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学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7
第一章1、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他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的三项基本特性:严密的数学法则、特定的符号系统、科学的地图概括。
3、地图的构成要素:图形要素、数学要素(坐标系统、控制点、地图投影、比例尺)、辅助要素。
4、大于或等于1:10万比例尺的地图,称为大比例尺地图大于1:100万而小于1:10万比例尺的地图,称为中比例尺地图小于或等于1:100万比例尺的地图,称为小比例尺地图第二章1、大地水准面:假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面静止时的平均水面,并设想此面穿过大陆与岛屿,连续扩展形成处处与铅垂线成正交的闭合曲面2、参考椭球体:在地球表面适当位置选择一点p,令p的铅垂线和椭球面上相应P0点的法线重合,并使P0点椭球面与其大地水准面相切,这里的P点就称为大地原点,旋转后的椭球面成为参考椭球面,其包围的形体称为参考椭球体。
3、大地原点的选址应该符合:地质构造稳定、离开大城市,附近无大的工矿区、地形开阔,便于从事高精度测量、便于管理与保护、大致位于整个大地坐标系覆盖地区的中部等条件。
4、地理坐标系:是用地理经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系。
在大地测量学中,地理坐标系又可分为:天文地理坐标系、大地地理坐标系、地心地理坐标系。
5、大地测量学中,常采用天文地理坐标系;地图学中,以大地地理坐标系更好。
6、参心坐标系:以参考椭球为基准地心坐标系:以总地球椭球为基准参考椭球与局部地区的大地水准面吻合最好的旋转椭球,其中心位于地球质心附近,与地球质心不重合总地球椭球与全球的大地水准面吻合最好的旋转椭球,其中心与地球质心重合7、国家大地控制网:在一个国家范围内的广大地面上,按一定要求选定一系列的点,并使其依一定的几何图形构成网状,在网中测量角度、边长和高差,然后在一个统一坐标系统中算出这些点的精确位置,这个网状的统一整体,称为国家大地控制网,简称,大地网。
地图学复习1.地图的基本特性:解决曲面和平面矛盾的数学法则构成了地图的数学基础,这是地图的第一个基本特性; 解决缩小、简化了的地图表象也实地复杂的现实之间的矛盾的综合法则,构成了地图内容的地理基础,这是地图的第二个基本特性。
2. 地图的基本矛盾:1.地图平面与地球曲面之间的矛盾。
2.缩小、简化了的地图表象与实地复杂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3. 地图内容的综合法则包括两个基本的组成方面:一是地图内容的符号化;二是地图内容的选取、化简和概括。
4. 地图的现代特征:1、地图表现形式的多样化特征。
(心象地图)2、地图作为客观世界模型的特征3、地图信息的多维动态特性。
5. 地图的基本特性定义:地图是根据构成地图数学基础的数学法则和构成地图内容地理基础的综合法则将地球表面缩绘到平面上的表象,它反映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及其在时间中的变化和发展。
6. 地图的组成要素有数学要素(坐标网、地图比例尺、测量控制点)、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社会经济要素、其他要素)、辅助要素(读图工具、参考资料)。
7. 地图按主题(内容)首先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专题地图按内容性质可再分为自然现象地图(自然地理图)和社会现象地图(社会经济地图)。
8. 普通地图按比例尺分可以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
大于1:100万的为地形图。
9. 地图分幅:矩形分幅和经纬线分幅。
10. 地图编号:行列式编号法和经纬度编号法(此处有算法)11. 地图的功能:模拟功能、信息负载功能、信息传递功能、认知功能。
12. 地图学的现代特征:跨学科特征、信息传输特征、模型化特征、高技术特征。
13. 高技术特征: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ComGIS):开放式地理信息系统(OpenGIS)三维地理信息系统(3DGIS)时态地理信息系统(TGIS)14. 地图学是一门利用地图图形或数字化方式科学的抽象概括地反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种现象z空间分布、相互联系、空间关系及其动态变化,并对地理环境空间信息进行数据获取、智能抽象、存储、管理、分析、处理和可视化,以图形或是数字方式传输地理空间环境信息的科学与技术。
地图学是研究地图的制作、使用和解释的学科,涉及到地图的原理、投影、符号、比例尺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地图学原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1. 地图的定义:
-地图是地球表面的缩影,是对地球表面特征的图形化表达,通常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水系、道路等信息。
2. 地图投影:
-地球是一个三维椭球体,而地图是在平面上呈现地球表面,为了准确呈现地球表面,需要进行地图投影。
常见的地图投影包括墨卡托投影、等距投影、圆锥投影等。
3. 地图比例尺:
-地图比例尺是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比例尺通常表示为分数或文字形式,如1:10,000或1厘米代表10公里。
