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计算公式+电缆选型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电缆的选型与配线选择电线平方数和电流一般铜线平安电流最大为: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平安载流量--。
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平安载流量--。
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平安载流量--。
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平安载流量--。
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平安载流量--。
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平安载流量--。
如果是铝线截面积要取铜线的倍。
如果铜线电流小于,按每平方毫米来取肯定平安。
如果铜线电流大于,按每平方毫米来取。
导线的截面积所能正常通过的电流可根据其所需要导通的电流总数进行选择,一般可按照如下顺口溜进行确定:十下五,百上二, 二五三五四三倍,七零九五两倍半,铜线升级算.就是平方以下的铝线,平方毫米数乘以就可以了,要是铜线呢,就升一个档, 比方平方的铜线,就按铝线平方计算.一百以上的都是截面积乘以, 二十五平方以下的乘以, 三十五平方以上的乘以, 和平方都乘以,这么几句口诀应该很好记吧,说明:只能作为估算,不是很准确。
另外如果按室内记住电线平方毫米以下的铜线,每平方电流不超过就是平安的,从这个角度讲,你可以选择平方的铜线或平方的铝线。
米内,导线电流密度平方毫米比拟适宜,米,平方毫米米,平方毫米,米以上要小于平方毫米。
从这个角度,如果不是很远的情况下,你可以选择平方铜线或者平方铝线。
如果真是距离米供电〔不说是不是高楼〕,一定采用平方的铜线。
导线的阻抗与其长度成正比,与其线径成反比。
请在使用电源时,特别注意输入与输出导线的线材与线径问题。
以防止电流过大使导线过热而造成事故。
导线线径一般按如下公式计算:铜线:*`铝线:*`式中:——导线中通过的最大电流〔〕——导线的长度〔〕`——充许的电压降〔〕——导线的截面积〔〕说明:、`电压降可由整个系统中所用的设备范围内,分给系统供电用的电源电压额定值综合起来考虑选用。
、计算出来的截面积往上靠. 绝缘导线载流量估算铝芯绝缘导线载流量与截面的倍数关系导线截面( )载流是截面倍数载流量()估算口诀: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
电缆选型计算工作电流及计算电(线)缆工作电流计算公式:单相I=P÷(U×cosΦ)P-功率(W);U-电压(220V);cosΦ-功率因素(0.8);I-相线电流(A)三相I=P÷(U×1.732×cosΦ)P-功率(W);U-电压(380V);cosΦ-功率因素(0.8);I-相线电流(A)一般铜导线的安全截流量为5-8A/平方毫米,铝导线的安全截流量为3-5A/平方毫米。
在单相220V线路中,每1KW功率的电流在4-5A左右,在三相负载平衡的三相电路中,每1KW功率的电流在2A左右。
也就是说在单相电路中,每1平方毫米的铜导线可以承受1KW功率荷载;三相平衡电路可以承受2-2.5KW的功率。
但是电缆的工作电流越大,每平方毫米能承受的安全电流就越小。
电缆允许的安全工作电流口诀:十下五(十以下乘以五)百上二(百以上乘以二)二五三五四三界(二五乘以四,三五乘以三)七零九五两倍半(七零和九五线都乘以二点五)穿管温度八九折(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算好的安全电流数上乘以零点八或零点九)铜线升级算(在同截面铝芯线的基础上升一级,如二点五铜芯线就是在二点五铝芯线上升一级,则按四平方毫米铝芯线算)裸线加一半(在原已算好的安全电流数基础上再加一半)其他:1.导线截面积计算公式(导线距离/压降/电流关系)铜线S=IL÷(54.4×U)铝线S=IL÷(34×U)I-导线中通过的最大电流(A); L-导线长度(m);U-允许的压降(V);S-导线的截面积(平方毫米)2.电线线缆基础知识1.电线一扎长度:100米,正负误差0.5米;2.电线型号:BV单股,BVR多股,BVV双胶单股,BVVR双胶多股;3.电线常用规格:1平方/1.5平方/2.5平方/4平方/6平方/10平方等;4.BV/BVR区别:BV为单芯线,BVR为多股,BVR比BV贵10%左右;5.BVR比BV的好处:a水电施工方便.b在板弯时不易把线折断;6.国标GB4706.1-1992/1998规定的电线负载电流值(部分)7.家庭电路设计,2000年前,电路设计一般是:进户线4—6 mm2,照明1.5 mm2,插座2.5 mm2,空调4 mm2专线。
