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151.00 KB
- 文档页数:8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为了加强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规范环境保护行为,完善环境保护制度,特制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
一、工程设计管理1、环境评价工程设计管理(1)环境影响评价工程设计(2)环境风险评估工程设计(3)环境影响评价(修订)工程设计2、环境影响预报工程设计管理(1)环境影响预报工程设计(2)环境影响预报(修订)工程设计3、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程设计管理(1)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设计(2)生态环境修复工程设计4、环境监测设计管理(1)环境自动监测系统设计(2)污染源监测系统设计(3)环境监测站点选址设计(4)环境监测数据网络传输设计二、工程施工管理1、施工环保资料管理(1)施工环境影响评价等基础资料(2)施工环境保护方案及实施方案(3)施工环保验收记录(4)施工环保技术资料2、施工过程环境保护管理(1)非控制区施工环境保护管理(2)控制区施工环保管理3、施工水污染防治管理(1)施工区排水淤泥处理管理(2)渗滤液、废水、雨水处理及排放管理(3)施工期间水土保持管理4、施工噪声防治管理(1)施工期间噪声控制管理(2)噪声扰民问题处理5、空气污染防治管理(1)施工区扬尘治理(2)露天堆草管理(3)施工期间气体排放管理6、施工活动危险废物管理(1)危险废物贮存管理(2)危险废物运输管理(3)危险废物处置管理三、工程竣工管理1、环境保护验收管理(1)环境保护验收申请(2)环境保护验收资料(3)环境保护验收中的技术规范(4)竣工环保设施及设备验收管理2、工程竣工环保报告管理(1)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报告(2)污染防治设施竣工验收报告3、环境质量监测管理(1)建设项目竣工环境质量监测方案(2)建设项目竣工环境监测报告四、其他管理1、环境保护能力建设管理(1)环境保护规划设计(2)环评、环保、生态工程等培训管理(3)环境保护规划建议及咨询管理2、环境执法监管管理(1)环保行政执法文书管理(2)环保案件处理管理以上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对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运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需要各级部门认真调研,认真执行。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精排版)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引言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内容一、名称和编码本名录通过对建设项目按照不同因素进行分类,为每一类项目分配了名称和编码,便于管理和统计。
名称和编码的设定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规范。
二、分类标准建设项目按照环境敏感性、环境影响程度等因素进行分类,具体分类标准如下:1. 环境敏感性:根据项目所在地的环境敏感性评估结果,将项目划分为高敏感性、中敏感性和低敏感性项目。
2. 环境影响程度:根据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评估结果,将项目划分为重大影响、较大影响和一般影响项目。
三、分类管理要求根据不同类别的建设项目,针对其特定的环境保护需求,制定了相应的分类管理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环境影响评价:对高敏感性项目和重大影响项目,要求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按照相关法规要求提交评价报告。
2. 环境保护措施:对高敏感性项目和较大影响项目,要求采取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减少环境污染物排放、节约能源和资源等。
3. 监测与监管:建设项目需要进行环境监测,并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管。
其中,高敏感性项目和一般影响项目的监测要求更加严格。
4. 环境应急预案:建设项目需要制定环境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环境事故和突发事件。
四、管理机构和责任本名录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的管理机构和责任分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国家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的制定、调整和监督。
2. 地方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的具体实施和监管。
3. 建设单位:负责按照分类管理要求履行环境保护责任,保证项目的环境保护达标。
五、名录更新和调整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建设项目的需求,本名录将定期进行更新和调整。
更新和调整的具体程序和要求将由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制定和发布。
结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的制定和实施,旨在加强建设项目对环境的保护管理,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一、总则
为了规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工作,明确分类管理范围
和要求,特制定本名录。
二、适用范围
本名录适用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工作,涉及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
三、分类管理内容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项目类型、规模、地理位置、环境敏感性等方面。
四、分类管理原则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遵循科学性、公正性、全面性、预
防性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分类管理具体要求。
五、分类管理流程
1. 建设单位根据实际情况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申请;
2. 环境保护部门进行初步审核,确定项目是否属于分类管理范围;
3. 决定是否进行详细评估,划分为A类、B类、C类项目;
4. 按照不同类别的项目进行相应的管理和监督。
六、分类管理要求
1. 对于A类项目,实施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确保环境恶化风险可控;
2. B类项目要求适度的环境影响评价,加强监督管理,及时介入处理问题;
3. C类项目实施简化的环境影响评价,注重环保宣传与教育工作,提升环保意识。
七、监督管理
1. 环境保护部门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2. 发现不符合分类管理要求的项目,立即停止施工,并追究相关单位的责任。
八、附则
1. 本名录自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如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将另行修订;
2. 相关单位应严格执行分类管理要求,确保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
以上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内容,各相关单位应严格按照要求执行,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
