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药合理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737.50 KB
- 文档页数:38
抗感冒药合理应用的临床思维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急性卡他性炎症,是一种自限性疾病。
感冒药物治疗主要为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防止并发症。
如何正确选择与合理应用抗感冒药物,要求以药物治疗的临床思维为基础,全面掌握病情、患者以及药物的情况,因病制宜,因人制宜,制定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
1 充分考虑病情感冒的病情特点包括感冒的病因、症状和并发症等。
在感冒治疗用药时,首先要掌握患者的病情,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用药。
1.1病因感冒一般由病毒引起,主要为鼻病毒、冠状病毒、肠道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其中后三种病毒是儿童感冒的常见病原[1]。
目前尚无特殊抗病毒药物治疗,因此,未合并细菌感染的普通感冒不必应用抗生素治疗。
1.2症状感冒起病较急,初期有咽干、咽瘁和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涕,2~3天后变稠;可伴有咽痛,有时由于耳咽管炎使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音嘶哑、轻度咳嗽等。
感冒的治疗为对症治疗,例如病人只是卡他症状鼻塞、流涕、喷嚏可仅用缩血管药和抗组胺药即可,不必使用含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复方抗感冒药。
1.3并发症感冒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如鼻窦炎、咽炎、中耳炎、支气管炎、肺炎、心肌炎、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粒细胞减少、肾小球肾炎等。
一旦出现并发症,应及时调整原治疗方案。
2 掌握个体化用药原则即使患者病情相同,临床用药也应有所不同。
因患者的生理特征、伴发症、伴随用药、药物过敏史和其它不良反应史、人文背景等亦不相同。
2.1 年龄、性别婴幼儿应尽量避免应用含咖啡因和伪麻黄碱药物,因其易引起中枢神经兴奋,发生惊厥等。
儿童亦应避免应用阿司匹林,其会引起雷氏综合征和肾脏损害。
儿童应用片剂而不用溶液剂造成剂量分割困难,不易控制剂量。
老年人因吞咽困难,应避免服用颗粒很大的片剂。
2.2 妊娠、哺乳[2-3]孕期妇女应避免使用可能致畸胎(如阿司匹林、苯海拉明、金刚烷胺等)、对胎儿有毒性(如可待因、双氯芬酸、对乙酰氨基酚、伪麻黄碱等)、或使产程延长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双氯芬酸等药物)。
抗感冒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抗感冒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抗感冒药是常用的一类药物,广泛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疾病和症状,它们也称为OTC(非处方药或非用药药物)。
尽管它们能有效治疗感冒,但使用不当会对人的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首先,抗感冒药有可能引起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头痛、失眠、腹泻、皮疹等。
还有一些抗感冒药可能会增加血压,出现心跳加快、气促等症状。
如果患者本身有高血压、心脏病、出血性疾病等慢性疾病,则宜少量少剂量地使用抗感冒药。
其次,抗感冒药也可能与其他药物形成药物相互作用,增加药物不良反应或药效转变。
例如,服用抗感冒药同时服用氯胺酮药可能会导致血压过高,而服用抗炎药同时服用抗感冒药也可能会引起肝功能不全的症状。
因此,使用抗感冒药前应该谨慎地考虑所服用的其他药物。
最后,抗感冒药有一定的耐受性。
如果患者长期使用抗感冒药,很可能会形成耐药性,也就是说,抗药性菌会变得抵抗抗感冒药,本身感染的症状仍然无法得到改善。
因此,使用抗感冒药应该意识到其风险,并采取合理的使用方法,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1、使用正确的剂量和方法。
根据临床情况,选择合适的剂量和药物,但一定不要超过药典上规定的最大剂量。
一般来说,在严重病情的情况下可以大剂量服用,但是患者应尽可能地使用最小剂量。
同时,应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
2、禁止自行改变剂量和药物。
抗感冒药不要自行改变剂量,否则可能会导致药效失常或不良反应出现。
同时也不能自行更改多种药物,除非与医生商量。
3、避免长期使用抗感冒药,以免出现耐药性。
