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短文三篇》
- 格式:pptx
- 大小:311.97 KB
- 文档页数:12
《短文三篇》名师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广西博白县实验中学李雄英一、内容与解析《短文三篇》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它收录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思想家蒙田的《热爱生命》,帕斯卡尔的《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美国作家富尔格姆的《信条》三篇富有哲理的随笔。
解读三篇短文的关键是要领悟文章哲理美和语言美,了解文章丰富的文化内涵。
随笔进入课本是第一次,学生接触这种极抽象、极具哲理、极富思想性的作品更是第一次。
因此,教学的重点是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难点是要在阅读过程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
二、目标及其解析1 目标定位:①注意学习课文语言,摘抄名言警句,领悟文章哲理美和语言美。
②了解文章丰富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③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要在阅读过程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2 目标解析:①从分析结果入手,把握作者的思想脉络。
②从分析句子入手,理解文句的内涵,领悟语言的思想和哲理。
③从把握作品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入手,引导学生探究人生。
三、问题诊断分析本节课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由于生活阅历浅、心理尚未成熟、对人生思考尚浅或尚少等原因,缺乏对人生的理性或深层次的正确认识。
解决的关键是要以课文为切入点,联系生活,进行人文探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人生观。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本节课要运用多媒体教学,对作者用幻灯片进行介绍,在白板上归纳三篇短文的结构。
五、教学过程设计1、以问启思,导入新课:人是什么?人的生命价值在哪?人应该怎样生活?这是人类永恒的哲学追问,在我们生存的世界里,生命无时无刻不面临着较量。
2、品文•悟理•知行A.学习《热爱生命》1、走进课文,整体感知: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问题一、文章是怎样来表达“热爱生命”的主题思想的?明确:第一部分(1~2):懂得热爱生命〈知〉第二部分(3):如何热爱生命〈行〉问题二、作者在第一段中,用了什么手法来阐释要热爱生命的?明确:对比度日(好日子和坏日子的对比)态度(哲人与“我”对生命的不同态度的对比)2、合作探究,拓展思维:问题一、文中说“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蒙田向我们阐述了哪几种热爱生命的方法呢?明确:热爱生命的方法:、热爱生命就要关心生活、热爱生命就应增加生命的分量、热爱生命就要看破死亡(着重理解“生之本质在于死”这句话的内涵)问题二、文中说:“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人类历史上又有哪些人是“乐于生”而在面临死亡时“不感到死之苦恼”的呢?明确:从哲学上说,人在追求自己的生命价值时可以超越死亡。
[讲]人教必修4第10课《短文三篇》教学资料热爱生命[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踉跄、窒息、辗转、吹毛求疵、奄奄一息〞等词语。
2.了解杰克伦敦的人生及创作经历。
3.把握小说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结构。
[教学重点]1.体会小说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
2.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象征意味。
3.诵读,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
体会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小说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1.诵读法杰克伦敦“善于刻画毅力坚强的人们〞(高尔基语),描写细致是课文的突出特点。
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体会主人公的心路历程。
2.研讨探究法在主人公身上寄寓着作者的人格理想和美学追求,引导学生研讨探究,理解小说的象征意味,激发积极有为的人生理想。
3.引申比较法引导学生将课文与七年级下册中的《伟大的悲剧》(茨威格)、《荒岛余生》(笛福)进行联系引申,在对照中更为深刻地体会主人公的拼搏精神。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诵读,感知情节结构,梳理主人公的心路历程。
研读探究,理解作品的象征意味。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生命究竟是什么?人,可能无法说清。
生命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人,可能也无法说清。
生命有时是极其脆弱的。
瞬间,它可能就会化为乌有。
