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几道——《鹧鸪天》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8
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
[译文]今夜里,我的梦魂,在迷梦的夜色中,又踏着满地杨花,悄悄地走过了谢桥,去重会意中人了。
[出自]北宋晏几道《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
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
春悄悄,夜迢迢。
碧云天共楚宫遥。
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
注释:小令:宋词中短调称小令。
清厉鹗《论词绝句》评此词云:“鬼语分明爱赏多,小山小令擅清歌。
”可证。
《银灯》一曲:《银灯》即《剔银灯》,词牌名。
妖娆:形容歌声美妙动听。
迢迢:久长。
楚宫:楚襄王的宫殿。
因楚襄王曾与巫山神女幽会,故这里用来借指那位歌女的住处。
惯:纵容,放任。
拘检:约束。
谢桥: 谢娘桥,相传六朝时即有此桥名。
谢娘, 未详何人, 或谓名谢秋娘者。
诗词中每以此桥代指冶游之地, 或指与情人欢会之地。
张泌《寄人》诗:“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廓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晏词暗用诗意。
译文:一次春夜的宴会上又见到了心爱的人,在夜晚的灯光下,她的歌声令人陶醉,即使在她的歌声中痛饮至醉又有何不可呢?筵散归来,酒意依然未消,余音还在耳旁。
春夜如此的寂静而又漫长,由于人为的间阻,使两人不能互通心声,要想重见就更困难了。
今夜里,我的梦魂,在迷梦的夜色中,又踏着满地杨花,悄悄地走过了谢桥,去重会意中人了。
赏析:这首词记述的是词人在一次春夜宴会上惊艳的情事。
起笔“小令”二句,写两人初逢的情境。
“尊前”,点酒筵;“银灯”,点夜晚;“玉箫”,指在筵席上侑酒的歌女,典出唐范摅《云溪友议》,韦皋与姜辅家侍婢玉箫有情,韦归,一别七年,玉箫遂绝食死,后再世,为韦侍妾。
词中以玉箫指称,当意味着两人在筵前目成心许。
在华灯下清歌一曲,醉颊微酡,“娇娆”前着一“太”字,表露了词人倾慕之情。
接下来“歌中”二句,从“一曲”生出。
在她优美的歌声中痛饮至醉,谁又能感到遗恨啊!在她唱完之后,余音在耳,筵散归来,酒意依然未消。
“歌中醉倒”四字统摄全篇:表面看来,这是说一边听歌,一边举杯酣饮,不觉便酩酊大醉了;实际上是暗示自己被美妙的歌声陶醉,被美艳的歌者迷醉了。
晏几道《鹧鸪天》全词翻译赏析导读: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译文] 相思是一种感觉,本来就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你就不要再对着信纸落泪了。
[出自] 北宋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天将离恨恼疏狂。
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
云渺渺,水茫茫。
征人归路许多长。
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注释:惜旧香:惜,怜惜。
旧香,指过去欢乐生活遗留在衣衫上的香泽。
恼疏狂:恼,困扰,折磨;疏指对世事的疏阔,狂即狂放不羁,这是作者对自己个性的自我品定。
无凭语:没有根据的话。
花笺:信纸的美称。
译文:借着醉意拍春衫,回想着,旧日春衫上的香。
天将离愁与别恨,折磨我这疏狂人。
路上年年生秋草,楼中日日进夕阳。
登楼望;云渺渺,水茫茫。
征人归路在哪方。
相思话语无诉处,又何必,写在信纸上,费了泪千行。
赏析:上片于室内的角度写离恨。
起首两句抒写离恨的无法排遣。
“旧香”是往日与伊人欢乐的遗泽,乃勾起“离恨”之根源,其中凝聚着无限往昔的欢乐情事,自觉堪惜,“惜”字饱含着对旧情的深切留念。
而“醉拍春衫”则是产生“惜旧香”情思的活动,因为“旧香”是存留在“春衫”上的。
句首用一“醉”字,可使人想见其纵恣情态,“醉”,更容易触动心怀郁积的情思。
次句乃因“惜旧香”而激起的无可奈何之情。
“疏狂”二字是作者个性及生活情态的自我写照。
“疏”为阔略世事之意。
“狂”为作者生活情态的概括。
他的《阮郎归》曾说“殷勤理旧狂”,可见“狂”在他并非偶然,而是生活中常有的表现。
“莫问逢春能几回,能歌能笑是多才”(《浣溪沙》),“彩袖殷勤捧玉锺,当年拼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鹧鸪天》),俱是其生活狂态的具体写照。
这句意谓以自己这个性情疏狂的人却被离恨所烦恼而无法排遣,而在句首着一“天”字,使人觉得他的无可奈何之情是无由开解的。
“年年”两句选取最常见的秋草、夕阳,烘托思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思念之情。
路上秋草年年生,实写征人久久不归;日日楼中朝暮独坐,实写为离恨折磨之苦。
鹧鸪天守得莲开结伴游[宋] 晏几道守得莲开结伴游,约开萍叶上兰舟。
来时浦口云随棹,采罢江边月满楼。
