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社会学课程第一章 社会学与体育社会学
- 格式:pdf
- 大小:6.65 MB
- 文档页数:43
体育社会学第一章体育社会现象的社会学分析1体育社会现象概述2体育社会现象的重大变化3关于体育社会现象的几个基本命题。
第二章体育运动的社会分从、流动和控制1社会分从与体育运动2社会流动与体育运动3社会控制与体育运动第三章社会结构中的体育运动1体育运动与经济的互动2体育运动与政治的互动3人口结构中的体育运动4体育运动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5体育运动与科学技术的互动6大众传播媒介对体育运动的影响第四章社会文化中的体育运动1文化的一般概述2文化的要素与特性3体育文化的概述4社会文化中的体育文化第五章社会进步中的体育运动1社会进步中的体育运动1社会恶性运行中的体育运动2社会中性运行中的体育运动3社会良性运行中的体育运动第六章社会制度中的体育运动1不同制度的体育运动2体育运动的制度结构3中国体育制度的演变与创新第七章社会关系与互动中的体育运动1体育运动中的社会角色2体育运动中的社会关系3体育运动中的社会互动第八章社会生活中的体育运动1生活方式的概述2现代生活方式中的健康隐患3体育运动与生活方式的改善4体育休闲的社会价值第九章竞技体育的社会学分析1竞技体育概述2竞技体育与社会竞争3竞技体育与社会规则4竞技体育与社会公平公正5竞技体育的分类6竞技体育的社会价值第十章社会体育的社会学分析1实惠体育概述2社会体育参与概述3社会体育与社会健康第十一章体育群体与人群体育的社会学分析1群体概述2体育群体概述3老年人体育4妇女体育5农民工体育6残疾人体育第十二章体育运动的民族与宗教问题1民族问题概述2体育运动与民族3体育与民族主义4宗教原理5体育与宗教关系6警惕邪教利用体育借尸还魂第十三章体育的社会问题1体育社会问题概述2体育社会问题特点和种类3体育社会人体的预防和解决第十四章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1体育社会学学科方法论2体育社会学研究程序3收集资料和处理资料的方法绪论1建立体育社会学的必要性? 20世纪体育运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体育现象扩大化与复杂化的趋势,传统体育教育的理论已无法全面回答这样的体育运动中出现的种种现实问题。
Athletics sociology 体育社会学教案教师:刘*2009—2010年度第一学期授课周数:18周授课时数:36学时授课次数:18次授课年级:社会体育专业2008级授课班级:07、08班授课地点:四教507室体育社会学教案讲授内容绪言一、体育社会学——是一门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整体,在外部研究体育与其它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部研究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的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用以推动体育和社会合理发展的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美国《社会学百科》认为:“体育社会学以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研究它的结构、内容、变革和发展,研究以体育运动为特点的社会行为、关系和作用。
包括系统内的和其他系统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日本学者菅原礼认为“体育社会学是从社会学观点研究体育事实及体育有关的问题,力图使体育合理化的科学。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的科学。
从某种角度或侧重观社会,或侧重对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或侧重观社会和人的关系,进行综合性的研究。
二、性质:介于体育科学与社会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既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又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它是社会学领域中的一门部门应用社会学。
因为它要将社会学的理论成果和实证的研究方法充分运用于解释体育现象。
同时又是体育的基础学科。
因为它要从社会本质上把握体育的特征、功能、手段、途径。
然而,体育社会学毕竟不是社会学和科学的简单重叠,它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
体育科学――研究体育的现象及规律的学科群。
研究和揭示利用体育的手段和方法,全面发展、改善和提高人类身体、心理和运动水平及社会影响关系的规律。
体育社会科学:是有关体育的社会科学群的总称。
体育法学、美学等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学:也是群众体育学,是关于职工、农民、居民等体育活动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与体育社会学研究对象、领域明显不同。
三、研究对象:体育社会现象社会现象――是存在于人们身体以外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感觉方式,同时通过一种强制力,施于每个人。
体育社会学第一章:社会学与体育社会学1、孔德是社会学的创始人,涂尔干继承和发扬孔德思想,主张社会学研究具体的社会现象,实现了对社会现象的社会学解释。
2、西方社会学主要流派:结构功能主义——代表人物帕森斯(提出体育是一种激励);冲突论——代表人物科泽尔(提出运动是一种麻醉剂);交换理论(互动理论)——代表人物霍曼斯和劳布(提出体育运动是有意义的运动);符号相互作用论——代表人物布鲁默。
3、我国社会学创始人:严复。
4、社会学研究的对象:社会、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人与社会的关系。
5、社会学的研究领域:群体单位、社会制度、社会过程、社会问题。
6、社会学的功能:描述功能、预测功能、解释功能。
第三章:体育与社会结构1、运动与政府的关系?1、保持公共秩序2、保持并发展健康和体能3、提高群体、社区、国家的声望4、增强认知感、归属感和团结感5、强调与主导政治意识形态相一致的价值及取向6、增强人民对个别政治领导以及政府本身的支持7、促进社区或社会的整体经济发展。
2、体育与政治关系?(一)政治对体育的影响1、政治的需要制约体育目的和性质2、政治制度规定着体育制度的类型3政治思想意识制约体育的价值观念(二)体育与政治关系密切的利与弊1、促进作用:促进各国政府重视体育运动;推动了体育的国际化,推动了体育人口的增加。
2、消极作用:行程偏执的急功近利的体育观念,忽视多数人的体育,助长了体育中的拜金主义;使体坛丑闻的暴力事件层出不穷;造成运动员的片面发展和心理压力,加大保守倾向;可能消耗过多的人力、资源、能量,相互攀比的结果使体育活动超出经济。
3、体育对经济的作用?1、对劳动者素质的提高2、对企业文化的建设3、体育产业形成与发展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
