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区涉氨制冷企业摸底调查统计表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2
涉氨制冷企业隐患排查情况汇报
根据《州国土资源局关于督促矿产领域涉氨制冷企业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加强安全监管工作通知》文件精神,我局高度重视,迅速组织工作组对本辖区内矿山企业进行摸底排查,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矿山企业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探矿权共有17个,其中金矿6个,铜(金)矿1个,铀矿10个,其中只有2个铀矿探矿权开展勘查工作,其余探矿权均已停止勘查工作。
采矿权共有3个,其中铀矿1个:中核铀业有限公司;其余2个采矿权均为砖瓦用粘土(砖瓦厂),分别为县砖瓦制造有限公司、县建材有限公司红星内蒙砖瓦厂。
经过我局排查,在本辖区内无涉氨制冷矿山企业。
二、建立健全隐患排查体系、严防重大事故发生
我局以此次涉氨制冷企业隐患排查活动为契机,深刻吸取全国涉氨制冷企
业安全生产事故教训。
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明确落实矿山企业安全生
产监管责任,进一步建立健全矿山企业安全隐患排查体系。
编制重大事故应急
预案,督促企业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各项制度,落实矿山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同企业一道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形成良好的自查体系。
严防重大安全
生产事故发生,保障矿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强化宣传、提高安全意识
我局将结合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实际,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法律法
规的宣传教育力度,对各矿山企业广泛宣传安全知识、强化企业安全管理、提
升安全防范意识,进一步推进矿区安全文化建设。
1 / 1。
涉气制冷企业安全检查表
一、场所与设施安全
1. 是否存在火灾隐患点?如存在,请详细说明。
2. 是否配备灭火器、消防栓等灭火设施,并是否定期进行维护
和检查?
3. 是否有明确的应急疏散路线和安全出口,并是否定期组织演练?
二、设备与操作安全
1. 是否进行定期设备维修和检验,并是否保持记录?
2. 是否存在设备故障和泄漏的情况,如存在,请说明相关措施。
3. 操作人员是否持有相关证书或培训资格,是否进行定期培训
和考核?
三、化学品管理安全
1. 是否有详细的化学品清单和相关安全操作规程?
2. 是否存放化学品的地方符合安全要求,是否进行定期检查和
整理?
3. 是否采取防止泄漏、泄露物处理和应急处置措施?请说明具
体做法。
四、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
1. 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
2. 是否配备了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并是否定期组织安全培训?
3. 是否逐级落实相关安全制度和责任,是否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五、其他安全情况
请补充其他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或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备注: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请及时整改,并在指定时间内报告整改情况。
以上为涉气制冷企业安全检查表,用于对企业的安全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
如果有任何问题或疑问,请及时联系安全管理人员。
涉氨制冷企业问题分类汇总表序号分类存在的问题异地执法检查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企业数量1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未推进1、未传达鲁政办字〔2016〕36号、鲁安发﹝2016﹞16号、鲁安办发﹝2016﹞10号等;6、该企业未进行风险管控体系,未开展实际活动,未将风险管控体系纳入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企业领导人对风险管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20、未传达学习“两个体系”建设的文件(鲁政办字〔2016〕36号、鲁安发﹝2016﹞16号、鲁安办发﹝2016﹞10号等),未部署开展“两个体系”建设工作。
72 风险管控制度未以正式文件发布12、未以正式文件发布风险管控制度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2、建立了风险管控制度,未以正式文件发布;1、未建立风险管控制度;未以正式文件发布风险管控制度;163 未建立风险管控制度或内容不全1、风险排查制度中,缺少各部门与相关人员的职责与任务等内容,风险等级未进行等级划分;3、未建立风险点排查制度;6、风险排查制度不完善;风险点、危险有害因素未进行辨识,未进行风险评价和风险分级管控;44 