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 100分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6.43 KB
- 文档页数:2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试卷满分:100一.判断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1.“三股势力”为了达到分裂祖国的目的,严重践踏各族人民的生命权、生存权,严重危害社会稳定。
(a )A.正确B.错误自己得分:2.02.如果有什么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我们无产阶级只有在民主共和国这种政治形式下,才能取得统治。
( b )A.正确B.错误 自己得分:2.03.多元的价值取向就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多元的价值观上升到理论层面,就自然会有各种不同的价值体系的产生和形成,这就是多元价值体系。
比如说草根文化和精英文化,就是两种相同的价值体系。
(b )A.正确B.错误自己得分:2.0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两个既有内在联系又彼此区别的命题。
( a )A.正确D.法治自己得分:2.0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a),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B.世界优秀传统文化C.民族优秀传统文化D.人类优秀传统文化自己得分:2.03.一个社会之所以保持稳定发展,必然具有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以此凝聚社会力量,引导和影响多元价值的发展走向。
这个具有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就是(a)。
A.核心价值观B.人生价值观C.职业价值观D.社会价值观自己得分:2.04.()是对社会生活秩序和个体生命秩序的深层设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对民族成员的行为具有约束和调节功能,是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价值支撑。
A.中国传统伦理道德B.中国传统礼仪C.中国传统价值观D.中国传统教育自己得分:0.05.自由的基本前提是对()的认识和把握。
对()的认识越全面、越深刻,人类驾驭自然和自身的能力就越大,自由的程度也就越大。
A.必然性B.偶然性C.普遍性D.特殊性自己得分:0.06.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大团结,各民族之间建立和不断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唇齿相依、荣辱与共,为巩固(a)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课件名称: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上)测试题目共: 30 ,总分值: 100 , 测试时间: 60 分钟第1 题、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
( 是否题 ) (分值: 3)A.对B.错第2 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
( 是否题 ) (分值: 3)A.对B.错第 3 题、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
( 是否题 ) (分值: 3)A.对B.错第 4 题、中国人重仁,西方人重智。
( 是否题 ) (分值: 3)A.对B.错第5 题、“三从四德”是为适应父权制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家庭利益需要,由道家礼教对妇女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方面进行的规范要求。
( 是否题 ) (分值: 3)A.对B.错第 6 题、崇尚道德是我国传统文化最突出的特征。
( 是否题 )(分值: 3)A.对B.错第 7 题、孟子提出“仁、义、礼、智、信”。
( 是否题 ) (分值:3)A.对B.错第 8 题、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不必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是否题 ) (分值: 3)A.对B.错第 9 题、中国的“天下”概念是严格具有世界眼光的世界理念,(分值: 3)A.对B.错即能够达到孔子标准“以天下观天下”。
( 是否题 )第 10 题、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
(是否题) (分值:3)A.对B.错第 11 题、仁爱的核心是()。
(单选题 )(分值:3)A.个人主义B.博爱C.推己及人D.利己主义第 12 题、由于文化上的偶然,中国最早思考了世界制度的问题,即()。
(单选题 )(分值:3)A.“三权分立”B.“共产主义”C.“和谐世界”D.“天下理念”第 13 题、党的()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考试题答案1、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什么?答案:【计分规则】:答出任何关于文化的定义即给10分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答出主要为中国人自古流传至今的生活方式,体现变化的特点。
分值10分中国文化特点为:包容性、集体性、专制性、原始思维等。
分值10分。
--------------------------------2、秦晖先生在《传统十论》提出,文化没有优劣之分,但制度有,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答案:--------------------------------3、有人认为,中国传统社会自秦王朝统一起,就进入一个大一统的帝国专制社会,历代实行郡县制,皇权至高无上,因而中国古代就是一个专制王权社会;也有人认为,中国传统社会中,历来有“国权不下县”的现象,王朝设置的官府只到县一级,再往下一般都是乡绅自治,因此不能算是专制王权社会。
你同意哪种观点?为什么?答案:--------------------------------4、什么是五谷?答案:麻、黍、稷、麦、豆。
--------------------------------5、肉食和蔬食分别是什么意思?答案:【计分规则】:普通民众一般很少吃到肉,以蔬菜为主要菜肴,故称蔬食。
上层统治或者说贵族才能经常吃到肉,故称肉食。
如《孟子》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要七十以上古来稀的老人才有肉吃。
《曹刿论战》则称:“肉食者鄙。
”此处的“肉食者”即指贵族或统治阶层。
--------------------------------6、“见其服而知贵贱,望其章而知其势”说明了什么问题?答案:--------------------------------7、请谈谈在士农工商四民社会中,士人阶层为什么会居于相对特殊的地位,士人阶层的这种相对特殊地位对中国传统社会有什么影响?答案:--------------------------------8、你了解孔子吗?请说说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在什么地方?答案:【计分规则】:本题为开放性题目,旨在引导学生去了解孔子这一对中国文化产生过深刻影响的重要人物。
