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及拟题(精)
- 格式:doc
- 大小:164.00 KB
- 文档页数:7
各位同学:大家好!毕业论文选题现发给你们,在选择时请注意以下事项:按学校的规定,每位老师指导学生人数不超过8人,且论文题目不能重复(即一道题目只能一位学生选择),所以同学们的选择只是一个初步的选择,系里将根据你们的选择和学校、学院的有关规定进行调整,希望各位同学给予理解。
同学们在初步确定指导老师和论文题目后还可以与老师协商进行论文题目的修改,所以同学们不必紧张和担心,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们的指导能够顺利地完成大学生涯这一最后环节的工作。
(说明:邓老师由于社工专业有论文指导工作,所以在我系只能选择三人指导;王、邵、文、毛、杨怀中老师由于工作繁忙,所以也只能指导4—5人。
)政治学系老师:刘伟兰青同学:请你把我上述的要求一并发给每一位同学。
2010届毕业论文选题、祝江斌老师:1.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政府应对能力研究------以某市应对甲型H1N1事件为例2.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扩散机理研究3.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政府应急管理绩效研究4.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政府应急管能力研究5.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政府管理脆弱性研究6.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政府预警管理模式研究7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管理问题研究8.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动员机制研究杜杰老师:1.儒家德政思想研究2.孟子民本思想探析3.中国传统德育思想探析4.中国传统经济伦理研究5.中国传统小康社会思想研究6.我国基层政府政策执行力研究7.公共政策视域的中国人口问题研究8.公共政策视域的社会老龄化问题研究杨先宝老师:1、社会公平保障调查分析——以你所在的地区为例2、网络民主发展作用及其局限性分析3、大学生公益精神调查分析4、官员财产申报与反腐败成效关系分析5、从政治学角度分析中国高房价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6、中西方政府公务用车制度比较7、中西方政府公务招待制度比较8、城市居民幸福感调查分析——以你所在地区为例9、农村村民幸福感调查分析——以你所在地区为例10、中国省级政府财权与实权状况调查与分析邓文老师:1、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公共安全反应体系的缺失与重构-----以上海“11。
关于开展2009—2010学年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毕业设计)及优秀指导教师评选工作的通知各学院(系):学士学位论文(毕业设计)是本科生科学研究与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深化教学改革,强化质量意识,加强实践教学工作,提高我校本科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质量,鼓励本科学生在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中充分发挥其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务处将于2010年6月开展2009—2010学年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毕业设计)及优秀指导教师的评选工作。
一、评选原则坚持科学、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严格按照《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认真评选出体现较高专业水平,真正原创的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和优秀指导教师。
坚持宁缺勿滥的遴选原则,杜绝简单分配的评选现象。
二、评选范围2010届全日制普通本科生学士学位获得者所做的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及其指导教师。
三、评选标准1。
选题具有鲜明的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2.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材料详实可靠,有独特见解和创意;3.格式规范,结构严谨,逻辑性强;4.论文层次分明,表述清楚,文字简练流畅,专业术语准确;5.中(外)文摘要简洁、准确、规范;6.综合评定成绩在90分以上或成绩在本专业中名列前茅.7。
毕业设计图纸(图表)清晰、整洁、正确、完备,设计成果有较好的实用(参考)价值,或有一定(潜在)的经济效益。
四、评选程序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毕业设计)的评选与推荐由教务处和各学院(系)共同负责组织实施。
1.学院(系)推荐。
各学院(系)于本单位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答辩工作结束后组织相关教师评定本学院拟推荐的优秀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数量控制在本学院学士学位论文总数的5%以内,并于2010年6月9日以前,向学校教务处教学实践科报送所推荐的优秀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相关文本材料和电子材料。
