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肺病的案例及预防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第1篇一、案情简介原告:张某,男,45岁,某市某煤矿工人。
被告:某市某煤矿,法定代表人:李某,职务:矿长。
诉讼请求:1. 判令被告赔偿原告因尘肺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等费用共计人民币XX万元。
2. 判令被告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事实与理由:原告张某自1990年起在某市某煤矿从事井下工作,长期接触粉尘。
2008年,原告被诊断为尘肺病。
原告多次向被告要求赔偿,但被告一直未予理睬。
为此,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经审理查明:1. 原告张某于1990年起在某市某煤矿从事井下工作,长期接触粉尘。
2. 2008年,原告被诊断为尘肺病,病情严重。
3. 原告多次向被告要求赔偿,但被告一直未予理睬。
法院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的规定:“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被告作为煤矿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对原告的健康造成了严重损害,依法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四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对职业病病人依法给予赔偿。
”被告作为用人单位,应当对原告因尘肺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等费用承担赔偿责任。
综上,法院判决如下:1. 被告赔偿原告因尘肺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等费用共计人民币XX万元。
2. 被告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二、案例分析本案是一起典型的尘肺病侵权责任纠纷案件。
以下对本案进行分析:1. 尘肺病的成因及危害尘肺病是一种职业病,是由于长期吸入高浓度粉尘而引起的肺部疾病。
煤矿、矿山、建筑等行业是尘肺病的高发领域。
尘肺病的成因主要包括:(1)粉尘浓度高:粉尘浓度越高,对人体的危害越大。
(2)接触时间久:长期接触粉尘,人体难以承受其危害。
(3)防护措施不到位:用人单位未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导致劳动者暴露在高浓度粉尘环境中。
尘肺病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呼吸困难:尘肺病患者的肺功能逐渐下降,呼吸困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尘肺病的症状与预防范文尘肺病是一种由于长期或大量吸入粉尘颗粒而引起的一类职业病。
它主要发生在从事煤炭、金属矿山、建筑、冶金等行业的工人中。
尘肺病主要由煤尘、二氧化硅尘、石棉、煤矸石等微细粉尘引起。
本文将详细介绍尘肺病的症状和预防措施。
尘肺病的症状通常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
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气短等呼吸道症状。
患者可能会有胸闷不舒服的感觉,出现痰液增多的情况,痰液可能呈现白色、黄色或褐色。
这些症状通常会在工作时加重,而在休息时有所缓解。
中期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胸痛、气短、乏力、消瘦等症状。
此时,痰液可能会带有血丝,并且患者可能会出现气短、咳嗽、咳痰加重以及胸痛。
晚期症状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呼吸困难、肺功能不全、心脏病及肾脏功能损害等。
患者可能会感到非常疲倦和虚弱,甚至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和日常活动。
有时,晚期尘肺病患者可能会发展成为肺癌或其他恶性疾病。
为了预防尘肺病的发生,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预防措施:1. 确保良好的工作环境:雇主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减少工作场所的粉尘浓度,包括安装合适的排风系统、使用湿磨削和湿冲洗等工艺,并提供带有过滤装置的呼吸防护设备。
2.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工人应根据实际情况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带有过滤装置的口罩、防尘面具、工作服、防护手套等。
