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腔肠动物
- 格式:ppt
- 大小:7.07 MB
- 文档页数:98
腔肠动物-生物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腔肠动物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激发学生对腔肠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腔肠动物的定义和分类。
2. 讲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和生物学意义。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腔肠动物。
2. 讲解腔肠动物的概念和分类。
3. 探讨腔肠动物的特征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第二章:腔肠动物的形态结构教学目标:1. 掌握腔肠动物的主要形态结构特点。
2. 学会识别不同种类的腔肠动物。
教学内容:1. 介绍腔肠动物的主要形态结构特点。
2. 展示不同种类的腔肠动物图片或实物,进行辨识。
教学活动:1. 讲解腔肠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如辐射对称、消化道腔等。
2. 展示不同种类的腔肠动物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进行辨识和观察。
第三章:腔肠动物的生态习性教学目标:1. 了解腔肠动物的生态习性和适应策略。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腔肠动物的生态习性和适应策略。
2. 分析不同种类的腔肠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活动:1. 讲解腔肠动物的生态习性和适应策略。
2. 分析不同种类的腔肠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水母的浮游生物等。
第四章:腔肠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1. 了解腔肠动物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
2. 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腔肠动物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
2. 讲述不同种类的腔肠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教学活动:1. 讲解腔肠动物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
2. 分析不同种类的腔肠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如水母的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等。
第五章:腔肠动物的保护和利用教学目标:1. 了解腔肠动物的保护现状和利用价值。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内容:1. 介绍腔肠动物的保护现状和利用价值。
2. 探讨腔肠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
教学活动:1. 讲解腔肠动物的保护现状和利用价值。
2.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腔肠动物的影响,并提出保护措施。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一、腔肠动物1.腔肠动物种类:多数海洋,如海葵、海蜇、珊瑚虫、水母。
少数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
2.腔肠动物代表-----------水螅身体由内外两层细胞------内胚层和外胚层组成,内胚层细胞围成消化腔。
水螅主要通过出芽的方式生殖,水螅也能进行有性生殖3.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1)有口无肛门(2)体表有刺细胞(3)身体呈辐射对称4.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可食用——海蜇;可观赏;可形成珊瑚礁。
二、扁形动物1. 扁形动物种类:大多寄生生活,如华支睾吸虫、血吸虫、绦虫;少数自由生活,如涡虫。
2. 扁形动物代表-----------涡虫身体由内胚层、中胚层、外胚层三个胚层形成的,中胚层形成肌肉层,使其运动能力比水螅强。
最终寄主是人类,中间寄主各不相同3.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1)有口无肛门(2)背腹扁平(3)身体两侧对称三、线形动物1. 线形动物种类:大多寄生生活,如丝虫、钩虫;少数自由生活,如秀丽隐杆线虫。
2. 线形动物代表-----------蛔虫(1)蛔虫雌雄异体,雄虫比雌虫略短小(2)蛔虫适合寄生生活的特点:①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②消化管结构简单(以小肠内半消化的食物为食)③有发达的生殖器官。