花不语,水空流,年年拚得为花愁。
明朝万一西风劲,争奈朱颜不耐秋。
分类标签: 描写荷花作品赏析此为采莲词。
全词不着重写莲花或采莲女子的外表美,而着重写采莲的环境美和采莲女的心灵美。
整首词兼具民歌的清新明净和文人词的隽雅含蓄,别具情韵而又楚楚动人。
上片,“‘守得莲开结伴游,约开萍叶上兰舟。
”一群女子为了采莲,她们长时期地等候莲花盛开。
莲花开了,她们便结伴去采。
湖塘里长满浮萍,她们要上船,得先轻轻地把它拨开。
写出了莲开前的耐心等待,采莲前的细致动作。
“来时浦口云随棹,采罢江边月满楼。
”写采莲过程,采莲环境。
夏天白昼云雾少,采莲又不会等到傍晚才开始;句中的“云”,应该不是指午云、晚云而是指晓云。
它写的是采莲人到了浦口,晓日初升,尚末消散的云气笼罩在她们船棹周围;她们采莲休工回到江边,夜月已上,人家的楼台上已照满月光。
这本来是写从早到晚地采莲,写劳动的辛苦的,但作者却把景色写得很幽美。
对于环境的这样渲染,是为了把采莲的劳动和采莲人烘托得更为动人一些。
下片,写采莲人的心理活动,这是她们最美的方面。
她们的心灵是那样的单纯、多情,她们爱惜莲花。
为莲花的遭遇担忧,当然,她们在采莲中,也从莲花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好花本来就是少女美丽容颜的象征;好花易谢当然也象征着少女的青春易逝、好景不常。
她们爱惜莲花、关切莲花,和爱惜自己的青券、关切自己的命运有密切的联系,自然而然地就会对前者注入更大的深情。
“花不语。
水空流”,好花无语,流水无情,深情无法倾诉,好景不断流逝。
人无可如何,花也无可如何,那就只有“年年拚得为花愁”了。
美好的事物无法保护,只能给心灵蒙上了阴影,带来了悲伤。
“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奈朱颜不耐秋。
”怕万一西风骤然吹来,艳丽的莲花抵挡不住,马上就陷于飘零、憔悴。
这一片,着笔无多,却能细腻地写出采莲人的心灵美好而承受的却是悲伤。
晏几道《鹧鸪天》赏析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新月,歌尽桃花扇低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晏几道(1038 - 1110),字叔原,号小山,晏殊第七子,世称小晏,有《小山词》存世。
晏几道出身贵胄,虽身为故相之子,却不愿依仗父兄余荫和故旧援引,谋求个人仕途的升迁,而是耿介自守,独持清节,不为时流所动。
黄庭坚曾把晏几道的性格戏言为“四痴”:“仕宦逆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作一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
”在北宋变化纷争的政治局势中,幸进者飞黄腾达,识时者缄口避祸,而小晏却“常欲轩轾人,而不受世之轻重”,正是因为其“纵驰不羁”、“尚气磊落”的性格和言行,使其“遂陆沉于下位”。
正如小山自己所言:“我槃跚勃窣,犹获罪于诸公。
愤而吐之,是唾人面也!”虽然遭受猜忌压抑,但是从其生平经历来看,他既不屈从旧派,苏轼想与他结识仍被拒之门外;也不攀附新党,熙宁变法曾被牵连入狱。
在起伏多变的政治波涛中,小晏仍然能够超然旁观:“小白长红又满枝,筑球场外独枝颐。
春风自是人间客,主张繁华得几时。
”看透得失浮沉后,他又写道:“仰羡知己避缯缴,俯嗟贪饵失江湖。
”面对王安石变法和新旧党争,小晏宁愿退隐于江湖,不问世事。
小晏人品高傲,不趋时趣,一生仕途蹇仄,生活流徙不定,晚景甚为凄凉。
但是全面考察其生平经历,则“叔原之为人,正自异于流俗。
不第以绮语称矣。
”由此可见,小晏的一生落拓未能大幅大贵,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北宋自神宗以后,无日不在内忧外患交侵之中,而朝中大臣犹不能同舟共济以图富国强兵,市井百姓亦不知祸难将临。
直至金兵铁骑踏破汴梁城,才稍稍从朝野迷梦中惊醒过来。
敏感的词人早知将临大难,但君臣欢狂,醉生梦死,国势衰微,社会倾颓,一切的一切都预示北宋大势已去,无可挽回。
晏几道《鹧鸪天·守得莲开结伴游》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鹧鸪天晏几道守得莲开结伴游,约开萍叶上兰舟。
来时浦口云随棹,采罢江边月满楼。
花不语,水空流,年年拼得为花愁。
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奈朱颜不耐秋。
1.下列对本词上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守得莲开结伴游”写一群女子为了采莲,她们长时期地等候,莲花开了,她们便结伴去采。
写出了莲开前的耐心等待。
B.“约开萍叶上兰舟”写湖塘里长满浮萍,采莲的女子们要上船,得先轻轻地把它拨开。
这一句写出了采莲前的细致动作。
C.“来时浦口云随棹”写采莲女到了浦口,天气阴沉,雾霭云气笼罩在她们船棹周围,写出了采莲的环境和采莲女的辛苦。
D.“采罢江边月满楼”写采莲女休工回到江边,夜月已上,人家的楼台上照满月光。
把采莲劳动和采莲人烘托得更为动人。
2.词的下片主要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具体分析。
