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动力总成匹配与整体设计设计说明书

汽车动力总成匹配与整体设计设计说明书

汽车动力总成匹配与整体设计设计说明书
汽车动力总成匹配与整体设计设计说明书

合肥工业大学

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汽车动力总成匹配与整体设计学生姓名:xxx

学号:xxxxxxxx

专业班级:车辆工程0x-x班

指导老师:xxx

2011年 12月 27日

目录

1,设计任务书 (4)

2,动力总成匹配方案 (8)

3,匹配方案动力性经济性计算 (10)

4,匹配方案动力性经济性评价 (19)

5,参考文献 (20)

1130KR1型载货汽车

设计任务书

中卡动力匹配方案

方案

(2)后桥速比可选配:

(3)驱动轮轮胎为8.25-20其滚动半径为0.464m,迎风面积为5.575m2,空气阻力系数取为0.85,传动系效率为0.9。

就上述XXX发动机和变速箱速比XXXX及后桥速比XXXX的方案分别进行动力性、经济性计算。

动力总成匹配方案的计算

一,发动机功率选择计算

计算参数:

传动效率 ηT =0.9 汽车总质量 M t =13000KG 最高车速 V max =95km/h(满载) 空气阻力系数 C D =0.85 迎风面积 A=5.575 滚动阻力系数 f=0.02 最大功率

P max =

3

m ax m ax ***1(

)0.9

3600

76140

t D M g f C A V V

= 134kw

比功率:

比功率=

m ax

1000*t

P M =10.3kw/t

二,动力性计算

设计参数:总质量 M t =13000KG

滚动阻力系数 f=0.02 空气阻力系数 C D =0.85

主减速比 4.875 传动效率 η=0.9 轮胎滚动半径 r=0.464m 迎风面积 A=5.575 发动机外特性图

1,最高车速

(1)计算方法:

为全面地评价汽车在各个挡位和不同车速下的动力性,需要绘制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动力特性曲线),以便清晰地表明汽车行驶时的受力情况及其平衡关系。

汽车的驱动力(单位为N )为:

t r

i i T Ft g tq 0

=

式中,Ft 为汽车的驱动力;tq

T 为对应于每一个汽车转速的汽车转矩;g i

为汽车的减速器传动比;0i

车的主减速器比;ηt 汽车的传动效率;r 汽车的车轮半径;

在动力性计算中,目前一般采用稳态工况时发动机台架实验所得到的使用外特性中的功率与转矩曲线(常为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的多项式)。

k

k tq n a n a n a a T (2)

210+++=

式中,n 代表汽车转速;拟合阶数k 随特性曲线而异,一般在2,3,4,5中选取。这里选取k=4。 汽车在良好路面上行驶时经常遇到的滚动阻力f F 和空气阻力w F 为

2

15

.21a D w f u A C Gf F F +

=+

其中车速a u (km/h )与发动机转速n (r/min)之间的关系为

37

.0i i rn u g a =

在程序中,二重循环计算各档位下发动机最底转速min n 到最高转速max

n 对应的驱动力和行驶阻力,并连接

成线即得到驱动力--行驶阻力图

(2) 程序: clear ;

close all;

x=[1152.74 1430.65 1630 1728.55 1930 2127.33 2325.05 2532.18];

y=[559.223 620.388 639.612 623.883 588.932 562.718 545.243 536.505]; p=polyfit(x,y,4);

ig=[7.285 4.193 2.483 1.563 1.000 0.783];%变速箱速比; i0=4.875;%后桥速比; it=0.9;%′传动系效率; r=0.464;%车轮半径(m ); A=5.575;%迎风面积(m^2); Cd=0.85;%空气阻力系数; m=13000;%汽车最大总质量(Kg); g=9.8;%重力加速度(m/(s^2)); G=m*g; for k=1:6 for n=1:1501

Ttq(n)=p*[(n+799)^4;(n+799)^3;(n+799)^2;(n+799);1];

Ft(n)= Ttq(n)*ig(k)*i0*it/(1000*r);

ua(n)=0.377*r*(n+799)/(ig(k)*i0);

f(n)=0.0076+0.000056*ua(n);

Ff(n)=f(n)*G/1000;

Fw(n)=Cd*A*(ua(n))^2/21150;

end

figure(1);

plot(ua,Ft);

ylabel('Ft/KN');

xlabel('ua/(km/h)')

title('汽车驱动力-行驶阻力图');

hold on;

plot(ua,Ff+Fw);

hold on;

end

(3) 结果图

(4) 结论:最高车速为u amax=103km/h

2、加速性能

汽车在各档下的动力因数与车速的关系称为动力特性图。

数学公式

将汽车行驶方程两边除以汽车重力并整理如下:

dt du

G F F w

t δδ+

ψ=-

G

F F D w

t -=

(2)程序: clear ; close all;

x=[1152.74 1430.65 1630 1728.55 1930 2127.33 2325.05 2532.18];

y=[559.223 620.388 639.612 623.883 588.932 562.718 545.243 536.505]; p=polyfit(x,y,4);

ig=[7.285 4.193 2.483 1.563 1.000 0.783];%变速箱速比; i0=4.875;%后桥速比; it=0.9;%′传动系效率;

r=0.464;%车轮半径(m ); A=5.575;%迎风面积(m^2); Cd=0.85;%空气阻力系数; m=13000;%汽车最大总质量(Kg); g=9.8;%重力加速度(m/(s^2)); G=m*g; for k=1:6 for n=1:1501

Ttq(n)=p*[(n+799)^4;(n+799)^3;(n+799)^2;(n+799);1]; Ft(n)= Ttq(n)*ig(k)*i0*it/(1000*r); ua(n)=0.377*r*(n+799)/(ig(k)*i0); f(n)=0.0076+0.000056*ua(n); Ff(n)=f(n)*G/1000;

Fw(n)=Cd*A*(ua(n))^2/21150;

D(n)=(Ft(n)-Fw(n))*1000/G; end

figure(3); plot(ua,D); ylabel('D');

xlabel('ua/(km/h)')

title('汽车动力特性图'); hold on; figure(3); plot(ua,f); end

(3)结果图:

3、最大爬坡度 (1)计算方法:

汽车的爬坡能力是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克服Ft+Fw 后的余力全部用来克服坡度阻力时能爬上的坡度。 数学表达式

()

w f t i F F F F +-=

????

?