抗感冒药的使用时间过长可能会形成耐药性,使得药物的疗效下降,甚至产生新的病原体,因此,当感冒持续存在时,应尽快就诊,找出病因,改变药物。
此外,应避免把抗感冒药作为日常疾病的常备药。
要定期做体检,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治疗,尽量避免使用抗感冒药。
总之,抗感冒药是常用的OTC药物,能有效控制感冒症状,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副作用或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甚至出现耐药性等不良反应。
感冒药合理使用宣传手册感冒和流感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冬、春季较为多见。
儿童、老人、营养不良、体质虚弱、妊娠期妇女、疲劳和生活规律紊乱者均为易感人群。
根据病原体、传播和症状的不同分为上呼吸道感染(上感)和流感。
感冒俗称伤风,由多种病原体(鼻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感染所致。
治疗感冒的方式较多,但药物治疗仍是当前最主要的手段。
市场上近百种的感冒药品,感冒药的主要成份不外乎4种:解热镇痛、镇咳、减充血药物、抗组胺药等。
一、了解感冒药的成分及作用常用感冒药的组方搭配如下:(1)、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布洛芬、安乃近等)。
对乙酰氨基酚虽为老药,但由于其退热效果明显,作用温和,对胃肠道刺激小,对老人幼儿安全性大,使用方便,在正常用量和正确使用下,无严重的不良反应而越来越多受到人们的关注。
对乙酰氨基酚是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不良反应较少,该药主要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前列腺素的合成,以及阻断神经末梢的冲动而产生镇痛作用,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达到解热作用。
(2)、抗过敏药(如扑尔敏、苯海拉明等)抗组胺药可使下呼吸道的分泌物干燥和变稠,减少打喷嚏和鼻腔溢液,同时具有轻微的镇静作用。
(3)、鼻粘膜血管收缩药(如盐酸伪麻黄碱等)减轻鼻腔粘膜血管充血,解除鼻塞症状。
(4)、镇咳药(如右美沙芬、咳平等)右美沙芬是中枢镇咳药,用于感冒等引起的咳嗽,可缓解干咳症状。
(5)、抗病毒药(如病毒灵、金刚烷胺等)抑制腺病毒、流感病毒、鼻病毒等复制。
金刚烷胺对亚洲A型流感病毒有抑制活性,抑制病毒核酸脱壳,影响细胞和溶酶体膜,干扰病毒的早期复制,使病毒增殖受到抑制。
(6)、中枢兴奋药(咖啡因)可以加强解热镇痛药的疗效,也可以拮抗抗组胺药的嗜睡作用。
还有人工牛黄、牛磺酸、葡萄糖酸锌、维生素C等药物。
二、谨防抗感冒药的不良反应解热镇痛药物用量过大或两次服药的间隔时间过短,会使患者出汗过多体温突然下降而发生虚脱。
抗感冒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引言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多数情况下可以自愈。
但在某些情况下,需要采用药物治疗。
抗感冒药物是一类常用的治疗感冒的药物,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抗感冒药物的分类抗感冒药物根据其药理作用和成分可以被分成几类。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抗感冒药物:1.解热镇痛药物这类抗感冒药物的作用是解热和缓解疼痛。
对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和头痛症状,这类药物能够有效减轻。
解热镇痛药物的主要成分是扑热息痛和布洛芬等。
然而,这类药物也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例如,扑热息痛会导致胃肠反应和过敏反应。
另一方面,布洛芬会影响肾功能,尤其是在老年人和已有慢性肾病的人。
2.抗组胺药物抗组胺药物常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等症状。
这些药物能够抑制组胺对身体的影响,减轻鼻塞和流涕等症状。
抗组胺药物的主要成分是氯苯那敏和扑尔敏等。
但是,这种药物也会产生不良反应。
例如,氯苯那敏会导致口干、头晕和恶心等不适症状,而扑尔敏则可能会导致嗜睡和头晕等反应。
3.收敛剂这类抗感冒药物能够收缩血管,减轻鼻黏膜肿胀和流涕等症状。
主要成分包括麻黄碱和去甲麻黄碱等。
然而,收敛剂也会导致不良反应,例如,麻黄碱和去甲麻黄碱可能会导致心悸、高血压和失眠等症状。
4.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通常被用来治疗流感等病毒性感染。
这种药物能够减轻症状和缩短病程。
抗病毒药物的主要成分是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等。
这些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问题、头痛和疲劳等。
