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例不同年龄段高血脂症患者血脂水平的趋势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31.63 KB
- 文档页数:2
血脂异常流行趋势及风险控制策略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血脂异常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血脂异常包括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等,它们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中风和其他心血管疾病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
本文将分析血脂异常流行趋势,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
一、血脂异常的流行趋势1.高血脂的全球增长趋势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肥胖率上升以及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的普及,高血脂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全球范围内,超过4亿人口患有高血脂。
在发达国家,高血脂的患病率尤为突出,已经成为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因。
2.血脂异常在亚洲地区的加重尽管亚洲人口普遍较为瘦削,但亚洲地区各国血脂异常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这与亚洲人口的生活方式改变密切相关,高糖、高盐、高脂肪的饮食结构以及缺乏运动造成的肥胖问题使得血脂异常在亚洲地区日趋普遍。
3.青少年高血脂问题引起关注随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年轻人的主要特征,青少年高血脂的患病情况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研究表明,超过10%的青少年患有高胆固醇,这给他们未来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了很多。
二、血脂异常的风险控制策略1.调整饮食结构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是控制血脂水平的关键。
首先,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如减少动物内脏、黄油、奶酪等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其次,增加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摄入,如鱼类、坚果、橄榄油等。
同时,增加植物纤维的摄入,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
此外,控制饮食中胆固醇的摄入也非常重要。
2.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生活习惯对于控制血脂异常至关重要。
坚持适量的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快走等,有助于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甘油三酯水平。
同时,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也是维持血脂正常的重要因素。
3.药物治疗对于一些患有高度危险的个体,如已经患有冠心病或中风的人群,需要进行药物治疗来有效控制血脂异常。
常用的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和纤维酸类药物等。
然而,药物治疗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且需注意其副作用。
50岁以上人群血脂水平分层季节性变化的调查及护理干预丁美松
【期刊名称】《国际护理学杂志》
【年(卷),期】2016(035)018
【摘要】目的:对50岁以上人群血脂水平分层季节性变化进行调查。
方法选取2015年2~12月在本院就诊的100例50岁以上的人群为受试对象,按血脂分层标准,对有临床意义的血清TC、TG、LDL-C按2年双月为测定月,将测定结果输入数据库检测,对出现“血脂升高”的判断给予相应时期的护理干预,包括认知辅导、饮食结构指导、运动指导、药物应用指导。
结果血清中TC、TG、LDL-C的双月表达比较,高峰值与低峰值分别发生在2月和8月;同时将100例受试者分为两组,即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P<0.05)。
结论对不同季节的50岁以上人群的血脂水平分层调查及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其生活质量及预后。
【总页数】3页(P2468-2470)
【作者】丁美松
【作者单位】264400 山东省威海市中心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唐山市区60岁以上老年人群血脂水平调查
2.小榄农村社区40岁以上人群血脂异常现状调查及护理干预
3.50岁以上健康体检人群血脂水平调查研究
4.内蒙古准
格尔旗35岁及以上人群卒中患病和血脂水平的现况调查5.新疆阿克苏地区维吾尔族35岁以上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的调查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脂健康调研报告血脂健康调研报告引言:血脂是指血液中的脂肪和胆固醇物质的总称,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饮食结构、运动习惯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导致血脂异常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为了解血脂健康状况,本次调研对一千名居民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调查对象来自不同年龄段和职业的人群,其中25-45岁人群占比最高,占调查总人数的40%。
此外,男性和女性比例接近,男性占53%,女性占47%。
职业分布中,以白领职业为主,占比达到60%。
2. 调查对象血脂水平的状况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调查对象(54%)的血脂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内,但是仍有46%的人存在血脂异常。
其中,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是较为普遍的问题,分别占血脂异常人群的35%和20%。
