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10
初中物理光现象知识点总结光现象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涉及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等多个知识点。
下面将对初中物理中的光现象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
一、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可在真空中以及透明介质中传播。
光的传播速度为光速,约为3×10^8米/秒。
二、光的反射光线在与界面相交时,会发生反射现象。
根据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光的反射可以用平面镜、曲面镜等来实现。
三、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折射定律:n₁sinθ₁ = n₂sinθ₂。
其中,n₁和n₂分别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₁和θ₂分别为入射角和折射角。
四、光的色散光线在经过一个透明介质时,不同波长的光会因折射角不同而发生色散现象。
色散现象是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所造成的。
常见的色散现象包括光的分光和彩虹的形成。
五、光的透射当光遇到透明介质的表面时,一部分光进入介质,称为透射光。
透射光的强度取决于光在介质中的传播性质。
六、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应用光的反射和折射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
例如,平面镜可以用于观察周围环境;曲面镜可以用于放大、缩小、矫正视力等;折射望远镜和显微镜则可以扩大远物和观察微小物体。
七、光的颜色和人眼人眼能够感知不同波长的光,从而识别出不同的颜色。
通过三原色理论,我们知道红、绿、蓝是人眼能够感知的三个基本颜色。
不同波长的光在人眼中的混合,会产生不同的颜色。
八、光的光程差和光程光程差是指光在两个点之间传播所经过的距离差,可以用来解释光的干涉、衍射等现象。
光程是指光在介质中传播所需的时间或距离。
九、光的干涉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线相遇时产生的干涉现象。
根据干涉条纹的性质,干涉可分为等厚干涉和薄膜干涉。
十、光的衍射光的衍射是指光通过一个孔或绕过一个障碍物时发生的弯曲和扩散现象。
八年级物理光现象知识点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光现象的研究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探索光现象,我们能够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和色散等特性。
本文将介绍八年级物理的一些光现象知识点。
1. 光的传播光以直线传播,当遇到有质量的物体时会产生折射、反射、散射等现象。
光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是最快的,为光速的3.0×10^8 m/s,而在其他介质中会降低。
例如,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光速的0.75倍。
2. 光的反射光在遇到光滑表面时会发生反射。
光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同时还遵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定律。
这个定律在光学器件的设计和反光材料的制造中非常关键。
光的反射还可以产生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类型。
3. 光的折射光在通过介质界面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折射是由于光线在两种介质中传播速度的不同而引起的。
根据折射定律,我们可以计算光线的折射角度。
当光从光疏介质(如空气)射入光密介质(如玻璃)时,光线会向法线方向弯曲;而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光线会远离法线方向。
4. 光的散射光在遇到不规则的物体时,会发生散射现象。
散射使光线朝不同的方向传播,从而使物体在各个方向上都能看到。
蓝天白云的颜色就是大气中微小的气溶胶和尘埃散射阳光造成的结果。
5. 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指白光经过折射后,不同波长的光线被分离出来的现象。
最经典的例子就是通过三棱镜把白光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谱。
在自然界中,我们还可以观察到彩虹的美丽景象,它是太阳光经由水滴折射和反射形成的。
6. 光的反射角与入射角根据光的反射定律,我们可以计算出光的折射角。
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存在一个固定的数学关系。
利用这个关系式,我们可以解释许多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例如为什么游泳池看起来比实际深。
研究光现象对于我们理解光的特性和日常生活中的光学现象非常重要。
通过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散射以及色散等知识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光的行为,并应用于工程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
初二物理光现象知识点总结光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现象之一,它既是一种电磁波,又具有粒子的特性,掌握物理光现象的知识,对于理解光的本质、光的传播和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等方面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初二物理学习中的光现象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可以在真空和某些介质中传播。
光的传播速度是一个较为重要的量,通常记作c,其数值约为3.00×10^8米/秒,也可以近似记作3×10^8m/s。
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称为光速。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即改变传播的方向。
二、光的反射当光遇到一个平面镜时,会发生反射现象。
根据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共面,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通过平面镜的反射,我们可以观察到物体的镜像。
注意,平面镜的镜像既有正立的,又有倒立的,这取决于物体与镜面的距离和观察者的位置。
三、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斯涅尔定律,折射定律可表达为:光线在两种介质中传播时,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即n₁sinθ₁=n₂sinθ₂。
这个常数被称为折射率,是每种介质的特征量。
四、光的色散光在穿过某些介质时,不同波长的光经折射后产生不同的折射角,从而使光分离成各种颜色的现象称为色散。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三棱镜来观察到光的色散现象,将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可以看到光被分成一道连续的七彩光谱。
这是因为白光包含了所有可见光的波长,而各种波长的光被折射时产生不同的偏折角,从而呈现出七彩的效果。
五、光的散射光在透明介质中传播时,会与介质中的微粒相互作用而发生散射现象。
散射光的方向是随机的,所以我们可以在空气中看到散射光,例如看到太阳光下的尘埃颗粒。
由于红光的波长较长,所以太阳在日出和日落时呈现出红色;而当太阳处于较高位置时,经过较长距离的大气层散射,使得太阳呈现出白色。
六、光的像的形成光的像是由光线经过折射、反射或散射后所形成的虚实照影。
光线: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和径迹。
光学1 光的产生: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自然光源:太阳,星星,萤火虫… 人造光源:蜡烛,电灯… 月亮不会发光所以不是光源2 光的传播 光在真空中也能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最快 为3×108m/s=3×105km/s 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真空中慢 但可近似为3×108m/s 光在固体中传播最慢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由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一部分光返回原介质发生反射; 光的折射:光由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一部分光进入另一种介质发生折射。
光的色散:光通过棱镜折射后会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的现象叫光的色散2.1光的直线传播能说明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小孔成像(树荫下的光斑);日食月食;影子的形成等。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排队看齐;射击瞄准;激光准直等。
