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与圆的综合应用
- 格式:docx
- 大小:182.47 KB
- 文档页数:10
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提高)学习目标1.能利用直线与圆的方程解决有关的几何问题;2.能利用直线与圆的方程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3.进一步体会、感悟坐标法在解决有关问题时的作用.要点梳理要点一、用直线与圆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1.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几何图形;2.建立直角坐标系,用坐标和方程表示问题中的几何元素,将平面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3.通过代数运算,解决代数问题;4.将结果“翻译”成几何结论并作答.要点二、用坐标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三步曲”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时,先用坐标和方程表示相应的几何元素:点、直线、圆;然后对坐标和方程进行代数运算;最后再把代数运算结果“翻译”成相应的几何结论.这就是用坐标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三步曲”.第一步: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坐标和方程表示问题中涉及的几何元素,将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第二步:通过代数运算,解决代数问题;第三步:把代数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结论.要点诠释:坐标法的实质就是借助于点的坐标,运用解析工具(即有关公式)将平面图形的若干性质翻译成若干数量关系.在这里,代数是工具、是方法,这是笛卡儿解析几何的精髓所在.要点三、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建立直角坐标系时不能随便,应在利于解题的原则下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2.在实际问题中,有些量具有一定的条件,转化成代数问题时要注意范围;3.最后要把代数结果转化成几何结论.典型例题类型一: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实际应用1.有一种大型商品,A、B两地均有出售且价格相同,某地居民从两地之一购得商品运回来,每公里的运费A地是B地的两倍,若A、B两地相距10公里,顾客选择A地或B地购买这种商品的运费和价格的总费用较低,那么不同地点的居民应如何选择购买此商品的地点【答案】圆C内的居民应在A地购物.同理可推得圆C外的居民应在B地购物.圆C上的居民可随意选择A、B两地之一购物.【解析】以直线AB为x轴,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下图所示.设A (―5,0),则B(5,0).在坐标平面内任取一点P(x,y),设从A地运货到P地的运费为2a元/km,则从B地运货到P地的运费为a元/km.若P地居民选择在A地购买此商品,则,整理得.即点P在圆的内部.也就是说,圆C内的居民应在A地购物.同理可推得圆C外的居民应在B地购物.圆C上的居民可随意选择A、B两地之一购物.【总结升华】利用直线与圆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序是:(1)认真审题,明确题意;(2)建立直角坐标系,用坐标表示点,用方程表示曲线,从而在实际问题中建立直线与圆的方程的模型;(3)利用直线与圆的方程的有关知识求解问题;(4)把代数结果还原为对实际问题的解释.在实际问题中,遇到直线与圆的问题,利用坐标法比用平面几何及纯三角的方法解决有时要简捷些,其关键在于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应遵循三点:(1)若曲线是轴对称图形,则可选它的对称轴为坐标轴;(2)常选特殊点作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3)尽量使已知点位于坐标轴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会简化运算过程.要想学会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必须靠平时经验的积累.【变式1】如图是某圆拱桥的一孔圆拱的示意图.该圆拱跨度AB=20m,拱高OP=4m,在建造时每隔4m需要用一个支柱支撑,求支柱的长度(精确到).【答案】【解析】建立坐标系如图所示.圆心的坐标是(0,b),圆的半径是r,那么圆的方程是:因为P(0,4)、B(10,0)都在圆上,所以解得,.所以圆的方程为把代入圆的方程得,所以,即支柱的高度约为.【变式2】某市气象台测得今年第三号台风中心在其正东300 km处,以40 km/h的速度向西偏北30°方向移动.据测定,距台风中心250 km的圆形区域内部都将受到台风影响,请你推算该市受台风影响的起始时间与持续时间.(精确到分钟)【答案】90分钟 10 h【解析】利用坐标法来求解.如图,不妨先建立直角坐标系xOy,其中圆A的半径为250 km,过B(300,0)作倾斜角为150°的直线交圆于点C、D,则该市受台风影响的起始与终结时间分别为C开始至D结束,然后利用圆的有关知识进行求解.以该市所在位置A为原点,正东方向为x轴的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开始时台风中心在B(300,0)处,台风中心沿倾斜角为150°方向的直线移动,其轨迹方程为y=(x-300)(x≤300).该市受台风影响时,台风中心在圆x2+y2=2502内,设射线与圆交于C、D,则CA=AD=250,∴台风中心到达C点时,开始影响该市,中心移至D点时,影响结束,作AH⊥CD于H,则AH=AB·sin30°=150,HB=,CH=HD==200,∴BC=-200,则该市受台风影响的起始时间t1=≈(h),即约90分钟后台风影响该市,台风影响的持续时间t2==10(h)即台风对该市的影响持续时间为10 h.【总结升华】应用问题首先要搞清题意,最好是画图分析,运用坐标法求解,首先要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出点的坐标.还要搞清里面叙述的术语的含义.构造圆的方程进行解题(如求函数的最值问题)时,必须充分联想其几何意义,也就是由数思形.如方程y=1+表示以(0,1)为圆心,1为半径的上半圆,表示原点与曲线f(x,y)=0上动点连线的斜率.类型二:直线与圆的方程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2.AB为圆的定直径,CD为直径,自D作AB的垂线DE,延长ED到P使|PD|=|AB|,求证:直线CP必过一定点【答案】直线CP过定点(0,―r)【解析】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得到直线CP的方程,然后探讨其过定点,此时要联想证明曲线过定点的方法.证明:以线段AB所在的直线为x轴,以AB中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如下图.设圆的方程为x2+y2=r2,直径AB位于x轴上,动直径为CD.令C(x0,y0),则D(―x0,―y0),∴P(―x0,―y0―2r).∴直线CP的方程为.即 (y0+r)x―(y+r)x0=0.∴直线CP过直线:x=0,y+r=0的交点(0,―r),即直线CP过定点(0,―r).【总结升华】利用直线与方程解决平面几何问题时,要充分利用圆的方程、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等有关知识,正确使用坐标方法,使实际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然后通过代数运算解决代数问题,最后解释代数运算结果的实际含义.【变式】如图,在圆O上任取C点为圆心,作一圆与圆O的直径AB相切于D,圆C与圆D 交于E、F,求证:EF平分CD.证明:令圆O方程为x2+y2=1.①EF与CD相交于H,令C(x1,y1),则可得圆C的方程(x-x1)+(y-y1)2=y12,即x2+y2-2x1x-2y1y+x12=0.②①-②得2x1x+2y1y-1-x12=0.③③式就是直线EF的方程,设CD的中点为H',其坐标为,将H'代入③式,得.即H'在EF上,∴EF平分CD.类型三:直线与圆的方程在代数中的应用3.已知实数x、y满足x2+y2+4x+3=0,求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答案】【解析】如图所示,设M(x,y),则点M在圆O:(x+2)2+y2=1上.令Q(1,2),则设,即kx―y―k+2=0.过Q作圆O1的两条切线QA、QB,则直线QM夹在两切线QA、QB之间,∴k AQ≤k QM≤k QB.又由O1到直线kx―y―k+2=0的距离为1,得,即.∴的最大值为,最小值为.【总结升华】本例中利用图形的形象直观性,使代数问题得以简捷地解决,如何由“数”联想到“形”呢关键是抓住“数”中的某些结构特征,联想到解析几何中的某些方程、公式,从而挖掘出“数”的几何意义,实现“数”向“形”的转化.本例中由方程联想得到圆,由等联想到斜率公式.由此可知,利用直线与圆的方程解决代数问题的关键是由某些代数式的结构特征联想其几何意义,然后利用直线与圆的方程及解析几何的有关知识并结合图形的形象直观性来分析解决问题,也就是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灵活运用.涉及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可借助图形性质利用数形结合求解,一般地:(1)形如形式的最值问题,可转化为动直线斜率的最值问题;(2)形如t=ax+by形式的最值问题,可转化为动直线截距的最值问题;(3)形如d=(x-a)2+(y-b)2形式的最值问题,可转化为到定点P(a,b)距离的平方的最值问题.【变式】设函数和,已知当x∈[-4,0]时,恒有,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答案与解析【答案】【解析】因为,所以,即,分别画出和的草图,利用数形结合法,当直线与半圆相切时取到最大值,由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2,求出,即得答案.类型四:直线与圆的方程的综合应用4.设圆满足:(1)截y轴所得的弦长为2;(2)被x轴分成两段圆弧,其弧长的比为3∶1.在满足条件(1)、(2)的所有圆中,求圆心到直线:x―2y=0的距离最小的圆的方程.【答案】(x―1)2+(y―1)2=2或(x+1)2+(y+1)2=2【解析】满足题设中两个条件的圆有无数个,但所求的圆须满足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最小.这样须通过求最小值的方法找出符合题意的圆的圆心坐标.设圆心为P(a,b),半径为r,则P点到x轴、y轴的距离分别是|b|和|a|.由题设知:圆P截y轴所得劣弧对的圆心角为90°,故圆P截x轴所得弦长为∴r2=2b2.又圆P截y轴所得的弦长为2,∴r2=a2+1,从而2b2―a2=1.又∵P(a,b)到直线x―2y=0的距离为,∴5d2=|a―2b|2=a2+4b2―4ab=2(a―b)2+2b2―a2=2(a―b)2+1≥1,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此时.由,得或,∴r2=2.故所求的圆的方程为(x―1)2+(y―1)2=2或(x+1)2+(y+1)2=2.【总结升华】解决直线与圆的综合问题,一方面,我们要注意运用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即几何问题代数化),把它转化为代数问题,通过代数的计算,使问题得到解决;另一方面由于直线与圆和平面几何联系得十分紧密(其中直线与三角形、四边形紧密相连),因此我们要勤动手,准确地作出图形,并充分挖掘几何图形中所隐含的条件(性质),利用几何知识使问题得到较简捷的解决.本题若用代数方法求解,其计算量大得多,不信自己试试看.在解决有关直线与圆的综合问题时,经常需要引进一些参数(用字母表示相关量),但不一定要解出每一个几何量,而是利用有关方程消去某些参数,从而得到所要的几何量的方程,解此方程即可.这种解题方法就是“设而不求”(设出了但没有求出它)的思想方法.“设而不求”是解析几何中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变式】已知圆x2+y2+x―6y+m=0与直线x+2y―3=0相交于P、Q两点,点O为坐标原点,若OP⊥OQ,求m的值.【答案】3【解析】由得代入,化简得:5y2-20y+12+m=0,y1+y6=4,设的坐标分别为,,由可得:===0解得:析【答案与解析】1.【答案】B【解析】圆心C(2,3),,∴切线长.2.【答案】B【解析】如图所示,以A地为原点,正东方向为x轴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则A(0,0),B(40,0).设台风的移动方向是射OC,则射线OC的方程是y=x(x≥0),以B为圆心,30为半径长的圆与射线OC交于M和N两点,则当台风中心在线段MN上移动时,B城市处于危险区内.点B到直线OC的距离是,则有(千米),因此B城市处于危险区内的时间为(小时)故选B.3.【答案】D【解析】直线AB的方程是,,则当△ABC面积取最大值时,边AB上的高即点C到直线AB的距离d取最大值.又圆心M(1,0),半径r=1,点M到直线的距离是,由圆的几何性质得d的最大值是,所以△ABC面积的最大值是.故选D.4.【答案】C【解析】结合圆的几何性质,得圆心C到直线的距离d满足1<d<3.所以.解得-17<k<-7或3<k<13.故选C.5.【答案】B【解析】圆心坐标是(3,4),半径是5,圆心到点(3,5)的距离为1,根据题意最短弦BD和最长弦(即圆的直径)AC垂直,故最短弦的长为,所以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6.【答案】B【解析】因为两条切线x―y=0与x―y―4=0平行,故它们之间的距离即为圆的直径,所以,所以.设圆心坐标为P(a,―a),则点P到两条切线的距离都等于半径,所以,,解得a=1,故圆心为(1,―1),所以圆的标准方程为(x―1)2+(y+1)2=2,故选B.7.【答案】B【解析】设点(x,y)与圆C1的圆心(―1,1)关于直线x―y―1=0对称,则,解得,从而可知圆C2的圆心为(2,―2),又知其半径为1,故所求圆C2的方程为(x―2)2+(y+2)2=1.8.【答案】B【解析】因为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4、5,所以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图为如图所示的Rt△ABC.圆O是△ABC的内切圆,可计算得其半径为1,过O点作三条直线EF、GH、MN,分别与△ABC三边平行此三条直线将△ABC分割成6个部分.记半径为1的圆O1的圆心到三条边AB、BC、CA的距离分别为d1、d2、d3.而圆心O1在这6个区域时,有(Ⅰ)(最多4个公共点);(Ⅱ)(最多2个公共点);(Ⅲ)(最多2个公共点);(Ⅳ)(最多4个公共点).而圆心O1在线段EF、GH、MN上时,最多有4个公共点,故选B.9.【答案】(x+1)2+y2=2【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圆心坐标是(―1,0),圆的半径等于,故所求的圆的方程是(x+1)2+y2=2.10.【答案】2x―y=0【解析】设所求直线方程为y=kx,即kx―y=0.由于直线kx―y=0被圆截得的弦长等于2,圆的半径是1,由此得圆心到直线距离等于,即圆心位于直线kx―y=0上,于是有k―2=0,即k=2,因此所求直线方程为2x―y=0.11.【答案】8【解析】依题意,可设圆心坐标为(a,a)、圆半径为r,其中r=a>0,因此圆方程是(x―a)2+(y―a)2=a2由圆过点(4,1)得(4―a)2+(1―a)2=a2,即a2―10a+17=0,则该方程的两根分别是圆心C1,C2的横坐标,.12.【答案】―1 x2+(y―1)2=1【解析】由题可知,又k1k PQ=―1k1=―1,圆关于直线对称,找到圆心(2,3)的对称点(0,1),又圆的半径不变,易得x2+(y―1)2=1.13.【答案】x2+y2―6x+2y―6=0【解析】设经过两圆交点的圆系方程为x2+y2―4x―6+(x2+y2―4y―6)=0(≠―1),即,∴圆心坐标为.又∵圆心在直线x―y―4=0上,∴,即,∴所求圆的方程为x2+y2―6x+2y―6=0.14.【答案】(1) h后观测站受到影响,影响时间是 (2) M城 h后受到影响, 影响时间是【解析】(1)设风暴中心到C处A开始受到影响,到D处A结束影响,由题意有AC=360,AB=450,∠ABC=45°,设BC=x,则.即,故.∴,故÷90≈,即约 h后观测站受到影响,影响时间是(h).(2)而MA∥BC,∴M城比A气象观测站迟(h)受到影响,故M城 h后受到影响,影响的时间是 h.15.【答案】(1)最大值为,最小值为(2)最大值为51 ,最小值为11(3)最大值为,最小值为【解析】方程x2+y2―6x―6y+14=0,变形为(x―3)2+(y―3)2=4.(1)表示圆上的点P与原点连线的斜率,显然PO与圆相切时,斜率最大或最小.设切线方程为y=kx,即kx―y=0,由圆心C(3,3)到切线的距离等于半径长2,可得,解得,所以,的最大值为,最小值为.(2)x2+y2+2x+3=(x+1)2+y2+2,它表示圆上的点P到E(―1,0)的距离的平方再加2,所以,当点P与点E的距离最大或最小时,所求式子就取最大值或最小值,显然点P与点E距离的最大值为|CE|+2,点P与点E距离的最小值为|CE|―2,又,所以x2+y2+2x+3的最大值为(5+2)2+2=51,最小值为(5―2)2+2=11.(3)设x+y=b,则b表示动直线y=―x+b与圆(x―3)2+(y―3)2=4相切时,b取最大值或最小值圆心C(3,3)到切线x+y=b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长2,则,即,解得,所以x+y的最大值为,最小值为.。
