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气胸的健康教育指南
- 格式:docx
- 大小:203.11 KB
- 文档页数:15
自发性气胸的健康教育指南自发性气胸的健康教育指南定义:胸膜腔为不含气体的密闭潜在腔隙,当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时,称为气胸。
肺组织及脏层胸膜的自发破裂,或靠近肺表面的肺大泡、细小气肿泡自发破裂,使肺及支气管内气体进入胸膜腔所致的气胸,称自发性气胸。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特点:青壮年男性体形瘦高常规X线检查肺部无明显病变可见胸膜下大疱临床症状胸闷、胸痛、气促、呼吸困难、发绀、休克。
治疗方法1.一般疗法:轻者卧床休息,避免过多搬动,肺脏压缩20%以下不须抽气,采用高浓度吸氧以增快气体吸收。
2、抽气疗法:病情危重行腔穿刺或闭式引流术排气。
3、外科治疗:反复发作的气胸和肺大泡需手术治疗(往往病人及其家属都会错认为手术就能根治自发性气胸,其实,手术治疗是可以降低复发率,而并不是根治。
)用药指导❖1、镇咳和镇静剧咳时用止咳药,烦躁不安者用镇静剂,大便秘结者服缓泻剂或灌肠。
❖2、对并发症进行抗休克,抗感染处饮食指导❖1、饮食以粗纤维,高营养易消化的软食为宜。
❖2、避免食用辛辣的食物,预防咳嗽。
休息、活动指导❖1、卧床休息为主,采取半坐卧位,嘱患者避免用力咳嗽及大声谈笑,以免引起自发性气胸加重或反复发作。
❖2、作胸腔闭式引流者,翻身时注意管道固定,防止管道被压、扭曲。
❖3、治愈出院后,可恢复正常生活和出院指导❖1、约20%的气胸患者可复发,一般在两年以内,尤其在开始半年内易复发。
❖2、避免诱因,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剧烈咳嗽。
积极防治原发病,气胸出院后3到6个月不要做牵拉动作,廓胸运动,以防诱发气胸,一旦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应及时就医。
❖3、一般治愈出院不需回院复查,每日做❖4、注意胸痛和呼吸困难的关系,注意呼吸频率及规律,以及胸廓状态等。
❖5、戒除不良嗜好、吸烟、饮酒、消毒对呼吸道刺激,避免精神刺激,消除忧虑,情绪低落现象。
❖ 要注意保持心情愉快,情绪稳定,注意劳逸结合,多安排休息,尽量避免强体力劳动,不要用力屏气,如吹喇叭、吹萨克斯风等;对于有肺部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哮喘患者应预防哮喘发作,慢性支气管炎及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应积极控制感染症状。
气胸健康教育内容
气胸健康教育内容
⒈概述
⑴定义:气胸是胸腔内发生气体积聚,导致肺受压缩的病症。
⑵分类:根据气胸的原因可分为自发性气胸和创伤性气胸。
⑶症状:气胸常表现为突发性胸部剧烈疼痛、呼吸困难、呼吸急促等。
⒉自发性气胸
⑴原因:自发性气胸通常由肺组织的破裂、肺大疱破裂或肺脏组织的异常引起。
⑵高危人群:瘦长体型、吸烟者、体育运动员等。
⑶预防措施:避免吸烟、保持良好的体态等。
⒊创伤性气胸
⑴原因:创伤性气胸通常由外部创伤、胸部手术或胸部穿刺等引起。
⑵预防措施:避免暴力冲突、注意安全防护等。
⒋气胸的诊断与治疗
⑴临床表现: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诊断。
⑵治疗方法:根据气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常采取观察治疗、胸腔闭式引流、胸腔内插管引流等治疗手段。
⒌康复与预后
⑴康复措施: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适合个体的康复计划,包括呼吸康复、运动康复等。
⑵预后评估:自发性气胸通常预后良好,创伤性气胸的预后受伤情和治疗措施的影响。
⒍附件
本文档附带有相关的图表和病例分析,供参考使用。
⒎法律名词及注释
⑴自发性气胸:非外部原因导致的胸腔内气体积聚。
⑵创伤性气胸:外部创伤或胸部手术等引起的胸腔内气体积聚。
⑶胸腔闭式引流:通过引流管将胸腔内积聚的气体或液体排除出来。
⑷胸腔内插管引流:通过插管将胸腔内气体或液体引流出来。
自发性气胸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护理常规】
1.血压平稳者宜采取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咳嗽、排痰及胸腔引流。
