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那一刻的我》
- 格式:ppt
- 大小:13.07 MB
- 文档页数:16
四年级人教版艺术美术《那一刻的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回忆并捕捉生活中具有特殊意义的“那一刻”,理解如何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姿态以及周围环境来表现特定时刻的情境。
掌握用绘画或手工等形式表现“那一刻的我”的创作方法,包括构图、色彩搭配、细节刻画等,能够创作出有情节、有情感的作品。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回忆、讨论、观察、实践创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在创作过程中,提高学生对画面内容和形式的组织能力,使作品能生动地展现出“那一刻”的氛围和自己的内心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美好瞬间的珍视和回忆,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让学生在创作中体验表达自我情感的乐趣,增强对艺术创作与生活联系的认识,促进情感沟通与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印象深刻的“那一刻”,如获奖时刻、和家人一起的温馨时刻、克服困难的时刻等,分析在这些时刻自己的心理状态和外在表现,以及周围环境的特点。
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合适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来呈现“那一刻的我”,例如通过夸张的表情表现兴奋、用特定的色彩烘托氛围、用环境元素强化情节,掌握在作品中突出主题、传达情感的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启发学生深入挖掘“那一刻”的情感内涵,避免作品只停留在表面的形象描绘,使作品能够打动观众,引起情感共鸣。
在创作过程中,指导学生处理好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使画面在表现“那一刻的我”的同时,整体布局合理、和谐统一,不会因过于强调某一元素而失去平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回忆法、示范法、实践法。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一些表现不同生活场景和情感瞬间的艺术作品图片、视频资料,如儿童画、油画、摄影作品等,这些作品要能体现出“那一刻”的主题和情感氛围。
准备绘画工具,如画纸、铅笔、橡皮、彩笔、油画棒、水彩颜料、毛笔等;手工材料,如彩色卡纸、剪刀、胶水、彩泥等。
以“那一刻的我”为主题的优秀学生作品范例,展示多种创意和表现手法,如用拼贴画表现生日聚会的快乐、用绘画展现比赛胜利的自豪。
课题:第11课那一刻的我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材分析:本课要求表现连续的动作,对学生来讲,有一些难度。
因为学生很少在平时去观察人物的瞬间动作时各个部位的比例关系,因此,本课的设置上我会采用骨线图加以讲解,以降低学生的作业难度。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运动中人物连续动作的画法。
2.结合学生的校园生活,创作一幅“那一刻的我”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用绘画等形式表现跑步、跳远、掷铁饼等动作,或者表现连续的动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运动中的人物图片。
课件。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引导阶段: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互相介绍在学校生活中一件快乐的事。
班级里集体进行交流,拓展学生们的创作素材。
教师介绍一下自己在生活中“那一刻的我”。
二、发展阶段:
课件展示运动中的人物,使画面暂停,分析运动中人物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各种运动中的人物图像,并讲解人物在运动时的一些主要特点。
2
•作品是否有创意。
教学反思: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要让学生表现出带有动作的画面,就应该让学生先学会如何表现带有动作的画面,我把动态骨线的学习引入了课堂。
通过简单了解人物动态趋势,运用动态骨线来帮助绘画,学生喜欢做这样的加法练习,从而降低了作业的难度。
10. 那一刻的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我形象的特点,学会运用绘画语言表现自我形象。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题:《那一刻的我》2. 版本:人教版(2012)3. 年级:美术四年级下册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自我形象的特点,学会运用绘画语言表现自我形象。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表现自我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出示一张自画像,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觉得这幅画哪里画得好?哪里还需要改进?”1.2 学生积极发言,教师总结自画像的特点。
2. 新课讲解2.1 教师简要介绍自画像的定义和意义。
2.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特点,如五官、发型、表情等。
2.3 教师示范如何运用绘画语言表现自我形象,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3. 学生练习3.1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观察自己的特点,并运用绘画语言表现自我形象。
3.2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给予建议和鼓励。
4. 作业展示与评价4.1 学生将完成的作业展示在黑板上,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提出优点和改进意见。
4.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性评价,强调学生的进步和努力。
5. 课堂小结5.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画像的绘画技巧。
5.2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不断提高绘画水平。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自我形象的特点,学会运用绘画语言表现自我形象,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和不足,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六、课后作业请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人的特点,为家人画一幅自画像,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绘画技巧。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第10课那一刻的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回忆和想象,描绘出自己某一刻的形象和情感,学会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表达个人感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回忆、讨论和创作,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绘画技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我,提高审美情趣,增强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本P3031页《那一刻的我》。