可是生命有时又无比强大,让你不能不为之惊叹。
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的小说《热爱生命》就给我们展示了一曲生命的赞歌。
二、资料助读 (简单介绍)杰克伦敦(1876~1916)美国小说家,生于加利福尼亚旧金山一个破产农民家庭。
他从幼年起就不得不出卖体力养活自己。
他当过牧童、报童、童工、工人、水手。
他还参加过1893年大恐慌中失业大军组成的抗议队伍,以流浪罪被捕入狱,罚做苦工几个月。
出狱后,他一边拼命干活,一边刻苦学习,广泛涉猎达尔文、斯宾塞、尼采和马克思等人的著作。
他曾考进加利福尼亚大学,一年后辍学。
后来受了阿拉斯加淘金热的影响,加入了淘金者的行列,却因病空手而归,但带回了北方故事的丰富素材。
《短文三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此文被安排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的第三篇,为略读课文,该单元主要学习杂文和随笔。
《短文三篇》节选了蒙田、帕斯卡尔、富尔格姆等作家对人生、社会等方面的理解,表达了要热爱生命、好好思想、坚守信条的主题思想。
如何指导学生领悟文章的哲理美和语言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这是教学关键所在。
学情分析经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随笔的阅读方法,懂得沿着作者的思路去理解文章的深层内涵。
对于这篇文章,我将在学生自主预习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为成功做准备”的角度去思考或阐发,联系现实生活,学以致用,以求接近或进入更高的阅读境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清作者行文思路,领悟文章的哲理美和语言美。
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预习,敢于质疑,注重探究,乐于交流,共同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热爱生命、积极思想、坚守信条的重要意义,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解读文本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引导学生积极践行。
教学难点领悟品味哲理性语言。
教学方法点拨法,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自主阅读鉴赏。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论语》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你们不要因为我年纪大一点就不说了。
你们平时总在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办呢?”这是孔子问志的经典语段,那么今天我想说的是,如果你现在也有施展才华的机会,那么你认为要想成功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呢?生答:珍惜时间,善于思考,力求创新,诚实守信,团结互助……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开始今天的学习,去寻找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吧!(幻灯片一)二、整体感知,明确文本内容成功必备:(一)热爱生命(二)好好思想(三)坚守信条(幻灯片二)三、探究文化内涵,品味哲理语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一)热爱生命1.导入罗曼·罗兰曾言: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短文三篇》教学简案一、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研读三篇短文,了解蒙田、帕斯卡尔、富尔格姆等作家的思想以及人文主义观念,并能结合自身的感悟表达自己对生命·思想·信条的理解(二)过程与方法:1、以“怎样做一个大写的人”统摄三篇文章,并分出三个维度:对待生命的态度,生命的价值以及生命历程中坚守的信条。
学习运用整体把握、理清思路的方法来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
抓住关键句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和同学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2、具体以《热爱生命》这篇文章来探讨对待生命的态度和方法,以《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探讨思想的价值,总结整体把握、理清思路、品味关键句的方法;以《信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深入解读文中列举的信条,总结阅读思考方法,写出自己的人生信条,并要求学生动口动笔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引导他们以正确的态度深入地理性地去思考人生问题让他们能从生活体验出发,对生命、思想、信条作一个自我反思、深入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培养学生紧扣文本整体阅读、理清思路、抓关键句的基本阅读方法2、重难点:通过关键句的揣摩理解文本中对生命的思考。
