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模型立体定向引导下经额部穿刺引流术治疗颅内血肿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6年7月第15卷第7期Chin J Neuromed,July 2016,Vol.15,No.7㊃脑血管病㊃3D 打印导板技术在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中的应用杜洪澎李珍珠李泽福李勐邵伟刘永良256600滨州,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通信作者:李泽福,Email :zefuli@DOI:10.3760/cma.j.issn.1671-8925.2016.07.006ʌ摘要ɔ目的探讨通过数字化设计和3D 打印技术研制个体化导板指导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手术的临床效果㊂方法选择自2015年10月至2015年12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微创穿刺手术治疗的8例脑出血患者,通过数字化建模技术获得血肿的三维立体图形,设计1个包含穿刺引导通道的最佳个性化导板,采用3D 打印技术进行打印后体外模拟穿刺㊂术中将导板严密贴合于穿刺部位,沿引导杆按照测量深度穿刺㊂术后复查CT 验证手术效果㊂结果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术前个体数字化设计及3D 打印,并在导板引导下完成血肿穿刺手术操作㊂术后CT 显示8例患者穿刺精准度满意6例,合格1例,差1例㊂进针方位均与术前设计的虚拟方案一致,无穿刺失败,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症状㊂结论采用数字建模技术﹑3D 打印导板技术辅助手术穿刺血肿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一项精准﹑安全﹑有效的新技术㊂ʌ关键词ɔ高血压脑出血﹔数字化设计﹔微创穿刺手术﹔3D 打印技术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1119)ʌ中图分类号ɔR743.34ʌ文献标志码ɔAʌ文章编号ɔ1671-8925(2016)07-0674-04Application of 3D printing guide system in minimally invasive puncture and drainage of cerebral hemorrhage surgeryDu Hongpeng,Li Zhenzhu,Li Zefu,Li Meng,Shao Wei,Liu Yongliang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Affiliated Hospital of B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Binzhou 256600,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Li Zefu,Email:zefuli@ʌAbstract ɔObjectiveTo study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customized navigation modulemanufactured by digital modeling and 3D-printing technology in the minimal-invasive-puncture surgery for cerebral hemorrhage.MethodsEight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admitted to our hospitalfrom October 2015to December 2015and aged from 33-80years old (with an average age of 55.7),including 6male and 2female,were chosen as study objects.The 3-dimensional image was obtained by three 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A perfectly personal navigation module includedpuncturing-guidance-channel was designed and printed by 3D-printing technology.The printing module was tested in surgery.The module was tightly attached to the puncturing area,and the puncturing was performed following the guide system during the surgery.Post-operation cerebral CT scan was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surgery effect.ResultsAll the 8patients successfully received surgery.Post-operationcerebral CT scan showed satisfied results which were classified based on accuracy:6enjoyed highly accurate results,one qualified result and one acceptable result.The actual puncture direction was the same with that in the pre-operation mimic process.No puncture failure,blood vessel or nervous injury symptoms were found.ConclusionPre-operation personal 3D printing navigation is an accurate,safeand effective novel method to treat cerebral hematoma.