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110440113-王力.第七章
- 格式:docx
- 大小:24.60 KB
- 文档页数:5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版计算机操作系统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版)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为用户提供一个方便、高效、可靠的工作环境。
下面是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四版课后习题的答案解析。
一、操作系统的概念1、什么是操作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有哪些?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程序,是计算机系统的内核与基石。
它的主要功能包括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用户接口管理等。
处理机管理负责合理分配和调度 CPU 资源,提高 CPU 利用率;存储器管理负责管理内存空间的分配、回收和保护;设备管理负责对外部设备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文件管理负责对文件的存储、检索、共享和保护;用户接口管理则为用户提供了方便的操作界面。
2、操作系统有哪些分类?操作系统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按照用户数量,可分为单用户操作系统和多用户操作系统;按照任务数,可分为单任务操作系统和多任务操作系统;按照系统功能,可分为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等。
1、什么是进程?进程和程序有什么区别?进程是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的一次执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基本单位。
进程与程序的区别在于:程序是静态的指令集合,而进程是动态的执行过程;程序可以长期保存,进程具有生命周期;进程具有并发性,而程序没有;进程由程序、数据和进程控制块(PCB)组成。
2、进程的三种基本状态是什么?它们之间是如何转换的?进程的三种基本状态是就绪状态、执行状态和阻塞状态。
当进程已获得除CPU 以外的所有必要资源,只要再获得CPU 便可立即执行时,处于就绪状态;当进程正在 CPU 上运行时,处于执行状态;当进程因等待某一事件而暂时无法继续执行时,处于阻塞状态。
就绪状态到执行状态是通过进程调度实现的;执行状态到就绪状态是时间片用完或出现更高优先级的进程;执行状态到阻塞状态是进程因等待某事件而主动放弃 CPU;阻塞状态到就绪状态是等待的事件发生。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四版)1-8章-课后答案(全)第四版计算机操作系统课后答案第一章1. 操作系统的定义操作系统是一种软件,它管理着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并为用户和应用程序提供接口,以方便他们的使用。
2. 操作系统的功能操作系统具有以下功能:- 进程管理:负责创建、执行和终止进程,并管理它们的资源分配。
- 存储管理: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内存资源,包括内存分配、虚拟内存和页面置换等。
- 文件系统管理: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文件和文件夹,包括文件的存储、读写和保护等。
- 设备管理: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设备,如打印机、键盘和鼠标等。
- 用户接口:提供用户与计算机系统进行交互的接口,如命令行界面和图形用户界面。
3. 操作系统的类型操作系统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批处理操作系统:按照一系列预先定义的指令集来运行任务。
- 分时操作系统:多个用户可以同时使用计算机系统。
- 实时操作系统:对任务的响应时间要求非常高,用于控制系统和嵌入式系统。
- 网络操作系统:支持多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和资源共享。
- 分布式操作系统:在多台计算机上分布式地管理和调度任务。
第二章1. 进程与线程的区别进程是计算机系统中正在运行的程序实例,而线程是进程内的一个执行单元。
进程拥有独立的地址空间和资源,而线程共享进程的地址空间和资源。
多个线程可以在同一进程内并发执行,从而提高系统的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2. 进程的状态转换进程可以处于以下状态:- 创建状态:进程正在被创建。
- 就绪状态:进程准备好执行,等待分配CPU资源。
- 运行状态:进程占用CPU资源执行。
- 阻塞状态:进程等待某种事件发生。
- 终止状态:进程完成执行或被终止。
3. 进程调度算法操作系统使用进程调度算法来决定哪个进程应该被执行。
常见的调度算法有:- 先来先服务(FCFS)调度算法:按照进程到达的顺序进行调度。