2. 学生自备一张自己某一刻的照片或描绘自己某一刻的绘画作品。
3. 教师提供一些描绘人物情感的美术作品,如漫画、插画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回忆和想象,学会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表达个人情感。
2. 难点: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美术作品展示板。
2. 学具:绘画纸张、铅笔、彩色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一些描绘人物情感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表情、动作和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教师讲解人物绘画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回忆、想象等,并示范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表达个人情感。
3.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自己某一刻的照片或描绘自己某一刻的绘画作品,运用所学的绘画方法进行创作。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那一刻的我》2. 教学目标:学会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表达个人情感3. 教学重点:观察、回忆、想象,运用美术语言表达情感4.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5. 教学内容:人物绘画的基本方法、创作实践、作品展示与评价七、作业设计1.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人的某一刻,描绘出他们的形象和情感。
2. 学生将作品带到学校,进行班级展览,互相交流学习。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提高教学质量。
2. 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绘画技能和情感表达,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第10课那一刻的我(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课为《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的第10课,主题为“那一刻的我”。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自己或他人的生活瞬间,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那一刻的情感和状态;学习人物表情、动作和场景的描绘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观察和分析自己或他人的生活瞬间,运用绘画形式表现那一刻的情感和状态;掌握人物表情、动作和场景的描绘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美好瞬间的意识,增强对生活的热爱和人文关怀。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瞬间,提炼出有意义的主题。
2. 如何运用绘画技巧表现人物的表情、动作和场景,使作品具有生动性和感染力。
3. 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使作品具有独特性和个性化。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示范作品等。
2. 学具:绘画纸、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关于“那一刻的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美好瞬间,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人物表情、动作和场景的描绘方法,分析优秀作品的创作思路和技巧。
3.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自己或他人的生活瞬间,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总结创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关注生活、发现美好瞬间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那一刻的我2. 教学内容:人物表情、动作和场景的描绘方法3. 教学目标:观察、分析、表现生活中的美好瞬间4. 教学难点:提炼主题、绘画技巧、创意思维七、作业设计1. 课堂作业:根据自己或他人的生活瞬间,进行绘画创作。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 10那一刻的我 | 人教版(2012)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1. 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并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
2. 学会运用色彩和线条表达自己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他们对美术的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2. 教授学生如何运用色彩和线条表达自己的情感。
3. 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并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
学会运用色彩和线条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如何教授学生运用色彩和线条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工具。
美术作品欣赏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细节,激发他们的绘画兴趣。
2. 新授:教授学生如何运用色彩和线条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实例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绘画的基本技巧。
3. 实践:让学生自己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并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引导学生互相欣赏、互相学习。