4. 地图符号:
-地图符号是用来表示地图上各种地理对象或现象的图形化标识,如山脉、河流、城市等,不同符号有不同的含义和解释。
5. 地图坐标系统:
-地图使用坐标系统来确定地点的位置,常见的地图坐标系统包括经纬度坐标系统和UTM坐标系统,用于精确定位地图上的点。
6. 地图制图原理:
-制图原理包括地图要素的选择、排列、分类以及地图的设计和布局,通过合理的制图原则可以制作出清晰易读的地图。
7. 地图误差:
-地图制作和使用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包括投影误差、测量误差、数据误差等,需要通过精确的校正和验证来减小误差。
8. 地图解译:
-地图解译是指根据地图上的信息和符号推断地理现象或特征,需要借助地图学知识和背景资料进行准确解读。
以上是地图学原理的一些基本知识点,深入了解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图,并提高地图的制作和解读能力。
地图学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一、地图学概述地图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地图的制图原理、地图投影、地图符号、地图制图技术、地图解译和图形学的应用等内容,是地理学、测绘学和地图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
地图学主要包括地图的分类、地图的原理、地图的投影、地图的比例尺、地图的制图技术、地图的符号和地图的解译等。
二、地图的分类1.按照用途分类(1)地形图:反映地球表面地形特征的地图(2)气象图:记录天气现象、气象要素等的地图(3)地质图:反映地质结构、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分布等的地图(4)航空地图:为飞行员提供导航信息的地图(5)交通运输地图:记录交通道路、铁路、水路等的地图(6)经济地图:反映经济分布、产业结构等的地图(7)行政区划图:记录国界、行政区划等的地图2.按照比例尺分类(1)大比例尺地图:比例尺较大的地图,通常1:1000-1:5000(2)中比例尺地图:比例尺适中的地图,通常1:5000-1:100000(3)小比例尺地图:比例尺较小的地图,通常1:100000-1:10000003.按照制图方式分类(1)手绘地图:通过人工测绘制作的地图(2)计算机制图:利用计算机辅助绘制的地图4.按照表现内容分类(1)物理地图:反映地球自然环境特征的地图(2)人文地图:反映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特征的地图三、地图的原理1.地球的球体性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因此在制图时需要考虑地球的球体性对地图投影的影响。
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地球表面的日照和季节变化,对制图时要考虑光照方向和地理坐标的变化。
3.地球的经纬网经纬网是地球表面上的等角坐标网,经度和纬度分别用来表示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的位置。
4.地球的地形地球表面地形的起伏不平坦,需要采用等高线和地形图等方式来表现地球的地形特征。
四、地图的投影1.地图投影的概念地图投影是将地球表面上的经纬线坐标投影到平面上的过程,以便用于地图的制作和应用。
2.地图投影的分类(1)球面投影:将地球表面投影到球体上(2)圆锥投影:将地球表面投影到圆锥形上(3)柱面投影:将地球表面投影到柱面上3.地图投影的特点(1)等角投影:在投影过程中保持角度不变(2)等面积投影:在投影过程中保持面积不变(3)等距投影:在投影过程中保持距离不变五、地图的比例尺1.比例尺的概念比例尺是地图上距离和实际地面距离之间的比值关系,通常用分数或者比例表示。
地图学原理知识点总结地图学原理知识点总结如下:一、地图和地图学的概念1.地图: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用符号表示地球表面的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图形。
2.地图学:研究地图的理论、编制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科学。
二、地图的基本特性1.统一性: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包括地图投影和地图比例尺等。
2.概括性:地图只表示地物的主要特征和相互关系,对地物进行必要的取舍和简化。
3.符号化:地图使用特定的符号系统来表示各种地理信息。
4.目的性:地图的编制和使用都具有一定的目的,例如科学研究、资源管理、环境监测等。
三、地图的种类1.按内容分为:普通地图、专题地图和影像地图。
2.按比例尺分为:大比例尺地图(>1:10万)、中比例尺地图(1:10万-1:100万)、小比例尺地图(>1:100万)。
3.按制作方式分为:传统手工制作、计算机辅助制作。
四、地图投影1.投影的定义:将地球表面上的经纬网转换到平面上的过程。
2.投影的分类:等角投影、等面积投影和任意投影。
3.常用投影方法:墨卡托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等。
五、地图比例尺1.比例尺的定义:地图上某一线段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
2.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数字比例尺(如1:10万)、文字比例尺(如“一厘米代表实地五公里”)。
