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钟步行试验意义
- 格式:rtf
- 大小:48.56 KB
- 文档页数:4
六分钟步行试验(访问人次:1129)六分钟步行试验是一项简单易行、安全、方便的试验,用以评定慢性心衰患者的运动耐力的方法。
要求患者在平直走廊里尽可能快地行走,测定6min的步行距离,若6min步行距离<150m,表明为重度心功能不全;150~425m为中度;426~550m为轻度心功能不全。
本试验除用以评价心脏的储备功能外,常用以评价心衰治疗的疗效。
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Balke发明了通过测量一定时间内的行走距离来评价机体运动功能的简便方法。
1976年McGavin首先介绍了使用12分钟步行试验评价COPD患者的功能残疾,1985年Guyatt修改为6分钟步行试验(six-minutes walk test,6MWT),结果报告为6分钟步行距离(six-minutes walk distance,6MWD)。
近期多项关于步行试验的综述都得出了6分钟步行试验简便易行,耐受性好,比其他的步行试验更能有效地反应日常生活能力的结论。
6分钟步行试验不需要任何运动设施也不需要训练和先进的技术,只需要一条30米的走廊就足够了,简便易行。
除了那些最严重的患者以外,每天都可以进行步行练习。
这个试验是让患者在平的硬地上尽可能快的行走6分钟,然后测量行走距离。
6分钟步行试验是评价运动能力的次极量水平的试验。
大多数患者在此试验中不能达到最大的运动量,患者能够选择他们自己的运动强度,可以随时停止、或休息一段时间再次行走。
大多数的日常生活运动也是次极量的运动,因此,6分钟步行的距离可以较好的反应日常生活体力活动的水平。
的及时诊断和准确评估预后非常重要。
近期关于肺纤维化的研究显示,氧气摄入(VO2)峰值(是由细胞内氧的需要达到一定的水平等与氧气运输的最大率决定的,代表肺摄氧量)的降低反映了心输出量的下降和患者运动能力的损害。
美国密西根大学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Flaherty教授等回顾性地分析了6分钟步行试验和生理学指标的变化对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提示提示:6分钟步行试验中预测患者死亡率的强有力指标不是基线水平的步行距离,而是低血氧饱和度。
6分钟步行试验的方法和意义
6分钟步行试验是一种可以给出客观、可靠的数据对一个人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的实验方法。
它可以替代传统的根据身体外表定性判断健康状况的方式,让医生和科研人员可以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
6分钟步行试验是临床诊断中重要的一项,它的原理是帮助评估一个人的实际行走能力以及健康状况的客观标准。
它要求病人按照一定的步伐在一定的距离内快步行走,同时记录病人的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病人的实际行走能力会根据采集到的数据来判断。
6分钟步行试验主要是针对老年人或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的,也可以用于评估出院病人的恢复状况。
它可以帮助诊断者判断患者的实际行走距离和心率变化,从而得出患者的具体健康状况。
它可以作为一种临床诊断的客观依据,帮助引导治疗的方向,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6分钟步行试验也可以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健康状况的多种因素,如膳食营养、社会环境、遗传突变等,也可以用于评估患者一次性步行距离与慢性疾病有关系的研究。
此外,6分钟步行试验也是慢性疾病的病情评估的有效工具之一。
在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可以定期进行此项试验,以期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是否有所改善,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还可以用作研究新药物的疗效的评估指标。
通过6分钟步行试验,可以从客观的角度准确地判断一个人的健
康状况,为医护人员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从而帮助诊断者准确地做出正确的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总之,6分钟步行试验是一种客观准确、可靠的健康状况评估方法,它可以为医护人员提供有力的诊断参考,从而实现更加准确、有效的诊疗过程,更好地满足患者的诊疗需求。
31快乐养生 2017.03运动养生背手、抱胸、揣兜3个坏姿势毁了走路⊙中国康复医学会创伤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亓云龙很多老人走路时,会不自觉地将双手背在身后、抱在胸前或是潇洒地揣在裤兜里。
