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实验小专题(必修3)
- 格式:ppt
- 大小:2.02 MB
- 文档页数:72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三(5篇)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三(5篇)时间真是转瞬即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三篇1一、指导思想依据《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准确定位起点,立足双基,夯实基础,瞄准高考,培养综合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而全面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重点讲解和练习能够拿分的知识点。
二、学科目标1、构建知识网络体系,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激励学生勇于探索,提高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抓好二轮专题复习,研究考试说明,捕捉高考信息。
三轮作好模拟训练,增加高考经验,争取__年取得优异成绩。
三、具体措施1、备课中对每节内容、重点、难点、疑点、材料的选择,怎样呈现给学生要进行充分研究。
教学中要及时反馈,根据学生掌握情况不断改进和修正教学方案。
教师要多作题,多参考资料。
把握高考方向,提高课堂效率。
2、认真搞好练习和试卷讲评,每次训练测试全批全改,分数登记入册。
有练必改,有考必评,练考必讲。
引导学生去分析每一个问题及原因。
考后及时巩固。
3、钻研考纲和教材,研究近5年高考试卷。
总结高考经验,指导好复习4、二轮专题复习时间3月13日至4月30日,共分12个专题。
注重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突破重、难点。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综合、探究的能力。
强化学科用语、规范用语。
三轮复习时间5月1日至30日,这段时间主要是查漏补缺,全面巩固,综合训练,深化知识,加强学生应考能力。
四轮复习5月30日至6月3日,进入考前知识再现阶段。
主要是回归基础和课本,教师答疑解惑,增强应考信心。
5、教师广泛搜集资料,选择最适合学生的习题进行练习,每练必改,每考必评。
增强训练的针对性,收到更大效果。
6、认真做好辅优工作,进行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及时引导,让他们有足够的信心参加高考。
高三复习生物必修三实验必修三《稳态与环境》实验十五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P51一原理:植物插条经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对植物插条的生根情况有很大影响,而且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处理其影响程度亦不同。
其影响存在一个_________,在此浓度下插条生根数量最多、生长最快。
二方法步骤:1.选择生长素类似物:2,4-D或α-萘乙酸(NAA)等。
2.配制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梯度:用容量瓶分别配成0.2、0.4、0.6、0.8、1、2、3、4、5 mg/mL 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分别放入小磨口瓶,及时贴上相应标签。
(先设计一组浓度梯度比较大的实验进行探索,在此基础上设计细致的实验.) 3.制作插条:以1年生苗木为最好(1年或2年生枝条形成层细胞分裂能力强、发育快、易成活),枝条的形态学上端为平面,下端要削成斜面,这样扦插后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将插条随机分成等量10组并编号为1~10组。
4.处理插条:用配制的上述不同浓度的2生长素类似物分别处理1~9组插条,用蒸馏水浸泡第10组插条。
处理一天。
处理插条的方法①_________: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置好的溶液中,深约3cm,处理几小时或一天。
处理完毕就可以扦插了。
这种处理方法要求溶液的浓度_________,并且最好是在_________和空气_________的地方进行处理。
②_________:把插条的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约5s),深约即可5.培养插条:将处理过的插条下端浸在清水中,注意保持温度(25~30 ℃)。
6.观察记录:观察各组实验材料的生根情况,自行设计表格记录用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后枝条生根情况,如生根条数,最长与最短根的长度等。
注意事项:1、常用的生长素类似物: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等2 扦插枝条的处理:枝条的形态学上端为平面,下端削成斜面,这样在扦插后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促进成活。
选择性必修3第1章 发酵工程第1节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第40天 时间: 月 日1.1857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酒精发酵是由活的 引起的。
此后,人们才开始了解发酵的本质。
这里所说的发酵,是指人们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通过 的代谢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
不同的微生物具有产生不同代谢物的能力,因此利用它们就可以生产出人们所需要的多种产物。
(P5)2.千百年来,腐乳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这是因为经过微生物的发酵,豆腐中的蛋白质被分解成 ,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而腐乳本身又便于保存。
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酵母、曲霉和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P5)3.像这种直接利用原材料中天然存在的微生物,或利用前一次发酵保存下来的面团、卤汁等发酵物中的微生物进化发酵、制作食品的技术一般称为 技术。
传统发酵以 的固体发酵及半固体发酵为主,通常是家庭式或作坊式的。
(P5)4.乳酸菌是厌氧细菌,在无氧的情况下能将葡萄糖分解成 (反应简式①),可用于乳制品的发酵、泡菜的腌制等。
乳酸菌种类很多,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空气、土壤、植物体表、人或动物的肠道内都有乳酸菌分布。
常见的乳酸菌有乳酸链球菌和 。
①C 6H 12O 6――→酶2C 3H 6O 3(乳酸)+能量(P5) 5.酵母菌是 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能进行酒精发酵(反应简式②),可用于酿酒、制作馒头和面包等。
温度是影响酵母菌生长的重要因素,酿酒酵母的最适生长温度约为 。
②C 6H 12O 6――→酶2C 2H 5OH (酒精)+2CO 2+能量(P6) 6.制作传统泡菜是利用植物体表面天然的 来进行发酵的。