如何合理应用抗感冒药物1.理解自己的症状在使用抗感冒药物之前,首先要了解自己的症状。
不同的抗感冒药物适用于不同的症状。
例如,对于流感引起的发热和头痛症状,解热镇痛药物是更好的选择。
而对于过敏性鼻炎引起的鼻塞和流涕症状,则建议使用抗组胺药物。
2.避免过量使用抗感冒药物过量使用抗感冒药物可能会导致中毒。
因此,在选择和使用抗感冒药物时,应注意剂量和使用频率。
同时,在使用多种抗感冒药物时,需要注意药物成分和作用,以避免重复用药和药物相互作用。
西药类抗感冒药成分分析及临床合理应用【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内常见的西药抗感冒药物的成分,保证临床合理应用各项药物。
方法:调查分析本院内常见的抗感冒西药,对其进行整理分析药物成分。
结果:本院收集的八种抗感冒药物分别为仁和可立克、感康、999感冒灵、百服宁夜片、白加黑夜片、快克、泰诺、新康泰克,发现其均为复方制剂,具有减轻鼻部充血的程度,实现解热、镇痛、抗组胺、镇咳等成分。
临床用药时,医生需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选择最佳的药物种类及剂量,降低副作用发生率,保证药物的合理应用。
结论:对感冒患者使用抗感冒西药时,需注意药物特点、疗效、适应证,注意相关内容,以此保证药物使用合理性。
关键词:西药类;抗感冒药成分;临床合理应用随着社会及医疗服务的不断进步,我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重疾的风险也大大降低[1]。
但是,诸如普通感冒这样的小疾病仍旧频繁困扰着我们。
因此,各式各样的抗感冒药物应运而生[2]。
这些药物在成分和疗效上的微小差异,可能会对不同的病人、疾病严重程度以及病症产生不同的影响[3]。
如果缺乏对这些药物成分的了解,就有可能导致药物的滥用[4]。
因此,鉴于感冒是一种常见疾病,病患在感冒后常常伴有咳嗽、头痛、发热、关节痛,全身疲劳,流鼻涕等症状,这些症状影响了日常生活和工作[5]。
故随着医药技术的发展,感冒药的种类在不断增多,选用适合的药物实质上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
如果不理解药物成分,有可能导致药物的滥用甚至重复用药[6]。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药物的成分,以便更好地为公众提供药物合理使用的指导[7]。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院内常用的抗感冒药物,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共整理八类抗感染药物。
1.2方法针对八类抗感冒药物进行分析,明确药物主要成分。
2 结果本院收集的八种抗感冒药物分别为仁和可立克、感康、999感冒灵、百服宁夜片、白加黑夜片、快克、泰诺、新康泰克,发现其均为复方制剂,具有减轻鼻部充血的程度,实现解热、镇痛、抗组胺、镇咳等成分,详细见表1。
抗感冒药的合理使用抗感冒药是治疗流感、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重要药物之一。
但因人体对药物的反应不同,滥用抗感冒药会带来很多不良反应,甚至产生药物依赖性。
因此,我们需要对抗感冒药的合理使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首先,我们需要注意抗感冒药的成分。
抗感冒药通常含有镇痛剂、退热剂、抗组胺剂、解热镇痛剂、喉咙麻醉剂、兴奋剂等成分。
这些药物可以缓解头痛、发热、鼻塞、咳嗽等症状,同时抑制咳嗽、促进睡眠和缓解身体疲劳。
因此,在选择抗感冒药时,我们需要注重对症选药,了解药物具体成分和效果,避免盲目服用。
其次,我们需要掌握抗感冒药的使用方法。
通常每种抗感冒药都有自己的服用方法和剂量,我们需要在医生建议下按照说明书进行正确的服药。
同时,不同季节和年龄阶段的人,需要选择适合的药物剂型和剂量,例如,儿童和老年人需要选择口服液等易于吞咽的剂型,而年轻人则可以选择口服片剂。
同时,我们需要注意禁忌症和不良反应,避免出现药物过敏和依赖。
最后,我们需要遵循合理的使用原则。
抗感冒药仅仅可以缓解症状,而无法治愈疾病。
因此,我们需要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抗感冒药,去医院做一个系统的临床检查,了解病情进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同时,我们需要注意药物的依赖性和滥用。
大剂量、长期使用抗感冒药可能产生依赖性、耐药性等不良反应,同时药物的滥用也会导致多种健康问题,例如,肝损害、肾衰竭等。
综上所述,抗感冒药在治疗呼吸道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合理的使用原则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注意不同药物成分、使用方法和剂量,了解禁忌症和不良反应,严格遵循医生建议下进行应用。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药物依赖性和滥用的问题,增强对自身健康的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