ʌKey words ɔCerebral hemorrhage;Digital design;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Three Dprinting technologyFund program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81171119)674㊃㊃脑出血是神经外科的急危重症㊂随着精准医学理念的发展,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因其简单﹑安全﹑快速﹑损伤小的优势应用越来越多㊂准确而安全的穿刺是保证疗效和预防并发症的关键,但是临床上因为CT定位误差﹑术者操作偏差﹑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均可引起穿刺方向﹑距离等出现偏移,导致穿刺失败㊂借助于数字化医学及3D生物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笔者等利用数字化设计和3D打印技术研制个体化导板,实现了个体化的微创血肿穿刺手术,现将相关结果报道如下㊂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选择自2015年10月至2015年12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微创穿刺手术治疗的8例脑出血患者㊂所有患者均为高血压脑出血,排除脑疝﹑凝血功能障碍病﹑动脉瘤﹑血管畸形㊂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33~80岁,平均55.7岁﹔发病时间2h~3d,平均14.3h﹔基底节区脑出血7例,小脑1例﹔肢体偏瘫6例,肢端麻木1例,头痛头晕伴行走不稳1例㊂CT示血肿量16~78mL,平均37mL㊂具体内容见表1㊂本研究取得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及患者知情同意㊂二﹑方法建立患者头颅及血肿腔三维模型,设计穿刺杆使其沿血肿长轴恰好穿至血肿中心周围㊂基于引导杆,通过布尔运算获得导板,予以3D打印,在导板的辅助下穿刺血肿腔,观察进针点﹑进针距离及方向和引流管在血肿内的位置㊂1.虚拟针道设计和测量:患者取仰卧位,采用高速多排螺旋CT,术前对患者头颅进行螺旋CT薄层扫描(层厚选择0.625mm)㊂将获得的Dicom格式图像数据存储于CD或DVD光盘,导入到Mimics 17.0医用手术设计软件(比利时Materialise公司)中,导入数据过程选择无损形式,在工作界面对手术区域头皮及血肿腔进行三维图像建模㊂在图像工作站上进行头皮及血肿腔结构分析,设计进针点和针道,并测量虚拟的针道长度,完成数字化的手术设计(图1﹑2)㊂2.血肿腔穿刺导板的设计:将图像数据输人Mimics17.0软件后打开三维重建模型,定位三维参考平面,通过软件设计最佳的进针点和穿刺针道㊂然后提取头皮穿刺面的形态,应用逆向工程技术设计与头皮结构相匹配的导板㊂将导板﹑血肿腔针道进行贴合,观察针道与穿刺点对应的准确性㊂3.导板的打印:利用国产的激光快速成型打印机将导板打印出来㊂材料用ABS树脂制作,具有较好的强度和硬度㊂加工完成后,去除支撑材料,检验贴合面的光滑程度,并检查导孔﹑导槽的内径与手术前设计方案比对无误后,将导板进行体外匹配,观察针道引导孔的准确性,确认经过引导孔穿刺不会损伤颅内大血管等㊂随后清洗低温消毒﹑封装备手术使用㊂4.穿刺手术方法:对于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一般取额部为穿刺点,取仰卧位,消毒铺单后取额部标记的位置为穿刺点,将包装消毒好的导板与额部头皮﹑眉弓﹑鼻根等面部结构进行贴合,观察其匹配准确性,确认后开始进行引导下穿刺(图3)㊂对于小脑出血取横窦下方3cm旁正中处为穿刺点,穿刺点周围粘贴2枚电极贴作为Marker点,取侧卧位,将导板与枕骨粗隆﹑Marker点等结构进行贴合,根据导板提供的进钉点,切开头皮,然后在导板的导引下钻颅骨孔,建立血肿腔穿刺的针道㊂按测量针道宽度及长度,选择合适的穿刺管穿刺,然后连接引流袋并固定㊂术后复查头颅CT并进一步行尿激酶溶凝治疗㊂结果8例患者术前均成功进行计算机建模和导板设计,并进行3D打印加工﹔术中所有导板均能满意贴附于头皮表面﹔术后复查CT示穿刺引流管的头端位于血肿内显示为手术成功,未进入血肿显示为失图1数字化设计的导板及引导杆图2利用导板测量穿刺深度示意图图33D打印导板与面部贴合度示意图123 Fig.1Preoperative digital design guide and guide rod Fig.2Measuring puncture depth Fig.3Three D printing plate attached to the face败㊂进入血肿腔者再分为3型:(1)引流管头端位于血肿预测位置3mm内作为满意﹔(2)引流管头端在血肿内但偏离预测位置3mm外作为合格﹔(3)引流管头端在血肿内但位于边缘处作为差㊂结果显示8例患者进针方位均与术前设计的虚拟方案一致,无穿刺失败,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症状(图4)㊂穿刺精准度满意6例,合格1例,差1例㊂具体内容见表1㊂讨论准确而安全的穿刺是保证脑出血手术治疗效果和预防并发症的关键㊂目前术中CT定位﹑计算机辅助引导﹑手术机器人辅助等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手术定位系统,但它们各有利弊[1-2]㊂术中CT定位在多数医院比较普及,设备价格便宜,但术中操作不灵活,需要反复调整穿刺,并且有射线辐射危害﹔计算机辅助引导虽然定位精确,术中可提供实时的图像支持,但价格昂贵,还需要安装定位装置﹔手术机器人是最新的术中定位手段,它克服了人手抖动缺点,定位精确,但价格极其昂贵,尚未普及[3-4]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手术辅助定位系统