- 最短作业优先(SJF)调度算法:选择运行时间最短的进程进行调度。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七章】1.试画出微机和主机中常采用的I/O系统结构图。
微机中常采用的I/O系统结构图为:主机中常采用的I/O系统结构图为:2.试说明设备控制器的构成。
设备控制器的构成如图所示:由上图可见,设备控制器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设备控制器与处理机的接口,该接口用于实现CPU与设备控制器之间的通信,提供有三类信号线:数据线、地址线和控制线。
(2)设备控制器与设备的接口,可以有一个或多个接口,且每个接口连接一台设备。
每个接口都存在数据、控制和状态三种类型的信号。
(3)I/O逻辑,用于实现对设备的控制。
其通过一组控制线与处理机交互,处理机利用该逻辑向控制器发送I/O命令,I/O逻辑对收到的命令进行译码。
3.为了实现CPU与设备控制器之间的通信,设备控制器应具有哪些功能?为了实现CPU与设备控制器之间的通信,设备控制器应具有如下功能:(1)接受和识别命令。
CPU可以向控制器发送多种不同的命令,设备控制器应能接收并识别这些命令。
设置控制寄存器来存放所接收的命令和参数。
(2)数据交换,指实现CPU与控制器之间、控制器与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
设置数据寄存器来存放有关数据。
(3)设备状态的了解和报告。
控制器记录下所连接设备的状态以供CPU了解。
为此,要在控制器中设置一状态寄存器,用其中的每一位反映设备的某一状态。
(4)地址识别。
配置地址译码器以便于正确识别设备地址。
4.分别就字节多路通道、数据选择通道和数组多路通道进行解释。
①字节多路通道含有许多非分配型子通道分别连接在低、中速I/O设备上,子通道按时间片轮转方式共享主通道,按字节方式进行数据传送。
具体而言,当第一个子通道控制其I/O 设备完成一个字节的交换后,便立即腾出字节多路通道(主通道),让给第二个子通道使用;当第二个子通道也交换完一个字节后,又依样把主通道让给第三个子通道使用,以此类推。
转轮一周后,重又返回由第一个子通道去使用主通道。
②数组选择通道只含有一个分配型子通道,一段时间内只能执行一道通道程序、控制一台设备按数组方式进行数据传送。
操作系统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操作系统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在学习操作系统的过程中,课后习题是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操作系统第四版课后习题的答案,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第一章引论1. 操作系统的定义是什么?答: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软件,它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资源,为用户和应用程序提供一个简单、一致的接口。
2.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哪些?答: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管理、设备管理和用户接口等。
3. 解释并区分多道程序和多任务操作系统。
答:多道程序操作系统是指能够同时运行多个程序的操作系统,通过时间片轮转的方式实现程序的并发执行。
而多任务操作系统是指能够同时运行多个任务的操作系统,任务之间可以是并行执行的。
第二章进程管理1. 进程和程序的区别是什么?答:进程是程序在执行过程中的实体,包括程序计数器、寄存器和栈等,而程序是存储在磁盘上的可执行文件。
2. 什么是进程控制块(PCB)?答:进程控制块是操作系统中用来管理和控制进程的数据结构,包括进程的标识符、状态、优先级、程序计数器和寄存器等信息。
3. 进程的状态有哪些?答:进程的状态包括就绪状态、运行状态和阻塞状态。
第三章内存管理1. 什么是虚拟内存?答:虚拟内存是一种扩展内存的技术,将磁盘空间作为辅助内存来扩展物理内存的容量。
2. 什么是页面置换算法?答:页面置换算法是用于虚拟内存管理中的一种算法,当物理内存不足时,根据一定的策略选择一个页面将其从内存中置换出去,以便为新的页面腾出空间。
3. 什么是内存分配算法?答:内存分配算法是用于管理和分配内存的一种算法,包括连续分配、非连续分配和分段分页等。
第四章文件系统管理1. 文件系统的作用是什么?答: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中用于管理和组织文件的一种机制,它提供了对文件的创建、读写、删除等操作。
2. 什么是文件控制块(FCB)?答:文件控制块是操作系统中用于管理文件的数据结构,包括文件的属性、位置、大小和权限等信息。
第三章思考与练习题
1.一下进程之间存在相互制约关系吗?若存在,是什么制约关系?为什么?
(1)几个同学去图书馆借同一本书。
(2)篮球比赛中两队同学争抢篮板球。
(3)果汁流水线生产中捣碎、消毒、灌装、装箱等各道工序。
(4)商品的入库出库。
(5)工人做工与农民种粮。
2.在操作系统中引入管程的目的是什么?条件变量的作用是什么?
3.说明P、V操作为什么要设计成原语。
4.设有一个售票大厅,可容纳200人购票。
如果厅内不足200人则允许进入,超过则在厅外等候;售票员某时只能给一个购票者服务,购票者买完票后就离开。
试问:
(1)购票者之间是同步关系还是互斥关系?