4、构成社区体育的基本要素:社区成员、为保证社区体育正常开展而建立的体育组织、必要的场地设施、一定数量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各种具体的体育活动、一定的经费保证。
5、社区体育的功能:提高居民的身心健康水平、丰富和活跃居民的业余文化、沟通居民的人就关系,培养巩固社区感情,增强社区凝聚力、稳定社区的生活秩序。
社会学第一章导论1.体育社会学是什么:体育社会学是以社会学的理论为依据,来研究体育社会现象的一门学科。
它的具体研究领域包括体育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体育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体育和从事体育的主体——人的关系2.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包括体育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体育自身的结构域功能,体育和从事体育的主体----人的关系3.体育社会学的理论基础:帕森斯结构功能理论、冲突理论---达伦多夫4.现代社会分: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竞技体育第二章体育的社会结构和功能1.体育社会结构的动态分析:其一是由游戏向正规竞技的演讲;其二是体育向终身体育的演进。
2.体育的社会功能:健身功能、娱乐功能、休闲功能、教育功能、情感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政治功能第三章体育制度1.体育制度是什么?特点?体育制度是指国家体育机构和社会体育组织,以及由他们制定并实施的各种规章、条例、制度和办法的总称。
特点:二重性、系统性、规范性、有效性2.体育制度的构成要素:体育制度的概念系统、规范系统、组织系统、设备系统3.体育制度的功能:行为导向功能、社会整合功能、文化传递功能4.体育的社会问题有哪些,又有什么特征,可举例说明:体育的社会问题有:A体育的政治问题(特征:体育服从于政治,政治影响着体育,是个不争的事实。
但在体育中出现的不适当的政治干预所造成的社会问题却对体育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案例:1980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盟国抵制了莫斯科奥运会,1984年以前苏联为首的东欧国家又抵制了洛杉矶奥运会。
中国申办2000年奥运会受到某些国家的反对和破坏而落选等等)B体育的经济问题(特征:“体育搭台,经贸唱戏”。
市场经济的商业社会,体育向经济注入了心得活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体育的发展。
但体育商业化的问题,也给体育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
案例:①金钱万能,奖牌活动变奖金活动;②见钱眼开,运动员当活广告;③金钱推磨,体育官员腐败;C体育的暴力问题(特征:体育暴力已成为体育运动中的一大危机,尤其是在有强烈身体对抗的足球、篮球等项目中;案例:震惊世界的“卢日尼基”、“布鲁塞尔”、“亚洲山谷”、“谢菲尔德”等球场惨案;历史上最大足球暴力发生在1964年5月24日的利马体育场,造成318人死亡,500多余人受伤的悲剧。
体育社会学绪论1 什么是体育社会学?又称体育运动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体育运动的社会功能、发展规律及其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2 社会体育学与体育社会学的区别?“体育社会学”是有关体育的社会科学群的总称,它包含着众多的学科,如体育经济学、体育法学、体育伦理学、体育美学等,体育社会学也是其中的一门。
“社会体育学”,亦称“群众体育学”,是关于职工、农民、居民体育活动原理与方法的一门科学,与体育社会学在研究对象和领域上明显不同。
3 体育社会学发展的条件?(1)体育运动作为人类的高级文明活动,遵循进步繁荣发展的基本规律,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已演进成为人类的一种具有独立体系的文化形态。
(2)体育运动各个领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3)20世纪,体育运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体育现象扩大化与复杂化的趋势(4)体育现象的复杂的化是体育社会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第一章社会学与体育社会学1.什么是社会学?简述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和社会功能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规律性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研究对象:社会个人社会行为研究领域:(1)群体单位:家庭、村寨、城镇、都市、部落、民族、团体等(2)社会制度:亲属、经济、政治、法律、宗教、教育、文化、体育等(3)社会过程:合作、竞争、战争、改革、革命、社会舆论、社会价值观、社会一体化、全球化等(4)社会问题:婚姻、劳动就业、升学、民族分歧、犯罪、环境污染、人口、移民、种族歧视、妇女歧视、暴力等。
社会功能:描述功能解释功能预测功能2.简述西方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P9(1)西方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初,它的产生具有社会经济、政治和自然科学三方面的动因。
(2)社会学是工业革命和经济变革的必然产物。
18世纪末19世纪初,由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使欧洲变成了工业社会,大量人口的转移,是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发生变化。
西方社会学应运而生。
(3)社会学的产生受到自然科学发展的深刻影响。
19世纪以后,近代理性实验科学的兴起,社会学家将自然科学的调查统计方法运用到研究领域,为社会学以后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体育社会学教案Athletics sociology育社会学教案教师:刘*2009—2010年度第一学期1体授课周数:18周授课时数:36学时授课次数:18次授课年级:社会体育专业2008级授课班级:07、08班授课地点:四教507室2体育社会学教案第1周第1次课教学主题:体育社会学的概念、性质、研究范围、内容及目的与价值*社会学与体育社会学教学目标:1、社会学概念、研究对象及功能。
2、体育社会学的概念、研究价值及方法、由来与发展。
教学重点:1、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及价值。
教学难点:1、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办法。