第一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一)为规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确保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规,制定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详见下文:
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类
(一)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大型、中型矿山、化工工业园、垃圾焚烧发电厂等环境敏感型项目;
(二)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大中型冶金、电力、风电等项目;(三)涉及重要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区等特别敏感区域的建设项目。
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类
(一)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准内容中明确要求环境保护验收的建设项目;
(二)排放口、噪音、固体废弃物、水污染物等环境因素存在重大风险,评估结果达到强制性标准及以上的建设项目。
三、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类
(一)山地开发、采石、土石方工程、道路建设等开采性项目;(二)破坏生态环境的建设项目,如填海造地、损坏湿地、破坏植被等。
四、建设项目环保监测类
(一)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大型、中型化工、冶金、电力、建材、轻工等生产企业;
(二)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危
险废物处置场等环保设施。
以上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的一部分。
各类建设项目在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验收、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环保监测等方面应按照相应的管理要求实施环保措施。
同时,各建设单位在实施过程中要做好环保督查和自我监督,确保建设过程符合环保要求,不影响环境质量和生态持续发展。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企业规范经营行为,促进环保行业的开展,提高环保责任意识和环保技术水平,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建设项目的环保分类管理名录是指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分类管理的一份清单。
它目的在于促进建设项目环保工作的全面推动,切实保障环境的良好生态,削减建设活动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损害。
下面就分几大方面认真介绍建设项目环保分类管理名录。
一、建设项目的分类依照建设项目的性质和规模,可将其分为轻、中、重三个级别。
1. 轻型项目:包括小型商业综合体、商铺、居民小区、学校、医院、快餐店、娱乐场所等。
2. 中型项目:包括单位或企事业单位的办公楼、工厂、学校、医院、超市等场所。
3. 重型项目:包括高速道路、铁路、机场、大型商祺中心、化工厂、石油化工项目等。
二、建设项目的环保分类1.水环境保护。
包括保护水体、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洪防汛、水污染防治等方面。
建设项目在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必需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关于水环境保护的规定,并做好环保意识和环境监测工作。
2. 大气环境保护。
重点保护大气质量和削减对环境的影响。
施工期间要加强扬尘掌控,削减废气排放,确保建筑周边空气质量达到环保标准。
3. 土壤环境保护。
建设项目必需进行土地资源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
在施工过程中要防止土壤被破坏、污染和严重侵蚀。
同时,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持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4. 声环境保护。
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要防备噪音污染,确保施工现场和周边居民区的环境安静和稳定。
尽量实行措施削减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三、环保管理的实在措施1. 加强环保监测。
对建设项目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对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严格监测,适时发觉并解决问题。
2. 确保环保设施齐全。
建设项目在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必需配备先进的环保设施,确保环保设施齐全完善,达到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标准。
3. 强化环保宣扬教育。
加强对该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居民、企业和公众环保学问宣扬和教育,加强环保意识和环保行动力。
4. 严格环保责任制度。
建设项目发生环境问题后,项目管理人员必需承当相应的环保责任,落实环境责任追究制度。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为贯彻执行国务院发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实行分类管理,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制定本分类管理名录。
一、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按照下列规定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实行分类管理:(一)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详细评价。
(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三)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二、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轻度影响、影响很小的建设项目界定原则:1、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界定原则: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建设指符合下列任一条件的项目:(1)所有流域开发、开发区建设、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区改建等区域性开发项目。
(2)可能对环境敏感区造成影响的大中型建设项目。
](3)污染因素复杂。
产生污染物种类多、产生量大或产生的污染物毒性大、难降解的建设项目。
(4)可能造成生态系统结构的重大变化或生态环境功能重大损失的项目。
(5)影响到重要生态系统、脆弱生态系统或有可能造成或加剧自然灾害的建设项目。
(6)易引起跨行政区环境影响纠纷的建设项目。
2、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建设项目的界定原则: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建设项目指符合下列任一条件和项目:(1)可能对环境敏感区造成影响的小型建设项目。