3.比例尺的选择:根据地图用途、区域特点、实地范围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比例尺。
六、地图符号系统1.地图符号的分类:点状符号、线状符号、面状符号等。
2.地图符号的设计原则:简明、直观、统一、分类表示等。
3.地图符号的色彩设计:色彩的心理学原理、色彩的对比与调和等。
4.地图符号的字体设计:字体的分类与特点、字体的组合与排列等。
第一章导论1.地图的基本特征:地理信息的载体、数学法则的结构、有目的的图形概括、符号系统的运用。
2.数学法则的结构构成:地图投影、比例尺和坐标系统。
3.地图的定义: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也包括其他星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4.地图的功能:模拟、认知、载负和传递。
5.地图的类型:按区域范围划分、按地图的图型划分、按尺度划分和按维数划分。
6.地图的成图方法包括实测成图和编绘成图;实测成图包括摄影测量成图和野外地形测图,我国在大比例尺上采用实测方法。
7.地图学的定义:地图学是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8.地图学的学科体系:(1体系比较完整;(2各分支的组成比较全面。
第二章地球体与地图投影1.地图投影是实现球面向平面转换的方法。
2.大地测量学研究的是在整体上非常接近地球表面的水准面,这种理想的水准面,是一个无波浪、无潮汐、无水流、无大气压变化,处于流体平衡的静止海平面。
它没有棱角、没有褶皱。
以这个水准面作为基准面向大陆延伸,穿过陆地、岛屿,最终形成了一个封闭曲面,这就是大地水准面。
它实际上是一个起伏不平的重力等位面,是逼近于地球本身的一种形体,称大地体,即地球物理表面。
3.大地水准面的形状(几何形质)及重力场都是不规则分布的,不能用一个简单形状和数学公式表达。
4.研究大地水准面的意义:(1)由略微不规则的大地水准面包围的大地体,是地球形状的近似体。
它不仅表达了大部分自然的形状,而且大地水准面以上多出的陆地质量几乎就是陆地下缺少的质量。
(2)由于大地水准面包围的大地体存在一定的起伏波动,对大地测量学或地球物理学可应用到重力场理论进行研究。
(3)由于大地水准面是实际重力等位面。
因此人们才有可能通过测量仪器,获得相对于似大地水准面的高程。
5.地图椭球体:将大地体绕短轴(地轴)飞速旋转,就能形成一个表面光滑的球体,即旋转椭球体或称地球椭球体。
地图学课后习题答案地图学课后习题答案地图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的学科,通过学习地图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的组成和变化。
在学习地图学的过程中,习题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练习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对地图的解读能力。
下面是一些地图学课后习题的答案,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1. 什么是地图投影?地图投影有哪些类型?地图投影是将三维的地球表面投影到二维的平面上,以便更好地展示地球表面的特征。
地图投影的类型有很多种,常见的有等面积投影、等角投影和等距投影等。
等面积投影能够保持地图上各个区域的面积比例,等角投影能够保持地图上各个区域的角度比例,而等距投影则能够保持地图上各个区域的距离比例。
2. 请解释什么是地图比例尺?地图比例尺是指地图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
比例尺可以用分数、比例或图形表示。
例如,比例尺1:1000表示地图上的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0厘米。
地图比例尺的选择要根据地图的用途和所要表达的信息来确定,不同比例尺的地图适用于不同的情境。
3. 如何确定地图上的方位?地图上的方位可以通过指南针或者地理坐标系来确定。
指南针是一个标有北、东、南、西等方向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地图上的方位。
地理坐标系是一种用经度和纬度来表示地球上任意位置的系统,通过确定一个地点的经纬度,我们可以准确地确定它在地图上的位置和方位。
4. 地图上的等高线是什么?如何解读地图上的等高线?等高线是连接地球表面上具有相同海拔高度的点所形成的曲线。
等高线的间距表示高度的变化,间距越小,表示地形的变化越陡峭。
通过解读地图上的等高线,我们可以了解到地形的起伏、山脉的分布以及河流的走向等信息。
5. 请解释什么是地图符号?地图符号是一种用来表示地理现象、地理要素或地图上其他特征的图形、颜色或符号。
地图符号的选择要根据所要表达的信息和地图的比例尺来确定。
例如,用小圆圈表示城市,用虚线表示边界等。
地图符号的使用能够使地图更加简洁明了,方便读者理解地图上的信息。
地图学第一章导论第1节地图的特征、地图的定义一、地图的基本特征:遵循特定的数学法则,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并经过地图概括的地理信息载体。
二、地图的定义: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也包括其他星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第2节地图的功能和分类一、地图的功能:(一)信息的负载功能(二)传递功能(三)模型功能(四)认知功能二、地图的类型:(一)按尺度划分1、大于比例尺1:10万的地图,称为大比例尺地图。
2、比例尺1:10万~1:100万的地图,称为中比例尺地图。