(4分)【参考答案】:1.C(3分)(解析:“天气阴沉,雾霭云气笼罩在她们船棹周围”理解有误,此处应该是采莲女早上出去采莲,雾霭未散,佛晓的云气笼罩在她们船棹周围,此句与后面的明月照楼在一起,营造了一个美好的采莲环境,对人物的美起到烘托的作用。
)2.(4分)示例一:象征。
采莲女为花愁实质是为自己愁,朱颜经受不住时光摧折,作者用好花易谢象征少女青春易逝,表达了对青春容颜易逝的伤感(忧愁)。
示例二:双关。
“红颜”,既指荷花的色泽娇艳,又指少女的美丽容颜,都经受不住时间的变化,表达了对青春容颜易逝的伤感(忧愁)之情。
(手法2分,感情2分,答出“拟人”手法,给1分)译文:湖塘中长满了浮萍,姑娘们相约来到湖中,一起拨开浮萍采莲。
来时,旭日初升,浦口水面上如烟的水汽,在长桨四周缭绕。
采莲后回到岸上,月光已照满了高楼。
好花无语,流水无情,年年都为花落春去而伤愁。
明天万一西风骤然强劲,无奈莲花抵抗不住秋寒,很快就会凋落。
【赏析】:《鹧鸪天·守得莲开结伴游》是北宋词人晏几道的作品。
《鹧鸪天》晏几道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注释]1.鹧鸪天:词牌名。
双调55字。
2.玉钟:珍贵的酒杯。
3.拚却:甘愿,不顾惜。
4.剩把:尽把。
5.银釭:银灯。
[评析]这首词写情人久别重逢。
在小晏的词中,以写离别之悲苦者见多,而写重逢之喜悦者较少。
但都能体现出他工于言情、清丽凄婉的总体风格。
上片写当年一见钟情,心心相印,歌女尽情歌舞,通宵达旦,甚至唱到没有举扇之力,其多情、兴奋,可以想见。
下片写不期重逢,似信非信,乃举灯相照,仔细端详,疑在梦中,十分生动地刻划出了双方惊喜交集的心理状态。
这首词写了与久别佳人重逢时犹疑是梦的惊喜和追忆别后佳人苦苦相思之情。
“舞低”二句,晁补之称其词“风度闲雅,自是一家。
”“此人必不生一三家村中者。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尤为精彩,依稀可见一俏丽女子撅着樱桃小嘴,瞪着怨而不怒的一双大眼睛,用纤细的手指指着情人离去的方向一跺小脚,喃喃地吐着怨恨。
全词主情婉丽,文心曲妙,空灵雅致,足见小山本色。
语丽情深,风格婉约,手法精妙。
情感细腻,诗情画意。
相关资料:古代诗歌发展脉络先秦诗歌:《诗经》《楚辞》两汉南北朝:乐府民歌—汉乐府、南北朝乐府文人诗歌—“三曹”、陶渊明唐代诗歌:“初唐四杰”、“李杜”、“王孟”田园诗、“高岑”边塞诗、“新乐府”“小李杜”等五代词:李煜宋代诗歌:宋诗—陆游、杨万里等宋词—婉约派、豪放派元曲:马致远、张养浩等明清诗歌:于谦、龚自珍等1、词的产生词是唐时兴起,宋代繁荣的一种新兴歌诗,最初称“曲子词”或“曲子”。
词体虽句式参差,但“调有定格,字有定数,韵有定声”。
唐代“燕乐”兴起,追求享乐的社会风气导致了以娱宾遣兴为目的的曲子词流行,吸引文人参与创作。
李白的《菩萨蛮》《忆秦娥》二词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
唐时张志和的《渔歌子》、白居易的《忆江南》是词中小令的杰作。
晏几道《鹧鸪天》赏析古人写男女情思题材的诗词并不少见,但是最能打动我的却要说小山的这首《鹧鸪天》。
全词采用了倒叙的手法,上片追忆往事,“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作者回忆往事,脑海里浮现出恋人玉手执杯,温柔劝酒的动人模样,作者溺于这样的柔情中,为了钟情的女子不惜一醉,甘愿就此沉沦不复醒。
一个“彩”字一个“红”字,将往事渲染得明媚鲜妍,既写出了当时绮美的画面,又可见这段记忆在作者心里永远鲜活,不曾褪色。
“舞低”和“歌尽”这两句素来为人多称道,一为它难得一见的工整,二为它难得一见的别致风情。
两句都巧妙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舞低”一句从视觉的角度入手,表现其舞姿的曼妙,动作的柔媚,而“歌尽”则从听觉的角度入手,表现其歌喉的美妙动人。
从另一方面,作者将恋人的动态和自然现象联系起来,表现这场盛宴的时间之长,宾主的兴致之高,场面之欢。
同时,在上片的叙写中作者也暗中点名了女主角的身份,她并非小家碧玉或者大家闺秀,而是一名舞女,作者在宴会上与她初遇,对其一见钟情,两人暗通情愫。
然后,好景不长,相恋却不能长相厮守,这是许多恋人不忍面对却又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在下片中作者叙写了两人的别后以及重逢。
“从别后,忆相逢。
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行文至此,作者却笔锋一转,从对方着笔,以写对方的思念来表现自己的思念。
最是伤人为相思,恋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以至于常在梦中与自己相会,思之如狂,却是相见又不能见的愁苦,可谓一寸相思一寸灰。
一般来说,诗人借梦说相思并不少见,然而此处作者却不落俗套,别出心裁地借恋人之思抒自己之思,写出了感情的双向交流,表现两人的心灵相依。
然而梦中的温存毕竟虚幻而短暂,午夜梦回的独处悲怆漫长,以至于长期饱受相思之苦的两人久别重逢后竟不敢相信眼前的真实,持灯反复照看,即使恋人的音容笑貌就在眼前,纤毫毕现,却依然害怕自己只是身处梦中。
下片的前后两句形成了独特而鲜明的对比,写出了一种把梦当真,把真当梦的奇妙错位,看似违背常规其实却在情理之中,因为对对方的太过重视所以在惊喜的同时又害怕失去,可见情之深,思之苦。