电线电缆载流量计算公式电线电缆的载流量是指通过电线电缆的最大电流能力,是选择电线电缆时的重要指标之一、计算电线电缆的载流量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导线截面积、电流密度、环境温度等。
载流量计算公式的推导:首先,从电线电缆的导线方面考虑,载流量与导线断面积成正比。
常用的导线截面形状有圆形、矩形等多种形式,我们以圆形导线为例推导计算公式。
假设电流密度为J(A/mm²),导线的截面积为A(mm²),载流量为I(A),则有如下关系:I=J*A其中,J是电流密度,A是导线截面积。
接下来,我们考虑电流密度的选取。
电流密度的选择与导线的材料、环境温度等因素有关。
电线电缆在正常运行条件下,通常要求导线的表面温度不超过一定的限制值,一般为导线材料的额定温度的75%。
根据经验公式,导线表面电阻R(Ω/m)与电线的截面积A(mm²)的关系为:R=ρ*L/A其中,ρ为导线材料的电阻率(Ω·m),L为导线的长度(m)。
由于载流量与导线截面积成正比,可得载流量I与导线长度L成反比,即:I=J*A=J*(ρ*L/R)式中,R为导线材料的电阻值(Ω/m)。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到电线电缆的载流量计算公式:I=J*(ρ*L/R)其中,I为载流量(A),J为电流密度(A/mm²),ρ为导线材料的电阻率(Ω·m),L为导线长度(m),R为导线材料的电阻值(Ω/m)。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计算公式仅适用于单根导线或电缆,当导线或电缆呈多芯结构时,需要考虑多芯之间的互相影响,计算公式会有所调整。
此外,当导线或电缆处于高温环境中,还需要考虑导线材料的温度系数对电阻的影响,进行相应的修正。
综上所述,电线电缆的载流量计算涉及导线截面积、电流密度、导线材料的电阻率和电阻值、导线长度等多个因素,通过合理选取这些参数,可以得到比较准确的载流量计算结果,为实际工程中的电线电缆选择提供依据。
电线电缆线径、载流量如何计算及选型1、综述铜芯线的压降与其电阻有关,其电阻计算公式:20℃时:17.5÷截面积(平方毫米)=每千米电阻值(Ω)75℃时:21.7÷截面积(平方毫米)=每千米电阻值(Ω)其压降计算公式(按欧姆定律):V=R×A线损是与其使用的压降、电流有关。
其线损计算公式:P=V×A P-线损功率(瓦特) V-压降值(伏特) A-线电流(安培)2、铜芯线电源线电流计算法1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17A。
1.5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21A。
2.5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28A。
4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35A6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48A10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65A。
16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91A25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120A。
单相负荷按每千瓦4.5A(COS&=1),计算出电流后再选导线。
3、铜芯线与铝芯线的电流对比法2.5平方毫米铜芯线等于4平方毫米铝芯线4平方毫米铜芯线等于6平方毫米铝芯线6平方毫米铜芯线等于10平方毫米铝芯线<10平方毫米以下乘以五>即: 2.5平方毫米铜芯线=<4平方毫米铝芯线×5>20安培=4400 瓦;4平方毫米铜芯线=<6平方毫米铝芯线×5>30安培=6600 瓦; 6平方毫米铜芯线=<10平方毫米铝芯线×5>50安培=11000 瓦土方法是铜芯线1个平方1KW,铝芯2个平方1KW.单位是平方毫米就是横截面积(平方毫米)电缆载流量根据铜芯/铝芯不同,铜芯你用2.5(平方毫米)就可以了。
电缆与电线的电流计算公式对于直流电路中的电缆与电线,可以使用较为简单的公式进行计算。
首先,需要确定导线的电阻,电阻可以通过导线的电阻率和导线的长度与断面积计算得到。