风险分级未明确与不准确1、风险管控管理制度中,风险等级确定不合理,制度中风险等级的确定是错误的;4、风险点的管控层级不明确,风险级别未划分;2、未对排查出的风险点按规定进行分级;4、有关风险管控实施方案未提供有关资料,风险级别未按规范化分;6、风险级别与管控级别不统一,未明确风险点的管控等级;7、制冷车间风险排查表和锅炉房风险排查表没有注明风险等级等内181容;5、重点风险车间和岗位风险点排查不全面,有漏项;风险等级确定不合理;9、未明确风险点的管控层级;2、风险点未进行风险评价和风险分级管控;风险等级确定不符合涉案制冷行业风险管控实施指南;5、风险级别与管控级别不一致(例,企业确定制冷机房的贮氨器风险为4级,按照规范和实际,风险程度应为3级);5、风险级别与管控级别不一致(例,全公司风险级别均为4级,只有罐体为3级,实际液氨储存罐区应为3级);7、风险级别与管控级别不相符(公司风险级别均为4级,实际排查中液氨储罐区域应为3级或者大于3级);10、风险点管控层级未尽心划分,例冷库和负压锅炉没有进行等级划分;5 未按要求进行风险公告与告知10、较大的风险岗位设置风险告知牌较少,例加氨站和集油器无风险告知牌;3、当班制冷工张麦、安全员张进步不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3、对员工未进行风险点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的学习培训;5、风险岗位设置告知牌较少;6、岗位和部门设置风险告知牌较少;7、未在醒目区域和位置公布企业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次、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和责任人;8、存在较大安全风险的岗位未设置告知牌,个别告知牌与本岗位风险内容不统一;8、员工不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和应急措施;6、员工不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风险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及责任人;8、5m3液氨储罐未设置较大风险告知牌;9、风险告知牌内容与岗位风险内容不一致,起不到警示和警告作用;8、未设置重大危险源告知牌;166 未开展安全风险排查或排查不全7、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全公司只有十三项(点),没有按生产工艺、作业场所、设备设施、非常规活动、环境等单元进行风险排查;6、风险点、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不全面,缺少对生产工艺、特种设备、压力管道等风险点、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4、重大危险源及重点岗位风险点排查不彻底、不完整,如缺火灾爆炸、中毒窒息、触电伤害危险因素等岗位的排查;6、未定期对本公司风险点进行排查且风险点的管控措施未落实到部门和个人;5、重点风险车间和岗位风险点排查不全面,有漏项;风险等级确定不合理;4、风险排查和危害因素标识,不能提供记录和资料予以证明;3、该单位没有开展风险排查,对风险点危险因素未进行辨识,也未进行分级管控;风险等级确132定不合理;5、风险排查不全面(风险点排查全公司共9个,且不准确、不合理,也不到位);风险等级确定不合理,不符合规范要求;3、风险点、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不全面,存有漏项(例,原材料、产品运输和使用过程,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等,未进行辨识);4、风险点、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不全面,有漏项,缺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下辨识的内容;风险等级的确定不符合涉氨制冷行业风险管控实施指南;6、风险点、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不全面,有漏项(例速冻间的风机电源接线,无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重点部门排查有漏项,易造成安全生产事故;7、风险点、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不全面,有漏项(例对液氨储罐、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辨识不到位);风险等级确定不合理,其中冷库和负压锅炉未进行风险等级划分;7 管控措施缺失或不到位8、对排查出的风险点没有逐一制订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2、对排查出的风险点未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5、对于个别查出的风险点未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6、未定期对本公司风险点进行排查且风险点的管控措施未落实到部门和个人;3、对排查出的风险点没有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指定的管控措施落实不到岗位和员工;10、危险有害因素和风险点的防范措施和实际岗位不相符;198隐患排查治理未以正式文件发布隐患排查治理制度12、未以正式文件发布隐患排查治理制度;129 隐患治理方案内容不齐全17、隐患治理方案内容不齐全(缺少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治理的时限、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21、重大事故隐患方案缺少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30、未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32、重大事故治理方案无经费和物资的落实、治理的时限、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9、暂时无法整改的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缺少经费和物资的落实;4、防范措施未落实;21、暂时无法整改事故隐患,无现场预案;22、治理方案内容:无经费落实及现场应急预案分案;13、管控措施有的地方落实不到位,如岗位人员不清楚隐患点数量;32、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中缺少物资的落实、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35、隐患治理方案无治理时间和要求,无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310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内容不全11、隐患排查制度不完善,缺排查频次、责任分工、重大隐患判定标准和治理程序和要求等内容;5、未编制与风险点、管控级别一致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无隐患排查目录);1911 