研究要求:序号1234总时间绪论主要内容教学方式讲授讲授讲授讲授并讨论时间(分)32102533100第一节:社会学概述第二节:体育社会学由来与开展第三节:体育社会学的最新开展课堂提问及讨论的问题:课后作业:课后小结:3讲授内容绪言一、体育社会学——是一门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不断开展变化的整体,在外部研究体育与别的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干系,在内部研究体育与人的社会行动、社会观念的干系,以及体育运动的结构、功能、开展动力和制约身分,用以推动体育和社会合理开展的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美国《社会学百科》认为:“体育社会学以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研究它的结构、内容、变革和发展,研究以体育运动为特点的社会行为、关系和作用。
包括系统内的和其他系统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日本学者菅原礼认为“体育社会学是从社会学观点研究体育事实及体育有关的问题,力图使体育合理化的科学。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的科学。
从某种角度或侧重观社会,或侧重对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或侧重观社会和人的关系,进行综合性的研究。
二、性质:介于体育科学与社会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既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又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它是社会学领域中的一门部门应用社会学。
因为它要将社会学的理论成果和实证的研究办法充分应用于解释体育现象。
绪论l、试述建立体育社会学科的必要性答:传统体育教育理论已无法全面回答作为社会现实的体育运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社会科学的进步和繁荣、在社会实践中的广泛运用,为新学科的诞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怎样理解当代体育现象扩大化和复杂化?答:体育现象的扩大化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体育的国际化与全球化趋势(如奥林匹克运动的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对国际竞技活动的参与等);体育文化的普及(如体育教育的普及、人的主体意识在体育中的觉醒、体育生活方式的确立等);体育与大众传播媒介的高度结合(如电视转播的出现和繁荣)以及体育的大众化与平民化发展(如体育人口的迅速增加、体育场地设施的社区化、体育管理的社团化)。
体育现象的复杂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量经济活动介入体育之中(竞技体育的业余原则废除,体育商业化职业化高速发展,体育产业形成规模);体育现象的社会政治化(如体育成为当代和平与民主潮流的一部分,同时也沦为政治角逐、政治统治的工具);体育社会问题的广泛出现(如球场暴力、妇女歧视、种族歧视、滥用违禁药物、体育中的腐败现象、宗教、邪教对体育的渗透和利用等等)。
3、什么是体育社会学?简述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社会功能。
(重点)答:(1)体育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体育运动的社会功能、发展规律及其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2)体育社会现象,是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对象。
(3)研究内容:○1研究体育的社会结构、特点及与社会的相互关系○2研究体育社会学的理论和体育社会问题○3不同体育形态的研究4、简述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学与体育社会科学的区别。
(重点)答:“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学”与“体育社会科学”这三个概念是有严格区别的,体育社会科学是有关体育的社会科学群的总称,它包含着众多的学科,如体育经济学、体育法学、体育伦理学、体育美学等,体育社会学也是其中的一门。
社会体育学,亦称群众体育学,是关于职工、农民、居民体育活动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与体育社会学在研究对象和领域上明显不同。
体育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体育社会学是一门涉及体育与社会关系的学科。
在体育社会学课程中,学生将学习体育在社会中的作用、体育与文化的关系、体育与经济的关系、体育与政治的关系、体育与健康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更好地理解体育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能够分析和解决与体育相关的社会问题。
一、课程目标1、了解体育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体育与社会的关系及其作用。
2、理解体育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并能够分析体育的文化意义。
3、分析体育与经济的关系,了解体育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影响。
4、分析体育与政治的关系,了解体育在政治中的角色和作用。
5、了解体育与健康的关系,分析体育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和作用。
二、课程内容1、第一章:体育社会学概述1、体育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体育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和学科特点2、第二章:体育与社会关系1、社会的体育化现象和趋势2、体育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3、体育与社会变迁的关系3、第三章:体育与文化1、体育与文化的互动关系2、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体育形式和意义3、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4、第四章:体育与经济1、体育与经济的互动关系2、体育产业的市场分析和趋势3、体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贡献5、第五章:体育与政治1、体育与政治的互动关系2、体育在政治中的角色和作用3、体育赛事与国际政治的关系6、第六章:体育与健康1、体育与健康的互动关系2、体育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和作用3、体育在公共卫生领域的角色和作用7、第七章: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1、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论2、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研究方法的应用3、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三、课程安排本课程安排为32个学时,具体分配如下:1、第一章:8学时2、第二章:8学时3、第三章:4学时4、第四章:4学时5、第五章:4学时6、第六章:4学时7、第七章:2学时四、教学要求1、学生应该掌握体育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体育与社会的关系及其作用。
