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5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文(八)第25课《古人谈读书》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共8题;共47分)1.读拼音,写词语。
song dúhéng xīn suǒwèi quēyībùkě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bùchǐxiàwèn huìrén bújuàn qǐbúshì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2.读句子,给划线的字注音。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________也。
②默而识________之,学而不厌,诲________人不倦。
③心既到矣________,眼口岂________不到乎?④第三要有恒________。
3.解释划线的字词的意思。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________。
好:________。
耻:________。
下问:________。
(2)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计。
漫浪:________。
决:________。
(3)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士人:________。
恒:__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默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不在此,________,________,却________,________,记亦________。
(3)有志则________;有识则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如________,皆无识者也;有恒者________。
5.对号入座。
①学习方法②学习态度③既有学习方法,又有学习态度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________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____C.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________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不耻下问”告诉我们不要向不如自己的人提问请教。
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5课《古人谈读书》同步练习一、基础达标1.找出下面下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敏(mǐn ǐng)________而好(hǎo ào)________学默(mò mè)________而识(shī hí)________之论(lún lùn)________语诲(huǐhuì)________人不倦(juàn iàn)________2.读拼音,写词语。
song dúhéng xīn suǒwèi quēyībùkě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bùchǐxià wèn huìrén bújuàn qǐbúshì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3.解释划线的字词的意思。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________。
好:________。
耻:________。
下问:________。
(2)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计。
漫浪:________。
决:________。
(3)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士人:________。
恒: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不耻下问”告诉我们不要向不如自己的人提问请教。
B. 朱熹认为“三到”之中最重要的是“口到”。
C. 曾国藩告诉我们读书人“志”“识”“恒”缺一不可。
D.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最后一个“知”字意思是知识。
5.下面句子的“下流”与“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中的“下流”的意思相同的是()。
A. 他居然连这种下流的话都能说出来,真是个无耻之徒。
B. 此地位居长江下流,水势不可阻挡。
C. 这种行径只能说明他们的卑鄙和下流。
《古人谈读书》练习题班别:姓名:学号:(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请在上面横线上将文言文补充完整。
2.以上文段选自《论语》,是春秋时期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3.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是知也同“智”智慧。
②敏而好学聪敏喜好③不耻以……为耻④下问向地位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⑤默而识之记住⑥厌满足⑦诲人不倦教诲疲倦⑧敏以求之者也勤勉⑨好古喜好古代文化⑩尝曾经⑪无益好处4.请准确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获得的启发。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启示:学习要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翻译:聪敏而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或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启示:要虚心学习,不能骄傲自大。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教导态度)翻译: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人而不倦怠。
启示:告诉我们学习要多记忆要勤奋,教导别人要有耐心。
(4)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翻译:我并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勉去求取知识的人。
启示:学习要勤奋。
(5)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翻译: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思索,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启示:学习非常重要,只是一味的思考而不去学习是没有用处的。
(二)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能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本文选自宋朝朱熹(作者)的《训学斋规》。
2.请在上面的横线上将文段补充完整。
3.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古人谈读书》课后作业及答案1.比一比,组词语悔()谐()诵()缺()诵()皆()涌()缸()2.下列词语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称谓(chēng wèi)B.羞耻(xiū chǐ)C.窥探(kuī tàn)D.岂不(qí bú)3.下列句中的“下流”与“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中“下流”的意思相同的是()。