发酵期间,乳酸会不断积累,当它的质量百分比为0.4%~0.8%时,泡菜的口味、品质最佳。
(P6“探究·实践”)7.泡菜在腌制过程中会有 产生。
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一般不会危害人体健康,但如果人体摄入过量,会发生中毒,甚至死亡。
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一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B.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C.细胞外液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D.小肠壁的肌细胞可以不通过细胞外液从肠道直接吸收葡萄糖解析:体内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小肠壁的肌细胞不能从肠道直接吸收葡萄糖,只能从组织液中吸收。
答案:D2.下图是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丙、丁可以表示温度和酸碱度B.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参与C.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D.内环境的稳态和生态系统的稳态一样,其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解析: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除三种调节方式外,还需各器官、系统的协调配合,如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
答案:B3.右图表示正常人体组织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的体液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②和④可进行物质的双向交换B.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红蛋白C.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①→②→③D.图中①②③④构成了人体细胞的直接内环境解析:①~④分别为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其中③不属于内环境;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在①中;组织液可转化为淋巴,而淋巴不能转化为组织液。
答案:C4.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N K C M C有蛋a++a2+g2+l-机酸白质①②1425.02.51.5103.36.016.0 ③1474.01.251.0114.07.51.0④11402.510.3525—47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D.①比④量多解析:表格中①是细胞外液,②是血浆,③是组织液,④是细胞内液,生物体内的体液中,细胞内液多于细胞外液。
练案[38]选择性必修3第十单元生物技术与工程第5讲基因工程A组一、选择题1.我国转基因技术发展态势良好,农业部依法批准发放了转植酸酶基因玉米、转基因抗虫水稻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
下列关于转基因玉米和转基因水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转植酸酶基因玉米的外源基因是植酸酶基因B.转基因抗虫水稻能产生杀虫蛋白是外源基因在其体内得以表达的结果C.转基因抗虫水稻是否具有抗虫性,可通过饲养卷叶螟进行检测D.转基因抗虫水稻的外源基因是几丁质酶基因解析:转基因抗虫水稻的外源基因是抗虫蛋白基因,D项错误。
2.科学家将苏云金杆菌中的Bt抗虫蛋白基因(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的愈伤组织细胞,鉴定后,将含抗虫基因的受体细胞组织培养获得棉花植株。
经棉铃虫饲喂实验,发现棉花植株并无抗虫性状,科学家提取棉花叶片细胞中的有关成分进行了如下操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D )A.提取细胞中的蛋白质,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进行检测,若能检测到Bt抗虫蛋白,则可能是抗虫基因表达效率低B.若经A检测确定细胞中无Bt抗虫蛋白,可采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细胞中的RNA,若测到Bt抗虫蛋白的mRNA,则可能是抗虫基因能转录,但不能正常翻译C.若经B检测确定细胞中无Bt抗虫蛋白的mRNA,可采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细胞中的DNA,若能检测到抗虫基因,则可能是抗虫基因反向插入载体DNA分子中D.若经C检测确定细胞中无抗虫基因,则可能只是载体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解析:抗原、抗体能特异性结合,可提取细胞中的蛋白质,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进行检测,若能检测到Bt抗虫蛋白,说明抗虫基因能表达。
但棉花植株并无抗虫性状,则可能是抗虫基因表达效率低,合成的Bt抗虫蛋白太少,A正确;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的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若测到Bt抗虫蛋白的mRNA,说明抗虫基因能转录,细胞中无Bt抗虫蛋白,说明抗虫基因不能正常翻译,导致棉花植株并无抗虫性状,B正确;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细胞中的DNA,若能检测到抗虫基因,而抗虫基因又不能表达,则可能是抗虫基因反向插入载体DNA分子中,C正确;由题干信息“鉴定后,将含抗虫基因的受体细胞组织培养获得棉花植株”可知,导入受体细胞的是重组DNA分子,D错误。
练案[35]选择性必修3第十单元生物技术与工程第2讲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A组一、选择题1.在生产、生活和科研实践中,经常通过消毒和灭菌来避免杂菌的污染。
下列关于消毒和灭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B )A.牛奶的消毒常用巴氏消毒法或高温瞬时消毒法B.水厂供应的自来水通常是经过高锰酸钾消毒的C.用紫外灯对密闭教室消毒前,适量喷洒消毒液可强化消毒效果D.培养基不能放入干热灭菌箱中进行干热灭菌解析:高锰酸钾是强氧化剂,不宜用于自来水消毒,B项错误。
2.(2023·山东烟台模拟)下列与微生物培养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B )A.平板上的一个菌落一般是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B.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微生物计数时,欲将1 mL样品稀释10倍,应加入10 mL无菌水C.平板划线法接种微生物后,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防止冷凝水倒流污染培养基D.制作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时,应将称好的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一同放入烧杯中再加水去纸解析: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微生物计数时,欲将1 mL样品稀释10倍,只需加入9 mL无菌水,B错误。