事实上,由于平衡能力下降,这些对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的姿势,却可能给老人带来意外危险。
走路可以锻炼全身骨骼,抻拉肌腱,活动关节,缓和神经肌紧张。
如果背着手走路,就无法充分活动身体,起不到很好的放松作用。
老年人背转双手时,上臂的肩端会向前旋出,肩关节相应地向前向内扣出,上身重心前移,为了保持平衡,头颈及下巴会向前伸出,使本已佝偻的上身更加向前倾斜。
背手走路时,双臂失去调节身体平衡的作用,老人如果遇到坑洼路面或者突发状况,会来不及平衡、支撑身体,很容易摔倒,磕破嘴唇或磕掉牙齿,造成颈部、肘部受伤,甚至骨折。
同理,抱胸、揣兜这两个动作也不适合老年人。
老人走路应尽量昂首挺胸,上体伸展,减轻驼背,提升信心,使肺部吸入更多的空气;手臂自然地轻微摆动,可以起到助力、平衡和放松的作用;迈步时,要用大腿带动小腿,否则腿只有一部分肌肉起作用,容易疲劳;迈大步比小步走好,速度由慢到快,可以使全身都活动开,有效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
对部分老人来说,走路时双手非但不能抱胸、揣兜、背身后,还需要找个“支点”。
例如在人群比较密集的地方,为了防止被匆匆的行人碰撞,老人可以拄根拐杖增加安全系数;有严重骨质疏松和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老年人,拄拐杖可以减少腰椎和关节负重;腿脚不灵便的老人外出旅游时也最好拄拐杖,以保护骨骼和关节免受损伤;容易疲劳或步行能力差的老人,可以选择带座的拐杖,以便随时休息。
(摘自人民网)抽烟的人似乎都有频繁清嗓的习惯,特别是早上,其实这是呼吸道出问题了,时间久了会发展成为慢阻肺,需要尽早去医院检查。
老烟枪还可以通过“6分钟步行试验”,初步测一下自己的肺功能。
6分钟步行试验 测出慢阻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科 李 雯这个试验很简单,在平地上划一条30米的直线,两端各放一把椅子,沿着直线尽可能快速行走,走6分钟,测量步行距离。
6分钟步行试验意义六分钟步行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卓越性能评估工具,用于评估中长距离有氧耐力。
该试验要求被测试者在六分钟内尽可能多地步行,以测量其有氧耐力和心肺功能。
六分钟步行试验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评估中长距离有氧耐力:六分钟步行试验是一种相对简便的评估有氧耐力的方法。
通过该测试,可以准确评估被测试者的中长距离有氧耐力水平。
有氧耐力是人体进行长时间或中长距离运动所需的能力,它可以反映心血管系统和肌肉系统的功能水平,对预测身体健康状态和运动能力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评估心肺功能:六分钟步行试验对测试者的心肺功能也有较高的要求。
过程中,测试者需要以持续的、较高的运动强度进行步行,这对心肺功能的适应能力提出了要求。
通过参与六分钟步行试验,我们可以了解被测试者的心肺功能状态,并基于测试结果制定相应的锻炼计划。
3.提供评估运动康复的依据:对于那些需要进行运动康复的人来说,六分钟步行试验可以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试验,被测试者的康复进展和运动能力可以得到有效评估,以便为康复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
4.提高运动锻炼的动力和目标性:六分钟步行试验还可以作为一种自我评估工具,用于激励和调整个人的运动锻炼计划。
通过定期进行试验,人们可以追踪和评估自己的有氧耐力水平和心肺功能,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进一步提高动力和目标性。
5.提醒运动需求:在现代社会中,缺乏运动已成为一种普遍问题。
通过六分钟步行试验,我们可以提醒人们关注自己的运动需求。
六分钟步行试验的简单性和易操作性使得它适用于不同年龄和健康水平的人群。
通过试验,我们可以向更多人传递运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综上所述,六分钟步行试验具有明显的评估有氧耐力和心肺功能的意义。
通过参与该试验,被测试者可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制定相应的运动计划,并为运动康复提供指导。
此外,六分钟步行试验还可以提醒人们关注自己的运动需求,从而改善整体身体健康状况。
精品文档
6 分钟步行试验
姓名:年龄:性别:
门诊/ 住院号:科室:
6 分钟内步行距离<150m 轻度心衰
6 分钟内步行距离150m~425m 中度心衰
6 分钟内步行距离426m~550m 重度心衰