A.此地位居长江下流,水势不可阻挡。
B.他居然连这种下流的话都说得出来,真是个无耻之徒。
C.这次比赛中,最下流的作品都比往年的作品质量要好。
D.这种行径只能说明他们的卑鄙和下流。
4.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5.佳佳读书方法不对,记不住内容,她的哥哥可以用下面()来提醒她;兰兰读书总是不用心,往往半途而废,你可以用下面()来劝说她。
A.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C.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D.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6.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1)选文的作者是代的。
(2)解释下列字词盖:恒:自足:(3)作者认为读书有三者缺一不可,一者是,缺之则;二者是,缺之则;三者是,缺之则。
(4)你还知道哪些古人谈过读书方法?他们怎么说的?写下来吧。
参考答案1.示例:后悔和谐朗诵缺少教诲皆大欢喜汹涌水缸2.D3.C4.(1)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2)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已经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文(八)第25课《古人谈读书》同步练习(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积累运用 (共8题;共47分)1. (7分)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系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雀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觉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2. (6分)拼音我最棒。
①沃克医生bù jīn________shī shēng________喊道:“了不起!你是真正的nán zǐ hàn________”②这么重的shāng shì________,只有军人才如此zhèn dìng________。
3. (8分)多音字组词。
参:cān________ shēn________cēn________恶:è________ě________ wù________4. (14分)在《狐狸养鸡》中,一而再,再而三的“下不了口”,可以看出这是一只________的狐狸。
5. (3分)选词填空。
挺立屹立耸立矗立①人民英雄纪念碑________在天安门广场。
②我们伟大的祖国________在世界的东方。
③发射塔架高高地________在航天发射场上。
④一排排白杨树________在戈壁,多么像守卫边疆的战士。
6. (2分) (2020二下·苍南期末) 王安石的《元日》这首诗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A . 春节B . 元宵节C . 清明节D . 端午节7. (2分)与“天上虽然富丽堂皇,可是没有自由,她不喜欢。
”这句话中的“富丽堂皇”一词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25古人谈读书同步练习(含答案)部编版语文五上第八单元25古人谈读书拼写让生字走进语境。
我牢记老师的教huì :所weì 读书,要有不chǐ 下问的精神。
好词好句,能熟读成sòng ,并能领悟其中的道理,这qǐ 不是美事一件?选择填空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 默而识之A.记号B.记住C.认识(2)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A.聪敏B.勤勉C.敏捷(3)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A.至,到B.赶上C.涉及,推及单选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B.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
C.我非/生而知之者。
D.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选择填空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①这句话从三个角度对学习进行了阐述,请将正确选项填写在句中的横线上。
A.学习态度B.教学态度C.学习方法②“厌”在这里的意思是,在李白的诗句“ ,”中,“厌”也是这个意思。
(2)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①画“_____”的部分可以用成语来替换。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③这句话说明的道理与()相同。
A.学而不思则罔B.思而不学则殆阅读文章,回答问题阅读课内片段,回答问题。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 所说的“三到”指的是、、,其中最重要,因为(用原文回答)(2) 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画“_____”部分的意思。
(3) 张雪经常嘴在读书,心却飞到别处去了,请你用这篇短文蕴含的道理来劝劝她。
(4) 你还知道哪些好的读书方法?写一写。
答案1. 【答案】诲;谓;耻;诵;岂2. 【答案】(1) B(2) A(3) B3. 【答案】C4. 【答案】(1) C;A;B;满足;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2) ①废寝忘食;②我曾经整天不吃饭彻夜不睡觉,去思考,结果没有什么进步,还不如去学习。
25.古人谈读书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不耻.下问(chǐ zhǐ)是知.也(zhǐ zhì)默而识.之(shí zhì)诲.人不倦(huì huǐ)心既到矣.(yǐ yī)知之为知.之(zhì zhī)二、辨字组词。
耻()悔()谓()通()址()诲()胃()诵()三、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敏而好.学。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2.余尝谓.读书有三别。
却只漫浪..诵读。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由弟子收集整理而成。
写出你积累的出自《论语》的格言警句。
(至少2句)------------------------------------------------------------- -------------------------------------------------------------2.请写出你知道的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至少2句) ------------------------------------------------------------ ----------------------------------------------------------- 五、课外阅读。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
过了这一番,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宋】朱熹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疑渐渐解.∶。
(2)读书无疑.者∶。
2.从第二段文字看,读书有长进需要经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第二阶段是。