?+-=

15.21sin 2

0a D T

g tq Au C Gf r

i i T G ηα G

Au C Gf r

i i T a D T

g tq ???

?

??+

-=15.21arcsin

2

0ηα

αtan =i

(2)程序: clear ; close all;

x=[1152.74 1430.65 1630 1728.55 1930 2127.33 2325.05 2532.18];

y=[559.223 620.388 639.612 623.883 588.932 562.718 545.243 536.505]; p=polyfit(x,y,4);

ig=[7.285 4.193 2.483 1.563 1.000 0.783];%变速箱速比; i0=4.875;%后桥速比; it=0.9;%′传动系效率; r=0.464;%车轮半径(m ); A=5.575;%迎风面积(m^2); Cd=0.85;%空气阻力系数; m=13000;%汽车最大总质量(Kg);

g=9.8;%重力加速度(m/(s^2));

G=m*g;

for k=1:6

for n=1:1501

Ttq(n)=p*[(n+799)^4;(n+799)^3;(n+799)^2;(n+799);1];

Ft(n)= Ttq(n)*ig(k)*i0*it/(1000*r);

ua(n)=0.377*r*(n+799)/(ig(k)*i0);

f(n)=0.0076+0.000056*ua(n);

Ff(n)=f(n)*G/1000;

Fw(n)=Cd*A*(ua(n))^2/21150;

a(n)=asin((Ft(n)-Ff(n)-Fw(n))*1000/G);

i(n)=100*tan(a(n));

end

plot(ua,i);

ylabel('i/%');

xlabel('ua/(km/h)');

title('汽车的爬坡度图');

hold on;

end

(3) 结果图:

三,经济性计算

(1)计算方法:

设计参数:

总质量M

=13000kg

t

滚动阻力系数 f=0.02 迎风面积 A=5.575m 空气阻力系数 C D =0.85m 速度 V=60km/h

阻力功率P r P r =

3

***1(

)0.9

3600

76140

t D M g f C A V V +

=62.12KW

主减速比 4.875 变速箱五档速比 1

轮胎滚动半径 r=0.464m 车速V 时发动机转速n=

05**0.377*v i i r

=1672.1

柴油重度 j=8.1N/L

查负荷特性曲线 g e =205h kw g ?/ 油耗Q=

P *1.02**r e g v j

=25.7L/100km

结果:Q=25.7L/100km 结论:油耗不符合要求。

四,匹配方案的动力性经济性评价

1, 动力性评价

此种方案的动力性满足设计要求。 2,经济性评价

此种方案的经济性不满足设计要求。

综上所述,应重新匹配其它方案,再选出最佳方案。

五,参考文献

[1] 余志生.汽车理论.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 陈家瑞.汽车构造.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 张炳力.汽车设计.合肥: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

汽车总体设计说明书

中北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系):机械工程系 专业:车辆工程 题目:一汽大众宝来乘用车总体设计及各总成选型综合成绩: 指导教师:职称: 教授 2013年 12 月 30 日

中北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3/2014 学年第 1 学期 学院(系):机械工程 专业:车辆工程 学生姓名:学号: 课程设计题目:一汽大众宝来乘用车整体设计及各总成选型起迄日期:12 月20 日~ 1 月 3 日 课程设计地点: 指导教师 系主任: 下达任务书日期: 2013 年12月20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1.课程设计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专业思想。使学生了解以前所学理论知识和参加过得金工实习、工艺实习及专业生产实习等环节,都是为今后的专业设计、生产做准备,每一个环节都是为了培养一名合格的车辆工程专业人才而设置,车辆工程专业需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 (2)提高结构设计能力。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学习和掌握汽车驱动桥的主减速器设计的程序和方法,树立正确的工程设计思想,培养独立的、全面的、科学的工程设计的能力。 (3)在课程设计实践中学会查找、翻阅和使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相关技术资料等。 2.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1、内容:一汽大众宝来乘用车整体设计及各总成选型 2、具体参数: 车型7 长宽高 /mm 前悬/后悬 /mm 前轮距/后轮 距 / mm 轴距 /mm 总质 量/kg 整备质 量/kg 一汽大众宝来4376 1735 1446 873/990 1513/1494 2513 1830 1280 额定 承 载人数发动机 型号 排量 /mL 发动机功率 /kW 轴数 最高车速 /(km/h) 轮胎规格 5 BJH 1595 74 2 182 195/65R15 3、要求: 为给定基本设计参数的汽车进行总体设计,计算并匹配合适功率的发动机,轴荷分配和轴数,选择并匹配各总成部件的结构型式,计算确定各总成部件的主要参数,详细计算指定总成的设计参数,绘出指定总布置草图和乘员舱布置草图。(1)驱动形式及主要参数的选择:驱动形式,布置形式,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2)发动机的选择 (3)外形设计及总体布置:整车布置的基准线(面)—零线的确定,各部件的布置3.课程设计成果形式及要求: 完成内容: (1)总布置草图1张(1号图) (2)驾驶舱布置草图1张(3号图) (3)零件图1张(3号图) (4)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

汽车工厂装配工艺的设计

汽车工厂装配工艺的设计 作者:李志伟…文章来源:华晨宝马汽车北汽福田汽车沈阳华晨金杯汽车AI10-11 点击数: 304 更新时间:2010-6-10 图1 装配零件明细表 本文主要对汽车工厂总装车间装配工艺的设计进行详解,就工艺设计过程中涉及的工位排布、工序工时设定、人员分配、动力工具选定以及最终形成工艺文件等内容进行了叙述,详细说明了工艺设计的流程及注意问题。 汽车装配工艺是将产品从研发阶段转化为实际生产的过程,也就是将研发部门设计的众多零件通过一系列操作,使其在数量和外观方面发生变化的生产过程。数量的变化是指在装配过程中,总成、分总成和零部件的数量不断增加并相互有序地结合起来;外观的变化表现为各零部件之间有序结合并具有一定的相互位置关系,随着零件的增加,外形不断变化,