直线与圆的综合一、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应用1. 求圆的切线的方法(1)自一点引圆的切线的条数①若点在圆外,则过此点可以作圆的两条切线;②若点在圆上,则过此点只能作圆的一条切线,且此点是切点;③若此点在圆内,则过此点不能作圆的切线.(2)圆的切线方程的求法①求过圆上一点的圆的切线方程:先求切点与圆心的连线的斜率,则由垂直关系知切线的斜率,由点斜式方程可得切线方程.若,则切线方程为;若不存在,则切线方程为.②求过圆外一点的圆的切线方程几何法:设切线方程,即.由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可得,切线方程即可求出.代数法:设切线方程,即,代入圆的方程,得到一个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由求得,切线方程即可求出.注意:过圆外一点的切线必有两条,无论用几何法还是代数法,当求得值是一个时,另一条切线的斜率一定不存在,可用数形结合法求出.经典例题1.过点与圆所引的切线方程为.2.过点的直线与圆相切,则直线在轴上的截距为().A. B. C. D.3.若过点总可以作两条直线与圆相切,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巩固练习1.过点且与圆相切的直线方程为.A. B.C.D.2.已知圆的半径为,圆心在轴的正半轴上,直线与圆相切,则圆的方程为().2.求圆的切线长求切线长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其切线长的求法为:先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求点到圆心的距离为,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切线长.经典例题A.B.C.D.1.由直线上的点向圆引切线,则切线长的最小值为().(1)(2) 2.已知圆的圆心在第一象限内,圆关于直线对称,与轴相切,被直线截得的弦长为.求圆的方程.若点在直线上运动,过点作圆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点,求四边形面积的最小值.巩固练习A. B.C.D.1.点是直线上的动点,由点向圆作切线,则切线长可能为().A.B. C.D.2.由直线上的一点向圆引切线,则切线长的最小值为().(1)(2)3.已知圆经过点,且圆心为.求圆的标准方程.过点作圆的切线,求该切线的方程及切线长.3. 直线与圆相交的弦长问题设直线的方程,圆的方程为,求弦长有以下几种方法:(1)几何法如图,结合弦心距、弦长的一半及半径构成的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来计算.注意:计算圆的弦长时通常情况下采用几何法.(2)代数法①将方程组消元后,由一元二次方程中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关于或的关系式,则通常把叫做弦长公式.②直线的方程与圆的方程联立求出交点坐标,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得.经典例题A. B.C.D.1.已知圆的方程为,过该圆内一点的最长弦和最短弦分别为和,则四边形的面积是( ).2.若直线将圆的圆周分成长度之比为的两段弧,则实数的所有可能取值是 .A.B. C.D.3.圆:被直线:截得的弦长的最小值为().4.直线经过点被圆截得的弦长为,求此弦所在直线方程.A. B.C.D.5.若圆与轴、轴均有公共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A. B. C. D.6.若圆上至少有三个不同的点到直线的距离为,则直线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A. B.C.D.7.已知直线与曲线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巩固练习A. B.C.D.1.已知圆关于轴对称,经过点且被轴分成两段弧长之比为.则圆的方程为().A.或B.或C.或D.2.直线被圆截得的弦长为,则直线的倾斜角为( )3.若过点的直线被圆截得的弦长最短,则直线的方程是 ,此时的弦长为.A.B.或C.或D.或4.过点的直线与圆相交于,两点,且,则直线的方程为().A.B.C.D.5.若圆上至少有三个不同点的直线的距离为,则的取值范围是().A.B.或 C.或D.6.已知直线的方程为,若直线与曲线相交,则直线斜率的取值范围为().4.知识总结(一)圆的切线方程的求法①求过圆上一点的圆的切线方程:先求切点与圆心的连线的斜率,则由垂直关系知切线的斜率,由点斜式方程可得切线方程.若,则切线方程为;若不存在,则切线方程为.②求过圆外一点的圆的切线方程几何法:设切线方程,即.由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可得,切线方程即可求出.代数法:设切线方程,即,代入圆的方程,得到一个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由求得,切线方程即可求出.(二)求圆的切线长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其切线长的求法为:先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求点到圆心的距离为,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切线长.(三)直线与圆相交的弦长问题设直线的方程,圆的方程为,求弦长有以下几种方法:几何法如图,结合弦心距、弦长的一半及半径构成的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来计算.二、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1.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1)两圆相交,有两个公共点;(2)两圆相切,包括外切与内切,只有一个公共点;(3)两圆相离,包括外离与内含,没有公共点.圆与圆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一般采用几何法来判断,利用两圆的圆心距进行判断设,则有:圆心距与半径的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公切线条数与外离与外切与相交与内切与内含经典例题1.若圆:与圆:相交,则的取值范围为.A.条B.条C.条D.条2.两圆与的公切线有().巩固练习A.外离 B.外切 C.内含D.内切1.已知圆的方程为,圆的方程为,那么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不可能是().A.B. C. D.2.圆与圆的公切线的条数是().2. 两圆的公共弦(1)两圆相交时,公共弦所在的直线方程设圆①圆②①-②得:③方程③表示过两圆交点的直线,即两圆公共弦所在的直线.(2)两圆公共弦长的求法①代数法:将两圆方程联立,求出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将所得直线方程与任一圆的方程再联立,解出两交点的坐标,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公共弦长.②几何法:将两圆的方程联立,求出公共弦所在的直线的方程,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出弦心距,利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求出弦长.经典例题1.已知圆与圆相交于两点.(1)(2)求两圆的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求两圆的公共弦长.A. B.C.D.2.两圆和相交于两点,,则线段的长为().巩固练习(1)(2)1.已知圆,圆.分别写出这两个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的长,并求两个圆心的距离.求这两个圆的公共弦的长.A.B.C.D.2.两圆相交于两点和,且两圆圆心都在直线上,则的值是().3. 知识总结(一)两圆的位置关系设,则有:圆心距与半径的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公切线条数与外离与外切与相交与内切与内含(二)两个圆的公共弦(1)公共弦所在直线设圆①圆②①-②得:③方程③表示过两圆交点的直线,即两圆公共弦所在的直线.(2)公共弦长代数法、几何法三、与圆有关的应用1. 求圆的轨迹方程的方法(1)直接法:直接由题目给出的条件列出方程;(2)定义法:根据圆的定义列方程;(3)几何法: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列方程;(4)代入法(即相关点法):找到所求点与已知点的关系,代入已知点满足的关系式.经典例题1.在直角坐标系中,点在圆上移动,动点和定点连线的中点为,求中点的轨迹方程.A. B.C.D.2.已知点和圆:,过点的动直线与圆交于,,则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 3.已知定点,是圆上一动点,的平分线交于点,求的轨迹方程.巩固练习1.已知直角坐标系中,,动点满足,则点的轨迹方程是 ;轨迹为.2.已知为圆上一动点,定点,求线段中点的轨迹方程.2. 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1)距离型最值问题:形如形式的最值问题,可转化为动点到定点的距离的平方的最值问题;(2)过圆内一点的最长弦为过此点的直径,最短弦为垂直于此点的圆心连线的弦;(3)直线与圆不相交,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则圆上一点到直线的最小距离为,最大距离为.经典例题(1)(2)1.已知,,动点满足,设动点的轨迹为.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点在轨迹上,求最小值.2.已知直线,点是圆上的动点,则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最小值为.(1)(2)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动点满足.求点的轨迹方程.设为圆:上的动点,求的最小值.A.B.C.D.4.古希腊著名数学家阿波罗尼斯与欧几里得、阿基米德齐名.他发现:平面内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比为定值的点所形成的图形是圆.后来,人们将这个圆以他的名字命名,称为阿波罗尼斯圆,简称阿氏圆.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满足.当,,三点不共线时,面积的最大值为().A.最大值是,最小值是 B.最大值是,最小值是C.最大值是,最小值是D.最大值是,最小值是5.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分别在轴和轴非负半轴上,点在第一象限,且,,那么,两点间距离的().巩固练习A.B. C.D.1.直线分别与轴,轴交于,两点,点在圆上,则面积的取值范围是().2.已知实数,满足,则的取值范围是.3.已知半径为的圆经过点,则其圆心到原点的距离的最大值为 .A.B.C.D.4.若点在圆上运动,,则的最小值为( ).3. 与圆有关的对称问题(1)圆的轴对称性圆关于直径所在的直线对称.(2)圆关于点对称①求已知圆关于某点的对称的圆的方程,只需要确定所求圆的圆心,即可写出标准方程;②两圆关于某点对称,则此点为两圆圆心连线的中点.(3)圆关于直线对称①求已知圆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圆的方程,只需确定所求圆的圆心,即可写出标准方程;②两圆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则此直线为两圆圆心连线的垂直平分线.经典例题A. B.C. D.1.圆关于直线对称的圆的方程为().A. B.C.D.2.已知圆上两点,关于直线对称,则圆的半径为().A. B.C.D.3.已知圆:关于直线对称的圆为圆:,则直线的方程为().A.B. C. D.4.若圆:关于直线对称,则由点向圆所作的切线长的最小值是().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圆:()上存在点,且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在圆:上,则的取值范围是.6.点,分别为圆与圆上的动点,点在直线上运动,则的最小值为.巩固练习A. B.C.D.1.已知直线过圆的圆心,且与直线垂直,则直线的方程为().A. B. C.D.不存在2.圆:上有两个点和关于直线对称,则().3.圆关于直线对称,则的值是( ).A. B. C. D.4.已知圆:关于直线:对称,则原点到直线的距离为().A. B. C. D.4. 知识总结(1)求圆的轨迹方程的方法直接法、定义法、几何法、代入法(2)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①斜率型最值问题②截距型最值问题③距离型最值问题④过圆内一点的最长弦为过此点的直径,最短弦为垂直于此点的圆心连线的弦、⑤直线与圆不相交,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则圆上一点到直线的最小距离为,最大距离为.(3)与圆有关的对称问题圆的轴对称性、圆关于点对称、圆关于直线对称思维导图你学会了吗?画出思维导图总结本课所学吧!出门测1.从直线上的点向定圆作切线,则切线长的最小值为().A. B. C. D.2.从圆外一点向圆引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则().A. B. C. D.3.若圆与圆相交于,两点,且两圆在点处的切线互相垂直,则线段的长度是().A. B. C. D.。
推进“让学引思”,构建“生长型”课堂——“直线与圆的综
合应用”教学实录
张晓芹;陈建权
【期刊名称】《中学数学研究》
【年(卷),期】2018(000)012
【摘要】目前,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改革已进入关键时刻,新一轮教学改革理念的落实,最终还要依赖每一位教师的学科教学.课堂既是学生的主战地,亦是教师授课的主战场.课堂教学中,教师希望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课堂设计的教学内容、方法,并解决相关的问题,提升个人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然而,目前填鸭式的讲解不仅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且会打击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此背景下,我校积极倡导“让学引思”理念,并以此构建“生长型”课堂:让学生质疑解惑,引发其深度思考;让学生合作探究,引领其优化学习方法。
