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H)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2
2022年孟建平各地期末试卷精选(h)七年级科学上册浙江专版参考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温度表示的是一个物体的____。
A. 质量B. 坐标C. 体积D. 温度答案:D. 温度2. 需要消耗氧气的反应是___。
A. 吸光反应B. 光合反应C. 氧化还原反应D. 氧化反应答案:C. 氧化还原反应3. 在可溶性物质中,离子在水中____。
A. 不分离B. 动态平衡C. 溶解D. 分离答案:D. 分离4. 实验中,要准备的实验器材有____。
A. 测试笔B. 平底锅C. 吸管D. 容器答案:A. 测试笔 B. 平底锅 C. 吸管 D. 容器【二、判断题】1.水有可溶性物质是事实。
答案:√正确2.只要内容物有温度,温度表都可以使用。
答案:×错误3.氧化反应不涉及混合物的分离。
答案:×错误4.只要涉及实验,就必须准备烧杯容器。
答案:×错误【三、填空题】1. 电池能光电发电,是因为它由___、正极板和负极板组成。
A. 电解液B. 铅箔C. 锂D. 铜答案:A. 电解液2. 水的凝固点是___℃。
A. 0B. 32C. 100D. 500答案:B. 323. 实验中,使用的计量单位是___。
A. 克B. 立方厘米C. 克拉D. 间隔答案:A. 克4. 蓝色细胞中有一种微量元素是___。
A. 铁B. 锰C. 硅D. 锌答案:D. 锌【四、问答题】1. 简述太阳能转换到地球表面的能量来源有哪些?答案:太阳能转换到地球表面的能量来源主要有太阳辐射和太阳顶部流动的热量等多种来源。
太阳辐射是指太阳周围向外散发出的电磁波,太阳顶部产生的热量则是太阳内部流动的热量。
紫外线散射也会有一部分的能量辐射到地球表面,起到放射散热的作用。
h子甲全程测评试卷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部分专项复习试卷(三)名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诗书礼乐到钟鼎彝器,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素来为国人所津津乐道。
然而一到谈及传统建筑,多数人不是一脸茫然,便是心怀遗憾。
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几分“土里土气”,相形之下,欧洲古建筑遍地开花,如风光片里古堡的坚固伟岸、教堂的华丽炫酷,让人如何与之一较高下?此言差矣。
以中西古建筑最显著的对比,即材料上的土木和砖石为例。
乍看之下,木质建筑简朴,易朽,扁平,似乎很难与巍峨高耸的石头教堂一争高下。
有人把这归咎于古人的技术不行,或材料短缺。
但事实上,中华大地并不缺石材,古代冶金技术的世界领先,石料开采加工的器具也更先进。
同时,老祖宗们并非完全不用石料修筑,譬如陵墓,在他们看来,才是该用石头堆砌的。
而从秦汉陵墓的空间布局、工程结构之精妙来看,早在那个时代,我们的砖石建筑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因此,对于砖石建筑,古人“非不能也,乃不为也”。
就像中国传统绘画对散点透视的情有独钟一个样,形式和质料上的偏好,其实是一种文化选择。
追根溯源,审美偏好的出发点,还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
欧洲建筑多以石砌,呈竖向耸立之势,以求“飞升天国”的不朽。
而中国建筑的外部形态,基本是横平舒展,寄寓着华夏先民对土地的依恋。
在中国古人心中,石头冰冷坚硬,缺乏生气,太过疏离自然,至于寻常起居,则一定要置身于“生生之气”的土木之中,以求“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中西建筑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
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法国作家雨果就曾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一切艺术门类都须为建筑服务,绘画之,雕刻之,咏叹之,摹写之,以图将其打造为“高大上”的永恒纪念碑。
而古老的东方中国就不这么看了:文字才是千古之承载,不朽之盛事。
相比于文字上的“理想主义”,中国人在对待建筑上体现出了充分的“实用主义”态度。
高级电工学问试卷(H—03)一、选择题1.在线性电路中,叠加原理不适用于(D )的计算。
(A)电压(B)电流(C)电动势(D)功率2.在NPN型晶体三极管放大器中,若基极与放射极短路,则晶体三极管( B )。
(A)将深度饱和(B)将截止(C)集电结将正偏(D)放射结将反偏3.已知某三极管的集电极电阻R C=1KΩ,电源电压UGB=6V,三极管的放射极直线接地,则三极管截止时的集电极电流I C为( B )。
(A)6mA (B)0 (C)∞(D)5.3Ma4.条形磁体中磁性最强的部位是( B )。