1)单选题,共15题,每题2.0分,共30.0分1单选题(2.0分)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精髓是()。
1. A.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2. B. 公正司法,违法必究3. C.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4. D. 依宪治国,依宪执政2单选题(2.0分)自()年以来,我国违宪审查的体制就是由全国人大来进行审查。
1. A. 1949年2. B. 1954年3. C. 1982年4. D. 2000年3单选题(2.0分)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最早见诸于法律,是在()。
1. A. 1979年的刑事诉讼法2. B. 1982年的刑事诉讼法3. C. 1979年的宪法修改案4. D. 1982年的宪法修改案4单选题(2.0分)全面推进(),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1. A. 共产党的领导2. B. 依法治国3. C. 一国两制4. D. 宪法制度5单选题(2.0分)我国的违宪审查类型属于()。
1. A. 司法审查制2. B. 宪法法院审查制3. C.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审查制4. D. 宪法委员会审查制6单选题(2.0分)师夷长技以制夷是谁提出的?1. A. 林则徐2. B. 魏源3. C. 龚自珍4. D. 张之洞7单选题(2.0分)坚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1. A. 共产党的领导2. B. 依法治国3. C. 一国两制4. D. 宪法制度8单选题(2.0分)宪法对于公民个人的基本功能是()。
1. A. 保障人权2. B. 确立核心价值观3. C. 界定国家权力和社会主体权力的边界4. D. 限权9单选题(2.0分)科学立法,就当前来讲,主要着眼于()。
1. A. 数量2. B. 经济能力3. C. 舆论压力4. D. 质量10单选题(2.0分)在我国受贿罪的构成要件中,受贿罪的主体是()。
1. A. 商界人士2. B.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 C. 国家工作人员4. D. 企业工作人员11单选题(2.0分)我国1993年修宪主要明确的内容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是什么?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
2、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答:富强、、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同志系列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目标,紧紧围绕“三个倡导”这一基本容,注重宣传教育、示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注重政策保障、制度规、法律约束相衔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激励全体人民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不懈奋斗。
4、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哪些原则?答: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关注人们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着力铸牢人们的精神支柱;坚持联系实际,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找准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坚持改进创新,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群众便于参与的平台,开辟群众乐于参与的渠道,积极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增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
5、在经济发展实践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做到哪“五讲”?答:做到讲社会责任、讲社会效益,讲守法经营、讲公平竞争、讲诚信守约。
6、推广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保证是什么?答:法律法规是推广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保证。
7、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什么实践中去?答: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实践中去。
8、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容,形成的“四大机制”是什么?答:形成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训练100题及答案解析(1分)“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是诗歌《咏柳》中的名句,请问这首诗的作者是A. 王维 B. 贺知章 C. 李白 D. 韩愈答案解析考点B《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
语言文字运用(1分)成语“凿壁偷光”说的是谁的故事A. 欧阳修B. 李清照C. 匡衡D. 刘禹锡答案解析考点C凿壁借光出自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的故事。
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
语言文字运用(1分)《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唐代哪位著名僧人A. 玄奘B. 鉴真C. 皎然D. 灵澈答案解析考点A玄奘,俗姓陈,名祎,洛州缑氏县人,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他是中国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心人物唐僧的原型。
鉴真,俗姓淳于,江苏扬州江阳县人,后东渡日本,成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
皎然,唐朝诗僧,俗姓谢,湖州长城卞山人,据说是谢灵运的十世孙。
灵澈,本姓杨氏,越州会稽(今绍兴)人,修行于云门寺,刘长卿有诗歌《送灵澈上人》。