2.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素的饮食。
3.病情观察:观察患者有无出现胸痛,疼痛能否耐受;有无胸闷、呼吸困难,注意观察呼吸频率、深度,必要时检测动脉血气分析;注意患者生命体征、神志、面容、末梢循环的情况。
如患者体温升高、疼痛加重、寒战,常常提示其并发感染。
4.用药护理:遵医嘱应用镇痛药,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5.专科护理(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1)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严密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
水封瓶应低于胸腔60cm。
更换水封瓶时,必须将引流管钳闭。
2)术后采取半卧位,以利引流和呼吸。
保持整个装置连接密封,定时挤压胸腔引流管,以免管腔堵塞。
患者翻身时应注意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及脱落。
3)观察排气情况:须保证引流玻璃管在水面下3~4cm,水柱随呼吸升降,示引流管通畅。
4)如水封瓶中玻璃管末端无气泡排出,经X线检查肺膨胀良好者,可先行夹管观察24h以上,无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可拔除引流管。
拔管后24h内,应注意患者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局部出血、漏气、皮下气肿等情况发生。
【健康教育】
1.嘱患者遵医嘱积极治疗原发病,认识控制原发病对预防气胸的重要性及意义。
2.嘱患者注意休息,气胸痊愈后的1个月内,不要进行剧烈的运动,如跑步等。
3.避免气胸诱发因素,如抬提重物、剧烈咳嗽、屏气等,防止便秘。
4.如感到胸闷、突发性胸痛或气急,可能为气胸复发,应及时就诊。
气胸的健康宣教
自发性气胸是一种常见的肺部疾病,下面是一些健康宣教:
1.休息与活动:对于气胸患者,应该绝对卧床休息,避免
过度活动和搬动。
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咳嗽排痰和胸腔引流,因此对于血压平稳的患者可以采取半卧位。
如果患者有胸腔引流管,翻身时应注意防止引流管扭曲或脱落。
2.饮食指导:养成良好的饮食惯,多食用粗纤维食物,如
蔬菜、水果等。
避免便秘,如果2天未解大便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持大便通畅,防止排便用力引起胸痛或伤口疼痛。
3.胸腔闭式引流:(1)体位与活动:手术后患者通常采
取半卧位,使胸腔容积增大,有利于呼吸和引流。
(2)引流
装置的位置:为防止引流液倒流入胸腔及利于引流,引流瓶应放在低于患者胸部的地方。
(3)保持引流管通畅:妥善固定
引流管,留出适宜长度的引流管,以利于患者翻身,同时注意避免扭曲、受压或脱落。
(4)引流记录:注意观察引流管的量、色、性状和水柱波动范围,并准确记录。
(5)预防感染:
在插管、引流排气和伤口护理时,要严格进行无菌操作,伤口敷料每1-2天更换一次,如有分泌物渗湿或污染,应立即更换。
(6)拔除导管:引流管未见气泡溢出,患者无胸闷、呼吸困难,可能患者的肺组织已复张;无气体溢出后24小时后再闭
管24小时,复查胸片,肺全部复张后可拔管。
4.用药指导:当患者疼痛剧烈时,应按医嘱给予止痛药,
并观察止痛效果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胸腔引流的患者,在肺完全复张后可能会引起胸痛,应向患者做好解释,以消除患者紧张心理。
当刺激性咳嗽较剧烈时,应按医嘱给予适当的止咳药。
自发性气胸健康教育自发性气胸健康教育前言:自发性气胸是一种常见的胸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自发性气胸。
自发性气胸的发生可能对个体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进行自发性气胸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档介绍了自发性气胸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内容。
