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危险源的辨识及分类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403.00 KB
- 文档页数:53
危险源辨识及分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多变。
在这些环境中,危险源是不可避免的存在,因此危险源的辨识和分类就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危险源的辨识和分类。
一、危险源的概念和分类危险源是指可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因素或物体。
危险源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自然危险源,如地震、洪水、飓风等。
2.技术危险源,如石油、天然气、化学品、放射性物质等。
3.人为危险源,如交通事故、建筑施工、火灾、爆炸等。
二、危险源的辨识方法危险源的辨识是指对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价的过程。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1.检查法:通过对生产现场、设备设施、职工生活环境等进行检查,找出存在的危险源。
2.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职工对工作环境和隐患的看法,从而识别存在的危险源。
3.分析法:通过对工作环境、生产流程等进行详细分析,找出可能引起安全事故的危险源。
三、危险源的防控方法危险源的防控是指采取措施,减少或消除危险源对人身安全和环境的威胁。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危险源防控方法:1.工程技术措施:采用专业技术手段,改善工作环境,减少危险源的产生。
2.管理措施:制定和执行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安全检查等,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危险源。
3.防护措施:如戴安全帽、穿防护服、佩戴安全带等,减少埋头工作带来的危险。
四、结语危险源的辨识和分类,关系到职工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整体发展。
因此,企业和个人应该重视危险源的辨识和防控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共同建设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危险源识别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时常会面临各种潜在的危险源。
危险在很多时候来临时是隐蔽的,我们需要具备识别危险源的能力,以便及时做出应对和防范措施,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本文将探讨危险源的种类、识别方法以及应对策略。
危险源种类危险源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但不限于:1.物理危险源:如高温、高压、尖锐物等,容易引发事故。
2.化学危险源:各种有害化学品、气体等,可能造成中毒或爆炸。
3.生物危险源:包括各类细菌、病毒等,可能引发传染病。
4.机械危险源:机器设备的运行可能会导致损伤。
5.人为危险源:如安全操作不当、缺乏安全意识等,引发事故的风险增加。
危险源识别方法环境观察对周围环境进行观察是最基本的危险源识别方法。
观察建筑结构、设备状态、气味等因素,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定期检查定期对工作场所、生活环境等进行检查,查找潜在的危险源并做好记录。
建立健全的检查制度,确保每个细节都得到关注。
使用仪器设备利用专业的仪器设备检测环境中的潜在危险,如气体检测仪、温度计等。
这些设备能够帮助人们更准确地发现危险源。
应对策略一旦发现危险源,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以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紧急撤离:在危险情况下,第一时间进行紧急撤离,确保人身安全。
2.采取防护措施:根据危险源的不同性质,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装备、切断电源等。
3.报警求助:在无法控制局势时,及时报警求助,寻求专业机构的支援。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危险源无处不在,只有不断提高警惕意识,学会识别危险源,并合理应对,才能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对危险源识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危险源分类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危险源分类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在生产、工作和生活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危险源和危险有害因素。
正确识别危险源和危险有害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和管理,是保障人身安全和健康的关键。
本文将分别介绍危险源分类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方法。
一、危险源分类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潜在不安全因素。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危险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划分:(1)物理性危险源:如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等。
(2)化学性危险源:如有毒物质、可燃气体、爆炸性物质等。
(3)生物性危险源:如病毒、细菌、寄生虫等。
(4)心理性危险源:如过度紧张、情绪不稳定等。
2.根据危险源的存在形式划分:(1)固定危险源:如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等。
(2)移动危险源:如车辆、船舶等。
(3)过程危险源: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噪音等。
3.根据危险源的触发条件划分:(1)正常状态下的危险源:如高温、高压设备等。
(2)异常状态下的危险源:如设备故障、人为失误等。
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危险有害因素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不安全因素。