语言文字运用(1分)下面哪位诗人是“初唐四杰”之一A. 屈原B. 司马相如C. 王勃D. 纳兰性德 C“初唐四杰”是唐代初年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
语言文字运用 (1分)清代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作者是 A. 罗 贯中B. 曹 雪芹C. 吴 承恩D. 蒲松龄D罗贯中是《三国演义》的作者,吴承恩是《西游记》的作者,而且两人都是明代小说家。
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
语言文字运用(1分)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端午节习俗的一项是A. 赛 龙舟B. 吃 粽子C. 喝雄黄酒D. 登高望远D登高望远属于重阳节的习俗。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有相关的描写。
语言文字运用(1分)“贞观之治”是指中国古代哪位皇帝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A. 秦 始皇B. 唐 太宗C. 武 则天D. 乾隆帝B由于唐太宗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的政策,厉行节约,休养生 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
什么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阅读答案什么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阅读答案“仁义礼智信”即儒家核心思想“三纲五常”中的“五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它最终聚合为一个核心的价值理念,是中国文化长期发展、传承和选择的结果。
在孔子之前,“仁”“义”“礼”“智”“信”这些术语已经广泛流行,是当时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
“仁”作为一种品德,最初的含义是“爱亲”,即爱自己的亲人。
孔子论“仁”,意蕴丰富,尤重视“爱人”和“忠恕”。
“仁者爱人”扩展了“爱亲”,使“仁”突破了氏族的界限,上升成为人类社会的一般原则。
“忠恕”是仁的具体化。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是“忠”,指主动的推及行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是“恕”,指出了“为仁由己”的底线。
论“仁”的同时,孔子也说“义”。
“义”即“宜”。
凡合乎道德义理的行为便是“义”,反之便是“不义”。
而“礼”,起源于史前初民的宗教祭祀活动,历经数千年传承损益,西周初年周公“制礼作乐”,将其加工改造成了一整套的礼乐制度。
孔子主张恢复周代礼乐,同时又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论语阳货》),认为“礼”不仅仅是形式化的东西;“人而不仁,如礼何?”(《论语八佾》),强调“礼”应根植于“仁”。
孔子讲“礼”时轻其仪重其内的态度,为后来儒家的礼学思想奠定了基调。
“智”,即聪明、有智慧。
孔子所言之“智”,并非一般所说的小聪明,而是一种道德境界。
孟子更是明确地将“智”与“仁”“义”“礼”相提并用,作为君子的“四德”之一。
“信”,则是指诚实守约、言行一致的品德,孔子曾多次论及。
到西汉武帝时,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谓“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首次将这五者并而论之,称之为永恒不变之道。
至两汉之交,“五常”的提法就固定了下来。
尽管后世儒家对“五常”的解释不尽相同,但孔子的观点一直是他们阐说的根基。
对“仁”“义”“礼”“智”“信”诸范畴的阐发,体现了儒家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人不仅有自然性,更有道德性,而后者才是人不同于万物的根本,孔子的“仁”、孟子的“四德”、董仲舒的“五常”正体现了人之为人的本质属性。
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0)一、单选题(共40题,40分)1、下列哪一个是最早接受中国文化的国家?()A、美国B、日本C、新加坡D、朝鲜正确答案:D2、“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是()。
A、两者没有区别,只是名称上的不同。
B、“中国传统文化”不等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前者是后者的一部分。
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站在今天的立场上,对“中国传统文化”拣选的成果。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等于“中华传统文化”,前者包含后者。
正确答案:C3、英国学者葛瑞汉认为中国古代思想各种对抗思潮中最后胜利的一支是()?A、儒学B、道学C、法学D、佛学正确答案:A4、下列关于“要对世界各国的实际情况有深切的了解”错误的是?()A、要花些时间去阅读其他国家的历史和了解最近的新闻动态B、尽可能亲自去体验其他国家普通民众的具体生活C、想办法占领别国D、亲眼看到其他人被贫穷、疾病、政治腐败等折磨,点燃内心的正义感与同情心正确答案:C5、“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乐群者,乐于取益,以辅其仁也。
”是下列哪一位先生的言论?()A、伊川先生B、明道先生C、考亭先生D、象山先生正确答案:C6、先秦时代的“国”指的是()。
A、全国B、天下C、王、侯的封地D、国家正确答案:C7、关于如何仁爱孝悌认识错误的是?()A、要通过理论分析,让更多的人正确认识仁爱孝悌。
B、仁爱孝悌必须建立在对别人了解的基础上。
要真正地帮助别人,必须了解别人的处境,知道别人的需要。
C、要通过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故事,让更多人对仁爱孝悌有直观的感受。
D、对于古代的“二十四孝”我们应该全面地继承学习,实践仁爱孝悌。
正确答案:D8、下列哪一项属于中国传统文化解决民生问题,加强社会建设的作用的特征?A、重视道德教化和规范B、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C、具有浓厚的人本主义色彩D、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C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0)一、单选题(共40题,40分)1、下列哪一个是最早接受中国文化的国家?()A、美国B、日本C、新加坡D、朝鲜正确答案: D2、“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是()。
A、两者没有区别,只是名称上的不同。
B、“中国传统文化”不等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前者是后者的一部分。
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站在今天的立场上,对“中国传统文化”拣选的成果。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等于“中华传统文化”,前者包含后者。