1-自发性气胸的定义1-1 自发性气胸的概念1-2 自发性气胸的分类2-自发性气胸的病因2-1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2-1-1 年龄因素2-1-2 性别因素2-1-3 遗传因素2-1-4 生活方式因素2-2 继发性自发性气胸2-2-1 疾病因素2-2-2 外伤因素2-2-3 手术因素3-自发性气胸的症状3-1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症状 3-1-1 呼吸困难3-1-2 胸痛3-1-3 肩膀疼痛3-2 继发性自发性气胸症状 3-2-1 原发疾病症状3-2-2 气胸症状4-自发性气胸的诊断4-1 临床诊断4-2 影像学诊断4-2-1 X线胸部片4-2-2 CT扫描4-3 其他辅助检查4-3-1 胸腔积液检查4-3-2 肺功能检查5-自发性气胸的治疗5-1 保守治疗5-1-1 管床休息 5-1-2 气胸抽吸 5-1-3 导管置入 5-2 手术治疗5-2-1 胸腔镜手术 5-2-2 开胸手术6-自发性气胸的预防6-1 生活方式调整6-2 原发病治疗6-3 避免危险行为附件:附件1:X线胸部片示例附件2:CT扫描示例法律名词及注释:1-自发性气胸:胸部疾病中的一种,指无明显外力作用下,由于肺组织的气体漏入胸腔腔隙所引起的气过多症状。
2-保守治疗:以非手术手段进行治疗的方法,包括休息、药物治疗等。
3-手术治疗:通过手术操作来进行治疗的方法,包括胸腔镜手术和开胸手术等。
自发性气胸的健康教育
自发性气胸是指在无明显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由于肺部自身结构或病理因素的问题,导致气体从气管和支气管进入胸腔而形成的胸腔积气的状态。
该疾病多发生在年轻人中,且男性患者较多。
自发性气胸的症状主要包括突发性胸痛、呼吸困难、咳嗽等。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需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以下是一些预防自发性气胸的建议:
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合理饮食,避免饮食过量或食用
过多刺激性食物;多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
2.避免剧烈运动和高风险活动:自发性气胸在剧烈运动或高风
险活动期间发生的几率较高,如潜水、高空作业等。
在进行这些活动时需谨慎并注意安全。
3.遵医嘱合理用药:有些药物可能增加自发性气胸的发生风险,如可卡因、可卡因类药物等。
在使用药物时,应遵医嘱并注意可能的副作用。
4.及时治疗原发病:某些病理因素是自发性气胸的主要诱因,
如肺气肿、支气管炎等。
针对原发病进行有效治疗有助于预防自发性气胸的发生。
5.规律体检: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肺部检查。
如有异常情况
或存在诱因,需及时就医。
自发性气胸需引起足够的重视,遵循以上预防建议可减少其发生的概率。
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以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
自发性气胸患者疾病健康宣教一、形成过程自发性气胸是指在无外伤或人为的因素下,因肺部疾病使肺组织及脏层胸膜突然破裂,或靠近肺表面的肺大疱,细小气肿疱自发破裂,肺及气管内气体进入胸膜腔所致的气胸。
患者可有胸痛、气急、窒息感。
严重者可有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发绀、大汗淋漓、烦躁不安、血压下降等症状。
自发性气胸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多见于瘦高体型的男性青壮年,常规X线检查除可发现胸膜下大疱外,肺部无显著病变;继发性自发性气胸由于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肺脓肿等肺部基础疾病可引起细支气管的不完全阻塞,形成肺大疱破裂。
另外,航空、潜水作业时无适当防护措施或从高压环境突然进入低压环境也可发生气胸。
抬举重物、,用力过猛、剧咳、屏气甚至大笑等可成为促使气胸发生的诱因。
二、治疗方法气胸的治疗有保守治疗和排气治疗两种。
保守治疗适用于稳定型小量闭合性气胸量≤30%;胸腔穿刺排气适用于少量气胸、呼吸困难症状较轻、心肺功能尚好的闭合性气胸患者。