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宋词译文及鉴赏晏几道所写的这首宋词《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表现的是一对恋人的“爱情三部曲”:初盟,别离,重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词吧。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作者:晏几道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注释】①鹧鸪天:词牌名,一名《思佳客》,一名《于中好》。
双调55字,押平声韵。
此词黄升《花庵词选》题作《佳会》。
内容写相熟的歌子久别重逢。
②彩袖:代指穿彩衣的歌女。
③玉钟:珍贵的酒杯。
④拚(pàn)却:甘愿,不顾惜。
却:语气助词。
⑤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女舞姿曼妙,直舞到挂在杨柳树梢照到楼心的一轮明月低沉下去;歌女清歌婉转,直唱到扇底儿风消歇(累了停下来),极言歌舞时间之久。
桃花扇,歌舞时用作道具的扇子,绘有桃花。
歌扇风尽,形容不停地挥舞歌扇。
这两句是《小山词》中的名句,晁补之说它“不蹈袭人语而风调闲雅,自是一家。
”桃花扇底风:桃花扇背面的歌曲目录。
风:歌曲。
⑥同:聚在一起。
⑦“今宵”二句:从杜甫《羌村》诗“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化出。
剩:读“锦”,只管,尽量,力求达到最大限度。
剩把:尽把,尽把。
⑧银釭:釭(gāng):银制烛台,指蜡烛。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作品简介】《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由晏几道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这首词写作者与一相恋歌女别后相忆及久别重逢而重逢时怀疑是梦的惊喜的感情经历。
“彩袖”本身不能“殷勤”,这是突出对舞女服装的感官印象的写法。
并对“捧”的动作进行强调。
“拚却”,用坚定的语气表示为知己者饮,舍命一醉的真诚。
“几回魂梦与君同”进一步强调互为知己的友情。
得以相逢而疑在梦中,也是写极度兴奋的心理。
鹧鸪天晏几道[晏几道《鹧鸪天·一醉醒来春又残》诗词赏析]晏几道(1030-1106,一说1038—1110,一说1038-1112),男,汉族,字叔原,号小山,词人,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
晏殊第七子。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
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
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
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
《雪浪斋日记》云:“晏叔原工小词,不愧六朝宫掖体。
”如《鹧鸪天》中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等词句,备受人们的赞赏。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晏几道《鹧鸪天·一醉醒来春又残》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鹧鸪天·一醉醒来春又残宋代:晏几道一醉醒来春又残。
野棠梨雨泪阑干。
玉笙声里鸾空怨,罗幕香中燕未还。
终易散,且长闲。
莫教离恨损朱颜。
谁堪共展鸳鸯锦,同过西楼此夜寒。
译文昨夜里一番沉醉,今朝酒醒,又是春残时候,只见野棠梨上的宿雨,恰似离人的悲泪一样纵横。
在悠扬的玉笙声里,孤鸾空自哀怨;罗幕中余香馥郁,去燕还没有归来。
词人在帘下百无聊赖地吹笙,想念着远别的情人,心中充满了哀怨。
既然已经知道欢聚易散,不如暂且在悠闲中度日吧,莫让离愁别恨损害了青春美好的容颜。
可是,春寒料峭,长夜漫漫,西楼怅卧,谁共晨夕?注释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五十五字。
残:将尽。
泪阑干:眼泪纵横滴落的样子。
玉笙:笙的美称。
鸾,传说中的凤凰一类的鸟,在此指离鸾,孤鸾。
古乐曲中有《孤鸾》曲,其曲哀怨,故说“鸾空怨”。
鸳鸯锦:指绣有鸳鸯图案的锦被,象征着男女的和合。
西楼:是词人青年时欢会之地。
赏析“一醉醒来春又残,野棠梨雨泪阑干。
”这一句流露出来的感伤之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词人开篇写自己酒醉醒来,忽然发现春色已接近尾声了,海棠和梨花上面还残留着点点雨滴,好似眼泪一样。
作者通过“一醉”引出醒来后所见,本来毫不相关的“酒醉”和“春残”被作者巧妙地联系起来,令人感觉他醉了很久,连节气的变化都已经忘记。
杨雨品历代名家词连载来自喜马拉雅80.【北宋】晏几道《鹧鸪天》: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心情词签】本期词签由海月儿独家提供【本期关键词】梦境追忆绚烂【诗词原文】《鹧鸪天》北宋·晏几道彩袖殷勤捧玉钟。