未按职责分工及时间要求进行排查或隐患排查记录不全5、未按职责分工及时间要求进行隐患排查;8、未定期对本企业隐患进行排查;2、各级各部门未按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职责分工及时间要求进行排查;13、未如实记录排查治理情况(无治理情况、无责任人);3、无各级各部门按职责分工及时间要求进行隐患排查的记录;10、未定期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且未提供排查的资料和记录等(台账显示不出来);8、公司、各业务部门和车间未定期进行隐患排查,在实际排查中提供不出记录和资料;9、隐患排查治理台账无内容;4、编制了事故隐患整改治理台账,内容还需进一步完善;9、未定期组织人员进行隐患排查,并提供不出各种隐患排查的原始记录;6、未如实记录排查治理情况;1512职业健康未提供以前的查体档案或未组织全部接害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或检查项目不全15、未提供2017年职业健康检查的相关文件;10、未提供出2014——2016年职业健康检查查体文件。
分类序号检查内容检查依据检查情况备注1使用氨制冷系统的房间、安装在室外的氨制冷设备和管道与厂区外民用建筑的最小间距不应小于150m;当氨制冷系统符合本标准第6.7.17条的规定时,与厂区外民用建筑的最小间距不应小于60m。
《冷库设计标准》GB 50072-20213.0.9厂外氨2员工宿舍不应与氨制冷机房、冷库或其他厂房、仓库设置在同一座建筑物内。
《氨制冷企业安全规范》AQ 7015-20185.7氨3包装间、分割间、产品整理间等人员较多的生产场所的空调系统不应采用氨直接蒸发制冷系统。
《氨制冷企业安全规范》AQ 7015-20185.8氨4快速冻结装置应设置在单独的作业间内,作业间应结构完整,且作业间内同一时间作业人员人数不应超过9人。
《氨制冷企业安全规范》AQ 7015-20185.9氨5氨制冷机房与其它建筑的防火间距应符合 GB50016 的规定,与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 25m。
《氨制冷企业安全规范》AQ 7015-20185.10,第2款厂内氨6氨制冷机房及其控制室与加工间、冷库或仓库库房贴邻建造时,应采用不开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分隔,且氨制冷机房及其控制室屋面板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
《氨制冷企业安全规范》AQ 7015-20185.10,第3款氨7氨制冷机房与其控制室贴邻建造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3.00h 的防火隔墙隔开和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
氨制冷机房与其控制室之间隔墙上的观察窗应为甲级固定防火窗;当确需设置连通门时,应采用开向制冷机房的甲级防火门。
《氨制冷企业安全规范》AQ 7015-20185.10,第4款氨8在库区显著位置应设风向标。
《冷库设计标准》GB 50072-20214.1.29冷库的库房与加工车间贴邻建造时,应采用防火墙分隔,当确需开设相互连通的人行开口时,应采取防火隔间措施进行分隔。
《氨制冷企业安全规范》AQ 7015-20185.4氨10两座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库房贴邻布置时,贴邻布置的库房总长度不应大于150m,两座库房冷藏间总占地面积不应大于10000m2,并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安全评价公司涉氨制冷企业安全检查表安全评价公司涉氨制冷企业安全检查表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涉氨制冷企业安全⾃查⾃改表检查⼈:检查⽇期:附件2:涉氨制冷企业事故隐患整改⽅案信息表附件3:涉氨制冷企业隐患分类评估标准注:本检查表检查内容及赋分标准,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作出适当调整完善。
附件4:关于开展涉氨制冷企业安全隐患分类评估深化安全专项治理⼯作的通知鲁安发〔2015〕22号各市⼈民政府,省有关部门:2013年9⽉以来,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安委会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深⼊开展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专项治理活动,督促企业排查整改了⼤批事故隐患,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但是,从近期国务院安委会和省政府安委会督查、国家安监总局和省安监局暗查暗访、省安监局会同省轻⼯业协会调查研究以及省内发⽣的⼀些事故情况看,各地⼯作进展不平衡、企业整改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
⼀些地区组织领导不得⼒、治理⼯作不扎实,没有统筹安排有关部门、充分发挥相关专家的作⽤,安全检查的专业性、针对性不强,隐患排查整治不全⾯、不彻底,对应责令停产停业整改或者取缔关闭的企业执法不到位等。