【总页数】5页(P10-14)
【作者】张晓芹;陈建权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龙冈中学 224011;江苏省盐城市龙冈中学 224011【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让学引思"视域下高中数学生长型课堂探究——以盐城市龙冈中学为例 [J], 郭曙光; 陈建权
2.精心设计,构建知识生长型课堂 [J], 嵇珍妮
3.巧用新媒体新技术构建智慧型课堂
——《日月潭》教学实录及反思 [J], 王萍
4.推进“让学引思”,构建生态课堂 [J], 李明
5.以问题为“驱动”,践行“让学引思”,构建高效课堂——以“直线与圆相切”的专题探究为例 [J], 俞琪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1.5直线与圆的综合应用【知识网络】综合复习和应用直线和圆的基础知识,解决对称问题、轨迹问题、最值问题,以及直线与圆和其他数学知识的综合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典型例题】[例1](1)直线x+y=1与圆x2+y2-2ay=0(a>0)没有公共点,则a的取值范围是()A.(0, 2 -1)B.( 2 -1, 2 +1)C.(- 2 -1, 2 -1)D.(0, 2 +1(2)圆(x-1)2+(y+ 3 )2=1的切线方程中有一个是()A.x-y=0 B.x+y=0 C.x=0 D.y=0(3)“a=b”是“直线22与圆相切”的()=+-++=2()()2y x x a y b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4)已知直线5x+12y+a=0与圆x2+y2-2x=0相切,则a的值为.(5)过点(1, 2 )的直线l将圆(x-2)2+y2=4分成两段弧,当弧所对的圆心角最小时,直线l 的斜率k= .[例2]设圆上点A(2,3)关于直线x+2y=0的对称点仍在圆上,且圆与直线x-y+1=0相交的弦长为2 2 ,求圆的方程.[例3] 已知直角坐标平面上点Q(2,0)和圆C:x2+y2=1,动点M到圆C的切线长与|MQ|的比等于λ(λ>0).求动点M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它表示什么曲线.[例4] 已知与曲线C :x 2+y 2-2x -2y +1=0相切的直线l 叫x 轴,y 轴于A ,B 两点,|OA|=a,|OB|=b(a >2,b >2).(1)求证:(a -2)(b -2)=2; (2)求线段AB 中点的轨迹方程; (3)求△AOB 面积的最小值.【课内练习】1.过坐标原点且与圆x 2+y 2-4x +2y +52=0相切的直线的方程为 ( )A .y=-3x 或y=13 xB .y=3x 或y=-13 xC .y=-3x 或y=-13 xD .y=3x 或y=13 x2.圆(x -2)2+y 2=5关于原点(0,0)对称的圆的方程为( ) A .(x +2)2+y 2=5B .x 2 +(y -2)2=5C . (x -2)2+(y -2)2=5D .x 2 +(y +2)2=53.对曲线|x|-|y|=1围成的图形,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关于x 轴对称B .关于y 轴对称C .关于原点轴对称D .关于y=x 轴对称4.直线l1:y=kx+1与圆x2+y2+kx-y-4=0的两个交点关于直线l2:y+x=0对称,那么这两个交点中有一个是()A.(1,2)B.(-1,2)C.(-3,2)D.(2,-3)5.若直线y=kx+2与圆(x-2)2+(y-3)2=1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则k的取值范围是.OA6.已知直线ax+by+c=0与圆O:x2+y2=1相交于A、B两点,且|AB|=3,则OB = .7.直线l1:y=-2x+4关于点M(2,3)的对称直线方程是.8.求直线l1:x+y-4=0关于直线l:4y+3x-1=0对称的直线l2的方程.9.已知圆C:x2+y2+2x-4y+3=0(1)若C的切线在x轴,y轴上的截距的绝对值相等,求此切线方程;(2)从圆C外一点P(x1,y1)向圆引一条切线,切点为M,O为原点,且有|PM|=|PO|,求使|PM|最小的P点的坐标.10.由动点P引圆x2+y2=10的两条切线PA,PB,直线PA,PB的斜率分别为k1,k2.(1)若k1+k2+k1k2=-1,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2)若点P在直线x+y=m上,且PA⊥PB,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11.5直线与圆的综合应用A 组1.设直线过点(0,a ),其斜率为1,且与圆x 2+y 2=2相切,则a 的值为 ( ) A .± 2 B .±2 C .±2 2 D .±42.将直线2x -y +λ=0,沿x 轴向左平移1个单位,所得直线与圆x 2+y 2+2x -4y=0相切,则实数λ的值为A .-3或7B .-2或8C .0或10D .1或113.从原点向圆 x 2+y 2-12y +27=0作两条切线,则该圆夹在两条切线间的劣弧长为( ) A .π B . 2π C . 4π D . 6π4.若三点A (2,2),B (a,0),C (0,b)(a ,b 均不为0)共线,则11a b+的值等于 . 5.设直线ax -y +3=0与圆(x -1)2+(y -2)2=4有两个不同的交点A ,B ,且弦AB 的长为2 3 ,则a 等于 .6.光线经过点A (1,74 ),经直线l :x +y +1=0反射,反射线经过点B (1,1).(1)求入射线所在的方程; (2)求反射点的坐标.7.在△ABC 中,BC 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方程为x -2y +1=0,∠A 的平分线所在直线方程为y=0,若B点的坐标为(1,2),求点A 和点C 的坐标.8.过圆O :x 2+y 2=4与y 轴正半轴的交点A 作这个圆的切线l ,M 为l 上任意一点,过M 作圆O 的另一条切线,切点为Q ,当点M 在直线l 上移动时,求△MAQ 垂心H 的轨迹方程.B 组1.已知两定点A (-2,0),B (1,0),如果动点P 满足|PA|=2|PB|,则点P 的轨迹所包围的图形的面积等于 ( )A .πB .4πC .8πD .9π2.和x 轴相切,且与圆x 2+y 2=1外切的圆的圆心的轨迹方程是 ( ) A .x 2=2y +1 B .x 2=-2y +1 C .x 2=2y -1 D .x 2=2|y|+13.设直线的方程是0=+By Ax ,从1,2,3,4,5这五个数中每次取两个不同的数作为A 、 B 的值,则所得不同直线的条数是 ( )A .20B .19C .18D .164.设直线0132=++y x 和圆03222=--+x y x 相交于点A 、B ,则弦AB 的垂直平分线方程是 .5.已知圆M :(x +cosθ)2+(y -sinθ)2=1,直线l :y=kx ,下面四个命题 A .对任意实数k 和θ,直线l 和圆M 都相切;B.对任意实数k和θ,直线l和圆M有公共点;C.对任意实数θ,必存在实数k,使得直线l和圆M相切;D.对任意实数k,必存在实数θ,使得直线l和圆M相切.其中真命题的代号是(写出所有真命题的代号).6.已知点A,B的坐标为(-3,0),(3,0),C为线段AB上的任意一点,P,Q是分别以AC,BC为直径的两圆O1,O2的外公切线的切点,求PQ中点的轨迹方程.7.已知△ABC的顶点A(-1,-4),且∠B和∠C的平分线分别为l BT:y+1=0,l CK:x+y+1=0,求BC边所在直线的方程.8.设a,b,c,都是整数,过圆x2+y2=(3a+1)2外一点P(b3-b,c3-c)向圆引两条切线,试证明:过这两切点的直线上的任意一点都不是格点(纵横坐标均为整数的点).11.5直线与圆的综合应用【典型例题】例1(1)A.提示: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2)C.提示:依据圆心和半径判断.(3)A.提示:将直线与圆相切转化成关于ab的等量关系.(4)-18或8.提示: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注意去绝对值符号时的两种可能情况.(5) 2 2.提示:过圆心(2,0)与点(1, 2 )的直线m的斜率是- 2 ,要使劣弧所对圆心角最小,只需直线l与直线m垂直.例2、设圆的方程为(x-a)2+(y-b)2=r2, 点A(2,3)关于直线x+2y=0的对称点仍在圆上,说明圆心在直线x+2y=0上,a+2b=0,又(2-a)2+(3-b)2=r2,而圆与直线x-y+1=0相交的弦长为2 2 ,,故r2-2=2,依据上述方程解得:{b1=-3a1=6r12=52或{b2=-7a2=14r22=244∴所求圆的方程为(x-6)2+(y+3)2=52,或(x-14)2+(y+7)2=224.例3、设切点为N,则|MN|2=|MO|2-|ON|2=|MO|2-1,设M(x,y),整理得(λ2-1)(x2+y2)-4λx+(1+4λ2)=0当λ=1时,表示直线x=54;当λ≠1时,方程化为2222222213()1(1)x y λλλλ+-+=--,它表示圆心在222(,0)1λλ-圆.例4、(1)设出直线方程的截距式,用点到直线的距离等于1,化减即得;(2)设AB 中点M(x,y),则a=2x,b=2y,代入(a -2)(b -2)=2,得(x -1)(y -1)=12 (x >1,y >1);(3)由(a -2)(b -2)=2得ab +2=2(a +b)≥4ab ,解得ab ≥2+ 2 (ab ≤2- 2 不合,舍去),当且仅当a=b 时,ab 取最小值6+4 2 ,△AOB 面积的最小值是3+2 2 . 【课内练习】1.A .提示:依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求直线的斜率. 2.D .提示:求圆心关于原点的对称点.3.C.提示:画张图看,或考虑有关字母替代规律. 4.A .提示:圆心在直线l 2上.5.0<k <43 .提示:直接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或用△法.6.21-.提示:求弦所对圆心角. 7.2x +y -10=0.提示:所求直线上任意一点(x,y)关于(2,3)的对称点(4-x,6-y)在已知直线上.8.2x +11y +16=0.提示:求出两直线的交点,再求一个特殊点关于l 的对称点,用两点式写l 2的方程;或直接设l 2上的任意一点,求其关于l 的对称点,对称点在直线l 1上.求对称点时注意,一是垂直,二是平分.9.(1)提示:∵切线在x 轴,y 轴上的截距的绝对值相等,∴切线的斜率是±1.分别依据斜率设出切线的斜率,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或△法,解得切线的方程为:x +y -3=0, x +y +1=0, x -y +5=0, x -y +1=0.(2)将圆的方程化成标准式(x +1)2+(y -2)2=2,圆心C (-1,2),半径r= 2 , ∵切线PM 与CM 垂直,∴|PM|2=|PC|2-|CM|2, 又∵|PM|=|PO|,坐标代入化简得2x 1-4y 1+3=0.|PM|最小时即|PO|最小,而|PO|最小即P 点到直线2x 1-4y 1+3=0. 从而解方程组2211119202430x y x y ⎧+=⎪⎨⎪-+=⎩,得满足条件的点P 坐标为(-310 ,35 ).10.(1)由题意设P (x 0,y 0)在圆外,切线l :y -y 0=k(x -x 0)=∴(x 02-10)k 2-2x 0·y 0k +y 02-10=0由k 1+k 2+k 1k 2=-1得点P 的轨迹方程是x +y±2 5 =0.(2)∵P (x 0,y 0)在直线x +y=m 上,∴y 0=m -x 0,又PA ⊥PB ,∴k 1k 2=-1,202010110y x -=--,即:x 02+y 02=20,将y 0=m -x 0代入化简得,2x 02-2mx 0+m 2-20=0∵△≥0,∴-210 ≤m≤210 ,又∵x 02+y 02>10恒成立,∴m >2,或m <-2 5 ∴m 的取值范围是[-210 ,-2 5 ]∪(2 5 ,210 ]11.5直线与圆的综合应用A 组1.B .提示: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或用△法.2.A .提示:先求出向左平移后直线的方程,再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3.B .提示:考虑切线的斜率及劣弧所对圆心角.4.12 .提示:由三点共线得两两连线斜率相等,2a +2b=ab ,两边同除以ab 即可.5.0.提示:依据半径、弦长、弦心距的关系求解.6.(1)入射线所在直线的方程是:5x -4y +2=0;(2)反射点(-23 ,-13 ).提示:用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原理.7.点A 既在BC 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上,又在∠A 的平分线所在直线上,由⎩⎪⎨⎪⎧x -2y +1=0y=0 得A (-1,0)∴k AB =1又∠A 的平分线所在直线方程为y=0 ∴k AC =-1∴AC 边所在的直线方程为 y=-(x +1) ① 又k BC =-2,∴BC 边所在的直线方程为 y -2=-2(x -1) ② ①②联列得C 的坐标为(5,-6)8.设所求轨迹上的任意一点H (x,y),圆上的切点Q (x 0,y 0)∵QH ⊥l,AH ⊥MQ,∴AH ∥OQ,AQ ∥QH .又|OA|=|OQ|,∴四边形AOQH 为菱形. ∴x 0=x,y 0=y -2.∵点Q (x 0,y 0)在圆上,x 02+y 02=4∴H 点的轨迹方程是:x 2+(y -2)2=4(x≠0).B 组1.B .提示:直接将动点坐标代如等式,求得点的轨迹是一个以(2,0)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2.D .提示:设圆心(x,y)||1y =+ 3.C .提示:考虑斜率不相等的情况.4.0323=--y x .提示:弦的垂直平分线过圆心.5. B ,D .提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sin(θ+ϕ)|≤1.6.作MC ⊥AB 交PQ 于M ,则MC 是两圆的公切线.|MC|=|MQ|=|MP|,M 为PQ 的中点.设M (x,y),则点C ,O 1,O 2的坐标分别为(x,0),(-3+x 2 ,0),( 3+x 2 ,0)连O 1M ,O 2M ,由平面几何知识知∠O 1MO 2=90°.∴|O 1M|2+|O 2M|2=|O 1O 2|2,代入坐标化简得:x 2+4y 2=9(-3<x <3)7.∵BT,CK 分别是∠B 和∠C 的平分线,∴点A 关于BT,CK 的对称点A′,A″必在BC 所在直线上,所以BC 的方程是x +2y -3=0.8.线段OP 的中点坐标为(12 (b 3-b),12 (c 3-c)),以OP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是[x -12(b 3-b)]2+[y-12 (c 3-c)]2=[ 12 (b 3-b)]2+[12 (c 3-c)]2……① 将x 2+y 2=(3a +1)2代入①得:(b 3-b)x +(c 3-c)y=(3a +1)2 这就是过两切点的切线方程.因b 3-b=b(b +1)(b -1),它为三个连续整数的乘积,显然能被整除. 同理,c 3-c 也能被3整除.于是(3a +1)2要能被3整除,3a +1要能被3整除,因a 是整数,故这是不可能的. 从而原命题得证.。
高二数学直线与圆的知识点及公式直线和圆是高二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们在几何学和代数学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直线和圆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相关的公式。
一、直线的知识点直线是由无数个点连成的轨迹,没有起点和终点。
在直线上可以确定无数个点,其中有一些特殊的点和直线的性质需要我们了解。
1. 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是直线的重要性质之一,它表示了直线上各个点的变化率。
直线的斜率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斜率k = (y2 - y1) / (x2 - x1)其中,(x1, y1)和(x2, y2)是直线上两个不同的点的坐标。
2. 直线的截距直线的截距也是直线的一个重要性质,它表示了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位置。