导线的电阻率可以通过查阅导线的相关表格或手册获得。
假设导线的电阻率为ρ,长度为L,断面积为A,则导线的电阻R=(ρ*L)/A。
一般情况下,电线的电阻比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直流电路中电缆与电线的电流计算公式可以简化为I=U/R,其中U为提供给电缆与电线的电压。
然而,对于交流电路中的电缆与电线,电流计算则稍微复杂一些。
在交流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会随时间发生变化,因此需要考虑导线的交流电阻、电感和电容等因素。
在交流电路中,电流的峰值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I=V/Z,其中I代表电流的峰值,V代表电压的峰值,Z代表复阻抗。
复阻抗可以由电阻、感抗和容抗组成。
具体地,复阻抗的计算公式为Z=√(R^2+(XL-XC)^2),其中R代表电阻,XL代表感抗,XC代表容抗。
感抗和容抗分别是电感和电容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
感抗的计算公式为XL=2*π*f*L,其中π是圆周率,f是频率,L是电感的大小。
容抗的计算公式为XC=1/(2*π*f*C),其中C是电容的大小。
需要注意的是,在交流电路中,电流和电压是相位差相同的正弦曲线。
因此,为了计算真正的电流大小,还需要考虑相位差。
综上所述,在电缆与电线的电流计算中,对于直流电路可以使用简化的I=U/R公式进行计算,而对于交流电路则需要考虑复阻抗的大小以及相位差。
具体的计算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电路参数进行选择,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电缆及电线的电流计算公式1、电线的载流量是这样计算的:关于 1.5、2.5、 4、6、10mm2 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 5 倍。
关于 16、25mm2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 4 倍。
关于 35、50mm2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 3 倍。
关于 70、95mm2 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 2.5倍。
关于 120、150、185mm2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 2 倍。
看你的开关是多少安的用上边的工式反算一下就能够了。
2、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
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
穿管根数二三四,八七六折满载流。
说明:(1)本节口诀对各样绝缘线 (橡皮和塑料绝缘线 )的载流量 (安全电流 )不是直接指出,而是“截面乘上必定的倍数”来表示,经过默算而得。
由表 5 3 能够看出:倍数随截面的增大而减小。
“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说的是2.5mm’及以下的各种截面铝芯绝缘线,其载流量约为截面数的9 倍。
如 2.5mm’导线,载流量为 2.5×9=22.5(A)。
从 4mm’及以上导线的载流量和截面数的倍数关系是顺着线号往上排,倍数逐次减l,即 4×8、 6× 7、10×6、16×5、25×4。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说的是35mm”的导线载流量为截面数的 3.5 倍,即 35×3.5=122.5(A)。
从 50mm’及以上的导线,其载流量与截面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变成两个两个线号成一组,倍数挨次减 0.5。
即 50、70mm’导线的载流量为截面数的 3 倍;95、120mm”导线载流量是其截面积数的2.5 倍,挨次类推。
“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
上述口诀是铝芯绝缘线、明敷在环境温度 25℃的条件下而定的。
若铝芯绝缘线明敷在环境温度长久高于 25℃的地域,导线载流量可按上述口诀计算方法算出,然后再打九折即可;当使用的不是铝线而是铜芯绝缘线,它的载流量要比同规格铝线略大一些,可按上述口诀方法算出比铝线加大一个线号的载流量。