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手术,术前在计算机上可以精确设计并模拟手术方案,术中辅助指导医生将设计方案完整﹑准确地实现[5-6]㊂3D打印技术是当今最热门的生物医学研究方向之一,通过影像技术(CT﹑MRI等)资料的辅助,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虚拟出待构建体的三维结构,然后利用相应的材料逐层创建出实体[7-8],具有高精度﹑构建速度快,可实现按需制造等优势及个性化﹑精准化﹑远程化等优点,特别适合于医学领域的应用[9-11]㊂这样数字化设计的手术方案可通过3D打印手术导板的方式予以实现[12-13]㊂故而本研究利用数字化设计和3D打印技术研制个体化导板相结合,实现个体化的微创血肿穿刺手术㊂本组8例脑出血病例中血肿位于基底节区患者选择额部为穿刺点,在此处穿刺主要是考虑到:采用仰卧位,体位容易摆放,患者舒适,额部没有颞肌阻挡,穿刺深度容易测量,术中硬膜上脑膜中动脉分支少,不易形成硬膜外血肿,特别是此处为脑的 非功能区 ,血管分布较少,可避免损伤外侧裂周围血管和引起穿刺道出血,同时沿血肿长轴穿刺可以更充分引流血肿㊂1例小脑出血取横窦下方3cm旁正中患者编号/性别/年龄(岁)临床表现颅脑CT治疗方式术后复查CT1/男/50突发右侧肢体活动不利3h,嗜睡,GCS12分左侧基底节区血肿,量约40mL局麻下行3D打印辅助下微创穿刺引流术(简称3D术)满意(引流管头端位于血肿预测位置3mm内)2/女/44头痛呕吐2h,神志清,GCS14分左侧外囊区血肿,量约35mL局麻下3D术满意3/男/67突发肢体偏瘫3d,嗜睡状态,GCS12分右侧基底节区血肿,量约36mL局麻下3D术差(引流管头端位于血肿内,但在血肿边缘)4/男/62突发意识障碍3h,昏睡,GCS10分左侧丘脑血肿,量约20mL局麻下3D术满意5/男/57突发头痛伴行走不稳10h,神志清,GCS15分右侧小脑血肿,量约16mL局麻下3D术满意6/女/33左手麻木7h,神志清,GCS15分右侧基底节区血肿,量约25mL局麻下3D术满意7/男/53突发左侧肢体活动不利5h,嗜睡状态,烦躁,GCS11分右侧基底节区血肿,量约46mL局麻下3D术合格(引流管头端位于血肿内,但偏离预测位置3mm)8/男/80突发昏迷伴左侧肢体活动不利1d,浅昏迷,GCS7分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并破入脑室,量约78mL局麻下3D术满意表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Tab.1Clinical data of8patients in this studyA BA:术前﹔B:术后图4典型患者手术前后CT资料Fig.4Preoperative CTof a typical patientGC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处为穿刺点,穿刺点周围粘贴2枚电极贴Marker作为贴合时的类似骨性标记点㊂导板面积一般设计为4cmˑ4cm,厚度3~5mm,导向杆长度4~6cm,内芯直径5mm,以便准确地贴合头皮及骨性标志点,同时节省打印材料㊂二者融合后就完成了导板的最终设计,直接形成导板的Dicom格式文件㊂在Mimics17.0软件中将导板模型以STL文件格式导出,再导入3D打印设备中,应用3D打印设备进行导板的加工㊂打印好的导板低温消毒后能够在手术过程中还原手术设计方案,引导术者按照术前设计顺利进行手术操作[14]㊂目前加工使用的3D打印设备有熔融沉积造型﹑光固化立体造型﹑三维印刷工艺以及选择性激光烧结,材料有ABS树脂﹑光敏树脂﹑石膏﹑铝合金等㊂本组患者采用的是ABS树脂材料,它具有设备便宜,维护成本低,加工速度快,成型精度极高,具有一定强度等特点㊂8例患者经过术后CT复查,证实进针方位均与术前设计的虚拟方案一致,无穿刺失败,6例患者引流管头端位于血肿预测位置3mm内﹔1例患者引流管头端在血肿内但偏离预测位置3mm外,考虑因患者烦躁,局麻手术操作中不合作,使穿刺骨孔与引导管产生一定偏移引起﹔1例患者引流管头端在血肿内但位于边缘处,考虑患者发病3d血肿机化硬缩,导致穿刺管未完全穿透血肿,反而沿血肿边缘滑开所致㊂总之,数字化设计及3D打印技术应用于脑出血微创穿刺手术具有定位准确,穿刺精准的优点,为脑出血治疗领域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㊂参考文献[1]魏麟,李刚,金澎,等.快速细孔钻颅脑室置管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3571例临床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1,10(7): 731-734.DOI:10.3760/cma.j.issn.1671-8925.2011.07.021.Wei L,Li G,Jin P,et al.Rapid pore cranial drilling and ventricular drainage treatment in ventricular hemorrhage:a clinical analysis of 3571case[J].Chin J Neuromed,2011,10(7):731-734.DOI:10.3760/cma.j.issn.1671-8925.2011.07.021.[2]王子敬,王冲,于怀松.经额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76例临床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9, 8(3):302-305.DOI:10.3760/cma.j.issn.1671-8925.2009.03.024.Wang ZJ,Wang C,Yu HS.