正确答案: C3、英国学者葛瑞汉认为中国古代思想各种对抗思潮中最后胜利的一支是()?A、儒学B、道学C、法学D、佛学正确答案: A4、下列关于“要对世界各国的实际情况有深切的了解”错误的是?()A、要花些时间去阅读其他国家的历史和了解最近的新闻动态B、尽可能亲自去体验其他国家普通民众的具体生活C、想办法占领别国D、亲眼看到其他人被贫穷、疾病、政治腐败等折磨,点燃内心的正义感与同情心正确答案: C5、“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乐群者,乐于取益,以辅其仁也。
”是下列哪一位先生的言论?()A、伊川先生B、明道先生C、考亭先生D、象山先生正确答案: C6、先秦时代的“国”指的是()。
A、全国B、天下C、王、侯的封地D、国家正确答案: C7、关于如何仁爱孝悌认识错误的是?()A、要通过理论分析,让更多的人正确认识仁爱孝悌。
B、仁爱孝悌必须建立在对别人了解的基础上。
要真正地帮助别人,必须了解别人的处境,知道别人的需要。
C、要通过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故事,让更多人对仁爱孝悌有直观的感受。
D、对于古代的“二十四孝”我们应该全面地继承学习,实践仁爱孝悌。
正确答案: D8、下列哪一项属于中国传统文化解决民生问题,加强社会建设的作用的特征?A、重视道德教化和规范B、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C、具有浓厚的人本主义色彩D、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 C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1、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哪“三个倡导”,明确概括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A、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B、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平、公正,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C、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平、法治,倡导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2、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A、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3、近年来,我国加大在海外举办学院、文化交流中心和文艺演出、艺术活动等有效地在对外文化交往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
(√)A、马克思主义B、孔子C、汉语4、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正确答案为 B。
)A、爱岗B、敬业C、奉献社会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
(×正确答案为 B。
)A、爱国主义、团结奋斗B、爱国主义、改革创新C、艰苦奋斗、与时俱进6、“”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述的基本原则。
(√)A、人的解放B、公平正义C、自由博爱7、,是我们党面对多样化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一个基本原则。
(√)A、听任多样化的无序发展B、允许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泛滥C、尊重差异,包容多样8、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
(×正确答案为 A。
)A、社会公德B、职业道德C、家庭美德9、是公民个体道德化的摇篮。
(×正确答案为 B。
)A、职业道德B、家庭美德C、个人品德10、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哪些原则?(√)A、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坚持联系实际,坚持改进创新B、坚持解放思想,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坚持联系实际,坚持改进创新C、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坚持联系实际,坚持改进创新11、志愿服务,原指恭敬地交付、呈现,即不求回报地付出。
课件名称: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上)测试题目共:30 ,总分值:100 ,测试时间:60分钟第1题、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
(是否题)(分值:3)A.对B.错第2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
(是否题)(分值:3)A.对B.错第3题、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
(是否题)(分值:3)A.对B.错第4题、中国人重仁,西方人重智。
(是否题)(分值:3)A.对B.错第5题、“三从四德”是为适应父权制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家庭利益需要,由道家礼教对妇女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方面进行的规范要求。
(是否题)(分值:3)A.对B.错第6题、崇尚道德是我国传统文化最突出的特征。
(是否题)(分值:3)A.对B.错第7题、孟子提出“仁、义、礼、智、信”。
(是否题)(分值:3)A.对B.错第8题、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不必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是否题)(分值:3)A.对B.错第9题、中国的“天下”概念是严格具有世界眼光的世界理念,即能够达到孔子标准“以天下观天下”。
(是否题)(分值:3)A.对B.错第10题、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
(是否题)(分值:3)A.对B.错第11题、仁爱的核心是()。
(单选题)(分值:3)A.个人主义B.博爱C.推己及人D.利己主义第12题、由于文化上的偶然,中国最早思考了世界制度的问题,即()。
(单选题)(分值:3)A.“三权分立”B.“共产主义”C.“和谐世界”D.“天下理念”第13题、党的()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单选题)(分值:3)A.十五大B.十六大C.十七大D.十八大第14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社会思潮的()。
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0)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0)一、单选题(共40题,40分)1、下列哪一个是最早接受中国文化的国家?()A、美国B、日本C、新加坡D、朝鲜正确答案:D2、“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是()。