(2)污染因素简单、污染物种类少或产生量小且毒性较低的建设项目。
(3)对地形、地貌、水文、植被、野生珍稀动植物等生态条件有一定影响但不改变生态结构和功能的建设项目。
(4)污染因素少,基本上不产生污染的大型建设项目。
(5)在新、老污染源约达标排放的前提下,排污量全面减少的技术改造项目。
3、对环境影响很小的建设项目界定原则:对环境影响很小的建设项目指符合下列条件的项目:(1)基本不产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恶臭、噪声、震动、放射性、电磁波等不利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一、前言为了进一步推进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加强对建设项目进行分类管理,保障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特制定本名录。
该名录旨在规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明确管理责任和工作要求,提高环保工作效率,保障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命名依据本名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
三、适用范围本名录适用于各级环保部门或建设单位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分类管理。
四、定义及分类1.建设项目:指在固定地点,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土地开发、工程建设或设施建设等活动。
2.环境影响评价项目:指建设项目如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进行。
3.敏感性区域:指城市、旅游区、生态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区、科研区等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保护要求的区域。
4.分类及管理:按照建设项目的影响程度、项目性质等进行分类,适用不同管理要求和标准。
(1)特级环境影响评价项目:指涉及大坝、核电、石化等领域,环境影响巨大,且敏感性区域范围较广的建设项目。
该类项目环保审批及环境影响评价应按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办理,并严格按照环保部门的监督管理要求进行。
(2)一般环境影响评价项目:除特级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外,涉及具备环境影响、敏感性区域等要求的一般土地开发、建筑工程、矿业等项目。
该类项目环保审批及环境影响评价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进行。
(3)小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不大、土地使用面积不超过20亩,或者总投资不超过100万元的项目。
该类项目应按照环境保护部门的管理要求进行审批及验收,对需要实行环境保护措施的项目应定期开展环境监测。
(4)历史建设项目改造:指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全面淘汰、改造或更新更新现有生产设施,选址、环境影响事项已得到安排且相对稳定的项目。
该类项目应按照环境保护部门的管理要求进行审批,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环境保护标准进行环境保护设施安装,并按时完成环境监测及上报工作。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精排版),但是我不能提供一个具体文档的模板,因为这是一个很复杂的任务。
如果你需要编写一个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的文档,我可以提供一些指导和建议,但是无法在这个平台上一个完整的文档模板。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是指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保护分类管理的清单,用于指导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
以下是一个简化版的参考范本,供你参考:1. 管理目的和依据1.1 目的1.2 依据2. 管理范围2.1 建设项目的定义和范围2.2 需进行环境保护分类管理的建设项目3. 管理原则3.1 环境保护分类管理的原则4. 管理流程4.1 环境影响评价阶段的环境保护分类管理4.2 建设项目审批和备案阶段的环境保护分类管理4.3 建设项目运营阶段的环境保护分类管理5. 管理要求5.1 分类管理的级别和方法5.2 各级分类管理的要求和指导意见6. 监督管理6.1 监督管理的组织机构和责任6.2 监督管理的方式和方法7. 违法违规行为和处罚7.1 违法违规行为的定义7.2 处罚的方式和方法8. 附则8.1 名词解释8.2 实施日期8.3 附件列表以上只是一个简化版的参考范本,实际编写过程中,你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每个章节进行详细细化和扩展,确保文档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以下是针对你提到的扩展内容的回答:1、本文档所涉及附件如下:- 附件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范本- 附件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评估表- 附件3:建设项目分类管理实施细则2、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法律名词1:环境影响评价法(注释: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法律名词2: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办法(注释:指国家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办法)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有任何其他问题,欢迎继续追问。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精排版)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一、前言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以下简称“本名录”)为了加强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明确各类建设项目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监管要求和标准,特制定本名录。
二、适用范围本名录适用于所有建设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工业、农业、水利、城市建设等各类建设项目。
三、名录目录本名录分为以下几个章节,包括:建设项目分类、环境保护要求、监管责任等。
三、建设项目分类根据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潜在环境风险等因素,将建设项目划分为不同的分类。
具体分类如下:1.工业类建设项目1.1 制造业项目1.2 采矿业项目1.3 建材类项目2.农业类建设项目2.1 农田水利项目2.2 农业物资储备项目2.3 农产品加工项目3.水利类建设项目3.1 水资源开发利用项目3.2 水环境保护与治理项目3.3 水利设施建设项目4.城市建设类项目4.1 城市综合规划项目4.2 城市住宅建设项目4.3 城市交通建设项目五、环境保护要求根据建设项目的分类,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要求。