(A)中间(B)两极(C)两侧面(D)内部5.通电线圈插入铁芯后,线圈内的磁通会( A )。
(A)增大(B)减小(C)不变(D)可能减小6.磁场强度的单位是( C )。
(A)韦伯(B)特斯拉(C)安/米(D)高斯7.磁路( A )状态(A)没有开路(B)有开路(C)有短路(D)有,与电路完全一样8.磁路欧姆定律的正确表达式(D )。
(A)Φ=BS (B)Φ=B/S (C)Φ=NT/μs(D)Φ=NiμS/L9.对任一闭合磁路而言,磁路磁压降的代数和等于( D )。
(A)电压降低代数和(B)电流乘磁阻(C)零(D)磁动势的代数和10.互感系数的符号是( A )。
(A)M (B)L (C)S (D)H11.自感电动势的大小,可由( C )来确定。
(A)欧姆定律(B)楞次定律(C)法拉第定律(D)焦耳定律12.互感电动势的大小确定与( D )(A)线圈本身电流大小(B)线圈的匝数(C)线圈四周介质(D)另一线圈电流的变更率13.涡流的产生可使( A )。
(A)铁芯发热(B)电流增大(C)电流减小(D)线圈电阻减小14.楞次定律可确定感生电动势的( C )。
(A)大小(B)产生(C)方向(D)大小和方向15.直流电机中,换向极绕组与电枢绕组相应( A )。
(A)串联(B)并联(C)复联(D)不连接16.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 B )。
写作(一)总分:100.0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1、古人所谓“袖手于前”、“成竹在胸”,是要在写作前对文章进行整体设计,从主题到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与表现方式,从中心论点到分论点、主要论据、论证思路及推理方式都要谋划清楚,这种设计是文章构思阶段中的()(1分)A:聚思B:立意C:运思D:谋篇2、“书中暗表,……这是后话,咱们暂且不提”,这是指叙述手法中的()(1分)A:回叙B:总叙C:分叙D:预叙3、小说中叙述者只讲述作品中某个人物知道的情况,这时所采用的叙事视角是()(1分)A:零聚焦B:无聚焦C:内聚焦D:外聚焦4、以散文体书写,通过人物、情节、环境的具体描绘来展现人类生活画面及其意义的虚构故事是()(1分)A:小说B:诗歌C:散文D:戏剧5、对事物的状况、性质、特征与成因等作简明概括的解释,这种说明方法是()(1分)A:诠释说明B:举例说明C:分类说明D:定义说明6、纪实文学的美学特征不包括()(1分)A:纪实性B:文学性C:主体性D:论说性7、用个别的、具体的事实作为论据来对论点的真实性进行论证和说明的思维方式是()(1分)A:演绎逻辑B:抽象思维C:归纳逻辑D:目的思维8、作为报刊中最常见的一种评论文体,形式最自由,用笔最灵活,常借助掌故、趣闻展开理论分析的文学评论文体是()(1分)A:随笔B:序跋C:特写D:书评9、论文中对研究对象进行高屋建瓴的简要概括,提出论题的部分是()(1分)A:本论B:绪论C:结论D:论据10、实用文的写作原则不包括()(1分)A:综合性B:真实性C:实用性D:规范性11、是作者叙述故事的方式和角度,并通过这种方式和角度向读者描绘人物、讲述事件、介绍背景等,这指的是叙述的()(1分)A:人称B:视角C:节奏D:方法12、内容涉及国家机密,需要限定阅读范围和对象的公文属于()(1分)A:普通公文B:特急公文C:加急公文D:涉密公文13、报告文学《多思的年华》开篇亮出观点,接着组合了近十个人物和事例分别表达了三个分论点,最后道出全文的结论。
h子甲全程测评试卷七年级上册语文
摘要:
1.试卷概述
2.试卷内容分析
3.试卷难度评估
4.对学生的建议
正文:
一、试卷概述
本次测评的试卷为七年级上册语文子甲全程测评试卷。
这份试卷旨在全面评估学生在本学期的学习成果,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参考。
二、试卷内容分析
1.基础知识部分:包括字词解释、成语造句、古诗词默写等内容,主要考察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阅读理解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文阅读,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3.语言运用部分:包括改错题、仿写题等,主要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
4.写作部分:要求学生根据给定题目进行作文创作,主要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试卷难度评估
总体来说,本次试卷难度适中,既有基础题型,也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可
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水平。
不过,部分题目可能对学生有一定挑战性,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对学生的建议