三、教学方法:主问题的启发引导、小组讨论、自主探究、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设计:1、导课:“人”字2、具体设计:研读《热爱生命》1、阅读全文整体把握:(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要求:标出语段,勾出表现文本主要内容和思路的句子;抓标题及关键词句,思考:全文写了什么,本文的基本思路是什么?2、主问题:(1)全文写了什么内容?本文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引导学生从“度日”、“不过”、“死”三个关键词入手理解内容和思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透过文本,紧扣主旨,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内容和思路的意识)(2)难点探究:“生之本质在于死”怎么理解?在对生死的理解下,对如下两种现象你怎么看待:一种现象是在中国,自杀已成为中国人的第五大死因,是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短文三篇》优秀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把握文章大意,理清课文的思路。
(2)品味文章当中韵味丰富的语句,能简要分析其哲理内涵。
2、过程与方法:(1)合作学习,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提出疑问,质疑探究。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阐述自己对生活、人生的理解,并给予适当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对人、人生、生活等基本概念有比较深入的理解,懂得热爱生活,热爱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生命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把握文章大意,整理课文思路。
品味课文的关键语句,把握其哲理美及语言美。
2、教学难点:把握作者的思想,理解其对人生、生命的看法。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
四、课时计划:2课时五、教学过程教师导引,学生自学(学生课前预习资料)课前反复朗读课文,初步理解作者的观点。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998年5月20日晚9时,一场山洪将新疆巴音乌素矿矿井冲毁,一股巨大的水流直灌井底,将13个在井底干活的工人冲倒,淹没,只有青年工人杭平抓到一截一米多长的圆木,顺水向巷道深处漂去,一直漂到700米深处的采煤区。
杭平上到一块一米见方的干燥地带,拧亮矿灯,光影里看到不远处一头井下拉煤车的骡子被卡在狭窄的道口。
最初的两天,除了喝水,还试着啃那圆木上的树皮,还试着嚼皮带,但他都失败了。
大约过了四五天之后,他将饥饿的目光投向了与他相依为命的骡子。
他移动极度虚弱的身体,拿铁锹绊住骡子的腿,让骡子在挣扎中溺水死亡。
接着把铁锹在石头上磨快,来剥骡子的皮,又把自己的眼镜片打碎,用玻璃一点一点地割肉吃,因为他不能嚼,翻江倒海的恶心几乎将他置于死地。
几天后,肉开始变味,他把割下的肉泡在水里,反复搓洗,直到洗净才敢吞食。
为了保持体力和热量,他将自己的行动降到了最低限度。
他躺在地上,无数次地想,我还活着,我要活下去。
就这样他一直坚持到了6月23日早晨8点钟,这时,他抚摸自己的身体,胳膊枯瘦如柴,胸肌已塌陷,摸一摸肚子,已能触到脊梁骨了。
《短文三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筛选文章信息,抓准表达作者思想的语句2、正确解读作者思想,品味其中所蕴涵的生命哲理过程与方法目标:自读提炼、欣赏交流、质疑释疑、个人自学与小组互助合作相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崇高的生命意识,健康人生,和谐生活学情分析本文颇具思想深度,学生具备提炼信息、鉴赏品读的基本能力,但对于较难的哲理句的理解会存在一些困难,要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质疑或交流、阐发,才能更好地领悟文章思想的魅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解读前两篇课文中的生命理念,并能由此深化对生命实例的认识2、理解第三篇课文中关于生命践行的启示。
教学难点:第二篇课文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几个哲理性观点句的解读。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情境创设汪峰《怒放的生命》——生命如花——泰戈尔曾写道:“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今天的三篇随笔便将引领我们用心感悟生命,用智慧采撷生命之花。
活动2【活动】感知生命的缺憾花样生命,果真完美无缺吗?生命有何缺憾?自由朗读前两篇课文提炼两个词表达。
明确:短暂、脆弱衔接语:生命虽有缺憾,但并非不可弥补,实现生命的超越,需得领悟生命的真谛。
活动3【活动】领悟生命的真谛如何弥补生命的缺憾?(选取文中语句作答,并阐释自己的理解,从怎样做或为什么的角度思考)文一:明确:欣赏生命美好,充实生命价值衔接语:热爱生命吧,更多地欣赏生命的美好,更充分地实现生命的价值,生命之花便能超越短暂的绽放,释放永恒的魅力!文二:明确:思想形成伟大,思想赢得尊严衔接语:思想可以化柔为韧,化弱为强,缔造生命的伟大与尊严。
但思想是把双刃剑,只有插上真与善的翅膀,生命之花才能绽放美的光芒!活动4【活动】素材拓展畅谈衔接语:这两篇课文,精妙隽永的语句传达抽象的哲理,启迪我们:人当有热情地生活,有思想地生活。
下面让我们借此解读一个具体真实的生命故事。
请关注视频主人公的生活和话语,看完后谈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