设直线与x轴的交点为A,与y轴的交点为B,直线的截距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x轴截距a = -y轴截距b = -c / b其中,c是直线的常数项。
3. 直线的方程直线可以由点斜式、一般式和截距式等不同的方程表示。
根据直线上已知的条件,我们可以选择适当的方程形式来表示直线。
下面是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Ax + By + C = 0其中,A、B和C是常数,代表直线的斜率和截距。
二、圆的知识点圆是由平面内到一个固定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轨迹,其中固定点称为圆心,距离称为半径。
圆的性质和相关公式如下:1. 圆的方程圆的方程可以表示为:(x - h)² + (y - k)² = r²其中,(h, k)是圆心的坐标,r是半径的长度。
2. 圆的直径圆的直径是通过圆心并且两端点处于圆上的一条线段。
圆的直径长度等于半径的2倍。
3. 圆的弦圆上任意两点之间所形成的线段称为圆的弦。
圆的直径是圆的一个特殊的弦,它同时也是最长的弦。
4. 圆的切线圆上的切线是与圆只有一个交点的直线。
切线和圆的半径垂直。
5. 圆的弧长和扇形面积圆的弧长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计算:弧长 = 弧度 ×半径而圆的扇形面积则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扇形面积 = 弧度 ×半径² / 2三、综合运用直线和圆在几何学和代数学中的运用非常广泛。
直线与圆的综合应用一、填空题1.若圆22240x y x y +--=的圆心到直线x-y+a=0的距离为则a 的值为________.2.直线y =33x 绕原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30°,则所得直线与圆(x -2)2+y 2=3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3.若圆(x -3)2+(y +5)2=r 2上有且只有两个点到直线4x -3y -2=0的距离等于1,则半径r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4.已知直线ax +by +c =0与圆O :x 2+y 2=1相交于A ,B 两点,且AB =3,则OA →·OB →=________.5.已知x ,y 满足x 2+y 2-4x -6y +12=0,则x 2+y 2最小值为________. 6.若直线y =x +b 与曲线x =1-y 2恰有一个交点,则实数b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7.已知曲线C :(x -1)2+y 2=1,点A (-2,0)及点B (3,a ),从点A 观察点B ,要使视线不被曲线C 挡住,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8.设圆x 2+y 2=1的一条切线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 ,则线段AB 长度的最小值为________. 9.圆C :x 2+y 2+2x -2y -2=0的圆心到直线3x +4y +14=0的距离是________. 10.假如圆C :(x +a )2+(y -a )2=18上总存有两个点到原点的距离为2,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1.若直线mx +ny =4和圆O :x 2+y 2=4没有公共点,则过点(m ,n )的直线与椭圆x 25+y 24=1的交点个数为________. 12.若过点A (0,-1)的直线l 与曲线x 2+(y -3)2=12有公共点,则直线l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13.直线l :ax -by +8=0与圆C :x 2+y 2+ax -by +4=0(a ,b 为非零实数)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二、解答题14.已知方程x2+y2-2x-4y+m=0.(1)若此方程表示圆,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2)若(1)中的圆与直线x+2y-4=0相交于M,N两点,且OM⊥ON(O为坐标原点),求实数m的值;(3)在(2)的条件下,求以MN为直径的圆的方程.15.如图,已知圆心坐标为(3,1)的圆M与x轴及直线y=3x分别相切于A、B两点,另一圆N与圆M外切,且与x轴及直线y=3x分别相切于C、D两点.(1)求圆M和圆N的方程;(2)过点B作直线MN的平行线l,求直线l被圆N截得的弦的长度.16.已知圆满足:①截y轴所得弦长为2;②被x轴分成两段圆弧,其弧长的比为3∶1;③圆心到直线l:x-2y=0的距离为5.求该圆的方程.5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曲线C由圆弧C1和圆弧C2相接而成,两相接点M、N均在直线x=5上,圆弧C1的圆心是坐标原点O,半径为13,圆弧C2过点A(29,0).(1)求圆弧C2的方程;(2)曲线C上是否存有点P,满足PA=30PO?若存有,指出有几个这样的点;若不存有,请说明理由;(3)已知直线l:x-my-14=0与曲线C交于E、F两点,当EF=33时,求坐标原点O到直线l的距离.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F 1(-4,0),F 2(4,0),A (0,8),直线y =t (0<t <8)与线段AF 1,AF 2分别交于点P ,Q .(1)当t =3时,求以F 1,F 2为焦点,且过PQ 中点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2)过点Q 作直线QR ∥AF 1交F 1F 2于点R ,记△PRF 1的外接圆为圆C . 求证:圆心C 在定直线7x +4y +8=0上.解析 (1)当t =3时,PQ 中点为(0,3),所以b =3,又椭圆焦点为F 1(-4,0),F 2(4,0),所以c =4,a 2=b 2+c 2=25,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25+y 29=1.(2)证明 因为Q 在直线AF 2:x 4+y8=1上,所以Q⎝ ⎛⎭⎪⎫4-t 2,t . 由P 与Q 关于y 轴对称,得P ⎝ ⎛⎭⎪⎫t 2-4,t ,又由QR ∥AF 1,得R (4-t,0).设△PRF 1的外接圆方程为x 2+y 2+Dx +Ey +F =0,则有 ⎩⎪⎨⎪⎧16-4D +F =0,4-t 2+4-t D +F =0,⎝ ⎛⎭⎪⎫t 2-42+t 2+⎝ ⎛⎭⎪⎫t 2-4D +tE +F =0,解得⎩⎪⎨⎪⎧D =t ,E =4-74t ,F =4t -4,所以该圆的圆心C ⎝ ⎛⎭⎪⎫-t 2,78t -2满足7×⎝ ⎛⎭⎪⎫-t 2+4⎝ ⎛⎭⎪⎫78t -2+8=8-8=0,即圆心C 在直线7x +4y +8=0上.§9.5 直线与圆的综合应用一、填空题1.若圆22240x y x y +--=的圆心到直线x-y+a=0的距离为22则a 的值为________.解析 圆心为(1,2),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12222a |-+|=,化简得|a-1|=1,解得a=0或a=2.2.直线y =33x 绕原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30°,则所得直线与圆(x -2)2+y 2=3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解析 由题意可得旋转30°后所得直线方程为y =3x ,由圆心到直线距离可知是相切关系. 答案 相切3.若圆(x -3)2+(y +5)2=r 2上有且只有两个点到直线4x -3y -2=0的距离等于1,则半径r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解析 由圆心(3,-5)到直线的距离d =|12+15-2|5=5,可得4<r <6. 答案 (4,6) 答案2或04.已知直线ax +by +c =0与圆O :x 2+y 2=1相交于A ,B 两点,且AB =3,则OA →·OB →=________.解析 由题可知∠AOB =120°,所以OA →·OB →=|OA →|·|OB →|·cos 120°=-12.答案 -125.已知x ,y 满足x 2+y 2-4x -6y +12=0,则x 2+y 2最小值为________. 解析 法一 点(x ,y )在圆(x -2)2+(y -3)2=1上,故点(x ,y )到原点距离的平方即x 2+y 2最小值为(13-1)2=14-213. 法二 设圆的参数方程为⎩⎨⎧x =2+cos α,y =3+sin α则x 2+y 2=14+4cos α+6sin α,所以x 2+y 2的最小值为14-42+62=14-213. 答案 14-2136.若直线y =x +b 与曲线x =1-y 2恰有一个交点,则实数b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 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曲线x =1-y 2表示在y 轴右侧的半个单位圆(含边界),直线y =x +b 表示斜率为1,在y 轴上截距为b 的直线,注意到b =-1时有两个交点及b =-2时直线与圆相切,所以实数b 的取值范围是-1<b≤1, b =- 2.答案 -1<b≤1,b =- 27.已知曲线C :(x -1)2+y 2=1,点A (-2,0)及点B (3,a ),从点A 观察点B ,要使视线不被曲线C 挡住,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 设过A 点的⊙C 的切线是y =k (x +2),即kx -y +2k =0. 由|k +2k |k 2+1=1,得k =±24.当x =3时,y =5k =±542.答案 ⎝ ⎛⎭⎪⎫-∞,-542∪⎝ ⎛⎭⎪⎫542,+∞8.设圆x 2+y 2=1的一条切线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 ,则线段AB 长度的最小值为________.解析 设切点为D ,∠OAB =α⎝⎛⎭⎪⎫0<α<π2,则连接OD 知OD ⊥AB ,从而得到AD =1tan α=cos αsin α,BD =1tan ⎝ ⎛⎭⎪⎫π2-α=sin αcos α, 所以线段AB =cos αsin α+sin αcos α=1sin αcos α=2sin2α⎝⎛⎭⎪⎫0<α<π2,则线段AB 长度的最小值为2. 答案 29.圆C :x 2+y 2+2x -2y -2=0的圆心到直线3x +4y +14=0的距离是________. 解析 圆心为(-1,1),它到直线3x +4y +14=0的距离d =|-3+4+14|5=3.答案 310.假如圆C :(x +a )2+(y -a )2=18上总存有两个点到原点的距离为2,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 由题意,圆C 上总存有两个点到原点的距离2,即圆C 与以O 为圆心,半径为2的圆总有两个交点,即两圆相交,所以有|32-2|<|CO |<32+2,即22<2|a |<42, 解得-4<a <-2或2<a <4. 答案 (-4,-2)∪(2,4)11.若直线mx +ny =4和圆O :x 2+y 2=4没有公共点,则过点(m ,n )的直线与椭圆x 25+y 24=1的交点个数为________. 解析 由题意可知,圆心O 到直线mx +ny =4的距离大于半径,即得m 2+n 2<4,所以点(m ,n )在圆O 内,而圆O 是以原点为圆心,椭圆的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故点(m ,n )在椭圆内,所以过点(m ,n )的直线与椭圆必有2个交点. 答案 212.若过点A (0,-1)的直线l 与曲线x 2+(y -3)2=12有公共点,则直线l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解析 该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1,即kx -y -1=0,则由题意, 得d =4k 2+1≤23,即k 2≥13,解得k ≤-33或k ≥33.答案 ⎝ ⎛⎦⎥⎤-∞,-33∪⎣⎢⎡⎭⎪⎫33,+∞13.直线l :ax -by +8=0与圆C :x 2+y 2+ax -by +4=0(a ,b 为非零实数)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解析 圆的标准方程为⎝⎛⎭⎪⎫x +a 22+⎝ ⎛⎭⎪⎫y -b 22=a 2+b 24-4,且a 2+b 24-4>0,即a 2+b 2>16,圆心C ⎝ ⎛⎭⎪⎫-a 2,b 2到直线ax -by +8=0的距离d =⎪⎪⎪⎪⎪⎪a ×⎝ ⎛⎭⎪⎫-a 2-b ×b 2+8a 2+b 2=|a 2+b 2-16|2a 2+b 2<|a 2+b 2-16|2a 2+b 2-16=2r 22×2r =r (r 是圆C 的半径,则直线与圆相交). 答案 相交二、解答题14.已知方程x 2+y 2-2x -4y +m =0. (1)若此方程表示圆,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2)若(1)中的圆与直线x +2y -4=0相交于M ,N 两点,且OM ⊥ON (O 为坐标原点),求实数m 的值;(3)在(2)的条件下,求以MN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解析 (1)原圆的方程可化为(x -1)2+(y -2)2=5-m ,所以m <5.(2)设M (x 1,y 1),N (x 2,y 2),则x 1=4-2y 1,x 2=4-2y 2,则x 1x 2=16-8(y 1+y 2)+4y 1y 2.因为OM ⊥ON ,所以x 1x 2+y 1y 2=0, 所以16-8(y 1+y 2)+5y 1y 2=0,①由⎩⎨⎧x =4-2y ,x 2+y 2-2x -4y +m =0,得5y 2-16y +m +8=0, 所以y 1+y 2=165,y 1y 2=8+m 5,代入①得m =85. (3)以MN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 (x -x 1)(x -x 2)+(y -y 1)(y -y 2)=0, 即x 2+y 2-(x 1+x 2)x -(y 1+y 2)y =0. 所以所求圆的方程为x 2+y 2-85x -165y =0.15.如图,已知圆心坐标为(3,1)的圆M 与x 轴及直线y =3x 分别相切于A 、B 两点,另一圆N 与圆M 外切,且与x 轴及直线y =3x 分别相切于C 、D 两点. (1)求圆M 和圆N 的方程;(2)过点B 作直线MN 的平行线l ,求直线l 被圆N 截得的弦的长度.解析 (1)因为⊙M 与∠BOA 的两边均相切,故M 到OA 及OB 的距离均为⊙M 的半径,则M 在∠BOA 的平分线上,同理,N 也在∠BOA 的平分线上,即O ,M ,N 三点共线,且OMN 为∠BOA 的平分线.∵M 的坐标为(3,1),∴M 到x 轴的距离为1,即⊙M 的半径为1,则⊙M 的方程为(x -3)2+(y -1)2=1,设⊙N 的半径为r ,其与x 轴的切点为C ,连接MA 、NC , 由Rt △OAM ∽Rt △OCN 可知,OM ∶ON =MA ∶NC , 即23+r =1r⇒r =3,则OC =33, 故⊙N 的方程为(x -33)2+(y -3)2=9.(2)由对称性可知,所求的弦长等于点过A 的直线MN 的平行线被⊙N 截得的弦长,此弦的方程是y =33(x -3),即x -3y -3=0, 圆心N 到该直线的距离d =32, 则弦长为2r 2-d 2=33.16.已知圆满足:①截y 轴所得弦长为2;②被x 轴分成两段圆弧,其弧长的比为3∶1;③圆心到直线l:x-2y=0的距离为55.求该圆的方程.解析 设圆的方程为222()()x a y b r -+-=. 令x=0,得222220y by b a r -++-=.|12y y -|2221212()422y y y y r a =+-=-=,得2r =21a +, ①令y=0,得222220x ax a b r -++-=,|12x x -2221212()422x x x x r b r +-=-=,得222r b =. ② 由①②,得2221b a -=.又因为圆心(a,b)到直线x-2y=0的距离为5得55d ==即21a b -=±.综上,可得 222121b a a b ⎧-=,⎨-=⎩ 或 222121b a a b ⎧-=,⎨-=-,⎩ 解得 11a b =-,⎧⎨=-⎩ 或 11a b =,⎧⎨=.