3.某同学将1 mL土壤样液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别接入0.1 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56、57和58。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可得出土壤样液中活菌数大约为5.7×107个/LB.此方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实际的活菌数目低C.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D.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统计的都是稀释液中活菌数解析:根据分析可知,每升样品中的活菌数为(56+58+57)÷3÷0.1×1 000×100=5.7×107(个),A项正确;当两个或多个细菌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所以此方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实际的活菌数目低,B项正确;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统计的是稀释液中所有个体的数目,包括活菌和死菌,D项错误。
高中生物实验复习专题3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必修3姓名班级组号共人【学习目标】通过独立学习、小组合作,加强对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将题干中实验处理与所学内容相关联,能够正确判断和预估研究内容和方向。
7、 (10山东理综)(15分)为了更好的揭示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机制,可用猴进行科学实验(如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猴右手指受到点刺激时,会产生缩手反射。
在此反射的反射弧中,神经冲动是向传递的。
头部电极刺激大脑皮层某区域引起猴右手运动,其兴奋传递过程是: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兴奋→神经末梢释放→ →后膜电位变化→右手部肌肉收缩。
若某动物离体神经纤维在两端同时受到刺激,产生两个同等强度的神经冲动,两冲动传导至中点并相遇后会。
(2)实验猴受到寒冷刺激,皮肤温度感受器兴奋,经传入神经引起兴奋,导致分泌增加,机体产热增多以维持体温稳定。
此调节方式为。
(3)实验猴对屏幕上呈现的某些影响会产生明显的应激反应。
在受到多次此类影像刺激后,猴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症。
产生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导致了糖代谢异常。
(4)猴大脑皮层下的某区域出现病理性损伤后,表现为日排尿量异常增多,饮水剧增。
推测脑内区域被损伤,引起了匮乏。
8、(8分)某科研小组为了解下丘脑与其他内分泌腺之间的功能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请根据你所学知识,完成实验报告:(1)实验材料和步骤:①实验动物:家兔12只(体重2k岁只,雌雄各6只)。
②依次测定和记录12只家兔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含量以及12小时的尿量,每天1次,连续3天。
(性激素分泌调节与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原理相同)③第4天,切断各家兔下丘脑和垂体之间的联系后,重复上述步骤②。
最后,将手术前、后的两组数据用方法处理,求出差异。
(2)结果与分析: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含量,术后比手术前;切断垂体与下丘脑的联系后,甲状腺和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检测卷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2)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1.下列有关人体维持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 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B. 维持体温稳定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C. 内环境中含有水、无机盐、葡萄糖、激素、抗体、血红蛋白等物质D. 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释放到血浆中,但血浆的pH不会有明显变化【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及其维持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解答】A.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A错误;B.人体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B正确;C.血红蛋白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D.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会被血浆中的缓冲物质中和,不会引起血浆pH发生明显变化,D错误。
故选B。
2.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盐离子含量无关②人吃酸性食品会导致体内的pH降低③每个人的体温在一天中是保持不变的④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多种器官、系统的协调作用,并且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⑤严重腹泻、呕吐,只需要补充足够的水,不用补充Na+A. ①②④⑤B. ②⑤C. ①②③④D. ①②③⑤【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解答】①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盐离子等含量有关,①错误;②人体血浆中含有调节pH的多对缓冲物质,如H2CO3/NaHCO3等,所以人体吃酸性食品不会导致体内的pH降低,②错误;③每个人的体温在一天中会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③错误;④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多种器官、系统的协调作用,并且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超过这个限度,内环境稳态就会被破坏,④正确;⑤严重腹泻、呕吐时,在失水的同时丢失大量的无机盐,因此需要补充足够的淡盐水,Na+必须补充,⑤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