最后形成整车。 研究和确定零件形成整车过程中的工位安排、人员分配、物料摆放、装配工具、装配方法和质量控制手段,统称为汽车装配工艺的设计。将设计结果汇编成的指导性文件就是装配工艺文件,是指导工人操作和用于生产管理的技术文件,是企业组织生产、进行核算的重要技术资料。 装配工艺设计依据和原则 汽车装配工艺设计的依据是汽车的产品资料和生产纲领。产品资料是与装配有直接关系的各种汽车零件图纸、汽车各系统的装配图、零部件清单、整车技术条件及其他有关的产品技术要求;生产纲领是工厂建设之前计划达到的年产量,多型号混线生产时还要分别列出各种型号汽车的年产量。产品资料和生产纲领规定了新建或改扩建汽车厂生产的产品范围和生产能力,也就规定了工厂的建设规模。 装配工艺的设计流程 由于公司生产纲领的确立,设计工艺的第一步就是确定生产节拍,以某汽车厂总装车间双班年产8万辆为例,经过计算生产节拍定为3min,生产节拍是工艺设计的一个重要基础性参数。 图2 装配工艺过程卡

汽车动力总成系统匹配技术研究

汽车动力总成系统匹配技术研究 摘要:社会经济对发展是的对节能和环保对在各行业和各产业中对要求进行了提高。汽车产业引起产业特征需要更积极的面对节能环保带来的挑战。通过对传统汽车进行动力总成系统的配备研究,使得各类新技术得到有效的应用,使得动力总成系统获得有效的发挥,这些都是需要不断深入研究和提出改进的建议的。 关键词:汽车;节能;动力 前言 通过对汽车动力总成系统比配的技术研究可以为汽车产业的提供符合节能环保必要的技术改进。同时面对汽车动力总成系统的复杂程度不但加深,对控制系统中心技术的应用进行有效的分析,对汽车动力总成系统的有效优化有积极意义。 1.汽车动力总成系统的构成 首先根据本次实验的目的,选择有价值的构成单元进行。选择3.0L 245马力V6自然吸气的发动机和德国奔驰speedtronic 7速变速箱为其基础动力构成单元。其发动机是德国研发的一款高端发动机,整台发动机是使用V字型的60度夹角和单缸四气门的排气系统构成。其发动机采用了多项现今的汽油机设计技术,具有整台发动机自身重量低,全铝金属设计,符合轻量化以及主/从联合双ECU技术和三层无声链传动系统以及低噪音结构等等。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得发动机具有国际同步的优越性能。变速器的选择,是汽车动力总成系统平台匹配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构成单元,本次研究所采用多变所其是一个市场成熟度高的产品,通过选用德国奔驰speedtronic 7速变速箱作为实验的变速器,其具有齿轮咬合紧密和绩效的转换档位的落差,使得动力的联系性为同级别性能较为优越的,并可以自由的设定相应的行驶模式。自动变速器的动力传输主要通过液力变矩器进行。引起液体为一种非硬性的转换装置,其液力传动具有一个在密闭良好的工作空间内,泵轮等工作单元可以进行液体传动带来的动力旋转[1]。 其次,CAN通信网络等也是汽车动力总成系统的一个重要构成。汽车在发展过程中机电一体化程度加快是一个重要的趋势。通过电控系统来实现精确复杂控制是汽车电子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汽车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交通工具,更是一个移动的科技体。通过多电脑的控制使得汽车机电一体化程度能为汽车带来显著的现代化变革。车载电筒系统包含ABS系统等多种构成。这些类型的构成可以让为汽车的行驶带来更多科技保障[2]。 并且,动力总成电控系统也是汽车动力总成系统的重要构成。目前发动机管理系统随着科技的发展已经进行了高度现代化的改进,本试验选择的CA12GV 发动机管理系统是通过德国博世公司所研发的,具有对多气道多电喷的电控有效

产品详细设计说明书模版

XXX系统 详细设计说明书 作者: 完成日期: 签收人: 签收日期: 版本所有:北京无限讯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本修改记录

目录 1引言 (4) 1.1编写目的 (4) 1.2背景 (4) 1.3定义 (4) 1.4参考资料 (4) 2程序系统的组织结构 (5) 3程序1(标识符)设计说明 (6) 3.1程序描述 (6) 3.2功能 (6) 3.3性能 (6) 3.4输入项 (6) 3.5输出项 (6) 3.6算法 (7) 3.7流程逻辑 (7) 3.8接口 (7) 3.9存储分配 (7) 3.10注释设计 (7) 3.11限制条件 (7) 3.12测试计划 (7) 3.13尚未解决的问题 (8) 4程序2(标识符)设计说明 (9)

详细设计说明书又可称程序设计说明书。编制目的是说明一个软件系统各个层次中的每一个程序(每个模块或子程序)的设计考虑,如果一个软件系统比较简单,层次很少,本文件可以不单独编写,有关内容合并入概要设计说明书。 1引言 1.1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这份详细设计说明书的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 1.2背景 说明: a.待开发软件系统的名称; b.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和运行该程序系统的计算中心。 1.3定义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 1.4参考资料 列出有关的参考资料,如: a.本项目的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上级机关的批文; b.属于本项目的其他已发表的文件; c.本文件中各处引用到的文件资料,包括所要用到的软件开发标准。列出这些文件的标题、文件编号、发表日期和出版单位,说明能够取得这些文件的来源。

汽车理论课程设计汇本说明书

海南大学 《汽车理论》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汽车动力性计算 学号:20140507310069 姓名:郭东东 年级:2014级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系别:汽车系 专业:车辆工程 指导教师:张建珍 完成日期:2017年6月1日

目录 1. 题目要求 (1) 1.1. 题目要求 (3) 1.2. 车型参数 (4) 2. 计算步骤 (5) 2.1. 绘制功率外特性和转矩外特性曲线 (5) 2.2. 绘制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 (7) 2.3. 绘制动力特性图 (11) 2.4. 绘制加速度曲线和加速度倒数曲线 (14) 2.5. 绘制加速时间曲线 (21) 2.5.1. 二挡原地起步连续换挡加速时间曲线 (22) 2.5.2. 最高档和次高档超车加速时间 (26) 3. 结论分析 (32) 3.1. 汽车的最高车速u amax (32) 3.2. 汽车的加速时间t (32) 3.3. 汽车能爬上的最大坡度i max (33) 4. 心得体会 (33) 参考资料34

1.题目要求 1.1.题目要求 (1)根据书上所给的发动机使用外特性曲线拟合公式,绘制功率外特性和转矩外特性曲线; (2)绘制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 (3)绘制动力特性图; (4)绘制加速度时间曲线和加速度倒数曲线; (5)绘制加速时间曲线,包括原地起步连续换挡加速时间和最高档和次高档加速时间、加速区间(初速度和末速度)按照国家标准 GB/T12543-2009规定选取,并在说明书中具体说明选取; (6)对动力性进行总体评价。