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
从别后,忆相逢。
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精华赏析】我曾经用过两个词,来概括晏几道词的主题特征——追忆和梦境。
其实追忆和梦境又往往纠结在一起,对于过去的追忆频繁地出现在梦中,形成了虚虚实实的梦境——因为梦中的场景就是过去曾经经历过的真实场景。
这首《鹧鸪天》就是典型的追忆与梦境纠结在一起的作品。
词的上片是追忆中的真实内容:“彩袖殷勤捧玉钟。
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
”显然,这是一次酒筵欢会,而且是以一位歌女的口吻来对当时的场景进行追忆和还原。
“彩袖殷勤捧玉钟。
当年拚却醉颜红。
”“拚却”就是心甘情愿豁出去的意思。
因为彼此情深义重,所以哪怕是醉得双颊绯红,也要豁出去一醉方休。
但如果仅仅是一醉方休,那只不过是一场庸俗的酒局而已,又哪里值得一而再、再而三地回忆呢?显然这个“酒局”不是一场心不在焉的应酬式酒局,而是一场情感加艺术审美的相聚。
“彩袖殷勤捧玉钟。
当年拚却醉颜红。
”是在回忆中突出深厚的情感,接下来两句“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则是在回忆中强调艺术的审美。
酒到微醺时,醉意朦胧的歌女载歌载舞的情景,真是美到极致。
正因为太美,所以才舍不得散去,一直舞到杨柳环绕的楼头月亮西沉,一直歌到桃花团扇的香风袅袅散尽,让人沉醉的岂止是美酒,更是歌女出类拔萃的才艺美貌,是歌女与词人之间心有灵犀的情意。
上半片描绘的场景浓墨重彩,绚烂无比,彩袖、玉钟、醉颜红、杨柳楼、桃花扇等等一系列意象简直让人目眩神迷,而殷勤、拚却、舞低、歌尽等一系列词语抒情色彩又极为浓厚。
可是,在上阕一连串让人目不暇接的绚丽、欢快意象过后,下阕的情调突然变得舒缓而忧伤起来:“从别后,忆相逢。
鹧鸪天晏几道翻译
1、晏几道《鹧鸪天》原文:彩袖殷勤捧玉钟。
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
从别后,忆相逢。
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2、翻译:当年首次相逢你酥手捧杯殷勤劝酒频举玉盅,是那么地温柔美丽和多情,我开怀畅饮喝得酒醉脸通红。
翩翩起舞从月上柳梢的傍晚时分开始,直到楼顶月坠楼外树梢的深夜,我们尽情地跳舞歌唱,筋疲力尽累到无力再把桃花扇摇动。
自从那次离别后,我总是怀念那美好的相逢。
多少回梦里与你相拥。
今夜里我举起银灯把你细看,还怕这次相逢又是在梦中。
《鹧鸪天》诗词鉴赏《鹧鸪天》诗词鉴赏1古诗原文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译文翻译我年轻的时候带着一万多的士兵、精锐的骑兵们渡过长江时。
金人的士兵晚上在准备着箭袋,而我们汉人的军队一大早向敌人射去名叫金仆姑的箭。
追忆着往事,感叹如今的自己,春风也不能把我的白胡子染成黑色了。
我看都把那长达几万字能平定金人的策略,拿去跟东边的人家换换种树的书吧。
注释解释鹧鸪天:词牌名。
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
少年时事:年轻时期的事情。
壮岁旌旗拥万夫:指作者领导起义军抗金事,当时正二十岁出头。
他在《进美芹十论子》里说:“臣尝鸠众二千,隶耿京,为掌书记,与图恢复,共藉兵二十五万,纳款于朝。
”壮岁:少壮之时。
锦襜(chān)突骑渡江初:指作者南归前统帅部队和敌人战斗之事。
锦襜突骑:穿锦绣短衣的快速骑兵。
襜:战袍。
衣蔽前曰“襜”。
“燕兵”句:意谓金兵在夜晚枕着箭袋小心防备。
燕兵:此处指金兵。
娖(chuò):整理的意思。
银胡觮(原字为“革”旁加“录”,音lù):银色或镶银的箭袋。
一说娖为谨慎貌,胡觮是一种用皮制成的测听器,军士枕着它,可以测听三十里内外的人马声响,见《通典》。
“汉箭”句:意谓清晨宋军便万箭齐发,向金兵发起进攻。
汉:代指宋。
金仆姑:箭名,见《左传·庄公十一年》。
髭(zī)须:胡子。
唇上曰髭,唇下为须。
平戎策:平定当时入侵者的策略。
此指作者南归后向朝廷提出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很有价值的抗金意见书。
东家:东邻。
种树书:表示退休归耕农田。
创作背景辛弃疾在各地做了二十多年的文武官吏,因进行练兵筹饷的活动,常被弹劾,罢官家居江西的上饶、铅山,也接近二十年。
他处处受到投降派的掣肘,报效国家的壮志难酬。
这首词是他晚年家居时,碰到客人和他谈起建立功名的事,引起他回想从青年到晚年的经历而作的。
鹧鸪天·相思本是无凭语(晏几道)
相思本是无凭语(晏几道)
醉拍春衫惜旧香,天将离恨恼疏狂。
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
云渺渺,水茫茫。
征人归路许多长。
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笺费泪行。
借着醉意拍春衫,回想着,旧日春衫上的香。
天将离愁与别恨,折磨我这疏狂人。
路上年年生秋草,
楼中日日进夕阳。
登楼望;云渺渺,水茫茫。
征人归路在哪方。
相思话语无诉处,
又何必,写在信纸上,费了泪千行。
