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保障公民权利》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6.35 KB
- 文档页数:5
中国宪法规定了公民权利和义务。
公民权利包括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文化权利等。
公民义务包括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和社会道德义务等。
公民身为国家的一分子,应该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也应该承担相应的义务。
本文将具体介绍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内容和意义。
一、公民权利1.政治权利政治权利是公民在政治生活中行使的权利,它包括选举权、被选举权、参政权、公民投票权等。
这些权利使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成为可能,也是实现人民代表制政治制度的重要保障。
在我国,每个公民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在有限的时间内行使公民投票权,这是公民在政治生活中参与民主权利的重要表现形式。
2.经济权利经济权利是公民在经济生活中具有的权利,包括产权、财产权、劳动就业权等。
在我国,宪法规定保护公民财产权,这是公民在经济生活中行使的重要权利。
同时,宪法也明确了国家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鼓励就业,并对劳动者权益进行保护。
3.社会权利社会权利是公民在社会中享有的权利,包括保健医疗权、受教育的权利、法律援助权等。
公民的社会权利保障了其基本福祉,使得每个公民都有机会得到基本的生命保障和福利保障。
4.文化权利文化权利是公民在文化领域中保护和行使的权利,包括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等。
公民的文化权利是保证个人自由、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的基本保障。
每个公民都应该享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思想表达的权利。
二、公民义务1.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是公民依法必须承担的义务。
这些义务包括守法、纳税、服兵役等。
作为国家公民,每个人都应该遵纪守法,做有道德、有责任心的公民,积极承担自己的义务,合法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2.社会道德义务社会道德义务是每个公民必须承担的义务。
这些义务包括尊重和保护他人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人格尊严等。
作为公民,必须秉持着善良、正义、守信、善良、友爱的理念,与人为善,促进社会和谐。
三、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意义公民权利和义务是保证公民基本利益和国家利益的最基本的制度安排。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下1.1.1《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节课的主题。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宪法在保障公民权利方面的作用,认识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让学生感受宪法在保障公民权利方面的具体体现,从而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宪法的基本知识,对宪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八年级的学生在理解宪法保障公民权利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的案例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宪法在保障公民权利方面的作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宪法在保障公民权利方面的作用,认识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2.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公民权利的意识和法治素养。
3.培养学生运用宪法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宪法在保障公民权利方面的作用。
2.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五.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宪法在保障公民权利方面的具体体现。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宪法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宪法保障公民权利的实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宪法知识和案例的资料。
2.制作课件和教学道具。
3.安排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与宪法保障公民权利相关的新闻事件,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宪法在保障公民权利方面的作用。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介绍宪法的基本知识和作用,让学生了解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同时,呈现一些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宪法在保障公民权利方面的具体体现。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宪法保障公民权利的实例,培养学生运用宪法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宪法保障公民权利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第1课时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1 教学分析教学重点: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教学难点: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17年7月17日上午,228名身着检服、胸戴检徽的最高人民检察院首批入额检察官,在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的率领下,进行了庄严的宪法宣誓。
这标志着最高人民检察院机关首批员额制检察官选任工作完成。
思考:检察官为什么要向宪法宣誓?(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教师总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法律地位。
宣誓仪式本身就是一次活生生的宪法教育,有助于公民更好地认识宪法,从而尊重和维护宪法权威。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宪法确认国家权力属于人民活动一:阅读周记阅读教材第2—3页“运用你的经验”中小眉的周记,思考解决她提出的问题。
1.思考:(1)除了这三个国家机关外,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和场所悬挂国徽?(2)为什么这些国家机关和场所要悬挂国徽?(3)为什么我国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有“人民”二字?提示:(1)填在书上的图表内。
如检察院、驻外领事馆、出入境口岸等。
(2)国徽是国家的宪法规定的代表国家的标志,它代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尊严。
我们必须尊重、爱护国徽。
(3)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活动二:宪法规定知多少2.思考: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宪法是如何确认的?提示:我国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教师归纳:(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2)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目标导学二: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制度保障(一)经济制度活动三:生活剧场山东邹城某村,年终农民人均分红人民币4000元,年满60周岁长者另有500元贺金;每年“三八”妇女节组织年满18周岁的女性旅游。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背景介绍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我国新宪法规定的一项重要法律文件,目的在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公民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和自由。
在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中,学生们将学习到本文档的重要性和作用。
通过本文档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懂得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学习目标
•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掌握隐私权、人身自由、财产权等公民常见的权利;
•明确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对法律的意识和尊重。
学习内容
第一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民主权利和参政权利
2.人权、基本自由权和平等权利
3.教育权利和劳动权利
第二章公民的个人权利
1.人身自由
2.隐私权和通信自由权
3.财产权
4.维权和申诉权
第三章公民的社会权利
1.健康环境权和文化教育权
2.信息自由权和知识产权
3.社会保障权
思考问题
为什么公民权利的保护是社会和国家发展的必要条件?