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rontal puncture drainage for hypertensive basal ganglia hemorrhage using soft drainage tubes:76cases reported[J].Chin J Neuromed,2009,8(3):302-305.DOI:10.3760/cma.j.issn.1671-8925.2009.03.024. [3]Silberstein JL,Vickers AJ,Power NE,et al.Pelvic lymph nodedissection for patients with elevated risk of lymph node invasion during radical prostatectomy:comparison of open,laparoscopic and robot-assisted procedures[J].J Endourol,2012,26(6):748-753.DOI:10.1089/end.2011.0266.[4]Park YM,Kim WS,De Virgilio A,et al.Transoral robotic surgeryfor hypoph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3-year oncologic and functional analysis[J].Oral Oncol,2012,48(6):560-566.DOI:10.1016/j.oraloncology.2011.12.011.[5]Derand P,Rlinnar LE,Hirsch JM.Imaging,virtual planning,design,and production of patient-specific implants and clinical validation in cmniomaxmofacial surgery[J].Craniomaxillofac TraumaReconstr,2012,5(3):137-144.DOI:10.1055/s-0032-1313357.[6]Takeyasu Y,Oka K,Miyake J,et al.Preoperative,computersimulation-based,three-dimensional corrective osteotomy for cubitus varus deformity with use of a custom-designed surgical device[J].J Bone Joint Surg Am,2013,95(22):173.DOI:10.2106/JBJS.L.01622.[7]李小丽,马剑雄,李萍,等.3D打印技术及应用趋势[J].自动化仪表,2014,35(1):1-5.Li XL,Ma JX,Li P,et al.3D Printing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Trend[J].Process Automation Instrumentation,2014, 35(1):1-5.[8]Zhou Z,Buchanan F,Mitchell C,et al.Printability of calciumphosphate:calcium sulfate powder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issue engineered bone scaffolds using the3D printing technique[J].Mater Sci Eng C Mater Biol Appl,2014,38(1):1-10.DOI:10.1016/j.msec.2014.01.027.[9]石静,钟玉敏.组织工程中3D生物打印技术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2):271-276.Shi J,Zhong YM.Three-dimensional bioprinting technology in tissue engineering[J].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2014,18(2):271-276.[10]Bajaj P,Chan V,Jeong JH,et al.3-D biofabrication usingstereolithography for biology and medicine[J].Conf Proc IEEE Eng Med Biol Soc,2012:6805-6808.DOI:10.1109/EMBC.2012.6347-557.[11]管吉,杨树欣,管叶,等.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疗设备,2014,29(4):71-72,135.DOI:10.3969/j.issn.1674-1633.2014.04.024.Guan J,Yang SX,Guan Y,et al.Research progress of3D printing technology in medical domain[J].China Medical Devices,2014,29(4):71-72,135.DOI:10.3969/j.issn.1674-1633.2014.04.024. [12]Omori S,Murase T,Kataoka T,et al.Three-dimensional correctiveosteotomy using a patient-specific osteotomy guide and bone plate based on a computer simulation system:accuracy analysis in a cadaver study[J].Int J Med Robot,2014,10(2):196-202.DOI:10.1002/rcs.1530.[13]Chung KJ,Hong do Y,Kim YT,et al.Preshaping plates forminimally invasive fixation of caleaneal fractures using a real-size 3D-printed model as a preoperative and intraoperative tool[J].Foot Ankle int,2014,35(11):1231-1236.DOI:10.1177/107110071454-4522.[14]Kunz M,Ma B,Rudan JF,et al.Image-guided distal radiusosteotomy using patient-specific instrument guides[J].J Hand Surg Am,2013,38(8):1618-1624.DOI:10.1016/j.jhsa.2013.05.018.(收稿日期:2016-03-15)(本文编辑:张玲)。
