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心血管急重症及处理
- 格式:ppt
- 大小:1.77 MB
- 文档页数:27
一、目的为提高我院内科对常见急危重症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患者生命安全,降低死亡率,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内科临床各科室,包括但不限于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等。
三、预案内容1. 心血管内科常见急危重症处置预案(1)急性心肌梗死: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进行心电图检查,判断梗死部位。
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并尽快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2)心律失常:根据心律失常类型给予相应治疗,如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给予电复律,房颤给予抗凝治疗等。
(3)高血压危象:迅速降压,给予硝酸甘油、硝普钠等静脉滴注药物,密切监测血压变化。
2. 呼吸内科常见急危重症处置预案(1)呼吸衰竭:立即给予吸氧,必要时进行无创或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
根据病情给予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等治疗。
(2)重症肺炎:给予积极抗感染治疗,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通气。
(3)气胸:根据气胸类型给予胸腔穿刺或胸腔闭式引流术。
3. 消化内科常见急危重症处置预案(1)上消化道出血:立即给予止血药物,如奥美拉唑、卡贝普利等。
必要时进行内镜下止血或介入治疗。
(2)重症急性胰腺炎:给予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抗胰酶等治疗。
必要时进行胰腺引流术。
(3)重症胆道感染:给予抗感染、解痉止痛、利胆等治疗。
必要时进行胆道引流术。
4. 神经内科常见急危重症处置预案(1)脑梗死: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颅压、改善脑循环等治疗。
必要时进行溶栓治疗。
(2)脑出血:给予降颅压、止血、抗感染等治疗。
必要时进行颅内血肿清除术。
(3)癫痫持续状态:给予抗癫痫药物控制发作,必要时进行电复律治疗。
5. 内分泌科常见急危重症处置预案(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给予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胰岛素治疗等。
(2)甲状腺危象:给予甲状腺激素、抗甲状腺药物、补液等治疗。
(3)肾上腺危象:给予皮质激素、补液、抗感染等治疗。
四、应急处置流程1. 病情评估:接诊医师迅速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心血管系统急危重症护理常规第一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
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临床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的严重类型。
1. 紧急处理(1)病人绝对卧床,保持环境安静,限制探视,减少干扰。
(2)持续鼻导管或面罩给氧,氧流量4~6L/分,病情稳定可改成1~3L/分,逐渐间歇吸氧。
(3)监测:持续监测心电图、血压和呼吸的变化,除颤器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4)建立静脉通道,保持给药途径通畅。
(5)镇痛:尽快解除病人疼痛,可根据医嘱肌内注射哌替啶50~100mg 或皮下注射吗啡5~10mg,必要时1~2小时后再注射1次,以后每4~6小时可重复应用,注意呼吸功能的抑制。
2. 再灌注治疗的护理迅速准确执行溶栓疗法,用药前注意出血倾向,溶栓后严密观察再通指标。
3. 病情观察(1)持续观察心电图、血压和呼吸的变化,必要时监测肺毛细血管压和静脉压。
(2)尽早发现病情变化①心律失常:常见为室性心律失常,以发病24小时内最为多见,密切观察心电图有无频发室性期前收缩(>5次/分),成对出现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多源性或落在前一次的易损期(R-on-T)等心室颤动的先兆。
②休克:如疼痛缓解而收缩压低于10.7kPa(80mmHg),病人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速、大汗、烦躁不安、尿量减少(20ml/小时),甚至晕厥,为休克的表现。
③心力衰竭:病人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烦躁、发绀等,重者出现肺水肿。
4. 药物护理(1)溶栓疗法严格掌握禁忌症、适应症,密切观察出血倾向。
(2)控制休克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注意补充血容量,控制输液速度。
(3)在梗死发生24小时内尽量避免使用洋地黄制剂,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成人无脉性心跳骤停抢救流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抢救流程患者出现周围灌注不足和(或)肺水肿征象,考虑为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呼吸困难•粉红色泡沫样痰•强迫体位•紫绀、苍白•大汗烦躁•少尿•皮肤湿冷•双肺干湿罗音•脉搏细速•血压变化•意识障碍•取坐位,双腿下垂•大流量吸氧,乙醇除泡,保持血氧饱和度95%以上•建立静脉通道,控制液体入量•进一步监护心电、血压、脉搏和呼吸•心理安慰和辅导镇静•吗啡3〜10mg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必要时15分钟后重复利尿剂•吠塞米,液体潴留量少者20〜40mg静脉推注,重度液体潴留者40〜100mg静脉推注或5〜40mg/h静脉滴注,持续滴注吠塞米或托拉塞米达到靶剂量比单独大剂量应用更有效4可用双氢克尿塞(25〜50mg Bid)或螺内脂(25〜50 mgQd);也可加用扩张肾血管药(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
