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设计史第一章 先秦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5.70 MB
- 文档页数:65
中外设计史中外设计史第一章、中国设计艺术的起源——创造魅力一、玉琮是中国古代世界观和通天行为很好的象征物二、彩陶最早是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的,它的类型有:1、半坡型,著名器物有—“船型彩陶器”、“人面鱼纹盆”2、庙底沟型,著名器物有—“蜥蜴纹彩陶瓶”、“人面彩陶瓶”3、马家窑型,著名器物有—“旋涡纹彩陶瓶”、“舞蹈纹彩陶瓶”4、半山型5、马厂型其中行纹(蛙纹)最有特色。
三、双关法,就是利用黑白的相互衬托,使黑与白都各成为主题图案。
四、鸟类巢居,兽类穴居,在比较干燥的北方,最早的居住方式是穴居;巢居干栏式建筑被学术界认为是南方民族最早的建筑之一。
第二章、夏商周礼制性设计艺术——藏礼于器一、夏、商、周是玉文化核心观念形成的时期。
二、西周时完善并记录了一套制度,严格按等级名分规定,使用不同的玉。
三、陶文:大汶口文化尊上的图形文字、河南龙山文化陶器上的刻画文字是目前所知的最原始的汉字。
甲骨文: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迄今为止我们看到的最古老的成系统的文字。
四、我国至晚在商代中期就发明了瓷器。
最早的瓷器是青瓷,从青釉瓷(硬釉)发展而来。
五、中国古代青铜的铸造法主要有:块范法、施蜡法。
块范法是商周先民最先采用的,是整个青铜器时代应用最广泛的青铜器铸造法。
施蜡法:中国古代大多青铜的制造方法。
六、青铜是世界治金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
是红铜加入锡、铅,形成了一种新的合金。
七、青铜器在中国先民夏、商、周这个时期的生活和精神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故我国这个时期可谓是典型的“青铜时代”。
八、商代青铜器分二里岗期和殷墟期,殷墟期是青铜史上第一个高峰期。
饕餮(taotie)纹是商代的主流纹饰。
商代青铜的典型代表是: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杜林方鼎、人面纹方鼎。
九、西周三大青铜器是:毛公鼎、散氏盘、虢(guo)季子白盘。
十、青铜器第一个高峰期(殷墟期)的特点是综高肃穆、雄浑疑重、富丽繁缛十一、中国的青铜设计与特殊的礼制文化紧密相关,形成以下特点:1、象物2、繁缛富丽,系统严谨3、纹样狰狞(zhengning)商代青铜艺术鼎盛时期最引人注目的是饕餮纹一类的装饰。
《中外设计史》课程教学⼤纲《中外设计史》课程(0504041522)教学⼤纲⼀、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名称: 中外设计史课程代码:0504041522学分与学时:4学分72学时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授课对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标与任务⽤艺术设计的眼光和思维来审视中外设计艺术活动的发展历程,是⼀项值得关注的课题,这⼀崭新课题帮助我们了解祖先在造物活动中的设计动机和绵延⼆⼗余世纪的技术与艺术融为⼀体的设计思想,同时也帮助我们了解设计活动和设计风格的演变。
对于中外的艺术设计思想,特别是反映在若⼲经典中,在诸多层⾯上从设计的视⾓予以解释。
此外,中外设计史还将系统地对设计与⽂化的关系、设计与古代科技的关系,以及对近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作⼀次全⾯的分析,对诸多问题进⾏梳理,从理论思辩的深度进⾏研究并阐释。
本课程的任务就是站在理解、分析⾓度上对中外艺术设计史的演变回顾有⼀系统的认识,促进学⽣对专业设计的深度理解,使学⽣形成⾃⼰独特设计的理念和设计观,并在此基础上与时代⽂化发展密切联系,把握时代的脉搏,创造出合理化的与现实⽣活密切相关的理想设计。
三、学时安排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章: 原始社会的艺术设计教学⽬的:本章从原始社会的⽯器产⽣与制作开始,探讨艺术设计的起源和随之发展起来的诸种⼿⼯艺品种的⽣产、技术⽔平、艺术特⾊。
让学⽣了解⼈类设计的创造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基本要求: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使学⽣了解艺术设计的起源,并掌握中国原始社会的艺术设计的概貌。
重点与难点:重点:原始社会的艺术设计难点:原始居住设计的形式极其意义教学⽅法:多媒体教学,理论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主要内容:第⼀节:设计的起源与⽯器的制作设计第⼆节:器物制作与设计形式第三节:原始居住设计的雏形第⼆章:夏商周时期的艺术设计教学⽬的: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使学⽣了解掌握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形制设计和城建布局与建筑设计的特⾊,并能灵活运⽤到⾃⼰的设计创作实践中。
第一章创造魅力---中国设计艺术的起源1.旧石器时代始于300万年前,以打制石器为特征(马家窑,石磨、石盘)。
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特征(裴李岗文化遗址)2.通天的玉器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红山文化、良渚文化是主要代表。
良渚文化的玉琮是中国古代世界观和通天行为的很好的象征物。
(红山文化玉龙,良渚文化玉琮)3.陶器是新石器时代文明的标志。
4.彩陶:是指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最早在河南的渑池仰韶村发现,用手捏制。