3、小于比例尺1:100万的地图,称为小比例尺地图。
(二)按区域范围划分1、星球图、地球图;2、世界图、半球图、大洲图、大洋图;3、国家图、下属行政区(大区或省、市、县)地图;4、局部区域,如海湾图、流域图。
(三)按地图的图形划分(分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1、普通地图:是表示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地图,它并不偏重于哪一个要素2、专题地图:着重表示一种或几种主要主题要素及它们相互关系的地图。
第3节地图的成图方法一、实测成图法二、编绘成图法第二章地球体与地图投影第1节地球体一、地球的基本特征(一)地球重力:地球引力和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的合力方向。
(二)水准面:重力位相等的面。
(三)大地水准面:假定海水静止不动,将海水面无限延伸,穿出大陆包围地球的球体。
它实际是一个起伏不平的重力等位面——地球物理表面。
(四)大地体:大地水准面包围的形体。
(五)地球椭球体:在测量和制图中就用旋转椭球体来代替大地球体,这个旋转椭球体通常称为地球椭球体二、地理坐标:用经线(子午线)、纬线、经度、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
地理坐标系统中有三种坐标:天文经纬度、大地经纬度和地心经纬度。
第2节大地测量系统一、我国的大地坐标系统:(一)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二)1975 参考椭球体二、大地控制网:由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组成(一)平面控制网:以西安是附件的泾阳县境内的国家大地原点为坐标原点(二)高程控制网:以黄海平均海水面为国家高程基准(又1988高程,高程值为72.2604m)三、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定位,测量某一目标或信息在什么时候、什么空间位置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地图学名词解释《数字地图制图》名词解释:1.地图:根据⼀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体)上的⾃然和⼈⽂现象,使⽤地图语⾔,通过制图综合,缩⼩反映在平⾯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2.地图学:地图学是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法,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法。
3.地理信息可视化理论:研究地图信息的符号化、图形化、形象化及直观性的处理、表达、传递及解译的理论。
4.遥感制图学:研究以遥感数据为数据源制作地图或修正地图的学科。
5.计算机制图学:以计算机为主导的电⼦仪器为制图⼯具,研究地图制图⽅法的学科。
6.⼤地⽔准⾯:假想将静⽌的平均海⽔⾯延伸到⼤陆内部,形成⼀个连续不断的,与地球⽐较接近的形体,其表⾯称为⼤地⽔准⾯。
7.参考椭球体:因为地球重⼒场是不规则的,所以⼤地⽔准⾯是不规则的,是⼀个复杂的曲⾯,⼀个国家或地区为处理测量成果⽽采⽤的⼀种与地球⼤⼩、形状最接近并具有⼀定参数的地球椭球叫做参考椭球,也叫参考椭球体,参考椭球的表⾯称为参考椭球⾯。
8.1980西安坐标系:⾃1980年开始采⽤ GRS 1975(国际⼤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 IUGG 1975 推荐)新参考椭球体系,并确定陕西泾阳县永乐镇北洪流村为“1980西安坐标系”⼤地坐标的起算点。
9.2000坐标系:这是我国当前最新的国家⼤地坐标系,英⽂名称为China GeodeticCoordinate System 2000,英⽂缩写为CGCS2000。
2000国家⼤地坐标系是地⼼坐标系,坐标原点位于包含⼤⽓与海洋的地球质量中⼼,坐标轴指向与国际上定义的⼀致。
采⽤新的“2000国家⼤地坐标系”,将使我国定位结果精度由原坐标系的⼏⼗⽶提⾼到厘⽶级,标志我国⼤地坐标系建设步⼊世界先进⾏列。
10.WGS84:是为GPS全球定位系统使⽤⽽建⽴的坐标系统。
通过遍布世界的卫星观测站观测到的坐标建⽴,其初次WGS84的精度为1-2m,在1994年1⽉2号,通过10个观测站在GPS测量⽅法上改正,得到了WGS84(G730)。
地图学知识点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地图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导论一.地图的定义与基本特征1.地图的定义:地图是依据特定的数学法则,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将地理信息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客观现象的数量、质量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的基本特征:地理信息的载体——多样性数学法则的结构——(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图形的形状变化和尺寸变化)符号系统的运用——(地理信息的图形借助地图符号,地图是符号的模型)二、地图的功能与分类1.地图的功能:(1).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信息分为直接(从图中直接反映)和间接信息(分析)组成,(2).