以下是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特征:4.机械伤害:由机械设备、工具等造成的割伤、划伤、砸伤等。
机械伤害的特点是速度快、力度大,容易造成严重的身体损伤。
5.坠落伤害:从高处跌落导致的人身伤害。
坠落伤害的特点是容易导致骨折、内脏损伤等。
6.电击伤害:由电流通过人体造成的伤害。
电击伤害的特点是电流会对人体产生烧灼伤、神经损伤等影响。
7.尘肺病:长期吸入粉尘导致肺部组织纤维化的一种疾病。
尘肺病的特点是潜伏期长,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害。
8.中毒、窒息:吸入有毒物质或氧气不足导致的人体损伤。
中毒、窒息的特点是可能对人体造成严重的生理影响,甚至导致死亡。
9.高温、低温:高温或低温对人体的影响,如中暑、冻伤等。
高温、低温的特点是对人体的生理机能产生影响,可能引发各种疾病。
辨识危险源的方法
危险源辨识是安全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辨识危险源的方法:
1. 危险源分类法:根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能量和物质,将其分为第一类和第二类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是指生产过程中可能意外释放的能量 (能源或能源载体),如燃料、动力、高温、高压等;第二类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的各种因素,如机械、电气、辐射、物质、火灾和爆炸等。
2. 广义危险源划分法:将危险源划分为机械类、电气类、辐射类、物质类、火灾与爆炸类等类别,根据不同类别的危险源的特点进行辨识和管理。
3. 事件树分析法 (ETA):事件树分析是一种用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工具。
通过分析系统中可能发生的事情,及其可能导致的后果,来识别危险源和其潜在风险。
4. 故障树分析法 (FTA):故障树分析也是一种用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工具。
通过分析系统中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可能导致的后果,来识别危险源和其潜在风险。
5. 危险信息收集法: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如工艺参数、设备状态、人员操作行为等,来识别危险源和其潜在风险。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辨识危险源的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结合使用。
辨识危险源后,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制定,以降低危险
源的风险水平。
消防安全危险源识别与分类常识大全消防安全是社会稳定和个人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火灾,必须准确识别和分类危险源。
以下是消防安全危险源的识别与分类常识大全。
一、危险源的概念及分类1. 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是指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电击等消防安全事故的物质、设施、场所、活动或人员等。
2. 危险源的分类(1)自然危险源:如雷击、地震等自然现象;(2)物理危险源:如电流、高温等物理现象;(3)化学危险源:如易燃物、有毒物质等化学品;(4)生物危险源:如细菌、病毒等生物体;(5)人为危险源:如明火、违规操作等人为因素。
二、常见危险源的识别与分类1. 易燃物品的识别与分类(1)固体易燃物品:如纸张、布料等;(2)液体易燃物品:如汽油、酒精等;(3)气体易燃物品:如丙烷、乙炔等;(4)可燃粉尘:如木屑、煤尘等。
2. 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的识别与分类(1)液化石油气:常见于居民区、商业建筑等;(2)天然气:常见于工业区、燃气管道等。
3. 电气设备的识别与分类(1)常见的家用电器:如电视机、冰箱等;(2)大型电气设备:如变压器、发电机等;(3)高压电缆:常见于电力供应系统;(4)充电器、电池:常见于移动电子设备。
4. 违章违法行为的识别与分类(1)乱扔烟蒂:易引发火灾;(2)违规使用明火:易引发明火燃烧;(3)违规操作电气设备:易引发电气火灾;(4)违反用电安全规定:易引发电气事故。
5. 交通工具火灾的识别与分类(1)汽车火灾:常见于机动车辆;(2)火车火灾:常见于铁路交通;(3)船舶火灾:常见于海上交通;(4)飞机火灾:常见于航空运输。
三、消防安全危险源的评估与控制1. 危险源评估的重要性危险源评估能帮助我们了解危险源的类型、规模和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为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2. 危险源控制的方法与措施(1)消除危险源:如及时修复电气设备故障、清理易燃物等;(2)隔离危险源:如设置隔离带、建立防护墙等;(3)减轻危险源:如减少易燃物存储数量、使用无毒替代品等;(4)警示标识和宣传教育:如设置消防标识、开展火灾预防宣传等。
危险源辨识及分类方法危险源辨识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因应安全风险的出现,预测和评估各种全面可能造成伤害或危害的因素,以便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
危险源辨识的定义是指识别环境中存在的、对人员、财产和环境构成危险、风险的所有因素。
危险源分类是根据其特点将各种危险源区分出来,便于安全管理的科学实施。
常见的危险源分类有以下四种:一、来源性危险源来源性危险源是指来自特定设备或系统的一种稳定存在的危险因素。
通常,这类危险源是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过程中产生的。
来源性危险源的举例有:高速旋转的机械部件、高温高压的设备、有害气体的泄漏等。
二、人为危险源人为危险源是指由人员自己造成的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危险因素。
这类危险源通常包括以下内容:安全隐患的忽视、安全意识不足、训练不足、意外错误操作、违规行为等。
三、自然危险源自然危险源是指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作用于人类、财产和环境的自然灾害和气候条件等。
这类危险源通常包括地震、洪水、火山火山喷发、风暴、暴雨等。
四、特定环境危险源特定环境危险源是指某些工作场所或生产工艺中特定环境条件产生的危险因素。
这类危险源通常包括:电磁辐射、噪音、有害化学物质、针尘、高温等。
对于不同的危险源,企业应该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
来源性危险源可通过技术手段来控制,如安装机械保护装置、液位报警器等。
人为危险源则需通过培训、监管等人力管理控制措施。
自然危险源和特定环境危险源则需通过灾害预警、应急预案等控制措施。