板书设计课题:那一刻的我教学目标: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并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学会运用色彩和线条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观察生活中的细节,绘画表达;运用色彩和线条表达情感。
教学难点:如何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如何运用色彩和线条表达情感。
作业设计让学生自己观察生活中的一个美好瞬间,并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
要求:运用所学的色彩和线条知识,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观察生活中的细节方面还有待提高,他们在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时,有时会显得力不从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更好地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
《那一刻的我》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那一刻的我》是小学美术课程中的一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本节课将围绕“自我表达”的主题展开,旨在通过画笔让每个学生展现自己内心世界的那一刻。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绘画材料与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习并掌握基础的素描和色彩搭配技巧,能以绘画形式初步表达自我情感和感受。
2. 过程与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进行构思、绘画与修饰的过程,学习从思考到表现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信、勇敢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三、评价任务1. 绘画作品评价:评价学生作品是否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想法,绘画是否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画面是否和谐美观。
2. 表现能力评价:观察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参与态度、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和反馈。
3. 口头表达能力评价:学生能否用清晰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想法,以及对自己作品的感受和反思。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几幅具有代表性的自我表达类作品,引导学生思考作品背后的情感和故事,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了解绘画材料:介绍不同绘画材料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如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等,让学生了解并选择适合自己的绘画工具。
3. 观察与想象: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或事物,想象自己处于某一情境下的感受和情感变化,为创作提供素材。
4. 构思与创作:学生根据想象的内容进行构思,用绘画工具进行创作。
老师在此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并分享创作过程和想法。
老师和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反馈,提出改进意见。
五、检测与作业1. 检测:通过课堂观察和学生的口头表达,了解学生对绘画材料、构思创作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一项自我表达的绘画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或真实的情感体验进行创作,作业上交后进行点评。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那一刻的我》精品教案《那一刻的我》精品教案一、教材分析《那一刻的我》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第10课的内容。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总会留下许多或快乐或悲伤的回忆瞬间。
本课要求学生通过描绘“那一刻的我”来表现自己最难忘的一瞬间,根据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想象,表现人物的动态和表情,并对人物之间展开联想,进行组合构图。
还可根据需要,适当添加背景、道具,组成故事画。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表现不同生活环境下运动中的人物。
2.教会学生根据命题进行创作,体会创作的乐趣。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造型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如何表现生活中那一刻的人物造型。
2.教学难点:教会学生根据命题进行创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图片导入提问:同学们,请你观看下面的照片,想一想,当时的你都是什么心情呢?过渡语:当爸爸、妈妈带去游乐园玩耍的时候,你是什么心情呢?当跑步比赛你拿到冠军时你是什么心情呢?你来到了海边,看到一望无际的大海,在水中嬉戏的时候你是什么心情呢?过生日了,亲朋好友给你祝福的时候你是什么心情呢?当你考试得了100分,你又是什么心情呢?2.出示课题过渡语:没错,是开心、快乐,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最开心、最难忘的一刻,你一定还记得那时的心情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那一刻的我》。
(二)讲授新课1.学习人物造型(1)小游戏——人物场景相结合提问:首先,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请你根据老师出示的不同场景,找出相对应的动作吧。
球场——踢足球网球场——打网球舞蹈教室——跳舞跑道——跑步过渡语:没错,不同场景下,人物的动态是不一样的。
(2)正面人物头画法●正面人物头过渡语:老师教给大家一个简单的方法,我们可以把人物简化成口诀来画。
“圆圆头,一画头发,二画眼,三加鼻子,四添嘴,五把耳朵加两边”。
你看,很快,一个正面头的人物就画出来。
●正面不同表情过渡语:头发也可以用折线和直线来画;眼睛还可以用曲线和数字6来表示,你看不同表情的人物就画出来了。
《那一刻的我》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素描的基本观点和技巧。
2. 通过素描练习,学生能够掌握人物面部特征的描绘技巧。
3.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素描练习,能够掌握人物面部特征的描绘技巧。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素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三、教学准备:1. 素描纸、铅笔、橡皮等素描工具。