地图的传递功能将制图者和用图者联系起来,统一在地图信息的传递过程中(3).地图的模拟功能所需表示的对象,在众多特征中抽取内在的,本质的联系,进行实物的模拟(4).地图的认知功能用图者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图形进行联想和推演和各种分析2.地图的类型(1)按尺度划分:大比例尺地图:大于比例尺1:10万的地图中比例尺地图:比例尺1:10万~1:100万小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小于1:100万(2)按区域划分(了解)A.星球图、地球图B.世界图、半球图、大洲图、大洋图C.国家图、行政区图D.局部区域图(3)按照地图的图型划分普通地图(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不偏重哪一个要素,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专题地图(各自学科体系进行层次细分,构成地图的主要内容)(4)按地图的维数划分平面地图和立体地图(5)按其他指标分类按用途按语言种类按历史年代按出版和使用方式三、地图学1.地图学的概念:地图学是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2.地图学的学科体系(了解)3.地图学的相关学科第二章地图的数学基础一、地球体与大地坐标系1.大地坐标系:大地坐标系是指描述地球表面空间位置的数学参照系。
地图学原理知识点总结1. 地图学的定义和作用地图学是一门研究地图的学科,主要研究地图的制作、解读和应用。
地图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图形表示方式,能够直观地展示地理空间信息,准确传达地理空间关系,帮助人们认识和认知地球表面的事物和现象。
地图学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包括但不限于:•地图是地理空间信息的主要表达方式,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地理问题,有助于决策和规划。
•地图能够帮助人们快速了解地理位置和方位关系,提供导航和定位服务。
•地图还可以作为教学工具,用于地理教育和科学研究。
2. 地图投影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三维曲面,为了将其展示在二维的地图上,需要进行投影。
地图投影是指将地球表面上的点和区域投影到二维平面上的过程。
常见的地图投影方法包括:•圆柱投影:将地球表面的点投影到一个圆柱面上,然后再展开成平面。
•锥面投影:将地球表面的点投影到一个锥面上,然后再展开成平面。
•平面投影:将地球表面的点投影到平面上,通常选择一个点或一条线作为投影中心。
每种投影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缺点,选择合适的投影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地图形状的正确性和区域的相对大小。
3. 地图比例尺地图比例尺是指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地面距离之间的比值关系,常用的表示方法有三种:•文字描述法:通过文字描述地图比例尺,例如1:10000,表示地图上的1单位长度相当于地面上的10000单位长度。
•图形表示法:通过画一段代表地面上一个固定长度的线条,然后标注其对应的地图上的长度,例如1cm代表1公里。
•数值表示法:直接用一个数字表示比例尺,例如1:50000可以表示为50000。
地图比例尺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地图上的距离关系,进行测量和规划。
4. 地图符号地图符号是指用来表示地图要素和现象的图形或图案,地图符号的选择和设计要求简练、准确、易于理解。
常见的地图符号包括:•点符号:用来表示地图上的独立点要素,例如城市、村庄、道路等。
•线符号:用来表示地图上的线要素,例如河流、铁路、道路等。
名词解释1、地图:是根据一定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体)上,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2、数字地图:存储于计算机可识别的介质上,具有确定坐标和属性特征,按特殊数学法则构成的地理现象离散数据的有序组合。
3、电子地图:数字地图可视化处理在屏幕上显示出来的地图。
4、地图投影:用解析方法找出地面点经纬度同平面直角坐标之间的关系。
5、地图比例尺:地面上微小线段在地图上缩小的倍数。
6、制图综合:对于表达在地图上的物体,通过有目的的选取和简化,减少按数量标志和质量标志区分的等级并简化其图形,表示出制图对象主要的、实质的特征和分布规律。
7、整饰要素:是一组为方便使用而附加的文字和工具性资料,常包括外图廓、图名、接图表、图例、坡度尺、三北方向、图解和文字比例尺、编图单位、编图时间和单位等。
8、地图学: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9、地图信息论:研究环境地理信息和表达、变换、传递、存储和利用的理论问题。
10、语义信息:地图符号的含义所包含的信息。
11、语用信息:读者所领悟的信息。
12、地图感受论:研究视觉阅读地图的感受过程、视觉变量及视觉感受等方面的问题。
13、地图信息可视化理论:研究地图信息的符号化、图形化、形象化及直观性的处理、传递及解释的理论。
14、水准面:当海洋静止时,自由水面与该面上各点的重力方向(铅垂线)成正交的这个面。
15、天文经纬度:表示地面点在大地水准面上的位置。
16、大地经纬度:地面点在参考椭球面上的位置。