⼀些企业安全⽣产主体责任不落实,没有认真开展⾃查⾃改,⼈员密集场所氨直接蒸发制冷和快速冻结装置隔离问题整治不彻底,特种设备不按规定使⽤登记和检测检验,消防设施不健全,⼯程建设⼿续不完备,⼚址不符合规划要求,雷电防护设施⽋缺等。
这些问题,说明当前和今后⼀段时期,全省涉氨制冷企业隐患排查治理的⼯作任务仍然⼗分艰巨。
为进⼀步深化全省涉氨制冷企业安全专项治理⼯作,全⾯整改和消除安全隐患,严密防范各类事故发⽣,根据国务院安委会部署要求和省政府领导指⽰精神,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专项治理⼯作,省政府安委。
涉氨制冷企业执法检查表序号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结果主要问题(1)冷库是否由具备冷库工程设计、压力管道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按相关标准设计。
是□否□(2)冷库是否使用具有相关生产资质企业制造的制冷设备。
制冷设备是否具有合格证,并在有效使用期内。
是□否□(3)冷库施工单位是否具备相应施工资质,竣工后是否办理验收手续。
是□否□(4)冷库投产运行相关手续是否齐备。
是□否□(5)包装间、分割间、产品整理间等人员较多房间的空调系统严禁采用氨直接蒸发制冷系统。
是□否□(6)氨气、液管线严禁通过有人员办公、休息和居住的建筑物。
是□否□(7)液氨厂房与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5m。
液氨车间、仓库不得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
是□否□7冷库建设(8)变配电所和氨制冷机房贴邻共用的隔墙必须采用防火墙,该墙上穿管等采用不燃材料严密封堵。
是□否□8安全设施(1)氨制冷机房贮氨器等重要部位是否安装氨气浓度检测报警仪器,并与事故排风机自动开启联动;贮氨器上方是是□否□否设置水喷淋系统。
(2)制冷压缩机启动柜是否设有紧急停机按钮。
是□ 否□(3)设备间、加工间(包装间、分割间、产品整理间等人员较多房间)及库区是否设置视频监控报警系统。
是□ 否□(4)构成重大危险源的液氨场所(≥10吨)是否配备长管式防毒面具、重型防护服。
是□ 否□(5)氨制冷机房及采用速冻装置的房间是否设置防爆型应急照明灯具。
是□ 否□(6)冷藏门内侧应设有应急内开门门锁装置,并有醒目的标识。
是□ 否□(7)冷库外是否设置氨警示标识;压力容器、非专业操作人员免进区域、关键操作部位等应设置安全标识。
是□ 否□(1)制冷压缩机是否按制造商的要求定期进行大、中、小修和日常维修保养。
是□ 否□(2)其它制冷设备是否定期维护保养。
是□ 否□9制冷系统及主要设备维护(3)是否对制冷系统存在的各种运行隐患及时检修维护。
是□ 否□(1)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及其安全附件(包括压力表、安全阀等)是否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登记,定期检验,检验报告应存档备查。
某安全评价公司涉氨制冷企业安全检查表检查人:检查日期:附件2:涉氨制冷企业事故隐患整改方案信息表附件3:涉氨制冷企业隐患分类评估标准注:本检查表检查内容及赋分标准,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作出适当调整完善。
附件4:关于开展涉氨制冷企业安全隐患分类评估深化安全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鲁安发〔2015〕22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有关部门:2013年9月以来,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安委会与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深入开展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专项治理活动,督促企业排查整改了大批事故隐患,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但是,从近期国务院安委会与省政府安委会督查、国家安监总局与省安监局暗查暗访、省安监局会同省轻工业协会调查研究与省内发生的一些事故情况看,各地工作进展不平衡、企业整改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
一些地区组织领导不得力、治理工作不扎实,没有统筹安排有关部门、充分发挥有关专家的作用,安全检查的专业性、针对性不强,隐患排查整治不全面、不完全,对应责令停产停业整改或者者取缔关闭的企业执法不到位等。
一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没有认真开展自查自改,人员密集场所氨直接蒸发制冷与快速冻结装置隔离问题整治不完全,特种设备不按规定使用登记与检测检验,消防设施不健全,工程建设手续不完备,厂址不符合规划要求,雷电防护设施欠缺等。
这些问题,说明当前与今后一段时期,全省涉氨制冷企业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为进一步深化全省涉氨制冷企业安全专项治理工作,全面整改与消除安全隐患,严密防范各类事故发生,根据国务院安委会部署要求与省政府领导指示精神,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工作,省政府安委会决定,从现在开始到今年年底,组织开展全省涉氨制冷企业安全隐患分类评估工作。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系统评估前段时期的专项治理工作。
各级政府要组织公安消防、质监、安监、国土资源、城乡规划、住房建设、环境保护、气象、工商等部门与涉氨制冷企业的有关主管部门,在近两年涉氨制冷企业安全专项治理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及省有关法规标准与国务院安委会、省政府安委会有关涉氨制冷企业专项治理文件的规定,按照《涉氨制冷企业安全隐患评估内容》(附件1),从消防安全、特种设备管理、危险化学品使用、土地、规划、工程建设、环境保护、雷电防护、工商登记等方面,对本地区前段时期专项治理工作中排查发现的问题与隐患、现有企业的整改落实情况等,进行一次安全隐患分类评估。