3.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想?---------------------------------------------------------- ----------------------------------------------------------参考答案一、chǐ zhì zhì huì yǐ zhī二、耻(耻笑)悔(后悔)谓(称谓)通(通知)址(地址)诲(教诲)胃(胃部)诵(诵读)三、1.喜好满足教诲 2.说随意四、1.孔子言行儒孔子的弟子略2.略五、1.(1)解决(2)疑问2.产生疑问并解决疑问融会贯通3.略。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文(八)第25课《古人谈读书》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积累运用 (共8题;共47分)1. (7分) (2018四上·石狮月考) 形近字组词。
描________ 恩________ 培________ 暮________瞄________ 思________ 陪________ 幕________盘________ 烂________ 俗________ 驰________盆________ 拦________ 裕________ 弛 ________2. (6分)读拼音,写词语tái wān hǎi xiámín zúrè na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lóng zhōu jiǎ gǔbèi kéqián cá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hāo kǎo qié zi jīròu chǎo fà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8分)先解释划线词,再翻译句子。
(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篙:________棹:________翻译:________。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相媚好:________翁媪:________翻译:________。
4. (14分)按课文《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内容填空。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非洲国家________发生了________,中国派出了________帮助________,最后________。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古人谈读书》同步习题基础题一、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我们在sòng dú()诗书的时候,要有héng xīn(),要有毅力,二者quē yī bù kě()。
二、解释文中粗体字的意思。
并解释整个句子。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知之为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默而,,。
2.心不在此,,,却,,记亦。
3.有志则;有识则,,如,如,皆无识者也;有恒者。
四、重点段落学习。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sòng yǒng)读,(决绝)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用对号括号里正确的字和读音。
2.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反问句,说明心到了,眼睛也会看到。
B反问句,点明,只要用心了,眼和口自然会到。
点明心到的重要性。
3.读了这篇短文,结合自己读书实际谈谈你有什么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题五、课外阅读练习(一)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
(1)众皆弃去.()(2)破.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古人谈读书》课后作业及答案一、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1.一个人有了xiū chǐ()心,就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在做了有违道德的事时,就会于心不安。
2.以“走进春天”为主题的经典sòng dú()活动在学校大礼堂举行,吸引了许多家长前来观看。
3.教室里安静极了,张明透过门缝kuī jiàn()几个同学正在给老师准备生日礼物。
4.做事贵在chí zhī yǐ héng(),三天打鱼,两天画网,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二、读句子,选择正确的字填空。
晦悔梅悔1.这篇文章滥用典故,有些句子读起来有涩之感。
2.老师对我们的教,真似暮鼓晨钟,发人深省啊!3.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花扑鼻香。
4.他不听劝告,结果上当受骗,如今后莫及。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识:厌:诲:句子意思: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好:耻:句子意思:3.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断:下流:句子意思:4.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急:句子意思: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心不在此,则,,,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2. ,,是知也。
3.曾国潘指出,士人读书要具备三个要点,即有,有有,这三者缺一不可。
4.朱熹认为,读书需要到,到,到。
其中最重要的是到。
正所谓“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练习。
劝学诗[唐]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注释】①更:古时夜间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为两小时。
当天夜晚11点到第二天凌展1点为三更。
②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
③黑发:年少时期,指少年。
④白首:头发白了,这里指老年。
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同是谈读书,这首诗与课文中的语段在论述的角度上有何不同?试概括说明。
五年上册语文第25课《古人谈读书》同步练习一、基础与运用1.在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敏而好.(hǎo hào)学默而识.(zhìshí)之诲.(huǐhuì)人不倦岂.(qíqǐ)有此理管中窥.(kuīkuì)豹草木皆(jiéjiē)兵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诲.人不倦韬光养晦.B.管中窥.豹成王败寇.C.皆.大欢喜琴瑟和谐.3.下列不属于古人用功读书的一项是()。
A.头悬梁锥刺股B.囊萤夜读C.铁杵成针4.“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中“急”的意思是()。
A.关键、重要B.急忙C.紧急5.下列句子能体现好的学习态度的句子是()。
A.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B.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C.有志者事竟成。
6.“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这句话中两个“谓”的意思是一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按课文内容填空(1)朱熹提出的读书“三到”是指,其中最重要的是(2)曾国藩提出的读书“三有”是指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默而识之,,。
(2)敏而好学,。