3. 定期体检:与尘肺病有关的行业工人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及早发现病变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4. 严格的工作管理:雇主应对工人进行相应的培训,确保他们了解如何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并知晓预防尘肺病的措施。
此外,雇主还应确保工作环境卫生,并对可能造成尘肺病的工艺和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
5. 提高员工意识:雇主应定期组织培训和宣传活动,以提高员工对尘肺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除了以上措施外,患有尘肺病的患者还应及时进行治疗,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此外,他们应尽量避免接触尘肺病原因,减少吸入粉尘颗粒的机会。
总之,尘肺病是一种严重的职业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第1篇一、案件背景尘肺病,全称为尘肺,是一种由于长期吸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导致肺部组织发生纤维化的职业病。
我国是尘肺病的高发国家,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视,尘肺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然而,尘肺病仍然严重威胁着广大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本案涉及某钢铁公司工人张某某因长期从事粉尘作业,被诊断为尘肺病,要求公司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以下是本案的详细情况。
二、案情简介张某某,男,1968年10月出生,2000年3月进入某钢铁公司工作,从事炼铁工作。
在该公司工作期间,张某某长期从事粉尘作业,工作环境恶劣,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
2018年,张某某被诊断为尘肺病,病情严重,无法继续工作。
张某某与某钢铁公司就赔偿问题协商未果,遂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仲裁委员会经审理,认定某钢铁公司对张某某患有尘肺病负有主要责任,遂裁决某钢铁公司支付张某某一次性赔偿金、医疗费、误工费等共计人民币30万元。
某钢铁公司不服仲裁裁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仲裁裁决。
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仲裁委员会的裁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遂判决驳回某钢铁公司的诉讼请求,维持仲裁裁决。
三、案件分析本案中,某钢铁公司作为用人单位,对张某某患有尘肺病负有主要责任。
以下是本案的分析:1. 用人单位未履行职业病防治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和减少职业病危害,保障劳动者健康。
然而,某钢铁公司在张某某工作期间,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粉尘危害,导致张某某长期吸入粉尘,患上尘肺病。
2. 用人单位未提供职业病防护设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本案中,某钢铁公司未为张某某提供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导致其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
3. 用人单位未对劳动者进行职业病危害告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职业病危害告知,并告知劳动者如何采取防护措施。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煤矿尘肺病案例篇一:每年煤矿工人因尘肺病死亡的则有6000余人每年煤矿工人因尘肺病死亡的则有6000余人时间:201X-05-03“全国煤矿有265万接尘人员,据测算,每年有5.7万人患上尘肺病,因尘肺病死亡的则有6000余人,是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的两倍。
”这是记者从今天召开的全国煤矿职业安全健康经验交流会暨全国煤矿尘肺病防治现场会上获悉的。
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一项调研显示,多数煤矿井下粉尘浓度严重超标,自1983年至201X年,煤尘最高浓度范围198~3420毫克/立方米,超过国家标准49.5~855倍,每年有大量职工患上尘肺病。