实验:小孔成像:说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结论:呈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决定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及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孔应该适当小)2.2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倒影、潜望镜、光污染、晃眼、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汽车后视镜(凸面镜)、太阳灶做饭(凹面镜)、人能看到物体的颜色,一定是物体表面反射了这种色光进入了人眼 (晚上看到物体都是黑色的原因:没有光进入人眼)。
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器材:激光光源,可折叠硬纸板,量角器,尺子,笔等当右半个硬纸板向后(或向前)折时会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上;反射光线和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一切光的反射光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平行光(如太阳光)射到光滑平整的表面时,反射光也平行,且向着同一方向;这样的反射称为镜面反射(黑板反光)平行光(如太阳光)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时,反射光不平行,且向着四面八方;这样的反射称为称为漫反射(能看到黑板上的字)平面镜成像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器材: 玻璃板、两只大小完全相同的蜡烛、刻度尺、光屏、火柴等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是正立的虚像 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初二物理光现象知识点初二物理光现象知识点初二物理光现象知识点初二物理光现象知识点一 1.光: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 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
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初二物理光现象知识点二一、光: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
光可分为1、冷光(水母、节能灯),热光(火把、太阳);2、天然光(水母、太阳),人造光(灯泡、火把);3、生物光(水母、斧头鱼),非生物光(太阳、灯泡) 二、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三、光速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2、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3、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 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 c;4、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9.46×5m;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
八年级第一学期物理《光现象》知识点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点拨】①为了清晰地观察到光束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路径,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的环境下进行。
②显示光路的方法:在空气中喷水雾、点燃蚊香,在液体中滴入几滴牛奶等。
③光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3、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及应用举例:小孔成像(倒立实像,实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激光准直等。
4、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拓展】光年是天文学上的长度单位。
1光年表示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
二、光的反射1、光遇到水面、桌面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2、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点拨】(1)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①显示光的传播路径;②验证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实验中,将光屏折转一定角度,是为了验证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3)本实验是一个归纳性实验,做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分析数据归纳得出结论,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点拨】入射光线与法线重合(垂直镜面入射),反射光线也与法线重合。
即入射角为0°,反射角也为0°。
【解题有妙招】剖析作图题类型,正确解答光的反射作图题。
(1)根据入射(反射)光线画出反射(入射)光线,标明反射(入射)角。
作图步骤:过入射点作镜面的垂线,即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或入射光线,并确定反射角或入射角的大小。
初二物理光现象知识点总结第1篇分析和论证师生共同分析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说明:(1)光的反射定律可概括为十二个字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2)反射定律的第三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有入射,后有反射;入射在前,反射在后;入射是因,反射是果.(3)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上述过程中,学生动眼观察、动手实验、动脑分析,有利于引发学习兴趣,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光的反射知识回顾: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两种反射:(1)镜面反射:反射面很平滑,入射平行光,反射后仍平行。
(2)漫反射:反射面不平,入射平行光,反射后射向各方向。
光在反射中光路可逆。
光的反射分类1.分类:人们根据反射面的不同,将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类。
2.定义:平滑的表面能将平行的入射光线都沿某一相同方向反射出去,其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
这就是镜面反射。
粗糙不平的表面将平行入射的光向各个方向反射,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漫反射时,由于反射光线分散,光变弱了,人看物体时就不觉得耀眼了。
我们能从各个方向都看到物体,也是由于这一物体表面对光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3.判断:①.发生镜面反射时,反射光线一定是平行的。
( × )②.发生漫反射时,反射光线一定是不平行的。
( × )③.漫反射中有的光线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 ×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的'8次方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5、光线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分析和论证师生共同分析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说明:(1)光的反射定律可概括为十二个字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2)反射定律的第三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有入射,后有反射;入射在前,反射在后;入射是因,反射是果.(3)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上述过程中,学生动眼观察、动手实验、动脑分析,有利于引发学习兴趣,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光的反射知识回顾: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八年级物理光知识点笔记
一、光的传播方式
光的传播方式有直线传播和弯曲传播两种形式。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299792458 m/s,是一种电磁波。
二、光的反射
1. 定义:光线在碰到光滑或反光面时返回原来的方向现象。
2. 角度关系:
①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②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3. 用途:
①反射锥:反射平面、凸面镜、拐角镜、反光镜等。
②全反射:光导纤维、玻璃棒、光棍等。
三、光的折射
1. 定义:光线穿过介质界面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2. 角度关系:入射角、折射角与法线的正弦值成正比。
3. 介质关系:光在密度较大的介质中传播速度变慢,密度较小的介质中传播速度变快。
4. 例子:
①倒立花瓶原理
②鱼眼镜
四、光的色散
1. 定义:不同颜色的光在经过介质时,由于入射角、折射角不同,所以折射率也不同,导致光线弯曲程度、光速也不同,表现出各具不同颜色的现象。
2. 色散三原色:红、黄、蓝。
3. 例子:凸透镜、凸透镜+棱镜等。
五、光的成像
1. 特点:光学成像是通过物体和光学器材共同作用,使光线重新聚集,重现物体的一个影像的过程。
2. 成像规律:透镜成像规律、反射成像规律。
3. 成像应用: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人眼等。
八年级物理光知识点笔记到此结束。
同学们需要对这些知识点进行系统学习和深入理解。
同时还需要掌握一些实验技巧,例如
准确测量光线等。
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和技能,才能真正理解和应用光学知识。
初二物理光学知识点梳理(最新)(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初二物理光学知识点梳理(最新)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
初二物理光现象知识点总结光现象是初二物理必考的考点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物理的知识点要记住的呢?下面是为你推荐初二物理光现象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帮到你。
初二物理光现象知识点归纳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二、光的反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⑴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条件:反射面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
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⑵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请各举一例说明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利与弊。
⑴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
⑵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楼房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发生了漫反射。
4、面镜:⑴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①像、物大小相等;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作用:成像、改变光路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⑵球面镜:定义:用球面的表面作反射面。
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定义: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
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应用:汽车后视镜☆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进行实验,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确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汽车司机前的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上方向倾斜,除了可以减小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外,从光学角度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车的物体的像成在司机视线上方,不影响司机看路面。
汽车头灯安装在车头下部:可以使车前障碍物在路面形成较长的影子,便于司机及早发现。
三、颜色及看不见的光1、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混合之后为白光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混合之后为黑色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初二物理知识点整理:质量与密度一、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常用单位:tgmg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一个苹果约150g,一头大象约6t 一只鸡约2kg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游码归零,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横梁平衡.具体如下: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⑥注意事项:A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B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⑶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B、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二、密度: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变形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
这两个单位比较:g/cm3单位大。
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31kg/m3=10-3g/c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4、理解密度公式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不变,m与V成正比;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与体积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5、图象6、测体积量筒(量杯)⑴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⑵使用方法:看:单位:毫升(ml)=厘米3(cm3)量程、分度值。
放:放在水平台上。
读:量筒里地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7、测固体的密度: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8、测液体密度:⑴原理:=m/V⑵方法: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液体的体积V;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④得出液体的密度=(m1-m2)/V9、密度的应用:⑴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⑵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m=V算出它的质量。
⑶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V=m/算出它的体积。
初二物理知识点:透镜及其应用一、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0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
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二、透镜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典型光路3、填表: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倒、正放、缩虚、实u2f倒立缩小实像fv2f照相机fu2f倒立放大实像v2f幻灯机uf正立放大虚象|v|u放大镜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⑴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⑷成实像时:⑸成虚像时:四、眼睛和眼镜1、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2、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五、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
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
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
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