此词对作者往日欢歌笑乐的回忆中,流露出他对落拓平生的无限感慨和微痛纤悲。
上片于室内的角度写离恨。
起首两句抒写离恨的无法排遣。
旧香是往日与伊人欢乐的遗泽,乃勾起离恨之根源,其中凝聚着无
限往昔的欢乐情事,自觉堪惜,惜字饱含着对旧情的深切留念。
而醉拍春衫则是产生惜旧香情思的活动,因为旧香是存留春衫上的。
句首用一醉字,可使人想见其纵恣情态,醉,更容易触动心怀郁积的情思。
次句乃因惜旧香而激起的无可奈何之情。
疏狂二字是作者个性及生活情态的自我写照。
疏为阔略世事之意。
狂为作者生活情态的概括。
他的《阮郎归》曾说殷勤理旧狂,可见狂他并非偶然,而是生活中常有的表现。
莫问逢春能几回,能歌能笑是多才(《浣溪沙》),彩袖殷勤捧玉锺,当年拼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鹧鸪天》),俱是其生活狂态的具体写照。
晏几道《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小令尊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绕。
①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
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楚宫遥。
②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
③【注释】①“小令”二句:词的短调叫小令,宋初慢词未盛,普通清唱,仍以小令为主。
据张炎《词源》云,小唱用哑筚篥或箫耒合。
大概词的情调幽深婉转,以管乐拍和为宜。
故樽前灯下,玉箫低按,一曲小令,更觉十分柔美!后姜夔词“自琢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风味亦同。
玉箫,典出范摅《云溪友议》:“西川节度韦皋,少游江夏,止于姜使君之馆,有小青衣曰玉箫。
常令祗侍,后稍长,因而有情,时廉使得韦季父书,发遣归觐,遂与言约,少则五载,多则七年,取玉箫。
至八年春,玉箫遂绝食而殒。
”词里玉箫是借指所欢之莲、鸿、蘋、云中之一人。
妖娆:妍媚貌,语本唐彦谦《汉代》:“艳词传静婉,新曲定妖绕。
”②“碧云天”句:语本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又《寰宇记》:“楚宫,在巫山县西二百步阳台古城内,即襄王所游之地。
”此句暗用巫山神女的典故。
李商隐《过楚宫》:“巫峡迢迢归梦宫,至今云雨暗丹枫。
微生尽恋人间乐,只有襄王忆梦中。
”拘检:拘束之意。
语本韩愈诗:“群行忘后先,朋友弃拘检。
”【译文】在灯红酒绿的歌筵酒宴上,我见到了侑酒应歌的美丽侍女玉箫。
银灯璀璨,歌声婉转,玉箫更显妩媚妖娆。
我因歌声的美妙而叫好,因歌者的俏丽而醉倒;为之倾倒而甘心,为之酒酣而自豪。
歌停人散之后,春夜冷寂,孤凄难熬。
天遥地远,佳期飘渺。
在睡梦中,我的灵魂无拘无束地去逍遥:再一次踏着杨花,穿过谢桥,去将自己日夜相思的情人寻找。
【集评】宋·邵博:“程叔微云:‘伊川闻诵晏叔原“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长短句,笑曰:鬼语也!意亦赏之。
”程晏二家有连云。
”(《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九)清·厉鹗:“鬼语分明爱赏多,小山小令擅清歌。
晏几道鹧鸪天全词翻译及赏析晏几道鹧鸪天全词翻译及赏析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
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晏几道鹧鸪天全词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晏几道鹧鸪天全词翻译及赏析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
[译文] 年复一年,眼看着荒郊野路又长满了秋草;日复一日,每天在楼中等待,一直等到夕阳西落。
[出自] 北宋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天将离恨恼疏狂。
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
云渺渺,水茫茫。
征人归路许多长。
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注释:惜旧香:惜,怜惜。
旧香,指过去欢乐生活遗留在衣衫上的香泽。
恼疏狂:恼,困扰,折磨;疏指对世事的疏阔,狂即狂放不羁,这是作者对自己个性的自我品定。
无凭语:没有根据的话。
花笺:信纸的美称。
译文1:借着醉意拍春衫,回想着,旧日春衫上的香。
天将离愁与别恨,折磨我这疏狂人。
路上年年生秋草,楼中日日进夕阳。
登楼望;云渺渺,水茫茫。
征人归路在哪方。
相思话语无诉处,又何必,写在信纸上,费了泪千行。
译文2:酒醉时我轻轻地拍打着这件十分珍惜的春衫,有情人昔日留在衣衫上的余香,引起我无限的思念。
老天啊,你总是无情地让我这个性情疏狂的人,倍受离情别恨的困扰。
年复一年,等到路上长满了秋草;日复一日,天天盼望落日斜照在楼上。
行云渺渺,烟水茫茫。
远征的人那能不想早点儿回去啊,无奈回家的路是那么的遥远,归程也十分的迷茫。