3D打印、立体定向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106例报告近年来,“医工结合”一直是医疗界的热门话题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工交叉在临床价值的逐步凸显,AI辅助影像识别与诊断、精准微创手术机器人、可吸收溶解生物材料与3D打印等相关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3D打印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PLA、粉末状金属或高分子等材料,通过逐层累加打印的方式构造三维实物的现代科技”。
医生可以应用3Dslicer、Mimics医学影像软件术前对颅内血肿三维重建、精准定位、规划手术方案、模拟手术、设计穿刺手术定位导板。
其准确性、实用性已经得到了临床验证。
我院神经外科自2021年4月份以来应用《3D打印、立体定向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技术共开展了106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106例患者男性77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59岁,所有手术患者均遵循沿血肿长轴穿刺理念,经额手术入路97例,经颞手术入路4例,幕下手术入路7例。
血肿量20-60毫升。
术后尿激酶3-5万,每天2-3次血肿腔注射液化血肿。
引流管留置平均天数4天。
血肿清除率70-98%。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均需行头颅CT薄层扫描,下载保存DICOM数据,将数据导入3Dslicer、Mimics医学影像软件对颅内血肿进行三维重建、精准定位、规划手术方案、设计制作手术定位导板,将设计好的定位导板数据导入3D打印机切片软件进行打印设置、数据转换gcode格式,打印机预热、材料填充、模型打印。
手术定位导板打印完成后低温消毒备用。
所有患者均选择气管插管全麻,术区消毒,铺无菌巾,将3D打印手术定位导板与体表标志紧密贴合、防止飘移、电钻锥颅、12-14F引流管沿手术定位导板导引方向及术前精准测量深度穿刺证实血肿,留置引流管并固定可靠,术区辅料包扎,术毕。
技术优势:1、定位精准、颅内血肿的精准定位、手术方案的准确实施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2、3Dslicer、Mimics等医学影像软件开源、免费。
3D打印导板定位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研究进展林永雙;栗学玉;龚政源;黄海能
【期刊名称】《右江医学》
【年(卷),期】2024(52)3
【摘要】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神经外科的急危重症,其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极高。
我国HICH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西方国家,但目前对于HICH手术方式的选择仍存在争议。
近年来,血肿穿刺引流术因创伤小且预后满意在我国HICH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3D打印技术为穿刺引流术的精准定位提供了新的方法,进一步明确血肿穿刺引流在HICH治疗中的优势以及3D导板个体化定位的优势,对于我国基层医院开展HICH的救治、HICH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改善患者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现就3D打印导板辅助穿刺引流术治疗HICH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总页数】4页(P268-271)
【作者】林永雙;栗学玉;龚政源;黄海能
【作者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右江民族医学院研究生学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34
【相关文献】
1.3D导板在高血压性脑出血软通道微创穿刺抽吸引流术中应用
2.3D打印导板引导与CT定位下穿刺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对比
3.个性化3D打印手术导板
辅助高血压脑出血穿刺引流术临床疗效评估4.3D打印导板辅助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5.新型颅脑穿刺定位器结合新型头颅CT定位贴片辅助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3D打印应用于颅内血肿钻孔引流术精确定位摘要】目的:评估3D打印应用于颅内血肿钻孔引流术的定位精度。
方法:选取本院患者60例作为样本,分为传统定位组与三维打印组两组。
传统定位组采用CT辅助定位,三维打印组采用三维打印技术定位。
结果:三维打印组定位误差(0.12±0.05)mm、一次穿刺成功率96.67%、治疗有效率96.67%、并发症发生率3.33%,与传统定位组相比,优势显著(P<0.05)。
结论:3D打印应用于颅内血肿钻孔引流术,定位精度较高,有助于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治疗有效率,预防再出血,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关键词】3D打印;颅内血肿钻孔引流术;定位精度【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3-0367-02前言颅内血肿为临床常见病,需行钻孔引流术治疗,将血肿清除,挽救患者的生命。
