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前的广岛
- 格式:ppt
- 大小:8.16 MB
- 文档页数:18
南京与广岛对待二战劫难为何如此不同?(2011-12-22 19:01:13)12月13日纪念南京大屠杀74周年还未超过10天;张艺谋有关南京大屠杀题材的年度大片《金陵十三钗》还未下院线,所以今天继续这个话题。
谁都知道,中国的南京与日本的广岛,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上遭受劫难最为深重的两个城市,前者是日本发动大屠杀,后者是美国投放原子弹。
可是:日本广岛被原子弹轰炸的残骸至今都保存完好;中国南京却难以找到当年的屠城遗址。
2001年8月6日,日本广岛公布原子弹受害者为221893人,统计精确到个位,所有人有名有姓;中国南京大屠杀死难人数在36万人以上,可我们平时听说的始终只是“30万”的“大约数”,而位于南京市雨花台的纪念馆“哭墙”上竟只刻有区区3000个死者的名字。
据有关资料统计,日本广岛每年参加大劫难悼念大会的人数至少有5万人以上,超过全市总人口的1/20;中国南京参加大屠杀纪念大会的人数却只有2000人左右,最多不到1万人,仅占全市总人口的1/2500到1/500,而且该纪念大会是直到1985年才姗姗开始的。
还有一则传闻说,有一年的12月13日,某记者在南京街头采访,问及某年轻人:“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对方答曰:“不知道。
”记者说:“今天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这样重要的日子你都不知道?”对方哂然道:“这与我有什么关系!”而在广岛,当地人不管男女老幼、三教九流,不管什么时候去问他们,都是刻骨铭心、咬牙切齿的。
两个民族对历史的记忆,为什么差异如此之大?有日本企业家说过这样的话:“首相不参拜靖国神社,韩国人也不会买我们的产品;首相天天参拜靖国神社,中国人还是会买我们的产品。
”这是称赞中华民族是一个心胸宽阔的民族呢,还是讽刺中华民族是一个容易健忘的民族呢?中华民族近百年来的历史,是一部饱受西方列强凌辱和摧残的血泪史。
每一个民族和每一个人,都要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品格,都要有精神和骨气,都要牢记和正视历史,痛定思痛,不忘国耻,以史为鉴,居安思危。
日本有核污染地区
日本是世界上唯一遭受过核爆炸的国家,1945年8月,广岛
与长崎分别在二战末期被投下了原子弹。
这一事件让日本深受核辐射的影响,不仅造成了当时的巨大人员伤亡和破坏,也在长期的时间里留下了核污染的隐患。
除了这两个被原子弹摧毁的城市,日本也存在一些其他的核污染地区。
福岛核灾是日本最严重的核事故之一。
2011年3月11日,日
本福岛县发生地震和海啸,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
该事故造成了数十万人撤离,核辐射也波及到许多周边地区。
福岛核污染导致了环境的严重污染,同时也对居民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虽然在事故后进行了清理和防护工作,但福岛的核辐射问题仍然存在,并且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解决。
除了福岛核灾,日本还有其他一些地区也存在核污染隐患。
比如位于东京湾的普兰斯特岛(Plutonium Island)是一个核武器
和核燃料再处理设施的重要场所,长期以来这里就一直受到核污染的困扰。
这个岛上积聚了大量的核废料和放射性物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威胁。
此外,日本还有一些其他地区也在面临核污染的问题,尤其是核工业化和核试验所带来的后果。
这些地区可能被遗忘或者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但核污染依然存在,并对当地的居民和环境产生着长期的负面影响。
日本核污染地区的出现使得日本政府和国际社会都意识到核能
的应用和风险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
对于核污染地区的处理和解决需要投入巨大的资源和时间,同时也需要进行科学研究和合作来减少核辐射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二战中的战争遗址与纪念场所二战是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之一,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伤痛。
为了铭记那段惨痛的历史,许多战争遗址和纪念场所应运而生。