17、地心经纬度:以地球椭球体质量中心为基点,地面点在其上的位置。
18、三角测量:在全国范围内将控制点组成一系列的三角形,通过测定所有三角形的内角,推算出控制点的坐标。
19、导线测量:测量导线长度、转角和高程,以及推算坐标的作业。
20、地图投影:在地球椭球面和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方法。
第一章绪论1. 地图、地图学、测量学的基本定义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表面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地图学是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学科。
测量学主要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确定地球表面各种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空间位置。
2.地图的主要构成要素:1)数学要素:确定地图空间信息的依据。
包括:①地图投影;②坐标系统(经度纬度组成的地理坐标系;以X,Y 横纵坐标组成的平面直角坐标系);③比例尺;④控制点(精度具有控制意义的点位。
天文点、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等)。
2)图形要素:表达地理信息的各种图形符号、文字注记。
3)辅助要素:(说明地图编制状况及为方便地图应用所必须提供的内容:)图名、图例、地图符号,编制单位、时间等。
4)补充说明:对主要图件在内容与形式上的补充。
3.地图的基本特征与主要类型基本特征:①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可量测性);②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括;③地图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直观性);④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
主要类型:①按地图的表达内容: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②按比例尺分类:大(≥1:10万);中(1:10万~1:100万);小(≤1:100万);③按区域分类:⑴星球图,地球图;⑵世界图,大洲图,大洋图,半球图;⑶国家图,次级行政区图等;⑷局部区域图: 海域图,区域图等;④按地图的视觉化状况分类:实地图与虚地图;⑤按地图的瞬时状态分类;静态地图和动态地图;⑥按地图维数分类:平面图形及立体图形。
4.地图的功能(结合专业内容)1)地图的信息载负功能:直接信息:地图上图形符号所直接表示的信息。
如道路、河流网、居民点等用图形符号直接表示。
间接信息:要经过分析解译所获得的信息,有关现象或物体规律的信息。
2)模拟功能:根据模型与原型间的相似关系来模拟对象,用模型间接研究原型的规律性。
大一地图学知识点地图学是研究地图制作、地图内容及其使用的学科。
作为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地图学涉及了大量的知识点和技能。
在大一学习地图学的过程中,需要掌握以下几个主要的知识点:一、地图的分类地图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地图分类包括政治地图、物理地图、经济地图、气候地图等。
不同类型的地图可以反映出不同的地理现象和地理要素,对于理解地球上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图的要素地图上的主要要素包括地形、水系、居民点、道路、国界等。
熟悉地图要素的特点和表示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理信息和解读地图。
三、地图的投影方式地图是将地球的三维形状投影到平面上的,这就涉及到地图的投影方式。
常见的地图投影方式有等面积投影、等角投影和等距投影等。
每种投影方式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特点,需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投影方式。
四、地图的符号和比例尺地图中的符号是用来表示各种地理现象和地理要素的图形、色彩和文字等。
不同的地图符号具有不同的含义,需要掌握它们的基本意义和用法。
比例尺则是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关系,能够帮助我们判断地图上距离的大小。
五、地图的制图方法地图的制图方法包括编写地图的内容和绘制地图的形式。
在学习制图方法时,需要了解地图的规范要求和绘制地图的基本步骤,还需要掌握一些制图工具和软件的使用。
六、地图的使用和解读地图是获取地理信息和进行地理分析的重要工具。
在使用地图时,需要根据地图上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推理,同时还要注意地图的局限性和可能存在的误差。
以上是大一地图学的主要知识点概述。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和问题,提高地图的阅读和解读能力。
希望本文对大一的地图学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章绪论1.1 地图定义: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运用符号系统、以图形或数字的形式表示具有空间分布特性的自然与社会现象的载体基本特性:(1)数学法则的结构(2)符号系统的运用(3)有目的的图形概括(4)地理信息的载体构成要素:数学要素、地理要素和整饰要素(亦称辅助要素)普通地图:普通地图又可按普通地图基本上是以同等详细程度表示地表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地图。