1.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学生应该重视字词、成语、古诗词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记忆和理解,为提高语文水平奠定基础。
2.加强阅读训练:学生应该多读书、多积累,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学会分析文章结构和主旨。
3.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学生要注意在日常写作中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学会灵活运用各种句式和修辞手法。
4.注重写作技巧:学生在写作时,要注意文章结构、立意和表达,学会运用各种写作技巧,提高作文质量。
通过本次测评试卷,学生可以全面了解自己在七年级上册语文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参考。
高级电工知识试卷(H—04)1.下列三极管放大电路分析方法哪一种不对(B )。
(A)近似计算法(B)分类法(C)图解法(D)等效电路法2.判断电流产生的磁场的方向用( D )。
(A)左手定则(B)右手定则(C)电动机定则(D)安培定则3.下列材料中( C )的μr<1.(A)铁(B)空气(C)铜(D)镍4.磁路中的磁通与磁通势( B )。
(A)无关(B)成正比(C)成反比(D)相等5.当线圈中的磁通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通方向与原磁通方向(A )。
(A)相同(B)相反(C)无关(D)相同或相反6.自感系数的单位是(B )。
(A)韦伯(B)亨(C)1/亨(D)特斯拉7.涡流的产生是下列那种现象(C )。
(A)自感(B)电流热效应(C)互感(D)导体切割磁力线8.楞次定律是反映( B )方向的(A)电流(B)感应电动势(C)电压(D)磁通9.改变励磁电路电阻时,并励直流电动机的人工机械特性与其自然机械特性比较,其特性硬度(D)。
(A)不变(B)稍有增加(C)变的很硬(D)变软10.直流电机的电磁转矩表达式(C )。
(A)T=(PN/2πα)ΦI(B)T=(2πa/PN)ΦIa(C)T=(PN/2πα)ΦI(D)T=(2PN/πα)ΦIa11.当直流电动机不能启动时,下列排除故障的措施中错误的是(D )。
(A)使电源正常(B)减少负载(C)检查变阻器及励磁绕组是否正常,修理或更换绕组(D)改变主磁极与换相极的顺序12.换向器片间短路时应( A )。
(A)检查并清除云母槽中的电刷碳屑或铜屑(B)擦拭换向器(C)调整电刷压力(D)研磨电刷13.换向片常用( C )制成材料。
(A)银铜(B)铬铜(C)冷拉梯形铜排(D)锆铜14.电刷与换向器工作面应有良好的接触,其接触面不小于( C )。
(A)80% (B)85% (C)90% (D)95%15各电刷间相互的压力差应不超过其平均值的( D )。
(A)14% (B)13% (C)12% (D)10%16.下列( D )不是六氟化硫断路器的优点。
化学专业《化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H )(时间120 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0 小题,每题 3 分,共30 分。
每小题有 1 ~2 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内,多选不给分,若正确答案有两项的,选一项且正确的给 1 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为0 分。
)1 、皮亚杰认为适应就是主体与环境取得平衡,而这种平衡依赖于有机体的两种机能的协调,这两种机能是指()A. 图式B. 同化C. 顺应D. 平衡2 、探究法是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它属于()A. 第一层级B. 第二层级C. 第三层级D. 新的综合的方法3 、教学目标是指()A. 预期的教学效果B. 教学目的C. 培养目标D. 课程目标4 、下列化学课中,属于以训练技能为主的课是()A. 化学基础理论课B. 化学习题课C. 化学实验课D. 元素化合物知识课5 、下列说法中叙述正确的是( )A. 高信度必有高效度B. 高效度必有高信度C. 高信度不一定有高效度D. 高效度不一定有高信度6 、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 电子结构的是(2005 年全国高考题)()A.BF 3B. H 2 OC. SiCl 4D.PCl 57 、24g 硫和32g 氧气充分反应后,气体体积在标况下是()A. 16.8LB. 33.6LC. 22.4LD. 5.6L8 、关于电解NaCl 水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2005 年全国高考题)()A. 电解时在阳极得到氯气,在阴极得到金属钠B. 若在阳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KI 溶液,溶液呈棕色C. 若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D. 电解一段时间后,将全部电解液转移到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溶液呈中性9 、下列产品的使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2004 年高考题* 上海卷)A. 含磷洗衣粉B. 酒精C. 氟里昂D. 含汞电池10 、石墨炸弹爆炸时能在方圆几百米范围内撒下大量石墨纤维,造成输电线、电厂设备损坏。
