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教学案例
- 格式:ppt
- 大小:31.83 MB
- 文档页数:55
全麻醉生效后,病人取俯卧位。
以腰4、5和骶 1 棘突为中心常规术区消毒,铺无菌手术巾、单。
取腰部后正中切口,以腰4、5和骶 1 棘突为中心,切口为7厘米。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深筋膜,暴露腰4、5 和骶1 棘突,切开椎旁韧带和肌腱,骨膜下剥离双侧棘突和椎板,直至关节突外侧。
可见骶 1 的上关节突明显的增生,肥大。
腰 5 的椎板不稳,双侧椎弓根处断裂。
将腰5 的椎板完全咬除后,显露骶一的上关节突,和腰 5 的椎弓根。
按照术前方案,在骶 1 、腰5 的椎弓根部分别打入一枚椎弓根钉,进针点的位置是横突中点和上关节突外缘的焦点。
用尖锥在椎弓根上钻孔后,分别放入一枚铁棒,C-臂X光机透视后,确定位置正确,铁棒的位置良好,分别拔出铁棒,拧入一枚椎弓根钉(椎弓根钉的大小为
6.5X500mm)。
透视后确定位置正确。
用髓核钳将骶1和腰 5 椎间隙中增生的瘢痕组织咬除后,松解骶 1 的神经根,直至关节突下切迹,可见双侧的神经根水肿,增粗。
完全松解
神经根后,安放连接杆,撑开器撑开后锁紧螺丝,复位,可见前脱位的腰5 椎体已经基本复位,缩紧螺丝后,固定牢固。
将神经根拉向内侧后显露椎间隙,用骨刀和圆凿将骶 1 的上缘和腰5 椎体的下缘凿除,直至松质骨。
取同侧髂后上棘出的骨块,修成1X3cm 的骨块后,植入两侧的椎间隙。
彻底止血,冲洗创口,放置负压引流,清点纱布器械无误后,逐层闭合创口,术后安返病房。
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38例目的探讨手术方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临床效果。
方法对38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滑脱患者采用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
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9~24个月的随访,平均(12.3±6.2)个月。
临床疗效评价参考根据Asher[1]的疗效观察项目:优22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9.5%。
结论采用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标签:腰椎退行性滑脱;手术治疗;临床研究腰椎退行性滑脱是中老年常见的疾病,由于椎间隙塌陷或椎体骨赘形成,滑脱可能出现重新稳定,但大约有1/3的滑脱会继续发展,由于节段间不稳定会造成严重的腰疼,或者由于继发神经根管和椎管狭窄造成根性疼痛或神经源性跛行。
我院自2010年3月~2012年3月,对36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滑脱患者采用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患者,男性11例,女性25例,年龄45~73岁,平均56.6岁。
均为退变引起的腰椎滑脱。
滑脱程度按Meyerding分度法:Ⅰ度33个节段,Ⅱ度3个节段。
合并侧弯情况:36例患者中共有3例合并侧弯。
所有患者均存在难以缓解的下腰部疼痛、间歇性跛行,其中伴有单侧下肢放射痛8例,双侧下肢放射痛10例。
所有患者均行严格保守治疗后症状仍存在或加重。
1.2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
患者俯卧位行后正中入路,充分显露滑脱椎体累及节段,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减压范围包括双侧侧隐窝,必要时去除后方小关节,彻底松解硬膜囊和双侧神经根,处理滑脱节段椎间隙,切除纤维环和髓核组织,刮除上下椎体终板的软骨,形成良好的植骨床。
根据滑脱范围决定融合节段,椎弓根螺钉置入,在滑脱节段使用提吊复位螺钉,放置已预弯的生理弧度的钛棒,进行滑脱椎体复位。
复位固定后,取自体髂骨椎间植骨行后方椎间融合。
锁紧钉棒系统,必要时横连加固。
腰椎滑脱治疗的4种术式比较:附36例报告
曾湘穗;陈宏
【期刊名称】《重庆医学》
【年(卷),期】1995(24)3
【摘要】我院自1987~1992年对36例腰椎滑脱病人在全椎板减压,解除硬膜囊、神经根受压基础上,进行了H形植骨和Luque氏棒,Steffee钢板、Dick氏器复位
固定加椎间植骨术,随诊14~66月,平均40.5月,植骨全部融合,总优良率77.8%。
现就各术式的适应证和效果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148-149)
【作者】曾湘穗;陈宏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530.5
【相关文献】
1.不同融合术式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轻中度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效果比较[J], 李彦周
2.四种经椎弓根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及腰椎滑脱的体会(附29例报告) [J], 李衡山;胡早意;王解生;龙安国
3.腰椎前滑脱及后滑脱的X线比较与分析(附100例平片分析) [J], 王惠华
4.腰椎前滑脱及后滑脱的X线比较与分析(附100例平片分析) [J], 王惠华
5.腰椎滑脱症不同术式治疗的疗效分析(附84例报告) [J], 杨双石;刘景发;吴增晖;陈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