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13.家乡特产的调查与推介教学课件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2.19 MB
- 文档页数:27
《家乡特产的调查与推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产,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推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调查家乡的特产,了解特产的特点、历史、文化背景等。
2. 学习如何整理、分析调查到的信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调查、整理、分析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网络资源、调查表、推介词模板。
2. 学具:笔记本、笔、相机(可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家乡的特产,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调查:让学生分组进行调查,收集家乡特产的相关信息。
3. 整理与分析:指导学生如何整理、分析收集到的信息,形成调查报告。
5. 交流与分享: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让学生相互学习、借鉴。
六、板书设计1. 《家乡特产的调查与推介》2. 主要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
七、作业设计2. 让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制作一份家乡特产的宣传海报。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调查、整理、分析、推介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它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以及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
在本节课中,教学过程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确保学生在调查、整理、分析、推介等环节中能够积极参与,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一、调查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1. 调查前的准备:在开始调查之前,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比如特产的定义、家乡特产的种类等,以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
小学1—3年级《美丽江西》第一课《美丽江西我的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①了解江西省地域、才子之乡、瓷都等分别在哪里?②结合图片了解江西政区图、了解江西所处的地方。
③知道江西有哪些风景名胜、革命遗址、特色小吃。
教学难点:了解江西的风景名胜、革命遗址。
教学准备:图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①同学们知道我们出生在哪个省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再去认识我们美丽的江西。
②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课①观看视频。
②分析江西所处的地貌,了解江西政区图,知道江西有11个市.③说说你到过江西哪些地方?④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江西的美丽风景。
⑤欣赏了这么多风景名胜区,请小朋友说说你到过哪些风景名胜区,那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⑥我们江西不仅是风景优美的地方,还是革命的发源地,同学们想去看看那些革命遗址吗?⑦一起欣赏革命遗址。
⑧说说你了解哪些红色故事?三、游戏大比拼(比比谁最快找到好朋友)江西的省会景德镇才子之乡抚州瓷都宜春月亮之都南昌最美龙虎山鹰潭吉安名山井冈山②提到江西,不由得让人想到江西的小吃特别多,让学生给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小吃。
四、教师小结江西是一块革命的热土,峥嵘岁月,荜路蓝缕;江西是一方人文的沃土,雄州雾列,俊采星驰;江西是一片多采的乐土,踏遍青山,风景独好,祝愿我们美丽的江西发展得越来越美好!《美丽江西我的家》课堂教学反思课堂教学的实效,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为有效实现课堂教学相应的深度和广度,教师在《美丽江西我的家》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1、教学的目标确定:课堂教学的把握是课堂教学实效的保证。
我在该课中确定了初步了解江西政区图,了解江西风景名胜区、革命遗址、特色小吃。
课堂教学实践表明,我基本上完成了上述目标,保证了课堂应有的实际效果。
2、教材的载体作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抛弃支离破碎的烦琐讲解。
通过让学生看图片、做游戏,让学生记住教材中的关键词来了解美丽的江西。
3、学生的良性互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良性互动是对教师教学实效的检测。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家乡特产的调查和推广》秦邮实验小学六(2)班1.设计思路本次主题活动是以小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让学生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通过讨论交流,确定关于家乡特产的研究课题。
在活动实施过程中,通过合作调查、采访、访问、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展示与评价等探索活动,拉近学生与家乡特产的距离,促进学生真正了解家乡特产。
增进学生对身边事物进行探究的探究心理,鼓励学生不断学习,不断创新。
2.活动总目标(1)认知和技能:①对家乡特产展开调查,进行研究,充分了解家乡特产。
②通过活动,对实践活动的方法、步骤有进一步的体验和了解。
(2)过程和方法:①通过围绕自己感兴趣的角度所确定的研究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求各种途径处理解决问题,以促进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提高。
②通过小组合作调查、访问、汇报交流促进学生的协作探究精神、学习交流能力、相互欣赏的意识的生成以及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等的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以小组研究的形式,通过合作小组的集体研究,对自己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
②通过实践研究,对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并在把活动成果推广的过程中感受实践的价值。
一、活动安排及实施(一)活动主体:六二班全体学生(二)活动时长:活动总长大约半月,其中课内4—5课时。
(三)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有关资料(文字、图片与影像);制订各个阶段的指导方案与要点;制作课件;设计研究表格……2.学生准备:选题、分组、制定活动方案;准备实践活动所需要的相机、活动记录表;对特产作初步的了解;查阅采访、调查等具体操作方法;准备成果展示交流时需要的幻灯片……二:总结、交流阶段1.活动时间:课内2课时。
2.阶段目标:(1)学生以各种形式展示研究成果,在这个过程中要善倾听,会发现,能质疑,巧答辩,为后期的修改完善并推广研究成果奠定基础。
家乡特产的调查与推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家乡的特产及其特点、价值。
2. 学会收集、整理信息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调查、采访等方式,了解家乡的特产。
2. 学会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收集信息。
3. 学会整理、归纳信息,形成完整的调查报告。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特产的定义和特点。
2. 家乡特产的调查方法。
3. 家乡特产的推介方式。
4. 家乡特产的价值和意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家乡特产的认识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家乡的特产,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特产。
2. 讲解:讲解家乡特产的定义、特点和分类,让学生对家乡的特产有初步的了解。
3.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家乡的特产,分享自己对这些特产的认识和感受。
第二课时:家乡特产的调查方法1. 讲解:讲解调查方法,如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等,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调查方式。
2. 实践:分组进行实践,让学生选择一种调查方法,对家乡的特产进行调查。
3.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调查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下一课时的推介做好准备。
第三课时:家乡特产的推介方式1. 讲解:讲解家乡特产的推介方式,如宣传册、海报、口头介绍等,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推介方式。
2. 实践:分组进行实践,让学生选择一种推介方式,对家乡的特产进行推介。
3.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推介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下一课时的总结做好准备。
第四课时:家乡特产的价值和意义1. 讲解:讲解家乡特产的价值和意义,如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环保价值等,让学生了解家乡特产的重要性。
2.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如何保护和发展家乡的特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 总结: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家乡特产的价值和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家乡特产(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全国通用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特产,包括特色食品、工艺品、农产品等。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家乡特产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文化内涵以及在当地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特产的种类、特点及其与当地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的关联。