(2)用P、V操作描述购票者的工作过程。
5.进程之间的关系如图3-16所示,试用P、V操作描述它们之间的同步。
6.有4个进程P1、P2、P3、P4共享一个缓冲区,进程P1向缓冲区存入消息,进程P2、P3、P4从缓冲区中去消息,要求发送者必须等三个进程都去过本消息后才能发送下调消息。
缓冲区内每次只能容纳一个消息,用P、V操作描述四个进程存取消息的情况。
7.分析生产者——消费者问题中多个P操作颠倒引起的后果。
8.读者——写者问题中写者优先的实现。
9.写一个用信号量解决哲学家进餐问题不产生锁死的算法。
10.一个文件可有若干个不同的进程所共享,每个进程具有唯一的编号。
假定文件可有满足下列限制的若干个不同的进程同时访问,并发访问该文件的哪些进程的编号的总和不得大于n,设计一个协调对该文件访问的管程。
11.用管程解决读者——写者问题,并采用公平原则。
第七章翻译第七组黄常君周妮7.1 List three examples of deadlocks that are not related to a computer system environment.列出三个与一个计算机系统环境不相关的死锁的例子。
Answer:• Two cars crossing a single-lane bridge from opposite directions.两辆车从相反的方向跨越单线桥.• A person going down a ladder while another person is climbing upthe ladder.当一个人下梯子时另一个人在爬上梯子。
• Two trains traveling toward each other on the same track.两列火车朝向对方同样的赛道驶来。
• Two carpenters who must pound nails. There is a single hammerand a single bucket of nails. Deadlock occurs if one carpenter hasthe hammer and the other carpenter has the nails.有两位木匠必须钉钉子。
现在有一个单一的锤子和一桶钉子。
如果一个木匠只分得一把锤子,而另一个木匠只能得钉子。
那么就发生了死锁。
7.2 Suppose that a system is in an unsafe state. Show that it is possible forthe processes to complete their execution without entering a deadlockstate.假设一个系统是在一个不安全的状态。
说明这可能是一个进程完成地执行而没有进入一个死锁状态。
操作系统第7章答案第七章作业赵盈盈20112105931、什么是“设备独立性”?引入这一概念有什么好处?答:设备独立性是指用户在编制程序时所使用的设备与实际使用的设备是无关的,也就是在用户程序中仅使用逻辑设备名。
由系统实现从逻辑设备到物理设备(实际设备)的转换。
好处(蓝体字):设计I/O软件的一个关键目标之一就是实现设备独立性,也就是说,除了直接与设备打交道的低层软件之外,其他部分的的软件并不依赖于硬件。
I/O软件独立于设备,就可以提高设备管理软件的设计效率,当输入输出设备更新时,没有必要重新编写全部设计设备管理的程序。
在实际应用的一些操作系统中,只要安装相应的设备驱动程序,就可以很方便地安装好新的输入输出设备。
如Windows中,系统可以自动为新安装的输入输出设备寻找和安装相应的设备驱动程序,从而实现输入输出设备的即插即用。
引入设备独立性,可使应用程序独立于物理设备。
独立性可使用户程序独立于某一特定的物理设备。
此时,进程只需用逻辑设备命名去请求使用某类设备。
当系统中有多台该设备时,系统可将其中的任一台设备分配给请求进程,而不必局限于某一指定设备。
这样可以显著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可适应性。
独立性还可以使用户程序独立于设备类型。
例如在进行输入输出的时候,既可以利用显示终端进行输出,也可以利用打印机进行输出。
有了这样的适应性,就看完一很方便的实现输出重定向。
类似地可以实现输入重定向。
即:用户在申请使用设备时,只需要指定设备类型而无须指定具体的物理设备,系统根据当前的请求,及设备分配的情况,在相同类别设备中,选择一个空闲的设备,将其分配给一个申请进程。
统一性:对于不同的设备采用统一的操作方式,在用户程序中使用的是逻辑设备。
设备忙碌或者设备故障时,用户不必修改程序。
改善了系统可适应性和可扩展性。
方便用户。