学院(系)上报的主要材料包括: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原文复印件及其电子版、《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指导手册》复印件、《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毕业设计)推荐表》(见附件1)、《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推荐表》(见附件2)、《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推荐论文汇总表》(见附件3)及其电子版.联系电话62511357; 联系人:张力军刘东风Email:。
学院自学考试毕业设计(论文)设计(论文)题目:关于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分析及应对策略学生姓名:何园园考籍号:913610200061助学点:第一师学院专业班级:12班指导教师:晴职称讲师二○一二年三月第一师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0 10届毕业生)助学点:第一师学院专业:教育管理题目:关于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分析及应对策略学生:何园园考籍号:913610200061指导教师:晴职称:讲师2012年3月10日第一师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助学点:第一师学院专业:教育管理第一师学院毕业论文(20 10 届)关于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分析及应对策略助学点:第一师学院专业:教育管理学生姓名:何园园班级:12 考籍号:913610200061 指导教师:晴职称:讲师最终评定成绩2012 年3月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广泛的研究已经证实教师是高压力职业。
在我国,教师所面临的来自学校学生和家庭的压力,在现代社会依然有增无减,而小学教师职业压力是显得更为突出。
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状况不仅涉及到身心健康以及工作绩效的高低,而且与整个义务教育事业息息相关。
因此,对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分析和探讨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应对策略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压力分析应对策略Abstractsince the 1970 s, a wide range of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confirmed that the teacher is high pressure career. In our country, the teacher of the school faced from students and families of pressure, in the modern society is still unabated, and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professional pressure is appear more outstanding.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professional pressure situation is not only related to health of body and mind and work performance of high and low, with the whole obligation education and career is closely linked. Therefore,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occupational stress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professional pressure strategies has a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Keywords: primary school teacher, and professional pressure, stress analysis and strategies目录第1章小学职业教师压力概述 (1)1.1压力的概述 (1)1.2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界定 (1)1.3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影响 (1)第2章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负面影响 (1)2.1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大的表现 (1)2.1.1持续的紧焦虑 (1)2.1.2职业倦怠的产生 (2)2.1.3家庭生活的不和谐 (2)2.2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大的负面影响 (2)2.2.1对教师身心的影响 (2)2.2.2对学生的影响 (2)2.2.3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3)2.2.4对社会舆论的影响 (3)第3章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来源 (3)3.1教师个体因素 (3)3.1.1自我期望过高 (3)3.1.2自我专业化程度的局限 (3)3.1.3教师个性因素 (4)3.2 环境因素 (4)3.2.1学校方面 (4)3.2.2社会方面 (4)3.2.3经济方面 (5)3.2.4学生家长方面 (5)第4章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应对策略 (5)4.1社会方面 (5)4.1.1关注小学教师的生存状态,提高教师待遇 (5)4.1.2建立合理的专业期望,良性的社会支持 (6)4.2学校和教育机构层面 (6)4.2.1改革滞后的教育体制,创造优质教育环境 (6)4.2.2探索小学教师“减负”之路,缓解小学教师工作压力 (6)4.2.3给小学班级"消肿" (6)4.3教师个人层面 (6)4.3.1转变心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4.3.2.