⎩于是2222r b ==.所求圆的方程为22(1)(1)2x y +++=或2(1)x -+2(1)2y -=.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曲线C 由圆弧C 1和圆弧C 2相接而成,两相接点M 、N 均在直线x =5上,圆弧C 1的圆心是坐标原点O ,半径为13,圆弧C 2过点A (29,0).(1)求圆弧C 2的方程;(2)曲线C 上是否存有点P ,满足PA =30PO ?若存有,指出有几个这样的点;若不存有,请说明理由;(3)已知直线l :x -my -14=0与曲线C 交于E 、F 两点,当EF =33时,求坐标原点O 到直线l 的距离.解析 (1)圆弧C 1所在圆的方程为x 2+y 2=169. 令x =5,解得M (5,12),N (5,-12). 则线段AM 的中垂线的方程为y -6=2(x -17). 令y =0,得圆弧C 2所在圆的圆心为O 2(14,0),又圆弧C 2所在圆的半径为r 2=29-14=15,所以圆弧C 2的方程为(x -14)2+y 2=225(x ≥5).(2)假设存有这样的点P (x ,y ),则由PA =30PO ,得x 2+y 2+2x -29=0. 由⎩⎨⎧x 2+y 2+2x -29=0,x 2+y 2=169-13≤x ≤5,解得x =-70(舍).由⎩⎨⎧x 2+y 2+2x -29=0,x -142+y 2=2255≤x ≤29,解得x =0(舍).综上知这样的点P 不存有.(3)因为EF >2r 2,EF >2r 1,所以E 、F 两点分别在两个圆弧上. 设点O 到直线l 的距离为d .因为直线l 恒过圆弧C 2所在圆的圆心(14,0),所以EF =15+132-d 2+142-d 2, 即132-d 2+142-d 2=18,解得d 2=1 61516. 所以点O 到直线l 的距离为1 6154. 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F 1(-4,0),F 2(4,0),A (0,8),直线y =t (0<t <8)与线段AF 1,AF 2分别交于点P ,Q .(1)当t =3时,求以F 1,F 2为焦点,且过PQ 中点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2)过点Q 作直线QR ∥AF 1交F 1F 2于点R ,记△PRF 1的外接圆为圆C . 求证:圆心C 在定直线7x +4y +8=0上.解析 (1)当t =3时,PQ 中点为(0,3),所以b =3,又椭圆焦点为F 1(-4,0),F 2(4,0),所以c =4,a 2=b 2+c 2=25,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25+y 29=1.(2)证明 因为Q 在直线AF 2:x 4+y 8=1上,所以Q ⎝⎛⎭⎪⎫4-t 2,t .由P 与Q 关于y 轴对称,得P ⎝ ⎛⎭⎪⎫t 2-4,t ,又由QR ∥AF 1,得R (4-t,0).设△PRF 1的外接圆方程为x 2+y 2+Dx +Ey +F =0,则有 ⎩⎪⎨⎪⎧16-4D +F =0,4-t 2+4-t D +F =0,⎝ ⎛⎭⎪⎫t 2-42+t 2+⎝ ⎛⎭⎪⎫t 2-4D +tE +F =0,解得⎩⎪⎨⎪⎧D =t ,E =4-74t ,F =4t -4,所以该圆的圆心C ⎝⎛⎭⎪⎫-t 2,78t -2满足7×⎝ ⎛⎭⎪⎫-t 2+4⎝ ⎛⎭⎪⎫78t -2+8=8-8=0, 即圆心C 在直线7x +4y +8=0上.。
高考数学复习考点题型归类解析专题40直线与圆综合应用一、关键能力1.掌握确定圆的几何要素,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2.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根据给定两个圆的方程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3.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了解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二、教学建议直线与圆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它包括直线、圆和直线与圆综合应用等内容.高考常以选填题和解答题形式出现,对解析几何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进行考查.近几年高考直线、圆试题的考查特点,一是考查两直线位置关系、点线距离、圆有关的概念、性质及其简单应用;二是以直线与圆位置关系为载体,在代数、向量等知识的交汇处设置解答题,考查解决轨迹、参数范围、探索型等综合问题的思想方法,并且注重测试逻辑推理和代数运算能力.三、自主梳理1.处理解析几何问题的两种方法:几何法、代数法2.圆上动点的处理方法:几何法:转化为具有几何意义的问题来解决(距离、角、斜率、截距);代数法:设点坐标,用坐标去表示目标,寻求解决办法。
3.直线与圆交点的处理方法:几何法:转化的思想代数法:设而不求的办法四、高频考点+重点题型考点一、与其他知识(向量、简易逻辑、函数、不等式)交汇例1-1(与简易逻辑交汇)直线x﹣y+m=0与圆x2+y2﹣2x﹣1=0有两个不同交点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A.﹣3<m<1B.﹣4<m<2C.0<m<1D.m<1【解答】解:联立直线与圆的方程得:{x−y+m=0x2+y2−2x−1=0,消去y得:2x2+(2m﹣2)x+m2﹣1=0,由题意得:△=(2m﹣2)2﹣8(m2﹣1)=﹣4(m+1)2+16>0,变形得:(m+3)(m﹣1)<0,解得:﹣3<m<1,∵0<m<1是﹣3<m<1的一个真子集,∴直线与圆有两个不同交点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0<m<1.故选:C.例1-2(与三角函数交汇)若圆x2+y2﹣4x﹣4y﹣10=0上至少有三个不同点到直线l:ax+by=0的距离为2√2.则直线l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解答】解:圆x 2+y 2﹣4x ﹣4y ﹣10=0化简为标准方程,可得(x ﹣2)2+(y ﹣2)2=18,∴圆心坐标为C (2,2),半径r =3√2,∵在圆上至少有三个不同的点到直线l :ax +by =0的距离为2√2,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应小于或等于r −2√2=√2, 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a 2+b 2≤√2,∴(2a +2b )2≤2(a 2+b 2),整理得(−ab )2−4(−ab )+1≤0, 解之得2−√3≤−ba ≤2+√3,∵直线l :ax +by =0的斜率k =−ab ∈[2−√3,2+√3]∴设直线l 的倾斜角为α,则tan α∈[2−√3,2+√3],即tan π12≤tan α≤tan 5π12. 由此可得直线l 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π12,5π12]. 故答案为:[π12,5π12] 例1-3(与向量的交汇) 已知直线x +y ﹣k =0(k >0)与圆x 2+y 2=4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O 是坐标原点,且有OA →⋅OB →≥−2,那么k 的取值范围是( )A .(√3,+∞)B .[√2,2 √2)C .[√2,+∞)D .[√3,2 √2)【解答】解:根据题意,圆x 2+y 2=4的圆心为(0,0),半径r =2,设圆心到直线x +y ﹣k =0的距离为d ;若直线x +y ﹣k =0(k >0)与圆x 2+y 2=4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则d =√1+1=√22,则有k <2√2;设OA →与OB →的夹角即∠OAB =θ,若OA →⋅OB →≥−2,即|OA |×|OB |×cos θ≥﹣2,变形可得cos θ≥−12,则θ≤2π3,当θ=2π3时,d =1,若θ≤2π3,则d =√2≥1,解可得k ≥√2,则k 的取值范围为[√2,2√2); 故选:B .例1-4(与基本不等式交汇)设m ∈R ,过定点A 的动直线x +my =0和过定点B 的动直线mx -y -m +3=0交于点P ,则P A +PB 的取值范围是( )A .[5,25]B .[25,45]C .[10,45]D .[10,25] 答案:D解析:由动直线x +my =0知定点A 的坐标为(0,0),由动直线mx -y -m +3=0知定点B 的坐标为(1,3),且两直线互相垂直,故点P 在以AB 为直径的圆上运动. 故当点P 与点A 或点B 重合时,P A +PB 取得最小值,(P A +PB )min =AB =10. 当点P 与点A 或点B 不重合时,在Rt △P AB 中,有P A 2+PB 2=AB 2=10.因为P A 2+PB 2≥2P A ·PB ,所以2(P A 2+PB 2)≥(P A +PB )2,当且仅当P A =PB 时取等号,所以P A +PB ≤2P A 2+PB 2=2×10=25,所以10≤P A +PB ≤25, 所以P A +PB 的取值范围是[10,25].故选D .例1-5.过直线y =x 上一点作圆(x ﹣5)2+(y ﹣1)2=2的两条切线l 1,l 2,当l 1,l 2关于直线y =x 对称时,l 1,l 2的夹角的大小为.【解答】解:圆(x ﹣5)2+(y ﹣1)2=2的圆心(5,1),过(5,1)与y =x 垂直的直线方程:x +y ﹣6=0,它与y=x的交点N(3,3),N到(5,1)距离是2√2,两条切线l1,l2,它们之间的夹角为60°.故答案为:60°.例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圆C:x2+y2﹣2x﹣4y﹣3=0与x轴交于A,B两点,若动直线l与圆C相交于M,N两点,且△CMN的面积为4,若P为MN的中点,则△PAB的面积最大值为.【解答】解:当y=0时,x2﹣2x﹣3=0得x=﹣1或x=3,即A(﹣1,0),B(3,0),圆的标准方程为(x﹣1)2+(y﹣2)2=8,则圆心C(1,2),半径R=√8=2√2,△CMN的面积为4,×2√2×2√2sin∠MCN=4,即S=12则sin∠MCN=1,即∠MCN=90°,则MN=√2CN=√2×2√2=4,则CP=1MN=2,点P轨迹是个圆2要使△PAB的面积最大,则CP⊥AB,此时三角形的高为PD=2+2=4,AB=3﹣(﹣1)=4,×4×4=8,则△PAB的面积S=12故答案为:8.考点二、直线与圆中的探索性问题例2-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半径为2的圆C ,圆心在x 轴正半轴上,且与直线x −√3y +2=0相切. (1)求圆C 的方程;(2)在圆C 上,是否存在点P ,满足|PQ |=√22|PO |,其中,点Q 的坐标是Q (﹣1,0).若存在,指出有几个这样的点;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若在圆C 上存在点M (m ,n ),使得直线l :mx +ny =1与圆O :x 2+y 2=1相交不同两点A ,B ,求m 的取值范围.并求出使得△OAB 的面积最大的点M 的坐标及对应的△OAB 的面积.【解答】解:(1)设圆心是(a ,0),(a >0),它到直线x −√3y +2=0的距离是d =√1+3=2,解得a =2或a =﹣6(舍去),所以,所求圆C 的方程是(x ﹣2)2+y 2=4.(4分) (2)假设存在这样的点P (x ,y ),则由PA =√22PO ,得x 2+y 2+4x +2=0.(6分)即,点P 在圆D :(x +2)2+y 2=2上,点P 也在圆C :(x ﹣2)2+y 2=4上.因为|CD|=4>r c +r d =2+√2,所以圆C 与圆D 外离,圆C 与圆D 没有公共点. 所以,不存在点P 满足条件.(8分)(3)存在,理由如下:因为点M (m ,n ),在圆C 上,所以(m ﹣2)2+n 2=4, 即n 2=4﹣(m ﹣2)2=4m ﹣m 2且0≤m ≤4. 因为原点到直线l :mx +ny =1的距离h =√m 2+n2=√4m1,解得14<m ≤4 (10分)而|AB |=2√1−ℎ2,所以S △OAB =12|AB |h =√ℎ2−ℎ4=√14m −(14m )2=√−(14m −12)2+14, 因为116≤14m <1,所以当14m =12,即m =12时,S △OAB 取得最大值12,此时点M 的坐标是(12,√72)或(12,−√72),△OAB 的面积的最大值是12.(12分)例2-2.如图,已知⊙C 的圆心在原点,且与直线x +3y +4√2=0相切. (1)求⊙C 的方程;(2)点P 在直线x =8上,过点P 引⊙C 的两条切线PA 、PB ,切点为A 、B . ①求四边形OAPB 面积的最小值; ②求证:直线AB 过定点.【解答】(1)解:依题意得:圆心(0,0)到直线x +3y +4√2=0的距离d =r , ∴r =d =√2|√10=4√55, ∴圆C 的方程为x 2+y 2=165;(2)①解:连接OA ,OB , ∵PA ,PB 是圆C 的两条切线, ∴OA ⊥AP ,OB ⊥BP ,∴S 四边形OAPB =2S △OAP =12OA ⋅PA =12×4√55√PO 2−165=2√55√PO 2−165.∴当PO 取最小值为8时,(S 四边形OAPB )min =2√55√64−165=8√195; ②证明:由①得,A ,B 在以OP 为直径的圆上, 设点P 的坐标为(8,b ),b ∈R ,则线段OP的中点坐标为(4,b2),∴以OP为直径的圆方程为(x−4)2+(y−b2)2=16+b24,即x2+y2﹣8x﹣by=0.∵AB为两圆的公共弦,∴联立{x2+y2=165x2+y2−8x−by=0得:直线AB的方程为8x+by=165,b∈R,即8(x−25)+by=0,则直线AB恒过定点(25,0).例2-3.在直角坐标系xOy中,曲线y=x2+mx﹣2与x轴交于A、B两点,点C的坐标为(0,1),当m变化时,解答下列问题:(1)能否出现AC⊥BC的情况?说明理由;(2)证明过A、B、C三点的圆在y轴上截得的弦长为定值.【解答】解:(1)曲线y=x2+mx﹣2与x轴交于A、B两点,可设A(x1,0),B(x2,0),由韦达定理可得x1x2=﹣2,若AC⊥BC,则k AC•k BC=﹣1,即有1−00−x1•1−00−x2=−1,即为x1x2=﹣1这与x1x2=﹣2矛盾,故不出现AC⊥BC的情况;(2)证明:设过A、B、C三点的圆的方程为x2+y2+Dx+Ey+F=0(D2+E2﹣4F>0),由题意可得y=0时,x2+Dx+F=0与x2+mx﹣2=0等价,可得D=m,F=﹣2,圆的方程即为x2+y2+mx+Ey﹣2=0,由圆过C(0,1),可得0+1+0+E﹣2=0,可得E=1,则圆的方程即为x2+y2+mx+y﹣2=0,另解:设过A、B、C三点的圆在y轴上的交点为H(0,d),则由相交弦定理可得|OA|•|OB|=|OC|•|OH|,即有2=|OH|,再令x=0,可得y2+y﹣2=0,解得y=1或﹣2.即有圆与y轴的交点为(0,1),(0,﹣2),则过A、B、C三点的圆在y轴上截得的弦长为定值3.例2-4.已知过原点的动直线l与圆C1:x2+y2﹣6x+5=0相交于不同的两点A,B.(1)求圆C1的圆心坐标;(2)求线段AB的中点M的轨迹C的方程;(3)是否存在实数k,使得直线L:y=k(x﹣4)与曲线C只有一个交点?若存在,求出k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答】解:(1)∵圆C1:x2+y2﹣6x+5=0,整理,得其标准方程为:(x﹣3)2+y2=4,∴圆C1的圆心坐标为(3,0);(2)设当直线l的方程为y=kx、A(x1,y1)、B(x2,y2),联立方程组{(x −3)2+y 2=4y =kx ,消去y 可得:(1+k 2)x 2﹣6x +5=0, 由△=36﹣4(1+k 2)×5>0,可得k 2<45 由韦达定理,可得x 1+x 2=61+k 2,∴线段AB 的中点M 的轨迹C 的参数方程为{x =31+k 2y =3k 1+k 2,其中−2√55<k <2√55, ∴线段AB 的中点M 的轨迹C 的方程为:(x −32)2+y 2=94,其中53<x ≤3; (3)结论:当k ∈(−2√57,2√57)∪{−34,34}时,直线L :y =k (x ﹣4)与曲线C 只有一个交点. 理由如下: 联立方程组{(x −32)2+y 2=94y =k(x −4),消去y ,可得:(1+k 2)x 2﹣(3+8k 2)x +16k 2=0, 令△=(3+8k 2)2﹣4(1+k 2)•16k 2=0,解得k =±34, 又∵轨迹C 的端点(53,±2√53)与点(4,0)决定的直线斜率为±2√57, ∴当直线L :y =k (x ﹣4)与曲线C 只有一个交点时, k 的取值范围为[−2√57,2√57]∪{−34,34}.