图案色烧后形成,红色是赤铁矿颜料,黑色是锰化物颜料。
5.彩陶的类型:半坡型:早期红陶为主,晚期黑陶为主,纹饰以鱼纹最为典型,代表作品“人面鱼纹盆”“船形彩陶器”庙底沟型:代表作品“蜥蜴纹彩陶瓶”“人面彩陶瓶”马家窑:5000年前,分布于甘肃、临洮,以“舞蹈纹彩陶瓶”为代表作品半山型马厂型:4000年前,发现于青海乐都县。
人形纹(蛙纹)最有特色,整体陶衣,并用色衬手法,在器胎上先用黄褐色衬地,再绘黑色图案加强对比。
6.干燥的北方以穴居为主(西安半坡母系氏族部落遗址)巢居,具有安全、防范、干燥的特点,以南方为主(浙江余姚河姆渡的干栏式建筑)第二章藏礼于器—夏商周礼制性设计艺术1.陶文:大沽口文化陶樽上的图形文字、河南龙山文化陶器上的刻画文字,是目前所知的最原始的汉字,称为陶文。
2.甲骨文: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迄今为止我们看到的最古老的成系统的文字。
3.我国至晚在商代中期发明了瓷器。
4.(名词解释)青铜:是世界冶金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
红铜中加入锡、铅,成为一种新的合金,这种合金经历了几千年的化学反应,其表面出现一层青灰色的锈,今人称之为“青铜”5.青铜器的类型:青铜礼器/兵器/工具/农具。
6.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方法有:块范法、失蜡法,此外还有分铸法、焊接法等7.商代时期分二里岗时期和殷墟期,代表纹饰饕餮纹,这一时期青铜器的特点为:胎厚,通体满花,三层花,形式繁缛富丽。
中外设计简史先秦的设计笔记设计如下:
在中外设计简史的先秦时期,设计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职业或学科,而是与建筑、工艺、装饰等行业相互融合的。
以下是一些关于先秦时期设计的笔记:
1.先秦时期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实现功能性的需求,例如建筑物的结构、器皿的使用等。
2.在中国,先秦时期的设计主要表现在建筑方面,如商代的青铜器、战国时期的兵器
等。
设计的重点是实用性和美感,并融合了民族文化和艺术。
3.在西方,古希腊时期的建筑设计被视为最具代表性的先秦时期设计。
古希腊建筑追
求平衡、对称和比例,将建筑设计视为一种哲学和艺术。
4.先秦时期的设计也受到了宗教和信仰的影响。
例如在古埃及,建筑师和雕塑家往往
也是宗教领袖和神职人员,他们的设计和作品经常带有宗教的象征和寓意。
5.另一方面,先秦时期的设计也受到了环境和资源的限制。
例如,在一些地区,设计
师需要利用当地的材料和自然环境来进行设计,例如南美洲的印加人设计的石头城墙和土壤种植系统。
总的来说,先秦时期的设计虽然不像现代设计那样成熟和专业化,但仍然对后世的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注重实用性、文化和艺术的特点也一直影响着现代设计。
第一章从利用到创造——史前设计艺术思考要点是哪些因素引发了史前设计的萌生?与现代设计观念相比较,史前设计的内涵与特征该如何理解?实用与审美的需求对史前设计形态产生了哪些影响?工具、彩陶、建筑等设计类型的特征分析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节史前设计萌生的环境与条件一、设计的萌芽时期的总体特征这是人类的设计意识产生并缓慢发展的时期,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早期。
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通过劳动来取得基本的生存条件,在漫长的劳动过程中,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得到逐步的改善和提高,石器工具的出现便意味着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设计活动的开始。
二、群体的作用生存,是史前人类的第一要务。
在当时恶劣的生存条件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被动的关系,依赖于大自然的赐予,也依赖于群体的协作获得食物而生存。
于是,史前人类以血缘等方式组成群体,并依靠群体的力量进行狩猎、采集等维持生存的活动。
群体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必需的,最初依靠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随着人脑以及人体相应器官的发育,产生了语言。
可以说,语言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一个伟大跳板,依靠口语交流,人们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发现等直接传递给对方,进而相互协调行动,巩固和发展了群体组织,提高了在自然中生存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语言交流,自身未曾经历过而被其他人用语言告知的外界信息和经验,大量进入人脑,使人类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快地发展,智力水平和思维能力相应提高,生存能力也越来越强。
在这个过程中,群体的协调组织、个体间的交流沟通为设计萌生奠定了至关重要的基础;同时,形成群体所必然带来的习俗、信仰等观念性的内容,也成为影响设计形态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自意识的觉醒——设计活动产生的根本前提人类最初只是使用天然的石块或棍棒为工具,后来经过无数次的经验积累,渐渐学会了选择石块,这种选择必不可少地需要他们进行观察、判断、比较等自觉的思维活动,并逐步掌握了改进的简单加工技术,出现了早期的打制石器。