截至201X年底,全国煤矿企业累计尘肺病患者31.2万例(不包括乡镇煤矿),尘肺病检出率高达7.2%。
全总劳动保护部负责人表示,煤炭行业尘肺病和职业危害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主要表现在,个别企业漠视生产安全和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一些直接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违法行为也多有发生。
特别是乡镇煤矿没有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建立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和规章制度,资金投入不足,防护设施匮乏,职业健康工作基本处于空白。
据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理事长张宝明介绍,一些企业职业健康检查率低,职业病诊断漏诊(来自:WwW. : 煤矿尘肺病案例 )现象突出。
调研显示,部分企业在岗职工的最低受检率只有32.2%;有64.3%的煤炭集团没按照规定对退休工人进行体检。
此外,企业职业病平均漏诊率为3.72%,漏诊率最高达20%。
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政府监管力量薄弱,监管体系不健全,日常监管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对违法行为处理不力等现象,也是尘肺病和职业危害未得到根本扭转的主要原因之一。
全总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会议就是为了在全国煤炭企业中推广枣矿集团尘肺病防治工作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发挥样板作用,推动煤矿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深入开展。
尘肺案例与分析第一篇:尘肺案例与分析尘肺病案例:一个尘肺矿工的“还债”之路35岁的巴东农民刘启勇正在为他自己的身体“还债”,3年的申诉路上,他的尘肺病情还在不断加重。
而与远安两家煤矿签订的一纸“买断”协议补偿书,用23万元将他的半辈子牢牢的与这个目前无法根治的疾病绑在了一起。
不是在申诉,就是在去申诉的路上。
刘启勇随身携带的一个黑色的小布包内,装着几年来的工伤认定书,劳动仲裁书和向各个部门写的求助信。
这个巴东农民经常去找的几个单位,连门卫都已经认识了他。
3年来,他从巴东跑到远安,又从远安跑到宜昌。
目的只有一个,希望被认定为工伤,要曾工作过的煤矿给他一个满意的补偿。
有时候,在途中简陋的小旅馆落脚时,实在喘不过气的刘启勇会用手按着胸前,想想在家务农的妻子和两个孩子。
这使他更有一种紧迫感。
“有些人觉得我不厌其烦的找他们,很会闹,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时间真的不多了。
”说这话的时候,这个壮年男人,有种和年龄并不相称的苍凉感。
和众多患上尘肺病的职业矿工一样,他的肺叶正在渐渐纤维化。
2011年3月10日,他在宜昌疾控中心做了检查,尘肺Ⅲ期。
两年前,检查结论还是Ⅱ期。
他读过与尘肺病相关的医疗书籍,“这种恶化状况不可逆转。
”他曾紧迫的去找曾工作过的这家煤矿,甚至会躺在矿上办公室的门口,给所有能够想到的人打求助电话。
“从2009年到现在,我没有回家过年。
”刘启勇说,现在虽然养不了家,也不能去拖累还带着两个孩子艰难谋生的老婆。
有过去的工友会给他支援一点钱,让刘启勇先找地方吃饭。
但再困难的时候,宁可露宿街头,刘启勇也会努力保证自己的手机畅通。
因为,刘启勇总觉得,也许某天会意外接到一个电话,让他的申诉出现转机。
9年井下的代价1998年,22岁的刘启勇从巴东官渡村来到远安白云煤矿。
“那时还没有什么职业病检测这些,经过别人介绍后,就直接到矿上上班了。
”在煤矿,井下掘进工一般都能拿到较高的工资,但当时并没有很多人能够意识到,弥漫在矿井通道内的粉尘对人身体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职业病问题日益突出。
其中,尘肺病作为一种常见的职业病,严重威胁着广大劳动者的生命健康。
在司法实践中,因尘肺病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件逐年增多。
本文以一起典型的开胸验肺案例为切入点,对尘肺病相关法律问题进行评析,以期为我国职业病防治和劳动者权益保护提供参考。
二、案例简介2010年,某钢铁公司员工王某因长期接触粉尘,出现咳嗽、胸痛等症状。
经当地职业病防治机构诊断,王某患有尘肺病。
王某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钢铁公司支付相应的医疗费、误工费、伤残赔偿金等。
仲裁委员会支持了王某的仲裁请求。
钢铁公司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经审理,认定王某的尘肺病与工作环境有关,判决钢铁公司承担相应责任。