例2-5.如图,圆C :x 2﹣(1+a )x +y 2﹣ay +a =0.(Ⅰ)若圆C 与x 轴相切,求圆C 的方程;(Ⅱ)已知a >1,圆C 与x 轴相交于两点M ,N (点M 在点N 的左侧).过点M 任作一条直线与圆O :x 2+y 2=4相交于两点A ,B .问:是否存在实数a ,使得∠ANM =∠BNM ?若存在,求出实数a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Ⅰ)因为由{y =0x 2−(1+a)x +y 2−ay +a =0可得x 2﹣(1+a )x +a =0, 由题意得△=(1+a )2﹣4a =(a ﹣1)2=0,所以a =1, 故所求圆C 的方程为x 2﹣2x +y 2﹣y +1=0.(Ⅱ)令y =0,得x 2﹣(1+a )x +a =0,即(x ﹣1)(x ﹣a )=0,求得x =1,或x =a , 所以M (1,0),N (a ,0).假设存在实数a ,当直线AB 与x 轴不垂直时,设直线AB 的方程为y =k (x ﹣1), 代入x 2+y 2=4得,(1+k 2)x 2﹣2k 2x +k 2﹣4=0,设A (x 1,y 1),B (x 2,y 2),从而x 1+x 2=2k 21+k 2,x 1x 2=k 2−41+k 2. 因为NA 、NB 的斜率之和为 y 1x1−a+y 2x2−a=k[(x 1−1)(x 2−a)+(x 2−1)(x 1−a)](x 1−a)(x 2−a),而(x 1﹣1)(x 2﹣a )+(x 2﹣1)(x 1﹣a )=2x 1x 2﹣(a +1)(x 2+x 1)+2a =2k 2−41+k 2−(a +1)2k 21+k 2+2a =2a−81+k 2,因为∠ANM =∠BNM ,所以,NA 、NB 的斜率互为相反数,y 1x 1−a+y 2x 2−a=0,即2a−81+k 2=0,得a =4.当直线AB 与x 轴垂直时,仍然满足∠ANM =∠BNM ,即NA 、NB 的斜率互为相反数. 综上,存在a =4,使得∠ANM =∠BNM .例2-6.已知直线l :4x +3y +10=0,半径为2的圆C 与l 相切,圆心C 在x 轴上且在直线l 的右上方. (1)求圆C 的方程;(2)过点M (1,0)的直线与圆C 交于A ,B 两点(A 在x 轴上方),问在x 轴正半轴上是否存在定点N ,使得x 轴平分∠ANB ?若存在,求出点N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 (1)设圆心C (a ,0)⎝ ⎛⎭⎪⎫a >-52, 则|4a +10|5=2,解得a =0或a =-5(舍). 所以圆C 的方程为x 2+y 2=4.(2)当直线AB ⊥x 轴时,x 轴平分∠ANB .当直线AB 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AB 的方程为y =k (x -1),N (t,0),A (x 1,y 1),B (x 2,y 2),由⎩⎨⎧x 2+y 2=4,y =k (x -1),得(k 2+1)x 2-2k 2x +k 2-4=0, x 1,2=2k 2±4k 4-4(k 2+1)(k 2-4)2(k 2+1),所以x 1+x 2=2k 2k 2+1,x 1x 2=k 2-4k 2+1.若x 轴平分∠ANB ,则k AN =-k BN ,即y 1x 1-t +y 2x 2-t =0,则k (x 1-1)x 1-t +k (x 2-1)x 2-t=0,即2x 1x 2-(t +1)(x 1+x 2)+2t =0,即2(k 2-4)k 2+1-2k 2(t +1)k 2+1+2t =0,解得t =4,所以当点N 的坐标为(4,0)时,能使得x 轴平分∠ANB 总成立. 例2-7.已知t ∈R ,圆C :x 2+y 2-2tx -2t 2y +4t -4=0. (1) 若圆C 的圆心在直线x -y +2=0上,求圆C 的方程;(2) 圆C 是否过定点?如果过定点,求出定点的坐标;如果不过定点,说明理由. 解析:(1) 配方得(x -t )2+(y -t 2)2=t 4+t 2-4t +4,其圆心C (t ,t 2).依题意t -t 2+2=0,解得t =-1或2.即x 2+y 2+2x -2y -8=0或x 2+y 2-4x -8y +4=0为所求方程.(2) 整理圆C的方程为(x 2+y 2-4)+(-2x +4)t +(-2y )·t 2=0,令⎩⎨⎧x 2+y 2-4=0,-2x +4=0,-2y =0解得⎩⎨⎧x =2,y =0. 故圆C 过定点(2,0).考点三、与实际结合考察例3-1.“圆材埋壁”是《九章算术》中的一个问题:“今有圆材,埋在壁中,不知大小,以锯锯之,学会一寸,锯道长一尺,问径几何?”其意为:今有一圆柱形木材,埋在墙壁中,不知道大小,用锯取锯它,锯口深一寸,锯道长一尺,问这块圆柱形木材的直径是多少?现有圆柱形木材一部分埋在墙壁中,截面如图所示,已知弦1AB =尺,弓形高1CD =寸,则阴影部分面积约为(注: 3.14π≈,5sin 22.513︒≈,1尺=10寸)A .6.33平方寸B .6.35平方寸C .6.37平方寸D .6.39平方寸 【答案】A 【分析】连接OC ,设半径为r ,则1OD r =-,在直角三角形OAD 中应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r ,进而求得扇形OAB 的面积,减去三角形OAB 即可得阴影部分的面积. 【详解】连接OC ,设半径为r ,5AD =寸,则1OD r =-在直角三角形OAD 中,222OA AD OD =+ 即()22251r r =+-,解得13r = 则5sin 13AOC ∠=,所以22.5AOC ∠= 则222.545AOB ∠=⨯=所以扇形OAB 的面积21451316966.333608S ππ⨯⨯=== 三角形OAB 的面积211012602S =⨯⨯= 所以阴影部分面积为1266.3360 6.33S S -=-= 所以选A例3-2.如图,某城市中心花园的边界是圆心为O ,直径为1千米的圆,花园一侧有一条直线型公路l ,花园中间有一条公路AB (AB 是圆O 的直径),规划在公路l 上选两个点P ,Q ,并修建两段直线型道路PB ,QA .规划要求:道路PB ,QA 不穿过花园.已知OC l ⊥,BD l ⊥(C 、D 为垂足),测得OC =0.9,BD =1.2(单位:千米).已知修建道路费用为m 元/千米.在规划要求下,修建道路总费用的最小值为_____元.【答案】2.1m 【分析】根据几何关系考虑道路不穿过花园,求解最小距离,即可得到最小费用. 【详解】如图:过点B 作直线BP AB ⊥交l 于P ,取BD 与圆的交点M , 连接,MA MB ,则MA MB ⊥, 过点A 作直线AQ AB ⊥交l 于Q , 过点A 作直线AC l '⊥交l 于C ',根据图象关系可得,直线上,点P 左侧的点与B 连成线段不经过圆内部, 点Q 右侧的点与A 连成的线段不经过圆的内部, 最短距离之和即PB AC '+,根据几何关系:PBD BAM QAC '∠=∠=∠,3sin 5BAM ∠=,所以4cos cos cos 5PBD BAM QAC '∠=∠=∠=, 所以 1.5BP =,2BD AC OC '+=,所以0.6AC '=,最小距离为2.1千米.修建道路总费用的最小值为2.1m 元. 故答案为:2.1m例3-3.在某海滨城市附近海面有一台风,据监测,当前台风中心位于城市A (看做一点)的东偏南θ角方向cos θ⎛⎝⎭,300 km 的海面P 处,并以20km / h 的速度向西偏北45°方向移动.台风侵袭的范围为圆形区域,当前半径为60 km ,并以10km / h 的速度不断增大.(1) 问10小时后,该台风是否开始侵袭城市A ,并说明理由; (2) 城市A 受到该台风侵袭的持续时间为多久?【答案】(1)否;(2)12小时. 【分析】建立直角坐标系,则城市A (0,0),当前台风中心(P -,设t 小时后台风中心P 的坐标为(x ,y ),由题意建立方程组,能求出10小时后,该台风还没有开始侵袭城市A .(2)t 小时后台风侵袭的范围可视为以()P -为圆心,60+10t 为半径的圆,由此利用圆的性质能求出结果. 【详解】(1)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 则城市()0,0A ,当前台风中心(P -,设t 小时后台风中心P 的坐标为(),x y ,则x y ⎧=⎪⎨=-⎪⎩,此时台风的半径为6010t +,10小时后,184.4PA ≈km ,台风的半径为r =160km , 因为r PA <,故10小时后,该台风还没有开始侵袭城市A . (2)因此,t 小时后台风侵袭的范围可视为以()P -为圆心,6010t +为半径的圆,若城市A ()6010t + 230010800864000t t ⇒-+≤,即2362880t t -+≤,解得1224t ≤≤答:该城市受台风侵袭的持续时间为12小时.例3-4.唐代诗人李顾的诗《古从军行》开头两句说:“白日登上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诗中隐含着一个有趣的“将军饮马”问题,这是一个数学问题即将军在观望烽火之后从山脚下某处出发,先到河边饮马后再回军营,怎样走才能使得总路程最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军从点(3,0)A 处出发,河岸线所在直线方程为4x y +=,并假定将军只要到达军营孙在区域即为回到军营.(1)若军营所在区域为222x y Ω+≤:,求“将军饮马”的最短总路程;(2)若军营所在区域为22x y Ω+≤’:,求“将军饮马”的最短总路程.【答案】(1(2 【分析】(1)根据利用圆的方程的知识画出军营区域及河岸线,作出A 关于河岸线的对称点'A ,根据对称性质和圆的性质即可求得;(2)先画出在第一象限的军营区域,再利用对称性画出运营区域,注意观察军营区域内哪一个到'A 最近,即可求得. 【详解】(1)若军营所在区域为22:2Ωx y +, 圆:222x y +=, 作图如下:设将军饮马点为P ,到达营区点为B ,'A 为A 关于直线4x y +=的对称点, 因为()3,0A ,所以()'4,1A .则总路程||||||||PB PA PB PA '+=+,要使得路程最短,只需要||||PB PA '+最短, 即点A '到军营的距离最短,即点A '到222x y +的最短距离,为OA '(2)若军营所在区域为:||2||2Ωx y +,对于||2||2x y =+,在x ≥0,y ≥0时为22,x y +=令0x =,得1y =,令0y =,则2x =,图象为连接点()0,1和()2,0的线段,根据对称性得到||2||2x y =+的图象如图所示的菱形,Ω':22x y+为这个菱形的内部(包括边界). 作图如下:由图可知,最短路径为连接()2,0点和'A 的连线,交直线4x y +=于点P ,饮马最佳点为P ,所以点A '到区域Ω最短距离A B '即“将军饮马”例3-5.如图,为保护河上古桥OA ,规划建一座新桥BC ,同时设立一个圆形保护区.规划要求:新桥BC 与河岸AB 垂直,保护区的边界为圆心M 在线段OA 上并与BC 相切的圆,且古桥两端O 和A 到该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均不少于80 m .经测量,点A 位于点O 正北方向60 m 处,点C 位于点O 正东方向170 m 处(OC 为河岸),tan ∠BCO =43.(1)求新桥BC 的长;(2)当OM 多长时,圆形保护区的面积最大?解 (1)如图,过点B 作BE ⊥OC 于点E ,过点A 作AF ⊥BE 于点F .∵∠ABC =90°,∠BEC =90°,∴∠ABF =∠BCE ,∴tan ∠ABF =tan ∠BCO =43. 设AF =4x (m),则BF =3x (m),∵∠AOE =∠AFE =∠OEF =90°,∴OE =AF =4x (m),EF =AO =60(m), ∴BE =(3x +60)m.∵tan ∠BCO =43,∴CE =34BE =⎝ ⎛⎭⎪⎫94x +45 m ,∴OC =⎝ ⎛⎭⎪⎫4x +94x +45 m ,∴4x +94x +45=170,解得x =20.∴BE =120 m ,CE =90 m. 综上所述,BC =150 m.(2)如图,设BC 与⊙M 切于点Q ,延长QM ,CO 交于点P ,∵∠POM =∠PQC =90°.∴∠PMO =∠BCO . 设OM =x m ,则OP =43x m ,PM =53x m. ∴PC =⎝ ⎛⎭⎪⎫43x +170m ,PQ =⎝ ⎛⎭⎪⎫1615x +136m.设⊙M 的半径为R ,∴R =MQ =⎝ ⎛⎭⎪⎫1615x +136-53x =⎝ ⎛⎭⎪⎫136-35x m ,∵A ,O 到⊙M 上任一点的距离不少于80 m ,则⎩⎨⎧R -OM ≥80,R -AM ≥80,即⎩⎪⎨⎪⎧136-35x -x ≥80,136-35x -(60-x )≥80.解得10≤x ≤35.当且仅当x =10时R 取到最大值.∴当OM =10 m 时,保护区面积最大, 综上所述,当OM =10 m 时,保护区面积最大.课后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若过点(2,1)的圆与两坐标轴都相切,则圆心到直线2x -y -3=0的距离为( )A B C D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设圆的标准方程为()()222x a y a a -+-=,则()()22221a a a -+-=,可得2650a a -+=,解得1a =或5a =,所以圆心的坐标为()1,1或()5,5,圆心()1,1到直线230x y --=的距离均为15d ==;圆心()5,5到直线230x y --=的距离均为2d ==,所以圆心到直线230x y --=.故选B .2.若P ,Q 分别为直线3x +4y -12=0与6x +8y +5=0上任意一点,则PQ 的最小值为( )A .95B .185C .2910D .295答案:C解析:因为36=48≠-125,所以两直线平行,将直线3x +4y -12=0化为6x +8y -24=0,由题意可知PQ 的最小值为这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即|-24-5|62+82=2910,所以PQ 的最小值为2910.3.圆x 2+y 2+4x -12y +1=0关于直线ax -by +6=0(a >0,b >0)对称,则2a +6b 的最小值是( )A .23B .203C .323D .163 答案:C解析:由圆x 2+y 2+4x -12y +1=0知,其标准方程为(x +2)2+(y -6)2=39,∵圆x 2+y 2+4x -12y +1=0关于直线ax -by +6=0(a >0,b >0)对称,∴该直线经过圆心(-2,6),即-2a -6b +6=0,∴a +3b =3(a >0,b >0),∴2a +6b =23(a +3b )⎝ ⎛⎭⎪⎫1a +3b =23⎝ ⎛⎭⎪⎫1+3a b +3b a +9≥23⎝ ⎛⎭⎪⎫10+2 3a b ·3b a =323,当且仅当3b a =3a b ,即a =b 时取等号,故选C. 4.若直线y =x +b 与曲线y =3-4x -x 2有公共点,则b 的取值范围是( )A .[1-2,1+2]B .[1-2,3]C .[1-22,3]D .[-1,1+2] 答案:C解析:由y =3-4x -x 2,得(x -2)2+(y -3)2=4(1≤y ≤3). ∴曲线y =3-4x -x 2是半圆,如图中实线所示. 当直线y =x +b 与圆相切时,|2-3+b |2=2.∴b =1±22.由图可知b =1-22.∴b 的取值范围是[1-22,3].故选C .5.已知直线x +y -k =0(k >0)与圆x 2+y 2=4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O 为坐标原点,且有|OA→+OB →|≥33|AB →|,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A .(3,+∞) B .[2,22) C .[2,+∞) D .[3,22) 答案:B解析:当|OA +OB |=33|AB |时,O ,A ,B 三点为等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其中OA =OB ,∠AOB =120°,从而圆心O 到直线x +y -k =0(k >0)的距离为1,此时k =2;当k >2时,|OA +OB |>33|AB |,又直线与圆x 2+y 2=4存在两交点,故k <22,综上,k 的取值范围为[2,22).故选B .6.已知点A (-5,0),B (-1,-3),若圆C :x 2+y 2=r 2(r >0)上恰有两点M ,N ,使得△MAB 和△NAB 的面积均为5,则r 的取值范围是( ) A .(1,5) B .(1,5)C .(2,5) D .(2,5) 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得AB =(-1+5)2+(-3-0)2=5,根据△MAB 和△NAB 的面积均为5,可得两点M ,N 到直线AB 的距离为2.由于直线AB 的方程为3x +4y +15=0,若圆上只有一个点到直线AB 的距离为2,则有圆心(0,0)到直线AB 的距离|0+0+15|9+16=r +2,解得r =1;若圆上只有三个点到直线AB 的距离为2,则有圆心(0,0)到直线AB 的距离|0+0+15|9+16=r -2,解得r =5.