6分钟步行试验(6minutewalkingtest ,6MW)T 6MW作T 为一种亚极量运动试验,具有方法简便、易行、价廉、安全,且能客观反应患者日常实际活动量等特点,临床还成为评估COP患D者运动能力, 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治疗效果和预后的
临床工具。
6MW的T适应性主要是由于接近于患者日常活动,容易被接受,对于病情更具说服力,而且对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因此,
6MWT 作为评估心力衰竭严重程的一种方法而日益受到重视。
方法简单易行:在平坦的地面划出一段长达30.5 米(100 英尺)的直线距离,两端各置一椅作为标志。
患者在其间往返走动,步履缓急由患者根据自己的体能决定。
在旁监测的人员每 2 分钟报时一次,并记录患者可能发生的气促、胸痛等不适。
如患者体力难支可暂时休息或中止试验。
6 分钟后试验结束,监护人员统计患者步行距离进行结果。
6分钟步行试验绝对禁忌: (1)不稳定心绞痛;(2)急性心肌梗死。
相对禁忌:(1)静息状态心率大于120次/分;(2)高血压大于180/100mmH;g(3)平时需要持续吸氧者。
6分钟步行试验汇总步行试验是指通过长时间的步行活动,来测试身体的耐力、健康状况以及对不同条件的适应能力。
本文将对一项6分钟步行试验进行汇总,总结出试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以及对步行试验的意义和应用进行探讨。
1.试验目的:本次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测试参与者的有氧耐力和基本健康状况,通过观察试验结果,了解他们对长时间步行的适应能力和健康水平。
2.试验方法:试验共招募了50名年龄在25-40岁之间、身体健康且无运动限制的参与者。
他们在试验前接受了身体健康评估,并了解了试验的目的和步行的规则。
在试验中,参与者需在规定的6分钟内进行步行活动,试验工作人员记录下他们行走的距离和试验过程中的相关身体指标。
3.试验结果:在试验过程中,参与者的平均步行距离为1300米,最远距离达到了1500米,最短距离为1100米。
试验过程中,参与者的平均心率为130次/分钟,平均速度为4.3公里/小时。
随着时间的推移,参与者的心率逐渐升高,体温和呼吸频率也有所增加。
4.结论:根据试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平均步行距离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有氧耐力水平。
步行距离较长的参与者通常具有更好的有氧耐力。
-心率、体温和呼吸频率的升高表明参与者在步行过程中加强了身体的代谢,提高了心肺功能。
-正常的心率范围为60-100次/分钟,参与者的平均心率超过正常范围,说明步行活动对心脏和循环系统具有一定的负荷。
5.步行试验的意义和应用:步行试验是一种简单、经济的体力活动评估方法。
通过步行试验,我们可以评估一个人的有氧耐力水平、心肺功能和代谢水平。
这对于制定个体化的运动计划和监测身体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步行试验也可以用于评估特定群体的健康状况,如老年人、癌症康复者等。
此外,步行试验还可以用于研究不同健康干预措施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为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6分钟步行试验可以评估个体的有氧耐力和心肺功能水平,从而了解他们对长时间步行的适应能力和健康状况。
六分钟步行试验一、定义六分钟步行试验(6MWT)主要用于评价中.重度心肺疾病患者对治疗干预的疗效,测量患者运动中的功能状态,可作为临床测试的重点观察指标,也是患者生存率的预测指标之一.二、适应症肺移植肺切除肺容减少肺康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循环高压心力衰竭三、禁忌症1、绝对禁忌症是1个月内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2、静息心率120次/分以上;收缩压超过180mmHg和(或)舒张压超过100mmHg四、实验准备1、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检查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项.2、试验前应复习患者近6个月的静息心电图。
3、有症状的患者应准备好相关抢救药物以便随时应用。
4、试验场地准备(1)室内封闭走廊(气候适宜可在户外),应少有人走动。
(2)地面平直坚硬,路长应达50m,若无条件可用20或30m,过短会降低步行距离。
(3)折返处置锥形标记,起始的地板上有鲜艳的彩带,标记每圈的起始。
5、设备准备(1)计时器和圈数计数器;(2)氧气源(如需要);(3)血压计;(4)除颤器;(5)记录表;(6)便于推动的椅子;(7)标记折返点的标记物.6、患者准备(1)穿舒适的衣服和合适的鞋子;(2)晨间和午后进行试验的患者试验前可少量进餐;(3)试验前2h内患者不要做剧烈运动,试验前不应进行热身活动;(4)患者应继续应用原有的治疗;(5)可以使用日常的行走工具(如拐杖等)。