小剂量联合比单独大剂量应用一种药物更有效、副作用少扩血管药物(平均血压>70mmHg)•硝酸甘油,以20^g/min开始,可逐渐加量至200咫/min•硝普钠,0.3〜5|ig/ (kg , min)•酚妥拉明,0.1mg/min静脉滴注,每隔10分钟调整,最大可增至1.5〜2mg/min正性肌力药物(有外周低灌注的表现或肺水肿者适用,根据平均血压使用)•多巴酚丁胺,2〜20国/ (kg • min)静脉滴注•多巴胺,3〜5国/ (kg • min)静脉滴注具有正性肌力作用,过大或过小均无效,反而有害•米力农,25〜75=/kg,缓慢静脉注射,继以0.375〜0.75^/ (kg • min)静脉滴注•氨力农,0.25〜0.75mg/kg,缓慢静脉注射,继以1.25〜7.5|ig/ (kg • min)静脉滴注•左西孟坦,12〜24=/kg,缓慢静脉推注,继以.0.05〜0.2咫/ (kg • min)静脉滴注•去甲肾上腺素,0.2〜1.0咫/ (kg • min)静脉滴注•肾上腺素,1mg静脉注射,3〜5分钟后可重复一次,0.05〜0.5咫/ (kg-min)静脉滴注洋地黄(适用于伴有快速心室率的心房纤亶比患者发生的左室收缩性心衰)•西地兰,0.2〜0.4mg静脉缓推或静脉滴注,2小时后可重复一次其他可以选择的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氨茶碱;勺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或特布他林气雾剂)•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如5%NaHCO3125〜250mg静脉滴注)/寻找病因并进行病因治疗/ 侵入性人工机械通气只在上述治疗和(或)应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无反应时应用/有条件时,对难治性心衰或终末期心衰病人给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可能会使用除颤或透析成人致命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抢救流程91011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流程高血压危象抢救流程需紧急降压治疗的严重血压升高(血压200~270/120~160mmhg )• 根据受损器官选择速效可滴定药物,同时严密监护 • 最初1小时,平均动脉压下降不超过20%〜25%• 随后2〜6小时降至安全的血压水平160〜180/100~110mmHg药物使用方法:• 利尿剂:吠塞米,适用于各种高血压危象,静脉常用量为40〜120mg ,最大剂量为160mg • 作用于a 受体的药物:"酚妥拉明:对嗜铬细胞瘤引起的高血压危象有特效。
血管外科常见急重症的诊断和治疗摘要:血管外科是医院重点科室,内部存在多种危急重症患者。
为了让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需合理开展临床诊疗工作,在全面了解患者疾病情况的前提下,制定科学、完善的临床治疗方案,控制住疾病的发展,缓解病症,挽救患者的生命。
本文列举了急性外周肢体动脉栓塞、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等常见的集中血管外科急重症,分别对患者的临床诊断方式和治疗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血管外科;危急重症;诊断;治疗脑心血管、心脏血管等病症均属于血管外科疾病的范畴。
多数情况下,患者的病情发展速度迅猛,病情凶险,若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便会直接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为此,需要对血管外科急重症患者的临床诊断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相关检查数据,对患者的病情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明确临床治疗要点和方向,具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在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高效率完成各项治疗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
此外,对于不同的血管外科急重症,因病症类型的不同,故诊疗工作的开展模式也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
为此,相关诊疗人员应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规范完成各项操作,为患者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提高治疗成功率,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
一、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在外科急腹症中,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并不常见,从患者的患病情况上来看,该疾病的发展速度较快,且病情较为凶险,患者随时可能面临着死亡的风险。
在患者临床治疗中,许多医师未能对该疾病有充分的认知,故容易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
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的发生原因主要与栓子的进入有关,在这种情况下,患者的肠壁肌肉功能也会受到损害,继而出现功能上的障碍,加上肠坏死、缺血症状的出现,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1]。
在临床诊断过程中,患有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的患者通常会出现呕吐、腹泻等不良症状,有些患者会感觉到上腹部或者脐周出现突发剧烈性绞痛,起病快速,临床症状较为显著。
心血管内科急诊应急预案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大幅增加。
心血管内科急诊作为医院重要的科室之一,必须具备应对各类急诊情况的能力,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为此,我们制定了以下心血管内科急诊应急预案,以帮助医务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准确地处理各类心血管急诊。
一、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对于病情危急的患者,如持续性心绞痛、急性心梗、心力衰竭等,应立即组织急救团队,开展以下救治步骤:1. 快速评估患者病情:包括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以确定诊断和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2. 给予氧气:通过鼻导管或面罩给予高浓度氧气,以提供氧气供应,缓解组织缺氧状况。
3.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尽快建立静脉通道,以便给予必要的药物和液体治疗。
4. 给予急救药物:根据患者病情,给予阿司匹林、硝酸甘油、肝素等药物,同时进行病因治疗,如溶栓治疗。
5. 监护与观察: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电图、血压、呼吸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6. 传竞技处理:根据患者情况,及时与心外科、介入医学科等相关科室协调,以便进行进一步救治。
二、非急危重症患者的处理除了危重病例,我们还会遇到一些不属于急危重症的心血管急诊患者,例如心律失常、临时起搏需求等。
对于这类患者,我们应将其列为次需救治的对象,具体措施如下:1. 详细询问患者病情:了解患者发病时间、症状特点及病史等,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和处理。
2. 心电图监测:对心律失常患者进行连续心电图监测,以明确心律失常类型,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给予适当药物: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如抗心律失常药物或临时起搏治疗,以稳定患者心电情况。
4. 观察与随访:对治疗后的患者进行观察,关注症状的变化,必要时随访患者以确保治疗效果。