(3)读书有三到,。
(4)心不在此,,心眼既不专一,,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
心既到矣,?(5)盖世人读书,第一,第二,第三。
二、阅读与理解9.阅读课内片段,回答问题。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作者所说的“三到”指的是、、,其中最重要,因为(用原文回答)(2)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张雪经常嘴在读书,心却飞到别处去了,请你用这篇短文蕴含的道理来劝劝她。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文(八)第25课《古人谈读书》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共8题;共47分)1.读拼音,写词语。
song dúhéng xīn suǒwèi quēyībùkě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bùchǐxiàwèn huìrén bújuàn qǐbúshì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2.读句子,给划线的字注音。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________也。
②默而识________之,学而不厌,诲________人不倦。
③心既到矣________,眼口岂________不到乎?④第三要有恒________。
3.解释划线的字词的意思。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________。
好:________。
耻:________。
下问:________。
(2)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计。
漫浪:________。
决:________。
(3)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士人:________。
恒:__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默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不在此,________,________,却________,________,记亦________。
(3)有志则________;有识则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如________,皆无识者也;有恒者________。
5.对号入座。
①学习方法②学习态度③既有学习方法,又有学习态度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________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____C.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________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不耻下问”告诉我们不要向不如自己的人提问请教。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25古人谈读书(有答案)古人谈读书论语》这三则,让我们明白了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三个方面;___告诉我们,读书要有识;___告诉我们,读书人要有恒。
___: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1.___读书……(读书的人)2.第三要有恒。
(坚持不懈)3.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不甘于平庸)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1.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读书要有决心、有知识、坚持不懈)2.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
(比喻眼界狭窄)读拼音,写词语。
送读衡、心所惟、缺一不可、不可嗟不可赞。
圈出下面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敏(___)而好(hǎo)学默(mò)而识(shí)之,论(lùn)语诲(huì)人不倦(juàn)。
对号入座。
①研究方法②研究态度③既有研究方法,又有研究态度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①②)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②)C.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①②)读了这篇短文,我们明白了古人谈读书的重要性,要有志、有识、有恒,心到最急,眼口也要到位。
同时,我们也学到了一些汉字的正确读音和一些成语的意思。
开饭了,全家围坐在一起。
爸爸端起酒杯说:“家乡有了这样大的变化,可是件大喜事。
来,为了全家的幸福,日子一年比一年更好,我们干了这杯酒吧。
”我听了赶忙举起我面前那个盛满了桔子水的酒杯说:“我也干一杯。
”晚上,睡在床上,我高兴地搂着妈妈说:“妈妈,明年我们还回老家,行吗?”“行啊!”妈妈瞧着我笑了,我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
路上‖村边‖大门口‖进屋‖吃饭‖睡觉本文通过作者一次回山区老家的经过,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老家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是因为党的政策好。
在写作方法上,作者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读书人”“恒心”“下等、劣等”这些词语渗透在各段之中,使文章的条理主题清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古人谈读书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搭配]下列词语搭配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开辟空地制定公约气候温顺摆放搭石B.保持平衡保留意见保管物品保护实力C.召集大臣召开会议召唤亲人召见下属D.饱览胜景饱读诗书饱含美食饱尝艰苦2.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光/持石/击瓮/破之B.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C.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D.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3.下列词语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羞耻(xiū chǐ)B.称谓(chēng wèi)C.岂不(qí bú)D.窥探(kuī tàn)4.《宙斯与蛇》中蛇送给了宙斯()礼物?A.玫瑰花B.百合花C.牵牛花5.心既到矣,()?A.眼口岂不到乎B.心眼既不专一C.眼口岂不到矣二、填空题6.词语积累运用。
“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
”这句话中“热闹非凡”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含有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
7.积累运用(1)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 )。
(2)(_______ ),札札弄机杼。
(3)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 )。
(4)常恐秋节至,(_______ )。