危险源辨识和分类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并且也是安全管理的第一步,能够很好的保证企业生产的平稳进行,防止不幸发生。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范文一、引言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是企业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们对于预防事故和保障员工安全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危险源的辨识、分类以及风险评价和分级的方法和原则。
二、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对企业内存在的各类危险源进行发现、识别和记录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危险源辨识应包括以下内容:1. 确定危险源种类。
危险源可以分为物理危险源、化学危险源、生物危险源、机械危险源等。
通过对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可以确定所涉及的危险源种类。
2. 辨识危险源。
通过观察和调查,发现和辨识企业内存在的各类危险源,如高温、高压、有害气体、毒性物质等。
同时,要考虑到不同危险源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可能的危险源组合作用。
3. 记录危险源信息。
对于每一个辨识出的危险源,应制定相应的危险源信息记录表,详细记录危险源的名称、特性、危险程度等信息。
三、危险源分类和风险评价危险源分类和风险评价是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系统梳理和评估的过程,目的是为了确定各类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1. 危险源分类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征,可以将危险源进行分类。
常用的分类方法包括按照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学性质、机械性质等进行分类。
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制定。
2. 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确定其对人员和环境的威胁程度。
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定性评估方法和定量评估方法。
定性评估方法是通过专家判断和经验总结,对危险源进行主观评估,如利用风险矩阵、事件树等方法。
而定量评估方法则是基于数学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借助风险模型和风险计算公式进行风险评估。
3. 风险分级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将危险源按照风险程度进行分级。
常用的分级方法有使用颜色、数字等符号来表示不同等级的风险,如红色表示高风险、黄色表示中风险、绿色表示低风险等。
危险源识别及控制措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潜在危险,这些危险可能会对我们的生命、健康、财产和环境造成威胁。
因此,有效地识别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至关重要。
一、什么是危险源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简单来说,就是可能引发事故的潜在因素。
例如,在建筑工地上,未固定好的脚手架、高空掉落的建筑材料、电气设备漏电等都是危险源。
在工厂里,运转的机器部件、高温高压的容器、易燃易爆的化学品等也属于危险源。
二、危险源的分类危险源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1、物理性危险源如设备设施的缺陷、防护缺陷、噪声、振动、高温、低温、电磁辐射等。
2、化学性危险源包括易燃易爆物质、有毒有害物质、腐蚀性物质等。
3、生物性危险源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4、心理生理性危险源例如,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等。
5、行为性危险源比如指挥错误、操作错误、监护失误等。
三、危险源识别的方法为了有效地识别危险源,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现场观察法直接到工作现场进行观察,了解工作流程、设备运行情况、人员操作等,发现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2、询问交流法与一线工作人员、管理人员进行交流,询问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潜在的危险。
3、查阅资料法查阅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事故案例、技术文件等,获取有关危险源的信息。
4、安全检查表法根据相关标准和经验,制定详细的安全检查表,对工作场所和设备进行逐一检查。
5、事故树分析法通过分析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原因和逻辑关系,来识别危险源。
四、危险源识别的步骤1、确定识别范围明确需要进行危险源识别的区域、活动、设备、人员等范围。
2、收集相关信息收集与识别范围相关的各种信息,包括工艺流程、设备清单、人员操作手册、事故记录等。
3、划分作业活动将工作过程划分为不同的作业活动,便于更细致地进行危险源识别。
4、识别危险源运用上述的识别方法,对每个作业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逐一识别。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完整版
1.物理危险源:指那些由于物质或物理状态的特点而对人的生命和健
康构成的威胁,如高温、低温、高压、高音、高频、高脉冲电流等。
2.化学危险源:指那些对人体有毒、有害、刺激、腐蚀作用的化学物质,如有害气体、爆炸品、易燃、易爆物质等。
3.生物危险源:指那些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体引起的传染病、流行病等。
4.人为危险源:指那些由人的行为、活动等造成的危害,如动作不慎、操作失误、违章作业等。
5.自然灾害危险源:指那些由自然界的气候、地质、水文等变化引起
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火灾等。
风险评价分级办法是指对不同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依据其危险性和
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行分级
1.风险评估指标法: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点,确定和计算相应的风
险指标,如可燃气体的爆炸指数、有毒气体的浓度等,以评估其风险等级。