不断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7)4.3.3 学会减负,注意自我调节 (7)结论 (8)参考文献 (9)致词 (10)第1章小学教师职业压力概述1.1压力的概述提起“压力”一词,似乎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相互描述自身生存状态的主题语。
学号:**********哈尔滨师范大学学士学位论文题目:氢能的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学生:曹翠燕指导教师:王玉和教授年级:2006级专业:化学教育系别:化学系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学士学位论文题目氢能的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学生曹翠燕指导教师王玉和教授年级2006级专业化学教育系别化学系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5月氢能的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曹翠燕摘要:氢能作为最有利用价值的二次无污染、高效可再生能源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分析概括了国内外氢能的发展概况,同时介绍了氢能的发展前景。
其中,着重介绍了氢能在燃料内燃机和氢燃烧电池的应用,并且从氢能在航天航空领域、军事领域、能源领域、交通运输领域、工业领域等行业中的应用,阐述了氢能的实用价值。
关键字:氢能;发展状况;应用前景; 氢内燃机;氢燃料电池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长,人类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虽然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在当前的能源结构中仍占很大比例,但是,一方面,化石燃料的使用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严重威胁了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另一方面,由于化石燃料是一种有限、不可再生的资源,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带来了严重的能源危机[1]。
因此,开发和利用清洁、高效的可再生能源是当前全球急待解决的任务。
而氢能作为2l世纪的绿色能源[2],由于具备电能和热能所没有的可储存性,使它成为最好的可再生能源的载体,也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3]。
近年来,氢能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已经形成一个不小的高潮,氢能经济新时代正向我们走来。
1. 氢能的发展现状1.1. 国外发展概况现阶段由于氢能系统技术在国民经济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国外氢能的发展已经不单纯停留在技术领域上,同时产生了“氢能经济”的新经济模式的概念[4]。
最近又有专家提出未来要发展到“氢能文明社会”的新阶段[5]。
不过,由于氢能在制备储存等方面的局限使氢能商业化进展仍然很慢,即使对发达国家而言,虽然氢能的技术条件已经成熟,但仍处于示范阶段。
滁州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2010届艺术设计专业选题汇总表
系部(盖章):美术系填表人:潘宏负责人:许建康日期:2009年11月30日
谢谢你的观赏
滁州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2010届艺术设计专业选题汇总表
谢谢你的观赏
滁州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2010届艺术设计专业选题汇总表
注:本表应于第七学期第十四周结束前送交教务处备案。
谢谢你的观赏
滁州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2010届艺术设计专业选题汇总表
注:本表应于第七学期第十四周结束前送交教务处备案。
谢谢你的观赏
谢谢你的观赏。
题目:三自由度机械手结构与原理研究学院:轻型产业学院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姓名:丛榆坤指导教师:蔡小五完成日期:2014年5月11日毕业论文任务书毕业论文题目:三自由度机械手结构与原理研究选题意义、创新性、科学性和可行性论证:近年来,我国乃至世界三自由度机械手发展十分迅速,其数量和规模不断提高,所以对三自由度机械手的熟知变得愈发重要。
为体现出三自由度机械手的现实价值,在此我们对三自由度机械手结构设计与工作原理做一细致分析。
主要内容:基于对三自由度机械手的结构与原理分析,通过编写相关程序控制机械手运动。
首先,了解机械手的发展现状;其次,对其硬件的选择及软件的使用做一说明;最后,通过实验,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观察机械手的运动状况。
目的要求:为了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态度,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运用计算机编写程序进行模拟操作。