(5)读书须用意,(_______ )。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
”这句话写出了“我”____的心理,一个“挂”字写出了____的特点。
诗句“遥看瀑布____”写出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的特点。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用...攀着铁链上,一会儿加点词仿写句子)(2)__________9.解释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字(词)的意思。
不耻(_____________)下问诲(_____________)人不倦漫浪(____________)而读第三要有恒(____________)不甘为下流(_____________)井蛙之窥(____________)天10.看拼音,写词语。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一、选择题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这篇文章毫无新意,读起来索然无味....。
B.我如饥似渴....地吃起来。
C.他从小就在外闯荡,所以对于人情世故....很是练达。
D.我忍不住拿起一本《三国演义》,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明白。
2.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①如此想想,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在他们那个时代,才有几本书好看?①因为他们既懂得“思而不学则殆”,更懂得“学而不思则罔”。
①汗牛充栋的书简,加起来只怕不过一片光碟的内容。
①于是在脑海里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在读几十本书之后,他们很可能就创作出一本自己的作品,而且超越他读的那几十本书。
①问题是,他们为什么能成为那样伟大的思想家?A.①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①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中的“识”是什么意思?()A.知识B.认识C.识别D.记住,这里读zhì4.[搭配]下列词语搭配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开辟空地制定公约气候温顺摆放搭石B.保持平衡保留意见保管物品保护实力C.召集大臣召开会议召唤亲人召见下属D.饱览胜景饱读诗书饱含美食饱尝艰苦5.“这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应放入()处。
苏轼年少时,写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① 其父苏洵看见后,却担心他小小年纪狂妄自大,自满不前。
① 于是,苏洵把对联改了一下: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① 苏轼见了,改变了自己的态度,更加发奋读书,① 终于取得了非凡的成绩。
A.①处B.①处C.①处D.①处二、填空题6.多音字组词识zhì( )shí( )7.词语积累运用。
“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
”这句话中“热闹非凡”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含有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8.根据句前的提示语,将句子补充完整。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一、读拼音,写词语。
我们在sòng dú()诗书的时候,要有héng xīn(),要有毅力,二者quē yī bù kě()。
二、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并解释整个句子。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知之为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文整体梳理。
《论语》这三则,让我们明白了读书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朱熹告诉我们,读书要有_______;曾国藩告诉我们,读书人要有_____________。
四、重点段落品析。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sòng yǒng)读,(决绝)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用横线画出括号里正确的字和读音。
2.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反问句,说明心到了,眼睛也会看到。
B反问句,点明,只要用心了,眼和口自然会到。
点明心到的重要性。
3.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把你知道的关于读书的名言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诵读恒心缺一不可
二、1.勤勉以……为耻
勤勉而爱好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问问题为耻。
2.智慧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呀。
3.曾经
我曾经说过:读书要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三、谦虚勤奋求实三到三有
四、1.song 决
2.B
3.示例:学习既要讲究方法,还要有恒心。
而恒心是成功的基础,只要有恒心,铁棒磨成针就是这个道理。
从今以后,我一点要勤奋读书,又恒心,有毅力,不半途而废。
五、示例:
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
——张维屏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
读书时要深思多问。
只读而不想,就可能人云亦云,沦为书本的奴隶;或者走马看花,所获甚微。
——王梓坤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一课一练含答案
一、读拼音,写词语。
我们每个人都应当bù chǐ xià wèn(),每个教育者都要hu ì rén bú juàn()。
不用心sòng dú()对我们来说qǐ bú shì()浪费时间?
二、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2.余尝谓()
3.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
()
三、对号入座。
①学习方法②学习态度③既有学习方法,又有学习态度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
四、读拼音,写词语。
1.我们做事要有héng xīn(),不能半途而废。
2.每个人都有quē diǎn(),我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并改正。
五、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盖士人读书……()
2.第三要有恒。
()
3.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
六、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1.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不耻下问诲人不倦诵读岂不是
二、1.智慧 2.说 3.随意
三、1.② 2.② 3.①
四、1.恒心 2.缺点
五、1.读书人 2.恒心 3.下等、劣等
六、1.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2.就像河伯观海,就像井底之蛙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