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历史第17课明朝的灭亡(思维导图 知识点 过关训练)(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22.16 KB
- 文档页数:10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堂笔记【课堂笔记】一、明朝简介1. 明朝历时276年(1368年-1644年)。
2. 宋朝灭亡后,元朝建立。
明朝由朱元璋建立,首都在南京。
3. 明朝分两个时期:永乐时期(1402年-1424年)和嘉靖、万历时期(1522年-1627年)。
4. 明朝的良好治理和强大军队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二、明朝的灭亡1.明朝最终灭亡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其内部腐败和贪腐。
2. 内部腐败和贪腐造成了政治腐败、国家财政困难等问题。
3. 明朝后期还面临着民间起义和外来入侵的问题。
4. 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攻打北京,崇祯帝自杀,明朝亡国。
5. 清朝建立后,清朝皇帝采取了一系列方法来维护清朝的统治。
三、明朝的成就1. 明朝在许多方面都有着很高的成就,如文化、艺术、科技、农业、商业等方面。
2. 明朝亦产生了很多伟大的文化和艺术家,如唐伯虎、文征明、徐渭、仇英等。
3. 明朝的科技成就包括造船、火药、印刷术、天文学等。
4. 农业方面,明朝推广水稻种植、发展棉花种植、改良麦子种植等。
5. 明朝也发展了很多商业活动,如银行业、盐业、航海业等。
四、清朝的建立1. 清朝始于1644年,是由满洲族人愈后发起排满革命,其领袖为努尔哈赤。
2. 清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标志着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变化。
3. 清朝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统一中国并控制地方官员,控制地方军队,并与外国接触。
4. 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清朝政府实行了很多措施,如改革农村经济、发展手工业、修筑运河等。
5. 但是,清朝建立后的前200年左右,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清朝最终在19世纪后期被西方列强所挑战,导致中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衰败。
五、小结1.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王朝,其成就在许多领域都位于世界前列。
2. 明朝的灭亡是由内部腐败和贪污以及面临的外部压力等多种原因造成的。
第一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知识梳理】(按照平时要求,把相关内容在书上逐页做好标记)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84-85页)1.政治腐败(1)时间:明代中后期(2)表现①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②当时皇室内部又钩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们更是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2.农民生活困苦的原因(1)法纪松弛: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2)兼并土地: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85-85页)1.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1)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2)陕西北部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
2.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力量的壮大:(1)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李自成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的主力军。
(2)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队伍很快发展到100多万人。
(3)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3.李自成起义军推翻明朝统治(1)大顺政权的建立: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2)推翻明朝统治的时间:1644年4月(3)明朝末帝:崇祯(4)意义: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1.满洲兴起(1)女真壮大: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
(2)建立政权: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3)与明交战①努尔哈赤率军与明朝交战,接连取胜,使明朝的北部受到严重威胁。
②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继续进攻明朝。
(4)清朝建立: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
第17课明朝的灭亡思维导图知识要点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1.政治腐败的原因:皇帝疏于朝政,皇室内部纷争不已,大臣们__________ ,争权夺利。
2.社会动荡的表现:各级官吏______ ,对民众百般盘剥;统治阶级疯狂__________ ,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1.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_______ 异常尖锐,天灾进一步导致农民生计难以维持。
2.主要经过:(1)陕北起义后,起义军进入中原,并提出“_______ ”的口号。
(2)1644年,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_______ 。
(3)1644年4月,攻破北京,______皇帝自缢身亡,明朝灭亡。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1.满洲的兴起:______年,______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______,史称后金。
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________ 。
2.清兵入关:明朝将领_________ 降清,引清兵入关。
______ 交战失利后,李自成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难点释疑1.明王朝被农民起义军推翻的多方面原因①连年天灾导致百姓生活困苦。
②明政府在天灾之下不仅不体恤民情反而加重赋税和徭役的力度。