计划进度:1. 毕业论文选题(2013.09.01~2013.10.31)2. 确定毕业论文写作提纲(2013.11.01~2013.12.31)3. 形成毕业论文初稿(2014.01.01~2014.02.28)4. 形成毕业论文修改稿(2014.03.01~2014.04.30)5. 形成毕业论文终稿(2014.05.01~2014.05.18)6. 答辩(2014.05.19~2014.05.26)指导教师签字:主管院长(系主任)签字:年月日辽宁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记录表论文题目三自由度机械手结构与原理研究学生姓名丛榆坤学号102703104 年级、专业2010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指导教师姓名蔡小五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所在院系轻型产业学院第一次指导(对确定题目、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指导意见):确定论文题目为:三自由度机械手结构与原理研究独立查阅毕业论文资料。
围绕课题题目收集、阅读有关文献资料。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2010届本科毕业论文线性变换的核和值域的若干性质的讨论院(系)名称数学科学学院专业名称数学与应用数学学生姓名高远晓学号060414047指导教师周慧倩讲师完成时间2010.5线性变换的核和值域的若干性质的讨论高远晓数学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学号:060414047指导教师:周慧倩摘要:本文给出了在什么样的特殊线性变换下,线性变换的核和值域的直和是整个线性空间;线性变换为可逆线性变换;线性变换的核和值域互为正交补.关键词:线性变换的核和值域;逆变换;直和;正交补0 引言线性变换是高等代数中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在线性空间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管是在理论研究中还是在实际应用中都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也就要求我们必须在线性变换这方面多多思考,认真学习.在对课本上的知识学习外有必要多看看其他相关的书籍和文献,对自己将来的研究或工作都是有益的.线性变换的核和值域是线性空间的一个重要概念,除了基本的性质之外,特殊的线性变换还具备一些特殊的性质,同时一些具有特殊性质的线性变换的核和值域的关系也反映了一些特殊的线性变换.文献[1]中已经给出了线性变换相应的性质,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思考线性变换的核和值域的特殊性质.如什么样情况下其直和为整个空间;核和值域还有那些特别的性质;什么情况下其直和互为正交补.并对一些不满足的情况给出了反例.1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定义1.1 线性变换的核和值域的概念[]2设σ是数域上P的线性空间V的一个线性变换,σ的全体象组成的集合称为σ表示,所有被σ变成零向量的向量组成的集合称为σ的核,用σ的值域,用()V()10σ-表示.σ的核()10σ-又记作()Ker σ,σ的值域()V σ又记作Im()σ.即(){}()0,Ker V σζσζζ==∈,(){}Im()V σσζζ=∀∈.定义1.2 直和的概念[]1设1V ,2V 是线性空间V 的子空间,如果和12V V +中每个向量α的分解式 12=+ααα, 1122,V V αα∈∈ ,是唯一的,这个和就称为直和,记为12V V ⊕.定义1.3 欧氏空间正交补的概念[]1子空间2V 称为子空间1V 的一个正交补,如果1V ⊥2V ,并且12V V V +=.定理1.1 (维数公式) 如果1V ,2V 是线性空间V 的两个子空间,那么 ()()()()121212dim dim dim dim V V V V V V +=++⋂.定理1.2 设1V ,2V 是V 的子空间,令12W V V =+,则12W V V =⊕的充分必要条件为()()()12dim dim dim W V V =+.2 线性变换的核和值域的直和是整个线性空间的条件定理2.1 设σ是数域F 上线性空间V 的一个线性变换,在V 是有限维向量空间的情形,我们有σ的核()Ker σ与σ的值域Im()σ的维数之和等于V 的维数,即:dimIm()dim ()Ker n σσ+= .证明:参考文献[1].应该指出,虽然子空间()Im σ与()Ker σ的维数之和为n ,但是Im()()Ker σσ+并不一定是整个空间.例 1 设是三维向量空间V 是实数域R 上的线性空间,σ为三维线性空间的一个线性变换.相性无关的三个向量1α,2α,3α为V 的一组基,分别为()11,0,0α=,()20,1,0α=,()30,0,1α=.其中()()10,0,0σα=,()()20,0,0σα=, ()()30,1,0σα=.证明:由题可知dimIm()dim ()3Ker σσ+=,但是Im()()Ker σσ+不是整个三维空间.因为Im()()Ker σσ+只有两个线性无关的向量()11,0,0α=和()20,1,0α=,这与三维线性空间为三维空间相矛盾.对于一般的线性变换虽然有性质2.1知满足性质()()dimIm dim Ker n σσ+=.但是很多的线性变换是不满足()()dimIm dim V Ker σσ=+这个性质的,由例1知空间V 不一定等于()()Im Ker σσ+.那么一般来说空间V 不是线性变换的核和值域的直和,即()()Im V Ker σσ=⊕不一定成立.如:设[]n F x 表示数域F 上所有次数不大于n 的多项式及零多项式所成的向量空间,令()()':f x f x σ→,则()[]1Im n F x σ-=,()Ker F σ=,满足()()dimIm dim Ker n σσ+=,但()(){}Im 0Ker F σσ⋂=≠,()()Im V Ker σσ≠⊕.下面我们讨论什么样的情况下有Im()()V Ker σσ=⊕.引理 ()()Im V Ker σσ=+的充分条件为()(){}Im 0Ker σσ⋂= . 证明 由定理2.1知dimIm()dim ()Ker n σσ+=,因,()(){}Im 0Ker σσ⋂= ,由维数公式知()()()dim Im dimIm()dim ()Ker Ker n σσσσ+=+=.因此可得()()Im V Ker σσ=+.定理2.2 ()()Im V Ker σσ=⊕的一个充分条件为2σσ=.