四川省特种作业培训考试试卷起重机械作业-司机H卷姓名单位学号总分必知必会题(必知必会题共10题,不计入总分,但必须全部正确,否则本次考试不通过。
)1、起重机作业前应进行安全装置的检查和试验。
()2、起重作业时严禁歪拉斜吊。
()3、卷筒壁厚的磨损达到原厚度的50%应报废。
()4、吊钩无防脱钩装置不得使用。
()5、滑轮出现有裂纹或翼缘破损不得继续使用。
()6、起重机在()级及以上大风及大雨、大雪、大雾等恶劣天气禁止作业。
A、3B、4C、5D、67、当钢丝绳直径相对于公称直径减小()%应报废。
A、3B、5C、7D、108、导线截面尺寸面积越小,电阻阻值()。
A、越大B、越小C、不变D、先变大后变小9、制动器的制动衬垫磨损达原厚度的()%时应报废。
A、40B、50C、60D、7010、起重机的额定起重量中包括集装箱专用吊具、电磁铁吊具、真空吸盘、()等可分吊具的重量。
A、抓斗B、吊钩C、吊钩组D、挂索一、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对错,并选择正确答案。
对的选“√”,错的选“×”,共40题,每小题1分。
)11、持有《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的从业人员,二年不参加复审的,其特种作业资格即被取消。
()12、从业人员有获得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劳动防护用品的权利。
()13、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是《安全生产法》规定的法律行为。
()14、特种作业人员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可上岗。
()15、在实施心肺复苏法时,口对口人工呼吸法与胸外心脏挤压法应交替进行。
()16、触电急救的八字诀为:迅速、就地、准确、坚持。
()17、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引起的疾病。
()18、触电的本质是电流流过人体内部,对人心脏等重要器官的伤害。
()19、起重机的取物装置本身的重量一般不应包括在额定起重量之中。
()20、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主要受力构件有主梁和端梁。
()21、起重机在工作中所受的载荷类型有基本载荷、附加载荷、特殊载荷三种。
《环境分析与监测》考试试卷(H)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测定水样颜色时,对悬浮物产生的干扰,正确的消除方法是。
2、为保证BOD5测定值准确可靠,要求稀释水5日溶解氧≤,培养液的5日溶解氧消耗量≥,剩余溶解氧≥。
3、测定水样中悬浮固体含量时烘干温度应控制在。
取100mL曝气池混合液静沉30min时活性污泥所占体积为30%,将此样品过滤,烘干至恒重,过滤器重量增加0。
3000g,该水样MLSS (g/l) = ,SVI= .4、测定颗粒物中有机化合物时需要先进行提取和分离,提取的目的是,分离的目的是 .5、在COD测定过程中加入HgSO4的目的是 ,加入Ag2SO4的目的是。
6、在BOD5测定过程中水样通常都要稀释才能进行测定,稀释水应满足、的条件.7、水样常见的保存方法有、、 .8、在环境监测中原子吸收的主要作用是。
9、固体废弃物的酸碱腐蚀性是指 ,电化学腐蚀性是指 ,易燃烧性是指。
二、选择题(每题1.5分,共15分):1、河流水质监测时,当水面宽为50—100米时,每个断面应布设_____条采样垂线.A、1B、2C、3D、42、关于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六价铬,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贮存样品的容器应用铬酸洗液浸泡过夜B、在酸性溶液中,六价铬和三价铬能与二苯碳酰二肼反应生成紫红色化合物C、次氯酸钠对测定无干扰D、水样采集后,加入NaOH调PH约为8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规定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是指_______。
A、任何一次瞬时浓度B、任何一小时浓度平均值C、8小时浓度平均值D、24小时浓度平均值4、下列各组中,全是第一类污染物的是______。