总结
通过学习《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我们能够深入了解我们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更好地发挥我们的主体作用和贡献社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牢记自己的权利,学会杜绝侵犯个人权益的行为,保护自己的权益。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尊重法律和积极参与社会建设,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11《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教案《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教案【核心素养】法制意识【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八年级下学期开篇第一课。
本册教材以宪法教育为主要内容,故而在第一单元中首先是针对宪法进行总体性介绍,是宪法教育的绪论部分,是全册教材内容体系的逻辑起点。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中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是从为什么的角度,讲述坚持宪法至上的原因。
而第一框公民权利的保障书主要讲宪法对公民权利的规定。
通过介绍“国家权利属于人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来说明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从而让学生体认宪法的核心价值,初步理解宪法精神。
并进一步完成课程标准中要求“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增强宪法意识。
”的要求。
【学情分析】初中生正值“身心聚变”时期,其中八年级学生尤为明显,教育界称之为“心理性断乳期”。
还有人认为八年级是整个中学阶段“最危险”的阶段,因而在此时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在七年级已进行过部分法律研究,也有了一定的法制意识、法律观念。
但是受生活环境的限制,再加上年龄较小,对于宪法的认识较为有限,对宪法规定的内容及宪法的作用了解不多。
本节课从宪法对公民权利的规定层面上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宪法,有助于帮助学生增强宪法意识。
【课程标准】课程依据标准是“法律与秩序”中的“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的根本活动的准则,增强宪法意识。
”。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自觉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2.能力目标:能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3.知识目标:知道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机关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保护和促进人权;知道宪法对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和尊重、保障人权条款的规定;明确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教学重、难点】重点:相识宪法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方面的作用。
一、教案主题:宪法的基本概念与原则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概念。
使学生理解宪法的基本原则。
培养学生尊重和维护宪法的意识。
2. 教学重点:宪法的基本概念、宪法的基本原则。
3. 教学难点:宪法原则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5. 教学准备:宪法宣传资料、案例素材。
6.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宪法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宪法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宪法的基本原则,如人民主权、法治原则、平等原则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宪法原则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公民权利保障、民族团结等。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宪法原则的意义和作用。
5) 总结发言:总结宪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强调尊重和维护宪法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案例,思考宪法原则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二、教案主题:宪法保障公民权利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
使学生掌握宪法规定的基本公民权利。
培养学生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
2. 教学重点: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维护公民权利的途径。
3. 教学难点:宪法原则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教学方法:讲解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5. 教学准备:宪法宣传资料、案例素材。
6.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
2) 新课导入:讲解宪法规定的基本公民权利,如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宪法保障公民权利的实例,如公民权利的救济途径等。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维护自身的公民权利。
5) 总结发言:总结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强调维护公民权利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案例,思考宪法原则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三、教案主题:宪法与法治国家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宪法与法治国家的关系。
使学生理解宪法在法治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
培养学生尊法学法用法的意识。
2. 教学重点:宪法与法治国家的关系、宪法在法治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
《宪法保障公民权利》教案