五、方法1、步骤:(1)对每一患者的每次试验应在一天中的相同时间进行。
(2)试验前患者在起点旁坐椅子休息至少10min,核查有无禁忌证,测量脉搏和血压,(有条件时测血氧饱和饱和度),填写记录表,向患者介绍试验过程。
(3)让患者站起,用Borg分级评价患者运动前呼吸困难和全身疲劳情况.(4)计时器设定到6min.(5)请患者站在起步线上,一旦开始行走,立即起动计时器。
患者在区间内尽自己体能往返行走。
行走中不要说话,不能跑跳,折返处不能犹豫,医务人员不能伴随患者行走。
允许患者必要时放慢速度,停下休息,但监测人员要鼓励患者尽量继续行走。
6分钟步行试验方法和意义1. 什么是6分钟步行试验?6分钟步行试验,听起来有点儿枯燥,其实它可有意思了。
想象一下,给你一块空地,和一根计时器,开始倒计时,你只需要在这6分钟里尽可能地走远。
就像在比赛中,脚下的步伐跟随心中的节奏,时间不长,但足够让你体验一下自己身体的状态。
咱们平常走路,可能不太在意自己的速度和耐力,但这6分钟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你健康的真实情况。
说白了,就是通过这短短的走路时间,看看你的心肺功能如何,体力够不够,反正就是一次“身体素质大检阅”。
2. 这测试的步骤2.1 先做准备这步可别忽略了!首先,找个适合的地方,比如操场、走廊,最好是平坦的路面。
别忘了,穿上舒适的鞋子,这样才能走得更潇洒。
然后,你得准备一个计时器,手机也行,随便你。
开始之前,最好先热身一下,拉拉腿,活动活动,免得一上来就把自己给“摔”了。
2.2 正式开始好啦,准备工作都做好了,接下来就要进入正题了。
开始计时,迈开腿,放松心情,尽量保持稳定的步伐。
记住,不要急,慢慢来,6分钟可不是“闪电”模式。
走着走着,看看周围的风景,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气息。
你会发现,走路并不仅仅是为了测试,更是一种享受,一种放松。
想想自己就像是在森林里散步,心情都跟着轻松了起来。
3. 这项测试的意义3.1 健康评估说到意义,这6分钟可不只是个数字,它背后有着丰富的健康信息。
通过测试的距离,你能了解到自己的心肺功能,比如氧气摄取能力、心脏的工作效率等等。
这些数据能帮助医生评估你的健康状况,特别是对于一些慢性病患者来说,这更是监测病情的重要参考。
有时候,身体的不适感往往来自于我们对自身状态的不重视,而这个小小的测试就是一次健康的“快照”。
3.2 激励自己除了健康评估,6分钟步行试验还可以激励你,让你在日常生活中多动动。
记得有句老话说得好:“人行千里路,胜读万卷书。
”走路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释放压力。
就像生活中的琐事,烦恼的时候,出去走一走,脑子也会变得清晰。
六分钟步行试验(6MWT)主要用于评价中、重度心肺疾病患者对治疗干预的疗效,测量患者的功能状态,可作为临床试验的终点观察指标之一,也是患者生存率的预测指标之一。
一.操作方法
1.试验场地
(1)室内封闭走廊(气候适宜可在户外),应少有人走动。
(2)地面平直坚硬,路长应达50m,若无条件可用20或30m,过短会降低步行距离。
(3)折返处置锥形标记,起始的地板上有鲜艳的彩带,标记每圈的起始。
2.设备要求
(1)计时器和圈数计数器;
(2)氧气源(如需要);
(3)血压计;
(4)除颤器;
(5)记录表;
(6)便于推动的椅子;
(7)标记折返点的标记物。
3.患者准备
(1)穿舒适的衣服和合适的鞋子;
(2)晨间和午后进行试验的患者试验前可少量进餐;
(3)试验前2h内患者不要做剧烈运动,试验前不应进行热身活动;
(4)患者应继续应用原有的治疗;
(5)可以使用日常的行走工具(如拐杖等)。
4.具体试验方法
(1)对每一患者的每次试验应在一天中的相同时间进行。
(2)试验前患者在起点旁坐椅子休息至少10min,核查有无禁忌证,测量脉搏和血压,(有条件时测血氧饱和度),填写记录表(见表1),向患者介绍试验过程。
(3)让患者站起,用Borg分级评价患者运动前呼吸困难和全身疲劳情况(表2)。
(4)计时器设定到6min。
(5)请患者站在起步线上,一旦开始行走,立即起动计时器。
患者在区间内尽自己体能往返行走。
行走中不要说话,不能跑跳,折返处不能犹豫,医务人员不能伴随患者行走。
允许患者必要时放慢速度,停下休息,但监测人员要鼓励患者尽量继续行走。
监测人员每分钟报时一次。
用规范的语言告知和鼓励患者:在患者行走中,需每分钟重复说:“您做得很好,坚持走下去,您还有几分钟”。
如患者中途需要休息,可以说:“如果需要,您可以靠在墙上休息一会,但一旦感觉可以走了就请继续行走”。
(6)6min时试验结束,提前15s告知患者:“试验即将结束,听到停止后请原地站住。
”结束时标记好停止的地点。
如提前终止,则要患者立即休息并记录提前终止的地点、时间和原因。
祝贺患者完成了试验。
试验结束后用Borg分级评价患者的呼吸困难和全身疲劳情况,并询问患者感觉不能走得更远的最主要原因。
(7)记下计数器纪录的圈数。
统计患者总步行距离,四舍五入精确到米。
监测并记录患者血压、心率,有条件者测血氧饱和度,认真填写记录表。
5.试验的中止原因
(1)胸痛
(2)难以忍受的呼吸困难
