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腔肠动物
- 格式:ppt
- 大小:3.46 MB
- 文档页数:51
第五章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腔肠动物---进化地位•身体出现了固定的辐射对称(radial symmetry)或两侧辐射对称(biradial symmetry)体制;•两侧辐射对称:通过身体中轴,只有两个平面能把身体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具有两个胚层;开始出现组织分化和简单的器官;•腔肠动物是多细胞动物中最为原始的一类。
是真正后生动物的开始。
腔肠动物--生物学特征•身体具有两层细胞:•体壁外层来自胚胎发育时期的外胚层,体壁内层来自胚胎发育时期的内胚层;•体壁有刺细胞;•体壁围绕身体纵轴成为一个消化循环腔,消化循环腔只有一个开口;•除细胞内消化,还具有细胞外消化;•出现了感觉器官,有神经细胞和网状神经系统;•身体能够自由运动。
一、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体制与基本结构;辐射对称到双辐射对称2、体壁结构:具有真正的两胚层和原始的组织(皮层;中胶层;胃层)3、消化循环腔;4、原始的神经系统;神经网5、繁殖与生活史1.体制与基本结构•基本是辐射对称---对水中固着或漂浮生活的一种适应;•珊瑚纲中很多动物为双辐射对称---介于辐射对称和左右对称之间的一种形式。
•生活史中出现两种基本形态:水螅型(hydroid type)、水母型(medusa type)•水螅型---适应固着生活,中胶层较薄;•水母型---适应漂浮生活。
•水螅型、水母型的基本构造本质上是相同的:•若将水母型上下翻转过来,其形态就与水螅型相似。
水螅型与水母型的形态比较2.体壁结构皮层(epidermis)由外胚层发育而来。
结构图示•上皮细胞(epithelio cell):其基部有肌原纤维沿身体纵轴排列,它的收缩使身体和触手变短变粗,兼有肌肉的功能,故又称上皮肌肉细胞(epitheliomuscular cell);•腺细胞(gland cell):分布于皮肌细胞之间,能分泌粘液,使水螅便于附着或在基质上滑动;•感觉细胞(sensory cell):体积小,在口和触手等处较多,它的基部与神经纤维连接;•神经细胞(nerve cell):位于皮肌细胞基部,接近中胶层,它的细胞突起彼此相连成网状,构成神经网,起传导刺激向四周扩散的作用。
第五章腔肠动物门腔肠动物是真正的后生动物的开始,为辐射对称;具两胚层;有组织分化、原始的消化循环腔及原始的神经系统的低等后生动物。
第一节代表动物------水螅一、生活习性和外部形态1、生活习性:生活在淡水中,在水流较缓水草丰富的清水中常可采到。
常附着和漂浮生活;习弱光;适宜水温18~22度,多以活的甲壳动物、小昆虫、小蠕虫等为食,有时捕获小鱼和小蝌蚪。
二、外部形态:辐射对称,圆筒状,一端附于水草或其他物体上,附着端称为基盘。
另一端有口,口长在圆锥形的突起——垂唇上。
口周围有细长的触手,一般6~10条,呈辐射排列,主要为捕食器官。
可借助触手和身体弯曲做尺蠖运动或翻筋斗运动。
垂唇:中央有口,平时关闭三、内部结构和功能(一)体壁与消化循环腔1、外胚层:来源于外胚层,细胞层较薄,排列整齐,分化成六种细胞,主要有保护和感觉的功能。
外皮肌细胞:细胞基部肌原纤维纵向排列,细胞收缩使身体和触手缩短。
感觉细胞:细胞小,有感觉毛,基部与神经细胞相连。
神经细胞:分布在外胚层基部,神经细胞向四周伸出突起相互连结称为神经网。
刺细胞:防御。
每个刺细胞有一核位于细胞质一侧,并有囊状的刺丝囊,囊内贮有毒液及一盘旋的丝状管。
水螅的刺丝囊有四种:穿刺刺丝囊、卷缠刺丝囊和两种粘性刺丝囊腺细胞:分泌粘液和气体间细胞:未分化的胚胎性细胞,可以分化成刺细胞和生殖细胞等。
2、中胶层:由内外胚层分泌的胶状物质组成,对身体起支持作用。
3、内胚层:主要有营养的功能。
内皮肌细胞:又称营养肌肉细胞,具鞭毛,营养、收缩运动;腺细胞:分泌液有润滑和消化作用;感觉细胞(较少);间细胞4、消化循环腔:由体壁围成的腔。
消化和运输营养。
(二)消化:细胞内和细胞外消化两种方式。
在消化腔内,由腺细胞分泌酶进行细胞外消化,经消化后形成一些食物颗粒,由内皮肌细胞吞入进行细胞内消化。
食物大部分在细胞内消化。
(三)呼吸和排泄:由各细胞进行。
没有特殊的器官。
(四)生殖:1、无性生殖(出芽生殖)2、有性生殖:精卵结合。