三、法律评析(一)尘肺病诊断标准及程序1. 诊断标准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尘肺病诊断标准》,尘肺病的诊断应当遵循以下标准:(1)职业接触史:劳动者有长期接触粉尘的职业经历。
(2)临床表现:劳动者出现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3)影像学检查:胸部X光片、CT等影像学检查显示肺纹理增粗、肺组织纤维化等。
(4)实验室检查:肺功能、血气分析等检查显示呼吸功能减退。
2. 诊断程序尘肺病的诊断程序如下:(1)劳动者向当地职业病防治机构提出诊断申请。
(2)职业病防治机构根据申请材料,组织专家进行诊断。
(3)专家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必要时进行现场调查。
(4)专家根据诊断标准,作出诊断结论。
(5)将诊断结论告知劳动者。
(二)用人单位责任1. 防护措施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采取以下措施预防尘肺病:(1)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2)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防护用品。
(3)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监测和评价。
(4)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
2. 赔偿责任用人单位因劳动者患有尘肺病而承担的责任主要包括:(1)支付医疗费、误工费、伤残赔偿金等。
第1篇一、案情简介张某,男,45岁,某矿山企业的一名矿工。
自1990年起,张某在矿山企业从事井下开采工作,由于长期接触粉尘,于2005年被确诊为尘肺病。
张某多次向矿山企业提出赔偿要求,但企业以各种理由推脱。
2007年,张某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矿山企业支付医疗费、误工费、残疾赔偿金等共计30万元。
二、案件焦点本案的焦点在于:矿山企业是否应承担张某因尘肺病造成的损失,以及赔偿金额的确定。
三、法院审理过程1. 证据审查在庭审过程中,张某提交了以下证据:(1)病历资料:证明张某自2005年起患有尘肺病。
(2)工资证明:证明张某在矿山企业工作期间的平均工资。
(3)鉴定意见:证明张某的尘肺病与工作环境有关。
矿山企业则辩称:(1)张某在矿山企业工作期间,企业已采取了一定的防尘措施。
(2)张某患有尘肺病并非完全是由于工作原因,存在一定的个人因素。
2. 法院判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39条的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用人单位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结合本案事实,法院认为:(1)张某在矿山企业工作期间,长期接触粉尘,患尘肺病与工作环境有直接因果关系。
(2)矿山企业作为用人单位,有义务为员工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但未能尽到相应的责任,导致张某患尘肺病。
(3)张某的损失应当由矿山企业承担。
关于赔偿金额的确定,法院认为:(1)张某的误工费按照其工作期间的平均工资计算。
(2)残疾赔偿金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规定计算。
(3)医疗费、护理费等费用按照实际发生金额计算。
综上所述,法院判决矿山企业支付张某医疗费、误工费、残疾赔偿金等共计30万元。
四、案例分析本案中,张某因长期接触粉尘患尘肺病,依法有权要求矿山企业承担赔偿责任。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双方的证据,认定矿山企业存在过错,依法判决矿山企业承担赔偿责任。
本案具有以下法律意义:1. 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本案的判决有利于保障劳动者在遭受职业病伤害时的合法权益,提高用人单位的安全意识。
尘肺病的案例
尘肺病是一种由于长期吸入粉尘而引起的肺部疾病。
这种疾病在建筑
工人、矿工和农民等职业中比较常见。
今天,我们将讨论一个关于尘
肺病的真实案例。
案例:
张先生是一名建筑工人,他工作了30年以上。
在工作期间,他经常接
触各种建筑材料和粉尘。
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工人,他并没有意识到
长期吸入粉尘可能会危及他的健康。
然而,他最近开始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和胸痛的症状。
在医院接受诊断之后,他被确诊为患有尘肺病。
由于长期吸入粉尘,张先生的肺部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这种损害