3. 影响血脂健康的因素分析调查结果显示,饮食是影响血脂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超过70%的人表示在平日的饮食中摄入过多的高脂肪食物。
此外,缺乏运动也是血脂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超过60%的调查对象表示平均每周运动时间不足2小时。
而与年龄和性别相关的因素相对较少,只有少部分受访者认为年龄和性别会对血脂健康产生影响。
4. 对调查对象血脂健康的认知和行为状况调查发现,大部分受访者对血脂的认知较为模糊,只有40%的受访者能够正确定义血脂。
此外,仅有少部分的人定期关注血脂状况并进行相关检测,大部分人只在身体出现不适时才会关注血脂的情况。
调查还表明,只有10%的受访者进行过血脂调节的相关干预,如体育锻炼、饮食调整等。
结论:根据本次调研结果分析,血脂异常的发病率较高且认知程度不够,饮食结构和运动习惯等生活方式与血脂健康有着密切关系。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提高对血脂健康的认知,推广健康的饮食结构和适度的运动,以保持血脂的正常水平,进而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此外,医疗机构也应该加强相关疾病的筛查和干预,提供合理的血脂调节方案,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健康管理服务。
不同类型高脂血症患者脂蛋白残粒胆固醇水平差异胡咏梅李群林淳广州市荔湾区人民医院检验科510370通信作者:胡咏梅,Email:【摘要】目的分析高不同类型脂血症患者血清脂蛋白残粒胆固醇(RLP-C)水平与其他血脂指标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过氧化物酶法分别测定2020年3月至12月来本院体检的78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HTC组)、85例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HTG组)、98例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MHL组)和85名血脂正常健康成人(健康对照组)的血清RLP-C水平,同时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A-I(apoA-I)和载脂蛋白-B(apoB)等血脂指标,并分析高脂血症患者血清RLP-C与其他血脂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高脂血症患者血清RLP-C水平(0.40±0.27)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19±0.07)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TG组和MHL组血清RLP-C水平分别为(0.44±0.25)mmol/L、(0.35±0.21)mmol/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HTC组血清RLP-C水平(0.21±0.12)mmol/L,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低于HTG组(P<0.01)。
高脂血症患者RLP-C水平与TG、VLDL-C呈显著正相关(r=0.85、0.65;均P<0.01),与TC、HDL-C、LDL-C、apoA-I、apoB和Lp(a)相关不显著(r=0.28、-0.23、0.20、-0.26、0.24、0.19;均P>0.05)。
结论高脂血症患者血清RLP-C水平与TG、VLDL-C密切相关,HTG和MHL型高脂血症患者血清RLP-C水平显著升高。
老年人血脂变化分析摘要】目的观察老年人血脂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
方法将120 例老年人按年龄分高龄组(>90岁)、老年组(75~89岁)、老年前期组(60~74岁)3组,抽空腹静脉血查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2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2C)、总胆醇(TCH)、甘油三酯(TG)四项,观察了各组血脂平均水平,了解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
结果高龄组HDL2C、LDL2C、TCH水平明显低于前两组,老年组TCH、TG水平低于老年前期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老年组HDL2C、LDL2C 较老年前期组也有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别。
结论老年人随年龄增长,其血脂水平异常有所不同,应根据血脂变化规律进行干预,而并非所有老年人都需要服用降脂药。
【关键词】血脂老年人血脂异常是老年人常见的代谢紊乱,同时也是冠心病、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中不同年龄段血脂变化的临床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现将我院2003年6月至2004年3月门诊及住院的老年患者血脂情况做一分析报道。
1 材料及方法1.1 病例资料选择无严重器质性病变,化验前未经过药物调脂治疗的病例,共有120 例符合入选条件,年龄60~96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年龄划分标准分为老年期组(60~74岁)、老年组(75~89岁) 及高龄组(90岁以上)。
其中老年前期组69人,年龄67.5±4.7岁;老年组39人,年龄78.3±3.8岁;高龄组12人,年龄92±2.1岁。
1.2 血脂检查方法均在门诊或住院第1天未用药前抽取空腹静脉血送检,分别检查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2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2C)、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四项。
检验仪器为日本日立7060型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由四川迈克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质量控制采用Precipath公司提供的批号为171778 的血清标本。
各组求平均值,用-x±s表示。
65岁老年健康体检人群高脂血症检出情况对比分析发表时间:2019-09-18T15:56:06.850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9期作者:马莉[导读] 在对高脂血症检出率的研究中发现,65岁及以上老年人较65岁以下更易患高脂血症,并且男性高脂血症的发病率较女性高。
甘肃省人民医院西院区门诊社区甘肃兰州 730050摘要:目的探究对65岁以上及以下老年人健康体检人群中高血脂症检出情况。