2、进程的逻辑设备如何与一个物理设备建立对应关系?答:逻辑设备与物理设备的联系通常是由操作系统命令语言中提供的信息实现的。
操作系统110440113-王力.第六章练习与思考题1.试说明缺页与一般中段的主要区别。
答 :缺页中断与一般中断一样,需要经历保护CPU香肠、分析中断原因、转中断处理程序进行及恢复中断现场等步骤。
但缺页中断是一种特殊的中断,他与一般中断的区别:(1)在指令执行期间产生和处理中断,。
通常cpu是在一条至六年个执行之后去检查是否有中断发生,若有边去处理中断;否则继续执行下一跳指令。
而缺页中断是在指令执行期间发现所要访问的指令或数据不再内存时产生和处理中断。
(2)一条指令执行期间可能产生多次中断。
对于一跳要求读取多个字节数据的指令,指令中的数据可能跨越两个页面。
该指令执行时可能要发生3次中断,一次是访问指令,另外两次访问数据。
2.局布置换和全局置换有何区别?在多道程序系统中建议使用哪一种?答:局部置换是指当前进程在执行过程中发生缺页时,旨在分配给该进程的物理块中选择一页换出。
全局置换是指在所有用户使用的整个存储空间中选择一个页面换出。
在多道程序系统中建议使用局部置换策略。
这样即使某个进程出现了抖动现象,也不致引起其他程序产生抖动,从而将抖动局限在较小的范围内3.虚拟存储的特征是什么?虚拟存储器的容量受到哪两个方面的限制?答:虚拟存储器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1)离散性:指进程不必装入连续的内存空间,二十“见缝插针”。
(2)多次性:只一个进程的程序和数据要分多次调入内存。
(3)对换性:指进程在运行过程中,允许将部分程序和数据换进、换出。
(4)虚拟性:指能从逻辑上扩充内存容量。
虚拟存储器的容量主要是受计算机的地址长度和外存容量的限制。
4.已知页面走向是1、2、1、3、1、2、4、2、1、3、4,且进程开始执行时,内存中没有页面,若给该进程分配2个物理块,当采用以下算法时的缺页率是多少?答:页面引用11次,缺页8次,缺页率为8/11=72.7%。
4.在请求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使用先进先出(FIFO)页面置换算法,会产生一种奇怪的现象:分配给进程的页数越多,进程执行时的却也次数反而越高。
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课后答案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述1.1 列出并简要地定义计算机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主存储器,存储数据和程序;算术逻辑单元,能处理二进制数据;控制单元,解读存储器中的指令并且使他们得到执行;输入/输出设备,由控制单元管理。
1.2 定义处理器寄存器的两种主要类别。
用户可见寄存器:优先使用这些寄存器,可以使机器语言或者汇编语言的程序员减少对主存储器的访问次数。
对高级语言而言,由优化编译器负责决定把哪些变量应该分配给主存储器。
一些高级语言,如C语言,允许程序言建议编译器把哪些变量保存在寄存器中。
控制和状态寄存器:用以控制处理器的操作,且主要被具有特权的操作系统例程使用,以控制程序的执行。
1.3 一般而言,一条机器指令能指定的四种不同操作是什么?处理器-寄存器:数据可以从处理器传送到存储器,或者从存储器传送到处理器。
处理器-I/O:通过处理器和I/O模块间的数据传送,数据可以输出到外部设备,或者从外部设备输入数据。
数据处理:处理器可以执行很多关于数据的算术操作或逻辑操作。
控制:某些指令可以改变执行顺序。
1.4 什么是中断?中断:其他模块(I/O,存储器)中断处理器正常处理过程的机制。
1.5 多中断的处理方式是什么?处理多中断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当正在处理一个中断时,禁止再发生中断。
第二种方法是定义中断优先级,允许高优先级的中断打断低优先级的中断处理器的运行。
1.6 内存层次的各个元素间的特征是什么?存储器的三个重要特性是:价格,容量和访问时间。
1.7 什么是高速缓冲存储器?高速缓冲存储器是比主存小而快的存储器,用以协调主存跟处理器,作为最近储存地址的缓冲区。
1.8 列出并简要地定义I/O操作的三种技术。
可编程I/O:当处理器正在执行程序并遇到与I/O相关的指令时,它给相应的I/O模块发布命令(用以执行这个指令);在进一步的动作之前,处理器处于繁忙的等待中,直到该操作已经完成。
中断驱动I/O:当处理器正在执行程序并遇到与I/O相关的指令时,它给相应的I/O模块发布命令,并继续执行后续指令,直到后者完成,它将被I/O模块中断。