电缆的选型与配线选择电线平方数和电流一般铜线安全电流最大为:2.5 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28A.4 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35A 。
6 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48A 。
10 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65A。
16 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91A 。
25 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120A。
如果是铝线截面积要取铜线的1.5—2 倍.如果铜线电流小于28A,按每平方毫米10A 来取肯定安全。
如果铜线电流大于120A,按每平方毫米5A 来取。
导线的截面积所能正常通过的电流可根据其所需要导通的电流总数进行选择,一般可按照如下顺口溜进行确定:十下五,百上二,二五三五四三倍,七零九五两倍半,铜线升级算.就是10 平方以下的铝线,平方毫米数乘以5 就可以了,要是铜线呢,就升一个档,比如2。
5 平方的铜线,就按铝线4 平方计算。
一百以上的都是截面积乘以2,二十五平方以下的乘以4, 三十五平方以上的乘以3, 70 和95 平方都乘以2.5,这么几句口诀应该很好记吧,说明:只能作为估算,不是很准确。
另外如果按室内记住电线6 平方毫米以下的铜线,每平方电流不超过10A 就是安全的,从这个角度讲,你可以选择1。
5 平方的铜线或2。
5 平方的铝线。
10 米内,导线电流密度6A/平方毫米比较合适,10-50 米,3A/平方毫米,50-200 米,2A/平方毫米,500 米以上要小于1A/平方毫米.从这个角度,如果不是很远的情况下,你可以选择4 平方铜线或者6 平方铝线。
如果真是距离150 米供电(不说是不是高楼),一定采用 4 平方的铜线. 导线的阻抗与其长度成正比,与其线径成反比。
请在使用电源时,特别注意输入与输出导线的线材与线径问题。
以防止电流过大使导线过热而造成事故。
导线线径一般按如下公式计算:铜线:S= IL / 54.4*U`铝线:S= IL / 34*U`式中:I-—导线中通过的最大电流(A)L-—导线的长度(M)U`——充许的电压降(V)S——导线的截面积(MM2)说明:1、U`电压降可由整个系统中所用的设备范围内,分给系统供电用的电源电压额定值综合起来考虑选用。
风扇、电缆及开关选型计算公式1. 风扇选型计算公式风扇选型是为了确定所需的风量和适当的型号。
以下是常用的风扇选型公式:a. 风量计算风量(Q)的计算公式如下:Q = A * V * n其中,Q:风量(m³/h)A:风口面积(m²)V:风速(m/s)n:单位时间内的换气次数b. 功率计算功率(P)的计算公式如下:P = Q * Δp / η其中,P:功率(W)Q:风量(m³/h)Δp:风压(Pa)η:风机效率2. 电缆选型计算公式电缆选型是为了确定所需的电缆截面积。
以下是常用的电缆选型公式:a. 电流容量计算电流容量(I)的计算公式如下:I = K * S * λ其中,I:电流容量(A)K:电缆导体材料的导电能力系数S:电缆截面积(mm²)λ:电缆散热系数b. 电压降计算电压降(Vd)的计算公式如下:Vd = I * L * Ï• / (1000 * S)其中,Vd:电压降(V)I:电流容量(A)L:电缆长度(m)Ï•:电缆电阻率(ohm·mm²/m)S:电缆截面积(mm²)3. 开关选型计算公式开关选型是为了确定所需的开关容量。
以下是常用的开关选型公式:a. 容量计算容量(C)的计算公式如下:C = U * I * η / 1000其中,C:容量(kVA)U:电压(V)I:电流(A)η:功率因数参考资料- 提供具体参数和标准的风扇、电缆及开关选型手册。
- 确认公式的正确性,确保选型计算的准确性。
电缆及电线的电流计算公式电缆和电线是电力传输和分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计算电缆和电线的电流是确保电路安全和稳定运行的关键。
电流的计算涉及到多个因素,如电阻、长度、截面积等。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I)等于电压(V)除以电阻(R)。
所以,电流的计算公式可以写为I=V/R。
在计算电缆和电线的电流时,需要考虑电线的长度、材料、截面积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因素对电流计算的影响。