这些地方成为了人们缅怀和敬拜英雄、追忆战争惨状的场合。
本文将带您了解一些二战中的战争遗址与纪念场所。
1. 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华沙,波兰)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是为了纪念在二战期间被纳粹杀害的数百万犹太人而建立的。
这个纪念馆坐落在波兰最大的犹太人社区华沙墙内,以其庄严肃穆的氛围而闻名。
馆内展出了大量照片、文字和实物,向人们展示了犹太人在那段黑暗时期所经历的苦难和残酷。
这个纪念馆不仅告诉我们历史的真相,还警示我们不能重蹈覆辙,保护人权始终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2. 内卡拉花战役遗址(佛洛伦萨,意大利)内卡拉花战役是二战期间意大利抵抗运动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这场战役的胜利标志着反法西斯军队在意大利战场上的扭转局势。
如今,纪念碑和遗址成为了一个备受游客关注的景点,人们可以在这里看到战斗时的阵地和掩体。
这个纪念场所给人们带来思考,让人们思索抵抗和自由的意义。
3. 奥什维茨集中营纪念馆(奥什维茨,波兰)奥什维茨集中营是纳粹集中营体系中最臭名昭著的一个,这里发生了大量犯下人类罪行的事件。
如今,这个地方被保留成为一个纪念馆,向世人展示了纳粹法西斯的残酷与邪恶。
游客可以参观集中营的各个建筑物、火化炉和牢房,听取导游的讲解,以此缅怀遇难者并警示未来。
4. 广岛和长崎的和平公园(广岛和长崎,日本)广岛和长崎是二战中遭受原子弹爆炸的两个城市,这两个地方的和平公园成为了反战和平的象征。
这些公园里有着庄严的纪念碑和和平纪念馆,展示了当时的恐怖与摧残。
这里成为了人们缅怀战争受害者、倡导和平的地方。
5. 诺曼底登陆纪念碑(诺曼底,法国)诺曼底是二战期间盟军成功登陆欧洲大陆的地方,这个纪念碑以其壮丽而著名。
纪念碑上雕刻着无数战士的名字,表达了对英勇牺牲者的敬意。
此外,附近的诺曼底登陆博物馆向世人展示了登陆过程的详细信息,帮助人们了解这场战争的规模和影响。
二战期间毁坏最严重的4座城市,包括中国长沙(图)1、中国湖南长沙1938年11月12日晚至14日,国民党当局在湖南长沙放的一把冲天大火,夤夜将全城百姓从睡梦中惊醒,此火连续烧了两天两夜,数千年古城毁于一旦,几成废墟。
全城63%的街巷、房屋被烧,1900余石谷米被烈火吞掉,300万元绸缎烧成灰土,400颗价值连城的汉印及许多文物珍品荡然无存,3000多人葬身火海,史称“文夕大火”。
这就使得长沙与前苏联的斯大林格勒、日本的广岛与长崎一起,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毁坏最严重的4座城市之一。
虽说此事刚开始是国民党政府最高领导人、时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为阻挡日军南下,提出“焦土政策”,也就是“以火代兵”,下令“长沙如失陷,务将全城焚毁”,时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张治中听命,时任长沙警备司令部第二团团长徐昆执行;但最终造成如此巨大的灾难和损失,主要原因还是到后来事态的疯狂失控,非人力所能挽。
不过话说回来,蒋介石和国民党当局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最后却只将长沙警备司令部司令酆悌及其第二团团长徐昆、长沙警察局长文重孚三人枪决以平民愤,不过是令其做了替罪羊和替死鬼。
除了“文夕大火”,还有先后4次“长沙大会战”,敌我双方投入兵力巨大,激烈争夺拉锯,交战旷日持久,导致偌大的一座古城几被毁灭殆尽,房屋、街道十分之八九皆被摧垮,仿佛鬼城。
国军被日寇打得落花流水、呜呼哀哉,血流成河、尸堆如山,但我英勇的湖南人民始终屹立不倒,决不屈服投降。
2、前苏联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亦名伏尔加格勒、察里津。
自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联红军顽强不屈,与气势嚣张来犯的德国法西斯大军誓死抵抗,一直战斗在顿河与伏尔加河畔,最终挫败了德军疯狂扬言N个月内消灭苏联的“神话”,成为苏德战场乃至整个二战的转折点。
但是,极为严酷、激烈的城市巷战,短兵相接,殊死火拼,不论是人员(包括战士和平民)还是建筑都损失极为严重。
双方投入总兵力350余万(苏250万、德104万),结果死亡200万左右(苏113万、德84万),还有大量无辜市民遇难。
日本原子爆炸两个地方现在怎么样了在二战末期,日本始终不肯投降,且把战争烧到了美国珍珠港,美国为了迫使日本法西斯迅速投降,美国总统杜鲁门决定对日本使用最新研发的原子弹。
当年5月底,美国锁定了四个城市,分别是:京都、广岛、小仓、新潟。