证明:任取()()Im Ker ασσ∈⋂,由()Ker ασ∈得()0σα= .由()Im ασ∈知存在V ξ∈使()σξα=,则()()20ασξσξ=== .所以()(){}Im 0Ker ασσ∈⋂= . 由引理和()()Im Ker V σσ+⊆可知()()Im V Ker σσ=⊕.对此题的条件2σσ=给以推广可得:定理2.3 设σ是n 维向量空间V 的线性变换,则V ()()Im Ker σσ=⊕的充要条件是()()2dimIm dimIm σσ=.证明 (充分性) 设2dim Im()dim Im()σσ=,则22dim Im()dim ()dim Im()dim ()Ker Ker n σσσσ+=+=.因2dim Im()dim Im()σσ=,于是2dim ()dim ()Ker Ker σσ=.但2()()Ker Ker σσ⊆,于是2()()Ker Ker σσ=.再证{}Im()()0Ker σσ⋂=.因为Im()()Ker βσσ∀∈⋂,V γ∃∈,使()βσγ=,且()0σβ=,所以()()20σγσβ==,2()()Ker Ker γσσ∈=.故()0βσγ==.即证{}Im()()0Ker σσ⋂=.由dimIm()dim ()Ker n σσ+=,{}Im()()0Ker σσ⋂=,可得Im()()V Ker σσ=⊕.(必要性) 设Im()()V Ker σσ=⊕,因为()2Im()Im()Im()σσσσ=⊆,且Im()βσ∀∈,V α∃∈,使()βσα=.于是可设12ααα=+,其中12Im(),()Ker ασασ∈∈.则()()()()()()2212Im()βσασασασσδσδσ==+==∈.即2Im()Im()σσ⊆.由2Im()Im()σσ⊆,2Im()Im()σσ⊆可得,2Im()Im()σσ=,故2dim Im()dim Im()σσ=.我们上面讨论的所有线性变换都是随线性空间施加一次线性变换后核和值域的关系,那么当对一个线性空间连续施加相同的线性变换后,线性空间的核和值域有什么样的关系呢?线性空间的核和值域的直和是否是整个线性空间呢?下面我们来讨论这个问题.定理2.4 设T 是n 线性空间V 上线性变换, T 的核记为()Ker T ,T 的象记为Im()T ,则(1) {}20k KerT KerT KerT ⊆⊆⊆⋅⋅⋅⊆⊆⋅⋅⋅,2Im Im Im k T T T V ⋅⋅⋅⊆⊆⋅⋅⋅⊆⊆⊆.(2)存在正整数k,使得1k k KerT KerT +=并且,对一切t 1≥的整数有k k t KerT KerT +=.同时有Im k k V T KerT =⊕.证明 (1)显然{}0KerT ∈ .要证{}20k KerT KerT KerT ⊆⊆⊆⋅⋅⋅⊆⊆⋅⋅⋅ 只要证明1m m KerT KerT +⊆ ()1,2,m =⋅⋅⋅即可.m KerT α∀∈,则()0mT α= ,所以有()()()()100m m T T T T αα+=== . 故1m KerT α+∈,此即1m m KerT KerT +⊆()1,2,m =⋅⋅⋅成立,从而{}20k KerT KerT KerT ⊆⊆⊆⋅⋅⋅⊆⊆⋅⋅⋅ 成立.要证2Im Im Im k T T T V ⋅⋅⋅⊆⊆⋅⋅⋅⊆⊆⊆式,只需证明1Im Im s s T T +⊆,()1,2,s =⋅⋅⋅.即可.1Im s T β+∀∈,则存在V δ∈,使()()()1Im s s s T T T T βδδ+==∈.从而1Im Im s s T T +⊆,()1,2,s =⋅⋅⋅成立,所以2Im Im Im k T T T V ⋅⋅⋅⊆⊆⋅⋅⋅⊆⊆⊆成立.(2)由上面{}20k KerT KerT KerT ⊆⊆⊆⋅⋅⋅⊆⊆⋅⋅⋅ 有2dim dim dim s KerT KerT KerT ≤≤⋅⋅⋅≤≤⋅⋅⋅由于V 是n 维线性空间, dim KerT 是常数,且维数不能为负,因此上式不能为无限不等下去,从而一定存在正整数k,使1dim dim k k KerT KerT +=.但1k k KerT KerT +⊆.有1dim dim k k KerT KerT +=,1k k KerT KerT +⊆即证1k k KerT KerT +=成立.再用数学归纳法证明k k t KerT KerT +=,显然1t =时结论成立.归纳假设结论对1s -成立,即()1k s k KerT KerT +-=.再证s 时结论成立,有s k s k k KerT KerT KerT +-+⊆=)1(.k s KerT β+∀∈,则()()()10k s k s T T T ββ+-+==,即()()1k s k T KerT KerT β+-∈=.所以10k T β+=,()11k s k k KerT KerT KerT β+-+∈==,此即k s k KerT KerT +⊆.由()1k s k k s KerT KerT KerT +-+⊆⊆,k s k KerT KerT +⊆得证k s k KerT KerT +=.即对s 也成立,从而k k t KerT KerT +=对一切正整数 t 成立.再证{}Im 0k k T KerT ⋂=.其中k 满足k k t KerT KerT +=.Im k k T KerT α∀∈⋂,则()k T αβ=,V β∈,且()0k T α=.所以()()220k K k k T T KerT KerT αββ==⇒∈=.从而()0k T αβ==,即证{}Im 0k k T KerT ⋂=.由于k T 是V 的线性变换,因此有维数公式可知()()()dim dim Im dim dim Im k k k k V n T KerT T KerT ==+=⊕.但Im k k T KerT V ⊕⊆.由()()()dim dim Im dim dim Im k k k k V n T KerT T KerT ==+=⊕,Im k k T KerT V ⊕⊆即证Im k k V T KerT =⊕成立.3 线性变换可逆时核和值域的性质我们知道一般的线性变换不一定是可逆的线性变换,那么当什么样的情况下线性变换是可逆的线性变换呢?具有可逆性质的线性变换来说,它的核和值域有什么样的特殊性质吗?下面我们来讨论这个问题.定理3.1 设σ是数域P 上的线性空间V 的一个线性变换,若(){}0Ker σ= ,则σ是单变换.证明 对于,V ξη∀∈,若()()σξση=,则有()()0σξση-=,即()0σξη-=,于是()Ker ξησ-∈.又因()0Ker σ=,则有0ξη-=,即ξη=,故σ是单变换.定理3.2 设V 是数域P 上的有限维线性空间,σ是V 的一个线性变换,若(){}Ker =0σ,则σ是满变换.证明 已知V 是数域P 上有限维线性空间,故设V 的维数是n,且12,,,n ααα⋅⋅⋅是V 的一组基. 