1.电阻:电缆和电线的电阻是根据电缆材料的电阻率和长度来确定的。
电缆材料的电阻率由厂家提供,长度是根据实际布线情况来确定的。
电阻越大,导线的电流越小。
所以,当导线越长或导线材料的电阻率越高时,需要调整线路的截面积或使用低电阻材料。
2.截面积:电缆和电线的截面积决定了导线的传导能力,截面积越大,导线能承载的电流就越大。
根据导线截面积可以使用导线载流量表对电流进行估算,以确保不会导致过载。
截面积计算公式为A=I/(K×V),其中A为截面积,I为电流,V为电压,K为导线载流量系数。
3.环境温度:环境温度会影响导线的电阻。
通常情况下,导线的电阻率在标准温度下给出,如20℃。
如果工作环境温度不同,需要通过温度系数来进行修正。
温度系数可以在导线材料的技术规格中找到。
修正后的电阻率可以用于重新计算电流。
4.多芯电缆:多芯电缆的导线可能会受到相互磁场的影响。
在计算多芯电缆的电流时,需要考虑磁场效应,并采用适当的修正因子来计算电流。
总结起来,电缆和电线的电流计算公式为I=V/R。
在计算中,需要考虑导线的电阻、截面积、环境温度以及多芯电缆的磁场影响。
这些因素的参数可以在电缆和导线的技术规格表中找到。
正确计算电流可确保电路的安全运行,并防止过载导致的电缆损坏和火灾风险。
电缆的选型计算
1. 了解电缆选型的基本要求
在进行电缆选型计算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以下基本要求:
- 操作温度:确定电缆所处环境的最高和最低温度范围。
- 电流负载:了解电缆所需承受的最大电流负载。
- 环境条件:考虑电缆所处的环境条件,如湿度、腐蚀性等。
2. 根据电流负载计算电缆的横截面积
根据所需承受的最大电流负载,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电缆的横截面积:
横截面积(mm²)= 电流负载(A)/ 电流密度(A/mm²)
其中,电流密度是根据电缆材料和安装条件确定的标准值,一般为 4-5 A/mm²。
3. 确定电缆的根数和尺寸
根据电缆的横截面积,可以根据以下步骤确定电缆的根数和尺寸:
- 选择具有合适横截面积的标准电缆。
- 确定所需的根数,考虑电缆的使用环境和负载要求。
- 确定电缆的尺寸,包括外径和绝缘层厚度。
4. 考虑其他因素
除了横截面积和尺寸,还需考虑以下因素:
- 电缆的绝缘材料和耐热性能。
- 电缆的外部保护材料和抗腐蚀性能。
- 电缆的耐压能力和电缆频率响应。
5. 确认选型结果
最后,根据计算结果和其他因素,确认选型结果是否满足电气要求。
如果需要,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
以上是电缆选型计算的基本步骤和考虑因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电缆选型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建议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要求和标准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计算。
电缆及电线的电流计算公式完整电缆和电线是用于输送电能的导体材料,其通过导电电流来进行电能传输。
在实际应用中,电流的大小和电缆或电线的尺寸、导体材料的特性等因素有关。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缆和电线的电流计算公式。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电流的基本概念和单位。
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数量,用安培(A)表示。
电流的大小与电荷量、时间和导体的导电能力有关。
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越大,电流就越大;导体的导电能力越高,电流也越大。
对于直流电路,电流的计算公式非常简单:I=V/R其中,I表示电流,单位是安培(A);V表示电压,单位是伏特(V);R表示电阻,单位是欧姆(Ω)。
在不同电缆或电线的应用中,我们常需要计算其所能承载的最大电流。
为了更准确地计算电缆或电线的最大电流,需要考虑导线的截面积、材料的电阻特性和散热能力等因素。
以下是电缆和电线电流计算的一般公式:1.直流电流计算公式:I = (K * V) / (R * cosθ)其中,I表示电流,单位是安培(A);K表示修正系数,一般为0.8-1;V表示电压,单位是伏特(V);R表示电阻,单位是欧姆(Ω);θ表示功率因数,取值范围是-1到1之间。