之后由于美国国务卿史汀生的劝说,杜鲁门将京都替换成了长崎。
美军相继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了2枚原子弹,直接将这两座城市夷为平地。
现在过去了这么久了现在什么样了呢?现如今距离核爆已经过了70多年,在很多人的想像中,核辐射会影响几百年之久,遭遇过核打击的地方应该是寸草不生,可事实上现在那边是繁花似锦的景象,可为何会这么快清除干净?是有人夸大核辐射的危害,还是日本采用了特殊的清理手段呢?第一、原子弹高空爆炸降雨以及强风加快了核污染的衰减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是在离地面600米的上空引爆的,由于日本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而就在广岛和长崎遭到核打击之后不久,当地就迎来了一场大的降雨,强劲的海风和大雨带走了大量的核污染物,这进一步加快了核污染的衰减。
而且在原子弹爆炸48小时之后,广岛和长崎的核辐射强度就已经锐减了60%以上。
第二、当年原子弹爆炸的辐射影响较小原子弹爆炸是瞬间的,在短时间内大量的核原料进行裂变。
因此原子弹炸完以后,具有辐射性质的原料也被充分反应完,进入半衰期,辐射值也会小很多。
第三、投放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技术含量不成熟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放的原子弹可以说是一个实验性的版本,不管从技术还是威力都不如现在的技术,因此爆炸过后残留的辐射值也会小。
在广岛和长崎这两个地方爆炸后,日本在8月15号宣布投降。
因为日本战败所以对日本的军事大力抑制发展。
所以日本在当年就开始重建这两个地方,并很快重见昔日的容貌。
现在植被茂盛,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地方繁华热闹,旅游业发达,世界各地的人到此旅游的络绎不绝。
广岛爆炸死了多少人引言:广岛爆炸是二战期间人类历史上最为致命的事件之一。
在1945年8月6日,美国对日本广岛市投下了一颗原子弹,引发了一系列的灾难,造成了数以万计的人员伤亡。
本文将探讨广岛爆炸的历史背景、爆炸的影响以及估计的死亡人数。
一、广岛爆炸前的历史背景: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帝国在太平洋战争中表现得越来越顽强,拒绝投降的意愿坚决。
为了加速战争的结束,美国决定采取极端措施,使用原子弹。
二、广岛爆炸的影响:1. 爆炸范围广岛爆炸发生在市中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爆炸半径内的建筑物几乎全部被夷为平地,火灾席卷整个城市。
此外,爆炸产生的强大冲击波还导致了范围更广的破坏。
2. 爆炸的伤亡情况广岛爆炸瞬间导致了大量的伤亡。
爆炸当天,很多人在爆炸半径内直接被烈火吞噬,瞬间遇难。
而在爆炸范围之外的人们面临着爆炸的后续影响,包括火灾、烟尘和核辐射等,这些都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3. 估计的死亡人数具体的死亡人数是很难确定的,因为爆炸当时是在一个密集的市区发生的。
然而,根据历史记录,估计广岛爆炸死亡人数大约在14万人左右。
绝大部分死亡人数是由于初始爆炸和其引发的烈火,而部分人则在事后由于灾难的后遗症而逐渐死亡。
三、广岛爆炸的人道主义危机:广岛爆炸发生后,大量的人员伤亡导致了广岛市的紧急人道主义危机。
生存下来的人们面临着饥饿、缺乏医疗设备、遭受辐射污染等问题。
政府和国际组织发起了救援行动,向广岛市提供援助。
这次灾难也引起了全球对核武器使用的关注和反思。
四、广岛爆炸的长期影响:广岛爆炸导致了广泛的破坏和长期的后遗症。
除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外,核辐射在幸存者中引发了许多健康问题,包括癌症、生殖问题和遗传变异等。
此外,爆炸还对广岛市的基础设施和社会结构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需要长时间的重建和恢复。
五、广岛爆炸的教训:广岛爆炸是二战时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痛的事件之一,也成为了全球范围内对核武器使用的反思的起点。
这次灾难让人们认识到核武器的毁灭力量,从而促使国际社会努力限制核武器的扩散。
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二战时, 美国为什么不把原子弹直接投到东京, 而是广岛长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日本虽然疲于应付多条战线,在兵力和物资上逐渐显露不足,但仍不愿投降。