1.2.车型参数 汽车发动机使用外特性-n曲线的拟合公式为 式中,T q为发动机转矩(N·m);n为发动机转速(r/min)。 发动机的最低转速n min=600r/min,最高转速n max=4000r/min 装载质量2000kg 整车装备质量1800kg 总质量3880kg 车轮半径0.367m 传动系机械效率ηT=0.84 滚动阻力系数f=0.016 空气阻力系数×迎风面积C D A=2.77m2 主减速器传动比i0=5.97 飞轮转动惯量I f=0.218kg·m2 二前轮转动惯量I W1=1.798kg·m2

载货汽车汽车动力总成匹配及总体设计

长春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名称载货汽车动力总成匹配与总体设计 院(系)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 课程名称汽车设计 班级车辆10401班 学生姓名赵阳 指导教师王静 起止日期2013.12.16~2013.12.27

设计要求及参数 设计要求: 设计一辆用于长途城际运输,最大总质量不超过31t,额定载重为16t,最高车速为100km/h的重型载货汽车(售价不高于对标竞争车型)。 设计参数 整车尺寸(长*宽*高)11976mm*2395mm*3750mm 轴数/轴距4/(1950+4550+1350)mm 额定载质量16000kg 整备质量12000kg 公路行驶最高车速100km/h 最大爬坡度≥30%

第1章 整车主要目标参数的初步确定 1.1 发动机的选择 1.1.1 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及转速的确定 汽车的动力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参考该题目中的参 数,按要求设计的载货汽车最高车速是u a =100km/h ,那么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应该 大于或等于以该车速行驶时,滚动阻力功率与空气阻力功率之和,即 )76140 3600(1max 3max max a D a T e u A C u gf m P +≥η (1-1) 式中,Pemax 是发动机的最大功率(KW );ηT 是传动系效率(包括变速器、辅 助变速器传动轴万向节、主减速器的传动效率),ηT =95%*95%*98%*96%=84.9%, 传动系各部件的传动效率参考了机械工业出版社的《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表1-1得;Ma 是汽车总质量,Ma=28000kg ;g 是重力加速度,g=9.8m/s 2 ;f 是滚 动阻力系数,由试验测得,在车速不大于100km/h 的情况下可认为是常数。取 f=0.008,参考《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表1-2得;C D 是空气阻力系数,一 般中重型货车可取0.8~1.0,这里取C D =0.9;A 是迎风面积(㎡),取前轮距B1* 总高H ,A=2.395×3.75㎡。 221.875.3395.29.0m m A C D =??= 故 KW KW P 2.19710076140 75.3395.29.010********.08.928000849.013emax =???+???≥ )( 也可以利用比功率的统计值来确定发动机的功率值。 如选取功率为197.2KW 的发动机,则比功率为 t /043.7t /28000 2.1971000m 1000a emax KW KW P =?=

现代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发展

现代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发展 一、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设计的发展概述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汽车行业对动力总成的隔振、降噪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较为成熟的六自由度解耦理论和计算方法由Anon、Harison和Horovitz完成的,他们将汽车发动机动力总成和车架视为刚体,将减振橡胶块视为单纯的弹簧,利用发动机动力总成惯性主轴特性和撞击中心理论阐述了如何调整橡胶悬置的安装位置和悬置刚度,使发动机动力总成的前后悬置的振动互相独立,然后分别按照单自由度线性振动系统处理,他们认为系统垂直方向的固有频率与绕曲轴方向的固有频率应小于发动机怠速时相应扰动频率的三分之一,这样可以获得较好的减振效果。这些较早提出的设计理论对于后人的深入研究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1965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Timpner F.F通过合理布置发动机悬置元件来进行发动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解耦设计。他指出通过合理的布置悬置元件,使它们的弹性中心位于发动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质心处或主惯性轴上,己达到发动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解耦的目的。 1979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Stephen R.Johnson首次将优化技术应用于悬置系统的设计,以合理匹配系统固有频率和实现各个自由度之间的振动解耦为目标函数,以悬置元件刚度和悬置元件安装位置为设计变量进行优化计算,并推出COEMS软件,结果使系统各振动自由度之间的振动耦合大为减少,同时保证了悬置系统六阶固有频率在期望的范围内。 1982年,R.Racca以限制悬置空间、悬置位置、悬置刚度、固有频率和振动解耦等方面来考虑悬置的减振隔振性能,对传统的FR式悬置系统进行了全面地总结。 1984年,Geck P.E.等人将发动机悬置系统的最主要作用看成隔离低频域振动,这就要求它的侧倾固有频率要低,以吸收发动机不平衡扭矩引起的振动。因此,他们以侧倾解耦,低化侧倾模态为目标对悬置系统进行优化,并提出了较合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活塞设计说明书(精)

山东农业大学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汽车制造工艺学设计课题:活塞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 指导老师:吕钊钦 专业:车辆工程班级: 3班姓名:高超学号: 20120667 2014年 12月 11日 序言 本次设计内容涉及了机械制造工艺及机床夹具设计、金属切削机床、公差配合与测量等多方面的知识。 活塞加工工艺规程及其夹具设计是包括零件加工的工艺设计、工序设计以及专用夹具的设计三部分。在工艺设计中要首先对零件进行分析,了解零件的工艺再设计出毛坯的结构,并选择好零件的加工基准,设计出零件的工艺路线;接着对零件各个工步的工序进行尺寸计算,关键是决定出各个工序的工艺装备及切削用量;然后进行专用夹具的设计,选择设计出夹具的各个组成部件,如定位元件、夹紧元件、引导元件、夹具体与机床的连接部件以及其它部件;计算出夹具定位时产生的定位误差,分析夹具结构的合理性与不足之处,并在以后设计中注意改进。 关键词:工艺、工序、切削用量、夹紧、定位、误差。 目录 序言 (3) 一. 零件分析 (4)

1.1 零件作用 (4) 1.2零件的工艺分析 (5) 二. 工艺规程设计 (6) 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6) 2.2基面的选择 (7) 2.3制定工艺路线 (10) 2.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11) 2.5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13) 三夹具设计 (16) 3.1问题的提出 (16) 3.2定位基准的选择 (17) 3.3定位误差分析 (19) 3.4夹具设计及操作简要说明....................................20 总结 (21) 参考文献…………………………………………………………22 (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1套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1套 绪论 我国的汽车行业正在飞速发展,汽车的动力部分也在不断改进,内燃机作为一种可移动的动力源已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活塞是内燃机的关键零

汽车制造装配工艺.