似这般刻骨铭心的相思,岂能简单地用言语来表达?还是不要依靠信笺来书写自己的离愁别恨了,书未成行,早已泪水涟涟了!【评点】本篇写词人与一位歌女的别后重逢,以相逢抒别恨,语言清新婉丽,感情细腻有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是晏几道脍炙人口的代表作之一。
词的上片以浓彩重笔描绘当年和女子一起狂醉歌舞的情景。
歌女“彩袖殷勤捧玉钟”殷勤劝酒,而自己则是“拼却醉颜红”,拼命痛饮,喝得酒醉脸红。
晏几道——《鹧鸪天》
篇一:晏几道《鹧鸪天》阅读练习及
阅读下面的宋,回答问题。
(8分)
鹧鸪天
(北宋)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注】
①取次:随意。
(1)上阕中,作者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写杜鹃?(4分)
(2)结合全词来看,作者在听杜鹃啼叫的过程中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答案:
13.(1)采用拟人、对比的手法,(2分)殷勤一词将杜鹃拟人化,表现了杜鹃与人亲切,与随意飞行对人冷漠的流莺形成鲜明的对比,(1分)为下文因闻鹃啼而抒怀做准备。
篇二:晏几道《鹧鸪天》赏析
晏几道《鹧鸪天》赏析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新月,歌尽桃花扇低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晏几道(1038 - 1110 ),字叔原,号小山,晏殊第七子,世称小晏,有《小山词》存世。
晏几道出身贵胄,虽身为故相之子,却不愿依仗父兄余荫和故旧援引,谋求个人仕途的升迁,而是耿介自守,独持清节,不为时流所动。
黄庭坚曾把晏几道的性格戏言为“四痴”:“仕宦逆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自有体,不肯作一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
” 在北宋变化纷争的政治局势中,幸进者飞黄腾达,识时者缄口避祸,而小晏却“常欲轩轾人,而不受世之轻重”,正是因为其“纵驰不羁”、“尚气磊落”的性格和言行,使其“遂陆沉于下位”。
正如小山自己所言:“我槃跚勃窣,犹获罪于诸公。
愤而吐之,是唾人面也!”虽然遭受猜忌压抑,但是从其生平经历来看,他既不屈从旧派,苏轼想与他结识仍被拒之门外;也不攀附新党,熙宁变法曾被牵连入狱。
在起伏多变的政治波涛中,小晏仍然能够超然旁观:“小白长红又满枝,筑球场外独枝颐。
春风自是人间客,主张繁华得几时。
”看透得失浮沉后,他又写道:“仰羡知己避缯缴,俯嗟贪饵失江
湖。
”面对王安石变法和新旧党争,小晏宁愿退隐于江湖,不问世事。
小晏人品高傲,不趋时趣,一生仕途蹇仄,生活流徙不定,晚景甚为凄凉。
但是全面考察其生平经历,则“叔原之为人,正自异于流俗。
不第以绮语称矣。
” 由此可见,小晏的一生落拓未能大幅大贵,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北宋自神宗以后,无日不在内忧外患交侵之中,而朝中大臣犹不能同舟共济以图富国强兵,市井百姓亦不知祸难将临。
直至金兵铁骑踏破汴梁城,才稍稍从朝野迷梦中惊醒过来。
敏感的词人早知将临大难,但君臣欢狂,醉生梦死,国势衰微,社会倾颓,一切的一切都预示北宋大势已去,无可挽回。
济世无路,救国无门,空怀一腔报国之志,徒增满心伤感之情。
于是纵酒放恣,沉浮声色舞乐之中,不过是寻求变态的刺激,内心的怨悱自不待言。
可是国家岌岌可危而人人不觉亡国之恨,其愁怨心声又有谁知?小晏暮年遭遇,大似李后主亡国前的状况。
歌儿星散,恍同隔世,国是日非,情怀渐老,伤感之情不觉由来。
遍观《小山词》,情
调低徊,缠绵悱恻,沉郁悲凉,绝不似大晏的娴雅旷达,这是晏几道词的主基调,这首鹧鸪天也同样属于这类作品。
言为心声,有至情之人,才能有至情之文。
一首《鹧鸪天》,写悲感,写欢情,都是那样真挚深沉,撼人肺腑,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虽然这首词的题材比较窄,不外乎伤离怨别,感
悟怀旧,遣情遗恨之作,并没有超出晚唐五代词人的题材范围。
小晏写情之作的动人处,在于它的委婉细腻,情深意浓而又风流妩媚,清新俊逸。
白居易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古往今来,脍炙人口的诗词,大抵不仅有情,而且情真。
所谓“真字是词骨。
情真、景真,所作必佳,且易脱稿。
”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新月,歌尽桃花扇低风。
一个是殷勤地劝酒,一个是拼命地喝,为伊消得人憔悴。
当年一夕初逢的倾心难忘,别后梦中的飘忽难寻,今宵突然重逢的恍惚难信,景境几转,人事剧变,一切都“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
而重逢时的惊疑和惊喜之状也就自然而然,毫无忸怩作态。
多情似小晏,天下能有几何?小晏词工于言情而能真,故陈廷焯虽嫌其不免思涉于邪,有失风人之旨,然又不能不称其措辞婉妙,一时独步。
又言小晏词“浅处皆深”、“情词并胜”、“曲折深婉,自有艳词,更不得让伊独步。