2.交流电流计算公式:I = (K * V) / (Z * cosθ)其中,I表示电流,单位是安培(A);K表示修正系数,一般为0.8-1;V表示电压,单位是伏特(V);Z表示阻抗,单位是欧姆(Ω);θ表示相位角,取值范围是-90°到90°之间。
在实际应用中,电缆和电线的截面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影响电流的传导能力。
一般来说,截面积越大,电流传导能力越强,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就越大。
电缆和电线的截面积通常以平方毫米(mm^2)为单位。
除了电缆和电线的截面积,还需要考虑导体材料的电阻特性。
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电阻率,电阻率越小,电流通过时损耗的能量就越少。
常用的导体材料有铜和铝,其中铜的电阻率较小,因此在一些高负载应用中更常见。
电缆及电线的电流计算公式电缆和电线的电流计算公式是根据欧姆定律推导出来的。
欧姆定律是指在直流电路中,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关系。
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I=V/R其中,I表示电流,单位为安培(A);V表示电压,单位为伏特(V);R表示电阻,单位为欧姆(Ω)。
对于电缆和电线而言,它们可以看作是一段直线电路,所以可以根据欧姆定律来计算其中的电流。
在实际计算中,一般需要考虑电缆和电线的导体材料、长度、截面积以及电阻等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计算方法:1.单种导体的电流计算对于单种导体(如铜线)而言,电线的电阻可以根据它的几何形状和导体材料的电阻率来计算。
电阻公式为:R=ρ*(L/A)其中,R表示电阻,ρ表示电阻率,L表示导体的长度,A表示导体的截面积。
在已知电阻R、长度L和截面积A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此公式计算电阻率ρ。
然后,将已知电压V代入欧姆定律公式I=V/R中,即可计算出电流I。
2.多种导体并联的电流计算在一些情况下,电路中可能会并联多种不同长度或截面积的导体,此时可以通过考虑各导体的电阻及其并联关系来计算总的电流。
对于并联电路而言,总电流等于各分支电流的总和。
如果有n个并联导体,其电流分别为I1,I2,...,In,电阻分别为R1,R2,...,Rn,则总电流为:I=I1+I2+...+In。
其中,各分支电流可根据欧姆定律公式Ii=V/Ri计算得出。
3.多种导体串联的电流计算在一些情况下,电路中可能会串联多种不同长度或截面积的导体,此时可以通过考虑各导体的电阻及其串联关系来计算总的电流。
对于串联电路而言,各分支电流相等。
如果有n个串联导体,其电流均为I,电阻分别为R1,R2,...,Rn,则总电流为:I=I1=I2=...=In。
其中,各导体的电压可根据欧姆定律公式Vi=I*Ri计算得出。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计算公式和方法适用于直流电路。
对于交流电路,由于涉及到频率、电感和电容等复杂因素,计算公式会相对复杂一些。
电缆的通用标准、类别、电流计算以及选型计算方法一、电缆的定义及分类广义的电线电缆亦简称为电缆。
狭义的电缆是指绝缘电缆。
它可定义为:由下列部分组成的集合体,一根或多根绝缘线芯,以及它们各自可能具有的包覆层,总保护层及外护层。
电缆亦可有附加的没有绝缘的导体。
我国的电线电缆产品按其用途分成下列五大类:1.裸电线2.绕组线3.电力电缆4.通信电缆和通信光缆5.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电线电缆的基本结构:1.导体传导电流的物体,电线电缆的规格都以导体的截面表示2.绝缘外层绝缘材料按其耐受电压程度二、工作电流及计算电(线)缆工作电流计算公式:单相I=P÷(U×cosΦ)P-功率(W);U-电压(220V);cosΦ-功率因素(0.8);I-相线电流(A)三相I=P÷(U×1.732×cosΦ)P-功率(W);U-电压(380V);cosΦ-功率因素(0.8);I-相线电流(A)一般铜导线的安全截流量为5-8A/平方毫米,铝导线的安全截流量为3-5A/平方毫米。
在单相220V线路中,每1KW功率的电流在4-5A左右,在三相负载平衡的三相电路中,每1 KW功率的电流在2A左右。