2.定性分析法:通过对危险源的观察和分析,结合相关的经验和常识,进行定性分析,将风险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
3.定量分析法:通过对危险源的实验数据和统计数据的分析,运用数
学和统计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将风险分为几个不同的等级。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危险源
的性质和可能的危害程度,同时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相应的
防控措施和措施,确保工作场所和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危险源辨识及分类方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危险源辨识及分类方法:1.职业健康及安全风险评估(OHSRA)方法:OHSRA方法是一种常见的危险源辨识方法,它旨在识别并评估与工作环境相关的健康和安全风险。
这种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识别危险源:通过观察、访谈和文件分析等方式,确定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源。
-评估危险:评估每个危险源的潜在影响和暴露风险。
这可以通过量化或定性方法来实现。
-风险控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来减少或消除识别的危险源。
2.HAZOP分析方法:HAZOP(危害和操作性研究)分析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旨在识别和评估工业过程中的潜在危险和操作失误。
该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准备:确定要进行HAZOP分析的过程和目标。
-分析:通过分析每个过程步骤的参数和变量,识别潜在的危害和操作失误。
-评估:评估识别到的每个危害和操作失误的潜在风险和严重性。
-措施:提出适当的控制措施来减少或消除危害和操作失误。
3.风险矩阵方法:风险矩阵是一种常见的危险源分类方法,它将危险源按照概率和严重性来分类。
通常使用颜色来表示不同的风险级别。
这种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识别危险源:通过观察、访谈和文件分析等方式,确定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源。
-评估危险:评估每个危险源的概率和严重性,并将其绘制在风险矩阵上。
-分类:根据风险矩阵的颜色分类,将危险源分为不同的风险级别。
-措施:根据风险级别,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来减少或消除识别的危险源。
4.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方法:FMEA是一种通过分析故障模式及其潜在影响来识别和分类潜在危险的方法。
该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识别故障:通过观察、访谈和文件分析等方式,确定可能的故障模式。
-评估影响:评估每个故障模式的潜在影响和严重性。
-确定原因:确定故障模式发生的可能原因。
-推导措施:根据故障模式的潜在影响,决定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危险源辨识及分类方法。
组织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以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危险源辨识及分类1. 介绍在社会发展和工业化的过程中,各种危险源不可避免地存在于我们生活和工作的环境中。
危险源的存在可能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环境带来巨大的威胁和风险。
因此,对危险源进行准确的辨识和分类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危险源的概念、辨识方法和分类准则,旨在为相关领域的人士和机构提供指导和参考。
2. 危险源的概念危险源是指那些可能对人类、设备、设施或环境造成伤害、损失或危害的物质、能量、条件或行为因素。
危险源可以分为自然危险源和人为危险源两大类。
2.1 自然危险源自然危险源是由自然环境因素产生的危险源,如地震、洪水、风暴、火山喷发等。
这些自然危险源通常不受人类控制,能够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严重的损害和破坏。
2.2 人为危险源人为危险源是由人类活动和行为引起的危险源,如工业事故、交通事故、火灾、化学泄露、恐怖袭击等。
这些人为危险源通常可以通过采取措施来预防和控制,但在没有合适的管理和监控下,仍然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巨大破坏。
3. 危险源辨识方法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对现有环境和活动进行认知和分析,确定潜在的危险源。
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危险源辨识方法。
3.1 现场勘察法现场勘察法是通过专业人员对目标环境进行实地勘察和观察,获取相关信息,并结合工程技术和经验,辨识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特定场所和设施进行危险源辨识,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3.2 文件资料分析法文件资料分析法是通过对相关文件、资料和记录的分析,辨识潜在的危险源。
这些文件包括工艺流程图、设备清单、工程建设方案、操作规程等。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已有的工程建设和生产活动进行危险源辨识,能够全面了解和评估潜在的危险源。
3.3 专家评估法专家评估法是通过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环境和活动进行评估和判断,确定潜在的危险源。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复杂和多变的环境和活动进行危险源辨识,能够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和风险。
4. 危险源的分类准则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控制危险源,通常需要将其进行分类。
危险源辨识方法和途径
危险源辨识是指对潜在的或已经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估和管理的过程。
以下提供了一些常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和途径:
1. 现场观察:通过实地考察和观察,识别现场潜在的危险源。
可以通过巡视、检查、调查等方式进行。