先证()()()12n ,,,σασασα⋅⋅⋅是V 的一组基.设12,,,n k k k ⋅⋅⋅是数域P 中的任意n 个数,使得()()()1122n 0n k k k σασασα++⋅⋅⋅+=,则有()1122n 0n k k k σααα++⋅⋅⋅+=.即()1122n n k k k Ker ααασ++⋅⋅⋅+∈,而()0Ker σ=,于是1122n 0n k k k ααα++⋅⋅⋅+=.因为12,,,n ααα⋅⋅⋅线性无关,则120n k k k ==⋅⋅⋅==,则()()()12n ,,,σασασα⋅⋅⋅线性无关,即()()()12n ,,,σασασα⋅⋅⋅也是V 的一组基.再证 σ是满变换,V β∀∈,设()()()1122n =t n t t βσασασα++⋅⋅⋅+ ,其中12t ,,,n t t p ⋅⋅⋅∈,则()1122n t n t t βσααα=++⋅⋅⋅+ .取1122n =t n t t αααα++⋅⋅⋅+,则V α∈,且()σαβ=,于是对()V βσ∀∈都存在V α∈使得()σαβ=,因此σ为满变换.定理3.3 对于有限维线性空间的线性变换,它是单射的充要条件是它是满射.证明 显然当且仅当()Ker V σ=,即()Im σ的维数为n 时,σ为满射;另外,当且仅当(){}0Ker σ= ,即σ的核空间的维数为0时,σ是单射,于是由定理2.1即可得出结论.定理3.4 设V 是数域P 上的有限维线性空间, σ是V 的一个线性变换,则σ是可逆变换的充要条件为(){}0Ker σ=.证明 由定理3.1、定理3.2和定理3.3综合可得.4 欧式空间线性变换的核空间和值域空间互为正交补的条件欧式空间是对一般的线性空间中加入了内积的定义,引出了正交补的概念,那么对于特殊的子空间核空间和值域空间来说它们满足正交补吗?在欧式空间中什么样的线性变换满足核空间和值域空间互为正交补呢?这是我们下面要讨论的问题.定理4.1 设σ使n 维欧氏空间的V 的一个线性变换,则σ的核()Ker σ与σ的值域()Im σ互为正交补的充要条件是()Ker σ⊥()Im σ.证明 (必要性)由正交补空间的定义,若()Ker σ和()Im σ互为正交补,则()Ker σ⊥()Im σ.(充分性)若()Ker σ⊥()Im σ,要证()Ker σ与()Im σ互为正交补,只需证明()()=+Im V Ker σσ.由()Ker σ⊥()Im σ及只有零向量与它自身正交知()(){}Im 0Ker σσ⋂=. 于是有维数公式()()()()()dim Im dim dimIm Ker Ker σσσσ+=+.而有性质2.1知,dimIm()dim ()Ker n σσ+=.因此()()()()dim Im dim Ker n V σσ+==.又()()+Im Ker σσ是V 的子空间,所以V =()Ker σ⊥()Im σ.由命题6的结论的推广:推论1 设σ是n 维欧氏空间V 的线性变换,若σ的核()Ker σ与σ的值域()Im σ互为正交补,则()()=Im V Ker σσ⊕.推论2 若σ是n 维欧氏空间V 的对称变换,则()Ker σ与()Im σ互为正交补.证明 任取()Ker ασ∈,()Im βσ∈,则()0σα= .于是由σ是对称变换得()()()()()00ασβσαββ=== ,,,.由α,β的任意性知()Ker σ⊥()Im σ.从而由命题6可知()Ker σ与()Im σ互为正交补.5 结束语通过对线性空间的核和值域的关系的讨论,我们得到了线性变换和核和值域的直和为整个空间的条件;对一线性空间连续进行线性变换后,线性变换的核和值域的关系;线性变换为单变换的充分条件和线性变换为可逆变换的充要条件;线性变换的核和值域互为正交补的一个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通过这些讨论可以使我们对线性变换有更深刻完整的认识,关于这些问题有机会我们还可以做更深入的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说明:本科毕业论文是大学四年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
为提高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水平,文学院最近举办了论文写作辅导系列讲座。
讲座共分四个专题:论文如何选题、论文材料的选择与运用、如何安排论文结构、论文语言及学术规范。
根据本院2007级学生在讲座中提出的问题和要求,学院整理、收集了《深圳大学文学院2010届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及北京、上海、四川等全国知名高校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范围),供专业学生参考。
深圳大学文学院2010届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指导初探构筑真善美的艺术世界——简论金波的儿童诗歌创作莫里哀《达尔杜弗》的喜剧效果初探卸下被强加的责任——《上山采蘼芜》与《圣经》不孕女性形象分析唐前弃妇诗研究——以魏晋南北朝为中心试论《苍蝇》中的存在主义自由观对现代人生存困惑的启示从亦舒的小说看其儿童观曹文轩成长小说中的苦难少年形象简析论鲁迅《故事新编》的思想古代汉语常用词教学探索以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一、二为例论曹操人物形象的演变先锋派戏剧的文学性论陶渊明辞赋经典与现代的对话——小学语文人教版与苏教版教科书之比较初中语文作文教师评语浅析人教版小学中年级语文教科书插图及其运用浅谈一个当代女性作家的精神历程——论张洁的女性小说书写童话中狼形象转变的文化及审美分析在传统文化中挣扎的悲喜人生——论《浮生六记》中的女性形象的审美特征以情格理,生死以之——浅析《牡丹亭》“至情”观古代汉语常用词形义解析——以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三)(四)为例论岑参豪迈诗风寻找爱情与婚姻的平衡点——解读《安娜·卡列宁娜》的四种婚姻与爱情试论《左传》的梦叙述方式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之意境比较明暗显幽魂——论李贺的批判怀疑精神电影《音乐之声》的教育理念解读寻找河里岸上的秘密——对苏童《河岸》的焦点透视论《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的悲剧成因论《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