A、两者没有区别,只是名称上的不同。
B、“中国传统文化”不等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前者是后者的一部分。
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站在今天的立场上,对“中国传统文化”拣选的成果。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等于“中华传统文化”,前者包含后者。
正确答案:C3、英国学者葛瑞汉认为中国古代思想各种对抗思潮中最后胜利的一支是()?A、儒学B、道学C、法学D、佛学正确答案:A4、下列关于“要对世界各国的实际情况有深切的了解”错误的是?()A、要花些时间去阅读其他国家的历史和了解最近的新闻动态B、尽可能亲自去体验其他国家普通民众的具体生活C、想办法占领别国D、亲眼看到其他人被贫穷、疾病、政治腐败等折磨,点燃内心的正义感与同情心正确答案:C5、“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乐群者,乐于取益,以辅其仁也。
”是下列哪一位先生的言论?()A、伊川先生B、明道先生C、考亭先生D、象山先生正确答案:C6、先秦时代的“国”指的是()。
A、全国B、天下C、王、侯的封地D、国家正确答案:C7、关于如何仁爱孝悌认识错误的是?()A、要通过理论分析,让更多的人正确认识仁爱孝悌。
B、仁爱孝悌必须建立在对别人了解的基础上。
要真正地帮助别人,必须了解别人的处境,知道别人的需要。
C、要通过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故事,让更多人对仁爱孝悌有直观的感受。
D、对于古代的“二十四孝”我们应该全面地继承学习,实践仁爱孝悌。
正确答案:D8、下列哪一项属于中国传统文化解决民生问题,加强社会建设的作用的特征?A、重视道德教化和规范B、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C、具有浓厚的人本主义色彩D、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C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考试答案一、中国传统文化略论1、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古代传承至今的精神文化,由五千年的文化发展演化而成,涵盖了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礼仪、教育、宗教信仰等众多内容,是极具影响力的民族文化实体。
2、中国传统文化特点(1)历史性:五千年的文化发展演化,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中华文化。
(2)多元性:中国传统文化涵盖哲学、宗教、文学、美术、乐理、伦理等多个领域,以及各种实践,形成了千百种多彩文化。
(3)思想性: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了儒、释、道、古典诗词等诸子百家,凝练出独特的思想文化,启迪了无数中国子孙。
(4)至诚性:中国传统文化追求至诚精神,始终以精神力量横贯儒释道。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的千百种文化实践,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1)中国书法:以《汉书》“金石易,笔墨难”的论述开展的单笔书写艺术,中国书法被视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本质。
(2)中国剪纸:以折叠纸来裁剪各种图案,其精美的图案令人称奇,被称为“中国第一画”。
(3)中国园林:中国园林不仅以精致美观而闻名,而且有着深刻的哲学和社会思想内涵,被称为东方园林艺术的代表。
(4)中国传统文学: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史记》“记实”、《论语》“仁义”的著作成为代表。
(5)中国传统曲艺:曲艺一般来源于民间,以说唱和表演为主,它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丰富了民间生活。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意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一种表象形式,更是一种思想内涵,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中层出不穷的精神崇高,它为中华人民的历史、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我们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储备。
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意义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被认为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精神支柱,是保护民族风貌的重要贡献,所以我们应该珍视和继承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保存民族风情。
2、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意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人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从中可以学习到许多智慧,可以增进我们的智识和文化修养。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新教材(部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同步练习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基础篇一、选择题1.(2022·安徽省皖西中学高二期末)下列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正确的是()①核心思想理念包括讲仁爱、守诚信、上和合等②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③中华传统美德包括促进社会和谐、倡导人们孝老爱亲④中华传统文化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A【详解】①②:下列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正确的是:核心思想理念包括讲仁爱、守诚信、上和合等,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①②正确。
③:中华传统美德不包括促进社会和谐,③排除。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④说法不准确,排除。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2.2022年农历新年除夕夜,以北宋宫廷画家王希孟的长卷作品《千里江山图》为灵感创作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选段登上央视春晚舞台,通过“山高水长沁人心脾,一呼一吸之间,尽是青山,尽是江河”的表达方式描绘出千里江山的锦绣恢弘,表达了存在于中国人内心深处的“道法自然”的人与自然和谐关系。