2. 危险源清单:制定危险源清单,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分类和整理。
可以采用专家经验、历史数据、标准规范等进行归纳和整理。
3. 事故案例研究:通过研究类似行业或企业的历史事故案例,分析事故的原因和成因,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可以借鉴经验,加强对类似危险源的防范和管理。
4. 风险评估:采用专业的风险评估方法,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估。
常用的方法包括风险矩阵分析、层次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等。
5. 工艺流程图分析:通过分析工艺流程图,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可以结合工程控制措施和操作规程,进行分析和评估。
6. 专家咨询: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提供意见和建议,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
专家经验可以提供宝贵的参考和指导。
7. 健康安全培训:加强员工的健康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对危险源的辨识和意识。
可以通过开展培训课程、讲座、安全教育等方式进行。
8. 规章制度和标准要求: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管理。
制定合适的规章制度,明确责任和要求。
以上是常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和途径,具体选择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
同时,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危险源辨识工作,确保工作环境的健康安全。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概述在现代工业中,工厂、物流、交通等各种领域中,都存在着各种危险源,这些危险源包括但不限于化学品、高温、高压、高空、机械设备等。
一旦这些危险源不得当地管理和操作,则会给人员、财产甚至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因此,对于这些危险源的辨识分类、风险评价分级办法等措施,在安全管理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本文档将着重阐述危险源的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为实现工业领域的安全管理提供帮助。
危险源的辨识分类对于危险源的辨识,首先需要对危险源进行分类。
目前常用的危险源分类方法有以下五种。
1. 影响因素分类法根据危险源的来源和刺激性质进行分类,包括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技术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四类。
这种分类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控制和管理。
2. 机理分类法通过分析物质或能量的作用机理,将危险源分为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人因学四大类,这种分类能更全面地反映危险源的实质。
3. 按照剂量效应分类法将危险源按危害剂量和影响范围的大小分为高危、中危、低危三类,在评估风险时能更加精准。
4. 按照状况分类法将危险源按照存在的状况分为实体危险源和非实体危险源两类,这种分类突出了物资本身的原则,为安全管理提供了特定的指导思想。
5. 按照产生途径分类法根据危险源的产生途径和来源来进行分类,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环境污染和废物处理的安全管理。
风险评价分级办法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分类后,需要对危险源的风险进行评价并分级。
风险评价的方法很多,包括矩阵法、层次分析法、专家评估法等,其中以矩阵法为最为常见和易用的。
1. 矩阵法矩阵法是一种简单直观的风险评价方法,主要依据概率和控制度,将风险分为四类:高风险等级、中高风险等级、中低风险等级和低风险等级,其关键操作步骤为:1.确定风险矩阵(如下所示)。
风险等级高风险等级中高风险等级中低风险等级低风险等级概率0.8 ~ 1 0.4 ~ 0.8 0.2 ~ 0.4 0 ~ 0.2控制度I类II类III类IV类2.利用正确的方法确定风险,如风险评价矩阵、头脑风暴会议、需求确认等。
附件危险源辨识与分级方法一、危险源类别危险源即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包含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危险作业等二、名词解释(一)危险源hazard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二)可接受风险acceptable risk根据企业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企业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
(三)重大风险major risk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
(四)风险点risk site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五)危险源辨识hazard identification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
(六)风险评价risk assessment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七)风险分级risk classification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八)风险分级管控risk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九)风险控制措施risk control measure企业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针对该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十)风险信息risk information风险点名称、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三、风险点确定1 风险点划分原则风险点的划分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
根据生产线不同装置、作业活动等按照生产装置、辅助设施、作业场所等功能分区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