道德价值观宋代女性词作中“簾”意象分析试论唐代边塞诗中的“苦”试论宋词中的“凭栏”意象清代女词人吴藻词作中的“愁”情探析论唐代李杨爱情题材诗及相关意象生态批评视野下的《还乡》解读在城市里诞生——浅谈刘以鬯实验小说与城市文化论余秋雨的历史散文当下语文教学利弊研究——以人教社新旧两版初中语文教材比较分析论鲁迅“绝望”与“希望”的产生——以《呐喊》为例论池莉90年代以来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以《来来往往》、《小姐你早》、《生活秀》、《所以》为例论《朝花夕拾》中的童趣在双重玩味中完成批判——王小波杂文审美分析论佛学对谢灵运山水诗的影响论《山海经》“蛇”艺术形象及原型意义理性是关键——从《傲慢与偏见》中解读简·奥斯丁的婚恋观叶圣陶童话创作的灵魂——亦真亦善亦美试析古代诗歌中的青鸟意象《诗经》中递进盘升艺术手法的分析城市情结的背后——路遥《人生》、六六《蜗居》人物命运之比较憧憬与无奈的双重梦魇——李傻傻及其作品评析论玄学对嵇康的影响《世说新语》中少儿早慧现象初探从.杰罗姆《三人同舟》及《懒人懒思录》中看英国式幽默的艺术表现手法欲望都市的情爱漩涡——欧阳静茹小说创作初探张爱玲《小团圆》的女性形象探析后殖民视角下看《飘》中的黑人形象论汪曾祺对女性形象美的抒写——以《受戒》、《大淖记事》为例论柳永词的创作成就与艺术风格论王朔小说中的亲情描写潮汕方言构词方式初探论白先勇中短篇小说的叙事特色小学语文合作型课外阅读教学初探人类中心主义下的悲剧——从生态的视角看《儿子与情人》两个女人的史诗——《小姨多鹤》中女主角的对比分析从教学内容编排特点探讨教师教学主动性——以初二教材与教学实录为例论藏戏的起源、发展及艺术特色阴阳思想与中国古代文学风格论——曹丕、刘勰为例论李碧华小说中的男性形象简析《搜神后记》中的动物形象及动物观放逐与拯救——论严歌苓笔下的女知青形象“三言”与《十日谈》商人形象之比较论林白散文主题心灵的拯救——论《罪与罚》中斯维德里盖洛夫的自杀曹文轩:对传统与新写实的扬弃——从《细米》说开去小学“儿童小说”教学初探——让“儿童小说”走进小学语文课堂牧歌的情调隐伏的悲痛——沈从文《边城》探析浅析蒂姆•伯顿的电影风格父子词人二晏比较论试析“恶之花”现象——以伏脱冷和卡门为例论《狼图腾》中狼的文学形象论海岩小说的叙事技巧浅论王维绝句的艺术特色童话中的死亡女人的“骨头”——从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学角度解读谭恩美的《接骨师之女》浅论麦家的《暗算》、《风声》以及谍战作品的兴起论《尘埃落定》的多重主题——一个批判性总结与反思浅论杜牧诗中的“酒”之意象莫里哀和拜伦笔下的唐璜形象比较生态批评视野下的《傲慢与偏见》西汉镜铭初窥《骆驼祥子》中的“残缺家庭”现象《边城》:黑暗世界中的理想社会浅析《只争朝夕》中的威尔赫姆论张艺谋电影文化的接受关于《兔子,跑吧》的女性主义解读论《动物庄园》中的革命者形象及奥威尔的创作心理对《喜福会》中的华裔后代文化身份构建的探讨浅析《伤心咖啡馆之歌》的家族情结诗歌出了问题,还是读者出了问题?——以“梨花体”事件为例谈先锋诗歌的创作与接受玄学对谢灵运山水诗的影响浅论凌叔华小说中的“空白”自由、他人、选择——从《禁闭》中的地狱、镜子、门的运用分析萨特哲学思想韩国留学生汉语词汇偏误分析浅论潘尼的思想与人生观《老子》“有”“无”研究黄子华的栋笃笑中的语言与文化初探试论《银河英雄传说》对《三国演义》的借鉴继承与发展《文心雕龙》“风骨”说辩疑梦的放逐——试论《长恨歌》中空间意象与小说叙事的关系一叶一世界——叶梦散文研究灰姑娘故事在中日韩三国的流传变异贾樟柯电影中的女性边缘人《庄子》寓言中的畸人形象探微史诗般的女人传奇——严歌苓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解读浅析《傲慢与偏见》的写作技巧茨威格与《昨日的世界》——兼茨威格自杀的原因《牡丹亭》梦意向浅析试论孔子诗教观的美学内涵浅论车尔尼雪夫斯基悲剧思想及其与命运观的联系浅析高启梅花诗中的美学意识及其精神意蕴论汪曾祺小说的传统性与现代性论狄更斯小说的“环境描写”——以《远大前程》为例谈作品的批判精神被放逐的格雷戈尔论陶渊明诗歌的植物意象探析白先勇小说的宿命论思想外国留学生汉字习得障碍及教学策略研究中国古代笑话的民族特性——兼论西方幽默新兴话语音演变初探都市欲海中焦躁的灵魂——缪永小说女权意识浅论元杂剧公案剧探析成长之旅——马克吐温笔下的顽童形象分析平添佳色夕颜花——解读《源氏物语》李夕颜形象所体现的物哀美浅论嵇康诗歌“游”的境界张小娴小说初探浅谈利奥塔的后现代崇高美学柳永词的模糊特质探析略论安徒生童话的悲剧成因原罪与救赎——浅论虹影的小说铁凝小说中的人性化审视倾向——以《玫瑰门》和《大浴女》为例《退职夫人自传》综论论迟子建《茫茫前程》的性别意识浅析宋词中的桂花意象浅谈《西游记》中的国王形象浅谈严歌苓《少女小渔》《桃花扇》“反大团圆结局”现象的原因初探游离在爱情门外的女人——论亦舒笔下都市女性的爱情和事业从《咏怀诗》看阮籍理想人格的追求解读米兰·昆德拉小说中记忆与遗忘的主题——以《笑忘录》与《无知》为例浅谈吴文英与李清照依旧悼亡词的异同浅论曹操诗歌的体式与题材——兼论其对乐府诗的继承和发展孟郊与李贺诗歌比较研究浅论《庄子·外物》中的“两陷”“两忘”亦舒小说的性别意识现代汉语词类研究五十年论《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女性意识——与《爱玛》中的爱玛比较释放的女性欲望——林白作品中的女权主义思考陈子昂诗歌美学“比兴”意义之演化浅析韩语字音、词与汉语南方方言的关系无法征服的虚荣于难以改变的贫穷——十九世纪法国文学里的女性形象分析与“住”关联的韩汉谚语比较欲望与恐惧——论西方经典吸血鬼电影中吸血鬼形象的意义悲悯情怀的诗意表达——论迟子建中短篇小说的艺术创作特色韩国汉语阅读材料汉字研究游走在历史中的苦行者——张翎长篇小说《金山》的创作题材及主要人物形象特色人生进程的慢性破坏——论当代文学写作中的后极权主义语境浅论《看不见的城市》中隐现的公共空间问题玛格丽特·杜拉斯小说中的“疯狂”表现玛格丽特·杜拉斯对安妮宝贝的创作影响研究西汉前期文学作品中的孔门弟子形象论安哲罗普洛斯《永恒与一天》中的旅行主题《文选·班固两都赋》李善注通假字训释考论《儒林外史》中的银子“形象”镜城中的幻影之花——浅析西方女性电影中的女性生存状态《汉书·扬雄传》颜注通假字训释考论自我的现身与隐逸——浅析阮籍和陶渊明的诗歌论余华小说先锋与传统的融合浅析香港怀旧电影中的上海想象当拿单与魏徽相遇——对希伯来传统与儒释道传统中“进谏者”的跨文本阅读文化夹缝中的人性守望--抗凝中短篇小说初解读婉顺外衣下的深闺呐喊--浅析凌淑华笔下的女性浅析捷川龙之介小说