三、血管介入急诊应对措施血管介入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常常需要在急诊情况下进行。
由于介入操作的特殊性,我们提出以下应对措施:1. 快速准备设备:确保血管介入手术所需设备齐全、消毒准备充分,保证手术能够顺利进行。
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及临床治疗对策1. 引言1.1 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的重要性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的重要性在临床医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主要的致死因素之一,也是造成严重残疾和质量生活受损的主要原因之一。
每年全球有数百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对社会和家庭造成巨大的负担。
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的发病率较高,患者病情突发,病情危急,需要紧急救治和处理。
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病情变化迅速,病情危重,如果不能及时获得有效治疗,将有可能导致患者生命危险。
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的治疗过程复杂,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技能,同时需要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对于临床医护人员来说,提高对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的重视程度,加强相关知识培训和技能提升,对提高患者救治率和降低患者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对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和管理也是减少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数量的重要途径。
1.2 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的临床特点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的临床特点是指在急诊环境中出现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一些特殊表现和临床表现。
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的症状常常突然发生,且病情进展迅速。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出现剧烈的胸痛、冷汗、呼吸困难等症状,需要及时的干预措施。
2. 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能涉及多个器官系统。
除了典型的胸痛、心悸等症状外,还可能伴随有恶心、呕吐、头晕、晕厥等非特异性症状,需要综合分析和诊断。
3. 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的基础疾病情况和合并症对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案都有重要影响。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在心血管急症中容易出现并发症,需要更加谨慎的处理。
4. 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的生理指标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对临床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血压、心电图、血清生化指标等的监测是评估患者病情和指导治疗的重要手段。
【心血管内科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配合要点】心血管内科是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致力于研究和治疗心血管系统的疾病。
在临床工作中,心血管内科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配合要点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心肌梗死1、急救要点:心血管内科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工作中,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情况。
急救人员在接诊心肌梗死患者时,应第一时间解除疼痛和抢救生命。
首先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保持供氧;其次要及时进行静脉通道建立,补液并联合进行抗凝等治疗;在临床急救中应注意相关心电监护,及时观察心电图的变化。
2、急救配合:在急救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协作,配合默契,共同实施相关急救措施。
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要紧密,确保急救过程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3、临床护理: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救之后,需要进行临床护理,包括心电监测、心功能支持和局部心肌再灌注等方面的治疗,同时要注意治疗后的并发症预防和护理工作。
二、心力衰竭1、急救要点:心力衰竭是心血管内科急危重症患者中的另一个常见病症。
在急救过程中,首先要对患者出现的急性呼吸困难、气息急促等症状进行及时评估,然后进行有效的吸氧、呼吸支持及药物治疗等。
2、急救配合:医护人员在急救心力衰竭患者时,要配合紧密,确保医疗措施的连贯性。
同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病情的不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临床护理:心力衰竭患者在急救之后,需要进行有效的临床护理。
包括心功能评估和支持、充分的营养和康复训练,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等。
三、心律失常1、急救要点:心血管内科急危重症患者中,心律失常也是一个常见的临床情况。
在急救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通过密切的心电监护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识别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并进行有效的治疗。
2、急救配合:在心律失常的急救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协调配合,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和病情变化,紧急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治疗方案。
3、临床护理:心律失常患者在急救之后,需要得到系统的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