汽车制造装配工艺 1.工件定位原理 (1)定位基准的概念 定位基准是指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进行加工时,用作定位的基准,称为定位基准。严格地说,定位基准与定位基面有时并不是一回事,但可以替代,这中间存在一个误差问题。 定位基准有粗基准和精基准之分。零件开始加工时,所有的面均未加工,只能以毛坯面作定位基准,这种以毛坯面为定位基准的,称为粗基准,以后的加工,必须以加工过的表面做定位基准,以加工过表面为定位基准的称精基准。 (2)工件位置公差的保证方法 机械加工中,被加工表面对其他表面位置精度,主要取决工件的装夹。工件位置公差的保证方法有下述两种: (一)一次夹装获得法——即零件有关表面间位置是直接在工件的同一次装夹中,有各有关刀具相对工件的成形运动之间的位置关系保证的 (二)多次夹装获得法——即零件有关表面间的位置精度是由刀具相对工件的成形运动与工件定位基准面(亦是工件在前几次装夹时的加工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保证的。多次夹装获得法中,又可根据工件的不同装夹方式划分为直接找正法、划线找正法、用夹具装夹即是三种。 a.直接找正装夹

此法是用百分表、划线盘或目测直接在机床上找正工件位置的装夹方法。 b.划线找正装夹 此法是先在毛坯上按照零件图划出中心线、对称线和各待加工表面的加工线,然后将工件装上机床,按照划好的线找正工件在机床上的装夹位置。 这种装夹方法生产率低,精度低,且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高,一般用于单件小批生产中加工复杂而笨重的零件,或毛坯尺寸公差大而无法直接用夹具装夹的场合。 c.用夹具装夹 夹具是按照被加工工序要求专门设计的,夹具上的定位元件能使工件相对于机床与刀具迅速占有正确位置,不需找正就能保证工件的装夹定位精度,用夹具装夹生产率高,定位精度高,但需要设计、制造专用夹具,广泛用于成批及大量生产。 (3)工件定位的基本原理 一.六点定则 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的定位问题,可以采用类似于确定刚体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位置的方法加以分析。任一工件在夹具中未定位前,可以看成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自由物体,它可以沿三个坐标轴平行方向放在任意位置,即具有沿三个坐标轴移动的自由度X,Y,Z;同样,工件沿三个坐标轴转角方向的位置也是可以任意放置的,即具有绕三个坐标轴转动的自由度X,Y,Z。因此,要使工件在夹具中占有一致的正确位置,就必须限制工件的X,Y,Z;X,Y,Z六个自由度。为了限制工件的自由度,在夹具中通常用一个支承点限制工件一个自由度,这样用合理布置的六个支承点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使工件的位置完全确定,称为“六点定位规则”,简称“六点定则”。 使用六点定则时,六个支承点的分布必须合理,否则不能有效地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在具体的夹具结构中,所谓定位支承是以定位元件来体现的。 二.对定位的两种错误理解 一种认为:工件在夹具中被夹紧了,也就没有自由度而言,因此,工件也就定了位。这种把定位和夹紧混为一谈,是概念上的错误。我们所说的工件的定位是指所有加工工件在夹紧前要在夹具中按加工要求占有一致的正确位置,(不考虑定位误差的影响而夹紧是在任何位置均可夹紧,不能保证各个工件

最新 汽车动力总成系统匹配技术的创新分析-精品

汽车动力总成系统匹配技术的创新分析 前言 通过对汽车动力总成系统比配的技术研究可以为汽车产业的提供符合节能环保必要的技术改进。同时面对汽车动力总成系统的复杂程度不但加深,对控制系统中心技术的应用进行有效的分析,对汽车动力总成系统的有效优化有积极意义。 1.汽车动力总成系统的构成 首先根据本次实验的目的,选择有价值的构成单元进行。选择3.0L 245马力 V6自然吸气的发动机和德国奔驰speedtronic 7速变速箱为其基础动力构成单元。其发动机是德国研发的一款高端发动机,整台发动机是使用V字型的60度夹角和单缸四气门的排气系统构成。其发动机采用了多项现今的汽油机设计技术,具有整台发动机自身重量低,全铝金属设计,符合轻量化以及主/从联合双ECU技术和三层无声链传动系统以及低噪音结构等等。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得发动机具有国际同步的优越性能。变速器的选择,是汽车动力总成系统平台匹配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构成单元,本次研究所采用多变所其是一个市场成熟度高的产品,通过选用德国奔驰speedtronic 7速变速箱作为实验的变速器,其具有齿轮咬合紧密和绩效的转换档位的落差,使得动力的联系性为同级别性能较为优越的,并可以自由的设定相应的行驶模式。自动变速器的动力传输主要通过液力变矩器进行。引起液体为一种非硬性的转换装置,其液力传动具有一个在密闭良好的工作空间内,泵轮等工作单元可以进行液体传动带来的动力旋转[1]。 其次,CAN通信网络等也是汽车动力总成系统的一个重要构成。汽车在发展过程中机电一体化程度加快是一个重要的趋势。通过电控系统来实现精确复杂控制是汽车电子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汽车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交通工具,更是一个移动的科技体。通过多电脑的控制使得汽车机电一体化程度能为汽车带来显著的现代化变革。车载电筒系统包含ABS系统等多种构成。这些类型的构成可以让为汽车的行驶带来更多科技保障[2]。 并且,动力总成电控系统也是汽车动力总成系统的重要构成。目前发动机管理系统随着科技的发展已经进行了高度现代化的改进,本试验选择的CA12GV 发动机管理系统是通过德国博世公司所研发的,具有对多气道多电喷的电控有效控制。其对汽油发动机,尤其对自然吸气发动机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3.0L 245马力 V6自然吸气的发动机控制系统中采用的是空气质量流量计为符合信号的传导,使得比压力传感装置的负荷信号传递给位精准。通过对空气质量的测量来对压力进行感应,整个共组效率获得有效的提升。在自动变速器系统中,对日本爱信的TB-68自动变速器使用于大型豪华后驱车的特点,可以对其进行公司自身的B-800系统管理。其具有正常模式和手动模式等多种模式的踩空,同时,在变速器出现故障后,可以自动将变速器固定到四档位置,施行自救过程,这是整个自动变速器管理控制系统最大的独特优点。 最后,通过对上诉构成单元的有效构成一个完整的汽车动力总成系统。进行匹配技术性能的研究。德国奔驰speedtronic 7速变速箱和3.0L 245马力V6自然吸气的发动机具有技术上的领先型,可以为动力总成系统提供性能完备的保障。CAN网络通信具有动力总成系统具有优越的控制辅助过程。使得该动

