所使用的单位,由于MIDAS影响线文件保留小数点后6位,kN,m的单位设置有可能产生挠度影响线数值过小而导致精度难以满足),如图1~图2所示。
图1 MIDAS影响线导出图2 MIDAS影响线导出(2)运行本软件,在“设计荷载效应及加载效率范围输入”、“试验车辆信息输入”中分别填入相关数据,如图3~图4所示。
图3 “设计荷载效应及加载效率范围输入”窗口界面图4 “试验车辆信息输入”窗口界面补充说明:“各工况设计荷载效应”根据实桥设计荷载等级等参数由Midas软件计算,单位与导出影响线时使用的单位应一致。
MIDASCivil使用节点荷载的定义
14、MIDAS/Civil软件的使用方法—节点荷载的定义
14.1.1模型建立以后,我们就需要作用在模型上的荷载,在施加每一种荷载之前我们需要,首先要定义荷载工况,单击菜单荷载—静力荷载工况
14.1.2静力荷载工况对话框:点击添加。
14.1.3点击添加完成静力荷载工况的定义
14.1.4施加自重
14.1.5输入自重系数Z等于负一,单击添加即可
14.1.6完成选中节点添加自重荷载14.1.7.节点荷载的施加方法
14.1.8起名节点荷载-类型为恒荷载
14.1.9定义自重荷载组
14.1.10选中任意两个节点
施加Z方向(向下方向的)12千牛的集中力,以及作用一个扭矩5千牛M 的扭矩。
14.1.11显示节点荷载图
14.1.12图形符号解释:
双箭头表示的是:弯矩或者扭矩。
单箭头指的是集中力了。
midas Civil 技术资料----移动荷载设置流程目录midas Civil 技术资料1 ----移动荷载设置流程1 一、定义车道线(车道面)2 二、定义车辆荷载5 三、定义移动荷载工况7 四、移动荷载分析控制9 五、运行并查看分析结果12 参考文献14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 桥梁部 2013/05/17本章主要结合中国规范JTG D60-2004[1]进行纵向(顺桥向)移动荷载分析介绍,移动荷载分析主要是计算移动荷载(车道、车辆或人群荷载)在指定路径上(车道线、车道面)移动时产生的各种效应(反力、内力、位移、应力)的包络结果,具体分析过程如下:(1)定义车道线/面;(2)定义车辆荷载--车道荷载、车辆荷载、人群荷载等活荷载;(3)定义移动荷载工况;(4)定义移动荷载分析控制;(5)运行分析并查看结果。
一、定义车道线(车道面)荷载>移动荷载>移动荷载规范-china,定义车道线或车道面,确定移动荷载路径,程序提供车道单元和横向联系梁两种方法,其中,车道单元法是将作用在车道中心线上的荷载换算到车道单元上(换算为集中力和扭矩),单梁模型中常用;而横向联系梁法是将移图1-1车道单元法及横向联系梁法示意图动荷载作用在横梁上,然后由横梁按比例传递到临近的纵梁单元上,梁格模型中常用,此时需要将横梁定义成为一个结构组,传力示意如图1-1所示。
随后即可进行车道线定义,首先是“斜交角”设置,对于斜桥梁格模型可以输入起点和终点的斜交角度,此设置需跟横向联系梁法配合使用,车道单元法不需要设置此项。
“车辆移动方向”,对于直桥,选择三者无差别;如果是斜桥,则车辆移动方向不同,分析结果也不同,故要选择“往返”。
图1-2车道单元法及横梁联系梁法定义图示 “偏心距离”的输入,蓝色虚线为车道中心线的位置,Start-End 为车道单元,以顺桥向为基准,当车道中心线在车道单元的左侧时,偏心距离a 为负值,右侧为正值。
5. 受压力荷载的板单元概述在本例题查看边界条件和形状各不同的板单元受压力荷载时的各个板的主应力方向,再看建立1/4模型时输入边界条件的方法。
如何查看主应力向量?图 5.1 分析模型两边固定两边自由四边固定四边固定图 5.2 边界条件材料钢材类型 : 1: Grade3截面厚度(thickness) : 20 mm荷载均布压力荷载: 1.0 tonf/m2设定基本环境打开新文件以‘板单元.mgb’为名保存。
单位体系设定为‘m’和‘tonf’。
文件 / 新文件文件 / 保存( 板单元 )工具 / 单位体系长度 > m ; 力> tonf图 5.3 设定单位体系设定材料以及截面为建立板单元先定义材料 (1: grade 3)和厚度(20 mm)。
因本例题不使用梁单元 (beam element),所以没必要定义截面(section),为了定义板单元(plate element)的刚度,输入厚度即可(thickness)。
模型 / 材料和截面特性 / 材料类型>钢材规范 > GB(S) ; 数据库> Grade 3↵模型/材料和截面特性/ 厚度厚度号( 1 )厚度 > 面内和面外 ( 0.02 )↵图 5.4 定义材料图 5.5 定义厚度建立节点和单元用板建模助手来建立模型 1.标准视图,捕捉点 (关),捕捉轴线 (关)捕捉节点 (关), 捕捉单元 (关),自动对齐(开)模型 / 结构建模助手 / 板输入类型 1> ; B ( 1 ) ; H ( 1 ) 材料>1: Grade 3 ; 厚度>1: 0.0200编辑类型 2> ; 分割数量 ; m ( 10 ) ; n ( 10 )插入 插入点 ( 0, 0, 0 )旋转> Alpha ( 270 ) ; Beta ( 0 ) ; Gamma ( 0 )饶哪个轴旋转270度?图 5.6 板建模助手对话框关于板单元的详细事项请参照在线帮助的“单元类型和主要考虑事项”中“板单元”和“平面应力单元” 部分模型1图 5.7 建立板单元输入边界条件模型1为两边固定、两边自由的边界条件, 约束上下部两边的所有自由度(Dx, Dy, Dz, Rx, Ry, Rz)。