所以实数r 的取值范围是(1,5).故选B .二、多项选择题7.已知直线ax +y -2=0与圆心为C 的圆(x -1)2+(y -a )2=4相交于A ,B 两点,且△ABC 为等边三角形,则实数a 的值为( ) A .33B .-33 C .4+15D .4-15 答案:CD解析:圆心C (1,a )到直线ax +y -2=0的距离为|a +a -2|a 2+1.因为△ABC 为等边三角形,所以AB =BC =2,所以(|a +a -2|a 2+1)2+12=22,解得a =4±15.故选CD . 8.已知圆C :(x -3)2+(y -3)2=72,若直线l :x +y -m =0垂直于圆C 的一条直径,且经过这条直径的一个三等分点,则直线l 的方程是( ) A .x +y -2=0 B .x +y -4=0C .x +y -8=0D .x +y -10=0 答案:AD解析:由题意知,圆心C (3,3)到直线l 的距离为13×62=22,即|3+3-m |2=22,解得m =2或m =2,因此直线l 的方程为x +y -2=0或x +y -10=0.故选AD .三、填空题9.已知点A (-1,1),B (2,-2),若直线l :x +my +m =0与线段AB 相交(包含端点的情况),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2∪[2,+∞)解析:直线l :x +my +m =0可化为x +m (y +1)=0,所以直线恒过定点P (0,-1). ∵点A (-1,1),B (2,-2),∴k P A =-2,k PB =-12,∵直线l :x +my +m =0与线段AB 相交(包含端点的情况),∴-1m ≤-2或-1m ≥-12, ∴m ≤12或m ≥2(经验证m =0也符合题意).∴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12∪[2,+∞).10.已知过点P (2,2)的直线与圆(x -1)2+y 2=5相切,且与直线ax -y +1=0垂直,则a 等于____. 答案:2解析:圆心为O (1,0),由于P (2,2)在圆(x -1)2+y 2=5上,∴P 为切点,OP 与P 点处的切线垂直.∴k OP =2-02-1=2,又点P 处的切线与直线ax -y +1=0垂直.∴a =k OP =2.11.已知点P 是圆C :x 2+y 2+4x -6y -3=0上的一点,直线l :3x -4y -5=0.若点P到直线l 的距离为2,则符合题意的点P 有________个.答案:2解析:由题意知圆的标准方程为(x +2)2+(y -3)2=42, ∴圆心到直线l 的距离d =|-6-12-5|5=235>4,故直线与圆相离,则满足题意的点P 有2个.12.已知曲线C :x =-4-y 2,直线l :x =6,若对于点A (m ,0),存在C 上的点P 和l上的Q 使得AP →+AO →=0,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答案:[2,3]解析:曲线C :x =-4-y 2,是以原点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并且x P ∈[-2,0],对于点A (m ,0),存在C 上的点P 和l 上的Q 使得AP →+AQ →=0,说明A 是PQ 的中点,Q的横坐标x =6,∴m =6+x P2∈[2,3].四、解答题13.已知圆O :x 2+y 2=4和点M (1,a ).(1)若过点M 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圆O 相切,求实数a 的值,并求出切线方程; (2)若a =2,过点M 的圆的两条弦AC ,BD 互相垂直,求AC +BD 的最大值. 解析:(1)由条件知点M 在圆O 上,所以1+a 2=4,则a =±3. 当a =3时,点M 为(1,3),k OM =3,k 切=-33, 此时切线方程为y -3=-33(x -1).即x +3y -4=0, 当a =-3时,点M 为(1,-3),k OM =-3,k 切=33.此时切线方程为y +3=33(x -1).即x -3y -4=0. 所以所求的切线方程为x +3y -4=0或x -3y -4=0.(2)设O 到直线AC ,BD 的距离分别为d 1,d 2(d 1,d 2≥0),则d 21+d 22=OM 2=3. 又有AC =24-d 21,BD =24-d 22,所以AC +BD =24-d 21+24-d 22. 则(AC +BD )2=4×(4-d 21+4-d 22+24-d 21·4-d 22)=4×[5+216-4(d 21+d 22)+d 21d 22] =4×(5+24+d 21d 22).因为2d 1d 2≤d 21+d 22=3,所以d 21d 22≤94,当且仅当d 1=d 2=62时取等号,所以4+d 21d 22≤52, 所以(AC +BD )2≤4×(5+2×52)=40.所以AC +BD ≤210,即AC +BD 的最大值为210.14.在以O 为原点的直角坐标系中,点A (4,-3)为△OAB 的直角顶点,已知AB =2OA ,且点B 的纵坐标大于0.(1)求AB→的坐标;(2)求圆x 2-6x +y 2+2y =0关于直线OB 对称的圆的方程. 解析:(1)设AB →=(x ,y ),由AB =2OA ,AB →·OA→=0,得⎩⎨⎧ x 2+y 2=100,4x -3y =0,解得⎩⎨⎧ x =6,y =8或⎩⎨⎧x =-6,y =-8.若AB →=(-6,-8),则y B =-11与y B>0矛盾.∴⎩⎨⎧x =-6,y =-8舍去.即AB →=(6,8). (2)圆x 2-6x +y 2+2y =0,即(x -3)2+(y +1)2=(10)2,其圆心为C (3,-1),半径r =10, ∵OB →=OA →+AB →=(4,-3)+(6,8)=(10,5),∴直线OB 的方程为y =12x . 设圆心C (3,-1)关于直线y =12x 的对称点的坐标为(a ,b ),则⎩⎪⎨⎪⎧b +1a -3=-2,b -12=12·a +32,解得⎩⎨⎧a =1,b =3,∴所求圆的方程为(x -1)2+(y -3)2=10.。
题目:1.给定方程y=mx+b形式的直线和方程(x-a)^2+(y-b)^2=r^2形式的圆,如何确定直线和圆相交的点?2.将一条切线绘制到圆心(3,4)和半径为5的圆上。
切点的坐标是多少?3.在坐标平面上绘制两个圆心分别为(1,2)和(7,8),半径分别为3和5的圆。
确定两个圆的公共内切线的直线方程。
4.在坐标平面中,直线由方程y=-3x+6给出。
圆心位于点(4,2),直线与圆相切。
确定圆的方程式。
5.中心(5,5)和半径为4的圆内接在正方形内。
确定直线的方程式,该直线是圆和正方形各边的公共内切线。
答案:1.要确定直线和圆相交的点,可以将直线的方程式代入圆的方程式中,并求解x和y。
最终得到x或y的二次方程式,可以使用二次方程式求解。
x和y的解将给出交点的坐标。
如果二次方程的判别式是负的,则不会有真正的解,因此不会有交集。
如果判别式为零,将有一个交点。
如果判别式为正,则会有两个交点。
2.为了找到圆的切线的切点,我们可以利用圆的半径垂直于切点处的切线这一事实。
因此,切线的斜率是半径斜率的负倒数。
圆心为(3,4),半径为5。
因此,切线上的一个点是(3+5,4)=(8,4)。
半径的斜率为-4/8=-0.5。
切线的斜率将为-1/-0.5=2。
所以切线的方程式是y=2x+b。
3.为了找到两个圆的公共内切线的方程,我们可以利用圆心和切点共线的事实。
因此,连接圆心的直线的斜率将等于公共内切线的斜率。
连接两个圆中心的直线方程式为(y-8)=m(x-7),斜率为-6/4=-3/2。
因此,公共内切线的方程式为y=-3/2x+b。
4.为了确定圆的方程式,我们使用从圆心到切点的半径垂直于切线的事实。
圆心为(4,2),切线的斜率为-3。
因此,半径的斜率为-1/-3=1/3。
因此,圆的方程式为(x-4)^2+(y-2)^2=r^2。
5.为了求圆和正方形的公共内切线的方程,我们使用从圆心到切点的半径垂直于切线的事实。
此外,作为圆和正方形的公共内切线的线平行于正方形的一条边。
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应用举例教案引言在数学中,直线和圆是常见的几何图形。
直线通过两个点来确定,而圆则由一个中心点和半径来确定。
直线方程和圆方程是描述这两类图形的重要工具。
本教案将通过一些具体的应用举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
一、直线方程应用举例1. 汽车行驶问题假设一辆汽车的初始位置是坐标原点 (0, 0),车辆以速度 v 向着 x 轴正方向行驶。
现在要求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来推导出汽车的运动方程。
解答思路:汽车在 x 轴上的位置可以用直线方程 y = 0x + 0 表示,其中斜率为0,截距为 0。
由于速度 v 表示的是单位时间内汽车在 x 轴上的移动距离,所以坐标点 (x, y) 表示汽车的位置可以表示为 (x, y) = (vt, 0),其中 t 表示时间。
2. 电费问题某市居住用电计费采用两阶梯计费,每月电量低于200度的部分电费按0.5元/度计算,超过200度的部分电费按0.8元/度计算。
假设一个家庭每月用电量为 x 度,要求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来推导计费公式。
解答思路:当用电量低于200度时,电费总额为 0.5x;当用电量超过200度时,电费总额为 0.5 * 200 + 0.8 * (x - 200)。
综合起来,可以得到计费公式为:电费总额 =\\begin{cases}0.5x, & \\text{if } x \\leq 200 \\\\0.5 * 200 + 0.8 * (x - 200), & \\text{if } x > 200\\end{cases}二、圆的方程应用举例1. 池塘中的青蛙一个半径为10 米的圆形池塘中有一只青蛙。
青蛙可以跳跃的最大距离为r 米,要求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来判断青蛙是否能够跳出池塘。
解答思路:青蛙能够跳出池塘的条件是能够找到一条直线,其长度大于圆的半径。
根据勾股定理,直线的长度可以用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的平方和的开根号表示。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节内容,并引入本节课程内容二、知识讲解考点/易错点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设直线l:Ax+By+C=0(A2+B2≠0),圆:(x-a)2+(y-b)2=r2(r>0),设d为圆心(a,b)到直线l的距离,联立直线和圆的方程,消元后得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为Δ.考点/易错点2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设圆O1:(x-a1)2+(y-b1)2=r21(r1>0),圆O2:(x-a2)2+(y-b2)2=r22(r2>0).考点/易错点3 计算直线被圆截得的弦长的常用方法(1)几何方法运用弦心距(即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弦长的一半及半径构成直角三角形计算.(2)代数方法运用韦达定理及弦长公式|AB|=1+k2|x A-x B|=(1+k2)[(x A+x B)2-4x A x B].说明:圆的弦长、弦心距的计算常用几何方法.考点/易错点4 圆的切线方程P(x0,y0)在圆x2+y2=r2(r>0)上,则以P为切点的切线方程为x0x+y0y=r2三、例题精析【例题1】【题干】已知圆x2+y2-6mx-2(m-1)y+10m2-2m-24=0(m∈R).(1)求证:不论m为何值,圆心在同一直线l上;(2)与l平行的直线中,哪些与圆分别相交、相切、相离.【题干】已知点P(0,5)及圆C x2+y2+4x-12y+24=0.(1)若直线l过P且被圆C截得的线段长为43,求l的方程;(2)求过P点的圆C的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例题3】【题干】已知圆C1:x2+y2-2mx+4y+(m2-5)=0与C2:x2+y2+2x-2my+(m2-3)=0,当m为何值时:(1)两圆外离;(2)两圆外切;(3)两圆相交;(4)两圆内切;(5)两圆内含.【题干】已知两个圆C1:x2+y2=4,C2:x2+y2-2x-4y+4=0,直线l:x+2y=0,求经过C1和C2的交点且和l相切的圆的方程.四、课堂运用【基础】1.圆(x-1)2+(y+2)2=6与直线2x+y-5=0的位置关系是()A.相切B.相交但直线不过圆心C.相交过圆心D.相离2. 对任意的实数k,直线y=kx+1与圆x2+y2=2的位置关系一定是()A.相离B.相切C.相交但直线不过圆心D.相交且直线过圆心3.直线x+3y-2=0与圆x2+y2=4相交于A,B两点,则弦AB的长度等于() A.2 5 B.2 3C. 3 D.14.若直线x-y+1=0与圆(x-a)2+y2=2有公共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A.[-3,-1] B.[-1,3]C.[-3,1] D.(-∞,-3]∪[1,+∞)5.直线y=x被圆x2+(y-2)2=4截得弦长为________.6.已知圆C:x2+y2+2x-4y+3=0.(1)若不过原点的直线l与圆C相切,且在x轴,y轴上的截距相等,求直线l的方程;(2)从圆C外一点P(x,y)向圆引一条切线,切点为M,O为坐标原点,且有|PM|=|PO|,求点P的轨迹方程.【巩固】1.已知M,N分别是圆C1:(x+3)2+y2=4和圆C2:x2+(y-4)2=1上的两动点,则|MN|的最小值为()A.1 B.2C.3 D.42.已知圆O:x2+y2=5和点A(1,2),则过A且与圆O相切的直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________.3.m为何值时,直线l:2x-y+m=0与圆O:x2+y2=5.(1)无公共点;(2)截得的弦长为2;(3)交点处两条半径互相垂直.【拔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x 2+y 2-12x +32=0的圆心为Q ,过点P (0,2)且斜率为k 的直线与Q 相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1)求k 的取值范围;(2)是否存在常数k ,使得向量OA →+OB →与PQ →共线?如果存在,求k 值;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课程小结1.圆的切线方程的求法(1)求过圆上的一点(x 0,y 0)的切线方程先求切点与圆心连线的斜率k ,由垂直关系知切线斜率为-1k ,由点斜式方程可求切线方程.若切线斜率不存在,则由图形写出切线方程x =x 0.(2)求过圆外一点(x 0,y 0)的圆的切线方程 ①几何方法当斜率存在时,设为k ,切线方程为y -y 0=k (x -x 0),即kx -y +y 0-kx 0=0.由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即可得出切线方程.②代数方法设切线方程为y -y 0=k (x -x 0),即y =kx -kx 0+y 0,代入圆的方程,得一个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由Δ=0,求得k ,切线方程即可求出.注意: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有两条,若在解题过程中,只解出一个答案,说明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不存在.2.几个结论:①过圆x2+y2=r2上一点P(x0,y0)的圆的切线方程为x0x+y0y=r2;②过圆(x-a)2+(y-b)2=r2上一点P(x0,y0)的圆的切线方程为(x0-a)(x-a)+(y0-b)(y -b)=r2;③过圆x2+y2=r2外一点M(x0,y0)作圆的两切线,则两切点所在直线方程为x0x+y0y=r2.课后作业【基础】1.圆x2+y2+4y=0在点P(3,-1)处的切线方程为()A.3x+y-2=0B.3x+y-4=0C.3x-y+4=0D.3x-y+2=02. 已知圆的半径为2,圆心在x轴的正半轴上,且与直线3x+4y+4=0相切,则圆的方程是()A.x2+y2-4x=0 B.x2+y2+4x=0C.x2+y2-2x-3=0 D.x2+y2+2x-3=03.设A为圆(x+1)2+y2=4上的动点,P A是圆的切线,且|P A|=1,则P点的轨迹方程为()A.(x+1)2+y2=25B.(x+1)2+y2=5C.x2+(y+1)2=25 D.(x-1)2+y2=54.已知集合A={(x,y)|x2+y2=1},B={(x,y)|kx-y≤2},其中x,y∈R.若A⊆B,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A.[0,3] B.[-3,0]C.[-3,3] D.[-3,+∞)5.已知圆C1:x2+y2+2x-6y+1=0,圆C2:x2+y2-4x+2y-11=0,则两圆的公共弦所在的直线方程为__________,公共弦长为________.6.已知⊙M:x2+(y-2)2=1,Q是x轴上的动点,QA,QB分别切⊙M于A,B两点.(1)若|AB|=423,求|MQ|及直线MQ的方程;(2)求证:直线AB恒过定点.【巩固】1.设两圆C 1,C 2都和两坐标轴相切,且都过点(4,1),则两圆心的距离|C 1C 2|=( ) A .4 B .4 2 C .8D .8 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圆C 的方程为x 2+y 2-8x +15=0,若直线y =kx -2上至少存在一点,使得以该点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与圆C 有公共点,则k 的最大值为________.3.设O 为坐标原点,曲线x 2+y 2+2x -6y +1=0上有两点P 、Q ,满足关于直线x +my +4=0对称,又满足OP →·OQ →=0.(1)求m 的值; (2)求直线PQ 的方程.【拔高】1.过点(-1,-2)的直线l 被圆x 2+y 2-2x -2y +1=0截得的弦长为 2,则直线l 的斜率为________.2.圆O 1的方程为x 2+(y +1)2=4,圆O 2的圆心为O 2(2,1). (1)若圆O 2与圆O 1外切,求圆O 2的方程;(2)若圆O 2与圆O 1交于A 、B 两点,且|AB |=22,求圆O 2的方程.。