胸腔闭式引流排气适用于中、大量气胸(肺萎陷30%~ 50%为中量,>50%为大量),张力性气胸。
三、应对方式1.休息与卧位急性自发性气胸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用力、屏气、用力咳嗽等增加胸腔内压力的活动。
卧床期间协助患者每2小时翻身1次,对胸腔引流者,翻身时应注意防止引流管脱落,并取半卧位。
2.吸氧根据缺氧严重程度选择适当的吸氧方法和氧流量,保证血氧饱和度大于 90%,对于无低氧血症者,也可考虑给予吸氧以促进气胸吸收。
3.维护呼吸功能行深呼吸锻炼,做深而慢的呼吸,进行周期性的深呼吸,可防止呼吸道闭塞和吸入分泌物致气管远端阻塞,还可充分扩张肺疱以防止肺疱菱陷。
做好促进排痰的护理,保持气道湿化和做好拍背咳痰的护理,必要时行负压吸痰。
对于痰多且黏稠者应常规给予雾化吸入每日2~3次。
4.心理支持患者可能会因疼痛和呼吸困难出现紧张、焦虑和恐惧等情绪反应,导致耗氧量增加,呼吸浅快,从而加重呼吸困难和缺氧。
自发性气胸的健康教育指南定义:
胸膜腔为不含气体的密闭潜在腔隙,当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时,称为气胸。
肺组织及脏层胸膜的自发破裂,或靠近肺表面的肺大泡、细小气肿泡自发破裂,使肺及支气管内气体进入胸膜腔所致的气胸,称自发性气胸。
临床症状
胸闷、胸痛、气促、呼吸困难、发绀、休克。
治疗方法
1.一般疗法:轻者卧床休息,避免过多搬动,肺脏压缩20%以下不须抽气,采用高浓度吸氧以增快气体吸收。
2、抽气疗法:病情危重行腔穿刺或闭式引流术排气。
3、外科治疗:反复发作的气胸和肺大泡需手术治疗(往往病人及其家属都会错认为手术就能根治自发性气胸,其实,手术治疗是可以降低复发率,而并不是根治。
)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 特点:
青壮年男性
体形瘦高
常规X 线检查肺部无明显病变
用药指导
1、镇咳和镇静剧咳时用止咳药,烦躁不安者用镇静剂,大便秘结者服缓泻剂或灌肠。
2、对并发症进行抗休克,抗感染处理。
饮食指导
1、饮食以粗纤维,高营养易消化的软食为宜。
2、避免食用辛辣的食物,预防咳嗽。
休息、活动指导
1、卧床休息为主,采取半坐卧位,嘱患者避免用力咳嗽及大声谈笑,以免引起自发性气胸加重或反复发作。
2、作胸腔闭式引流者,翻身时注意管道固定,防止管道被压、扭曲。
3、治愈出院后,可恢复正常生活和劳动。
1、约20%的气胸患者可复发,一般在两年以内,尤其在开始半年内易复发。
2、避免诱因,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剧烈咳嗽。
积极防治原发病,气胸出院后3到6个月不要做牵拉动作,廓胸运动,以防诱发气胸,一旦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应及时就医。
3、一般治愈出院不需回院复查,每日做数次手臂和肩的全范围关节活动,防止肩关节粘连。
要注意保持心情愉快,情绪稳定,注意劳逸结合,多安排休息,尽量避免强体力劳动,不要用力屏气,如吹喇叭、吹萨克斯风等;对于有肺部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哮喘患者应预防哮喘发作,慢性支气管炎及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应积极控制感染症状。
还要强调的是,一旦在剧咳、用力、剧烈体力活动时,突感一侧 4、注意胸痛和呼吸困难的关系,注意呼吸频率及规律,以及胸廓状态
等。
5、戒除不良嗜好、吸烟、饮酒、消毒对呼吸道刺激,避免精神刺激,
消除忧虑,情绪低落现象。
胸痛,如刀割样或针刺样,并伴有胸闷、气促及呼吸困难等情况,请不要惊慌,不要屏气,减少活动,并立即到医院摄片检查。
健康指导:指导病人遵医嘱积极治疗原发病,充分认识气胸发后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保持情绪稳定,注意劳逸结合。
在气胸痊愈后的1个月内,避免进行剧烈运动,如跑步、打球、骑自行车;避免拾提重物;避免屏气等用力过度增加胸腔内压;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多进粗纤维食物。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
戒烟。
一旦感到胸闷,突发性胸痛或气急则提示气胸复发的可能,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