目标要求:1、知识与能力了解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知道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理解宪法何以成为根本大法。
理解宪法与公民,宪法与国家机构的关系,了解宪法在保障公民的权利中的作用及这种作用发挥的途径。
理解公民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的必要性,懂得积极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利,维护宪法权威。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宪法的严肃性与权威性,感受宪法对公民切身利益的重要性,增强法律观念,提高宪法意识,激发对法律知识的兴趣,养成崇尚法律的思维习惯,形成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
根据法制社会对公民的要求塑造个人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人权观念,在宪法最高准则的指引下逐步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自觉关心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积极地,准确地行使对国家的监督权。
教学重点:宪法保障公民权利,公民要树立宪法意识
教学难点:公民的权利如何才能得到有效保障知识要点: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二、宪法对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2、宪法规范和限制公共权力
3、国家机关按宪法的要求保证公民权利的实现
4、以宪法为核心的公民权利保障体系三、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认真学习宪法,自觉维护宪法权威
2、积极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利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导学生阅读本P19情境研讨,“兄弟争论,我来平息”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哪部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为什么?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毛泽东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
因为: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3)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2、思考:宪法与普通法律之间的区别: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国家标志等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普通
法律只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个方面的问题。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普通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
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辨别:刑法+民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宪法,此观点正确吗?为什么?3、我国现行宪法的基本内容:序言和总纲,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四章构成。
三、宪法对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引导学生阅读本P20“社会风景”,讨论:我国宪法是怎样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宪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1、宪法的基本内容规范国家权利的正确行使\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不但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还规定国家机关保护公民权利的任务,使公民权利得到切实的保障。
2、宪法规范和限制公共权力国家权利来自于人民,使公民通过权利的享受赋予的。
凡不是由公民政治权利授予的权利都不是合法权利,另一方面,国家机关必须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利保障与维护公民的权利。
3、国家机关按宪法的要求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宪法将保护公民权利的责任赋予国家机构,国家机构在保护公民基本权利中负有相应的责任,如:受教育权劳动权政府创造条或提供机会来保障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平等权利政治权利和自由政府提供积极的法律保护人身自由权宗教信仰权利4、以宪法为核心的公民权利保障体系①立法保障:立法机关制
定和完善各种法律法规,使公民在保护自身权益中有法可依。
②司法保障:完善律师制度,法官制度和法律援助制度。
案例:某县原县委书记在一次政法会议上作报告时说:“你们说,是官大还是法大?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们,是官大!因为法是人制定的嘛!没有人哪里会有法?没有人,法哪里会大?大在哪里?所以说是官大!坐在这里的,我问你,你法院院长没有我提你的名,你能当吗?你检察长没有我提你的名,你能当吗?我看你们都当不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学习了宪法知识,你一定拥有批驳这位书记“狂言”的依据,请写出来。
对这位原县委书记,你准备怎样劝告他?四、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同时也是一切团体,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作为公民,我们要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1、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
2、积极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利。
3、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关心国家管理事务。
引导学生阅读本P2,“阅读与感悟”《一条建议,促使一部行政法规的撤销》思考:特别介绍了建议人的两个身份——公民与法学博士,说明了什么?一条建议,为什么能使最高行政机关改变行政法规?实践活动——实践与评价指南:本P23“社会风景”——擦亮眼睛,维护权利认真阅读本P23-24,思考:1、根据宪法的
有关规定,说明以上行为侵犯了公民的哪些基本权利?2、“我给故事续一续”:假如你是小张,小李或手表厂工人们的朋友,他们向你诉苦,但因为不懂得宪法知识不知道该怎么办,作为朋友,你给他们出个主意,并将这个故事成功地续下去。
五、小结
六、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