11.5直线与圆的综合应用【知识网络】综合复习和应用直线和圆的基础知识,解决对称问题、轨迹问题、最值问题,以及直线与圆和其他数学知识的综合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典型例题】[例1](1)直线x+y=1与圆x2+y2-2ay=0(a>0)没有公共点,则a的取值范围是()A.(0, 2 -1)B.( 2 -1, 2 +1)C.(- 2 -1, 2 -1)D.(0, 2 +1(2)圆(x-1)2+(y+ 3 )2=1的切线方程中有一个是()A.x-y=0 B.x+y=0 C.x=0 D.y=0(3)“a=b”是“直线22与圆相切”的()=+-++=2()()2y x x a y b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4)已知直线5x+12y+a=0与圆x2+y2-2x=0相切,则a的值为.(5)过点(1, 2 )的直线l将圆(x-2)2+y2=4分成两段弧,当弧所对的圆心角最小时,直线l 的斜率k= .[例2]设圆上点A(2,3)关于直线x+2y=0的对称点仍在圆上,且圆与直线x-y+1=0相交的弦长为2 2 ,求圆的方程.[例3] 已知直角坐标平面上点Q(2,0)和圆C:x2+y2=1,动点M到圆C的切线长与|MQ|的比等于λ(λ>0).求动点M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它表示什么曲线.[例4] 已知与曲线C :x 2+y 2-2x -2y +1=0相切的直线l 叫x 轴,y 轴于A ,B 两点,|OA|=a,|OB|=b(a >2,b >2).(1)求证:(a -2)(b -2)=2; (2)求线段AB 中点的轨迹方程; (3)求△AOB 面积的最小值.【课内练习】1.过坐标原点且与圆x 2+y 2-4x +2y +52=0相切的直线的方程为 ( )A .y=-3x 或y=13 xB .y=3x 或y=-13 xC .y=-3x 或y=-13 xD .y=3x 或y=13 x2.圆(x -2)2+y 2=5关于原点(0,0)对称的圆的方程为( ) A .(x +2)2+y 2=5B .x 2 +(y -2)2=5C . (x -2)2+(y -2)2=5D .x 2 +(y +2)2=53.对曲线|x|-|y|=1围成的图形,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关于x 轴对称B .关于y 轴对称C .关于原点轴对称D .关于y=x 轴对称4.直线l1:y=kx+1与圆x2+y2+kx-y-4=0的两个交点关于直线l2:y+x=0对称,那么这两个交点中有一个是()A.(1,2)B.(-1,2)C.(-3,2)D.(2,-3)5.若直线y=kx+2与圆(x-2)2+(y-3)2=1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则k的取值范围是.OA6.已知直线ax+by+c=0与圆O:x2+y2=1相交于A、B两点,且|AB|=3,则OB = .7.直线l1:y=-2x+4关于点M(2,3)的对称直线方程是.8.求直线l1:x+y-4=0关于直线l:4y+3x-1=0对称的直线l2的方程.9.已知圆C:x2+y2+2x-4y+3=0(1)若C的切线在x轴,y轴上的截距的绝对值相等,求此切线方程;(2)从圆C外一点P(x1,y1)向圆引一条切线,切点为M,O为原点,且有|PM|=|PO|,求使|PM|最小的P点的坐标.10.由动点P引圆x2+y2=10的两条切线PA,PB,直线PA,PB的斜率分别为k1,k2.(1)若k1+k2+k1k2=-1,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2)若点P在直线x+y=m上,且PA⊥PB,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11.5直线与圆的综合应用A 组1.设直线过点(0,a ),其斜率为1,且与圆x 2+y 2=2相切,则a 的值为 ( ) A .± 2 B .±2 C .±2 2 D .±42.将直线2x -y +λ=0,沿x 轴向左平移1个单位,所得直线与圆x 2+y 2+2x -4y=0相切,则实数λ的值为A .-3或7B .-2或8C .0或10D .1或113.从原点向圆 x 2+y 2-12y +27=0作两条切线,则该圆夹在两条切线间的劣弧长为( ) A .π B . 2π C . 4π D . 6π4.若三点A (2,2),B (a,0),C (0,b)(a ,b 均不为0)共线,则11a b的值等于 . 5.设直线ax -y +3=0与圆(x -1)2+(y -2)2=4有两个不同的交点A ,B ,且弦AB 的长为2 3 ,则a 等于 .6.光线经过点A (1,74 ),经直线l :x +y +1=0反射,反射线经过点B (1,1).(1)求入射线所在的方程; (2)求反射点的坐标.7.在△ABC 中,BC 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方程为x -2y +1=0,∠A 的平分线所在直线方程为y=0,若B点的坐标为(1,2),求点A 和点C 的坐标.8.过圆O :x 2+y 2=4与y 轴正半轴的交点A 作这个圆的切线l ,M 为l 上任意一点,过M 作圆O 的另一条切线,切点为Q ,当点M 在直线l 上移动时,求△MAQ 垂心H 的轨迹方程.B 组1.已知两定点A (-2,0),B (1,0),如果动点P 满足|PA|=2|PB|,则点P 的轨迹所包围的图形的面积等于 ( )A .πB .4πC .8πD .9π2.和x 轴相切,且与圆x 2+y 2=1外切的圆的圆心的轨迹方程是 ( ) A .x 2=2y +1 B .x 2=-2y +1 C .x 2=2y -1 D .x 2=2|y|+13.设直线的方程是0=+By Ax ,从1,2,3,4,5这五个数中每次取两个不同的数作为A 、 B 的值,则所得不同直线的条数是 ( )A .20B .19C .18D .164.设直线0132=++y x 和圆03222=--+x y x 相交于点A 、B ,则弦AB 的垂直平分线方程是 .5.已知圆M :(x +cosθ)2+(y -sinθ)2=1,直线l :y=kx ,下面四个命题• ••A B C xy OA.对任意实数k和θ,直线l和圆M都相切;B.对任意实数k和θ,直线l和圆M有公共点;C.对任意实数θ,必存在实数k,使得直线l和圆M相切;D.对任意实数k,必存在实数θ,使得直线l和圆M相切.其中真命题的代号是(写出所有真命题的代号).6.已知点A,B的坐标为(-3,0),(3,0),C为线段AB上的任意一点,P,Q是分别以AC,BC为直径的两圆O1,O2的外公切线的切点,求PQ中点的轨迹方程.7.已知△ABC的顶点A(-1,-4),且∠B和∠C的平分线分别为l BT:y+1=0,l CK:x+y+1=0,求BC边所在直线的方程.8.设a,b,c,都是整数,过圆x2+y2=(3a+1)2外一点P(b3-b,c3-c)向圆引两条切线,试证明:过这两切点的直线上的任意一点都不是格点(纵横坐标均为整数的点).11.5直线与圆的综合应用【典型例题】例1(1)A.提示: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2)C.提示:依据圆心和半径判断.(3)A.提示:将直线与圆相切转化成关于ab的等量关系.(4)-18或8.提示: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注意去绝对值符号时的两种可能情况.(5) 2 2.提示:过圆心(2,0)与点(1, 2 )的直线m的斜率是- 2 ,要使劣弧所对圆心角最小,只需直线l与直线m垂直.例2、设圆的方程为(x-a)2+(y-b)2=r2, 点A(2,3)关于直线x+2y=0的对称点仍在圆上,说明圆心在直线x+2y=0上,a+2b=0,又(2-a)2+(3-b)2=r2,而圆与直线x-y+1=0相交的弦长为2 2 ,,故r2-2=2,依据上述方程解得:2{b1=-3a1=6r12=52或{b2=-7a2=14r22=244∴所求圆的方程为(x-6)2+(y+3)2=52,或(x-14)2+(y+7)2=224.例3、设切点为N ,则|MN|2=|MO|2-|ON|2=|MO|2-1,设M (x,y),22221(2)x y x y λ+--+整理得(λ2-1)(x 2+y 2)-4λx +(1+4λ2)=0 当λ=1时,表示直线x=54;当λ≠1时,方程化为2222222213()1(1)x y λλλλ+-+=--,它表示圆心在222(,0)1λλ-213λ+圆.例4、(1)设出直线方程的截距式,用点到直线的距离等于1,化减即得;(2)设AB 中点M(x,y),则a=2x,b=2y,代入(a -2)(b -2)=2,得(x -1)(y -1)=12 (x >1,y >1);(3)由(a -2)(b -2)=2得ab +2=2(a +b)≥4ab ,解得ab ≥2+ 2 (ab ≤2- 2 不合,舍去),当且仅当a=b 时,ab 取最小值6+4 2 ,△AOB 面积的最小值是3+2 2 . 【课内练习】1.A .提示:依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求直线的斜率. 2.D .提示:求圆心关于原点的对称点.3.C.提示:画张图看,或考虑有关字母替代规律. 4.A .提示:圆心在直线l 2上.5.0<k <43 .提示:直接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或用△法.6.21-.提示:求弦所对圆心角. 7.2x +y -10=0.提示:所求直线上任意一点(x,y)关于(2,3)的对称点(4-x,6-y)在已知直线上.8.2x +11y +16=0.提示:求出两直线的交点,再求一个特殊点关于l 的对称点,用两点式写l 2的方程;或直接设l 2上的任意一点,求其关于l 的对称点,对称点在直线l 1上.求对称点时注意,一是垂直,二是平分.9.(1)提示:∵切线在x 轴,y 轴上的截距的绝对值相等,∴切线的斜率是±1.分别依据斜率设出切线的斜率,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或△法,解得切线的方程为:x +y -3=0, x +y +1=0, x -y +5=0, x -y +1=0.(2)将圆的方程化成标准式(x +1)2+(y -2)2=2,圆心C (-1,2),半径r= 2 , ∵切线PM 与CM 垂直,∴|PM|2=|PC|2-|CM|2,又∵|PM|=|PO|,坐标代入化简得2x 1-4y 1+3=0.|PM|最小时即|PO|最小,而|PO|最小即P 点到直线2x 1-4y 1+3=035. 从而解方程组2211119202430x y x y ⎧+=⎪⎨⎪-+=⎩,得满足条件的点P 坐标为(-310 ,35 ).10.(1)由题意设P (x 0,y 0)在圆外,切线l :y -y 0=k(x -x 0)002101k =+∴(x 02-10)k 2-2x 0·y 0k +y 02-10=0由k 1+k 2+k 1k 2=-1得点P 的轨迹方程是x +y±2 5 =0.(2)∵P (x 0,y 0)在直线x +y=m 上,∴y 0=m -x 0,又PA ⊥PB ,∴k 1k 2=-1,202010110y x -=--,即:x 02+y 02=20,将y 0=m -x 0代入化简得,2x 02-2mx 0+m 2-20=0∵△≥0,∴-210 ≤m≤210 ,又∵x 02+y 02>10恒成立,∴m >2,或m <-2 5 ∴m 的取值范围是[-210 ,-2 5 ]∪(2 5 ,210 ]11.5直线与圆的综合应用A 组1.B .提示: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或用△法.2.A .提示:先求出向左平移后直线的方程,再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3.B .提示:考虑切线的斜率及劣弧所对圆心角.4.12 .提示:由三点共线得两两连线斜率相等,2a +2b=ab ,两边同除以ab 即可.5.0.提示:依据半径、弦长、弦心距的关系求解.6.(1)入射线所在直线的方程是:5x -4y +2=0;(2)反射点(-23 ,-13 ).提示:用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原理.7.点A 既在BC 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上,又在∠A 的平分线所在直线上,由⎩⎪⎨⎪⎧x -2y +1=0y=0得A (-1,0)∴k AB =1又∠A 的平分线所在直线方程为y=0 ∴k AC =-1∴AC 边所在的直线方程为 y=-(x +1) ① 又k BC =-2,∴BC 边所在的直线方程为 y -2=-2(x -1) ② ①②联列得C 的坐标为(5,-6)8.设所求轨迹上的任意一点H (x,y),圆上的切点Q (x 0,y 0)∵QH ⊥l,AH ⊥MQ,∴AH ∥OQ,AQ ∥QH .又|OA|=|OQ|,∴四边形AOQH 为菱形. ∴x 0=x,y 0=y -2.∵点Q (x 0,y 0)在圆上,x 02+y 02=4∴H 点的轨迹方程是:x 2+(y -2)2=4(x≠0).B 组1.B .提示:直接将动点坐标代如等式,求得点的轨迹是一个以(2,0)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 2.D .提示:设圆心(x,y)22||1x y y +=+ 3.C .提示:考虑斜率不相等的情况.4.0323=--y x .提示:弦的垂直平分线过圆心. 5. B ,D .提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2221|sin()|11k d kkθϕ++==++=|sin(θ+ϕ)|≤1.6.作MC ⊥AB 交PQ 于M ,则MC 是两圆的公切线.|MC|=|MQ|=|MP|,M 为PQ 的中点.设M (x,y),则点C ,O 1,O 2的坐标分别为(x,0),(-3+x 2 ,0),( 3+x 2 ,0)连O 1M ,O 2M ,由平面几何知识知∠O 1MO 2=90°.∴|O 1M|2+|O 2M|2=|O 1O 2|2,代入坐标化简得:x 2+4y 2=9(-3<x <3)7.∵BT,CK 分别是∠B 和∠C 的平分线,∴点A 关于BT,CK 的对称点A′,A″必在BC 所在直线上,所以BC 的方程是x +2y -3=0.8.线段OP 的中点坐标为(12 (b 3-b),12 (c 3-c)),以OP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是[x -12(b 3-b)]2+[y-12 (c 3-c)]2=[ 12 (b 3-b)]2+[12 (c 3-c)]2……① 将x 2+y 2=(3a +1)2代入①得:(b 3-b)x +(c 3-c)y=(3a +1)2 这就是过两切点的切线方程.因b 3-b=b(b +1)(b -1),它为三个连续整数的乘积,显然能被整除. 同理,c 3-c 也能被3整除.于是(3a +1)2要能被3整除,3a +1要能被3整除,因a 是整数,故这是不可能的. 从而原命题得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