也就是说在单相电路中,每1平方毫米的铜导线可以承受1KW功率荷载;三相平衡电路可以承受2-2.5KW的功率。
但是电缆的工作电流越大,每平方毫米能承受的安全电流就越小。
电缆允许的安全工作电流口诀:十下五(十以下乘以五)百上二(百以上乘以二)二五三五四三界(二五乘以四,三五乘以三)七零九五两倍半(七零和九五线都乘以二点五)穿管温度八九折(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算好的安全电流数上乘以零点八或零点九)铜线升级算(在同截面铝芯线的基础上升一级,如二点五铜芯线就是在二点五铝芯线上升一级,则按四平方毫米铝芯线算)裸线加一半(在原已算好的安全电流数基础上再加一半)三、常用电(线)缆类型线缆规格型号含义:电线型号中:字母B表示布电线,字母V表示塑料中的聚氯乙烯,字母R表示软线(导体为很多细丝绞在一起)。
电缆选型计算及口诀电缆选型及估算口诀: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
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
(导体的)(连续)截流量是指:(导体的)(连续)截流量在规定条件下,导体能够连续承载而不致使其稳定温度超过规定值的最大电流。
导线截面积与载流量的计算一、一般铜导线载流量导线的安全载流量是根据所允许的线芯最高温度、冷却条件、敷设条件来确定的。
一般铜导线的安全载流量为5~8A/mm2,铝导线的安全载流量为3~5A/mm2。
如:2.5 mm2 BVV铜导线安全载流量的推荐值2.5×8A/mm2=20A4 mm2 BVV铜导线安全载流量的推荐值4×8A/mm2=32A二、计算铜导线截面积利用铜导线的安全载流量的推荐值5~8A/mm2,计算出所选取铜导线截面积S的上下范围:导线截面积与载流量的计算 S=< I /(5~8)>=0.125 I ~0.2 I(mm2);S-----铜导线截面积(mm2);I-----负载电流三、功率计算一般负载(也可以成为用电器,如点灯、冰箱等等)分为两种,一种式电阻性负载,一种是电感性负载。
对于电阻性负载的计算公式:P=UI 对于日光灯负载的计算公式:P=UIcosф,其中日光灯负载的功率因数cosф=0.5。
不同电感性负载功率因数不同,统一计算家庭用电器时可以将功率因数cosф取0.8。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家庭所有用电器加上总功率为6000瓦,则最大电流是 I=P/Ucosф=6000/220*0.8=34(A) 但是,一般情况下,家里的电器不可能同时使用,所以加上一个公用系数,公用系数一般0.5。
所以,上面的计算应该改写成 I=P*公用系数/Ucosф=6000*0.5/220*0.8=17(A) 也就是说,这个家庭总的电流值为17A。
则总闸空气开关不能使用16A,应该用大于17A的。
估算口诀: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
电缆选型及估算口诀: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
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
(导体的)(连续)截流量是指:(导体的)(连续)截流量在规定条件下,导体能够连续承载而不致使其稳定温度超过规定值的最大电流。
导线截面积与载流量的计算一、一般铜导线载流量导线的安全载流量是根据所允许的线芯最高温度、冷却条件、敷设条件来确定的。
一般铜导线的安全载流量为5~8A/mm2,铝导线的安全载流量为3~5A/mm2。
如:2.5 mm2 BVV铜导线安全载流量的推荐值2.5×8A/mm2=20A4 mm2 BVV铜导线安全载流量的推荐值4×8A/mm2=32A二、计算铜导线截面积利用铜导线的安全载流量的推荐值5~8A/mm2,计算出所选取铜导线截面积S的上下范围:导线截面积与载流量的计算 S=< I/(5~8)>=0.125 I ~0.2 I(mm2); S-----铜导线截面积(mm2);I-----负载电流三、功率计算一般负载(也可以成为用电器,如点灯、冰箱等等)分为两种,一种式电阻性负载,一种是电感性负载。
对于电阻性负载的计算公式:P=UI 对于日光灯负载的计算公式: P=UIcosф,其中日光灯负载的功率因数cosф=0.5。
不同电感性负载功率因数不同,统一计算家庭用电器时可以将功率因数cosф取0.8。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家庭所有用电器加上总功率为6000瓦,则最大电流是I=P/Ucosф=6000/220*0.8=34(A) 但是,一般情况下,家里的电器不可能同时使用,所以加上一个公用系数,公用系数一般0.5。