无法恢复,因此他需要通过药物和特定的呼吸治疗来控制病情。
然而,这种治疗只能缓解症状,而无法治疗患者的基本疾病。
虽然张先生现
在需要定期接受医疗检查和治疗,但他依然感到非常苦恼。
这种情况并不只是发生在张先生身上。
尘肺病在全球范围内都非常常见。
许多工人都因为吸入粉尘而患上这种危险的疾病。
因此,在职业
场所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变得尤为重要。
在工作中,工人应该始终戴
上口罩和各种保护设备,并尽可能减少吸入粉尘的机会。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保护我们的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总结:
尘肺病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肺部疾病,它通常发生在长期接触粉尘的工
人身上。
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以确保职业场所的安全和健康,
保护员工免受尘肺病等疾病的侵害。
同时,如果你有尘肺病的症状,
你应该及早就医,以获得有效的治疗。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肺尘病案例篇一:3 一起未接触粉尘者患尘肺病案例分析报告一起未接触粉尘者患尘肺病案例分析报告姓名:罗鸿国学号:1002501630班别:预防医学10(6)班一、事件沈某,男,48岁,201X年下半年因劳动能力减退,多方就诊,医院临床诊断为疑似尘肺病。
根据调查患者1979年起进本市某石料厂从事运输工,杂务工,带班组长等工作,1997年10月企业转制后从事安全员,点炮员,爆破工。
根据职业史、现场调查以及临床检查资料,201X年1月24日本市职业病诊断组对该患者作出了尘期Ⅱ+期的诊断。
厂方对此诊断不服,认为其没有接触粉尘,不可能患尘肺病,向本省职业并诊断鉴定组请了出鉴定,201X年10月,省职业病诊断鉴定组作出了维持本市职业病诊断组诊断的鉴定结果。
二、事件分析这次职业性尘肺病案例,主要由4点原因造成:(1)我认为改案例主要原因是沈某接触粉尘工作时间过长导致尘肺病。
患者1979年起进本市某石料厂从事运输工,杂务工,带班组长等工作,1997年10月企业转制后从事安全员,点炮员,爆破工,至201X年从事粉尘接触工作长达22年。
(2)我认为改案例次要原因是沈某缺乏对粉尘病的防护知识和意识,在长达22年的粉尘作业过程中沈某没有做好自我防护,没有对企业要求进行体检,没有获得和吸取一些其他尘肺病案例的知识和教育。
同时这也是政府相关部门的宣教工作不到位,对群众普及尘肺病相关知识力度不够,尤其是对粉尘作业相关行业。
(3)企业主忽视了对石料企业内粉尘超标的作业工人的防护,对存在的粉尘不以为然,没有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体检,本案例在企业转型过程中,也因“不接触粉尘”而未对沈某进行职业体检。
(3)企业没有加强对接触粉尘工作人员的防护教育,加强工人的防护意识和提高工人的防护技能。
三、尘肺病特征1、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灰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疤痕)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电焊工尘肺病案例篇一:电焊工尘肺电焊工尘肺、眼病预防措施一、在施焊场所加强机械通风,以降低现场烟尘浓度。
二、尽量采用低尘低毒焊条或无锰焊条,昼用自动焊代替手工焊。
三、工作时戴手套、口罩、饭前洗手漱口,下班后全身淋浴。
四、不在车间内吸烟,喝水进食。
五、焊接时必须使用镶有特制防护眼镜片的面罩,保护眼睛不受电弧的伤害。
六、根据焊接电流强度和个人眼睛情况选择适当的防护镜片。
七、焊工必须穿好工作服戴好鞋盖,防止弧光灼伤皮肤。
篇二:电焊工尘肺的症状与预防电焊工尘肺的症状与预防电焊工尘肺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较长,一般发病工龄为15~25年。
其主要临床表现有:1、早期症状较少,且轻微,其射线胸片已有改变而无自觉症状。
2、随病程进展,尤其出现肺部感染或并发肺气肿时,症状才较明显,最常见症状为咳嗽、咯痰、胸痛、胸闷及气短等。
3、单纯电焊工尘肺多无明显体征,严重肺气肿可出现桶状胸。
4、肺功能检查早期不明显,随病程的进展可出现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的损害,表现为肺活量,第一秒时间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减低,残气量和肺总量比值增加。
电焊工尘肺常见并发症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
那么我们怎样来预防电焊工尘肺呢?1、预防措施主要是改善作业环境的劳动条件,加强通风降尘,使工作场所烟尘浓度达到国家卫生标准以下。
2、做好个体防护及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及健康监护措施。