汽车总布置设计说明书

目录 目录 ................................................................ I 摘要 .............................................................. I II 第1章、汽车形式的选择 . (1) 1.1汽车质量参数的确定 (1) 1.1.1汽车载客量和装载质量 ................................... 1 1.1.2质量系数ηmo ............................................ 1 1.1.3整车整备质量m o ......................................... 1 1.1.4汽车总质量m a ........................................... 1 1.2汽车轮胎的选择 ............................................... 2 1.3驱动形式的选择 ............................................... 2 1.4轴数的选择 ................................................... 3 1.5货车布置形式 ................................................. 3 第2章.汽车发动机的选择 (4) 2.1发动机最大功率 max e P (4) 2.2选择发动机 ................................................... 4 第3章、汽车主要参数选择 .. (7) 3.1汽车主要尺寸的确定 (7) 3.1.1外廓尺寸 ............................................... 7 3.1.2轴距L .................................................. 7 3.1.3前轮距B 1和后轮距B 2 ..................................... 7 3.1.4前悬L F 和后悬L R ......................................... 8 3.1.5货车车头长度 ........................................... 8 3.1.6货车车箱尺寸 ........................................... 8 3.2轴荷分配及质心位置的计算 ..................................... 8 第4章.传动比的计算和选 .. (13) 4.1驱动桥主减速器传动比0i 的选择 (13) 4.2变速器传动比 g i 的选择 (14) 4.2.1变速器头档传动比 1 g i 的选择 (14) 4.2.2变速器的选择 .......................................... 14 第5章.动力性能计算 (15) 5.1驱动平衡计算 (15) 5.1.1驱动力计算 ............................................ 15 5.1.2行驶阻力计算 .......................................... 15 5.1.3力的平衡方程 .......................................... 17 5.2动力特性计算 (17) 5.2.1动力因数D 的计算 (17)

载货汽车汽车动力总成匹配与总体设计

录目 设计任务书·------------------------------------------------------[1] 第1章汽车的总体设计------------------------------------------- [2] 1.1汽车总体设计的特点 ---------------------------------------[2] 1.2布置形式------------------------------------------------- [2] 1.3轴数的选择------------------------------------------------[2] 1.4-驱动形式轴数的选择---------------------------------------[3] 第2章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及各部件型号的确定--------------------- [3] 2.1 汽车主要尺寸参数的确定----------------------------------- [3] 2.2 汽车主要质量参数的确定------------------------------------[4] 2.3 汽车性能参数的确定----------------------------------------[4] 2.4 发动机的选择----------------------------------------------[5] 2.5、轮胎的选择------------------------------------------------[7] 2.6、传动系最小传动比的确定-------------------------------------[8] 2.7、传动系最大传动比的确定·----------------------------------[9] 第3章传动系各总成的选型·---------------------------------------[10] 3.1、发动机的选型---------------------------------------------[11] 3.2、离合器的初步选型-----------------------------------------[12] 3.3、变速器的选型---------------------------------------------[11] 3.4、传动轴的选型---------------------------------------------[13] 3.5、驱动桥的选型----------------------------------------------[14] 设计总结---------------------------------------------------------[15] 设计任务书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研究综述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研究综述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装置的性能对车辆NVH表现有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单自由度模型对悬置系统的隔振原理进行分析,阐述了悬置系统的发展过程,并对不同类型的隔振垫进行了介绍和比较。 动力总成是汽车主要的噪声和振动源,主要的激励可分为两类:一是汽缸燃烧而产生的震爆力;二是发动机曲轴旋转运动时不平衡而产生的惯性力。为了保证驾乘的舒适性,工程师设计了动力总成隔振装置用以隔离动力总成产生的振动。常见的轿车隔振装置在空间布置上可以分为: 1.底部布置,即将隔振装置安装在机舱底部的副车架上。这种布置安装空间比较自由,但是隔振效果不理想。 2.悬置布置,即将隔振装置安装在动力总成扭矩轴上。这种布置隔振效果好,但是安装空间受到限制,而且通常需要1~2个扭拉杆或者隔振垫以限制动力总成在横向的转动角度。 在本文中,主要分析对象是悬置布置的动力总成隔振垫,即动力总成的悬置系统。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工作原理 动力总成悬架装置用于连接动力总成与车身结构,是汽车动力总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可以归纳为如下两点: 1.支撑与限位。悬置系统的首要功能即连接动力总成与车身结构,因此悬置系统不仅要在静止状态下将动力总成定位并支撑在设计的位置,而且需要保证动力总成在不同工况下与机舱或其他部件不发生碰撞或干涉,将动力总成的位移限制在合理的一个区域内。 2.隔离振动。发动机的激振是汽车的主要振源之一,为了保证驾乘的舒适性,悬置系统需要尽可能减少由发动机传向车身和底盘的振动;另一方面,由于道路不平等原因,悬置系统也需要尽量隔离来自悬架和车轮的振动,防止该激振传递至动力总成,以保护发动机和变速器的正常工作。 由于悬置系统需要承载整个动力总成的重量以及发动机所产生的扭矩,这决定悬置系统需要足够大的刚度以保证动力总成的位置在合理的区域内。若刚度不足则可能导致动力总成与其他部件发生干涉或碰撞;另一方面,要获得较小的振动传递率,就需要更大的频率比,这就要求悬置系统的刚度尽可能小。阻尼方面,在低频区域时,大阻尼可以有效降低振动幅值;随着频率增大,在隔振区内,大阻尼会放大传递的振动幅值。因此,理想的悬置系统需要在低频时具有大刚度和大阻尼而在高频区域需要小刚度和小阻尼。 悬置系统的分类 在早期的汽车设计中,动力总成用螺栓刚性地与车身连接。这种连接方式不仅无法隔离动力总成所产生的振动,由悬架系统传递到车身的振动也会因为没有任何隔振措施而直接传递到动力总成,致使动力总成的寿命和可靠性都受到影响。随后设计师逐渐开始使用软木等软性材料来隔离振动。目前,动力总成的隔振垫可主要分为被动隔振垫,半主动隔振垫和主动隔振垫。其中,半主动隔振垫和主动隔振垫由于其尺寸庞大,结构复杂,一般较少使用;被动隔振垫是现代汽车所广泛使用的隔振方式。 被动悬置 被动悬置构造较简单,没有额外的控制单元,仅依靠材料的本身特性和不同的结构设计来完成隔振。主要可以分为橡胶悬置和液阻悬置。 橡胶悬置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出现并广泛应用在汽车上。由于橡胶部件的结构和橡胶特性是一定的,所以橡胶悬置的刚度和阻尼要么同时设计得很大,要么同时设计得很小。根据前文所述,当悬置的刚度和阻尼都较大时,悬置系统比较适合冲击隔离,在低频工作区域