传统外科手术过程中,术者需根据自身的经验定位血肿。
但由于病例的千差万别,手术差异性同样较大。
目前,医学3D打印已经替代或部分替代了医生的经验累积,让手术如同流水线生产一样按照预计图纸完成。
本文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颅内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60例作为样本,观察了3D打印的应用效果: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颅内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60例作为样本,根据定位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传统定位与三维打印组两组。
传统定位组患者资料:例数:30例。
年龄(39~87)岁,平均(58.48±2.84)岁。
疾病类型:慢性硬膜下血肿12例、高血压脑出血10例、丘脑血肿8例。
三维打印组患者资料:例数:30例。
年龄(40~85)岁,平均(58.52±2.60)岁。
疾病类型:慢性硬膜下血肿11例、高血压脑出血11例、丘脑血肿8例。
两组具有可比性(P>0.05)。
1.2 排除标准(1)病人血肿<10ml或>30ml者排除。
[7]黄志豪,陈珊娥,魏志英,等.复合异丙酚时羟考酮用于人工流产术患者麻醉的适宜剂量[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5,35(10):1245-1247.[8]王杰荣.七氟醚和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在喉罩通气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比较[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6,33(4):679-681.[9]赵颖.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宫腔镜诊治术患者中的临床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5,17(12):2197-2198. [10]夏凡,沈晓凤,张瑶,等.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效果[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6,32(5):500-501.[11]Black D,Trevethick M.The kappa opioid receptor is asso-ciated with the perception of visceral pain[J].Gut, 1998,43(3):312-313.[12]周家影,赖妙银.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宫腔镜电切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9): 201-202.[13]禤星华,叶凤卿,吴耀滨.地佐辛或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宫腔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分析[J].海峡药学,2017,29(11):93-94.[14]王华婴.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用于宫腔镜通液术的比较[J].北方药学,2013(6):98-99,58.[15]徐胜浩.笑气化状态的诱导及笑气清醒镇静镇痛用于胃镜检查的临床价值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5.[16]於桥,陈春.盐酸纳布啡的特点及临床应用现状[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28):38-41.[17]李潇潇,翟所迪.喷地佐辛用于麻醉和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31(2):158-160.[18]谢言虎,章敏,高玮,等.纳布啡用于剖宫产术后PCIA适宜的配制剂量[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7,37(4):478-480. [19]邓超奕,朱倩梅,王晓.纳布啡在日间手术预防性多模式镇痛中的优势[J].华西医学,2017(11):1797-1800.[20]Yeh YC,Lin TF,Chang HC,et bination of low-dose nalbuphine and morphine in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decreases incidence of opioid-related side ef-fects[J].J Formos Med Assoc,2009,108(7):548-553.[21]张艳玲,张继学,张茂琴,等.丙泊酚与芬太尼联合阿托品在宫腔镜手术中麻醉效果的研究[J].生殖医学杂志,2015,24(4): 330-333.[22]韩明杰,陈振毅.地佐辛复合瑞芬与丙泊酚用于宫腔镜电切术静脉麻醉的临床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8): 1233-1236.[23]修欢欢,张涛,李颖源,等.地佐辛联合地塞米松预先给药对宫腔镜手术患者苏醒质量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8,39(1):13-16.[24]耿立成,李丽,冯洁.地佐辛药理及临床应用新进展[J].医学综述,2012,18(23):4029-4031.[25]Beaver WT,Feise GA.A Comparison of the analgesic ef-fects of intramuscular nalbuphine and morphine in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pain[J].J Pharmacol Exp Ther,1978,204:487-496.