③土地兼并恶性发展,使农民不得不离开土地破产逃亡。
④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更激化了社会矛盾。
⑤起义军大部分由农民组成,特别是李自成率领的部队。
他的部队接纳了当时的一些知识分子,并采取他们的意见笼络人心,因此李自成的军队受到了当时广大民众的支持。
2.本课重要历史事件时间轴3.中国古代历史朝代歌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过关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明朝中后期,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材料中体现的危机表现为()A.土地兼并严重B.皇帝昏庸腐朽C.奸臣把持朝政D.宦官徇私枉法2.明武宗将政事交给宦官刘瑾处理,自己在宫中纵情享乐,还四处游玩。
第17课明朝的灭亡一、选择题1.“万历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三年,共增赋五百二十万。
崇祯三年,又加赋一百六十万两,共六百八十万,谓之辽饷。
后来又加练饷、剿饷,先后共加赋一千六百七十万……明朝这个天下,自然是无从收拾了。
”由此可推断()A. 明朝末年经济发展缓慢B. 明朝末年朝廷赋税沉重C. 明朝末年军事实力增强D. 农民大力支持朝廷剿匪2.据史书记载,明熹宗爱好木工,成年累月像木匠一样制作木器,朝政全部交给宦官魏忠贤。
这说明()A. 明朝皇帝疏于朝政B. 皇室内部勾心斗角C. 明朝大臣结党营私D. 明朝机构瘫痪3.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加深,具体表现在()①宦官专权②奸臣当道③藩王割据④土地兼并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4.明朝末年,统治愈加腐朽,终于爆发了农民大起义,最先爆发于()A. 陕西北部B. 河南中部C. 四川地区D. 东北地区5.明末民通“朝求升,符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
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这里的“闯王”是指( )A. 陈胜B. 吴广C. 张献忠D. 李自成6.“左图右史”这一传统说法,说明了历史地图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性。
下图反映的史实是()A.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B. 清军入关推翻明朝C. 明末农民起义的进军路线D. 张献忠农民军推翻明朝7.明末的民谣唱道:“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这首民谣反映的是()A. 君王昏乱,奸臣当道B. 宦官专权,打击忠臣C. 明朝刑法严酷D. 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8.对李自成起义军提出的“均田免粮”口号的理解,正确的是()A. 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 反映了农民要求减免赋税的愿望C. 摧毁了封建土地所有制D. 明确规定了分配土地采用的方案9.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口号,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其根本原因是()A. 明末土地高度集中,赋税沉重B. 广大农民觉悟高,拥护起义军C. 均田免赋促使农民加入起义军D. 均田免赋是农民起义的目的10.1644年,百万大军对北京城发起猛烈进攻,不到两天就攻进城内,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
导图课件|七下第17课《明朝的灭亡》
学生疑点:
明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对“均田免赋”口号的理解
明朝灭亡的原因
明朝灭亡的标志
清朝的建立者
教学
目标
1.通过分析地图、图片及研读史料,在总结明朝中后期的内忧外患的过程中,探究明朝灭亡的原因,学生提高史料实证的意识及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学生识读李自成起义形势图,知道李自成起义的经过,提高读图识图的能力。
3.学生通过史料对比明朝军队和李自成军队的表现,分析李自成军队顺利进军的原因,理解民心向背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材料】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一场中国历史上历时最长、范围最大的大旱突降大地,千年不遇的大饥荒相期而至。
1628年,地处黄北高原的陕西北部地区首先遭到大旱的袭击;1640年-1641年,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
“三百年未有之奇荒”。
而明朝廷照旧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贪官污吏横征暴敛。
——《崇祯十七年》
【材料】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
而食……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陕西通志》卷八六
【材料】城下,贼秋毫无犯,自成下令曰:“杀一人者,如杀吾父;淫一女者,如淫吾母。
”得良有司礼而用之,贪污吏及豪强富室,籍其家以赏军。
——张岱《石匮书后集》。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思维导图
知识要点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政治腐败的原因:皇帝疏于朝政,皇室内部纷争不已,大臣们__________ ,争权夺利。
2.社会动荡的表现:各级官吏______ ,对民众百般盘剥;统治阶级疯狂__________ ,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_______ 异常尖锐,天灾进一步导致农民生计难以维持。
2.主要经过:
(1)陕北起义后,起义军进入中原,并提出“_______ ”的口号。
(2)1644年,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_______ 。
(3)1644年4月,攻破北京,______皇帝自缢身亡,明朝灭亡。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满洲的兴起:______年,______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______,史称后金。
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________ 。
2.清兵入关:明朝将领_________ 降清,引清兵入关。
______ 交战失利后,李自成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难点释疑
1.明王朝被农民起义军推翻的多方面原因
①连年天灾导致百姓生活困苦。
②明政府在天灾之下不仅不体恤民情反而加重赋税和徭役的力度。
③土地兼并恶性发展,使农民不得不离开土地破产逃亡。