第一章作者:佚名来源:网络1、有一台计算机,具有IMB 内存,操作系统占用200KB ,每个用户进程各占200KB 。
如果用户进程等待I/O 的时间为80 % ,若增加1MB 内存,则CPU 的利用率提高多少?答:设每个进程等待I/O 的百分比为P ,则n 个进程同时等待刀O 的概率是Pn ,当n 个进程同时等待I/O 期间CPU 是空闲的,故CPU 的利用率为1-Pn。
由题意可知,除去操作系统,内存还能容纳4 个用户进程,由于每个用户进程等待I/O的时间为80 % , 故:CPU利用率=l-(80%)4 = 0.59若再增加1MB 内存,系统中可同时运行9 个用户进程,此时:cPu 利用率=l-(1-80%)9 = 0.87故增加IMB 内存使CPU 的利用率提高了47 % :87 %/59 %=147 %147 %-100 % = 47 %2 一个计算机系统,有一台输入机和一台打印机,现有两道程序投入运行,且程序A 先开始做,程序B 后开始运行。
程序A 的运行轨迹为:计算50ms 、打印100ms 、再计算50ms 、打印100ms ,结束。
程序B 的运行轨迹为:计算50ms 、输入80ms 、再计算100ms ,结束。
试说明(1 )两道程序运行时,CPU有无空闲等待?若有,在哪段时间内等待?为什么会等待?( 2 )程序A 、B 有无等待CPU 的情况?若有,指出发生等待的时刻。
答:画出两道程序并发执行图如下:(1)两道程序运行期间,CPU存在空闲等待,时间为100 至150ms 之间(见图中有色部分)(2)程序A 无等待现象,但程序B 有等待。
程序B 有等待时间段为180rns 至200ms 间(见图中有色部分)3 设有三道程序,按A 、B 、C优先次序运行,其内部计算和UO操作时间由图给出。
试画出按多道运行的时间关系图(忽略调度执行时间)。
完成三道程序共花多少时间?比单道运行节省了多少时间?若处理器调度程序每次进行程序转换化时lms , 试画出各程序状态转换的时间关系图。
第七章思考与练习题
1. 数据传输控制方式有哪几种?是比较他们的优缺点.
答:数据转送控制方式有程序直接控制方式、中断控制方式、
2. 何为设备的独立性?如何实现设备的独立性?
答:设备的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独立于具体使用的物理设备。
此时,用户使用逻辑设备名申请使用某类物理 设备。
当系统中有多台该类的设备时,系统可将其中的任意一台分配给请求进程,而不局限于某一台特定的 设备。
这样,可显著的改善资源的利用率,即可使用性。
设备独立使用用户独立于设备。
如进行输出时,亦 可以使用现实终端,也可以使用打印机。
有了这种独立性,就可以很方便的进行输入 /输出重定向。
3. 什么是缓冲?为什么要引入缓冲?操作系统如何实现缓冲技术。
答:缓冲是在两个不同速度设备之间传输信息时,用于平滑传输过程的一种手段。
(1) 换届CPU 与I/O 设备之间的速度不匹配的矛盾。
(2) 减少中断CPU 的次数。
(3)提高CPU 与I/O 设备之间的并行性。
4. 设备分配中为什么会出现死锁?
答:在某些操作系统中,一个进程只能提供一个 I/O 请求。
也就是说,执行进程向系统提出 I/O 请求后边立
即进入等待状态,直到
I/O 请求完成后才被唤醒。
这样系统对设备的分配比较安全,不会出现死锁。
但这种
方式对进程来说,因 CPU 与I/O 设备是串行工作的,这使得该进程的推进速度缓慢。
为了加快进程执行时的 推进速度,当需要是有可能接着发出第二个、第三个 进程才进入等待状态。
这种一个进程同时可以使用多个 了一种危险,即如果两个进程都提出请求使用对方占有的
5.已打印机为说明SPOOLing 技术的工作原理。
答:当用户进程请求打印输出时,操作系统接受用户的打印请求,但并不真正把打印机分配给该用户进程, 二十为进城再次攀上输出井中分配一空闲块区,并将要打印的数据送入其中,同时还为用户进程申请一张用 户请求打印表,将用户的打印要求填入其中,再将该表挂在请求打印队列上。
如果还有进程要求打印输出, 系统仍可以接受请求,也可以进城完成上述操作。
200个柱面,编号为0~佃9,当前存取臂的位置是在143号面
102、175、130,试问:为完成上述请求,采用下列算法时存
DMA 控制方式和通道方式四种。
I/O 请求,当所请求的I/O 设备已被另一个进程占用是, I/O 设备的方式提高了系统的资源利用率,但也带来 I/O 设备时,就会出现死锁。
6.假设一个磁盘有 上,并刚刚完成 125号柱面的请求,如果存在以下请求序列:
86、147、91、
177、94、150、
取臂的顺序是什么?移动总量是多少?