”小晏善写风流之情,欢娱之境,尽极沉郁之致,荡气回肠之胜,又能表现出纯真无邪的品性,使人不觉其卑俗,不感其淫亵,虽百读之而不厌。
这一点,小晏受五代词尤其是后主词的相当影响。
冯煦《宋六十家词选例言》曰:“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
把小晏、李后主、秦少游并称“词中三位美少年”,可见其三人之风格的确比较接近。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李后主、晏叔原皆非词中正声,而其词则无人不爱,以其情胜也。
情不深而为词,虽雅
不韵,何足感人?”王国维先生也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小晏之作,已然近之。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回忆相会时的欢乐肆意,酣畅淋漓,正是为了反衬钟情至深,相思至极,魂牵梦萦,不免寤寐求之。
而梦中的相会终归是空,清醒后的相思却越更深邃,越彻骨。
以至于当真正相会之时,分不清眼前是梦是真,害怕再次醒来之后更加痛彻心肺的相思。
小晏词不仅词语运用情味十足,而且由于出身书香门第,不少婉雅佳言也化用了前人诗句。
虽然前人言在,但是为己所用,和谐融贯,读来仍是自然生辉,更自有别一番情趣含蕴其中。
梦的意境在小晏笔下,采用递进的方式,前一句的相思之情已是极限,后一句则递进一步,产生了循环往复的艺术效果,意象更为丰满。
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晏几道以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的典雅风格和“秀气胜韵,得之天然”的清丽词风冠盖一时。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云:“北宋晏小山工于言情,
出元献(晏殊),文忠(欧阳修)之右,然不免思涉于邪,有失风人之旨。
而措辞婉妙,则一时独步。
”陈振孙则赞曰:“其(叔原)词在诸明勝中,独可追逼花间,高处或过之。
气磊落,未可贬也。
”毛晋在《跋小山词》中称小晏词“字字娉娉,如揽嫱、施之袂,恨不能起莲、鸿、蘋、云,按红牙板,唱和一
过”。
可谓倾倒之至。
而其“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的佳句,千百年来一直为世人所传唱,至今仍有凫凫不息的声韵。
篇三:《鹧鸪天》(晏几道)赏析
《鹧鸪天》赏析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
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赏析: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为宋代大词人晏殊的第七子,能文善词。
宋朝父子能词的不少,但俱为大家的只有大晏和小晏,而小晏尤
胜其父。
其词受五代艳词影响而又兼“花间”之长,多抒写人生失意之苦与悲欢离合之情。
由于他经历过一段由富贵到贫穷的生活,故他的词相对于其父深婉有过,却无其父的温和;
他一洗大晏的那种雍容气息,形成伤感的情调。
《十里楼台倚翠微》是晏几道代表作之一。
上阕首句“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叙写鹃啼的环境和季节。
翠微,青翠的
山色,即青山。
该句意思是说:春日,诗人在偎依着青山的十里楼台边,听见了从盛开的百
花深处传来的杜鹃啼叫声。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一句,赋予杜鹃以人的情感,
并运用对比的修辞格暗赞杜鹃:“殷勤”穿梭于花丛,不停歇地对着行人啼叫,自与那随意飞
飞停停的流莺不同——其声情真意切,似诉衷肠,这怎不引得行人注意。
“行人”走在绚烂的
春色中,心情本是欢快愉悦的,但因为离家为客,所以听了杜鹃鸣叫,不禁引发思家之意,
羁旅情愁。
下阕叙写“行人”闻鹃啼的心理变化。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
”在晴明的
春日,杜鹃不断卖弄它那“不如归去”的“殷勤”的叫声,“行人”似从梦中惊醒,原先的一
丝丝“惆怅”渐渐转化为“不安”,又从“不安”渐渐转化为“无奈和幽怨”!其实,客居在
外的游子对景物的特征、时序的转换都特别敏感。
无论是清风朗月、衰草繁花,还是寂寂青
山、烁烁红叶,无论乐境还是哀景,对他们而言,都是春非我春、秋非我秋,观处皆成愁,
触者都是哀!一切都能轻轻牵惹出一段情绪,只是不知此愁何时休,此恨何时已。
所以,“行
人”面对“殷勤”之鸟,无奈答曰:“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浪迹天涯,非我
所愿;回归故里,岂无此意?杜鹃纵有灵性,又怎知“行人”之心?
这首词表情达意曲折婉转,写“乡思”却不平铺直叙,而是去写有心之鸟、无意之人,
以物观我,情为物动,辞意反复回荡,而且“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纯情秀雅,读来动
人心弦!难怪冯煦感慨说:“淮海(秦观)、小山(晏几道),真古之伤心人也。
”求之两宋词
人,实罕其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