所以,上面的计算应该改写成 I=P*公用系数/Ucosф=6000*0.5/220*0.8=17(A) 也就是说,这个家庭总的电流值为17A。
则总闸空气开关不能使用16A,应该用大于17A的。
估算口诀: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
关于电缆电流的大小
导线的载流量与导线截面有关,也与导线的材料、型号、敷设方法以及环境温度等有关,影响的因素较多,计算也较复杂。
各种导线的载流量通常可以从手册中查找。
但利用口诀再配合一些简单的心算,便可直接算出,不必查表。
1. 口诀铝芯绝缘线载流量与截面的倍数关系
10下五,100上二,
25、35,四、三界,
70、95,两倍半。
穿管、温度,八、九折。
裸线加一半。
铜线升级算。
说明:口诀对各种截面的载流量(安)不是直接指出的,而是用截面乘上一定的倍数来表示。
为此将我国常用导线标称截面(平方毫米)排列如下:1、1.5、 2.5、 4、 6、 10、 16、 25、 35、 50、 70、 95、 120、 150、185……
(1)第一句口诀指出铝芯绝缘线载流量(安)、可按截面的倍数来计算。
口诀中的阿拉伯数码表示导线截面(平方毫米),汉字数字表示倍数。
把口诀的截面与倍数关系排列起来如下:
1~10 16、25 35、50 70、95 120以上五倍、四倍、三倍、二倍半、二倍。
现在再和口诀对照就更清楚了,口诀“10下五”是指截面在10以下,载流量都是截面数值的五倍。
“100上二”(读百上二)是指截面100以上的
载流量是截面数值的二倍。
截面为25与35是四倍和三倍的分界处。
这就是口诀“25、35,四三界”。
而截面70、95则为二点五倍。
从上面的排列可以看出:除10以下及100以上之外,中间的导线截面是每两种规格属同一种倍数。
例如铝芯绝缘线,环境温度为不大于25℃时的载流量的计算:
当截面为6平方毫米时,算得载流量为30安;
当截面为150平方毫米时,算得载流量为300安;
当截面为70平方毫米时,算得载流量为175安;
从上面的排列还可以看出:倍数随截面的增大而减小,在倍数转变的交界处,误差稍大些。
比如截面25与35是四倍与三倍的分界处,25属四倍的范围,它按口诀算为100安,但按手册为97安;而35则相反,按口诀算为105安,但查表为117安。
不过这对使用的影响并不大。
当然,若能“胸中有数”,在选择导线截面时,25的不让它满到100安,35的则可略为超过105安便更准确了。
同样,2.5平方毫米的导线位置在五倍的始端,实际便不止五倍(最大可达到20安以上),不过为了减少导线内的电能损耗,通常电流都不用到这么大,手册中一般只标12安。
(2)后面三句口诀便是对条件改变的处理。
“穿管、温度,八、九折”是指:若是穿管敷设(包括槽板等敷设、即导线加有保护套层,不明露的),计算后,再打八折;若环境温度超过25℃,计算后再打九折,若既穿管敷设,温度又超过25℃,则打八折后再打九折,或简单按一次打七折计算。
关于环境温度,按规定是指夏天最热月的平均最高温度。
实际上,温度是变动的,一般情况下,它影响导线载流并不很大。
因此,只对某些温车间或较热地区超过25℃较多时,才考虑打折扣。
例如对铝心绝缘线在不同条件下载流量的计算:
当截面为10平方毫米穿管时,则载流量为10×5×0.8═40安;若为高温,则载流量为10×5×0.9═45安;若是穿管又高温,则载流量为10×5×0.7═35安。
(3)对于裸铝线的载流量,口诀指出“裸线加一半”即计算后再加一半。
这是指同样截面裸铝线与铝芯绝缘线比较,载流量可加大一半。
例如对裸铝线载流量的计算:
当截面为16平方毫米时,则载流量为16×4×1.5═96安,若在高温下,则载流量为16×4×1.5×0.9=86.4安。
(4)对于铜导线的载流量,口诀指出“铜线升级算”,即将铜导线的的截面排列顺序提升一级,再按相应的铝线条件计算。
例如截面为35平方毫米裸铜线环境温度为25℃,载流量的计算为:按升级为50平方毫米裸铝线即得50×3×1.5=225安.
对于电缆,口诀中没有介绍。
一般直接埋地的高压电缆,大体上可直接采用第一句口诀中的有关倍数计算。
比如35平方毫米高压铠装铝芯电缆埋地敷设的载流量为35×3=105安。
95平方毫米的约为95×2.5≈238安。
三相四线制中的零线截面,通常选为相线截面的1/2左右。
当然也不得小于按机械强度要求所允许的最小截面。
在单相线路中,由于零线和相线所通过的负荷电流相同,因此零线截面应与相线截面相同。
以上推算仅作参考,电缆的载流量与电缆截面、使用环境等因素有关,与生产厂家的工艺及材料(新工艺的运用、新材料的采用、新技术的使用等)都有所区别,在具体使用时最好咨询生产厂家后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