目录Q1、钢束布置形状中坐标轴与适用桥型的关系 (2)Q2、如何进行体外预应力模拟? (2)Q3、目前程序可以进行哪些移动荷载分析 (2)Q4、车道和车道面定义时的注意事项 (2)Q5、车道单元、虚拟车道、横向联系梁都适用于哪些情况? (2)Q6、车道定义时桥梁跨度和跨度始点的作用 (3)Q7、车辆荷载定义时车轮宽度的影响 (3)Q8、人群荷载定义时“宽度”的作用 (3)Q9、公路车道荷载和城市车道荷载计算时荷载取值原则 (3)Q10、移动荷载工况定义中单独与组合的应用 (3)Q11、移动荷载分析控制选项 (4)Q12、移动荷载分析时如何得到同时发生反力情况 (4)Q13、公路QC移动荷载分析时的QC加载方法 (5)Q14、移动荷载分析时不能使用的其他功能 (6)Q1、钢束布置形状中坐标轴与适用桥型的关系A1.直线法:适用于所有类型构件的钢束布置;曲线法:仅适用于圆曲线梁上的钢束布置;单元法:仅适用于直梁、斜梁上的钢束布置。
严禁用于弯桥钢束布置中。
Q2、如何进行体外预应力模拟?A2.体外预应力有两种,一种是体外预应力钢筋,一种是体外预应力拉索。
前者用钢束预应力荷载模拟,钢束特性值选择体外;后者通过建立拉索的桁架单元来模拟拉索,并对拉索施加初拉力荷载模拟体外荷载。
用体外预应力钢筋模拟时,体外放大弯矩在线帮助说的很清楚:输入计算抗弯承载力时所需的体外束的有效预应力的增加量。
所输入的预应力增加量将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中。
这项内容仅在PSC设计的抗弯承载力计算时作为预应力提供的抗弯承载力的一部分存在。
可以不予输入。
体外类型荷载工况是专门针对成桥阶段桁架单元施加初拉力而言的,在成桥阶段,默认桁架单元的初拉力荷载的加载方式为体内力,如果要按体外力形式加载,可以通过设置体外荷载类型来实现。
该功能对其他单元、其他荷载分析不起作用。
在施工阶段,桁架单元初拉力的加载方式是体内还是体外,可以在施工阶段分析控制选项中指定。
静力荷载
MIDAS/Civil把强制位移作为荷载考虑,并且可以和其它荷载组合。
在使用只受压或只受压等非线性单元时,各荷载组合将自动转换为荷载。
在分割或合并单元时,程序自动将单元的荷载做相应转换。
温度荷载可以加载在整个结构物上,也可以加载在节点上,也可以沿线单元的轴向加载温度梯度荷载。
输入流体压力荷载的示意图
移动荷载
为了分析车辆的移动荷载效应,使用了如下的标准车辆荷载数据库,用户也可以自己定义车辆荷载。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 021-89)的汽车荷载、平板挂车和履带车荷载
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JJ 77-89)的城-A级、城-B级车辆荷载和车道荷载
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 10002.1-99)的“中-活载”的普通活载、特种活载
从移动荷载数据库选择车辆荷载的方法以及由用户定义车辆荷载的方法。
桥梁荷载组合迈达斯计算教程桥梁是人类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和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
在设计和评估桥梁时,荷载组合是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
迈达斯(Midas)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结构分析和设计软件,可以帮助工程师进行准确的荷载组合计算。
下面我们将介绍如何使用迈达斯软件进行桥梁荷载组合计算的步骤:1. 打开迈达斯软件并创建新项目。
进入“桥梁设计”模块,选择相应的桥梁类型和跨度等参数。
2. 在荷载组合前,首先要输入并定义荷载类型。
可以根据桥梁的实际使用情况,如公路、铁路、行人桥等,选择适当的荷载类型。
常见的荷载类型包括静态荷载、移动荷载、温度荷载等。
3. 在定义荷载类型后,需要输入荷载组合系数。
根据迈达斯软件的要求,输入相应的荷载组合系数,包括永久荷载系数、活载系数、地震荷载系数等。
4. 接下来,根据桥梁的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输入各个荷载的大小和位置。
可以根据桥梁的几何形状和结构特点,选择适当的荷载分布方式,如均布荷载、集中荷载、斜载等。
5. 在输入完荷载后,请选择进行荷载组合计算。
迈达斯软件提供了多种荷载组合方法,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常见的荷载组合方法包括极限组合、服务组合、非重叠组合等。
6. 点击计算按钮,迈达斯软件将根据输入的荷载和组合方法,自动计算出桥梁的应力、位移、反力等参数。
可以根据计算结果,评估桥梁的结构安全性和可靠性。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桥梁荷载组合计算时,要遵循相关设计规范和标准,如中国桥梁设计规范、国际桥梁荷载规范等。
同时,对于复杂或特殊的桥梁结构,可能需要进行更详细的荷载组合分析和考虑其他因素,如施工荷载、异常荷载等。
迈达斯软件是进行桥梁荷载组合计算的一种强大工具。
通过正确使用迈达斯软件,工程师可以准确、高效地进行桥梁设计和评估,确保桥梁的安全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