第五章腔肠动物Coelenterata目的与要求掌握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了解两胚层、原始消化腔及神经网出现的生物学意义;以水螅为代表,掌握腔肠动物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特点;了解腔肠动物门的系统分类及演化;了解腔肠动物出现的意义。
重点与难点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两胚层、原始消化腔及神经网出现的生物学意义;水螅形态、结构与机能特点;腔肠动物门的系统分类及演化。
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讲授与讨论、实验第一节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腔肠动物身体是由两层细胞构成的多细胞动物,但在结构、生理及进化水平上超过了海绵动物,是真正后生动物的开始,它们在动物进化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所有后生动物都是要经过这个阶段发展起来的。
腔肠动物为辐射对称,具两胚层,有组织分化,原始的消化腔及原始神经系统的低等后生动物(metazoa)。
这些特征是海绵动物还没有发生,而为其他多细胞动物所共有的基本特征。
一、辐射对称多孔动物的体型多数是不对称的。
从腔肠动物开始,体型有了固定的对称形式。
本门动物一般为辐射对称(radial symmetry)。
即大多数腔肠动物,通过其体内的中央轴(从口面到反口面)有许多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2个相等的部分。
这是一种原始的低级的对称形式。
这种对称只有上、下之分,没有前后左右之分,只适应于在水中营固着的或漂浮的生活。
利用其辐射对称的器官从周围环境中摄取食物或感受刺激。
在腔肠动物中有些种类已由辐射对称发展为两辐射对称(biradial symmetry),即通过身体的中央轴,只有两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相等的两部分。
这是介于辐射对称和两侧对称的一种中间形式。
腔肠动物身体有了固定的对称体制,身体或为水螅型(hydroidtype),或为水母型(medusatype),或两者兼有,或交替出现,这种体制是与其在水中营固着生活或漂浮生活的生活方式相关。
腔肠动物则是最原始的真后生动物(Eumetazoa)。
是其他高等多细胞动物的一个起点。
第五章腔肠动物进化地位身体出现两胚层分化;开始出现了组织分化和简单的器官;出现了固定的辐射对称或两辐射对称体制。
1.组织水平的多细胞动物若将海绵动物看作是多细胞动物进化中的一个侧支,那么腔肠动物在结构、生理及进化水平上超过了海绵动物,是多细胞动物中最为原始的一类。
2.真正后生动物的开始第一节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体制消化循环腔结构功能特征体壁神经网无性生殖有性生殖繁殖生活史世代交替多态现象一、结构和功能特征:---------组织水平的多细胞动物1. 体制与基本体型:出现了固定的辐射对称或两辐射对称体制-------辐射对称:通过动物身体的中央轴,有很多个切面能把身体切成相等的两部分的体制。
-------两辐射对称:通过动物身体的中央轴,只有两个切面能够把身体切成相等的两个部分。
这是介于辐射对称和两侧射对称之间的一种过渡形式。
2. 体壁结构:在动物的进化历程中,腔肠动物第一次出现了胚层的分化,是真正两胚层动物的开始。
体壁是由外胚层和内胚层及两层细胞之间的中胶层构成。
外胚层------表皮层-------保护、运动、感光内胚层------胃层-----------消化、生殖体壁结构---------原始组织分化---------组织水平的多细胞动物上皮组织占优势:形成皮肌细胞--------上皮功能+肌肉功能分化为感觉细胞-----神经样传导功能3.消化循环腔:腔肠动物开始出现了消化腔,称为胃循环腔或消化循环腔,有一孔口与外界相通,无肛门。
胃循环腔被内胚层起源的胃层细胞包围,是食物进行初步消化的场所,具有重要的生理机能:-------细胞内消化-------细胞外消化(动物首次出现)4.神经网腔肠动物的神经细胞主要为多极神经细胞,也还有双神经细胞等。
神经细胞本体位于上皮肌细胞基部,靠近中胶层,平行于体表排列。
神经细胞相互分离分布,靠神经纤维相联,形成网状,故名网状神经或神经网。
-------------散漫型神经系统、弥散性神经系统5.无专门呼吸、排泄系统:小节腔肠动物身体出现两胚层分化;开始出现了组织分化和简单的器官;出现了固定的辐射对称或两辐射对称体制及消化循环腔和散漫型神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