3.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①身体细长②呈圆柱形③体表有角质层④有口有肛门四、环节动物1. 环节动物种类:沙蚕、水蛭、蚯蚓2. 环节动物代表-----------蚯蚓环带:位于身体前部运动:肌肉和刚毛配合完成运动呼吸:湿润的体壁3.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1)身体呈圆筒形 (2)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 (3)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4.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①沙蚕:是鱼、虾、蟹的食饵②蛭:唾液中含蛭素,生产抗血栓药物③蚯蚓:松土,提高肥力,含蛋白质,是优良饲料五、软体动物(动物界第二大类群)1. 软体动物种类:河蚌、扇贝、文蛤、缢蛏等双壳类;鲍、蜗牛、石鳖等单壳类;贝壳退化了的章鱼、鱿鱼、乌贼。
八年级生物腔肠动物知识点腔肠动物是属于动物界下的一类无脊椎动物,和水母、蜇水母、珊瑚等生物在一起构成了腔肠动物门,也叫做刺胞动物门。
本文将重点介绍腔肠动物的分类、结构和特点等知识点。
一、腔肠动物的分类腔肠动物门包括了海葵、珊瑚、海鞘、水母、蜇水母等生物,他们的共同点是体内含有一定数量的刺胞细胞,并且嗜中性氨基酸。
腔肠动物早期被归入于昆虫綱,但实际上体内构造和特点更像是一些较进化的软体动物。
二、腔肠动物的结构1. 外形腔肠动物的外形十分多样。
有些形状像身边家蚕一个圆柱形,半边平面的袋状分钟珊瑚,则像花与草在岩石上堆叠,有些还像外壳基本上没有变形的小型海洋生物。
常见具有典型外形腔肠动物代表的分类群有水螅、刺胞动物和钩虾等。
2. 内部腔肠动物的内部可分为两个部分——腔和肠:(1)腔:腔肠动物的腔的类型非常多,从单一的中空隙,到成对的体表腔,再到连通的口腔和某些器官的体腔。
(2)肠:腔肠动物的肠比较短,有两个开口,一个是口腔,位于动物的头部;另外一个是肛门,位于动物的尾部。
三、腔肠动物的特点1. 没有呼吸系统腔肠动物是没有呼吸系统的,他们从体表通过渗透和扩散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2. 刺胞细胞腔肠动物的体内含有大量的刺胞细胞,他们可以用来捕食猎物、自卫、附着等。
3. 成对体表腔一些腔肠动物具有成对的体表腔,这些体表腔在水螅中举足轻重,他们负责水螅的泳动与被动以及得到养分。
4. 单一中空腔有些腔肠动物的内部只有一个单一的中空腔,例如水螅子类的原始设计就非常基础。
四、腔肠动物的意义腔肠动物在地球生命演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和生态学意义。
腔肠动物可以被用来研究基因组、细胞发育和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问题。
总结:腔肠动物是属于动物界的一个类群,包括了很多种海洋生物,他们的外形各不相同,但内部都具有一定的共同点。
这些动物对于我们了解生物演化的历程和生命的意义等方面均有重要的作用。
腔肠动物门第一节主要特征腔肠动物为辐射对称、具两胚层、有组织分化、原始的消化循环腔及原始神经系统的低等后生动物。
一.一般形态:水螅型和水母型通过身体的中央轴有许多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2个相等的部分。
1.有水螅型和水母型两种体型,适应水中营固着或漂浮生活2.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的中央轴有许多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2个相等的部分。
是最原始、低等的对称形式(只有上下之分,无前后左右之别)二.体壁由两胚层和中胶层构成腔肠动物才具有真正的两胚层。
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
特点:1. 有组织分化: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2. 具特殊的细胞: 皮肌细胞和刺细胞有6种细胞:上皮肌细胞,刺细胞,腺细胞,间细胞,神经细胞,感觉细胞。
腔肠动物的上皮组织最发达,由特殊的皮肌细胞组成皮肌细胞:在上皮细胞内含有肌原纤维,兼有上皮组织和肌肉组织的机能。
上皮细胞具有肌肉细胞的特性。
是一种原始的现象。
刺细胞:为腔肠动物所特有,细胞内有刺丝囊,多分布在外体层,触手上特别多。
三.取食与消化肉食性,以触手和口取食,在消化循环腔内进行细胞外消化,在营养肌细胞内进行细胞内消化;口兼摄食和排泄功能;消化循环腔:内体层细胞所围成的体内的腔。
是原始的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兼有消化和循环的功能。
特点:1.原始的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口兼摄食和排泄2.细胞内、外消化3.具有消化、吸收和循环的功能。
四.呼吸与排泄没有专门的呼吸和排泄器官由体表细胞进行五.网状神经系统(神经网)神经网,是动物界最简单、最原始的神经系统。
无神经中枢,传导无定向,传导速度慢。
又称散漫性神经系统六.生殖和生活史1. 无性生殖(出芽)和有性生殖2. 水螅型(无性生殖)和水母型(有性生殖)交替出现。
如薮枝虫、海月水母3. 海产种类的发育有浮浪幼虫阶段4. 再生:腔肠动物的再生能力很强世代交替: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交替出现,共同完成整个生活史的现象。
七、多态现象水螅纲的某些群体种类,其群体中的个员从形态到功能都有分化,称多态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