他们仍然希望赢得战争,实现所谓大东亚共同繁荣的夙愿,与德国瓜分世界。
为了让疯狂顽固的日本人尽快投降,美国在成功完成曼哈顿计划后,向日本两座城市投下原子弹。
在美国正式投下原子弹之前,也给这两个城市的日本人以人道主义的提醒。
美军投下6300万份传单通知他们及时躲避。
当然,这一切都无济于事。
至于那一年的核爆炸,我们更关心的是为什么二战期间美国没有直接把原子弹投到东京而是投到了广岛和长崎。
广岛很偏僻,长崎只是个小城市。
东京是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天皇的所在地。
如果原子弹像东京爆炸时那样直接投在东京,岂不是只用一颗炸弹就直接促成了日本投降?不过美军当时自然想到了这一点。
他们之所以不轰炸东京,其实直接体现了美国的聪明。
就像二战中英军炸毁水坝摧毁鲁尔工业区一样,美军轰炸广岛和长崎也是为了太阳能。
当时广岛和长崎有很多工业设施和军事基地,打它们相当于打日本七寸,让日军满目疮痍,足以事半功倍。
而之所以不对东京进行核打击,就是担心天皇。
美国人很聪明,知道天皇对日本人意味着什么。
如果日本天皇被原子弹炸死,可想而知,所有日本人都会疯掉,甚至和美军同归于尽。
美国不想做这种事情。
而且美国的小算盘打的很响。
他们也想利用天皇作为战后的筹码,更好的控制日本。
后来的事情也证明了【素材积累】司马迁写《史记》汉朝司马迁继承父业,立志著述史书。
他游历各地,阅读了大量书籍。
不料正在他着手编写《史记》时,遭到了李陵之祸的株连。
但他矢志不渝,忍辱负重,身受腐刑,幽而发愤,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写成了鸿篇巨著——《史记》。
历史事件:二战期间的重大军事行动回顾引言二战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和严重破坏性的冲突之一。
在这场全球性战争中,各国参与了众多军事行动,其规模和后果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回顾二战期间的一些重大军事行动,探讨它们对战争进程和结果的贡献。
1. 突袭珍珠港(1941年)在二战初期,日本发动了对美国珍珠港的突袭。
这次意外袭击造成了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大部分损失,并迫使美国正式加入了战争。
珍珠港事件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把美国推向了盟国阵营。
2.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2-1943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东线战场上苏联与德国之间的一场决定性战役。
苏联成功地坚守住了斯大林格勒城市,并在残酷的条件下迫使德国军队投降。
这次战役不仅是苏联军队夺取胜利的转折点,也被视为二战中最血腥和惨烈的一战。
3. 登陆诺曼底(1944年)诺曼底登陆是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上对纳粹德国进行的一次重要进攻。
登陆行动展开后,盟军成功地建立起了一个桥头堡,并最终将德军逐出法国。
这次行动改变了战争的态势,为盟军在欧洲大陆的进一步推进铺平了道路。
4. 核爆之日:广岛和长崎(1945年)美国在二战末期使用核武器对日本进行了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轰炸。
这两次核爆炸造成了大规模的人员伤亡和城市毁灭,迫使日本最终宣布无条件投降。
这些事件标志着核武器在战争中的首次使用,也给二战带来了彻底的结束。
5. 西线突围:奥马哈海滩(1944年)奥马哈海滩登陆是诺曼底登陆行动中盟军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
美国第1军队遭遇了沉重的防御火力和艰难的地形,但通过勇敢的士兵和领导者克服了困难,最终突破了纳粹德国的防线。
结论二战期间发生了众多重大军事行动,这些行动对战争进程和结果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珍珠港事件引发美国参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改变苏联与德国之间的态势、诺曼底登陆打开欧洲西线、广岛和长崎核爆炸结束日本抵抗到奥马哈海滩突围等,每一个事件都塑造了二战的历史走向。
这些经历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教训,并对未来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