④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更激化了社会矛盾。
⑤起义军大部分由农民组成,特别是李自成率领的部队。
他的部队接纳了当时的一些知识分子,并采取他们的意见笼络人心,因此李自成的军队受到了当时广大民众的支持。
2.本课重要历史事件时间轴
3.中国古代历史朝代歌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过关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明朝中后期,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肆意侵占民田,致
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材料中体现的危机表现为()
A.土地兼并严重
B.皇帝昏庸腐朽
C.奸臣把持朝政
D.宦官徇私枉法
2.明武宗将政事交给宦官刘瑾处理,自己在宫中纵情享乐,还四处游玩。
这句话反映出明朝中后期呈现的政治问题是()
A.皇帝疏于朝政
B.皇室钩心斗角
C.大臣争权夺利
D.土地兼并严重
3.《陕西通志》载,1628年陕西北部遭受早灾,“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草尽矣,则剥树皮而食……”这一社会现象诱发了()
A.大规模农民起义
B.崇祯皇帝自缢而亡
C.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D.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4.土地和赋税问题是农民普遍关注的问题。
古代中国历史上提出“均田免赋”口号的农民起义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
5.“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材料中的“闯王”是指()
A.陈胜
B.岳飞
C.文天祥
D.李自成
6.他是明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人称“李闯王”,由他建立的农民政权是()
A.张楚
B.大顺
C.大蜀
D.大齐
7.历史学家郭沫若这样评价李自成:“他是农民革命史中一位伟大的
人物。
从陕北发动革命,以抗粮均田为号召,转战十余年。
”他的主要事迹包括()
A.提出“反清复明”的口号
B.建立了“大周”政权
C.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
D.为了抗击清军而起义
8.《明史》记载:“十九日丁未,天未明,皇城不守,鸣钟集百官,无至者。
(崇祯)乃复登煤山。
书衣襟为遗诏,以帛自缢于山亭,帝遂崩。
”这里“皇城不守”的原因是()
A.李自成的起义军攻入北京
B.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
C.皇太极率领清军攻入京城
D.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城
9.李自成统一指挥百万大军,对北京城发起猛烈进攻,不到两天就攻进城内,在绝望中自缢的明朝皇帝是()
A.明神宗
B.明熹宗
C.明思宗
D.明成祖
10.“从陕北发动革命,以‘均田免赋’为号召,转战十余年,推翻明朝的统治,但忽视了关外的大敌,终于为满人所趁,遭受了失败。
”上
文评述的是()
A.大泽乡起义
B.黄巢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安史之乱
11.下面年代尺中,表示明朝时期的是( )
A.A段
B.B段
C.C段
D.D段
12.他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大英雄:他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出生入死,功勋卓著,也曾身陷囹圄;他多次遇刺却能逢凶化吉;他懂天文熟地理,谙韬略善用人;他戎马倥偬数十载,横扫白山黑水,统一女真各部,重创大明王朝,成为威震北中国的一代铁血汗王!他是( )
A.阿骨打
B.忽必烈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13.1635年改族名为满洲;次年,将国号由后金改为清的历史人物是( )
A.崇祯帝
B.皇太极
C.努尔哈赤
D.李自成
14.著名清史专家李治亭评价某位历史人物时说:在明清之际的大舞台上,他以迎清军入关而名噪一时,30年后又举兵叛清,一度割据
西南。
这位历史人物是( )
A.吴襄
B.吴三桂
C.李自成
D.袁崇焕
15.1616年,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女真族后来发展成新民族共同体是( )
A.匈奴
B.党项
C.回族
D.满族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丞相统率政府百官,职权很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牵制帝王的独断专行。
自古以来,皇权与相权始终存在着矛盾。
朱元璋认为,所有大权都控制在皇帝手中,江山才能稳固。
于是,他以谋反罪杀掉丞相胡惟庸后,宣布不再设丞相一职。
——摘自中图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二起义军发布《剿兵安民檄》称:明朝昏主不仁,宠宦官,重科第,贪税敛,重刑罚,不能救民水火;日罄师旅,掳掠民财,奸人妻女,吸髓剥肤。
本营十世务农良善,急兴仁义师,拯民涂炭。
——(清)彭孙贻《平寇志》材料三吴三桂本来见明朝大势已去,为保住身家产业已向农民军投降,后传来其父吴襄被起义军追赃拷打“索饷二十万”和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部将所占的消息,盛怒之下突袭夺占山海关,降而复叛。
李自
成闻讯,亲率大军前往山海关招抚平叛。
吴三桂转而乞求满洲贵族派兵入关合击农民军。
——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朱元璋为“稳固江山”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末农民起义发生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末农民起义军中影响力最大的是谁的队伍。
(3)根据材料三分析,吴三桂面对时局做出了怎样的选择?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吴三桂的历史选择直接促成了怎样的历史结果。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知识要点】
一、1.结党营私
2.贪赃枉法兼并土地
二、1.阶级矛盾
2.(1)均田免赋(2)大顺(3)崇祯
三、1.1616 努尔哈赤大金清
2.吴三桂山海关
【过关训练】
1.A
2.A
3.A
4.C
5.D
6.B
7.C
8.A
9.C 10.C 11.C 12.C 13.B 14.B 15.D 16.(1)措施: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影响:进一步强化皇权,巩固明朝统治。
(2)原因:政治腐败、朝政混乱、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领导人:李自成。
(3)选择:吴三桂对农民起义军降而复叛,转而降清并引清兵入关,在山海关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结果:李自成起义军最后失败,清朝统治者入主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