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老年健康体检者142人为研究对象,将其年龄以65岁为分界点进行分组,分别设为<65岁组、≥65岁组,体检人数分别为64人、78人,对其高脂血症检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高脂血症总检出率为36.62%;其中<65岁组检出率为25.56%,较≥65岁组44.87%低;≥65岁人群中男性高脂血症检出率30.77%较<65岁男性15.63%高,并较同组女性检出率14.10%高(P<0.05)。
结论在对高脂血症检出率的研究中发现,65岁及以上老年人较65岁以下更易患高脂血症,并且男性高脂血症的发病率较女性高。
关键词:65岁老年忍;健康体检;高脂血症高脂血症为常见的代谢综合症疾病,常与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脂肪肝等疾病伴发。
老年人新陈代谢能力减慢,活动能力下降,极易诱发高脂血症,并以此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1]。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高脂血症的发病率逐年提升,严重威胁老年人的生命安全,此时对疾病的检出及治疗具有积极意义[2]。
健康体检为疾病发生早期的重要检出方式之一,以期达到对疾病的早期控制治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基于此,本次对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期间,我社区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老年人高脂血症检出情况进行分析,以更好的探索高脂血症人群特征,从而达到目的性控制治疗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老年健康体检者142人为研究对象,将其年龄以65岁为分界点进行分组,分别设为<65岁组、≥65岁组,体检人数分别为64人、78人。
论著·临床辅助检查CHINESE C0MMUNITY D0CT0RS高脂血症是冠心病和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1],近些年患病率呈增高态势,特别是在北京等大城市尤为明显[2],而调查显示我国人群中存在“三低”的特征(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3],因此摸清单位、社区人员高脂血症的流行病学分布规律,根据不同的性别、年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医疗干预策略,是防控的关键。
为此我们调查了本单位职工的血脂水平及高脂血症的患病情况,研究了体重指数(BMI)与高脂血症的关系,为做好职工的医疗保健提供参考依据。
资料与方法对象:单位职工481人,平均年龄(39.5±9.9)岁,其中男252例,平均年龄(39.9±10.1)岁,女229例,平均年龄(39.1±9.5)岁。
方法:被调查人清晨空腹采血,分离得到血清,采用生化分析测定。
参照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对血脂异常的定义及2007年中国成年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4],以达到下列标准者为高脂血症:①胆固醇(TC)>5.72mmol/L;②甘油三酯>1.70mmol/L;③高密度脂蛋白(HDL-C)<1.04mmol/L;④低密度脂蛋白(LDL-C)>3.64mmol/L。
高胆固醇血症为血清TC水平升高(无论TG是否正常);高甘油三酯血症为血清TG水平增高(无论TC是否正常);低HDL-C血症为血清HDL-C水平减低;高LDL-C血症为血清LDL-C水平升高。
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
BMI≥24kg/m2视为超重。
人群以10岁为1组,分为4个组,20岁组、20岁组、40岁组、50岁组(分别对应20~29、30~39、40~49、50~59岁)。
统计学方法: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同一年龄段,不同性别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同一性别相邻年龄段间比较采用LSD检验(least significance difference)方法;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率)表示,采用Fisher精确检验方法;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高血脂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高血脂,也被称为血脂异常,是指体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或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的疾病。
本文将对高血脂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揭示其普遍性和相关因素。
一、患病人群范围高血脂是一种被广泛关注的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都有高发的趋势。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目前全球有超过20%的成年人患有高血脂。
值得注意的是,高血脂的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
此外,男性和女性的患病率也存在差异,男性相对更容易患上高血脂。
二、危险因素高血脂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其中,生活方式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
不健康的饮食、缺乏体育锻炼和烟草使用都可能导致高血脂的发生。
此外,遗传因素也在高血脂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一个人家族中有高血脂病史,那么他自身患病的风险就会增加。
其他一些疾病,如糖尿病、肥胖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也与高血脂有密切关联。
三、高血脂与心血管疾病高血脂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高血脂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风险要比正常人群高出数倍。
特别是LDL-C的水平升高,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和中风等严重疾病的发生。
因此,高血脂的控制对于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
四、高血脂的预防和治疗预防和治疗高血脂需要实施综合的措施。
首先,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对防治高血脂至关重要。
合理饮食,低脂低盐,多摄入蔬果和全谷食物,限制饮酒和烟草的使用,加强体育锻炼等都是控制高血脂的有效方法。