3、大力提倡采用自动焊接工艺代替手工电弧焊,以低毒危害小的电焊条取代毒性较大的高锰焊条等是预防电焊工尘肺根本措施。
篇三:电焊工尘肺的影响特征电焊工尘肺的影像特征电焊工尘肺是工人长期吸入高浓度电焊烟尘而引起的慢性纤维组织增生为主的损害性疾病。
电焊工尘肺是混合性尘肺。
电焊工尘肺的影像特征,具体是什么样子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电焊工尘肺的影像特征:线胸片上首先在两肺中下肺区出现一些不规则形的小阴影,交织成细网状,此时不规则形小阴影的密集度常达不到1级。
在两肺中下肺区开始出现密度较淡的p类圆形小阴影,分散较疏散。
化工厂粉尘职业病案例
典型案例
陕西一小镇某村是“尘肺病”村,至2016年1月,被查出的100多个尘肺病人中,已有30多人去世。
起因是上世纪90年代后,部分村民自发前往矿区务工,长期接触粉尘却没有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医疗专家组在普查和义诊中发现,当地农民对于尘肺病的危害及防治知识一无所知,得了病后认为“无法治疗”,很多患者只是苦熬,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
专家解读
尘肺病,是指在职业活动中,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是我国目前发病率最高、危害最严重的职业病种,以砂肺、煤工尘肺、石棉肺、水泥尘肺等最为常见。
尘肺病起病缓慢,一般接触一年或几年后才发病,早期无明显症状,难以发现。
随着病变发生,逐渐出现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并伴有喘息、咯血、全身乏力等症状。
一旦患上尘肺病,即使脱离了粉尘环境,部分患者病情仍可继续恶化,且容易发生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慢性肺心病等并发症,重者丧失劳动能力,甚至危及生命。
粉尘的接触行业有哪些?如矿山开采,是粉尘危害最严重行业,最多的工种是凿岩工、放炮工等,在煤矿业主要是掘进工、采
煤工、搬运工等。
其次,是机械制造、冶炼、建筑材料、筑路业、水电业等。
尘肺病的案例及预防
摘要:目前我国累计尘肺病患者超过60万。
尘肺病是头号职业病,占所有职业病的80%以上,而煤矿尘肺病又居首。
员工上岗前应“四做到”,上岗“五注意”,下班应“四要”。
【新闻事件】2007年5月,山西洪洞警方破获一起令人震惊的黑砖场虐工案。
我们看过“黑窑工”的悲惨生存状况后,心中愤怒无比!那些黑窑主的恶劣行径,已遭到舆论的猛烈抨击及法律的制裁。
然而,还有多少矿山的瓦斯爆炸、采矿工人患的尘肺病,是没有被披露出来的。
【常识普及】专家称,我国职业病危害分布行业广,从煤炭、冶金、化工、建筑等传统工业,到汽车制造、医药、计算机、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都不同程度存在职业病危害。
随着企业经营模式、用工制度的变化、个体民营企业的发展,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到“苦、脏、累、险”的工作中。
由此,农民工变成受职业病危害最严重的一个群体。
目前我国累计尘肺病患者超过60万。
尘肺病是头号职业病,占所有职业病的80%以上,而煤矿尘肺病又居首。
尘肺病患者,由于长期接触生产性矿物性粉尘,使呼吸系统的清除和防御机能受到严重损害,患者的抵抗力明显减低,故尘肺病患者常发生各种不同的并发症。
在尘肺病患者死因构成中,呼吸系统并发症占首位,其中主要是肺结核、肺部感染性疾病和气胸;心血管疾病占第二位,主要是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职业病为何如此高发?专家分析,防护装备技术落后是主要原因。
此外,防护措施不健全,防护服、呼吸防护器、头部、听力、眼睛及面部防护、脚部和腿防护等防护用品的使用率低,也使职工身体健康受到直接或潜在的危害。
这其中,既有企业不重视的问题,也有职工自身不了解、不知情,或不知如何防护等因素。
【温馨提示】员工一定要进行就业前的预防性健康检查,在新录用、变更工作岗位或工作内容时,可掌握其健康状况及有关健康基础资料,发现职业禁忌、看是否适合从事该工种作业,为上岗安排提供依据。
员工上岗前应“四做到”:签订劳动合同;岗前健康检查;岗前职业卫生知识培训;领取劳保用品。
员工上岗“五注意”:注意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的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遵守生产操作规程;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运行情况;坚持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坚持佩戴防尘口罩;工间就餐勤洗手、勤漱口。
员工下班应“四要”:防护设施运行的交接;洗澡;换洗工作服;维护个人防护用品。
工业安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