2.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1. 家乡特产的多样性及其与当地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的关联。
2. 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和了解家乡特产,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教具学具准备:1. 课件:介绍家乡特产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实物:家乡特产样品,如特色食品、工艺品等。
3. 学生分组准备:每组准备一个家乡特产的介绍,包括图片、文字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家乡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物产,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家乡特产的种类、特点及其与当地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的关联。
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家乡特产进行深入了解,准备介绍。
4. 分享展示:每组派代表上台介绍他们所了解的家乡特产,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给予评价。
板书设计:1. 家乡特产2. 副了解、认识、传承3. 介绍家乡特产的种类、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的关联等内容。
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家乡特产的短文,包括特产的名称、特点、制作工艺等。
2. 画一幅家乡特产的图画,要求形象生动,色彩丰富。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产,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精神,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同时,增强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的文化,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详细补充1. 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如图片、视频等,来展示家乡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物产。
小学综合实践《家乡特产的调查与推介》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家乡特产的概念和基本特点;2. 学习并掌握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4. 提高学生的合作和团队意识;5. 学会制作简单的推介材料。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特产的概念和特点;2. 调查家乡特产的方法和技巧;3. 制作家乡特产推介材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介绍家乡特产的概念和特点,并展示一些家乡特产的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家乡特产的兴趣。
2. 探究(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家乡特产的调查。
每个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调查表格,外出实地考察家乡特产的来源、制作工艺、销售情况等,并记录调查结果。
3. 分享(15分钟)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进行调查结果的分享。
学生们可以借助图片、实物、口头描述等方式来展示自己的调查成果。
4. 总结(10分钟)教师带领全班总结讨论家乡特产的共同特点和独特之处,并引导学生整理出一份综合性的特产概述,包括特产名称、产地、主要原料、制作工艺、特点特色等。
5. 制作推介材料(25分钟)学生们根据调查结果,分小组制作家乡特产的推介材料。
可以利用海报、小册子、PPT等形式,向校内师生展示家乡特产的魅力,并向大家介绍家乡特产的制作方法和推广途径。
6. 展示与反馈(20分钟)每个小组展示自己制作的推介材料,并邀请其他同学品尝家乡特产。
学生们可以互相交流、评价对方的推介材料,并对家乡特产的调查与推介进行反思和反馈。
四、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掌握调查家乡特产的方法和技巧;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制作简单的推介材料;3. 学生能够合作和团队协作。
五、教学拓展:1. 学生可以利用社区资源或亲朋好友的帮助,进一步调查家乡特产的制作过程和销售渠道,加深对家乡特产的了解;2. 学生可以开展家乡特产的品尝活动,通过尝试、比较不同特产的口感和味道,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和品味;3. 学生可以组织家乡特产展览或贸易会,向更多的人推介家乡特产,并增加对特产的传播和推广。
家乡特产的调查与推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下册通用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产,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调查家乡的特产,了解特产的历史、特点、价值等。
2. 推介家乡的特产,包括特产的介绍、推广策略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产,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如何设计有效的推广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2. 学具:调查表、笔记本、相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家乡的特产,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调查:让学生分组进行调查,收集家乡特产的相关信息。
4. 推介:让学生分组设计推广策略,包括特产的介绍、推广方式等。
5. 展示:让学生分组展示推介方案,进行交流和分享。
6. 评价:对学生的调查和推介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家乡特产的调查与推介2. 板书内容:特产名称特产历史特产特点特产价值推广策略七、作业设计2. 让学生设计一份家乡特产的推广海报,包括特产的介绍、推广方式等。
八、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特产,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同时,通过推介家乡的特产,提高了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一、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欲望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家乡特产的图片或视频,如美食、手工艺品、农产品等,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初步感知家乡的丰富物产。
同时,教师可以提出引导性问题,如“你们知道这些特产背后的故事吗?”“它们为什么特别?”来引发学生的思考。
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家乡特产的调查和推介教案一、引言家乡是一个人的根,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地方。
每个家乡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特产,这些特产代表了家乡的特色和魅力。
为了让学生们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我们将开展一次以“家乡特产”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通过调查家乡特产,推介家乡特产,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家乡,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和实践能力,他们可能对家乡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和接触,但对于家乡特产的深入调查和推介还不够熟悉。
此外,他们的调查能力、推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因此,我们需要设计符合他们认知水平和兴趣点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亲身参与中掌握调查技巧和推介方法,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特产的种类和特点,增强他们对家乡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
2. 通过调查和推介活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调查技巧和推介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让他们通过实践活动来深入了解家乡特产的价值和意义。
4. 通过团队合作和推介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5.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让他们通过实践活动来关注家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特产的种类和特点,掌握基本的调查技巧和推介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深入调查和推介家乡特产;如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料;实践活动方案和材料;与相关部门或企业联系,获取家乡特产的信息和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画笔、纸张等学习用品;参与实践活动的相关材料和工具等。
3. 教学环境:教室或相关实践场所。
4. 教学时间:共计X个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有关家乡特产的宣传视频或展示一些家乡特产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家乡特产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