即以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表达地图上的各种基本要素,如水系、地形、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网、境界和经济文化等要素。
内容的概括程度进一步划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
地形图主要是按统一规范细则编制的比例尺较大的普遍地图,内容详细。
地理图具有一览图的性质,内容概括程度较高,用以反映各要素基本分布规律,比例尺一般较小。
专题地图:专题地图是突出而详细地表示某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或现象的地图。
一般按地学标准分为自然地图和人文地图两大类。
自然地图又可分为地质图、地貌图、水文图、气候图、土壤图、植被图、动物图等。
人文地图可分为人口图、历史图、经济图、教育科学文化图等。
1.2 地图学概念:地图学是研究地图的实质(性质、内容及其表示方法) 、地图制作与应用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
是制作地图的科学第二章地图学数学基础2,1 水准面:用静止的海水面向陆地延伸而包围的表面。
大地体是静止的平均海水面向陆地延伸,形成一个封闭的曲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以作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标准。
大地水准面是与平均海水面相吻合的水准面,是一个复杂的不规则曲面2.3地图投影:地球表面全部或局部完整地连续地表示在平面上(长度变形、角度变形、面积变形)地图投影方法:几何透视法、数学解析法地图投影变形:在地图投影中,平面与球面保持着一一对应的函数关系,解决由球面向平面的转换,但并不能保持投影后平面与球面在长度(距离)、角度(形状)、面积等方面完全不变,而是根据具体用图的目的,区域的范围和内容特点等在长度、角度、面积几种变形中选择一种令其变形或虽有变形,但设法使变形值减到限差之内5.1高斯—克吕格投影条件:中央经线和赤道投影为互相垂直的直线,且为投影的对称轴具有等角投影的性质中央经线投影后保持长度不变高斯投影带特点:中央子午线投影后为直线,且长度不变,离中央子午线越远的子午线投影变形越大除中央子午线外其它子午线投影后均弯曲,并向两极收敛,对称于中央子午线对称于赤道的纬圈投影后仍对称,并与子午线所对应的曲线垂直且凹向两极高斯‐克吕格投影没有角度变形,在长度和面积上变形也很小,中央经线无变形,自中央经线向投影带边缘,变形逐渐增加,变形最大处在投影带内赤道的两端高斯投影优点:投影精度高变形小计算简便,适用于大比例尺地形图图上精确量测计算5.2 UTM(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投影条件:中央经线和赤道投影为互相垂直的直线,且为投影的对称轴具有等角投影的性质中央经线投影后的长度比为0.9996特性:是一种“等角横轴割圆柱投影”,椭圆柱割地球于南纬80度、北纬84度,两条相割的经线上无投影变形无角度变形,中央经线为直线,且为投影的对称轴,中央的比例因子取0.9996是为了保证离中央经线左右约330km处有两条不失真的标准经线自西经180°起每隔经差6度自西向东分带,将地球划分为60个投影带高斯-克吕格投影与UTM投影异同:相同点:都是横轴墨卡托投影的变种不同点:投影几何方式:高斯‐克吕格投影后中央经线保持长度不变,即比例系数为1UTM投影后两条割线上没有变形,中央经线上长度比0.9996计算结果:高斯‐克吕格投影中央经线上的比例系数为1;UTM投影为0.9996高斯‐克吕格投影与UTM投影可近似采用:XUTM=0.9996 * X高斯,YUTM=0.9996 * Y 高斯,进行坐标转换分带方式:高斯‐克吕格投影自0度子午线起每隔经差6度自西向东分带,第1带的中央经度为3 UTM投影自西经180°起每隔经差6度自西向东分带第1带的中央经度为-177°因此高斯‐克吕格投影的第1带是UTM的第31带。
3.1地图概括概念:根据地图用途的要求,通过对不同制图区域的制图物体进行相应程度的选取和概括,以反映出各种制图区域地理要素的组成、地理分布及其相互联系的某种主要特征,体现出区域间基本差异,满足某种特定用途要求。
这种编制地图时处理地图内容的原则和方法,称为地图概括。
实质:在制图过程中对地图数据和图解形式经过科学化处理,使其能表现出制图区域的基本特征和制图现象的基本的、典型的地貌和主要特点3.1.1地图概括是构成地图的重要法则之一地图概括是对地理信息从感知到理解性认识的抽象过程,解决了讲空间信息庞杂多维的客观世界,清晰地表现在有限的二维图面上,实现由地理数据向抽象、概括的形象—符号模型的转换3.1.2地图概括影响因素客观因素:地图用途与主题地图比例尺制图区域地理特征制图数据质量制图图解限制主观因素:制图人员的知识水平、创造能力、编图技能与对制图资料和制图区域分析研究的深度定了最后的制图质量3.2 地图概括选取方法开方根规律法 修正公式:B A A B /M M CD N N符号尺寸改正系数C地物重要性改正系数DNB :新编地图上选取物体的个数NA :原资料地图上物体个数MA :原资料地图的比例尺分母MB :新编地图的比例尺分母特点: 公式直观显示地图概括时从重要到一般的选取标准,是一个有序的选取等级系统 线性方程,比例尺固定时,地物选取比例一致没有考虑地理差异选取级X 确定不严格3.2.2地图内容的质量简化和数量简化质量特征的简化:将空间数据按其属性进行合并,用概括的分类取代详细分类,或者取消低级分类数量特征的简化:将空间数据按数量排序进行分级,以等差分级,等比分级或任意分级处理 分级等级越多,概括程度越低减少数量分级,增大各等级间的数值间距阐述实施地图概括的步骤及其各步骤的主要内容?