其次,对于高风险人群,药物治疗是必要的。
常用的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和降血脂药等,能够有效地降低LDL-C和TG的水平,并提高HDL-C的水平。
总结高血脂是一种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其流行病学特征有其自身的特点。
了解高血脂的普遍性和相关因素对于预防和控制高血脂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加强健康教育和科学合理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高血脂,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女性血脂及脂蛋白水平与年龄关系分析
王玉香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刊》
【年(卷),期】2008(010)001
【摘要】目的:分析女性血脂及脂蛋白水平与年龄关系.方法:对女性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4
项指标进行检测,按照我国1997年制定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和参考美国ATPⅢ
指南,对血脂及脂蛋白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女性40岁以后,血脂及脂蛋白呈增龄性升高趋势,大多数调查对象有不同类型的血脂及脂蛋白异常.结论:女性血脂及脂蛋白呈增龄牲升高趋势表明动脉粥样硬化(AS)、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增高.提示
女性40岁后应定期做血脂及脂蛋白测定,做好预防保健及健康教育工作,对妇女健
康和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意义重大.
【总页数】3页(P122-123,126)
【作者】王玉香
【作者单位】云南省大理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检验科,大理,6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4.252;R181.3
【相关文献】
1.2型糖尿病与血脂及载脂蛋白水平关系的Meta分析 [J], 马文艳;陈还珍;刘亭亭;忽海洋
2.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血清脂蛋白(a)水平及其相关性分析 [J], 渠风琴;王卫淑
3.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及其与其他血脂关系的分析研究 [J], 齐志宏;齐志伟
4.儿童血脂及脂蛋白水平与冠心病家族史关系分析 [J], 王新利;李松;童笑梅;叶鸿瑁
5.年龄≤40岁女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脂水平分析 [J], 张金子;张莉莉;孙莹;马蕊;李颖;韩冰;黄光华;翟恒博;马颖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年群体血糖血脂检验结果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老年群体血糖血脂检验结果。
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进行体检的1200名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所有老年健康体检者均进行了血糖血脂检验,对血糖血脂检验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在1200名老年健康体检者中,空腹血糖(GLU)异常率为10.7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为2.8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为0.42%,胆固醇(CH)为31.42%,甘油三酯(TG)为18.75%;不同年龄段之间老年健康体检者的血糖血脂相关指标水平相比,相差不大,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老年人发生高血糖、高血脂的可能性较高,所以需要提高对老年人的关注,对老年人做好健康教育,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老年人;血糖;血脂;检验结果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也在不断加剧,导致高血糖高血脂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且高血糖高血脂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血糖血脂指标成为老年体检中最重要的化验指标[1]。
高血糖、高血脂一经发现需及时治疗,有助于老年人恢复身体健康[2]。
本次研究对于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的1200名老年健康体检者血糖血脂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文。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进行体检的1200名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男性老年健康体检者600名,女性老年健康体检者600名,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为(70.21±3.25)岁,其中60-70岁的老年健康体检者有478名,71-80岁的老年健康体检有413名,81岁及以上老年健康体检者309名。
纳入标准:①是老年人,年龄≥60岁;②身体健康状况良好;③进行了血糖血脂检验。
排除标准:①有高血糖、高血脂病史并且需要入院治疗者;②患有心脑血管疾病;③患有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
1.2 方法采集老年健康体检者5ml空腹状态时的静脉血,经过离心分离后取用上层血清,使用日立008A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体检者样本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例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等。
血脂异常流行现状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血脂异常(dyslipidemia)指血中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超过正常值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下[1]。