(1)・先来先服务(FCFS )
答:移动顺序是:
143、 86、 147、 91、 177、
94、 150、 102、 175、 130
移动总量是: (143-86)+( 147-86)+)( 147-91)+ (175-130)=565 (177-91)+( 177-94)+( 150-94)+( 150-102)+( 175-102)+
(2).最短寻道时间优先(SSTF ) 143、 147、 150、
答:移动顺序: 移动总量是:
(147-143)+( 150-147)
(177-175)=162
130、 102、 94、 91、 86、 175、 177
+( 150-130)+( 130-102)+( 102-94)
(94-91)+ (91-86)+( 175-86)+
⑶.扫描算法(SCAN ) 143、 147、 150、 175、 177、 130、 102、 94、 91、 86
答:移动顺序: 移动总量是: (147-143)+( 150-147)+( 175-150)+( 177-175)+( 177-130) +( 91-86)=125 (130-102) +( 102-94)+( 94-91)
(4).循环扫描算法(C —SCAN )
答:移动顺序是: 移动总量是: (147-143)+( 150-147)+( 175-150)+( 177-175)+( 177-86) (130-102)=169.
143、 147、 150、 175、 177、 86、 91、 94、 102、 130 (91-86)+ (94-91)+( 102-94)+
7.磁盘访问时间分为三部分:寻道时间、旋转时间和数据传输时间。
而优化磁盘
磁道的信息分布能减少输出输入服务的总时间。
例如,有一个文件有
10个记录 A.B.C.D.E J 存放在磁盘的某一磁道上,假定该磁盘共有 10个扇区,每个 扇区存放一个记录,安排如表,现在要从这个磁道上顺序的将
A~J 这10个记录
读出,如果磁盘的速度为 20ms 转一周, 处理程序每读出一个记录要花 4ms 进行 处理,试问:
扇区号
10
记录号
(1).处理完这10个记录的总时间多少?
(2).为优化分布缩短处理时间,如何安排这些记录,并计算处理总时间。
答:为了缩短处理时间应按图琐事安排这些记录。
经优化处理后,读出并处理记录 A 后,读/写头刚好转到记录 B 的开始出,因此 立即可读取并
处理记录 B ,后续记录的读取与处理情况相同。
股处理 10个记录的总时 间为 10* ( 2ms+4ms )=60ms 。
8•假设一个磁盘有100个柱面,每个柱面有10个磁道,每个磁道有15个扇区。
当进程的访问磁盘的12345扇区时,计算该扇区在磁盘的第几柱面?第几磁道? 第几扇区?
答:每个柱面上有 150个扇区,12345/150等于82余45, ,45/15等于3,即第82个柱面,第3个磁道,第15 号扇区。
9•一个文件记录大小为32B ,磁盘输入输出以磁块为单位,一个磁块的大小为512B.
当用户进程顺序读文件的各个记录时,计算实际启动磁盘
时间的比例。
答:有题目可知,盘块的大小为 512B ,一个文件记录大小为 32B 故一个盘块包含的记录数为:
512/32=16。
显然在访问16个记录中,只需要一次启动磁盘,故启动磁盘 I/O 占用整个访问请求的比例为
1/16=6.25%
10•如果磁盘扇区的大小固定为 512B ,每个磁道有80个扇区,一共有4个可用的
磁盘。
假设磁盘的转速时360rpm ,处理机使用中断驱动方式,从磁盘读取数据,
答:有题目所列条件可知,磁盘的旋转速度为 间为 20ms/10=2ms 。
对于表中记录的初始分布,读出并处理记录 为了读出记录 B 必须再转8个山区,急需要 20ms 转一周,每个此道有 10个记录,因此读出 1个记录的时 A 需要20ms+4ms=60ms 。
6ms 后读/写头急转到了记录 8*2ms=16ms ,记录B 的读取时间为 2ms ,处理时间为 B 相同。
所以处理 处理记录B 共花时间为:16ms+2ms+4ms=22ms 。
后续8个记录的读取时间与记录 的总时间是:9*22ms+6ms=204ms 。
D 出, 4ms ,股 10记录
I/O 占用整个访问请求
每字节产生一次中断,,如果处理中断需要2.5ms,问:
(1)・处理机花费在处理I/O操作上的时间占整个磁盘的访问时间百分比是多少?
(忽略寻道时间)
答:(512*2.5)/((1/12+1/480)+(512*2.5))*100%=99.9%
(2)・采用DMA方式,每个扇区产生一次中断,处理机花费在处理I/O上的时间
占整个磁盘访问时间的百分比又是多少?
答:2.5/((1/12+1/480)+2.5)*100%=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