体育社会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体育社会学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
体育社会学在体育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学科地位,它是一门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整体,在外部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部研究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的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用以推动体育和社会合理发展的综合性的科学。
2、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体育的社会结构、特点及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体育社会学的理论、体育社会问题及不同的体育形态等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理论知识辩证分析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社会体育工作及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程主要包括体育社会学的由来与发展;体育社会学的性质、对象与领域;体育运动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社会变迁对体育的影响;体育的社会控制;体育社会化;体育群体;体育与生活方式;体育与文化;体育与宗教;体育与大众传播媒介;并对竞技体育、群众体育、现代体育特征进行分析。
本课程的重点体育与社会结构;竞技体育的社会学分析;体育与文化;体育与教育;体育与宗教;社会体育的社会学分析;中国体育改革的社会学分析。
课程编码:课程性质: 必修课程 教学对象: 本科学时学分: 36学时 2学分 编写单位: 铜仁学院体育系 编 写 人: 宁丽娟 审 定 人: 王萍 编写时间: 2012 年6月本课程的难点体育与社会结构;竞技体育的社会学分析;体育与文化;社会体育的社会学分析;中国体育改革的社会学分析。
4、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建议本课程采用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教学,将静止的结构通过动画显示,系统地连贯地反映社会体育的各种现象,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此外,充分开发社会体育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体育实践,并聘请校外体育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座,现场教学演示,多渠道拓展学生的实践学习。
5、考核方式本科目是考试课按照学院有关规定,凡缺课(旷课、因事、因病)达1/3课时者,不得参加该科考试。
《体育社会学》课程教课纲领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教课对象:社会体育专业本科学生学时学分:36学时 2 学分编写单位:体育学院编写人:任敏鉴定人:编写时间:2011年6月一、课程说明1、课程简介体育社会学是介于体育科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既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又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它要将社会学的理论成就和实证的研究方法充足运用于解说体育现象,是社会学领域中的一门部门应用社会学;它又从社会实质上掌握体育的特色、功能、手段和门路,是体育基础学科。
体育社会学是一门把体育这类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不停发展变化的整体,在外面研究体育与其余社会现象之间的互相关系,在内部研究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点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的构造、功能、发展动力和限制因素,用以推进体育和社会集剪发展的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体育社会性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包含体育与社会互相关系;体育社会学理论和体育社会问题;不一样体育形态的研究。
2、课程教课目的培育学生掌握体育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体育运动以及体育运动与整个社会的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3、预修课程与后续课程预修课程:体育概论后续课程:无4、教课手段及教课方法建议教课方法:本课程以讲堂讲解为主,精讲多练;经过部署课外作业,让学生自学;联合事例与学生的实质展开讲堂议论或会谈会等,以提升学生独立思虑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课手段:板书、多媒体课件、有关影像资料以及参照资料解读。
5、查核方式平常成绩(%)实践成绩(%)理论成绩(%)总成绩103060100平常成绩:占总成绩的10%,依据平常出勤、听课态度等状况给分,优异8-10 分、优异 4-7 分、一般 1-3 分。
实践成绩:占总成绩 30%,依据平常作业达成、讲堂议论状况给分,优异30-24 分、优异 23-18 分、一般 17-9分,差 8-1 。
理论成绩:占总成绩60%,依据闭卷笔试状况核计依照期末笔试成绩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