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 《有朋自远方来》
- 格式:ppt
- 大小:15.04 MB
- 文档页数:68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有朋自远方来示例文章篇一:《有朋自远方来》朋友,那可是世界上超级棒的存在呢!就像星星点缀夜空,朋友能点亮我们的生活。
我呀,就有好多特别有趣的朋友,今天我就来给你们讲讲我和朋友们之间那些好玩的事儿。
我有个朋友叫小明,他呀,就像个充满活力的小太阳。
有一次,学校组织运动会,我参加了跑步比赛。
我站在跑道上,心里就像揣了只小兔子,扑通扑通直跳。
我看着旁边那些跑得飞快的同学,就有点灰心丧气了。
这时候,小明跑过来了,他满脸通红,喘着粗气,大声对我说:“你可别害怕呀,你就像那离弦的箭一样,一定能冲出去的!”他的话就像一阵春风,把我心里的担忧都吹走了。
比赛开始了,我就拼了命地跑,耳边传来小明那特别响亮的加油声。
哎呀,我感觉自己就像装了小马达一样,跑得可带劲了。
最后我虽然没有拿到第一名,可是我特别高兴,因为有小明这个好朋友在旁边支持我。
我当时就想啊,朋友可不就是这样嘛,在你不自信的时候给你打气,就像在黑暗里给你点亮一盏灯。
还有个朋友叫小美,她像个可爱的小百灵鸟。
我们经常一起做功课。
有一回,数学作业里有一道特别难的题,我对着那道题看了半天,脑袋里就像一团乱麻,怎么也解不出来。
我都想放弃了,心里很沮丧,觉得自己怎么这么笨呢。
小美看到我愁眉苦脸的样子,就凑过来问我怎么了。
我指了指那道题说:“这题太难了,我不会做。
”小美看了看题,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来,她兴奋地说:“这题不难呀,你看,就像搭积木一样,我们先把这个条件当成一块积木放好,再把那个条件也放对位置。
”她一边说一边在纸上写写画画,我就像个迷茫的小羊羔突然找到了方向,跟着她的思路一步一步地解出了那道题。
我当时激动得差点跳起来,我对小美说:“你可真是我的救星啊,要是没有你,我都不知道怎么办了。
”小美笑着说:“我们是朋友呀,朋友就是要互相帮助的。
”可不是嘛,朋友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那些困扰我们的锁。
我还记得有一次,我们班来了个新同学,叫小刚。
他刚来的时候,特别害羞,就像个小鹌鹑一样,总是自己一个人默默地坐在角落里。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教案有朋自远方来活动目标了解“朋友”的内涵,学会与他人交朋友。
认清自我,让他人愿意与自己交朋友。
活动准备:1.学生课前搜集有关交友的名言警语、故事等。
2.课前每位学生各剪三颗红五角星,以便上课时做游戏用。
3.教师准备本课多媒体课件。
导语设计世界华人成功学鼓励大师陈安之先生说:“要成功就要和成功者在一路”,也就是说要和成功者交朋友。
可见,咱们要成功,交朋友很重要,交什么样的朋友更重要。
为了同窗们此刻和未来的成功,咱们今天就一路来叩响友谊的大门,尽力寻觅一把打开友谊之门的钥匙。
1.交流收获。
同窗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交友的格言、故事等,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启迪。
明确:(1)交友名句:①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②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③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2)交友故事:(1)管宁割席,道不同不以为友;(2)蔺相如和廉颇刎颈之交;(3)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2.解读“朋友”内涵。
(1)教师出示“友”字的小篆写法,让学生猜一猜它是个什么字,并解释其内涵。
明确:这是“友”字的小篆写法,它看起来像两只同时伸出来的右手,两手相交表示握手。
握手是为了表示友好,就像生活中的朋友相见,大家都伸出右手牢牢相握,以表达亲密友好之情。
所以“友”字本义是友好之意。
(2)教师出示甲骨文的“朋”字,让学生讨论它看起来像什么,并解释其内涵。
明确:“朋”字看起来像并列的两串贝壳,这种并列的关系表达了“朋”字平等的内涵。
小结:通过对“朋友”两字的解读,咱们可以将“朋友”的内涵理解为平等而友好的人际关系。
平等意味着重视而非歧视对方;友好则意味着咱们的言行举止不仅不会给他人带来伤害,带来痛苦,而且会给他人带来快乐和益处。
活动二:聆听故事,朋友。
人教版七年级上新《论语》十则·原文和翻译译文1、人教版七年级上新《论语》十则·原文和翻译译文人教版七年级上新《论语》十则·原文和翻译新《论语》十则•原文和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
(——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
(——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是否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过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赏析: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翻译: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见到贤就想一想如何与他看齐他学,见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与他同样的缺点。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说:“士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论语十二则翻译及知识点原文和翻译1.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3.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4.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5.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适从。
”6.原文: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
贤德啊,颜回!”7.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对于任何学问、事业)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初一上册《有朋自远方来》教案一. 教材分析《有朋自远方来》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在日常生活中与朋友之间的交往,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了友谊的重要性。
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易于学生理解。
本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感受友谊的力量,学会珍惜朋友,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开始注重与同龄人的交往,友谊在他们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由于年龄和经历的限制,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沟通技巧欠佳、同理心不足等。
因此,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友谊的重要性,学会与人相处的技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友谊的力量,学会珍惜朋友,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2.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事例,理解作者对友谊的感悟,将课文中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2.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例分析法:以课文中的事例为依据,引导学生分析友谊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课文的朗读录音,帮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
2.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课文中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课文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中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解释词语的意思。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事例,理解作者对友谊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