中的利己主义罗曼·英伽登的现象学美学理论之初探论《废都》的性别意识《楚辞·九歌》玉器考《文选·吴都赋》李善注通假字训释考论张艺谋《活着》的电影思维翠绿镶黄琉璃碗蜜炼鹤顶红--看李碧华笔下的爱情浅析萨特独幕剧《禁闭》的主题--从“缺失的镜子”简析“他人就是地狱”的主题宽严驭力须交勉,教养宜民务使全——谈康熙帝的吏治诗父权制文化的全面反叛者——论欧里庇得斯笔下的梅地亚形象论男权制社会制度下苔丝悲剧的必然性从《中国话的文法》中量词的研究看现代汉语量词的分类与分级深圳粤语声调系统的初探由《老子》在先秦两汉之传播看先秦老学的包容性米夏的沉沦与汉娜的救赎——从《朗读者》两代人的对比看德国知识分子的软弱在性别对视中升华——龙应台小说中的男性形象解析从《第二性》看女人如何沦为“他者”的地位阮籍作品意向的分析浅谈《庄子》中的艺术形象宫崎骏动画电影简析张岱笔下的城市风情《潮汕话名词特点初探》用服饰塑造人物——浅析张爱玲小说的人物描写技巧美狄亚的复仇原型在中外文学中的不同演绎对大陆移民心理世界的探究——澳华作家黄惟群作品解读阴阳交界处的家语者——家园体验与张爱玲的文学创作《汉书》颜师古注通假字训释考论——以《古代汉语》所选篇章为例《文选·魏都赋》李善注通假字训释考论《孔雀》与《法西斯主义群众心理学》的互文阅读莲心与女人心——宋前及宋代诗词中的莲心意象探析国内外汉语水平考试对比研究浅析网络文学的独特性《汉书·司马相如》颜师古注通假字训释考论解读金庸武侠小说里的武侠形象明代中后期文坛“中山狼”题材创作热探讨试论唐诗“咏蝉三绝”《围城》现代化背景探析《三国演义》襄阳隐士微探浅析《花间集》中的“梦”意象始向花间自在啼——《花间集》鸟意象探析《一生》中的女性悲剧成因探究“颠覆”与“道德”的碰撞——论《创世记》他玛与《孀姝殊遇》刘三秀的抉择臆想世界的美化回归——从《边疆》看残雪叙事艺术的转变论托马斯·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中的婚恋观浅析《聊斋志异》中的写虎类题材古代汉语常用词形义解析——以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五)为例试论南朝民歌中的女性形象曹植黄初后诗歌的隐喻特征——以《七哀》、《种葛篇》、《吁嗟篇》和《美女篇》为中心拿破仑对十九世纪法国文学的影响中西方婚变复仇女性形象研究——以《美狄亚》《老妇还乡》《聊斋志异·细侯》霍小玉传》为例双面人性的审判救赎——《赎罪》与《红字》赎罪形象的对比分析俄国文学中的法国风情——以《叶甫盖尼·奥涅金》和《安娜·卡列尼娜》为例病态社会病态的人——浅析《拉摩的侄儿》与《双重人格》的人物形象现代汉语短语分析问题初探——以五部高校通行的现代汉语教材为例权威原则文学与自由主义文学——探讨十九世纪法国文学主流电白黎话语言特点浅析论元稹悼亡诗的艺术浅析花间词中的“月”意象论《平凡的世界》中的政治意识与历史叙事电白县沙琅客家方言语音特点浅析试论陶渊明作品的绘画美那时的爱恋——评王安忆小说“三恋”“三言”中的离婚现象论《呼啸山庄》中的爱情与仇恨《文选·东京赋》李善注通假字训释考论《文选·西京赋》李善注通假字训释考论李白、苏轼诗中“月”意象之比较论史铁生创作中的悲悯情怀何处容我身——白先勇《孽子》中自我认同的重构围城中的女人——论王海鸰“婚姻三部曲”中所体现出的当代女性的婚恋观《庄子》中飞禽意象的哲学意蕴浅析《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选题范围说明:1.所列选题均由××大学中文系老师提出,涵盖了中文专业各个学科;2.所列选题有的是具体题目,有的只是选题范围,学生应在此范围内确定具体题目,以利于形成观点;一、语言学方面对立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互补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说汉语的音节说同音词说同义词说汉语的词类划分汉语的联合式构词法(或偏正式、述补式等)递归性和汉语的句法结构虚字和汉语的语法形式汉语的借词二、现代汉语方面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研究普通话语音研究XX作家(或作品)语言研究网络汉语研究句式(或句型)研究(选择某些有特点的句式)现代汉语虚词研究(选择某些虚词)现代汉语词义研究(选择某类词)词典释义研究方言研究(某一方言某一方面的问题)语文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汉字和汉文化现代汉字学的研究内容限制和减少汉字字数部件研究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如何整理异体字如何整理异形词规范汉字的研究汉字的前途“修辞与语境”浅谈“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之我见我对“修辞主体的修养”的认识我对“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修辞”的体会谈词语运用要做到“准确朴实”谈词语的“巧妙配合”谈“成语的活用”谈“叠用句”谈“四音节语音段落”谈“比喻”三、古代汉语方面对汉字性质的认识学习音韵学的心得体会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词义引申的分析对确认古汉语中词的同义关系(或其他关系)的看法对词义转移的分类考察以义为单位,给一部先秦文献(或其中的一部分)作词表古代汉语“之”字结构(或“其”字结构)研究古代汉语“所”字结构(或“者”字结构)研究古代汉语单句(或复句)研究古代汉语介词(或连词)研究四、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论曹禺《雷雨》的戏剧艺术论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内蕴论穆旦的诗论钱钟书《围城》论贾平凹的散文论王蒙小说语言艺术论余秋雨的散文论余华的小说论20世纪80-90年代对赵树理的再评价评“样板戏”对李玉和、杨子荣、阿庆嫂三个人物的塑造舒婷诗作简析王曾祺小说对中国当代小说文体创作的意义评王安忆的《长恨歌》评铁凝《玫瑰门》从女性写作角度评陈染的创作论王朔的《动物凶猛》论韩东的诗歌写作鲁迅小说中的“黑色家族”简论茅盾笔下的上海都市图景——读《子夜》《无常》、《女吊》(鲁迅),《水里的东西》(周作人),《放猖》(废名)比较论《日出》中的次要人物(黄升东、福生)在戏剧结构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