[26]Enno Freye,Joseph V.Mechanism of action of opioids andclinical effects:Opioids in medicine[M].New York Inc: Springer,2008:160-161.3D-slicer辅导3D-打印导板技术在脑出血穿刺引流术中的应用周翔1,吴俊1,黎琴2,周于凡1,龙新泉1(1.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西抚州344000;2.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内科,江西抚州344000)摘要:目的探究3D-slicer辅导3D-打印导板技术在脑出血穿刺引流术中的应用。
3D打印微创治疗脑出血3D打印微创治疗脑出血脑出血是神经外科的急危重症。
随着精准医学理念的发展,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因其简单、安全、快速、损伤小的优势应用越来越多。
准确而安全的穿刺是保证疗效和预防并发症的关键,但是临床上因为CT 定位误差、术者操作偏差、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均可引起穿刺方向、距离等出现偏移,导致穿刺失败。
3D打印技术是当今最热门的生物医学研究方向之一,通过影像技术(CT﹑MRI等)资料的辅助,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虚拟出待构建体的三维结构,然后用相应的材料逐层创建出实体,具有高精度、构建速度快的优点。
滨医附院神经外科应用3D导板导航下微创血肿穿刺具有三个特点:(1)精准、安全。
(2)无需全麻、头架固定。
(3)3D打印材料费仅仅50元。
(4)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手术过程只需10分钟)1. 影像资料的获取:患者行颅脑CT检查,采集高分辨率薄层CT扫描数据。
一般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层厚lmm,重建层厚0.5mm,层间距0.1mm。
将原始CT图像以DICOM格式保存以后,再刻录导出至DVD光盘中。
2. 术前准备:(1)高配置台式机电脑、3D打印机、3D打印耗材、3D打印设计软件等。
(2)医用颅脑外科电钻及钻头,无菌手术器械包,2%利多卡因,5ml注射器,无菌敷料包及洞巾,无菌手术衣及手套、缝线,一次性脑室外引流器,记号笔等。
(3)患者准备:监测并控制血压,行血常规、血型、凝血功能、肝肾心功能、电解质、血糖等化验,心电图,术前禁食,剃头等。
3. 颅脑CT数据的自动导入:利用Mimics 16.0软件的自动导入DICOM格式的二维图像资料的模块,对资料的完整性检测完毕之后,将DICOM格式的颅脑CT扫描数据导入计算机系统中的Mimics 16.0软件中,进行无损压缩及序列检测,并设定好颅脑的前、后、左、右、上、下的各个方向,确定颅脑图像的冠状面、矢状面和横断面,进而完成颅脑数据的自动导入。
4. 设计颅内血肿的穿刺通道:颅内血肿的穿刺通道的设计,首先根据之前三维重建的头部模型确定好穿刺点,然后根据之前三维重建的颅内血肿模型,精确计算穿刺通道的长度和方向,穿刺通道注意避开外侧裂及周围重要的血管、神经。
立体三维定向系统下经小脑幕微创清除引流颅后窝血肿的临床效果分析引言脑血肿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脑血管疾病,严重的脑血肿会导致脑组织受损,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颅后窝血肿是指血肿发生在颅后窝区域,由于颅后窝区域是脑干、小脑和第四脑室等重要结构的位置,因此颅后窝血肿的处理尤为重要。
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对于颅后窝血肿的清除效果有限,并且常常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
而立体三维定向系统下经小脑幕微创清除引流颅后窝血肿则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因此在临床上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对这一新型手术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和指导。
立体三维定向系统下经小脑幕微创清除引流颅后窝血肿的手术操作及操作要点立体三维定向系统是一种高精度的导航系统,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进行精确定位和手术操作。
在进行颅后窝血肿手术治疗时,立体三维定向系统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血肿的具体位置和大小,为手术治疗提供准确的导航。
经小脑幕微创清除引流颅后窝血肿是利用立体三维定向系统进行微创手术治疗的一种方法。
手术操作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定位标记:利用立体三维定向系统对患者的头颅进行定位标记,确定血肿的具体位置和大小。
2. 开颅暴露:通过微创手术技术在患者的颅骨上开一个小孔,暴露出颅内的血肿部位。
3. 清除血肿:利用立体三维定向系统的导航功能,医生可以直观地看到血肿的位置,采用微创手术技术将血肿进行清除。
4. 引流排空:清除血肿后,通过引流管将残余的血液排空,确保颅内环境的清洁。
5. 闭合伤口:将头颅的小孔进行闭合,完成手术治疗。
临床效果分析立体三维定向系统下经小脑幕微创清除引流颅后窝血肿相比传统手术治疗方式具有许多优势,例如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
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从临床效果的角度对这一治疗方式进行分析。