产品设计说明书

产品设计说明书 产品规划阶段(认识需求、可行性论证、形成任务书) 功能原理方案设计阶段(分析功能、设计机器的工作原理,形成原理方案) 技术设计阶段(详细设计机器的各组成部分及零件,形成装配图和零件图) 样机试制与测试 批量化设计(商品化设计)阶段

一、产品规划阶段(明确设计任务阶段)(1)需求识别(创意的产生)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更困难 需求识别的方法: 从生活中的“不方便”之处发现需求; 从生产发展的角度寻找需求; 根据现有技术的弱点去寻找需求; 从新技术应用的角度去发现需求; 从意外中发现需求; (2)需求明确与范围界定。 (3)可行性研究(调查研究) ①技术调研: 现有产品技术水平、优缺点、使用情况等;

专利情报; 有关技术标准与法规; 适用的科技成果、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 ②市场调研: 用户需求进一步调查:可能销售对象与销量;有关功能与性能、费用、外观、颜色、风格等方面的要求。 同行情况与行业技术经济情报:竞争产品的种类、优缺点和市场占有情况;竞争企业的生产经营实力和状况等。 原料供应情况:原料品种、价格和供应情况。 ③可行性论证(调查研究) 社会调查: 社会环境(产业政策、社会风俗、消费水平与购买能力等); 企业内部信息(企业实力、发展动向等)。 产品规划阶段的成果: 可行性报告——必要性、可行性 设计任务书:

功能与性能参数 制造、运输、使用、人机与美学要求或约束; 费用与时间要求等。 二、功能原理方案设计阶段——系统化设计方法 1.分析抽象总功能; 2.功能分解; 3.分功能的求解: 4.由分功能综合整体解; 5.方案评价与决策(必要时进行原理试验); 6.原理方案结果——功能分解图、决策表、原理示意图等。原理方案设计阶段

汽车转向桥桥设计说明书

汽车转向桥设计说明书 任务书要求: (1)了解汽车转向桥的结构,功能 (2)进行汽车转向桥的受力分析 (3)总体方案设计 (4)画出转向节的零件图 (5)画出转向桥的总装图 一、概述 转向桥是利用转向节使车轮偏转一定的角度以实现汽车的转向,同时还承受和传递汽车与车架及车架之间的垂直载荷、纵向力和侧向力以及这些力形成的力矩。转向桥通常位于汽车的前部,因此也常称为前桥。 各类汽车的转向桥结构基本相同,主要有前轴(梁)、转向节、主销和轮毂 (1)前轴:由中碳钢锻造,采用抗弯性较好的工字形断面。为了提高抗扭强度,接近两端略呈方形。前轴中部下凹使发动机的位置得以降低,进而降低汽车质心,扩展驾驶员视野,减小传动轴与变速器输出轴之间的夹角。下凹部分的两端制有带通孔的加宽平面,用以安装钢板弹簧。前轴两端向上翘起,各有一个呈拳形的加粗部分,并制有通孔。 (2)主销:即插入前轴的主销孔内。为防止主销在孔内转动,用带有螺纹的楔形销将其固定。 (3)转向节:转向节上的两耳制有销孔,销孔套装在主销伸出的两端头,使转向节连同前轮可以绕主销偏转,实现汽车转向。为了限制前轮最大偏转角,在前轴两端还制有最大转向角限位凸块(或安装限位螺钉)。 转向节的两个销孔,要求有较高的同心度,以保证主销的安装精度和转向灵活。为了减少磨损,在销孔内压入青铜或尼龙衬套。衬套上开有润滑油槽,由安装在转向节上的油嘴注入润滑脂润滑。为使转向灵活轻便,还在转向节下耳的上方与前轴之间装有推力轴承11;在转向节上耳与前轴之间,装有调整垫片8,用以调整轴向间隙。

左转向节的上耳装有与转向节臂9制成一体的凸缘,在下耳上装有与转向节下臂制成一体的凸缘。两凸缘上均制有一矩形键与左转向节上、下耳处的键槽相配合,转向节即通过矩形键及带有键形套的双头螺栓与转向节上下臂连接。 (4)轮毂:轮毂通过内外两个滚锥轴承套装在转向节轴颈上。轴承的松紧度可以由调整螺母调整,调好后的轮毂应能正、反方向自由转动而无明显的摆动。然后用锁紧垫圈锁紧。在锁紧垫圈外端还装有止推垫圈和锁紧螺母,拧紧后应把止推垫圈弯曲包住锁紧螺母或用开口销锁住,以防自行松动。 轮毂外端装有冲压的金属端盖,防止泥水或尘土浸入。轮毂内侧装有油封(有的油封装在转向节轴颈的根部),有的还装有挡油盘。一旦油封失效,则外面的挡油盘仍可防止润滑脂进入制动器内。 本文设计的是JY1061A型采用前置后轮驱动的载货汽车转向桥,因此该转向桥为从动桥。从动桥的功用:从动桥也称非驱动桥,又称从动车轴。它通过悬架与车架(或承载式车身)相联,两端安装从动车轮,用以承受和传递车轮与车架之间的力(垂直力、纵向力、横向力)和力矩。并保证转向轮作正确的转向运动 1、设计要求: (1)保证有足够的强度:以保证可靠的承受车轮与车架之间的作用力。 (2)保证有足够的刚度:以使车轮定位参数不变。 (3)保证转向轮有正确的定位角度:以使转向轮运动稳定,操纵轻便并减轻轮胎的磨损。 (4)转向桥的质量应尽可能小:以减少非簧上质量,提高汽车行驶平顺性。 通过对CJ1061A型前桥的设计,可以加深我们的设计思想,即: (1)处理好设计的先进性和生产的可能性之间的关系; (2)协调好产品的继承性和产品的“三化”之间的关系。 2、结构参数选择 JY1061A型汽车总布置整车参数见表1:

汽车装配与调试工艺试题复习资料库

《总装配工艺》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总装车间所用风动工具输入气压在 0.4 ~ 0.6 MPa。 2.PBS指涂装车身存储系统。 3.汽车在下线前一般要加注制动液,冷却液,动转液,洗涤液等专用油液。 4.发动机两大机构指配气机构,曲柄连杆机构。 5.汽车车轮定位主要有前束,主销内倾,主销后倾,车轮外倾四个参数。 6.轮胎规格中,字母D表示直径,B表示胎宽。 7.HFC7240中,“7”表示汽车类型轿车“24”表示发动机排量。 8.汽车底盘通常由传动系,行使系,制动系,转向系等四部分构成。 9.用于线束加热的烘箱温度应在 50℃ ~ 60℃。 10.汽车VIN码一般由 17 位组成。 11.汽车悬架通常由弹性元件、减振器和导向机构组成。 12.总装配工艺作业指导卡包括工具,设备,辅材,技术要求等内容。 13.发动机五大系统指冷却,润滑,点火,起动,供给。 14.ABS指防抱死制动系统。 15.汽车空调装置由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储液干燥器等部分组成。 16.汽车通常由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四部分组成。 17.汽车一般配备车速里程表,燃油表,机油压力表,水温表等仪表。 18.汽车ECU指电子控制系统。 19.汽车悬架一般分为非独立和独立两大类。 20.发动机冷却方式有风冷和水冷两种。 21.4WD指全轮驱动的传动布置形式。 22.总装车间所用工具(按动力源)分为气动和电动两种类型。 23.发动机正常工作温度为 90 ~ 95 oC。 24.一般汽车产品型号由企业代号,车辆类型代号,主参数,产品序号四部分组成。 25、汽车总装配工艺设计应遵循先进,合理,经济,可靠的原则,达到良好的综合效果。 26、总装配工艺设计需要编制的工艺文件包括总装配工艺卡、车间工艺平面布置图、设备明细表、检查工艺卡、辅助材料消耗定额、工位清单以及工位器具清单,非标设备的设计任务书等。 27、常见的生产过程为工艺过程、检验过程、运输过程。 2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机械工厂年时基数设计标准》(JBJ2-95)的规定,年工作日为254天,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小时。 29、生产节拍=年工作日×日工作时间×装配线开动率/生产纲领 30、通常情况下,轿车总装配生产线工位密度取2~3,卡车取4~6。 31、对于车速表的检测,GB7258-97作了明确的规定:车速表允许的误差范围为:+20%~-5%。 32、在进行总配工厂设计时,工人操作地宽度范围为0.7~1.2m。 33、装配联接可分为活动联接和固定联接两大类。 34、检测线使用的仪器设备必须满足国家标准,标准中规定侧滑试验台的精度为±0.2%m/Km。 35、在进行工厂设计时,车间内通道一般取2.5~4m。 36、根据悬架结构的不同,车桥分为整体式车桥和断开式车桥。 37、驱动桥由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和桥壳等组成。 38、装配的生产组织形式有固定式装配和移动式装配。 39、进行汽车总装配工艺设计的依据是汽车的产品资料和生产纲领。 40、在进行工厂设计时,车间压缩空气总耗量,按每个使用点耗量综合的20%~40%计算 41、制动试验台按其结构原理可分为反力式试验台和惯性式试验台两类。

A01.动力总成选型设计规范

动力总成选型匹配设计规范 编制: 校对: 审核: 奔腾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2009年3月26日

目录 前言 2 1.适用范围 3 2.引用标准 3 3.选型匹配设计主要工作内容及流程 4 4.产品策划 5 5.资源调查 5 6.分析与筛选 6 7.设计参数输入 6 8.预布置与匹配分析计算 6 9.法规对策分析 18

前言 本标准是为了规范我公司汽车动力总成(MT)匹配设计而编制。标准中对设计程序、参数的输入、参照标准、匹配计算等方面进行了描述和规定,此标准可作为今后汽车动力总成(MT)匹配设计参考的规范性指导文件。

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基于现有动力总成资源,选择满足整车设计要求的动力总成(MT)的一般方法与原则。 2.引用标准 GB 16170 汽车定置噪声限制 GB 1495 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GB/T12536-1990 汽车滑行试验方法 GB/T12543-1990 汽车加速性能试验方法 GB/T12544-1990 汽车最高车速试验方法 GB/T12539-1990 汽车爬陡坡试验方法 GB/T12545.1- 2001 乘用车燃油消耗量试验方法 GB/T18352.3- 2005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测量方法

3.选型匹配设计主要工作内容及流程

4.产品策划 产品策划的目的是依据整车设计要求,确定动力总成选型的范围、条件及基本技术指标。 根据整车设计任务书要求,确定以下输入条件: 整车输入条件—车辆类型(轿车、SUV等); 市场定位—经济型、中级或高级; 动力总成布置型式—横置前驱、纵置后驱、纵置四驱; 整车尺寸参数—外形尺寸、轮距、轴距、整备质量、离地间隙、机舱纵梁及前围板初步硬点;前悬和后悬;轮胎规格;风阻系数; 整车重量参数—整备质量、载客量、总质量、轴荷分配 整车目标性能—动力性(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汽车的比功率和比转矩指标、最大爬坡度)、经济性指标、排放水平; 产品策划的内容是根据整车设计要求,确定资源调查的具体指标范围:型式(类型)、排量范围、对配套变速器的要求。 5.资源调查 根据设计任务书及产品策划要求进行资源调查,调查市场上发动机及变速器资源及相关信息,包括: (1)发动机、变速器技术参数 外形尺寸—长宽高及相对变速器输出轴尺寸 技术指标—功率、扭矩、速比、排放水平 技术状态—开发阶段、定型产品、匹配车型、批量生产 (2)品牌及产品来源—国产化、自主研发、合作开发 (3)服务—配套车型、附件提供状态、配套体系完整性 (4)风险性分析—配套意向、批量供货能力 资源调查方法为信息收集与厂家专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