这体现出()①文化内容的承载、表达和展现离不开一定的载体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③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详解】①②:以《千里江山图》为灵感创作的舞蹈诗剧,通过“山高水长沁人心脾,一呼一吸之间,尽是青山,尽是江河”的表达方式描绘出千里江山的锦绣恢弘,表达了存在于中国人内心深处的“道法自然”的人与自然和谐关系,这表明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①②符合题意。
③:“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③不符合题意。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述错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要早得多,④排除。
C19033S 中华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全部正确答案1:“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出自()。
AA.《尚书·泰誓》B.《尚书·尧典》C.《左传·成公十三年》D.《左传·桓公六年》2:()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
AA.社会公德B.职业道德C.家庭美德D.个人品德3:“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出自()。
AA.《尚书·泰誓》B.《尚书·尧典》C.《左传·隐公元年》D.《左传·桓公二年》4:西周初期提出的基本治国政策是()。
ABA.敬德B.保民D.重农5:优秀文化的标准是()。
ABCDA.跨越时空B.超越国度C.富有永恒魅力D.具有当代价值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ABCDA.自由B.平等C.公正D.法治7:在治国理政层次上,要()来体现中华优秀文化价值观。
ABCDA.以人为本B.以德为本C.以民为本D.以合为本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ABCDA.爱国C.诚信D.友善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ABCDA.富强B.民主C.文明D.和谐10:“三教合一”中的“三教”指的是()。
ACDA.儒教B.基督教C.释教D.道教1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出自()。
BA.《孟子·公孙丑下》B.《孟子·尽心下》C.《尚书·尧典》D.《孟子·滕文公上》12:“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
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出自()。
BA.《管子·牧民》B.《管子·霸言》C.《管子·问第》D.《管子·立政》1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语出()。
BA.顾炎武B.范仲淹C.韩愈D.柳宗元14:()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述的基本原则。
CA.人的解放B.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C.公平正义D.自由博爱1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富强:追求国家的繁荣昌盛和经济的发展。
2.民主: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倡导民主权利和民主法治。
3.文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
4.和谐: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
5.自由:保障人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享有个人自由和权利。
6.平等: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7.公正:追求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8.法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9.爱国:热爱祖国,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
10.敬业:尊敬职业,努力工作,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11.诚信:讲究诚信,遵守道德规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2.友善:友好相处,互助关爱,营造和谐社会氛围。
13.儒家思想: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价值观,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
14.道家思想:主张顺应自然,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15.佛教文化:提倡慈悲为怀,忍耐顺从,追求解脱和涅槃。
16.书法:以汉字为基础,通过笔墨纸砚等工具,展现文字的美感。
17.绘画:以山水、花鸟、人物等为题材,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审美观念。
18.诗词:以汉字为基础,通过韵律、对仗等手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19.戏曲:以唱、做、念、打为表演形式,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0.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
21.传统礼仪:如婚礼、丧葬、祭祀等,体现了人们对天地、祖先的敬畏之心。
22.传统建筑:如宫殿、庙宇、园林等,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
以上知识点涵盖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习题及方法:1.习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哪一项体现了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感和担当?解题方法:回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分析各项价值观所强调的重点,结合个人对社会中的责任感和担当的理解,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