1. 手术效果显著立体三维定向系统可以帮助医生在手术中精确定位和操作,有效保证了手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通过临床数据分析发现,采用立体三维定向系统下经小脑幕微创清除引流颅后窝血肿的患者,手术效果显著,血肿清除彻底,术后颅内压力得到有效控制,有效避免了血肿复发的情况。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3D打印定位导板辅助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的临床效果发布时间:2022-10-21T03:37:24.088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14期作者:罗文,王成阳,和强,孙彬,毛志昊[导读]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3D打印定位导板辅助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的临床效果。
罗文,王成阳,和强,孙彬,毛志昊新泰市中医医院神经外科,山东秦安 271200[摘要]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3D打印定位导板辅助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患者平均(60.3±17.9)岁,均依据患者术前的颅脑CT数据,利用计算机建模软件模拟出患者的体表轮廓与穿刺颅内血肿的硬性通道的连接关系,制作出包含硬性通道及部分体表轮廓的导板模型,将模型数据重建后导入3D打印机完成打印。
利用打印出的体表轮廓导板及穿刺通道定位颅内血肿穿刺手术,计算穿刺准确率及血肿清除率。
结果本组50例病人中术后经CT证实,穿刺准确47例,准确率为94%。
血肿消除46例,消除率为92%,出院后回访42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100分正常者8例、61分以上者ADL功能轻度损害者22例、41-60分ADL中度损害者8例、40分以下者ADL重度损害者3例、0分完全依赖者1例。
结论 3D打印定位导板辅助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效果较好,穿刺精确,利于血肿的引流,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3D打印定位导板;临床效果高血压脑出血起病急剧,病情凶险,死亡率和致残率高,正确的掌握手术的适应证,寻找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极为重要[1]。
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是近年来治疗颅内出血的简便可行的新技术,操作简单,创伤小,不受年龄和重要脏器功能的限制,可代替开颅手术达到清除血肿的目的,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效果较好[2]。
龙源期刊网 3D打印模型立体定向引导下经额部穿刺引流术治疗颅内血肿
作者:杨冠华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12期
【摘 ;要】目的:探讨3D打印模型立体定向引导下经额部穿刺引流术治疗颅内血肿可行
性和精确度。
方法:首先获取一例48 岁女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颅脑 CT二维图像资料,利用 Mimics20.0软件把原始数据重建形成三维图像,然后设计出带有颅外段穿刺孔道的立体定向面部模型,最后用3D打印机打印出面部模型,用来精准定位穿刺点、精确测量穿刺进针角度和深度在立体定向模型引导下额部穿刺引流术。
结果:术后2周复査头部CT示颅内吸收完全,术后概复良好。
结论:利用3D打印模型立体定向引导下经额部穿刺引流术治疗颅内血肿使治疗更.加个体化、微创化、精准化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3D打印模型;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
【中图分类号】R651.1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274-02
人类的颅脑结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患者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影响,在患者后患者容易出现颅内血肿,出血位置的不同和出血量的多少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在传统的治疗的过程中主要是采用手术治疗,但是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严重的损伤,手术的费用也相对比较昂贵,对患者的家庭造成了一定的经济压力。
在治疗的过程中缺少一种治疗效果好、对患者的损伤较小和费用较低的治疗方式,提高治疗的效果,促进治疗的精准化水平的提高。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患者为女性,年龄48岁,患有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位于患者的左基底节区,患者的状态未浅昏迷。
应用128排CT对患者进行薄层扫描,结果为DICOM格式的图像,共有128幅,这些结果为原始数据。
1.2 3D打印相关设备及耗材 ; 打印机品牌是极光尔沃。
在处理的过程中需要使用高配置的计算机,采用的处理器类型是 Inte Core i5-4460, 8.00GB的内存,使用64位的操作系统,采用分辨率为1920×1080的显示器类型。
在图像处理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软件是3D打印专用的Mimics20.0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