2. 图片或视频素材,包括不同年龄、性别、表情的人物面部照片。
3. 素描示范视频,供学生参考学习。
4. 教室互动环节所需的道具,如面具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5分钟)教师: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关于“我”的故事。
起首,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你认为你的外貌和情绪之间有什么干系?学生:……(思考并讨论)教师:在我们的平时生活中,每个人的外貌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
今天,我们要用画笔来描绘那一刻的“我”,表达出自己奇特的面部特征和情绪。
2. 观察自我(20分钟)教师:请大家拿出镜子,仔细观察自己的面部特征,包括眼睛、鼻子、嘴巴、脸型等。
这些特征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观察自己的情绪变化,比如开心、难过、生气等。
学生:(照镜子,观察并记录自己的面部特征和情绪)教师:此刻请大家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结果。
3. 绘画实践(40分钟)教师:此刻,我们开始绘画实践。
起首,选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刻的“我”,可以是开心的、难过的、生气的等等。
然后,用画笔描绘出那一刻你的面部特征,并尝试将情绪融入其中。
可以应用各种颜色和线条来表现你的创意。
学生:(绘画实践,教师巡视指导)教师:请每组选出一幅最具创意的作品,向全班展示并介绍创作过程和灵感来源。
4. 分享与评判(20分钟)全班:互相欣赏彼此的作品,分享对那一刻的“我”的感受和创意。
教师根据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思维、绘画技巧等方面进行评判,给予鼓励和建议。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0课《那一刻的我》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通过绘画表达个人情感和经历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
通过观察和分析自己或他人的生活瞬间,学生将学会用绘画的形式记录和表达“那一刻的我”。
同时,本节课还旨在提升学生对色彩的运用和构图的能力,以及对人物表情和动态的描绘技巧。
教学内容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名画家的作品,如梵高的《星夜》或马蒂斯的《舞蹈》,引出“那一刻”的概念,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艺术作品是如何捕捉和表达特定时刻的。
2. 主体教学:观察与讨论:学生观察自己的生活照片或回忆,讨论在不同情境下的情感和体验。
技巧讲解:介绍人物绘画的基本技巧,如比例、动态和表情的描绘。
实践操作:学生选择一个对自己有意义的“那一刻”,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相互评价,老师给予反馈和建议。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经历,掌握人物绘画的基本技巧。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和体验“那一刻”的情感,并将其有效地转化为绘画语言。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名画作品图片、绘画示范视频。
学具:画纸、铅笔、彩色铅笔或水彩。
教学过程1. 导入:使用多媒体展示名画作品,引导学生理解“那一刻”的概念。
2. 观察与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活照片或回忆,讨论在不同情境下的感受。
3. 技巧讲解:讲解人物绘画的基本技巧,并通过示范视频进一步展示。
4. 实践操作:学生开始自己的绘画创作,老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板书设计《那一刻的我》关键词:情感表达、人物绘画、比例、动态、表情简图:人物绘画的基本步骤和构图要点作业设计学生在家中选取另一个有意义的“那一刻”,独立完成一幅绘画作品,并写一段文字描述这幅作品背后的故事和情感。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表达自己的生活瞬间,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绘画技能和情感表达能力。
小学美术《那一刻的我》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第10课《那一刻的我》教学设计课题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造型和表现课程,让学生了解不同场景中人物的动态和表情特征。
根据命题进行创作,联系自己的生活和研究经历,表现成长过程中最难忘的那一刻。
同时,体会成长的快乐,感受那一刻的心情,表现热爱生活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在于抓住主体人物的表情动态特征,表现那一刻的心情。
难点在于根据命题进行创作,用不同的方法表现人物动态。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游戏情境法、观察引导法、物象分析法、作品赏析法和过程指导法等教学方法。
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学生能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学生已具有了通过观察较准确地表现对象整体造型的能力。
但对通过细节刻画表现物体特征的能力尚在起步阶段。
对色彩的运用能力相对于造型来说较成熟些,能用一些特定的色彩来表达不同的情感。
在构图能力方面,学生刚学过《主体与背景》,具有了初步的突出主体,用背景来烘托渲染气氛的知识技能。
并且,学生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
学生具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
教学准备:教具包括多媒体课件、录像、照片等生活素材和范作等。
学具包括绘画工具、彩卡、剪刀、胶棒、彩泥、铁丝等材料。
教学思路:本课程以闯关游戏、引导回忆、综合体验、德育渗透、观察分析、欣赏评述、创造表现、交流评析为主线。
旨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和感受,充分利用所掌握的形色知识和方法进行感性表现,培养学生对运动形象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现力。
选取真实生活素材,引发师生情感共鸣。
教学步骤:一、激趣导入:教师和学生交流,通过玩闯关游戏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旧时光,回到某个特定的时刻。
二、闯关游戏:一)第一关:火眼金睛1.请分别用一个字的动词来表述图中人物的动态。
时光机将带我观察照片中的同学在游戏、运动时的精彩瞬间。
学生需要分析人物动态特征,分享那一刻的心情。
2.镜头1——激流勇进(刺激的一刻)3.镜头2——课间活动(开心的一刻)4.镜头3——生日许愿(幸福的一刻)通过以上步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己成长过程中最难忘的那一刻,并通过绘画等方式进行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