A、总α放射性、总银、总汞、总铬B、挥发酚、总氰化物、总烷基、总铬C、总铬、总铅、总铜、苯并(a)芘D、总铜、总铅、总汞、总银5、关于重铬酸盐测定化学需氧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化学专业《化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H )(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有1~2个正确
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内,多选不给分,若正确答案有两项的,选一项且正确的给1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为0分。
)
1、皮亚杰认为适应就是主体与环境取得平衡,而这种平衡依赖于有机体的两种机能的协调,
这两种机能是指( )
A. 图式
B. 同化
C. 顺应
D. 平衡 2、探究法是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它属于( )
A. 第一层级
B. 第二层级
C. 第三层级
D. 新的综合的方法 3、教学目标是指( )
A. 预期的教学效果
B. 教学目的
C. 培养目标
D. 课程目标 4、下列化学课中,属于以训练技能为主的课是( ) A. 化学基础理论课 B. 化学习题课 C. 化学实验课 D. 元素化合物知识课 5、下列说法中叙述正确的是( )
A. 高信度必有高效度
B. 高效度必有高信度
C. 高信度不一定有高效度
D. 高效度不一定有高信度
6、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2005年全国高考题)( ) A.BF 3 B. H 2O C. SiCl 4 D.PCl 5
7、24g 硫和32g 氧气充分反应后,气体体积在标况下是( ) A. 16.8L B. 33.6L C. 22.4L D. 5.6L
8、关于电解NaCl 水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2005年全国高考题)( ) A.电解时在阳极得到氯气,在阴极得到金属钠 B.若在阳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KI 溶液,溶液呈棕色 C.若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
D.电解一段时间后,将全部电解液转移到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溶液呈中性 9、下列产品的使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 )(2004年高考题*上海卷) A. 含磷洗衣粉 B. 酒精
C. 氟里昂
D. 含汞电池
10、石墨炸弹爆炸时能在方圆几百米范围内撒下大量石墨纤维,造成输电线、电厂设备损坏。
这是由于石墨(2000年全国高考题)(
)
A. 有放射性
B. 易燃、易爆
C. 能导电
D. 有剧毒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1、教师素质的构成要素包括 、 和 。
12、中学化学教学中对知识的要求分为四个层次,从低到高是 、 、 和 。
13、2003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高中化学要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模块,使学生在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
这里高中化学新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指 ____ __、_ _____、__ ____。
14、化学教学过程以实践、实验为基础,必须完成认识上的两个“飞跃”是指 和 和 ;两个“转化”是指 和 。
15、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中规定着重培养学生五种能力分别是 、 、 、 和 。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6、简述化学教学方法的分类。
17、化学教学过程的特点是什么?
学院: 年级/班级: 姓名: 学号: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18、如何理解化学教学过程中“活动与过程的多维性”
19、简要介绍演示技能的构成要素及在化学教学中的基本要求。
20、你认为21世纪化学教师应具备的核心能力有哪些?
四、设计题。
(8分)
21、化学探究教学的一种模式为: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实验事实 验证假设
得出结论 整合应用。
需要探究的问题是:氯气与硫氧化性强弱的探究。
试设计能体现上述模式过程的微型教案。
(5分钟之内)
五、论述题。
(12分)
22、联系中学化学教学实际,试论“启发学习动机,培养情感意志因素”这一化学教学原则。
(要求不少于300字)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