《中外设计史》课程(0504041522)教课纲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 :中外设计史课程代码: 0504041522学分与学时: 4 学分72 学时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讲课对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用艺术设计的目光和思想来审察中外设计艺术活动的发展历程,是一项值得关注的课题,这一崭新课题帮助我们认识先人在造物活动中的设计动机和连绵二十余世纪的技术与艺术融为一体的设计思想,同时也帮助我们认识设计活动和设计风格的演变。
关于中外的艺术设计思想,特别是反应在若干经典中,在诸多层面上从设计的视角予以解说。
别的,中外设计史还将系统地对设计与文化的关系、设计与古代科技的关系,以及对近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向作一次全面的剖析,对诸多问题进行梳理,从理论思辨的深度进行研究并阐释。
本课程的任务就是站在理解、剖析角度上对中外艺术设计史的演变回首有一系统的认识,促使学生对专业设计的深度理解,使学生形成自己独到设计的理念和设计观,并在此基础上与时代文化发展亲密联系,把握时代的脉搏,创建出合理化的与现实生活亲密有关的理想设计。
三、学时安排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章节内容学时第一章原始社会的艺术设计2第二章夏商周期间的艺术设计3第三章:春秋战国期间的艺术设计4第四章秦汉期间的艺术设计4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期间的艺术设计3第六章隋唐五代期间的艺术设计4第七章宋辽金西夏期间的艺术设计4第八章元朝的艺术设计4第九章明清期间的艺术设计4第十章中国近代史上的艺术设计5第十一章西方史前的艺术设计2第十二章古代东方的手工艺艺术4第十三章古代西方的手工艺艺术4第十四章西方初期工业社会的艺术设计5第十五章西方工业化社会的艺术设计10第十六章:西方后工业社会的艺术设计10合计72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 : 原始社会的艺术设计教学目的:本章从原始社会的石器产生与制作开始,商讨艺术设计的发源和随之发展起来的诸种手工艺品种的生产、技术水平、艺术特点。
《中外设计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了解艺术设计发生的种类、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
2.了解中外设计的发展特征。
3.以中外各个历史时期的设计现象为媒介,探究中外设计形成的文化背景、历史必然以及意义。
4.能运用所学的设计理论知识,总结设计创作的基本规律,关注设计研究的常见问题。
5.能运用所学的设计基本理论与知识,掌握创意与创新思维能力,胜任设计师工作。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李砚祖张夫也《中外设计简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年版.2.主要参考书2.主要参考书
(1)夏燕靖《中国艺术设计史》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2)邬烈炎,袁熙旸《外国艺术设计史》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3)朱和平《中国设计艺术史纲》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
(4)朱铭,荆雷《设计史》山东美术出版社,1990年版.。
设计史讲义摘要外国现代设计部分第一章英国工艺美术运动∙背景: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经历了一个疯狂的发明时代,即导致整个封建体系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工业革命”。
以前以手工为主的生产方式基本被机器代替,个体经济形态向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形态转变,现代设计的市场环境、文化环境得以产生(分工、利益之上、新技术与材料)。
∙一、产生:1851年水晶宫博览会∙1851年,维多利亚女王和她的丈夫阿尔伯特公爵发起在伦敦举办世界上第一次工业产品博览会,本意为了检阅英国产业革命的成果,鼓励工业的发展,推动科学技术的成果。
∙会上展出产品(包括手工业产品)一万多件,主要是英国的工业产品,外形相当粗陋,工匠们尝试用一些装饰来加以弥补,结果杂乱无章,更加令人不舒服。
∙在这次博览会持怀疑的两位最有影响的人是拉斯金和莫里斯∙约翰·拉斯金是当时著名的艺术评论家,他认为这次展览毫无可取之处,认为这些产品艺术低下,号召艺术家参与工艺设计。
∙他猛烈抨击艺术家孤芳自赏、脱离大众的作风。
∙拉斯金的论点:——艺术为人民大众——艺术与工业结合∙二、莫里斯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被称为“现代设计之父”的莫里斯在参观水晶宫时只有十七岁,不愿看下去。
∙他牛津大学毕业后准备从事建筑设计(在斯特里特事务所),但认识画家罗西提后,想投身绘画。
∙一个偶然的事件,使他决心从事设计事业。
与朋友韦柏共同设计了自己的新婚房屋及装饰,之后组织设计事务所。
1861年,他单独建立了“莫里斯设计事务所”,从事室内用品的设计。
其主要设计原则仍是继承拉斯金的“艺术与技术统一”,以及“艺术家向自然学习”。
∙莫里斯在大学学习过建筑,很迷恋哥特式华丽的建筑和装饰,所以他在设计上呈现两大特点:∙一是崇尚哥特式风格;∙二是主张从自然、特别是从植物的纹样中汲取素材与营养。
∙∙同时,主张统一设计,由艺术家从事产品设计,只有手工才能创造美的产品。
∙三、总结∙成功与缺陷:∙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提出“美术与技术结合”的原则,主张美术家从事产品设计,反对“纯艺术”等,在现代设计史上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