① 选取: 使复杂无序的地图信息,通过聚类和分群使之有序化原则:从整体到局部从总体出发,首先选取主要的、高级的、大型的地物,再依次选取次要的、低级的、小型的地物,最后再从整体上进行分析,观察是否反映了制图区域的总体特征方法:资格法、定额法、区域指标法、数量分析法②简化:显示空间数据的重要特征,删除不重要的细部方法:质量特征的简化、数量特征的简化、图像特征的简化、地物内部结构的简③夸张:地图制图实践中,由于地图用途、区域特征、地物特点等原因,在符号化过程中往往要突破比例尺限制,采取不依比例尺的表示方式,即为夸张分类:不依比例尺放大、移位④符号化:地图数据的符号化,实质就是空间数据的可视化,是地图概括最终结果的体现空间数据经过选取、简化、夸张等概括方法处理后,通过制定的图形记号,使其转化为视觉可见的形象——符号模型4.1.1 地图符号的作用保证所表示的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具有较高的几何精度,提供可量测性;对地理事物进行不同程度的抽象、概括和简化;地图符号赋予地图极大的表现能力;地图符号能提高地图的应用效果。
4.1..2地图符号的构成要素图形:用以反映地理要素的外形和特征具有象征性、艺术性和一定的表现力尺寸:符号的大小反映制图对象的数量特征及其对比关系显示地物占有空间的大小和在地图上的重要性颜色:增强地图各要素分类分级的概念,提高地图的科学性和表达力简化了符号图形提高了地图的视觉效果4.1.3地图符号的分类按图形特征分类:正形符号;侧形符号;象征符号按比例关系分类:依比例符号;半依比例符号;不依比例符号按定位情况分类:定位符号;说明符号(非定位符号)按空间分布特征分类:点状符号;现状符号;面状符号4.1.4地图符号的定位依比例符号的定位:反映地物真实形状和位置不依比例符号的定位:点状符号;几何图形符号;组合符号等半依比例符号的定位:线状符号4.1.5地图符号的定向依纬线定向:透视符号图形,符号顶端朝向正北;如烟囱,古塔等依真方向定向:符号方向与实地地物真实方向一致;房屋、窑洞等依光照定向:依光线法则构成的符号;陡石闪山,石灰岩溶斗等依风向定向:受风向影响的地貌;沙丘、沙地等4.1.6地图符号的设计原则设计原则(1):适应地图主题与用途:根据特定主题与用途编制图案化:突出地物最本质特征,使地图清晰易读逻辑性:形式和内容要有内在联系精确性:精确表示指代地物的位置设计原则(2)系统性:综合考虑地图内容对比和协调:能明显区分要素的种类、性质及其不同等级色彩象征性:图上设色与概念中的自然景色和社会观念相近似考虑视力、绘图和制印条件考虑符号标准化和一体化4.4色彩三要素:、色相、纯度、亮度混合:三原色是色彩构成的基本要素、将三原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得到各种不同的色彩选配:同类色选配:即将同一色相的色彩变化其亮度或纯度,分成浓淡不同的几个色阶,在地图上常用来显示同一类别现象的数量特征的差异。
类似色选配:在色环中90°范围内的各色,在地图中可表示现象质量特征的差异,也可表示数量差别。
补色选配:两个原色等量混合而成的间色,即为另一原色的补色。
常用于表示含义完全不同或重点突出的要素,反映其质量特征。
4.5 地图注记作用:说明制图对象的名称、种类、性质和数量等具体特征;不仅可以弥补地图符号之不足、丰富地图的内容,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起到符号的作用。
种类:名称注记、质量注记、数量注记、说明注记要素:字体、字大、间隔、方向、字列、字位、字色4.5.1雁行字列“斜字列”,注记中心连线与南北图廓线斜交,当交角小于45°时,注记由左向右排列,大于45°时则从上向下排列,常用于山脉、山岭注记。
字向指向北方,便于阅读。
但注记密度较大时,易受其他注记干扰,影响注记的连贯性。
4.5.2 屈曲字列“曲线字列”,的注记中心连线呈曲线,沿地物的形状排列,字向可直立、也可斜立,各字垂直或平行于地物,自左向右,自上而下排列,多用于河流、山脉和道路等注记。
字向依注记中心线而改变,连贯性好,在地图密度较大时便于显示各种散列注记。
4.6地名要素:音、类、位、形、义结构:专名+地名通名特性:区别性、稳定性、名族性、政治性、历史性、科学性、方言性、区域性、社会性5.1普通地图主要内容:用相对均衡的详细程度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地貌(地形)、水系、土质植被、居民点、交通网、境界线等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人文要素一般特征的地图。
主要任务:普通地图具有丰富的信息,广泛用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和文化教育等方面。
5.2居民地居民地人口数分级的原则:1)分级应该是连续的,且要采用完整的数字2)分级应能反映居民地人口的分布规律3)分级应顾及居民地类型、地图比例尺以及地图的用途6.1专题地图地图地图作用:在编绘专题图时,地图底图是专题内容的控制基础和骨架在使用专题图时,地图底图可以为专题内容定向、定位并说明专题内容与地理背景之间的关系,为揭示其分布规律提供参考和依据可以从地图底图上表示的基础要素及其与专题要素之间的联系,提取和挖掘潜在信息专题内容表示方法的特点:定点符号法:不能依比例表示较小面状数据线状符号法:狭窄条带状分布的数据面状符号法:质底法:连续分布并布满真个制图区域等值线法:连续渐变的面状数据范围法:间断成片分布的面状数据6.2地图集定义:围绕特定的主题与用途,在地学体系的影响下,运用信息论、系统论、区位理论,遵循总体设计原则,经过对各种现象与要素的分析与综合,形成具有一定数量地图的集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