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 or hyperlipoproteinemia)是指由于机体内脂肪代谢异常导致TC、LDL-C 或TG异常增高,是一个可改变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急性胰腺炎等,致残、致死率高[2]。
高脂血症和低HDL-C 血症统称为血脂异常,常发病隐匿,早期无明显症状,常以冠心病及脑中风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为首发表现,这类疾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
中国人群血脂水平和血脂异常患病率虽然尚低于多数西方国家,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群平均的血清TC水平正逐步升高。
本文对血脂异常的流行现状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血脂异常的流行现状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出现了极大的改变,进而导致疾病谱出现十分明显的变化。
当人们致力于传染性疾病的控制与治疗的过程中,慢性非传染疾病渐渐变成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问题,特别是高血脂的发病率呈现日益上升的态势,已经逐渐成为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危险要素[3]。
针对这种情况,掌握高脂血症的基本知识与流行病学分布情况,对预防与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极为重大且现实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04 年10 月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报告表明:中国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患病率上升迅速。
欧美国家,人群以高总胆固醇血症为主要特点;而在我国人群中血脂代谢异常类型以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为主。
2002 年,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中国居民与营养状况调查”,在对18岁及以上人群血脂异常调查中发现: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中、老年人患病率明显高于青年。
佛山市南海区40岁以上社区居民血脂的初步分析
吴仿东;管奕婷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年(卷),期】2012(014)031
【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40岁以上社区居民的血脂现状,并对血脂异常率进行初步分析.方法:根据<佛山市南海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案>的要求,组织某社区人群进行健康体检,对19976名40岁以上人群血脂的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有11740人血脂偏高,异常率58.77%且随着年龄增长血脂水平呈升高趋势.结论:应加强社区人群的健康教育,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定期做血脂检测.
【总页数】1页(P250-250)
【作者】吴仿东;管奕婷
【作者单位】528251,广东佛山市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528251,广东佛山市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孝感市40岁以上社区居民脑卒中危险因素现况调查 [J], 吴久红;张东华;厉喆;吴小红;彭英
2.从公民参与网络看社区居民自治——兼谈佛山市南海区罗村街道社区居民自治的经验 [J], 申可君
3.泸州市40岁以上社区居民脂质代谢紊乱患病现况调查 [J], 杨军;万沁;钟海花;李华
4.佛山市南海区40岁以上社区居民血脂的初步分析 [J], 吴仿东;管奕婷;
5.广汉市40岁以上社区居民糖尿病、高血压、血脂紊乱及代谢综合征基线调查[J], 邓先金;李永福;曾学丰;徐观政;宋嘉红;黄秀芳;涂集伟;卿光兰;凌仲春;周曼玲;谢智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个体化护理对不同年龄层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控制的影响分析卢亚慧发布时间:2023-06-13T09:52:14.324Z 来源:《护理前沿》2023年06期作者:卢亚慧[导读] 研究个体化护理对不同年龄层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控制的影响。
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 21500【摘要】目的:研究个体化护理对不同年龄层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控制的影响。
方法:选择2021年0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80例,其中青年患者40例,纳入中青年干预组,老年患者40例,纳入老年干预组,分析护理效果。
结果: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脂指标均改善明显,P<0.05;干预后,两组内患者生活方式转变情况均明显比干预前好,P<0.05。
结论:运用个性化护理服务对不同年龄层高脂血症状患者干预,可提升血脂控制效果,改善其生活放方式,值得运用。
【关键词】个体化护理;不同年龄层;高脂血症;血脂控制;生活方式高脂血症作为可防治的疾病疾病,长时间的调脂能够降低心绞痛、冠心病、脑中风以及脑中风等等出现率与致死率。
在临床研究与实践中,对于此类患者实施集体化健康教育,可强化其对血脂水平控制能力,增强其对疾病了解度。
但是不同年龄层的患者因为文化程度不相同,而且其经济水平、运动健康以及饮食习惯等均有显著差异,落实存在显著差异[1-3]。
若是依照常规的统一护理方式,不能体现出差异性,干预效果难以保障。
所以,需对于不同的年龄层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以期强化干预效果。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1年0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80例,其中青年患者40例,纳入中青年干预组,患者年龄30-50岁,平均年龄(45.13±1.64)岁,老年患者40例,纳入老年干预组,患者年龄61-83岁,平均年龄(69.16±2.28)岁,各组内对比一般资料(P>0.05)。
1.2方法1.2.1 青中年组对患者实施强化用药指导,使患者可明确对药物正确运用的方式、药理作用以及副作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