(3)下肢痉挛
(4)步履蹒跚
(5)出汗
(6)面色苍白
美国较早进行这项试验的专家将患者步行的距离划为 4 个等级:1 级少于300 米,2 级为
300 ~374.9 米,3 级为375 ~449.5 米,4 级超过450 米。
级别越低心肺功能越差。
达到3 级与4 级者,可说心肺功能接近或已达到正常。
.标准体重(理想体重,IBW)
Broca法: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男性×0.9,女性×0.85。
简易计算法: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cm)
一般实测体重低于标准体重10%,为消瘦;实测体重在标准体重的±10%以内,为正常,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10%而小于20%者,为超重,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为肥胖。
WHO规定亚太地区,男性腰围≥90 cm(2尺7寸),女性腰围≥80cm(2
尺4寸)即为肥胖。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突然剧烈痛、腹部撕裂样疼痛,使患者甚为恐惧、焦虑,加上对监护环境、仪器较为陌生及令其绝对卧床,使其更加忧虑,这对心率、血压的控制极为不利,可促使夹层血肿伸延。
因此,专科护士应及时关心安慰患者,解除病情,以消除恐惧、焦虑心情,积极配合主动脉夹层治疗。
基础护理
患者收住ICU后,绝对卧床休息,严密监测心电、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记录24h出入量,给予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或软食,给予通便药以保持大便通畅,忌用力排便,以免加重病情。
执行医嘱治疗
1、减慢心率
武汉协和医院心脏外科介绍,由于患者焦虑、恐惧和血压异常,常出现心率加快超过100次/min,心率加快,可使夹层血肿伸延,故应及时报告医生。
使用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60~70次/min,可有效地延缓或终止夹层血肿继续伸延,疼痛消失。
2、镇静止痛
由于主动脉瘤血肿不断伸延导致剧烈疼痛,一般强效镇痛剂可酌情使用度冷丁50~100mg 肌肉注射,或吗啡5~10mg静注或静脉滴注,可达到镇静、安神作用,减轻患者的恐惧及焦虑心情,以便配合治疗。
当疼痛缓解,提示夹层血肿停止伸延;若疼痛反复出现,应警惕夹层血肿扩展。
3、控制血压
主要病因是高血压,发病早期血压正常或升高,由于夹层血肿压迫造成一侧血压降低或上肢血压高于下肢形成四肢血压不对称,所以应严密观察四肢血压变化并详细记录,在测血压时应左、右、上、下肢血压同时测量,为医生提供诊断及鉴别依据。
若血压升高者可用硝普钠静脉微泵入,加快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保持血压100~110mmHg,以保证心、脑、肾等主要器官灌注基本正常。
患者决定应用药物治疗后应遵循以下药物治疗原则:
(1)个体化原则:即用药因人而异。
每个病人选择药物应根据:各人血压水平,升高程度和急、缓,病人有无心血管危险因素,有无靶器官损害,有无临床心血管病、肾脏病、糖尿病等合并症,注意联合用药的相互作用,避免使用影响降压效果的药物,药物降低心血管危险的证据有多少,患者长期治疗的经济承担能力。
(2)单药开始。
(3)在选用任何一种药物开始治疗时,均应使用最低剂量,以减少毒副作用。
(4)根据药物疗效和患者耐受情况酌情增加该药剂量。
(5)如第一种药无效,血压未能达到目标,联合用药优于大剂量单药治疗,故通常是加用小剂量的第二种抗高血压药物,而不是加大第一种药物的剂量。
联合用药可达到最大的降压效应、最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有效的联合用药组合是: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二氢吡啶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ACEI、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
(6)如第一种药物耐受性差,可换另一类降压药,而不是加大第一种药物的剂量或加用第二种药物。
(7)尽量选用一天服用一次具有24小时平稳降压作用的长效药物。
其特点是:提高患者治疗的顺从性、更平稳地控制血压、保护靶器官,减少心血管病事件的危险性。
可持续24小时的降压药物标志之一是降压谷峰比值>50%,即给药24小时后仍保持50%以上的最大降压效应。
(8)逐步降压。
(9)治疗无效时,应在药物应用达到充分剂量之后再决定一类药物的取舍。
(10)不骤然停药或突然停掉某一药物。
(11)熟练掌握并坚持使用药物,新药未必是最好的。
(12)尽量选用不影响情绪和思维的药。
(13)长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