具体要求如下:1.工业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要求1.1 生产过程的环境管理1.2 污染治理设施的规划与建设1.3 建设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评估与控制2.农业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要求2.1 农地土壤保护2.2 农药和化肥使用管理2.3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3.水利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要求3.1 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3.2 水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3.3 水利设施运行与维护4.城市建设类项目环境保护要求4.1 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与保护4.2 城市垃圾分类与处理4.3 城市景观生态建设与保护六、监管责任根据不同建设项目的分类和环境保护要求,明确各级、环保部门、建设单位等的监管责任和职责。
附件:详细分类名录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建设项目:指在固定场所进行的、涉及土地、水域、物质、能源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改建和扩建活动。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精排版)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1. 引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是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建设项目的特点,制定的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保护管理的分类名录。
本名录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促进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2. 名录内容2.1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根据不同的环境影响程度,将建设项目分为以下几类:1. 一类项目:指环境影响较大,对生态环境破坏较严重的项目,需要进行严格监管和控制,包括但不限于核电站、大型水电站、重金属冶炼等。
2. 二类项目:指环境影响较中等,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破坏的项目,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监管和控制,包括但不限于化工厂、煤矿、排污处理厂等。
3. 三类项目:指环境影响较轻微,对生态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的项目,需要进行基本的环境保护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办公楼、商场等。
2.2 名录编制原则在编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时,遵循以下原则:1. 公平公正原则:对所有建设项目都要进行公平公正的分类,不偏袒任何一方。
2. 环境影响程度原则: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进行分类管理。
3. 法律法规依据原则:编制名录需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确保合法合规。
4. 经验总结原则:结合实践经验,对各类建设项目进行综合评估和总结。
2.3 名录更新和调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将根据实践经验和相关法规的调整,进行定期的更新和调整。
任何单位或个人都可以提出对名录的修改建议,经专业机构审核确认后,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
3. 名录应用3.1 管理要求根据建设项目的分类,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管理要求。
一类项目的管理要求更加严格,包括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环境风险防控等;而三类项目的管理要求相对较简单,主要是遵守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3.2 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名录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应该根据对应的分类进行评价。
根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管理措施。
建設專案環境保護分類管理名錄爲了加強建設專案環境保護管理,提高審批效率,根據《建設專案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第七條的規定,制定建設專案環境保護分類管理名錄。
一、國家根據建設專案對環境的影響程度,按照下列規定對建設專案實行環境保護分類管理:(一)建設專案對環境可能造成重大影響的,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對建設專案産生的污染和對環境的影響進行全面、詳細的評價。
1、原料、産品或生産過程中涉及的污染物種類多、數量大或毒性大、難以在環境中降解的建設專案;2、可能造成生態系統結構重大變化、重要生態功能改變、或生物多樣性明顯減少的建設專案;3、可能對脆弱生態系統産生較大影響或可能引發和加劇自然災害的建設專案;4、容易引起跨行政區環境影響糾紛的建設專案;5、所有流域開發、開發區建設、城市新區建設和舊區改建等區域性開發活動或建設專案。
(二)建設專案對環境可能造成輕度影響的,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對建設專案産生的污染和對環境的影響進行分析或者專項評價。
1、污染因素單一,而且污染物種類少、産生量小或毒性較低的建設專案;2、對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生物多樣性等有一定影響,但不改變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建設專案;3、基本不對環境敏感區造成影響的小型建設專案。
(三)建設專案對環境影響很小,不需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應當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
1、基本不産生廢水、廢氣、廢渣、粉塵、惡臭、雜訊、震動、熱污染、放射性、電磁波等不利環境影響的建設專案;2、基本不改變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生物多樣性等,不改變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建設專案;3、不對環境敏感區造成影響的小型建設專案。
二、未列入本名錄的建設專案,由省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根據上述原則,確定其環境保護管理類別,並報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備案。
三、本名錄所稱環境敏感區,是指具有下列特徵的區域:1、需特殊保護地區:國家法律、法規、行政規章及規劃確定或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需要特殊保護的地區,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生態功能保護區、基本農田保護區、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世界遺産地、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文化保護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